CN203930802U - 一种存储装置及内置该存储装置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存储装置及内置该存储装置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30802U
CN203930802U CN201420302265.2U CN201420302265U CN203930802U CN 203930802 U CN203930802 U CN 203930802U CN 201420302265 U CN201420302265 U CN 201420302265U CN 203930802 U CN203930802 U CN 203930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storage medium
main control
embedded storag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022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成
黄轶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022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30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30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308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存储装置及内置该存储装置的电子设备,该存储装置包括主控单元、电源控制单元,以及用于存储数据的嵌入式存储介质,其中嵌入式存储介质通过电源线与电源控制单元相连,主控单元通过控制线与电源控制单元相连以控制电源控制单元对嵌入式存储介质进行上电或下电,主控单元还通过数据线连接嵌入式存储介质进行数据的读写。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内置该存储装置的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一块或多块嵌入式存储介质进行上电或下电,降低了设备功耗,同时由主控单元控制电源控制单元强制重启嵌入式存储介质来恢复故障,维护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存储装置及内置该存储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存储装置及内置该存储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具有存储功能的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该类电子设备大多数是通过内置存储装置以实现存储功能的,其使用方便,数据查询和保存均较为便捷,但在使用过程中,关于存储装置的问题也较多,比如作为使用较为广泛的电子设备之一的监控前端设备。
安防监控在各个城市发展势头迅猛,已经应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分散在各个角落的监控前端设备如监控摄像机、监控相机数量非常大,且需要存储、备份大量监控数据信息。而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监控前端设备通过外加SD卡或其他的外部存储介质(如,U盘、硬盘等)作为存储的介质。这些存储方案都属于使用外部存储介质,以SD卡为例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安防行业中作为存储介质。
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是一种基于半导体闪存工艺的存储卡,SD卡已成为目前消费数码设备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存储卡,SD卡具有大容量、高性能、安全等多种特点。但是如SD卡这类存储介质一般应用于消费数码设备中,主要原因是价格低廉、高性能。但是由于制造工艺、存储介质等原因,它存在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工业级的SD卡的成本高,也不能完全解决稳定性问题),也就是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有访问失败的情况,必须断电重启方可恢复。如果遇到地极端环境、或者自身介质问题,断电重启也不可恢复使用。这样就会导致设备无法备份数据,从而丢失重要数据。
实际目前的监控前端设备均挂在很高的杆上或墙上,而且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室外要求-30到70度)。如果监控前端设备出现无法使用存储介质的情况,就需要拆卸、维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类似SD卡和硬盘这类存储介质的失效问题在监控前端设备中是成比例出现,几乎无法避免。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电路设计时,增加一个可以控制外部存储介质电源的可控硅,当发现类似于SD卡的存储介质出现问题时可以彻底重启SD卡。但该方案仍然没有解决SD卡的卡座体积过大,存储空间相对较小,不利于设备的微型化设计。即使增加一个可以控制外部存储介质电源的可控硅,只是解决了存储介质在长期使用中,因电源或其他异常原因导致的短时但可恢复的SD卡不识别的问题,没有解决由于SD卡在来料或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储介质出现坏块、苛刻环境下所导致的SD卡不能被识别的情况。当出现此类情况时,只能将卡片发回原厂检查,维护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存储装置及内置该存储装置的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存储介质不稳定,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存储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存储装置包括主控单元、电源控制单元,以及用于存储数据的嵌入式存储介质,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通过电源线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相连,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控制线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相连,控制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对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进行上电和下电,所述主控单元还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进行数据的读写。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装置包括至少两块用于存储数据的嵌入式存储介质,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分别通过独立的电源线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相连,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控制线控制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分别对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进行上电和下电。每块嵌入式存储介质与电源控制单元单独连接,主控单元通过控制线控制电源控制单元对需要使用的存储介质上电或下电,在嵌入式存储介质发生异常软件无法修复时可以随时重启恢复,另外存储介质只有在需要使用时才开启,降低了整个存储装置实际使用的功耗。
