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92620U - 恒温龙头 - Google Patents

恒温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92620U
CN203892620U CN201420179934.1U CN201420179934U CN203892620U CN 203892620 U CN203892620 U CN 203892620U CN 201420179934 U CN201420179934 U CN 201420179934U CN 203892620 U CN203892620 U CN 203892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water
valve body
receiving cavity
cons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799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庆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yikang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ITY SUPREMA THERMOSTATIC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ITY SUPREMA THERMOSTATIC SANITARY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ITY SUPREMA THERMOSTATIC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799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92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92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9262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恒温龙头,阀体两端设置恒温阀容纳腔和换向阀容纳腔,阀体内设置有连通恒温阀容纳腔和换向阀容纳腔的混合水流通管道,阀体上设置有与恒温阀容纳腔连通的阀体热水接管和阀体冷水接管及与换向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第二、第三阀体出水接管;恒温阀容纳腔内设置有与双控手轮连接的单柄双控恒温阀,换向阀容纳腔内设置有与换向手轮连接的换向阀;阀体内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过水通道,第一阀体出水接管通过第一过水通道与换向阀容纳腔相连,第二阀体出水接管通过第二过水通道与换向阀容纳腔相连,第三阀体出水接管通过第三过水通道与换向阀容纳腔相连。本实用新型在阀体上设置三个出水接管,通过换向阀控制不同的出水通道的开/闭,实现换向出水。

Description

恒温龙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暖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从多个方向选择性出水的恒温水龙头。
背景技术
恒温龙头由于水温调节比较方便而受到人们的喜欢,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各种场合的洗浴供水系统中。恒温主要是指,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调节出水温度,温度设定后,混合出水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上。恒温龙头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普通阀芯因进水压力变化或进水温度不稳定造成的出水温度忽冷忽热的问题,安全防烫。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具有外表面防烫功能的恒温水龙头,如专利号为201010208140.X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恒温防烫龙头,其包括阀体、流量阀芯、恒温阀芯、温控手轮、流量手轮;流量阀芯和恒温阀芯分别设置在阀体的两端;所述流量阀芯连接有流量手轮,所述恒温阀芯连接有温控手轮;阀体上设有阀体冷水进水口、阀体热水进水口和阀体出水口。该水龙头还包括中心管和联接管,阀体、中心管和联接管均为中空结构,联接管套在中心管内,中心管固定套设在阀体内;流量阀芯和恒温阀芯分别设置在中心管的两个端口,联接管设置在恒温阀芯和流量阀芯之间;在阀体内表面与中心管外表面之间形成第一空腔,与阀体冷水进水口和中心管冷水进水口连通,即为冷水水道;在中心管内表面与联接管外表面之间形成第二空腔,与阀体出水口连通,即为出水通道;中心管热水进水口直接与阀体热水进水口连通。