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97097U - 香蕉象甲诱捕器 - Google Patents
香蕉象甲诱捕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97097U CN203897097U CN201420095517.9U CN201420095517U CN203897097U CN 203897097 U CN203897097 U CN 203897097U CN 201420095517 U CN201420095517 U CN 201420095517U CN 203897097 U CN203897097 U CN 2038970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ect
- umbrella
- worm
- banana
- block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香蕉象甲诱捕器,包括伞状遮雨盖、挡虫板、集虫漏斗和集虫器,所述伞状遮雨盖的中心向下设置圆柱形伞轴,伞轴上设置竖槽;所述挡虫板设计为直角梯形结构,其下底边嵌合在伞轴的竖槽里,上底朝外且直角边向下;所述集虫漏斗的漏斗口与挡虫板的下端可装拆连接,咀部与集虫器可装拆连接;所述集虫器设计为瓶状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将伞形遮雨架与挡虫板进行组合,可有效地对香蕉象甲进行诱捕,诱捕效果好,能广泛用于香蕉园香蕉象甲的监测及防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农业设施领域,涉及一种昆虫诱捕器,具体是一种诱捕香蕉假茎象甲成虫和香蕉球茎象甲成虫的诱捕器。
背景技术
香蕉象甲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主要包括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longicollis Oliver)(主要为害香蕉假茎)和香蕉球茎象甲(Cosmopolites sordidusGermar)(主要为害香蕉球茎)。香蕉象甲起源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现已遍及中国、印度、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等全世界几乎所有香蕉种植区,该虫除主要为害香蕉外,还偶有为害甘蔗及水芋。香蕉象甲是一种钻蛀性害虫,以幼虫在假茎或球茎组织内部蛀食为害,造成被害假茎疏导组织破坏、汁液外流,水分及营养无法上升,使蕉叶枯黄、果梗失去支持力而折断或在球茎内部蛀食生长点造成老株枯萎及幼株枯心现象。香蕉象甲成虫常见于叶柄与假茎交接处,偶尔蛀入蕉株组织内取食。由于香蕉象甲幼虫隐藏于蕉株假茎、球茎内部,喷施农药很难接触到虫体,因此利用化学防治很难防治该虫。
害虫诱捕防治是利用引诱物对害虫具引诱作用,通过释放器释放它到田间,把害虫引诱到诱捕器中,从而杀灭害虫。该技术诱杀害虫不接触植物和农产品,不会有农药残留,因此,被认为是现代农业害虫绿色防控的首选方法。各种作物害虫的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个体大小千差万别,为了提高诱捕效果,诱捕防治应使用专一性诱捕器。
目前,常见的诱捕器种类有桶式诱捕器、水盆式诱捕器、船形诱捕器等。诱捕原理一般是利用害虫对其引诱物的趋性,引诱其去撞击挡虫板,使其自然下坠,滑入集虫器中从而被捕获。如专利200820189648.8公开了一种二疣犀甲立式诱捕器,由遮雨架、十字挡虫板和集虫器组成,可有效地对二疣犀甲进行诱捕。目前,尽管已开发出多种昆虫的专用诱捕器,而针对香蕉象甲的诱捕器还未有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香蕉象甲诱捕器,将伞形遮雨架与挡虫板进行组合,可有效地对香蕉象甲进行诱捕,能广泛用于香蕉园香蕉象甲的监测及防治。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香蕉象甲诱捕器,包括伞状遮雨盖、挡虫板、集虫漏斗和集虫器,所述伞状遮雨盖的中心向下设置圆柱形伞轴,伞轴上设置竖槽;所述挡虫板设计为直角梯形结构,其下底边嵌合在伞轴的竖槽里,上底朝外且直角边向下,使其既能符合伞状遮雨盖又稳固;所述集虫漏斗的漏斗口与挡虫板的下端可装拆连接,咀部与集虫器可装拆连接;所述集虫器设计为瓶状结构,采用口小肚大的结构有利于收集香蕉象甲并防止其逃匿。使用时将香蕉象甲引诱剂挂在伞状遮雨盖下方的伞轴上,香蕉象甲成虫在引诱剂的吸引下飞向诱捕器,当撞到挡虫板后,下坠到内壁光滑的集虫漏斗里进而掉进集虫器中,从而被捕获。
所述伞状遮雨盖的伞轴顶端设置悬挂钩,可悬挂于香蕉叶柄上。
所述伞轴上设置的竖槽设计为三条,且均匀地绕圆周向设置,使竖槽分别嵌合的三块挡虫板之间形成120°的夹角。
所述集虫器的底部设有排水孔,可起到排水作用,避免集虫器内积水。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将伞形遮雨架与挡虫板进行组合,可有效地对香蕉象甲进行诱捕,诱捕效果好,能广泛用于香蕉园香蕉象甲的监测及防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悬挂钩;2、伞状遮雨盖;3、挡虫板;4、伞轴;5、集虫漏斗;6、集虫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本实用新型包括伞状遮雨盖2、挡虫板3、集虫漏斗5和集虫器6,伞状遮雨盖2的中心向下设置圆柱形伞轴4,伞轴上均匀地绕圆周向设置三条竖槽;挡虫板3设计为直角梯形结构,其下底边嵌合在伞轴4的竖槽里,上底朝外且直角边向下,三块挡虫板之间形成120°的夹角;集虫漏斗5的内壁设计为光滑的表面且漏斗口与挡虫板3的下端可装拆连接,咀部与集虫器6可装拆连接;集虫器6设计为瓶状结构,其底部设有排水孔,可起到排水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方式:先将挡虫板3插入伞轴4的竖槽,每块直角梯形板之间形成120°的夹角,再将悬挂钩1、伞状遮雨盖2、集虫漏斗和集虫器自上向下顺序连接,便组成该诱捕器。
