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83967U - 耳机线控器 - Google Patents

耳机线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83967U
CN203883967U CN201420133236.8U CN201420133236U CN203883967U CN 203883967 U CN203883967 U CN 203883967U CN 201420133236 U CN201420133236 U CN 201420133236U CN 203883967 U CN203883967 U CN 203883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button
mobile telephone
screening apparatus
press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332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冠宏
陈运亮
胡拥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1More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1MORE DESIG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1MORE DESIG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1MORE DESIG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332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83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83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8396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耳机线控器包括按键壳、底壳及中部按键;所述按键壳的一端为第一按键区,另一端为第二按键区,所述按键壳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底壳具有开口端及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封闭端,所述按键壳设置于所述底壳的开口端,所述按键壳与所述底壳共同围成收容腔,所述封闭端的外端面设置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通孔相对应;所述中部按键穿设于所述通孔。上述耳机线控器具有按键较省力的特点。在使用上述耳机线控器时,使用者可将一手指按住凸缘部,另一手指按住中部按键上,两个手指共同施力进行按压,以将中部按键按压下,整个按压过程更为方便省力。

Description

耳机线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组件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线控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手机不断更新换代,耳机也随之得到广泛的应用,如电话通信、传输音乐等。根据耳机入耳的佩戴方式,通常可将耳机分为入耳式和挂耳式,在入耳式和挂耳式耳机上均设有线控器,通过线控器控制音频及语音的播放。
传统的耳机线控器上一般设有前进/后退键或上一曲/下一曲键,以及暂停/播放键,多个按键通常是独立设置在线控器上,或是一体设置在线控器上。在按键过程中,其按键施力较大,造成了按键的不便,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按键较省力的耳机线控器。
一种耳机线控器,包括:
按键壳,所述按键壳的一端为第一按键区,另一端为第二按键区,所述按键壳的中部开设有通孔;
底壳,具有开口端及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封闭端,所述按键壳设置于所述底壳的开口端,所述按键壳与所述底壳共同围成收容腔,所述封闭端的外端面设置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通孔相对应;及
中部按键,穿设于所述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键区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按键区上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开口端的内周缘上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扣及所述第二卡扣相卡合的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由所述底壳的开口端往远离所述封闭端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扣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二卡扣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卡槽中,所述中部按键包括按持部及设置于所述按持部一端的折边,所述按持部穿设所述通孔,所述折边与所述按键壳的中部相抵持,以使所述中部按键对所述按键壳的中部进行支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三个弹性件,三个所述弹性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壳内,并分别对所述第一按键区、中部按键及所述第二按键区进行支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壳及所述底壳均为长条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麦克风,所述麦克风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上开设有收音孔,所述收音孔与所述收容腔相连通,所述麦克风与所述收音孔相对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音孔开设于所述凸缘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壳包括按键部及由所述按键部的两侧延伸并弯折形成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开口端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部按键凸出于所述按键壳的外表面。
上述耳机线控器,与传统的耳机线控器相比,至少具备以下优点:
首先,上述耳机线控器中,底壳上的凸缘部与中间按键的位置相对应,在使用时,使用者可将一个手指按住凸缘部,另一个手指按住中部按键上,两个手指共同施力进行按压,以将中部按键按压下,整个按压过程更为方便省力。
此外,第一按键区及第二按键区分设于按键壳的两端,使得第一按键区、第二按键区及中部按键间的间隔较大,且中部按键凸出于所述按键部的外表面,使得第一按键区、第二按键区及中部按键间较容易区分,使用时不容易按错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耳机线控器的爆炸图;
图2为图1所示耳机线控器中按键壳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耳机线控器中底壳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耳机线控器100,包括按键壳110、底壳130及中部按键150。
按键壳110的一端为第一按键区111,另一端为第二按键区113,按键壳110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15。
底壳130具有开口端132及与开口端132相对的封闭端134。按键壳110设置于底壳130的开口端132,按键壳110与底壳130共同围成收容腔(图未标),封闭端134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凸缘部136,凸缘部136与通孔115相对应。收容腔内可收容相关的电子元器件(图未示)。
中部按键150穿设于通孔115。中部按键150一般为具有“播放/暂停”功能的按键。在使用时,使用者可将一个手指按住凸缘部136,另一个手指按住中部按键150上,两个手指共同施力进行按压,以将中部按键150按压下,整个按压过程更为方便省力。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按键壳110及底壳130均为长条状结构。请一并参阅图2,按键壳110包括按键部117及由按键部117的两侧延伸并弯折形成的弯折部119,以使按键壳110的横截面大致成“C”字形结构。弯折部119与开口端132相连接。中部按键150凸出于按键壳110的外表面,以方便使用者对中部按键150进行按压。
凸缘部136中部可向内凹陷形成凹槽(图未示),凹槽与使用者的手指相适应,以便于使用者的按压操作。
可以理解,按键壳110或底壳130不限于长条状结构,其还可为圆形、矩形等,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此外,中部按键150也可以与按键部117的外表面相持平,以使整个耳机线控器100的外表面更为平整。