该恒温水龙头阀体最外层内空间通入冷水,由此可以起到防烫的功能,但是该水龙头在阀体内需设置中心管、联接管等部件,装配工艺繁复,零部件较多易造成铸造缺陷较多,铸造合格率低,结构相对复杂,而且该水龙头只有一个出水口,不能实现换向出水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多个方向换向出水的恒温龙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恒温龙头,包括两端设置恒温阀容纳腔和换向阀容纳腔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恒温阀容纳腔和所述换向阀容纳腔的混合水流通管道,阀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恒温阀容纳腔连通的阀体热水接管和阀体冷水接管,以及与所述换向阀容纳腔连通的阀体出水管,所述阀体出水管包括第一阀体出水接管、第二阀体出水接管和第三阀体出水接管;恒温阀容纳腔内设置有单柄双控恒温阀,所述单柄双控恒温阀与双控手轮连接,换向阀容纳腔内设置有换向阀,所述换向阀与换向手轮连接;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与换向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过水通道、第二过水通道和第三过水通道,所述第一阀体出水接管通过所述第一过水通道与换向阀容纳腔相连,所述第二阀体出水接管通过所述第二过水通道与换向阀容纳腔相连,所述第三阀体出水接管通过所述第三过水通道与换向阀容纳腔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阀体呈H形,所述阀体热水接管设置于所述恒温阀容纳腔下方,所述阀体冷水接管设置于所述换向阀容纳腔下方,阀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阀体冷水接管和所述恒温阀容纳腔的进水流通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所述换向阀包括换向阀套、动瓷片、定瓷片和阀杆,所述定瓷片与所述换向阀套相固定,所述换向阀套内形成一个过水的空间,所述动瓷片设置于所述定瓷片上、并与所述阀杆相连;所述动瓷片上设置有通水孔,所述定瓷片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前述三个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水通道、第二过水通道和第三过水通道对齐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在所述第二阀体出水接管与所述阀体之间设置联接管,所述第二阀体出水接管经所述联接管通过第二过水通道与换向阀容纳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阀体出水管连接于所述第二阀体出水接管上,所述第三阀体出水管与设置于第二阀体出水接管和联接管内的中心管相连,所述中心管通过第三过水通道与换向阀容纳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所述单柄双控恒温阀包括恒温阀芯、流量组件及操控组件;所述恒温阀芯包括底座、阀芯体、调温阀杆、微调杆、防松弹簧、热敏元件、调节器、冷热隔离密封圈和复位弹簧;所述阀芯体周壁上设置有热、冷水进水口、上部设置有中间出水口,所述阀芯体上部设置有阀芯支架,所述调温阀杆与阀芯支架内孔螺纹配合并向上伸出于阀芯支架,所述调温阀杆内部开设有轴向孔,所述微调杆设置于该轴向孔内;所述微调杆下端伸出调温阀杆下方并与所述热敏元件抵顶,所述防松弹簧设置于微调杆与调温阀杆之间;所述热敏元件下部的顶针与调节器抵顶配合;调节器的中下部为一支撑套,支撑套的外缘设置为控水部,控水部紧贴阀芯体内壁,且控水部的上端部、下端部分别位于阀芯体的热水进水口、冷水进水口处,冷热隔离密封圈设置于控水部外周,并位于控水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复位弹簧下端与所述底座抵顶,上端与调节器抵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所述调温组件还包括缓冲顶帽、缓冲弹簧及压紧螺钉,缓冲顶帽设置于调节器的支撑套内,缓冲弹簧下端抵顶支撑套下端开孔内壁,上端抵顶缓冲顶帽上端帽缘,压紧螺钉与支撑套上端内螺纹配合,限制缓冲顶帽向上位移,所述热敏元件下部的顶针通过与缓冲顶帽抵顶,实现与调节器间接抵顶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所述流量组件包括阀芯套、流量阀套、定片及动片;阀芯套内设置有装配内腔,所述阀芯支架、调温阀杆、微调杆位于阀芯套的装配内腔内,阀芯套设置有混合水进水通路和混合水出水通路;所述定片设置于阀芯套顶部,所述动片设置于所述定片上方;所述定片上设置有定片阀杆通孔、进水过水孔和出水过水孔,所述进水过水孔和出水过水孔分别与混合水进水通路和混合水出水通路连通,所述动片上设置有动片阀杆通孔和一偏心的环形控水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所述操控组件包括拨杆、销钉、拨杆座及拨盘;拨杆座及拨盘收容在所述流量阀套的内腔上部;拨杆座开设有中心孔,所述调温阀杆上端的外齿与拨杆座的中心孔内齿配合;拨杆下部穿设于拨杆座中心孔外侧,并通过横向销钉与拨杆座连接;拨杆的下端与拨盘拨动配合;拨盘安装于动片的上方,与所述动片连接。