其中,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为内嵌式存储芯片EMMC、串行闪存芯片SATA NAND或并行闪存芯片PATA NAND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适用于多种的大容量嵌入式存储介质,可根据各个厂家所设计的存储介质芯片的特点自由选择。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控单元与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之间的转换单元,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分别通过独立的数据线接入所述转换单元的一侧,所述转换单元的另一侧通过数据线接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与所述转换单元之间还连接有控制线,控制所述转换单元将所述主控单元选择的嵌入式存储介质接入所述主控单元进行数据读写。主控单元通过控制转换单元选择控制至少一路嵌入式存储介质,对其进行读取和写入数据,实现了多嵌入式存储介质切换存储功能。一个数据口可访问一块到多块的嵌入式存储介质,大大提高了端口的效率,又提升了整个设备的存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单元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之间连接有电源线,所述主控单元控制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对所述转换单元进行上电和下电。主控单元控制电源控制单元对转换单元下电,可以彻底地切断数据通讯,避免了电压倒灌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采用上述存储装置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内置有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包括主控单元、电源控制单元,以及用于存储数据的嵌入式存储介质,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通过独立的电源线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相连,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控制线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相连,控制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对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进行上电和下电,所述主控单元还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进行数据的读写。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存储装置及内置该存储装置的电子设备,主控单元控制电源控制单元通过独立的电源线分别对嵌入式存储介质进行上电和下电,当嵌入式存储介质发生异常软件无法修复时,可由主控单元控制电源控制单元将该嵌入式存储介质下电,强制其重启。既解决了嵌入式存储介质在长期使用中,因电源或其他异常原因导致的短时存储介质不识别的问题,又解决了由于嵌入式存储介质出现坏块、苛刻环境下所导致的不能被识别的情况,降低了维护成本。另外,主控单元通过控制转换单元选择控制至少一路嵌入式存储介质,对其进行读取和写入数据,实现了多嵌入式存储介质切换存储功能。一个数据口可访问一块到多块的嵌入式存储介质,大大提高了端口的效率,又提升了整个设备的存储空间。本存储装置设计简单,可靠性、稳定性、兼容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存储装置的电路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存储装置包括主控单元U1、电源控制单元U4,以及至少一块用于存储数据的嵌入式存储介质U2。本实施例中嵌入式存储介质U2包括U21-U2n,n为嵌入式存储介质U2的数量。
其中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分别通过独立的电源线与电源控制单元U4相连,也就是说,电源控制单元U4与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之间分别连接有单独的电源线,由电源控制单元U4为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分别供电。
主控单元U1通过控制线与电源控制单元U4相连,通过控制线控制该电源控制单元U4分别对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进行上电和下电,因此无论电源控制单元U4为其中一块或多块嵌入式存储介质U2供电,均由主控单元U1控制电源控制单元U4来分别处理。主控单元U1通过控制线发送控制信号控制电源控制单元U4为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分别供电,即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都可单独上电或者下电,从而在一个嵌入式存储介质U2发生异常软件无法修复时,可由主控单元U1控制电源控制单元U4将该嵌入式存储介质U2下电,强制该嵌入式存储介质U2重启,恢复正常的数据读写,无需整机重启,控制方法简单,能够及时有效地恢复嵌入式存储介质的读写通讯,保证了嵌入式存储介质的稳定性工作。
例如对于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如果当前嵌入式存储介质U21发生异常软件无法修复时,则主控单元U1控制电源控制单元U4给嵌入式存储介质U21下电,再上电,强制其重启,而不需要重启其他嵌入式存储介质U22-U2n
又例如对于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如果当前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3发生异常软件无法修复时,则主控单元U1控制电源控制单元U4给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3下电,再上电,强制其重启,而不需要重启其他嵌入式存储介质U24-U2n
并且,主控单元U1可以控制电源控制单元U4在需要使用某一个嵌入式存储介质U2时才开启其对应的电源,所以可以降低整个存储装置实际使用的功耗。
例如对于存储介质U21-U2n,如果当前仅用到嵌入式存储介质U21,则主控单元U1控制电源控制单元U4给嵌入式存储介质U21上电,而断开其他各路嵌入式存储介质的电源。
又例如对于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如果当前仅用到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3,则主控单元U1控制电源控制单元U4给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3上电,而断开其他各路嵌入式存储介质的电源。
其中,主控单元U1通过同一数据线连接各个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来对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进行数据的读写,该数据线可以是数据总线。
例如对于存储介质U21-U2n,如果当前仅用到嵌入式存储介质U21,则主控单元U1控制电源控制单元U4给嵌入式存储介质U21上电,而断开其他各路嵌入式存储介质的电源,主控单元U1则通过数据线仅对嵌入式存储介质U21进行数据的读写。
