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16916U - 一种分选高浓度矿浆的浮选柱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选高浓度矿浆的浮选柱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16916U
CN203916916U CN201420344464.XU CN201420344464U CN203916916U CN 203916916 U CN203916916 U CN 203916916U CN 201420344464 U CN201420344464 U CN 201420344464U CN 203916916 U CN203916916 U CN 2039169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tation column
coal
sorting
flotation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444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耀丽
吴成舟
谢广元
沙杰
倪超
种亚岗
刘博�
梁龙
谭佳琨
孙玉金
卜祥宁
李志远
刘振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to CN2014203444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169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169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1691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分选高浓度矿浆的浮选柱系统,主要由给料管路、上浮选柱、下浮选柱、回料管路、扫选矿浆循环管路和尾矿箱组成。分选方法是通过将上浮选柱和下浮选柱错位串联,矿浆由给料泵打入经上气泡发生器发生管流矿化后进入上浮选柱,在上浮选柱中可浮性较好的物料优先浮出经精矿槽排出,未来得及分选的物料经蠕动泵控制的回料管路进入下浮选柱进一步分选。通过上浮选柱预浮出部分可浮性好的物料使得进入下浮选柱的矿浆浓度变低,形成上浮选柱预分选,下浮选柱强化分选的效果,构成分段浮选,从而解决高浓度矿浆浮选精煤产品质量和精煤回收率不能同时保证的技术难题,最大程度地减轻精煤受污染和尾煤跑煤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分选高浓度矿浆的浮选柱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选高浓度矿浆的浮选柱系统,尤其适用于高浓度煤浆的分选,也适用于其他矿物的分选。
背景技术
矿浆浮选设备主要为浮选机和浮选柱两类。浮选机主要有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和喷射式浮选机。浮选机分选设备的不足主要有功率消耗较大,磨损严重,且气泡尺寸较大,分散性不足,同时槽体较浅,二次富集作用较弱,分选极细粒物料效果较差。浮选柱的发展由传统的充填介质浮选柱发展为具有新型充气器和新结构的浮选柱,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是旋流微泡浮选柱。
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区域包括三个部分:精选段、粗选段、扫选段。矿浆从柱体高度的2/3处给入,尾矿从扫选段底流口排出。微泡发生器是一个柱体外部装置,利用射流原理,在腔内形成负压的同时吸入空气,并通过压力差析出大量微泡,进入扫选段。在旋流力场和浮力的作用下,微泡和已矿化的气—固絮团向旋流中心、并向上运动进入粗选段。上浮微泡与入料矿浆逆流运动,两者接触、碰撞、矿化,疏水性矿粒与微泡粘附上升,亲水性矿粒未能矿化进入扫选段,这样就实现浮选柱的高选择性分选。扫选段的主要工作是扫选未来得及矿化的精煤,从而提高精煤回收率。同时扫选段的离心力场也加速了气泡在柱体径向断面上的分散,气泡在柱体内的分布更均匀,有利于气泡与矿物颗粒的矿化。在旋流力场作用下,循环中矿按密度差异发生分离,低密度产物往扫选段中部运动并向上进入浮选段,最后上浮成为精煤产品,高密度产物在扫选段外沿向下运动,最终由底流口排出成为浮选尾煤。
随着我国选煤技术的发展,重介选煤技术因其处理难选煤有优势,在选煤中开始占主导地位。但是重介旋流器的粉碎作用导致洗选过程中的次生煤泥含量变大,加之其耗水量相比跳汰工艺更少,容易造成选煤厂的煤泥水浓度过高,一般能达到120g/L左右,甚至更高。而我国煤泥浮选的浓度一般应控制在100g/L以内,浮选柱的最佳分选浓度为50-80g/L。同时,我国粗煤泥回收设备的使用,使得进入浮选的煤泥粒度更细,一般能达到0.3mm以下。浮选的煤泥粒度越细,适宜分选的矿浆浓度越低。这些都给高浓度矿浆浮选造成很大困难,浮选时不能同时保证精煤灰分和精煤回收率。因此,浓度超过80g/L的矿浆,可认为是高浓度。如果能解决高浓度矿浆的浮选,不仅可以保证产品产量和质量,还能提高干煤泥处理量,减轻后续压滤作业的负担。
借鉴浮选机多室串联的结构,有学者提出了串联浮选柱系统,将两台浮选柱串联起来处理高浓度矿浆和提高浮选柱入浮粒度上限。但这就要求有两套浮选柱设备,占地面积大,且两套系统不能同时充分利用。针对高浓度矿浆,有学者提出了在浮选柱内部给料处加反射小槽,优先浮选出部分可浮性好的物料。实践证明,该浮选柱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浮选效果,但是小槽的布置较困难,且会干扰矿浆流动。