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在阀体上设置三个不同方向的出水接管,同时在阀体内设置于三个出水接管对应连通的过水通道,通过换向阀芯控制不同的过水通道的开/闭,使混合水可以从不同的出水接管流出,实现换向出水的目的,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同时控制流量和出水温度的单柄双控恒温阀,减少零部件数量,优化了各部件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向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换向阀处于第一种出水位置时动瓷片和定瓷片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换向阀处于第二种出水位置时动瓷片和定瓷片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换向阀处于第三种出水位置时动瓷片和定瓷片的配合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柄双控恒温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单柄双控恒温阀的流量组件和操控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单柄双控恒温阀的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单柄双控恒温阀的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混合水关闭状态时单柄双控恒温阀的动片与定片的配合示意图;
图13为混合水打开状态时单柄双控恒温阀的动片与定片的配合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恒温龙头包括单柄双控恒温阀1、双控手轮2、压紧螺母3、换向阀4、换向手轮5、阀体6以及各种不同规格形状的密封圈。双控手轮2和换向手轮5分别设置于阀体6的两端。
阀体6两端形成有恒温阀容纳腔6-2和换向阀容纳腔6-3,优选的,阀体6呈H形,方便恒温阀和换向阀的安装。单柄双控恒温阀1设置于恒温阀容纳腔6-2内,并与双控手轮2连接,单柄双控恒温阀1用于控制冷、热水混合后的混合水出水温度及混合水出水流量。换向阀4通过压紧螺母3设置于换向阀容纳腔6-3内,并与换向手轮5相连,换向阀4用于控制混合水的出水方向。在阀体6内加工有混合水流通管道6-1,混合水流通管道6-1连通恒温阀容纳腔6-2和换向阀容纳腔6-3,使混合水从恒温阀容纳腔6-2流向换向阀容纳腔6-3。阀体6上设置有与恒温阀容纳腔6-2连通的阀体热水接管6-4和阀体冷水接管6-5。本实施例的阀体热水接管6-4设置于恒温阀容纳腔6-2下方,阀体冷水接管6-5设置于换向阀容纳腔6-3下方。为了连接阀体冷水接管6-5和恒温阀容纳腔6-2,本实施例在阀体1内加工有进水流通管道6-6,该进水流通管道6-6位于混合水流通管道6-1下方。
阀体6上设置有与换向阀容纳腔6-3连通的阀体出水接管,本实用新型的阀体出水接管包括第一阀体出水接管6-7、第二阀体出水接管6-8和第三阀体出水接管6-9,混合后的水可从第一阀体出水接管6-7或第二阀体出水接管6-8或第三阀体出水接管6-9向外流出。同时结合图4,本实施例的第一阀体出水接管6-7连接于阀体6上,其通过阀体6上的第一过水通道6-3a与换向阀容纳腔6-3连通;第二阀体出水接管6-8同样连接于阀体6上,为了方便阀体出水接管与外部各水管之间的连接,留出安装空间,优选的,本例在第二阀体出水接管6-8与阀体6之间设置联接管6-10,第二阀体出水接管6-8经联接管6-10通过阀体6上的第二过水通道6-3b与换向阀容纳腔6-3连通;第三阀体出水管6-9连接于第二阀体出水接管6-8上,第三阀体出水管6-9与设置于第二阀体出水接管6-8和联接管6-10内的中心管6-11相连,中心管6-11通过阀体6上的第三过水通道6-3c与换向阀容纳腔6-3连通。