使用时先将诱捕器组装连接好,利用悬挂钩1将其悬挂于香蕉叶柄1.5米高度的位置,再将香蕉象甲引诱剂挂在伞状遮雨盖2下方的伞轴4上,香蕉象甲成虫在引诱剂的吸引下飞向诱捕器,当撞到挡虫3后,下坠到内壁光滑的集虫漏斗5里进而掉进集虫器6,从而被捕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香蕉象甲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伞状遮雨盖、挡虫板、集虫漏斗和集虫器,所述伞状遮雨盖的中心向下设置圆柱形伞轴,伞轴上设置竖槽;所述挡虫板设计为直角梯形结构,其下底边嵌合在伞轴的竖槽里,上底朝外且直角边向下;所述集虫漏斗的漏斗口与挡虫板的下端可装拆连接,咀部与集虫器可装拆连接;所述集虫器设计为瓶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蕉象甲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状遮雨盖的伞轴顶端设置悬挂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蕉象甲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伞轴上设置的竖槽设计为三条,且均匀地绕圆周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蕉象甲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虫器的底部设有排水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95517.9U CN203897097U (zh) | 2014-03-04 | 2014-03-04 | 香蕉象甲诱捕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95517.9U CN203897097U (zh) | 2014-03-04 | 2014-03-04 | 香蕉象甲诱捕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97097U true CN203897097U (zh) | 2014-10-29 |
Family
ID=51771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09551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97097U (zh) | 2014-03-04 | 2014-03-04 | 香蕉象甲诱捕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97097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76538A (zh) * | 2016-10-27 | 2017-02-08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采集茶园游猎型蜘蛛的陷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07156082A (zh) * | 2017-07-06 | 2017-09-15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 时段式红棕象甲诱捕器 |
CN109090062A (zh) * | 2018-07-13 | 2018-12-28 | 广西大学 | 一种日行性蛾类的诱捕装置 |
CN109924045A (zh) * | 2019-04-16 | 2019-06-25 | 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 香蕉象甲虫灭杀方法 |
-
2014
- 2014-03-04 CN CN201420095517.9U patent/CN20389709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76538A (zh) * | 2016-10-27 | 2017-02-08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采集茶园游猎型蜘蛛的陷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06376538B (zh) * | 2016-10-27 | 2022-04-01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采集茶园游猎型蜘蛛的陷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07156082A (zh) * | 2017-07-06 | 2017-09-15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 时段式红棕象甲诱捕器 |
CN109090062A (zh) * | 2018-07-13 | 2018-12-28 | 广西大学 | 一种日行性蛾类的诱捕装置 |
CN109924045A (zh) * | 2019-04-16 | 2019-06-25 | 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 香蕉象甲虫灭杀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897097U (zh) | 香蕉象甲诱捕器 | |
CN203251825U (zh) | 农田害虫捕杀装置 | |
CN203058145U (zh) | 蚊子幼虫捕灭器 | |
CN206402987U (zh) | 一种有效提高杀虫效果的太阳能杀虫灯 | |
CN203661852U (zh) | 性诱式简易成虫诱杀器 | |
CN201577436U (zh) | 一种果实蝇诱捕器 | |
CN105532605A (zh) | 柑橘象鼻虫灭杀箱 | |
CN206078742U (zh) | 一种新型诱捕器 | |
CN206433610U (zh) | 多功能飞行害虫捕杀器 | |
CN109090063B (zh) | 一种应用于蓟马粘虫板上保护害虫天敌的装置及方法 | |
CN201591084U (zh) | 害虫诱捕器 | |
CN105409903A (zh) | 用于柑橘种植的象鼻虫诱杀箱 | |
CN206136981U (zh) | 一种用于无公害蔬菜种植的田间灭蛾装置 | |
CN201323827Y (zh) | 一种改进型的高效果实蝇诱捕器 | |
CN205106100U (zh) | 蝼蛄诱杀器 | |
CN202535965U (zh) | 一种两翼害虫诱捕器 | |
CN209768675U (zh) | 农业灭虫装置 | |
CN209882875U (zh) | 一种蟑螂诱捕器 | |
CN202340663U (zh) | 一种灌木林害虫诱捕器 | |
CN210043041U (zh) | 昆虫诱捕器 | |
CN203072718U (zh) | 一种盲蝽诱捕器 | |
KR101334738B1 (ko) | 수목용 해충 포집 장치 | |
CN208129290U (zh) | 一种昆虫诱捕器 | |
CN207870153U (zh) | 一种果蝇诱杀装置 | |
CN103283700A (zh) | 果蝇诱捕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Termination date: 20150304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