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08058U - 直通集热管和太阳能集热器 - Google Patents
直通集热管和太阳能集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08058U CN203908058U CN201420356029.9U CN201420356029U CN203908058U CN 203908058 U CN203908058 U CN 203908058U CN 201420356029 U CN201420356029 U CN 201420356029U CN 203908058 U CN203908058 U CN 2039080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 inner tube
- glass
- low temperature
- stra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通集热管和太阳能集热器,所述直通集热管包括玻璃真空管和硬质内管,硬质内管和玻璃真空管均为直通管,玻璃真空管管壁为封闭的双层玻璃结构,管壁的内、外层玻璃之间为真空,玻璃真空管的内层玻璃为玻璃内管,玻璃内管表面涂布有选择吸收层,玻璃内管内部的空间为介质空间,硬质内管设置在介质空间内;太阳能集热器在上述集热管两端分别连通有高温主管和低温主管。这使得低温介质从内管低温口流入,高温介质从管高温口流出,高、低温介质不会相互影响,可以减少循环阻力;而且安装有气泵的太阳能集热器可以采用气体作为传热介质,从而避免液体介质对水箱、管路等造成腐蚀,水垢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光热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直通集热管和安装有该集热管的太阳能集热器。
背景技术
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光热应用的重要部件,其功能在于吸收太阳光热量,并且传递给内部的传热介质。
传统的太阳能集热器通常包括多个玻璃真空集热管。这种玻璃真空集热管是由双层玻璃制成的杯状结构,一端为封闭,另一端为开口。内、外层的玻璃分别形成内管和外管,内、外管之间为真空,内管上涂有选择吸收层,位于内管内部的空间为存储传热介质的空间。
以紧凑式太阳能热水器为例,其集热器工作时,集热管上的选择吸收层吸收太阳光的热量,并且传递给介质存储空间内的传热介质。加热后的高温介质密度变低向上运动,从集热管开口端进入上部的保温箱,并停留在保温箱的上层位置,同时保温箱下层的低温介质从集热管开口端流回集热管中,如此循环。由于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会同时流经杯状结构的开口端,这会增加介质循环的阻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通集热管,其具有独立的低温介质入口和高温介质出口,可以减少传热介质循环流动的阻力;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可以减少传热介质循环流动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直通集热管,包括玻璃真空管和硬质内管,所述硬质内管和玻璃真空管均为直通管,玻璃真空管管壁为封闭的双层玻璃结构,管壁的内、外层玻璃之间为真空,玻璃真空管的内层玻璃为玻璃内管,所述玻璃内管表面涂布有选择吸收层,玻璃内管内部的空间为介质空间,所述硬质内管设置在介质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内管外径与玻璃内管的内径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内管与玻璃内管之间设置有集热管密封圈,所述硬质内管外表面靠近玻璃真空管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硬质内管凹槽,所述集热管密封圈设置在硬质内管凹槽内;所述硬质内管与玻璃内管之间,且位于玻璃真空管端部与集热管密封圈之间的位置还分别设置有保温部件。
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高温主管、低温主管和至少一个集热管,所述集热管包括玻璃真空管和硬质内管,所述硬质内管和玻璃真空管均为直通管,玻璃真空管管壁为封闭的双层玻璃结构,管壁的内、外层玻璃之间为真空,玻璃真空管的内层玻璃为玻璃内管,所述玻璃内管表面涂布有选择吸收层,玻璃内管内部的空间为介质空间,所述硬质内管设置在介质空间内;所述硬质内管一端为内管高温口,另一端为内管低温口,内管高温口与高温主管的侧面连通,内管低温口与低温主管的侧面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高温口位置高于内管低温口。
进一步的,所述低温主管一端为封闭结构,另一端为管道进口,所述高温主管一端为封闭结构,另一端为管道出口;所述管道进口或管道出口连接设置有泵。
进一步的,所述泵为气泵。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进口和管道出口,分别位于太阳能集热器的左右两边。
