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05603U - 遮篷结构 - Google Patents

遮篷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05603U
CN203905603U CN201420193280.8U CN201420193280U CN203905603U CN 203905603 U CN203905603 U CN 203905603U CN 201420193280 U CN201420193280 U CN 201420193280U CN 203905603 U CN203905603 U CN 203905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support member
movable sail
top cover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932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忠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L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LL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L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LL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9328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05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05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056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一种遮篷结构,包括顶盖和用于支撑所述顶盖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具有立柱;呈长条状的第一支撑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连接有至少两相互平行且具有间隔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一支撑件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之间形成有角度;至少一活动篷,可滑动地设置于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活动篷可沿第二方向滑动,可滑动至所述顶盖的遮蔽区域内,或者,可滑动至伸出所述顶盖的遮蔽区域、以扩展所述顶盖的遮蔽区域,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篷可在顶盖的遮蔽区域外形成另一个遮蔽区域,使得整个遮篷结构的面积可调节。

Description

遮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用具,具体涉及一种遮篷结构。
背景技术
遮篷是在户外活动例如露营、郊游、派对、婚礼以及其他活动中用于遮蔽日光或风雨的便携式设备,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顶盖1和用于支撑顶盖1的支撑架2。
现有的遮篷中,顶盖1的大小决定了整个遮篷的遮蔽面积,且遮蔽面积唯一、不可调节,如果需要增加遮蔽面积,往往需要增加遮篷的数量或者加大顶篷的尺寸,而这势必导致购买和运输等成本的增加,同时也降低了遮篷的便携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遮蓬的遮蔽面积不能调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遮篷结构,包括:
顶盖;
用于支撑所述顶盖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具有立柱;
呈长条状的第一支撑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连接有至少两相互平行且具有间隔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一支撑件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之间形成有角度;
至少一活动篷,可滑动地设置于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活动篷可沿第二方向滑动,可滑动至所述顶盖的遮蔽区域内,或者,可滑动至伸出所述顶盖的遮蔽区域、以扩展所述顶盖的遮蔽区域,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平行。
可选的,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垂直。
可选的,所述活动篷包括至少两第二支撑件;
每一第一支撑件上均滑动设置有第二支撑件,所述活动篷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之间具有夹角;
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两根横杆,两根横杆沿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排列,且两根横杆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第二杆滑动设置于所述间隙中,能够在所述间隙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
所述至少两第二支撑件共用一根第二杆,或者,各个第二支撑件的第二杆彼此独立非共用。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件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杆,所述固定块和所述第一杆分别位于所述间隙的两侧;
所述固定块与间隙两侧的至少一横杆具有重叠部分。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间隙中,位于所述第二杆滑动区域的两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还包括:辅助支撑块,沿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分布于所述第一杆的两侧,所述第一杆夹设于所述辅助支撑块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二杆为柱状;
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沿所述活动篷伸出方向的前端;
所述辅助支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杆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活动篷还包括遮布、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杆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沿相应第一杆移动;
所述遮布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活动篷。
可选的,所述立柱的顶部还连接有卷轴,所述卷轴垂直于所述立柱、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活动篷还连接有遮布;
所述遮布与所述卷轴连接,可随着所述活动篷的滑动展开或卷设于所述卷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活动篷可沿第二方向滑动至伸出支撑架并伸出顶盖的遮蔽区域,以扩展顶盖的遮蔽区域,也可以滑动至顶盖的遮蔽区域内进行收纳,使得整个遮篷结构的遮蔽面积可调节;
进一步,活动篷可沿第二方向伸出作为顶篷使用,还可以在滑出辅助支撑块后,朝向立柱的底部翻转并作为屏风使用,可以满足于不同场合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遮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遮篷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活动篷处于第一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遮篷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活动篷处于第二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遮篷结构中活动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遮篷结构中活动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活动篷沿伸出方向拉出辅助支撑块;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遮篷结构中活动篷处于第三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遮篷结构中支撑架与活动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活动篷处于伸出状态;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遮篷结构中支撑架与活动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活动篷处于缩回状态;
图9是图7中对活动篷第二端的局部放大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遮篷结构,参见图2-3,所述遮篷结构包括:
顶盖300,形成一个遮蔽区域;
用于支撑所述顶盖300的支撑架200,所述支撑架200具有立柱220;
呈长条状的第一支撑件,所述支撑架200的顶部连接有两相互平行且具有间隔的所述第一支撑件201(图中只示出了一对第一支撑件201中的其中一个),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一支撑件201沿第一方向Y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方向Y与所述立柱220的长度方向之间形成有角度,该角度为直角,即所述第一方向Y与立柱220的长度方向垂直;
活动篷100,可滑动地设置于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一支撑件201上,所述活动篷100可沿第二方向X滑动,可滑动至所述顶盖300的遮蔽区域内(参照图2),或者,可滑动至伸出所述顶盖300的遮蔽区域(参照图3)、以扩展所述顶盖300的遮蔽区域,所述第二方向X与所述第一支撑件201的长度方向平行。
其中,所述活动篷100上连接有遮布150。
由此可见,在本实施例中遮篷结构的遮蔽面积不仅包括顶盖300的遮蔽区域,还包括活动篷100的遮蔽区域。不需要扩展遮篷结构的遮蔽区域时,则将活动篷100滑动至顶盖300的遮蔽区域内;需要扩展遮篷结构的遮蔽区域时,则将活动篷100滑动至伸出支撑架200,并伸出所述顶盖300的遮蔽区域,此时活动篷100便可在顶盖300之外形成另一个遮蔽区域。由此可见,遮篷结构的遮蔽面积可以通过活动篷100进行扩大。