又例如对于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如果当前仅用到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3,则主控单元U1控制电源控制单元U4给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3上电,而断开其他各路嵌入式存储介质的电源,主控单元U1则通过数据线仅对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3进行数据的读写。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存储装置在主控单元U1与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之间还可以设置有转换单元U3
具体地说,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分别通过单独的数据线接入转换单元U3一侧,而转换单元U3另一侧与主控单元U1之间连接着数据线,数据线为常规数据线,用于传送数据、时钟信号和控制命令。
如图1所示,主控单元U1与转换单元U3之间还连接有控制线,控制线用于主控单元U1向转换单元U3发送控制信号。
主控单元U1通过控制线发送控制信号控制转换单元U3选择控制至少一路嵌入式存储介质U2,对其进行读取和写入数据。转换单元U3根据主控单元U1的控制,将主控单元U1选择的嵌入式存储介质U2接入主控单元U1进行数据读写,断开未选择的嵌入式存储介质U2的数据连接。各嵌入式存储介质U2共用转换单元U3与主控单元U1之间的数据线。
转换单元U3通过电源线与电源控制单元U4相连,主控单元U1通过控制线控制电源控制单元U4对转换单元U3进行上电和下电。在嵌入式存储介质U2发生锁死等异常现象时,嵌入式存储介质的数据线上还是会存在电压,此时嵌入式存储介质依然会进行数据存储,但是存储的数据会发生紊乱,这时主控单元U1控制电源控制单元U4对转换单元U3下电,可以彻底地切断数据通讯,避免了电压倒灌的现象。
例如对于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如果需要用到嵌入式存储介质U21,主控单元U1通过控制信号控制转换单元U3选择控制嵌入式存储介质U21,对其进行读取和写入数据。
又例如对于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如果需要用到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3,主控单元U1通过控制信号控制转换单元U3选择控制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3,对其进行读取和写入数据。
特别地,转换单元U3是多路开关,通过主控单元U1控制来有选择地打开或闭合嵌入式存储介质U2与主控单元U1之间的数据线连接,或者全部打开或闭合嵌入式存储介质U2与主控单元U1之间的数据线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存储装置的主控单元U1与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共用,不需要单独的主控单元U1,有利于降低成本。
可见本实施例中每块嵌入式存储介质U2有单独的数据线和独立可控的电源,相互不干扰,让主控单元U1更灵活地控制嵌入式存储介质U2,便于当设备存储异常时重启对应的嵌入式存储介质U2,并降低整个存储装置的使用功耗。
值得注意的是,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为内嵌式存储芯片EMMC、串行闪存芯片SATA NAN或并行闪存芯片PATA NAN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例如对于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其中U21-U23是内嵌式存储芯片EMMC,U24-U2n是并行闪存芯片PATA NAND。
或:对于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其中U21-U23是内嵌式存储芯片EMMC,U24-U28是串行闪存芯片SATA NAND,而U29-U2n是并行闪存芯片PATA NAND。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的内嵌式存储芯片EMMC或并行闪存芯片PATANAND的长13±0.1毫米,宽为11.5±0.1毫米。而现有技术中的SD卡长32±0.1毫米,宽24±0.1毫米,相比较本实施例的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占用空间小很多,便于整个设备的微型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内置上述存储装置,该存储装置包括主控单元U1、电源控制单元U4,以及至少一块用于存储数据的嵌入式存储介质U2,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分别通过独立的电源线与电源控制单元U4相连,主控单元U1通过控制线与电源控制单元U4相连,控制电源控制单元U4分别对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进行上电和下电,主控单元U1还通过数据线连接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进行数据的读写。
存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主控单元U1与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之间的转换单元U3,嵌入式存储介质U21-U2n分别通过独立的数据线接入转换单元U3的一侧,转换单元U3的另一侧通过数据线接入主控单元U1。主控单元U1与转换单元U3之间还连接有控制线,主控单元U1控制转换单元U3将主控单元U1选择的嵌入式存储介质接入主控单元U1进行数据读写,断开未选择的嵌入式存储介质的数据连接。转换单元U3与电源控制单元U4之间连接有电源线,主控单元U1控制电源控制单元U4对转换单元U3进行上电和下电。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并未有明确限制为某一种电子设备,可以为视频监控系统的监控前端设备,也可以是其他需要内置存储装置来实现存储功能的电子设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存储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包括主控单元、电源控制单元,以及用于存储数据的嵌入式存储介质,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通过电源线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相连,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控制线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相连,控制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对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进行上电和下电,所述主控单元还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进行数据的读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包括至少两块用于存储数据的嵌入式存储介质,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分别通过独立的电源线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相连,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控制线控制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分别对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进行上电和下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为内嵌式存储芯片EMMC、串行闪存芯片SATA NAND或并行闪存芯片PATA NAND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控单元与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之间的转换单元,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分别通过独立的数据线接入所述转换单元的一侧,所述转换单元的另一侧通过数据线接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与所述转换单元之间还连接有控制线,控制所述转换单元将所述主控单元选择的嵌入式存储介质接入所述主控单元进行数据读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单元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之间连接有电源线,所述主控单元控制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对所述转换单元进行上电和下电。