针对现今煤泥分选矿浆浓度大、高灰细泥含量大的现象,有学者提出了多产品浮选柱的概念,较典型的有三产品浮选柱,利用泡沫区泄回颗粒单独排出,避免中间产品反复循环,减轻了精煤产品因夹带造成的精煤灰分过高的现象。但是考虑到矿浆浓度大时,由于矿化不足和分选时间的不充分造成的精煤夹带和尾煤跑煤现象,多产品浮选柱的处理能力受限,不能充分让物料矿化和让未分选矿浆循环再选。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有效解决精煤夹带和尾煤跑煤问题的分选高浓度矿浆的浮选柱系统。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分选高浓度矿浆的浮选柱系统,包括上浮选柱、下浮选柱,下浮选柱的顶部设有与上浮选柱中部连通的连接弯管,上浮选柱的上方连有精矿槽,精矿槽上布有喷淋水装置,下浮选柱的中部设有下浮选柱入料口,下浮选柱结构为旋流微泡浮选柱,自下浮选柱入料口向下内部依次设有稳流板锥形筒,锥形筒上方形成柱浮选室、下部形成旋流分选室,下浮选柱旋流段外壁顺序连有循环泵、下压力表、下气泡发生器回至下浮选柱,下浮选柱底部经尾矿管连至尾矿箱,尾矿箱的高度可自由调节,形成连通器结构,所述的上浮选柱下部设有上浮选柱入料口,上浮选柱的底流口经回料管与下浮选柱入料口相连,所述的上浮选柱的底流口外设有可控制回料量的大小和回料速度的蠕动泵;所述上浮选柱入料口经入料管连接依次连接有上气泡发生器、上压力表、给料泵和矿浆搅拌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浮选技术中的分选高浓度矿浆的精矿产品质量和精矿回收率不能同时保证的技术难题,把浮选柱、串联浮选、强化矿化及旋流力场分选作用有机结合,根据物料的表面性质及密度差异的内在联系,使物料经过入料管路的预矿化作用在上浮选柱预浮出可浮性较好物料,同时降低下浮选柱的入料的矿浆浓度,利用下浮选柱的再分选强化分选,形成两段分选,获得最终的浮选产品,解决了传统旋流微泡浮选柱对高浓度、细泥含量大矿浆分选效果差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预浮加再选的分选方式,有效解决了浮选对矿浆浓度过高、细泥含量大的煤泥分选效果差的技术难题。经上浮选柱预先浮选出可浮性好的物料,降低下浮选柱入料的浓度,再由下浮选柱的强化分选,保证了精煤产品回收率,减少尾煤中跑煤现象。
2.采用上浮选柱和下浮选柱错位连接的方式,可以增长亲水颗粒在上浮过程中的脱落距离,既可以在上柱体脱落,也可在下柱体脱落,避免了产品间的相互干扰。同时两段柱体错位后,通过上浮选柱下部的回料管路,有利于未分选的矿浆再次由上浮选柱回到下浮选柱继续分选,能够避免矿浆在下浮选柱直接循环而引起的矿浆处理量过大,下浮选柱处理能力不足,导致未来得及分选的物料直接由尾矿箱排出,造成跑煤现象。这样循环加分段分选的方式不仅保证产品质量,还增大了浮选柱的处理量,也就是处理高浓度矿浆的根本原因。相比传统浮选柱,该浮选柱系统能降低柱体高度;相比串联浮选柱,该浮选柱系统能节省横向空间,节省了厂房布置空间,减少基建投资。
3.通过上浮选柱的预矿化入料压力的调节,可以控制预矿化程度,从而控制上浮选柱预浮物料量。这就能避免仅靠下浮选柱循环压力过大造成的分选矿浆环境不稳定,气泡兼并破灭严重的现象,又可避免下浮选柱循环压力过小造成的浮选矿浆气含率过小,引起的浮选不充分现象。同时上浮选柱错开后,有利于矿浆的回料,增强泡沫层的二次富集作用,回料量可由蠕动泵经回料管路灵活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浓度矿浆浮选柱分选系统示意图。
图中:矿浆搅拌器-1,给料泵-2,上压力表-3,上气泡发生器-4,精矿槽-5,上浮选柱-6,连接弯管-7,下浮选柱-8,蠕动泵-9,锥形筒-10,稳流板-11,循环泵-12,下压力表-13,下气泡发生器-14,尾矿管-15,尾矿箱-16,上浮选柱入料口-17,下浮选柱入料口-18,喷淋水管-19,入料管-20,回料管-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分选高浓度矿浆的浮选柱系统,主要由上浮选柱6、下浮选柱8、蠕动泵9、给料装置、发泡装置构成,所述的给料装置包括矿浆搅拌器1、给料泵2、上压力表3和上气泡发生器4,经入料管20依次连接。入料自矿浆搅拌器1顺序连接给料泵2、压力表3、气泡发生器4后与上浮选柱6串联。下浮选柱8结构为旋流微泡浮选柱,自下浮选柱入料口18向下内部依次设有稳流板11锥形筒10,锥形筒10上方形成柱浮选室、下部形成旋流分选室,下浮选柱8旋流段外壁顺序连有循环泵12、下压力表13、下气泡发生器14回至下浮选柱8,下浮选柱8底部经尾矿管15连至尾矿箱16,尾矿箱16的高度可自由调节,形成连通器结构,控制矿浆液位。所述的发泡装置包括锥形筒10、稳流板11、循环泵12、下压力表13、下气泡发生器14,锥形筒10设在下浮选柱8下部,稳流板11设在锥形筒10上部,循环泵12、下压力表13、下气泡发生器14经管路串连,循环泵12入口一端与位于锥形筒10外表面处的下浮选柱8出口相连,下气泡发生器14的出口一端与位于锥形筒10底部的下浮选柱8入口相连。所述的下浮选柱8的顶部设有与上浮选柱6中部连通的连接弯管7,上浮选柱6的上方连有精矿槽5,精矿槽5上布有喷淋水装置19,下浮选柱8的中部设有下浮选柱入料口18,下浮选柱8的下部设有发泡装置,底部经尾矿管15连有可调节浮选液高度的尾矿箱16,所述的上浮选柱6下部设有上浮选柱入料口17,上浮选柱6的底流口经回料管21与下浮选柱入料口18相连,所述的上浮选柱6的底流口外设有可控制回料量的大小和回料速度的蠕动泵9,上浮选柱6下方的蠕动泵9经回料管21流至下浮选柱入料口18。所述上浮选柱入料口17经入料管20连接依次连接有上气泡发生器4、上压力表3、给料泵2和矿浆搅拌器1。

Claims (1)

