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70526U - 把手及包含该把手的机箱 - Google Patents

把手及包含该把手的机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70526U
CN203870526U CN201420178886.4U CN201420178886U CN203870526U CN 203870526 U CN203870526 U CN 203870526U CN 201420178886 U CN201420178886 U CN 201420178886U CN 203870526 U CN203870526 U CN 203870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block
handle
groove
handle body
column spi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7888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江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17888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705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70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7052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把手,涉及电器领域,包括凹槽、把手本体、伸缩架和卡扣机构;所述把手本体通过所述伸缩架和所述凹槽相连;所述把手本体下方设有凹孔,所述卡扣机构设置在所述凹孔内,所述凹槽的底部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卡扣机构下方,所述凸起能够和所述卡扣机构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把手,通过利用伸缩架能够实现将把手收纳在凹槽内,并通过卡扣机构和凹槽内的凸起配合将把手进行固定,实现了把手在使用时伸出,不使用时收纳,防止把手一直在外受到碰撞而损坏,同时可伸缩的设置还能够保证一定的美观度。

Description

把手及包含该把手的机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把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台式电脑的机箱或者其他一些电器在搬运时,由于其体积较大,质量大,并且外壳光滑,形状多为规则的简单几何形状,单人一次性搬运时,不方便抓握,即使抓握住后,运输仍然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而且双手都用来抱这些物品,就不能携带其他物品,搬运效率低下,运输十分费力。特别是像一些消费者购买电脑主机后还要配备显示器、键盘等配件,和主机箱一起搬运更是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手,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把手,包括凹槽、把手本体、伸缩架和卡扣机构;把手本体通过伸缩架和凹槽相连;把手本体下方设有凹孔;卡扣机构设置在凹孔内;凹槽的底部上设有凸起,凸起设置于卡扣机构下方,凸起能够和卡扣机构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把手,把手本体利用伸缩架和凹槽相连,能够实现对把手的收纳和伸出,不使用的时候将把手本体通过伸缩架缩回在凹槽内,并利用卡扣机构和在凹槽内的凸起进行配合,来达到对把手本体的固定。这样,把手本体就固定在凹槽内,不会轻易弹出,能够防止把手本体一直在外受到磕碰损坏或者影响美观。当需要使用把手时再控制卡扣机构,使卡扣机构和凸起脱离,在将把手本体拉出,当手提把手使用了,方便对物品的搬运。
进一步地,凹孔的开口端大于凹孔直径,凹孔靠近开口端设有凸棱;卡扣机构为旋转卡扣机构,包括旋转柱、第一转块、第二转块和夹块;旋转柱、第一转块、第二转块和夹块依次相邻设置;
旋转柱、第一转块和第二转块上均设有与凸棱对用的滑槽;旋转柱的一端通过弹簧和把手本体相连,旋转柱的另一端穿过第一转块和第二转块并同夹块相连,旋转柱和第一转块之间夹设有弹簧;第一转块和第二转块之间通过相对应的斜齿进行相互配合,第一转块的斜齿一侧为斜面,另一侧为垂直于第一转块端面的垂直面。
这种旋转收纳结构,即旋转柱上的一端穿过第一转块和第二转块,并且同夹块相连,在旋转柱和第一转块之间还夹设有弹簧,同时,第一转块和第二转块之间为斜齿结构,一端的斜齿为等大,而另一端的斜齿为一高一低交替设置,第一转块的斜齿一侧为斜面,另一侧为垂直于第一转块端面的垂直面。当旋转柱受到压后,向下运动,第二转块与夹块一起和第一转块脱离,向下伸出,之后再第一转块和旋转柱之间弹簧弹力的作用下,第一转块和第二转块相互又接触并旋转,同时夹块和凸起相接触,凸起将夹块顶如凹孔内,夹块被凹孔的侧壁夹紧,和凸起一同固定。在按下把手本体后,由于弹簧的存在和齿型的设计,第二转块会进行旋转,转向一边,高的齿轮和斜齿进行配合,将夹块顶出凹孔,凹孔和凸起失去配合,这样把手本体便松开,能够提出。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底座一端和把手本体固定连接,底座另一端伸入弹簧内并通过弹簧和旋转柱相连。旋转柱通过底座和把手本体进行连接,在达到同样的连接效果的同时,比将旋转柱通过弹簧和把手本体进行直接连接、组装更加方便快速。
进一步地,凹槽的底部设有簧片。这个簧片能够当卡扣机构和凸起解开配合的时候将把手本体向上弹出一端距离,能够让使用者更好的抓到把手本体,从而将把手本体提出进行使用。
进一步地,伸缩架下端与凹槽侧壁滑动连接,伸缩架下端设有凸缘,凸缘大于凹槽的开口的大小。伸缩架下端滑动连接于凹槽侧壁,而且在伸缩架的下端设置的凸缘,使伸缩架能够在凹槽内上下滑动而不会滑出凹口,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利用最少的材料却达到把手本体伸出最远的距离,扩大了把手的提升空间,使用起来更加便利。