进一步的,所述高温主管和低温主管侧面都开设有主管开口,所述主管开口连接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内侧面设置有插接部凹槽,插接部凹槽内设置有插接密封圈;所述内管高温口插接于高温主管的插接部内,内管低温口插接于低温主管的插接部内,所述插接密封圈位于插接部内侧面与硬质内管外表面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直通集热管,低温介质可以从内管低温口流入,高温介质从管高温口流出,高、低温介质不会相互影响,可以减少循环阻力。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集热器,低温介质可以从内管低温口流入,高温介质从管高温口流出,高、低温介质不会相互影响,可以减少循环阻力;而且安装有气泵的实施方式可以采用气体作为传热介质,从而避免液体介质对水箱、管路等造成腐蚀,水垢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直通集热管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集热器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集热器,其集热器与高温主管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部件附图标记为:1-高温主管、12-管道出口、2-低温主管、22-管道进口、3-直通集热管、31-玻璃真空管、32-硬质内管、33-选择吸收层、34-硬质内管凹槽、35-集热管密封圈、36-玻璃内管、37-介质空间、38-内管高温口、39-内管低温口、4-泵、5-主管开口、51-插接部、52-插接部凹槽、53-插接密封圈、6-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
直通集热管,包括玻璃真空管31和硬质内管32,所述硬质内管32和玻璃真空管31均为直通管,玻璃真空管31管壁为封闭的双层玻璃结构,管壁的内、外层玻璃之间为真空,玻璃真空管31的内层玻璃为玻璃内管36,所述玻璃内管36表面涂布有选择吸收层33,玻璃内管36内部的空间为介质空间37,所述硬质内管32设置在介质空间37内。
本实用新型的直通集热管,其外部的玻璃真空管31和内部的硬质内管32均为直通管,即是管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直通集热管3管壁的内外层玻璃之间为真空,因此可以有效的减少直通集热管3内的热量向外散失,玻璃内管36表面涂布有选择吸收层33,可以充分吸收太阳光热量。
玻璃内管36内部的空间为介质空间37,所述介质空间37内设置有硬质内管32,传热介质存储在硬质内管32内,所述硬质内管32的材质可以是任何具有一定强度不易破碎的材料,例如铜管,不锈钢管,氧化铝陶瓷管等。直通集热管3工作时,选择吸收层33将接收到的太阳光热量传递给硬质内管32及其内部的传热介质,使其温度升高。
与传统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集热管相比,本直通集热管有专门的管口用于低温介质流入和高温介质流出,高、低温介质不会相互影响,可以减少循环阻力。
所述的直通集热管,优选的,可以是所述硬质内管32外径与玻璃内管36的内径相适配,使硬质内管32外表面与玻璃内管36内表面紧密接触,这样有利于选择吸收层33将热量尽快传递给硬质内管32和硬质内管32内的传热介质。
如果硬质内管32外表面与玻璃内管36内表面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则可以在所述硬质内管32与玻璃内管36之间设置有集热管密封圈35,所述硬质内管32外表面靠近玻璃真空管31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硬质内管凹槽34,所述集热管密封圈35设置在硬质内管凹槽34内。
一方面集热管密封圈35可以对硬质内管32和玻璃真空管31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防止硬质内管32在介质空间37内发生晃动,另一方面集热管密封圈35可以阻止玻璃内管36与硬质内管32之间的间隙内的空气向外流动,减少因此造成的热量损失。为了防止安装好的集热管密封圈35滑脱,可以在所述硬质内管32外表面设置与集热管密封圈35适配的凹槽,所述集热管密封圈35设置在凹槽内。
所述集热管密封圈35可以是任何常用的密封件,例如V型密封圈,为了安装方便,优选的可以是O型密封圈。
前述实施方式中,通过阻止玻璃内管36与硬质内管32之间的空气向外流动来避免热量损失,但会有一部分热量以热传递的方式从集热管密封圈35向外散失。为避免这个问题,优选的,可以是所述硬质内管32与玻璃内管36之间,且位于玻璃真空管31端部与集热管密封圈35之间的位置还分别设置有保温部件351。
如图3所示,所述保温部件351可以是能够承受真空管的温度,且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材料,例如,超细玻璃棉、硅酸铝纤维棉等。所述玻璃内管36与硬质内管32之间设置保温部件351后,不仅可以阻止玻璃内管36与硬质内管32之间的空气向外流动,而且可以防止热量以热传递方式从保温部件351流失。
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高温主管1、低温主管2和至少一个直通集热管3,所述直通集热管3包括玻璃真空管31和硬质内管32,所述硬质内管32和玻璃真空管31均为直通管,玻璃真空管31管壁为封闭的双层玻璃结构,管壁的内、外层玻璃之间为真空,玻璃真空管31的内层玻璃为玻璃内管36,所述玻璃内管36表面涂布有选择吸收层33,玻璃内管36内部的空间为介质空间37,所述硬质内管32设置在介质空间37内;所述硬质内管32一端为内管高温口38,另一端为内管低温口39,内管高温口38与高温主管1的侧面连通,内管低温口39与低温主管2的侧面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集热器,包括输送传热介质的高温主管1和低温主管2,还包括吸收太阳光热量的直通集热管3。
直通集热管3内的硬质内管32一端为内管高温口38,另一端为内管低温口39,内管高温口38与高温主管1的侧面连通,内管低温口39与低温主管2的侧面连通。直通集热管3将传热介质加热后,利用温差循环或者强制循环的原理,高温介质可以从内管高温口38流入硬质内管32,进而流入热交换设备或储水箱,同时低温介质可以从低温主管2流回各个内管低温口39,再进入直通集热管3中。
