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92007U - 一种组合式动力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动力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92007U
CN203892007U CN201420214969.4U CN201420214969U CN203892007U CN 203892007 U CN203892007 U CN 203892007U CN 201420214969 U CN201420214969 U CN 201420214969U CN 203892007 U CN203892007 U CN 203892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cylinder
connects
piston
exi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149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远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2149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92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92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9200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istons, Piston Rings, And Cylin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动力机器,包括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其特征是: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输出轴与热能动力设备、平行运动热能动力机器、直列式热能动力设备、V型热能动力设备、星型热能动力设备、热能转子动力设备和水平对置式热能动力设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输出轴组合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与现有发动机组合后能节约能源,增加功率;经济效益高,节能环保,噪音小。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动力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设备领域,尤其是利用太阳能、地热、可燃物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内燃机热能或尾气、工厂排出的高温气体等热能转换成动能的大功率动力机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动力设备有蒸汽机、内燃机、外燃机。
蒸汽机:离不开锅炉,整个装置既笨重又庞大;新蒸汽的压力和温度不能过高,排气压力不能过低,热效率难以提高;它是一种往复式机器,惯性限制了转速的提高;工作过程是不连续的,蒸汽的流量受到限制,也就限制了功率的提高。
内燃机:结构复杂,对燃料要求较高,对燃料的洁净度要求严格,对环境污染。
外燃机,如斯特林发动机是其中一种,斯特林发动机与内燃机比较具备以下优点:
适用于各种能源,无论是液态的、气态的或固态的燃料,当采用载热系统(如热管)间接加热时,几乎可以使用任何高温热源(太阳能放射性同位素和核反应等),而发动机本身(除加热器外)不需要作任何更改。同时斯特林发动机无需压缩机增压,使用一般风机即可满足要求,并允许燃料具有较高的杂质含量;斯特林发动机单机容量小,机组容量从20-50kw,可以因地制宜的增减系统容量;结构简单,零件数比内燃机少40%,降价空间大;维护成本低。
斯特林发动机在运行时,由于燃料在气缸外的燃烧室内连续燃烧,独立于燃气的工质通过加热器吸热,并按斯特林循环对外做功,因此避免了类似内燃机的爆震做功和间歇燃烧过程,从而实现了高效、低噪和低排放运行。高效:总能效率达到80%以上;低噪:1米处裸机噪音底于68dBA;低排放:尾气排放达到欧5标准。
由于工质不燃烧,外燃机避免了传统内燃机的震爆做功问题,从而实现了高效率、低噪音、低污染和低运行成本。外燃机可以燃烧各种可燃气体,如:天然气、沼气、石油气、氢气、煤气等,也可燃烧柴油、液化石油气等液体燃料,还可以燃烧木材,以及利用太阳能等。只要热腔达到700℃,设备即可做功运行,环境温度越低,发电效率越高。外燃机最大的优点是出力和效率不受海拔高度影响,非常适合于高海拔地区使用。
同时斯特林发动机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点是:制造成本较高,工质密封技术较难,密封件的可靠性和寿命还存在问题,材料成本高,功率调节控制系统较复杂,机器较为笨重;膨胀室、压缩室、加热器、冷却室、再生器等的成本高,热量损失是内燃发动机的2-3倍等。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泵、蒸发器、膨胀机、发电机、冷凝器等。集热器吸收太阳辐照,集热器内换热介质温度升高,换热介质通过蒸发器把热量传给有机工质。有机工质在蒸发器中定压加热,高压的气态有机工质进入膨胀机膨胀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膨胀机尾部排出的有机工质进入冷凝器中定压冷凝,冷凝器出口的有机工质经过泵加压后进入蒸发器完成一次发电循环。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存在转换效率不高,体积大,需要借助结构复杂的膨胀机做功。
直列式发动机尺寸紧凑,稳定性高,低速扭矩特性好并且燃料消耗也较少,由此而来的是制造成本也较低,同时采用直列式气缸布局的发动机体积也比较紧凑,可以适应更灵活的布局。也方便于布置增压器类的装置。主要缺点在于发动机本身的功率较低,并不适合配备6缸以上的汽车。
V型发动机,简单的说就是将所有汽缸分成两组,把相邻汽缸以一定夹角布置一起(左右两列气缸中心线的夹角γ<180°),使两组汽缸形成一个夹角的平面,从侧面看汽缸呈V字形(通常的夹角为60°),故称V型发动机。