活动篷100沿第二方向X滑动时,可以停留在第一支撑件201的任意位置。如图2所示,活动篷100可以滑动至完全位于支撑架200内,此时活动篷100处于第一状态;如图3所示,活动篷100可以滑动至完全伸出支撑架200,此时活动篷100处于第二状态;另外,活动篷100也可以滑动至部分伸出支撑架200,活动篷100介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
需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变形例中,第一方向Y与立柱220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不是直角,但要保证第一方向Y不与立柱220的长度方向平行。
参照图3并结合图4,所述活动篷100包括两第二支撑件110、120;每一第一支撑件201上均滑动设置有第二支撑件110、120,所述活动篷100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110、120沿所述第二方向X滑动。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支撑件110、12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杆110和第二杆120,所述第一杆110和第二杆120之间具有夹角;
所述第一支撑件201包括两根横杆210,两根横杆210沿所述立柱220的长度方向排列,且两根横杆210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第二杆120滑动设置于所述间隙中,能够在所述间隙中沿所述第二方向X滑动;
继续参照图3并结合图4-5,第一支撑件201还包括辅助支撑块211,沿立柱220的长度方向分布于所述第一杆110的两侧,所述第一杆110夹设于所述辅助支撑块之间。所述辅助支撑块211的数量可以为两块,也可以多于两块。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X上,第二杆120用于提供活动篷100与支撑架200的一个支撑点,辅助支撑块211用于提供另一个支撑点,通过上述两个支撑点,活动篷100能够稳定地设置于支撑架200上。当活动篷100在第一支撑件201上滑动时,第二杆120与第一支撑件201摩擦接触。
进一步的,参照图4并结合图5,两第一支撑件201位于所述活动篷100的两根第一杆110之间,所述第二支撑件110、120共用一根第二杆120,第二杆120的两端与两根第一杆110连接。在本实施例的变形例中,也可以设置成两第二支撑件分别连接一根第一杆11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201具有沿所述活动篷100伸出方向的前端,所述第二杆120为柱状,且位于第一杆110沿伸出方向的后端,所述辅助支撑块21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201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杆120的直径,也就是说,第二杆120可滑动于辅助支撑块211与第一支撑件201前端之间的位置中。因此,当第二杆120沿第二方向X滑出辅助支撑块211时,辅助支撑块211不再支撑第二支撑件110、120,活动篷100与支撑架200之间只有一个支撑点(即第二杆120),那么在重力作用下,整个活动篷100将以第二杆120为转轴向下转动(如图5中空心箭头所示),当转动至最低位置时,活动篷100处于第三状态,此时可以作为屏风使用(如图6)。
需要注意,由于第一支撑件201的作用是用于支撑活动篷100,如果两第一支撑件201不能够很稳定地支撑活动篷100,那么在本实施例的变形例中,也可以增加第一支撑件201的数量,用于加强对活动篷100的支撑;同样的,为了加强活动篷100的强度,第二支撑件110、120的数量也可以相应增加。
参照图3-4,所述活动篷100还可以包括连杆130,连杆130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一杆110连接,遮布150连接于连杆130。
参照图4-5,所述活动篷100还包括连接于支撑架200的卷轴140,所述遮布150与所述卷轴140连接,并连接于活动篷100的连杆130上。第二支撑件110、120的直线运动能够顺利传递给卷轴140,并转化为卷轴140的转动运动。在收纳时遮布150卷收于卷轴140上,几乎不占用遮篷结构的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变形中,为了进一步扩大遮篷结构可调节的遮蔽面积,可以在同一遮篷结构中其他周向相邻的立柱220之间以同样的方式设置多个活动篷100,每个活动篷100可以分别沿遮篷结构的不同方向伸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7-9所示,各个第二支撑件110、120的第二杆120彼此独立非共用,具体为:所述活动篷100的第二杆120为两根,分别连接于两根第一杆11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杆120的横截面形状不限。
在本实施例中,两根第二支撑件110、120位于两第一支撑件201之间。在本实施例的变形例中,也可以设置成两第一支撑件201位于两第二支撑件110、120之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8并结合图9,第二支撑件110、120还包括固定块160,所述固定块160可拆卸地连接于对应第二杆120;所述固定块160和所述第一杆110分别位于所述间隙的两侧,且所述固定块160与间隙两侧的至少一横杆210具有重叠部分。
固定块160的作用是防止第二杆120从对应第一支撑件201的间隙中脱落。另外,当固定块160拆卸下来后,活动篷100便可从第一支撑件201中抽出,因此,遮篷结构可以设置不同方向的多对第一支撑件201,当需要改变活动篷100的遮蔽方向时,则只需要将固定块160从第二杆120上拆卸下来,然后将活动篷100从第一支撑件201中抽出,并装入相应方向上的一对第一支撑件201中即可。
继续参照图7-8并结合图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201还包括限位块212,用于活动篷100滑动时的限位;所述限位块21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01的间隙中,且位于所述第二杆120滑动区域的两端,第二杆120在两块限位块212之间滑动。
另外,本实施例中,遮布150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一不同,参照图7,所述活动篷100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杆110的连接件111,所述连接件111可沿相应第一杆110移动,例如,可以是套环等;
所述遮布150连接于连杆130,并且通过所述连接件111连接于所述活动篷100。当活动篷100滑动伸出时,遮布150沿第一杆110展开,如图7;当活动篷100沿反方向滑动时,遮布150随着连接件111的移动折叠收纳,如图8。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
用于支撑所述顶盖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具有立柱;
呈长条状的第一支撑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连接有至少两相互平行且具有间隔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一支撑件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之间形成有角度;
至少一活动篷,可滑动地设置于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活动篷可沿第二方向滑动,可滑动至所述顶盖的遮蔽区域内,或者,可滑动至伸出所述顶盖的遮蔽区域、以扩展所述顶盖的遮蔽区域,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篷包括至少两第二支撑件;
每一第一支撑件上均滑动设置有第二支撑件,所述活动篷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之间具有夹角;
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两根横杆,两根横杆沿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排列,且两根横杆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第二杆滑动设置于所述间隙中,能够在所述间隙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
所述至少两第二支撑件共用一根第二杆,或者,各个第二支撑件的第二杆彼此独立非共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杆,所述固定块和所述第一杆分别位于所述间隙的两侧;
所述固定块与间隙两侧的至少一横杆具有重叠部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间隙中,位于所述第二杆滑动区域的两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还包括:辅助支撑块,沿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分布于所述第一杆的两侧,所述第一杆夹设于所述辅助支撑块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为柱状;
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沿所述活动篷伸出方向的前端;
所述辅助支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杆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篷还包括遮布、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杆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沿相应第一杆移动;
所述遮布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活动篷。
10.如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顶部还连接有卷轴,所述卷轴垂直于所述立柱、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活动篷还连接有遮布;
所述遮布与所述卷轴连接,可随着所述活动篷的滑动展开或卷设于所述卷轴上。
CN201420193280.8U 2014-04-21 2014-04-21 遮篷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05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3280.8U CN203905603U (zh) 2014-04-21 2014-04-21 遮篷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3280.8U CN203905603U (zh) 2014-04-21 2014-04-21 遮篷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05603U true CN203905603U (zh) 2014-10-29