本实施例的换向阀4包括换向阀套4-1、动瓷片4-2、定瓷片4-3和阀杆4-4,定瓷片4-3与换向阀套4-1相固定,换向阀套4-1内形成一个过水的空间,动瓷片4-2设置于定瓷片4-3上,动瓷片4-2与阀杆4-1相连,阀杆4-1转动时带动动瓷片4-2转动。动瓷片4-2上开设有通水孔4-2a,定瓷片4-3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3a、第二通孔4-3b和第三通孔4-3c,前述三个通孔分别与第一过水通道6-3a、第二过水通道6-3b和第三过水通道6-3c对齐连通。如图5所示,当动瓷片4-2转动至第一出水位置时,动瓷片4-2上的通水孔4-2a与定瓷片4-3上的第一通孔4-3a对齐,从而打开第一过水通道6-3a,流入换向阀4内混合水经第一过水通道6-3a从第一阀体出水接管6-7向外流出;如图6所示,当动瓷片4-2转动至第二出水位置时,动瓷片4-2上的通水孔4-2a与定瓷片4-3上的第二通孔4-3b对齐,从而打开第二过水通道6-3b,流入换向阀4内混合水经第二过水通道6-3b从第二阀体出水接管6-8向外流出;如图7所示,当动瓷片4-2转动至第三出水位置时,动瓷片4-2上的通水孔4-2a与定瓷片4-3上的第三通孔4-3c对齐,从而打开第三过水通道6-3c,流入换向阀4内混合水经第三过水通道6-3c从第三阀体出水接管6-9向外流出。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单柄双控恒温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单柄双控恒温阀包括恒温阀芯10、流量组件20及操控组件30。恒温阀芯10包括底座11、阀芯体12、阀芯支架13及调温组件。其中,调温组件包括调温阀杆151、微调杆152、防松弹簧153、热敏元件154、调节器155、冷热水隔离密封圈156、复位弹簧157、缓冲顶帽158、缓冲弹簧159、压紧螺钉160、底座进水密封圈161及密封圈压盖162。
底座11设置于阀芯体12底部,与阀芯体12一起形成收容调温组件的空间和混合水的区域。阀芯体12顶部开设有调温阀杆孔125,阀芯支架13与调温阀杆孔125内壁相固定,调温阀杆151与阀芯支架13间通过螺纹配合、且上端向上伸出。在阀芯体12周壁上开设有若干热水进水口121和冷水进水口122,热水进水口121和冷水进水口122的开设高度不同,阀芯体12上部一侧开设有中间出水口123。
调温阀杆151内部开设有轴向孔,微调杆152设置在调温阀杆151的轴向孔内,并与轴向孔内壁螺纹配合。微调杆152底部为顶帽结构、且向下伸出于调温阀杆151,微调杆152顶帽结构与调温阀杆151之间设置防松弹簧153。微调杆152下端与热敏元件154上端抵顶,热敏元件154下部的顶针通过缓冲顶帽158、缓冲弹簧159及压紧螺钉160与调节器155间接抵顶配合。
调节器155的中下部为一支撑套1551,支撑套1551的外缘设置为控水部1552。控水部1552外周壁紧贴阀芯体12内壁,且控水部1552的上端部、下端部分别位于阀芯体12的热水进水口121、冷水进水口122位置处,当调节器155上下位移时可控制热水进水口121、冷水进水口122打开的大小比例。冷热隔离密封圈156设置于控水部1552外周壁上、位于热水进水口121、冷水进水口122之间。缓冲顶帽158及缓冲弹簧159设置于支撑套1551内,缓冲弹簧159下端抵顶支撑套1551内,上端抵顶缓冲顶帽158上端的帽缘。热敏元件154下部的顶针与缓冲顶帽158抵顶,当热敏元件154下部的顶针向下推动调节器155至下方限位处时,其作用力可通过缓冲顶帽158及缓冲弹簧159释放,避免损坏热敏元件154。压紧螺钉160设置于支撑套1551内上部,用于限制缓冲顶帽158向上位移。复位弹簧157下端与底座11抵顶,上端与调节器155抵顶,用于在热敏元件154的顶针向下的作用力变小时向上推动调节器155。底座进水密封圈161通过密封圈压盖162设置于底座11上端内侧,密封圈161的竖截面为“凸”字形。
当冷水经调节器155上端进入混合水区,热水经调节器155下端进入混合水区,热敏元件154的感温部分通过感测混合水温度的变化,其顶杆会随之伸长或缩短,从而带动调节器155在阀芯体12内上下微动;调节器155在热敏元件154及复位弹簧157的作用下,其控水部1552的上端部、下端部便可以控制热水进水口121、冷水进水口122的大小比例,以此控制冷、热进水的动态平衡,最终稳定在设定的恒温温度上(通过旋转调温阀杆151设置所需恒温温度)。
本实施例的流量组件20包括阀芯套21、流量阀套22、定片23、动片24、第一密封圈25、第二密封圈26。阀芯套21与阀芯体12通过密封圈密封配合,流量阀套22连接于阀芯套21顶部,定片23和动片24设置于流量阀套22内。阀芯套21内开设有装配内腔,阀芯支架13、调温阀杆151、微调杆152及防松弹簧153设置于阀芯套21的装配内腔内,其中调温阀杆151、微调杆152伸出阀芯套21上方。阀芯套21内开设有混合水进水通路211和混合水出水通路212。混合水进水通路211与阀芯体12的中间出水口123连通,顶端外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5;混合水出水通路212下端为混合出水口213,顶端外围设置第二密封圈26。
结合图10和图11,定片23上加工有定片阀杆通孔231,定片阀杆通孔231外侧设有进水过水孔232和出水过水孔233。定片23设置于阀芯套21的顶端,进水过水孔232和出水过水孔233分别与混合水进水通路211和混合水出水通路212连通。动片24上加工有动片阀杆通孔241,动片下表面围绕动片阀杆通孔241开设有一偏心的环形控水槽242。动片24设置于定片23上方。当控水槽242将定片上的进水过水孔232和出水过水孔233错开时,出水通路关闭(图12);当控水槽242将定片上的进水过水孔232和出水过水孔233对齐连通时,出水通路打开(图13)。通过控水槽242可以调节进水过水孔232和出水过水孔233连通通道的大小,以此控制出水流量的大小。