与直列布局形式相比,V型发动机缩短了机体的长度和高度,而更低的安装位置可以便于设计师设计出风阻系数更低的车身,同时得益于汽缸对向布置,还可抵消一部分振动,使发动机运转更为平顺。由于汽缸之间已相互错开布置,因此在汽缸之间有较大的空间,这样便于通过扩大汽缸直径来提高排量和功率。V型发动机的汽缸均成一角度对向布置,可以抵消一部分振动。不足之处是:V型发动机的缺点是必须使用两个汽缸盖,结构较为复杂。另外其宽度加大后,发动机两侧空间较小,不易再安排其它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外燃机存在的膨胀室、压缩室、加热器、冷却室、再生器等的成本高,热量损失是内燃发动机的2-3倍等问题;克服了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需要膨胀机或汽轮机,制造成本高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组合式动力机器是采用了星型发动机结构,结合斯特林发动机、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发动机优点的动力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能转换效率高、工质能循环使用、最大功率范围内能调整工质数量来调整输出功率、能通过调整温度进行调整输出功率、机器输出功率平稳的大功率组合式动力机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动力机器,包括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其特征是: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输出轴与热能动力设备、平行运动热能动力机器、直列式热能动力设备、V型热能动力设备、星型热能动力设备、热能转子动力设备和水平对置式热能动力设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输出轴组合连接。
进一步,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热能动力设备组合。
进一步,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平行运动热能动力机器组合。
进一步,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直列式热能动力设备组合。
进一步,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V型热能动力设备组合。
进一步,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星型热能动力设备组合。
进一步,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热能转子动力设备组合。
进一步,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水平对置式热能动力设备组合。
进一步,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热能动力设备和星型热能动力设备组合。
进一步,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平行运动热能动力机器和热能转子动力设备组合。
进一步,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直列式热能动力设备和热能转子动力设备组合。
进一步,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V型热能动力设备和热能转子动力设备组合。
进一步,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星型热能动力设备和热能转子动力设备组合。
进一步,所述热能动力设备由集热器、气化导热片、保温层、缸盖、压力泵、雾化器、自动排气孔、气化反应器、气缸、活塞、活塞环、连接销、连杆、曲轴、轴承、机壳、冷疑器、传动轴、储液罐和管道组成,气缸内设有活塞,活塞设有活塞环,活塞通过连接销连接连杆,连杆连接曲轴,曲轴设有轴承,轴承固定在传动轴上,传动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机壳上,传动轴一端设有压力泵;压力泵一端通过管道连接雾化器,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连接储液罐的管道延伸至储液罐下部;气缸的缸壁真空,气缸外层设有保温层;气缸上止点设有气化反应器,由缸盖固定;气化反应器通过管道连接集热器,气缸下止点侧壁设有自动排气孔,自动排气孔通过管道连接冷疑器一端,冷疑器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集热器一端连接气化导热片一端,另一端连接气化导热片另一端;气化反应器包括压力壳、气化导热片和气孔;气化导热片设置在压力壳上,气化导热片上阵列设有气孔,压力壳进气端设有雾化器,雾化器设置在气化反应器顶层。
进一步,所述平行运动热能动力机器包括集热器、保温管、气化反应器、雾化器、气缸、活塞、活塞环、自动排气阀、冷却器、储液罐、压力泵、推拉杆、保温层和机壳;机壳上平行对立设有两个气缸,气缸内设有活塞,活塞设有活塞环,活塞设置在推拉杆两端;集热器通过保温管连接气化反应器,气化反应器进气端设有雾化器,雾化器通过管道连接压力泵,压力泵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气化反应器设置在气缸的上止点;气缸的下止点设有自动排气阀,自动排气阀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器,冷却器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机壳外层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所述直列式热能动力设备包括集热器、保温管、雾化器、气化反应器、气缸、活塞、活塞环、自动排气阀、机架、保温层、储液罐、冷却器I、冷却器II、为压力阀I、压力阀II、曲轴、飞轮、连杆和转动轴;机架上直列设置四个并列的气缸;四个气缸内分别设有活塞,活塞上设有活塞环;活塞连接连杆,连杆连接曲轴,曲轴连接转动轴,转动