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15805U - 下降带 - Google Patents
下降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15805U CN203915805U CN201420336904.7U CN201420336904U CN203915805U CN 203915805 U CN203915805 U CN 203915805U CN 201420336904 U CN201420336904 U CN 201420336904U CN 203915805 U CN203915805 U CN 2039158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rail
- braces
- link
- ring
- rescue perso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降带,包括呈带状的背带,所述背带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呈带状的第一扶手带和第二扶手带,所述第一扶手带和第二扶手带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扶手带具有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扶手带具有第二自由端;呈环状的第一升降环和第二升降环,所述第一升降环与所述第一自由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环与所述第二自由端相连接;以及呈环状的束紧带,所述束紧带的一部分与所述背带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下降带能牢固地固定被救援人员,能够调节被救援人员的具体降落点,减小被救援人员与地面的冲击力,准确、安全地将被救援人员下降到地面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空下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下降带。
背景技术
在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消防人员或救援人员除了主动避险、科学自救并有效地摆脱险境外,还需要将被救援人员安全地下降到地面上。
采用先有技术中的下降带将被救援人员从高空下降时,如果气候比较恶劣,尤其是在风速较大时,容易导致被救援人员从下降带上滑落从而从高空中跌落下来,给被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降带,包括:
呈带状的背带,所述背带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呈带状的第一扶手带和第二扶手带,所述第一扶手带和第二扶手带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扶手带具有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扶手带具有第二自由端;
呈环状的第一升降环和第二升降环,所述第一升降环与所述第一自由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环与所述第二自由端相连接;以及
呈环状的束紧带,所述束紧带的一部分与所述背带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背带与所述第一扶手带和第二扶手带限定了容纳空间,所述束紧带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下降带还包括呈环状的第一牵引环、第二牵引环和第三牵引环,所述第一牵引环、第二牵引环和第三牵引环分别与所述第一扶手带、第二扶手带和背带相连接,且都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束紧带包括挂扣环和与所述挂扣环相连接的挂扣。
优选的,所述束紧带还包括可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束紧带的周长。
优选的,所述下降带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扶手带相连接的第一反光条,以及与所述第二扶手带相连接的第二反光条。
优选的,所述第一扶手带、第二扶手带和背带的内部填充有减震泡沫或缓冲泡沫。
优选的,所述背带与所述第一扶手带和第二扶手带无缝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环到所述第一连接端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升降环到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背带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距离为50-80厘米,所述背带的宽度为5-30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下降带能牢固地固定被救援人员,下降所在地的救援人员能够根据下降地的周围环境调节被救援人员的具体降落点,减小被救援人员与地面的冲击力,准确、安全地将被救援人员下降到地面上。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下降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下降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下降带100包括背带10、扶手带20、扶手带30和束紧带40,背带10呈带状,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11和连接端12,连接端11、12之间的距离略大于被救援人员背部的宽度,例如可以是50厘米~80厘米,背带10的宽度可以是5厘米~30厘米,这样可以保证背带10与被救援人员的背部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背部承受的压强。背带10由能够以任意的方向和角度弯曲的柔性材料制造,例如可以采用涤纶、丙纶、尼龙或合成纤维等高强度、低拉伸的材料制造。扶手带20、30呈带状,其分别与连接端11、12固定连接,并各自具有自由端21、31。扶手带20、30可以由与背带10相同的材质制造,背带10与扶手带20、30之间可以是无缝连接,即背带10与扶手带20、30是一体的,这样在使用过程中,背带10与扶手带20、30之间不易被撕裂开。
束紧带40呈环状,包括挂扣环41和与挂扣环41相连接的挂扣42,束紧带40的一部分与背带10相连接。背带10、扶手带20和扶手带30共同限定了容纳空间60,束紧带40位于容纳空间60的内部。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束紧带40还可以包括可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束紧带40的周长,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被救援人员的胸围进行调节。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松紧调节装置来实现,例如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双肩包或单肩包上的呈“日”字型的松紧调节装置来调节束紧带40的周长。
下降带100还包括呈环状的升降环51和升降环52,升降环51、52由能够承受至少一个成人体重的钢材或合金制造。升降环51、52分别与扶手带20的自由端21、扶手带30的自由端31连接。可选地,升降环51到背带10的连接端11的距离等于升降环52到背带10的连接端12的距离。这样当升降环51和升降环52重合时,确保被救援人员的背部与背带10的中间区域相接触,使得被救援人员具有最佳的舒适感。在本实用新型中,升降环51、52并不限于圆环、椭圆环等,可以是具有光滑内侧面的任意环状件。
当需要将被救援人员送到地面上时,首先使得被救援人员的背部与背带10相接触,扶手带20、30的一部分位于被救援人员腋下,将挂扣42挂在挂扣环41中,即使得被救援人员位于束紧带40中,将升降环51和升降环52重合,下降绳索(图中未示出)同时与升降环51和升降环52固定,在下降的过程中,束紧带40能够牢固捆绑被救援人员,避免了在恶劣的气候(例如大风天气)下被救援人员从容纳空间60中脱离出去。本实施例的挂扣42和挂扣环41是为了方便被救援人员穿戴下降带10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束紧带40也可以不具有挂扣42和挂扣环41,直接将束紧带40套在被救援人员的背部、腋下和胸前即可。