当热水、冷水分别经热水进水口121、冷水进水口122进入阀体内部,在混合水区进行混合后,混合水通过混合水进水通路211进入动片24和定片23所在的流量控制区域,然后经由混合水出水通路212及混合出水口213向外流出。
同时结合图8和图9,本例的操控组件30设置于阀体顶部,其包括拨杆31、销钉32、拨杆座33及拨盘34。拨杆座33及拨盘34收容在流量阀套22内腔上部。拨杆座33开设有中心孔,调温阀杆151上端的外齿与拨杆座33的中心孔内齿配合。拨杆31下部穿过拨杆座33中心孔的两侧、通过销钉32与拨杆座13连接,使拨杆31既可以在拨杆座33中绕销钉12摆动,也可以通过拨杆31的转动带动拨杆座33进行转动。拨杆11的下端嵌入拨盘34中,与拨盘34拨动配合,当拨杆31摆动时,拨盘34随之产生平移。拨盘34安装于动片24的上方,与动片24驱动连接。拨动拨杆31时带动拨盘34活动,拨盘34进而带动动片24活动,以此实现流量的调节;转动拨杆31,会带动拨杆座32转动,进而带动调温阀杆151转动,以此实现调节温度的作用。
本优选实施例的恒温阀可以通过调节调温阀杆151内的微调杆152,实现阀芯测试时的微调功能,其微调过程及原理为:微调时拨杆31转到龙头38℃位置不动,用扳手转动微调杆152,由于微调杆152与调温阀杆151螺纹连接,转动时上下滑动,从而驱动热敏原件154及调节器155微动,调节过程中对准设定温度。其中,调温阀杆151与微调阀杆152之间安装了放松弹簧153,可以防止微调杆152松动引起的温度变化,该微调方式使得整个微调结构更简单,操作更简便、更快捷。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恒温防烫龙头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
结合图1、图2和图3,冷水经过阀体6的阀体冷水接管6-5进入进水流通管道6-6后,进入恒温阀容纳腔6-2中;热水直接从阀体热水接管6-4进入恒温阀容纳腔6-2中,冷、热水在温控阀容纳腔内混合后,从混合水流通管道6-1流入换向阀容纳腔6-3中;换向阀容纳腔6-3中的混合水流入换向阀4中,在换向阀4的控制下,混合水从第一阀体出水接管6-7或第二阀体出水接管6-8或第三阀体出水接管6-9流出,实现多个方向换向出水,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如本实用新型的单柄双控恒温阀还可以采用专利号为201220741611.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恒温阀的结构,阀体热水接管和阀体冷水接管均可以直接与恒温阀容纳腔相连,而不需要通过进水通道连接,或者阀体热水接管与阀体冷水接管的位置相互交换,即阀体热水接管设置于换向阀容纳腔下方,阀体冷水接管设置于恒温阀容纳腔下方等。因此,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恒温龙头,其特征在于:
包括两端设置恒温阀容纳腔和换向阀容纳腔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恒温阀容纳腔和所述换向阀容纳腔的混合水流通管道,阀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恒温阀容纳腔连通的阀体热水接管和阀体冷水接管,以及与所述换向阀容纳腔连通的阀体出水管,所述阀体出水管包括第一阀体出水接管、第二阀体出水接管和第三阀体出水接管;
恒温阀容纳腔内设置有单柄双控恒温阀,所述单柄双控恒温阀与双控手轮连接,换向阀容纳腔内设置有换向阀,所述换向阀与换向手轮连接;
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与换向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过水通道、第二过水通道和第三过水通道,所述第一阀体出水接管通过所述第一过水通道与换向阀容纳腔相连,所述第二阀体出水接管通过所述第二过水通道与换向阀容纳腔相连,所述第三阀体出水接管通过所述第三过水通道与换向阀容纳腔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呈H形,所述阀体热水接管设置于所述恒温阀容纳腔下方,所述阀体冷水接管设置于所述换向阀容纳腔下方,阀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阀体冷水接管和所述恒温阀容纳腔的进水流通管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恒温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包括换向阀套、动瓷片、定瓷片和阀杆,所述定瓷片与所述换向阀套相固定,所述换向阀套内形成一个过水的空间,所述动瓷片设置于所述定瓷片上、并与所述阀杆相连;所述动瓷片上设置有通水孔,所述定瓷片