采用这种太阳能集热器,低温介质流入和高温介质流出都有专门的管口,高、低温介质不会相互影响,可以减少循环阻力。
前述的温差循环,是利用传热介质加热后密度变小自动上浮的原理实现介质循环。其实施方式可以是设置成所述内管高温口38位置高于内管低温口39。
当直通集热管3内的介质例如水被加热后,高温水会自动上浮,从内管高温口38流入高温主管1中,同时低温水从低温主管2流回各个内管低温口39再次进入直通集热管3。
采用强制循环的方式,是利用泵的动力带动传热介质循环流动。其实施方式可以是所述低温主管2一端为封闭结构,另一端为管道进口22,所述高温主管1一端为封闭结构,另一端为管道出口12;所述管道进口22或管道出口12连接设置有泵4。如图2所示,启动泵4,即可促使传热介质从低温主管2流经直通集热管3,再流到高温主管1。泵4的工作方向要设置正确,例如在管道进口22设置的泵4需要向低温主管2管内输送;在管道出口12设置的泵4需要将介质从高温主管1向外抽。
所述的泵4可以是用于输送液体的泵,也可以是用于输送气体的泵。例如泵4为气泵的实施方式,太阳能集热器可以采用气体为传热介质,例如空气,氮气等。启动气泵可以使低温气体介质从低温主管2流经直通集热管3,吸收热量变成高温气体介质,再流到高温主管1,进而流入热交换设备或其他使用端。采用气体作为传热介质时,不会出现液体介质长期浸泡、腐蚀储水容器或管路,不会引起水质污染,也不会形成水垢,影响热水器运行。
前述的几种实施方式,为了使循环的介质可以平均分配到每个直通集热管3中,可以是所述管道进口22和管道出口12,分别位于太阳能集热器的左右两边。如图2所示,采用这种实施方式,可以使介质从任何一根直通集热管3中流动循环的路径长度都基本相同,所以其流动阻力也基本相同,从而保证循环的介质可以基本平均的流经每一根直通集热管3,提高热量利用效率。
所述高温主管1和低温主管2分别与硬质内管32的连通方式可以是任何常用的设置方式,例如焊接并且连通、通过螺纹连接并连通或者利用其他紧固件连接并连通,优选的还可以是以下实施方式:
所述高温主管1和低温主管2侧面都开设有主管开口5,所述主管开口5连接设置有插接部51,所述插接部51内侧面设置有插接部凹槽52,插接部凹槽52内设置有插接密封圈53;所述内管高温口38插接于高温主管1的插接部51内,内管低温口39插接于低温主管2的插接部51内,所述插接密封圈53位于插接部51内侧面与硬质内管32外表面之间。
采用这种实施方式,可以在高温主管1和低温主管2上方便的拆装直通集热管3。插接密封圈53可以保证插接处的密封效果,插接密封圈53设置在插接部凹槽52内,可以防止插接密封圈53滑动。
此外,为了便于对运行中的太阳能集热器进行维修,还可以在所述插接部51上设置有阀门6。
如图2和图3所示,阀门6可以单独控制每根插接部51的启闭,关闭对应的一对阀门6后,循环介质无法从这对插接部51处流出,然后进行此处的直通集热管3拆装或修理,不会出现介质泄漏的问题。
Claims (10)
1.直通集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真空管(31)和硬质内管(32),所述硬质内管(32)和玻璃真空管(31)均为直通管,玻璃真空管(31)管壁为封闭的双层玻璃结构,管壁的内、外层玻璃之间为真空,玻璃真空管(31)的内层玻璃为玻璃内管(36),所述玻璃内管(36)表面涂布有选择吸收层(33),玻璃内管(36)内部的空间为介质空间(37),所述硬质内管(32)设置在介质空间(37)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内管(32)外径与玻璃内管(36)的内径相适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内管(32)与玻璃内管(36)之间设置有集热管密封圈(35),所述硬质内管(32)外表面靠近玻璃真空管(31)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硬质内管凹槽(34),所述集热管密封圈(35)设置在硬质内管凹槽(34)内;所述硬质内管(32)与玻璃内管(36)之间,且位于玻璃真空管(31)端部与集热管密封圈(35)之间的位置还分别设置有保温部件(351)。
4.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高温主管(1)、低温主管(2)和至少一个直通集热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集热管(3)包括玻璃真空管(31)和硬质内管(32),所述硬质内管(32)和玻璃真空管(31)均为直通管,玻璃真空管(31)管壁为封闭的双层玻璃结构,管壁的内、外层玻璃之间为真空,玻璃真空管(31)的内层玻璃为玻璃内管(36),所述玻璃内管(36)表面涂布有选择吸收层(33),玻璃内管(36)内部的空间为介质空间(37),所述硬质内管(32)设置在介质空间(37)内;所述硬质内管(32)一端为内管高温口(38),另一端为内管低温口(39),内管高温口(38)与高温主管(1)的侧面连通,内管低温口(39)与低温主管(2)的侧面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高温口(38)位置高于内管低温口(39)。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主管(2)一端为封闭结构,另一端为管道进口(22),所述高温主管(1)一端为封闭结构,另一端为管道出口(12);所述管道进口(22)或管道出口(12)连接设置有泵(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4)为气泵。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进口(22)和管道出口(12),分别位于太阳能集热器的左右两边。