Family

ID=51779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9328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05603U (zh) 2014-04-21 2014-04-21 遮篷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056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9973A (zh) * 2017-05-31 2017-09-01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便携式收缩雨棚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9973A (zh) * 2017-05-31 2017-09-01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便携式收缩雨棚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26386U (zh) 一种帐篷结构
US20140290710A1 (en) Tent Frame
CN202014836U (zh) 一种壁柜式折叠床
CN203905603U (zh) 遮篷结构
CN103584476A (zh) 一种便携折叠桌
CN203701708U (zh) 一种带屋檐架的冲顶凉篷架
CN203552641U (zh) 一种适用于图片展示的广告展架
CN201695752U (zh) 大型帐篷顶部结构
US9546500B2 (en) Tent frame
CN203126359U (zh) 多功能折叠移动画架
CN203623218U (zh) 便携式白板包及模组
CN203808599U (zh) 遮篷结构
CN203058785U (zh) 一种新型折叠桌
CN211299097U (zh) 一种可伸缩、折叠床桌两用架
CN210748426U (zh) 一种服装用陈列展示装置
CN203742255U (zh) 帐篷及其屋檐杆的安装结构
CN203864930U (zh) 一种帆船的遮阳装置
CN105220936A (zh) 一种钢结构伸缩折叠式雨篷
CN202566919U (zh) 一种野餐桌
CN203308177U (zh) 快撑打猎帐篷
CN205788997U (zh) 折叠展示架
CN104905551A (zh) 一种折叠桌
CN205089047U (zh) 一种钢结构伸缩折叠式雨篷
CN205089048U (zh) 一种折叠式钢结构雨篷
CN205089039U (zh) 一种折叠钢结构雨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