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机架上,转动轴连接飞轮;集热器通过保温管连接气化反应器,气化反应器进气端设有雾化器,雾化器通过管道连接压力阀I和压力阀II,压力阀I和压力阀II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气化反应器设置在气缸的上止点;气缸的下止点设有自动排气阀,自动排气阀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器I和冷却器II,冷却器I和冷却器II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气缸外层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所述V型热能动力设备包括集热器、保温管、气化反应器、雾化器、气缸、活塞、活塞环、自动排气阀、冷却器、储液罐、压力阀、连杆、曲轴、保温层、转动轴和机壳;机壳上气缸分成两组,把相邻气缸以一定夹角布置一起,左右两列气缸中心线的夹角γ<180°,两组气缸形成一个夹角的平面,从侧面看气缸排列呈V字形;气缸内分别设有活塞,活塞上设有活塞环;活塞连接连杆,连杆连接曲轴,曲轴连接转动轴,转动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机壳上;集热器通过保温管连接气化反应器,气化反应器进气端设有雾化器,雾化器通过管道连接压力阀,压力阀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气化反应器设置在气缸的上止点;气缸的下止点设有自动排气阀,自动排气阀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器,冷却器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气缸外层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所述星型热能动力设备包括集热器、保温管、气化反应器、雾化器、气缸、活塞、活塞环、自动排气阀、冷却器、储液罐、压力阀、连杆、曲轴、保温层、转动轴和机壳;机壳设有气缸环绕曲轴呈星型排列,活塞通过连杆连接到曲轴上,气缸内分别设有活塞,活塞上设有活塞环;曲轴连接转动轴,转动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机壳上;集热器通过保温管连接气化反应器,气化反应器进气端设有雾化器,雾化器通过管道连接压力阀,压力阀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气化反应器设置在气缸的上止点;气缸的下止点设有自动排气阀,自动排气阀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器,冷却器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气缸外层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所述热能转子动力设备包括集热器、保温管、气化反应器、雾化器、气缸、三角转子、内齿圈、齿轮、输出轴、冷却器、储液罐、压力阀、保温层、自动排气阀和机壳;机壳内设有三角转子,三角转子中心设有内齿圈,与内齿圈配合的齿轮,齿轮固定在输出轴上,三角转子把气缸分成三个均匀的独立空间,内齿圈与齿轮的齿数之比为3:2,气缸两边分别设有气化反应器和自动排气阀;集热器通过保温管连接气化反应器,气化反应器进气端设有雾化器,雾化器通过管道连接压力阀,压力阀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气化反应器设置在气缸的进气口;自动排气阀设置在气缸的出气口;自动排气阀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器,冷却器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气缸外层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所述水平对置式热能动力设备包括集热器、保温管、气化反应器、雾化器、气缸、活塞、活塞环、自动排气阀、冷却器、储液罐、压力阀、连杆、保温层、机壳、飞轮和曲轴;气缸以曲轴为中心成180°角度水平对置设置在机壳上,气缸内设有活塞,活塞设有活塞环,活塞连接连杆,连杆连接曲轴,曲轴连接飞轮,曲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机壳上;集热器通过保温管连接气化反应器,气化反应器进气端设有雾化器,雾化器通过管道连接压力阀,压力阀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气化反应器设置在气缸的上止点;气缸的下止点设有自动排气阀,自动排气阀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器,冷却器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气缸外层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气化反应器包括压力壳、气化导热片、气孔、雾化器,气化导热片设置在压力壳上,气化导热片上阵列设有气孔,压力壳进气端设有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现有发动机组合后能节约能源,增加功率;经济效益高,节能环保,噪音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热能动力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行运动热能动力机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直列式热能动力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V型热能动力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星型热能动力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热能转子动力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水平对置式热能动力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气化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现有直列式发动机组合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现有V型发动机组合示意图。