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主管(1)和低温主管(2)侧面都开设有主管开口(5),所述主管开口(5)连接设置有插接部(51),所述插接部(51) 内侧面设置有插接部凹槽(52),插接部凹槽(52)内设置有插接密封圈(53);所述内管高温口(38)插接于高温主管(1)的插接部(51)内,内管低温口(39)插接于低温主管(2)的插接部(51)内,所述插接密封圈(53)位于插接部(51)内侧面与硬质内管(32)外表面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51)上设置有阀门(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56029.9U CN203908058U (zh) | 2014-06-30 | 2014-06-30 | 直通集热管和太阳能集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56029.9U CN203908058U (zh) | 2014-06-30 | 2014-06-30 | 直通集热管和太阳能集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08058U true CN203908058U (zh) | 2014-10-29 |
Family
ID=51782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35602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08058U (zh) | 2014-06-30 | 2014-06-30 | 直通集热管和太阳能集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0805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56713A (zh) * | 2020-01-19 | 2020-05-15 | 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直通承压型真空管集热器 |
-
2014
- 2014-06-30 CN CN201420356029.9U patent/CN20390805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56713A (zh) * | 2020-01-19 | 2020-05-15 | 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直通承压型真空管集热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78267A (zh) | 超长重力环形热管地热提取装置及方法 | |
CN101608841A (zh) | 集热管、太阳能集热器及太阳能热水器 | |
CN203908058U (zh) | 直通集热管和太阳能集热器 | |
CN203908081U (zh) | 直通集热管和太阳能集热器 | |
CN203216036U (zh) | 一种三腔管集热器和内置换热器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 |
CN203869346U (zh) | 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 | |
CN204854030U (zh) | 非饱和逆循环式一体机 | |
CN102367995A (zh) | 一种热管真空管集热器 | |
CN203349541U (zh) | 一种u型管集热器和内置蛇形搪瓷换热器的分体太阳能 | |
CN203908059U (zh) | 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 | |
CN205227841U (zh) | 真空直流管中管太阳能集热器 | |
CN206247665U (zh) | 串流管太阳能集热器 | |
CN206420167U (zh) | 一种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循环管组合体 | |
CN205002425U (zh) | 组合式太阳能热水器 | |
CN218328700U (zh) | 一种内循环自排空横插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 | |
CN205002426U (zh) | 储水式太阳能集热管和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 | |
CN203869340U (zh) | 紧凑式太阳能热水器 | |
CN203940631U (zh) | 集中供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 |
CN203349544U (zh) | 一种u型管集热器和搪瓷外夹层换热器的分体太阳能 | |
CN203869353U (zh) | 新型太阳能集热管 | |
CN204063650U (zh) | 加长太阳能集热管 | |
CN203869341U (zh) | 集中供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 |
CN104061695B (zh) | 一种超热导u型管双内胆太阳能工程双排集热器 | |
CN203949392U (zh) | 一种超热导u型管双内胆太阳能工程双排集热器 | |
CN210108076U (zh) | 一种处理炉用热能回收换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