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前述三个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水通道、第二过水通道和第三过水通道对齐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恒温龙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阀体出水接管与所述阀体之间设置联接管,所述第二阀体出水接管经所述联接管通过第二过水通道与换向阀容纳腔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恒温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体出水管连接于所述第二阀体出水接管上,所述第三阀体出水管与设置于第二阀体出水接管和联接管内的中心管相连,所述中心管通过第三过水通道与换向阀容纳腔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柄双控恒温阀包括恒温阀芯、流量组件及操控组件;
所述恒温阀芯包括底座、阀芯体、调温阀杆、微调杆、防松弹簧、热敏元件、调节器、冷热隔离密封圈和复位弹簧;所述阀芯体周壁上设置有热、冷水进水口、上部设置有中间出水口,所述阀芯体上部设置有阀芯支架,所述调温阀杆与阀芯支架内孔螺纹配合并向上伸出于阀芯支架,所述调温阀杆内部开设有轴向孔,所述微调杆设置于该轴向孔内;所述微调杆下端伸出调温阀杆下方并与所述热敏元件抵顶,所述防松弹簧设置于微调杆与调温阀杆之间;所述热敏元件下部的顶针与调节器抵顶配合;调节器的中下部为一支撑套,支撑套的外缘设置为控水部,控水部紧贴阀芯体内壁,且控水部的上端部、下端部分别位于阀芯体的热水进水口、冷水进水口处,冷热隔离密封圈设置于控水部外周,并位于控水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复位弹簧下端与所述底座抵顶,上端与调节器抵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温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组件还包括缓冲顶帽、缓冲弹簧及压紧螺钉,缓冲顶帽设置于调节器的支撑套内,缓冲弹簧下端抵顶支撑套下端开孔内壁,上端抵顶缓冲顶帽上端帽缘,压紧螺钉与支撑套上端内螺纹配合,限制缓冲顶帽向上位移,所述热敏元件下部的顶针通过与缓冲顶帽抵顶,实现与调节器间接抵顶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温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组件包括阀芯套、流量阀套、定片及动片;阀芯套内设置有装配内腔,所述阀芯支架、调温阀杆、微调杆位于阀芯套的装配内腔内,阀芯套设置有混合水进水通路和混合水出水通路;所述定片设置于阀芯套顶部,所述动片设置于所述定片上方;所述定片上设置有定片阀杆通孔、进水过水孔和出水过水孔,所述进水过水孔和出水过水孔分别与混合水进水通路和混合水出水通路连通,所述动片上设置有动片阀杆通孔和一偏心的环形控水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温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组件包括拨杆、销钉、拨杆座及拨盘;拨杆座及拨盘收容在所述流量阀套的内腔上部;拨杆座开设有中心孔,所述调温阀杆上端的外齿与拨杆座的中心孔内齿配合;拨杆下部穿设于拨杆座中心孔外侧,并通过横向销钉与拨杆座连接;拨杆的下端与拨盘拨动配合;拨盘安装于动片的上方,与所述动片连接。
CN201420179934.1U 2014-04-14 2014-04-14 恒温龙头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92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79934.1U CN203892620U (zh) 2014-04-14 2014-04-14 恒温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79934.1U CN203892620U (zh) 2014-04-14 2014-04-14 恒温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92620U true CN203892620U (zh) 2014-10-22

Family

ID=51719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79934.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92620U (zh) 2014-04-14 2014-04-14 恒温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9262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9155A (zh) * 2017-08-03 2017-10-24 开平市美可思卫浴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单柄式多控水龙头