下降带100还包括呈环状的牵引环71、牵引环72和牵引环73,其分别设置在扶手带20、扶手带30、以及背带10的与容纳空间60相反的一侧。当被救援人员的正下方例如因存在障碍物不适合落地时,救援人员可以在下降前根据需要在牵引环71、牵引环72和牵引环73中的至少一个上连接牵引绳索(图中未示出),等到被救援人员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地面上的救援人员可以通过牵引绳索改变被救援人员的落地位置,从而可以使得被救援人员在安全位置下降。
下降带100可选地还包括连接在扶手带20上的反光条81以及连接在扶手带30上的反光条82,当救援人员在光线不够明亮的环境中实施救援时,通过反光条81和反光条82对光线的反射,可以判断被救援人员的下降高度,这样能够准确、安全地将被救援人员下降到地面上。
下降带100可选地还包括填充在扶手带20、扶手带30和背带10中的减震泡沫或缓冲泡沫(图中未示出),当被救援人员的下降速度较快时,减震泡沫或缓冲泡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被救援人员与地面的冲击力,避免被救援人员造成损伤。另外当被救援人员的下面是水域时,减震泡沫或缓冲泡沫还能使得被救援人员浮在水面上。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包括所作出的各种改变以及变化。
Claims (10)
1.一种下降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呈带状的背带,所述背带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呈带状的第一扶手带和第二扶手带,所述第一扶手带和第二扶手带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扶手带具有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扶手带具有第二自由端;
呈环状的第一升降环和第二升降环,所述第一升降环与所述第一自由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环与所述第二自由端相连接;以及
呈环状的束紧带,所述束紧带的一部分与所述背带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与所述第一扶手带和第二扶手带限定了容纳空间,所述束紧带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带还包括呈环状的第一牵引环、第二牵引环和第三牵引环,所述第一牵引环、第二牵引环和第三牵引环分别与所述第一扶手带、第二扶手带和背带相连接,且都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紧带包括挂扣环和与所述挂扣环相连接的挂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紧带还包括可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束紧带的周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下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带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扶手带相连接的第一反光条,以及与所述第二扶手带相连接的第二反光条。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下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带、第二扶手带和背带的内部填充有减震泡沫或缓冲泡沫。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下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与所述第一扶手带和第二扶手带无缝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下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环到所述第一连接端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升降环到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下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距离为50-80厘米,所述背带的宽度为5-30厘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36904.7U CN203915805U (zh) | 2014-06-23 | 2014-06-23 | 下降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36904.7U CN203915805U (zh) | 2014-06-23 | 2014-06-23 | 下降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15805U true CN203915805U (zh) | 2014-11-05 |
Family
ID=51811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33690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15805U (zh) | 2014-06-23 | 2014-06-23 | 下降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15805U (zh) |
-
2014
- 2014-06-23 CN CN201420336904.7U patent/CN20391580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52985B2 (en) | Method for flying large balloon | |
CN101789569B (zh) | 遥控无人直升机展放初级导引绳的施工方法 | |
CN203975215U (zh) | 一种新型气球救生装置 | |
CN207017675U (zh) | 一种楼梯防坠网 | |
CN203408391U (zh) | 一种高处作业缓冲器 | |
CN203634684U (zh) | 一种一体式缓冲连接装置 | |
CN104288935A (zh) | 一种钢索防坠落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 |
CN203915805U (zh) | 下降带 | |
US9387350B2 (en) | Safety harness | |
CN202355718U (zh) | 高空逃生器 | |
CN206483008U (zh) | 一体式杆塔救援工具 | |
CN105536164B (zh) | 一种防跳楼救援网 | |
CN103893925A (zh) | 一种应急逃生专用设备 | |
CN105344024A (zh) | 帽式低空应急救生伞 | |
CN203388301U (zh) | 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安全衣 | |
CN203269422U (zh) | 塔机工攀登安全装置 | |
CN205850021U (zh) | 逃生缓降器的安全带防倒挂装置 | |
EP2076316B1 (en) | Escape system with self-adjusting length | |
CN207627756U (zh) | 一种高楼火灾逃生智能装置 | |
CN209734784U (zh) | 一种带自主救援软梯的输电线路高空作业安全带缓冲包 | |
CN102358591A (zh) | 一种悬吊下降系统 | |
CN202605551U (zh) | 救生缓降器 | |
CN105857622A (zh) | 一种带缓降器的降落伞 | |
CN204134063U (zh) | 下降衣 | |
CN105561487A (zh) | 挂钩式应急逃生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