图1中:101为集热器;102为气化导热片;103为保温层;104为缸盖;105为压力泵;106为雾化器;107为自动排气孔;108为气化反应器;109为气缸;110为活塞;111为活塞环;112为连接销;113为连杆;114为曲轴;115为轴承;116为机壳;117为冷疑器;118为传动轴;119为储液罐;120为管道。
图2中:201为集热器;202为保温管;203为气化反应器;204为雾化器;205为气缸;206为活塞;207为活塞环;208为自动排气阀;209为冷却器;210为储液罐;211为压力泵;212为推拉杆;213为保温层;214为机壳。
图3中:301为集热器;302为保温管;303为雾化器;304为气化反应器;305为气缸;306为活塞;307为活塞环;308为自动排气阀;309为机架;310为保温层;311为储液罐;312为冷却器I;313为冷却器II;314为压力阀I;315为压力阀II;316为曲轴;317为飞轮;318为连杆。
图4中:401为集热器;402为保温管;403为气化反应器;404为雾化器;405为气缸;406为活塞;407为活塞环;408为自动排气阀;409为冷却器;410为储液罐;411为压力阀;412为连杆;413为曲轴;414为保温层;415为转动轴;416为机壳。
图5中:501为集热器;502为保温管;503为气化反应器;504为雾化器;505为气缸;506为活塞;507为活塞环;508为自动排气阀;509为冷却器;510为储液罐;511为压力阀;512为连杆;513为曲轴;514为保温层;515为转动轴;516为机壳。 
图6中:601为集热器;602为保温管;603为气化反应器;604为雾化器;605为气缸;606为三角转子;607为内齿圈;608为齿轮;609为输出轴;610为冷却器;611为储液罐;612为压力阀;613为保温层;614为自动排气阀;615为机壳。
图7中:701为集热器;702为保温管;703为气化反应器;704为雾化器;705为气缸;706为活塞;707为活塞环;708为自动排气阀;709为冷却器;710为储液罐;711为压力阀;712为连杆;713为保温层;714为机壳;715飞轮;716为曲轴。
图8中:801为压力壳;802为气化导热片;803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
实施例1
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输出轴与热能动力设备的输出轴组合连接做功,所述热能动力设备由集热器101、气化导热片102、保温层103、缸盖104、压力泵105、雾化器106、自动排气孔107、气化反应器108、气缸109、活塞110、活塞环111、连接销112、连杆113、曲轴114、轴承115、机壳116、冷疑器117、传动轴118、储液罐119和管道120组成,气缸109内设有活塞110,活塞110设有活塞环111,活塞110通过连接销112连接连杆113,连杆113连接曲轴114,曲轴114设有轴承115,轴承115固定在传动轴118上,传动轴118通过轴承固定在机壳116上,传动轴118一端设有压力泵105;压力泵105一端通过管道120连接雾化器106,另一端通过管道120连接储液罐119,连接储液罐119的管道120延伸至储液罐119下部;气缸109的缸壁真空,气缸109外层设有保温层103;气缸109上止点设有气化反应器108,由缸盖104固定;气化反应器108通过管道120连接集热器101,气缸109下止点侧壁设有自动排气孔107,自动排气孔107通过管道120连接冷疑器117一端,冷疑器117另一端通过管道120连接储液罐119;集热器101一端连接气化导热片102一端,另一端连接气化导热片102另一端;气化反应器108包括压力壳801、气化导热片802和气孔803;气化导热片802设置在压力壳801上,气化导热片802上阵列设有气孔803,压力壳801进气端设有雾化器804,雾化器804设置在气化反应器108顶层。
实施例2
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输出轴与平行运动热能动力机器的输出轴组合连接做功,所述平行运动热能动力机器包括集热器201、保温管202、气化反应器203、雾化器204、气缸205、活塞206、活塞环207、自动排气阀208、冷却器209、储液罐210、压力泵211、推拉杆212、保温层213和机壳214;机壳214上平行对立设有两个气缸205,气缸205内设有活塞206,活塞206设有活塞环207,活塞206设置在推拉杆212两端;集热器201通过保温管202连接气化反应器203,气化反应器203进气端设有雾化器204,雾化器204通过管道连接压力泵211,压力泵211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210;气化反应器203设置在气缸205的上止点;气缸205的下止点设有自动排气阀208,自动排气阀208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器209,冷却器209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210;机壳214外层设有保温层213。
实施例3
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输出轴与直列式热能动力设备的输出轴组合连接做功,所述直列式热能动力设备,包括集热器301、保温管302、雾化器303、气化反应器304、气缸305、活塞306、活塞环307、自动排气阀308、机架309、保温层310、储液罐311、冷却器I312、冷却器II313、为压力阀I314、压力阀II315、曲轴316、飞轮317、连杆318和转动轴319;机架309上直列设置四个并列的气缸305;四个气缸305内分别设有活塞306,活塞306上设有活塞环307;活塞306连接连杆318,连杆318连接曲轴316,曲轴316连接转动轴319,转动轴319通过轴承固定在机架309上,转动轴319连接飞轮317;集热器301通过保温管302连接气化反应器304,气化反应器304进气端设有雾化器303,雾化器303通过管道连接压力阀I314和压力阀II315,压力阀I314和压力阀II315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311;气化反应器304设置在气缸305的上止点;气缸305的下止点设有自动排气阀308,自动排气阀308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器I312和冷却器II313,冷却器I312和冷却器II313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311;气缸305外层设有保温层310。 