第一按键区111上设置有第一卡扣111a,第二按键区113上设置有第二卡扣113a。开口端132的内周缘上开设有分别与第一卡扣111a及第二卡扣113a相卡合的第一卡槽(图未示)及第二卡槽(图未示)。
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由底壳130的开口端132往远离封闭端134的方向延伸,第一卡扣111a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卡槽中,第二卡扣113a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卡槽中。同时,请再次参阅图1,中部按键150包括按持部152及设置于按持部152一端的折边154,按持部152穿设通孔115,折边154与按键壳110的中部相抵持,以使中部按键150对按键壳110的中部进行支撑。
第一卡扣111a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卡槽中,第二卡扣113a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卡槽中,同时中部按键150对按键壳110的中部进行支撑,使得按键壳110与中部按键150间形成天平结构。按键壳110的两端,即第一按键区111及第二按键区113相对底壳130可运动。
耳机线控器100还包括三个弹性件(图未示)。三个弹性件间隔设置于底壳130内,以分别对第一按键区111、中部按键150及第二按键区113进行支撑,并使得第一按键区111、中部按键150及第二按键区113在按压之后能够及时复位。
使用者对第一按键区111进行按压时,第一按键区111朝向底壳130的方向运动,第一卡扣111a在第一卡槽中滑动,同时另一端的第二按键区113会翘起,第二卡扣113a与第二卡槽靠近按键壳110的侧壁相卡持,以防止第二按键区113从底壳130上脱出。使用者对第二按键区113进行按压时,第二按键区113朝向底壳130的方向运动,第二卡扣113a在第二卡槽中滑动,同时另一端的第一按键区111会翘起,第一卡扣111a与第一卡槽靠近按键壳110的侧壁相卡持,以防止第一按键区111从底壳130上脱出。
第一按键区111及第二按键区113一般为具有“前进/后退”或“上一曲/下一曲”功能的按键。收容腔内收容的电子元器件分别与第一按键区111、第二按键区113及中部按键150相联动,以使第一按键区111、第二按键区113及中部按键150分别具备相应的功能。第一按键区111及第二按键区113分设于按键壳110的两端,使得第一按键区111、第二按键区113及中部按键150间的间距较大,且中部按键150凸出于按键部117的外表面,使得第一按键区111、第二按键区113及中部按键150间较容易区分,使用时不容易按错键。
可以理解,第一按键区111及第二按键区113的表面可以形成不同的纹理,以方便使用者通过手指接触进行识别。
此外,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按键区111、中间按键150及第二按键区113也可以为触摸按键,使用者只要手指轻触第一按键区111、中间按键150或第二按键区113即可发出相关指令,此时按键壳110与中部按键150间形成的天平结构以及弹性件等组件均可省略,按键壳110固设于底壳130上即可。
耳机线控器100还包括麦克风(图未示),麦克风设置于收容腔内。请一并参阅图3,底壳130上开设有收音孔138,收音孔138与收容腔相连通,麦克风与收音孔138相对齐。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收音孔138开设于凸缘部136上。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收音孔138的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而设定。
上述耳机线控器100,与传统的耳机线控器100相比,至少具备以下优点:
首先,上述耳机线控器100中,底壳130上的凸缘部136与中间按键的位置相对应,在使用时,使用者可将一个手指按住凸缘部136,另一个手指按住中部按键150上,两个手指共同施力进行按压,以将中部按键150按压下,整个按压过程更为方便省力。
此外,第一按键区111及第二按键区113分设于按键壳110的两端,使得第一按键区111、第二按键区113及中部按键150间的间隔较大,且中部按键150凸出于按键部117的外表面,使得第一按键区111、第二按键区113及中部按键150间较容易区分,使用时不容易按错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耳机线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键壳,所述按键壳的一端为第一按键区,另一端为第二按键区,所述按键壳的中部开设有通孔;
底壳,具有开口端及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封闭端,所述按键壳设置于所述底壳的开口端,所述按键壳与所述底壳共同围成收容腔,所述封闭端的外端面设置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通孔相对应;及
中部按键,穿设于所述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线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键区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按键区上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开口端的内周缘上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扣及所述第二卡扣相卡合的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线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由所述底壳的开口端往远离所述封闭端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扣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二卡扣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卡槽中,所述中部按键包括按持部及设置于所述按持部一端的折边,所述按持部穿设所述通孔,所述折边与所述按键壳的中部相抵持,以使所述中部按键对所述按键壳的中部进行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线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个弹性件,三个所述弹性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壳内,并分别对所述第一按键区、中部按键及所述第二按键区进行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线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壳及所述底壳均为长条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线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麦克风,所述麦克风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线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上开设有收音孔,所述收音孔与所述收容腔相连通,所述麦克风与所述收音孔相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线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音孔开设于所述凸缘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线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壳包括按键部及由所述按键部的两侧延伸并弯折形成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开口端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线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按键凸出于所述按键壳的外表面。
CN201420133236.8U 2014-03-21 2014-03-21 耳机线控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83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3236.8U CN203883967U (zh) 2014-03-21 2014-03-21 耳机线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3236.8U CN203883967U (zh) 2014-03-21 2014-03-21 耳机线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83967U true CN203883967U (zh) 2014-10-15