CN110966437A (zh) * 2019-12-31 2020-04-07 深圳技术大学 一种节水水龙头
CN111419104A (zh) * 2020-05-15 2020-07-17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淋浴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9155A (zh) * 2017-08-03 2017-10-24 开平市美可思卫浴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单柄式多控水龙头
CN110966437A (zh) * 2019-12-31 2020-04-07 深圳技术大学 一种节水水龙头
CN110966437B (zh) * 2019-12-31 2021-09-07 深圳技术大学 一种节水水龙头
CN111419104A (zh) * 2020-05-15 2020-07-17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淋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01383U (zh) 单柄双控恒温龙头
CN204164426U (zh) 一种单柄双控恒温阀
CN101943275A (zh) 自动恒温混水阀
CN203892620U (zh) 恒温龙头
CN103075539A (zh) 单柄双控恒温阀芯
RU2588907C1 (ru) Двухвентильный смеситель с раздельным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ем температуры и напора воды
CN103912693B (zh) 具有微调功能的单柄双控恒温阀
CN201787125U (zh) 自动恒温混水阀
CN103742679B (zh) 具有微调功能的单柄双控恒温龙头及阀芯用恒温混水组件
CN105546157A (zh) 流体混合阀
CN204201177U (zh) 耐高压单柄双控恒温恒压龙头
CN104265951A (zh) 单柄双控恒温阀
CN101956840A (zh) 自动恒温水龙头
CN204592396U (zh) 单柄双控恒温阀及恒温龙头
CN202914809U (zh) 适用于太阳能热水器的单柄双控恒温龙头
CN203656269U (zh) 具有微调功能的单柄双控恒温龙头及阀芯用恒温混水组件
CN203926919U (zh) 表面防烫恒温龙头
CN104033628A (zh) 换向恒温龙头
CN203892626U (zh) 可换向的恒温防烫龙头
CN103075544B (zh) 防烫恒温水龙头
CN104315202A (zh) 单柄双控恒温衡压龙头
CN203656275U (zh) 新型防烫恒温水龙头
CN203131113U (zh) 单柄双控恒温水龙头
NO146215B (no) Termostatstyrt blander for varmt og kaldt vann
CN203686241U (zh) 单柄连续型限高温的恒温衡压阀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1

Address after: 266011 unit 601, 57 Dongshan Road, Shibei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e Qingjun

Address before: 519060 No. 25 Xiang Gong Road, Hong Wan industrial area, Guangdong, Zhuhai

Patentee before: SUPREMA (ZHUHAI J/V) THERMOSTATIC SANITARYWAR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8

Address after: Unit 2202b, 51 Chengyi North Street, phase III, software park,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361000

Patentee after: Shengyikang (Fuji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11 unit 601, 57 Dongshan Road, Shibei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e Qingjun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