实施例4
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输出轴与V型热能动力设备的输出轴组合连接做功,所述V型热能动力设备,包括集热器401、保温管402、气化反应器403、雾化器404、气缸405、活塞406、活塞环407、自动排气阀408、冷却器409、储液罐410、压力阀411、连杆412、曲轴413、保温层414、转动轴415和机壳416;机壳416上气缸405分成两组,把相邻气缸405以一定夹角布置一起,左右两列气缸405中心线的夹角γ<180°,两组气缸405形成一个夹角的平面,从侧面看气缸405排列呈V字形,通常的夹角为60°;气缸405内分别设有活塞406,活塞406上设有活塞环407;活塞406连接连杆412,连杆412连接曲轴413,曲轴413连接转动轴415,转动轴415通过轴承固定在机壳416上;集热器401通过保温管402连接气化反应器403,气化反应器403进气端设有雾化器404,雾化器404通过管道连接压力阀411,压力阀411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410;气化反应器403设置在气缸405的上止点;气缸405的下止点设有自动排气阀408,自动排气阀408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器409,冷却器409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410;气缸405外层设有保温层414。
实施例5
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输出轴与星型热能动力设备的输出轴组合连接做功,所述星型热能动力设备,包括集热器501、保温管502、气化反应器503、雾化器504、气缸505、活塞506、活塞环507、自动排气阀508、冷却器509、储液罐510、压力阀511、连杆512、曲轴513、保温层514、转动轴515和机壳516;机壳516设有气缸505环绕曲轴513呈星型排列,活塞506通过连杆512连接到曲轴513上,气缸505内分别设有活塞506,活塞506上设有活塞环507;曲轴513连接转动轴515,转动轴515通过轴承固定在机壳516上;集热器501通过保温管502连接气化反应器503,气化反应器503进气端设有雾化器504,雾化器504通过管道连接压力阀511,压力阀511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510;气化反应器503设置在气缸505的上止点;气缸505的下止点设有自动排气阀508,自动排气阀508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器509,冷却器509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510;气缸505外层设有保温层514。
实施例6
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输出轴与热能转子动力设备的输出轴组合连接做功,所述热能转子动力设备,包括集热器601、保温管602、气化反应器603、雾化器604、气缸605、三角转子606、内齿圈607、齿轮608、输出轴609、冷却器610、储液罐611、压力阀612、保温层613、自动排气阀614和机壳615;机壳615内设有三角转子606,三角转子606中心设有内齿圈607,与内齿圈607配合的齿轮608,齿轮608固定在输出轴609上,三角转子606把气缸605分成三个均匀的独立空间,内齿圈607与齿轮608的齿数之比为3:2,气缸605两边分别设有气化反应器603和自动排气阀614;集热器601通过保温管602连接气化反应器603,气化反应器603进气端设有雾化器604,雾化器604通过管道连接压力阀612,压力阀612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611;气化反应器603设置在气缸605的进气口;自动排气阀614设置在气缸605的出气口;自动排气阀614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器610,冷却器610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611;气缸605外层设有保温层613。
实施例7 
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输出轴与水平对置式热能动力设备的输出轴组合连接做功,所述水平对置式热能动力设备,包括集热器701、保温管702、气化反应器703、雾化器704、气缸705、活塞706、活塞环707、自动排气阀708、冷却器709、储液罐710、压力阀711、连杆712、保温层713、机壳714、飞轮715和曲轴716;气缸705以曲轴716为中心成180°角度水平对置设置在机壳714上,气缸705内设有活塞706,活塞706设有活塞环707,活塞706连接连杆712,连杆712连接曲轴716,曲轴716连接飞轮715,曲轴716通过轴承固定在机壳714上;集热器701通过保温管702连接气化反应器703,气化反应器703进气端设有雾化器704,雾化器704通过管道连接压力阀711,压力阀711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710;气化反应器703设置在气缸705的上止点;气缸705的下止点设有自动排气阀708,自动排气阀708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器709,冷却器709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710;气缸705外层设有保温层713。
实施例8
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输出轴与上述实施例1-6中的动力设备任意组合做功。

Claims (9)