6.一种电子设备,内置有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包括主控单元、电源控制单元,以及用于存储数据的嵌入式存储介质,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通过电源线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相连,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控制线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相连,控制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对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进行上电和下电,所述主控单元还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进行数据的读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包括至少两块用于存储数据的嵌入式存储介质,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分别通过独立的电源线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相连,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控制线控制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分别对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进行上电和下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为内嵌式存储芯片EMMC、串行闪存芯片SATA NAND或并行闪存芯片PATA NAND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控单元与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之间的转换单元,所述嵌入式存储介质分别通过独立的数据线接入所述转换单元的一侧,所述转换单元的另一侧通过数据线接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与所述转换单元之间还连接有控制线,控制所述转换单元将所述主控单元选择的嵌入式存储介质接入所述主控单元进行数据读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单元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之间连接有电源线,所述主控单元控制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对所述转换单元进行上电和下电。
CN201420302265.2U 2014-06-06 2014-06-06 一种存储装置及内置该存储装置的电子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30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02265.2U CN203930802U (zh) 2014-06-06 2014-06-06 一种存储装置及内置该存储装置的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02265.2U CN203930802U (zh) 2014-06-06 2014-06-06 一种存储装置及内置该存储装置的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30802U true CN203930802U (zh) 2014-11-05

Family

ID=51826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02265.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30802U (zh) 2014-06-06 2014-06-06 一种存储装置及内置该存储装置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308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9609A (zh) * 2015-02-11 2015-06-03 北京配天技术有限公司 数控系统
CN105204777A (zh) * 2015-08-19 2015-12-3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9609A (zh) * 2015-02-11 2015-06-03 北京配天技术有限公司 数控系统
CN104679609B (zh) * 2015-02-11 2017-12-15 北京配天技术有限公司 数控系统
CN105204777A (zh) * 2015-08-19 2015-12-3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6086B (zh) 硬盘掉电保护方法、装置以及硬盘和硬盘掉电保护系统
CN102496907B (zh) 一种机顶盒、掉电保护装置及掉电数据保护方法
CN106873725A (zh) 元件承载装置、转换板以及刷新快取存储器的方法
US20130205065A1 (en) Methods and structure for an improved solid-state drive for use in caching applications
CN100474271C (zh) 一种多级缓冲的存储系统和方法
CN202870800U (zh) 一种嵌入式大容量网络存储控制模块
TWI670601B (zh) 斷電保護方法及系統
CN104375959A (zh) 一种powerpc云存储平台采用nvdimm实现数据保护的方法
CN109407990A (zh) 一种固态硬盘
CN102662804A (zh) 一种固态硬盘防掉电不可逆自毁的方法
CN105468544A (zh) 实现防掉电文件系统的方法、装置以及防掉电文件系统
CN105807885A (zh) 一种掉电保护方法及装置
CN203930802U (zh) 一种存储装置及内置该存储装置的电子设备
CN204302966U (zh) 一种防止Raid磁盘阵列数据丢失的掉电保护装置
CN104332174A (zh) 应用于安防产品的存储芯片写保护电路及其方法
CN206301236U (zh) 一种保护电路及数控系统
CN103544975B (zh) 一种车载硬盘的保护方法
CN103886893A (zh) 一种掉电保护电路及存储设备
CN201425723Y (zh) 双硬盘电源线路的切换开关
CN201594391U (zh) 一种小型化存储器阵列存储装置
CN107608824B (zh) 一种非易失性计算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4050108A (zh) 一种存储设备、系统及数据存储方法
CN212486629U (zh) 一种相机掉电时防止数据丢失的断电保护系统
CN102043735B (zh) 外接存储设备及其掉电保护方法
CN201607685U (zh) 含备用电源的硬盘存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