Family

ID=51684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3323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83967U (zh) 2014-03-21 2014-03-21 耳机线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839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8237A1 (zh) * 2019-11-22 2021-05-27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颈部按摩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8237A1 (zh) * 2019-11-22 2021-05-27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颈部按摩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42310B1 (ko) 와치 타입 블루투스 헤드셋 어셈블리
US9265310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for incorporating wireless headsets, terminal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to fashion accessories and jewelry
WO2020155694A1 (zh) 用于无线耳机的线控盒及无线耳机
CN103974158A (zh) 音频输出装置
CN202976058U (zh) 蓝牙无线游戏控制器
CN203883967U (zh) 耳机线控器
CN104720216A (zh) 一种具有蓝牙耳机功能的智能指环
CN202759571U (zh) 无线耳机
CN204104109U (zh) 一种头戴式音乐耳机
CN20468056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3377919U (zh) 腕戴式触控智能电话
CN111083593A (zh) 一种tws耳机及其充电盒
CN204145708U (zh) 一种头戴式无线耳机
CN210579162U (zh) 一种tws耳机及其充电盒
WO2017197755A1 (zh) 一种无线耳机和终端
CN205377965U (zh) 一种安全型双屏双卡手机
CN210983345U (zh) 一种鼠标
CN210129942U (zh) 耳机套件
CN203287865U (zh) 一种手写笔及其固定结构
CN105872886A (zh) 分体式耳机及其发声部、无线信号部以及有线信号部
CN205847512U (zh) 一种数字音源手持电子设备转模拟音源装置
US8073507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783984A (zh) 可缩进式传声器耳机单元及具有该耳机单元的手表式电话
CN205267322U (zh) 一种骨传导蓝牙音频发箍
CN203912138U (zh) 耳机控制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1More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area before Bay Street Comprehensive Office Road Lei Yue Mun No.1 of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Area Management Bureau A building 201 room

Patentee before: 1MORE DESIG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