1.一种分选高浓度矿浆的浮选柱系统,包括上浮选柱(6)、下浮选柱(8),下浮选柱(8)的顶部设有与上浮选柱(6)中部连通的连接弯管(7),上浮选柱(6)的上方连有精矿槽(5),精矿槽(5)上布有喷淋水装置(19),下浮选柱(8)的中部设有下浮选柱入料口(18),下浮选柱(8)结构为旋流微泡浮选柱,自下浮选柱入料口(18)向下内部依次设有稳流板(11)锥形筒(10),锥形筒(10)上方形成柱浮选室、下部形成旋流分选室,下浮选柱(8)旋流段外壁顺序连有循环泵(12)、下压力表(13)、下气泡发生器(14)回至下浮选柱(8),下浮选柱(8)底部经尾矿管(15)连至尾矿箱(16),尾矿箱(16)的高度可自由调节,形成连通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浮选柱(6)下部设有上浮选柱入料口(17),上浮选柱(6)的底流口经回料管(21)与下浮选柱入料口(18)相连,所述的上浮选柱(6)的底流口外设有可控制回料量的大小和回料速度的蠕动泵(9);所述上浮选柱入料口(17)经入料管(20)连接依次连接有上气泡发生器(4)、上压力表(3)、给料泵(2)和矿浆搅拌器(1)。
CN201420344464.XU 2014-06-25 2014-06-25 一种分选高浓度矿浆的浮选柱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169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44464.XU CN203916916U (zh) 2014-06-25 2014-06-25 一种分选高浓度矿浆的浮选柱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44464.XU CN203916916U (zh) 2014-06-25 2014-06-25 一种分选高浓度矿浆的浮选柱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16916U true CN203916916U (zh) 2014-11-05

Family

ID=51812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44464.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16916U (zh) 2014-06-25 2014-06-25 一种分选高浓度矿浆的浮选柱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169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9954A (zh) * 2014-06-25 2014-10-0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分选高浓度矿浆的浮选柱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9954A (zh) * 2014-06-25 2014-10-0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分选高浓度矿浆的浮选柱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6814B (zh) 提高浮选粒度上限的一种新型浮选柱串联试验系统
CN105689155B (zh) 多产品浮选柱分选设备及方法
CN104069954A (zh) 一种分选高浓度矿浆的浮选柱系统及方法
CN101773873B (zh) 一种煤泥分选方法与设备
CN203044172U (zh) 一种干扰床层-自循环浮选柱
CN101844113B (zh) 高效回收微细粒矿物的浮选机
CN103480502B (zh) 三产品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设备与方法
CN109731698B (zh) 一种高灰易浮细粒煤泥柱分选装置及方法
CN105562216A (zh) 一种射流预浮选式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设备及分选方法
CN102225354B (zh) 一种重浮混合分选工艺及其分选装置
CN101507946B (zh) 双排尾重浮联合分选方法及装置
CN103480503B (zh) 沉降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设备及方法
CN103447159B (zh) 内置倾斜板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设备与方法
CN110665646B (zh) 一种三产品旋流浮选装置及浮选方法
CN102343309A (zh) 一种机柱联合三段式浮选设备
CN202270582U (zh) 一种机柱联合三段式浮选设备
CN106334627A (zh) 浮选柱及使用其进行分选矿浆的方法
CN107537698B (zh) 一种强化粗煤泥浮选装置
CN204220304U (zh) 浮选柱溢料溜槽
CN203916916U (zh) 一种分选高浓度矿浆的浮选柱系统
CN101947500A (zh) 旋流分选与旋流浮选为一体的分选机
CN202129149U (zh) 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设备
EP0229224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roth flotation
CN105537007B (zh) 一种矿物浮选系统
CN203484231U (zh) 三产品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62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62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