1.一种组合式动力机器,包括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其特征是: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输出轴与热能动力设备、平行运动热能动力机器、直列式热能动力设备、V型热能动力设备、星型热能动力设备、热能转子动力设备和水平对置式热能动力设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输出轴组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动力机器,其特征是,所述组合是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热能动力设备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动力机器,其特征是,所述组合是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V型热能动力设备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动力机器,其特征是,所述组合是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星型热能动力设备组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动力机器,其特征是,所述组合是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热能转子动力设备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动力机器,其特征是,所述组合是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热能动力设备和星型热能动力设备组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动力机器,其特征是,所述组合是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直列式热能动力设备和热能转子动力设备组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动力机器,其特征是,所述组合是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V型热能动力设备和热能转子动力设备组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动力机器,其特征是,所述组合是现有直列式发动机或V型发动机与星型热能动力设备和热能转子动力设备组合。
CN201420214969.4U 2014-04-30 2014-04-30 一种组合式动力机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92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14969.4U CN203892007U (zh) 2014-04-30 2014-04-30 一种组合式动力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14969.4U CN203892007U (zh) 2014-04-30 2014-04-30 一种组合式动力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92007U true CN203892007U (zh) 2014-10-22

Family

ID=51718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14969.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92007U (zh) 2014-04-30 2014-04-30 一种组合式动力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920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5078A (zh) * 2014-04-30 2014-07-16 郭远军 一种组合式动力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5078A (zh) * 2014-04-30 2014-07-16 郭远军 一种组合式动力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5112B (zh) 一种直列式热能动力设备及其做功方法
CN203891946U (zh) 一种v型热能动力设备
CN203892007U (zh) 一种组合式动力机器
CN103925110B (zh) 一种v型高低压动力设备及其做功方法
CN203892051U (zh) 一种水平对置式热能动力设备
CN203892044U (zh) 一种水平对置式负压动力设备
CN203892016U (zh) 一种星型负压动力设备
CN203892054U (zh) 一种直列式热能动力设备
CN103912403B (zh) 一种星型高低压动力机器及其做功方法
CN203892042U (zh) 一种v型负压动力设备
CN203892060U (zh) 一种v型高低压动力设备
CN203891950U (zh) 一种v型高低压动力机器
CN203892050U (zh) 一种水平对置式高低压动力机器
CN103912323B (zh) 一种v型热能动力设备及其做功方法
CN203892049U (zh) 一种水平对置式高低压动力设备
CN203891949U (zh) 一种星型高低压动力设备
CN103939233B (zh) 一种直列式高低压动力设备及其做功方法
CN203892048U (zh) 一种星型高低压动力机器
CN203892059U (zh) 一种直列式高低压动力设备
CN203892045U (zh) 一种直列式负压动力设备
CN203892058U (zh) 一种直列式高低压动力机器
CN203892052U (zh) 一种星型热能动力设备
CN203962197U (zh) 一种热能动力设备
CN103912326B (zh) 一种星型高低压动力设备及其做功方法
CN103939232B (zh) 一种水平对置式高低压动力设备及其做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