进一步地,凹槽的开口处设有挡板,挡板与凹槽的开口转动连接。挡板能够在当把手本体提出之后遮盖住凹槽的开口,能够防止灰尘杂物掉入凹槽内,避免了对凹槽的清洁,同时挡板遮盖住开口也能增加一定美观性。
进一步地,挡板的转动连接处设有归位弹簧。在转动连接处设置的归位弹簧,能够实现当把手本体提出后,让挡板自动弹起遮盖住凹槽的凹口,方便实用。
进一步地,挡板为两个,两个挡板对称设置在凹槽的开口上。对称设置的两个挡板,在实现对凹槽的凹口遮盖的同时,采用两个挡板能够简化挡板的结构,降低挡板的生产工艺和成本。
进一步地,两个挡板的远离转动连接处的边缘为相互配合的斜面。两个挡板远离转动连接处的边缘制作成相互配合的斜面,制作成斜面就不会造成两个挡板在打开关闭时,边缘进行相互抵触碰撞。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机箱,包括箱体和以上的的把手,所述把手的凹槽开设在箱体上方。采用上述把手的机箱能够实现对把手在不使用的时候进行收纳,防止把手本体受到碰撞而损坏,在使用的时候再将把手本体提出,方便对机箱的提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把手,通过利用伸缩架能够实现将把手本体收纳在凹槽内,并通过卡扣机构和凹槽内的凸起配合将把手本体进行固定,实现了把手在使用时伸出,不使用时收纳,防止把手本体一直在外受到碰撞而损坏,同时可伸缩的设置还能够保证一定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卡扣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卡扣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挡板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机箱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把手,包括凹槽1、把手本体2、伸缩架3和卡扣机构4;把手本体2通过伸缩架3和凹槽1相连;把手本体2下方设有凹孔,卡扣机构4设置在凹孔内,凹槽1的底部上设有凸起5;凸起5设置于卡扣机构4下方,凸起5能够和卡扣机构4配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把手,在平时不使用的时候收纳在凹槽1内,利用把手本体2下方凹孔内设置的卡扣机构4将其与凹槽1内的凸起5固定起来,当需要使用把手的时候,解开卡扣机构4和凸起5的配合,再将把手本体2提出,便可使用把手,利用把手本体2进行提携。
如图3-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把手,包括凹槽1、把手本体2、伸缩架3和卡扣机构;
把手本体2通过伸缩架3和凹槽1相连;把手本体2下方设有凹孔,卡扣机构设置在凹孔内,凹槽1的底部上设有凸起5;凸起5设置于卡扣机构下方,凸起5能够和卡扣机构配合。
凹孔的开口端大于凹孔的直径,凹孔靠近开口端设有凸棱;卡扣机构为旋转卡扣机构,包括旋转柱41、第一转块42、第二转块43和夹块44;
旋转柱41、第一转块42、第二转块43和夹块44依次相邻设置;旋转柱41、第一转块42和第二转块43上均设有与凸棱对用的滑槽;旋转柱41的一端通过弹簧和把手本体2相连,旋转柱4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转块42和第二转块43并同夹块44相连,旋转柱41和第一转块42之间夹设有弹簧;第一转块42和第二转块43之间通过相对应的斜齿进行相互配合。
第一转块42和第二转块43之间通过斜齿相连,第一转块42上的斜齿向一个方向的倾斜,每个斜齿之间间隔设置有凹口,第二转块43上的斜齿为一高一低的斜齿进行交替的圆周阵列,这样当第二转块43和第一转块42之间相互配合,两个转动块的斜齿相互啮合,第二转块43相对于第一转块42进行旋转时,分别出现出一高一低的状态,两者之间的距离便会发生改变,利用这种结构,配合旋转柱41,将旋转柱41的一端穿过第一转块42和第二转块43之后和夹块44相连。旋转柱41通过弹簧和底座6相连,底座6又通过螺纹和把手本体2相连,底座6、旋转柱41、第一转块42、第二转块43和夹块44依次设置在把手本体2的凹孔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把手本实施例提供的把手在使用的时,在需要将把手本体2收纳的时候,将把手本体2向下按,把手本体2的压力挤压底座6和底座6之间的弹簧,推动旋转柱41向下运动,伸缩架3向下回缩,把手本体2也缩进凹槽1内,凸起5顶在夹块44内,将夹块44向上顶入凹孔内,松手时,由于夹块44的两侧被凹孔的侧壁夹住,夹块44同时推动第二转块43向第一转块42抬升,接触到第一转块42的斜齿后,通过斜齿之间的配合,第二转块43进行旋转,第一转块42和第二转块43之间距离收缩,同时滑槽对齐,与孔内的凸棱配合,共同滑入孔内,由于旋转柱41和第一转块42之间的弹簧将第一转块42和旋转柱41之间分开,使得第二转块43和第一转块42之间相互紧贴。这时凸起5由于被夹块44夹往,所以夹块44和凸起5不能分开,实现了对把手本体2的固定收纳。在把手本体2收纳的时候,把手本体2向凹槽1内滑动,把手本体2挤压挡板7,设置在凹槽1开口处的两个对应的挡板7被压下,向凹槽1内旋转收回到凹槽1内。
当需要将把手本体2提出的时候,则需要再次按压把手本体2,把手本体2受到的压力通过弹簧传到旋转柱41上,同时把手本体2下方的夹块44也受到凹槽1内的凸起5向上顶,使得第二转块43和第一转块42之间先分离后聚合,再次聚合的过程中,由于第二转块43和第一转块42之间设置的斜齿,使得第二转块43沿着第一转块42上斜齿的方向进行旋转,这时又由于第二转块43分离后旋转,原本重合的滑槽失去与凸棱的配合,凸棱顶在第二转块没有滑槽位置,第二转块不能回到原来和第一转块配合的位置,这样旋转时高的斜齿将第一转块42和第二转块43之间的距离顶开,使得夹块44突出凹孔,到达凹孔的大直径出,由于夹块44具有弹性,此时的夹块44回复,能够张开,不在夹紧凸起5,把手本体2能够和凹槽1进行分离,从凹槽1内拔出,同时在凹槽1底部设有的簧片8,能够在夹块44和凸起5分开的时候,提供更大的弹力将把手本体2向凹槽1外弹出,方便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对把手本体2进行提取,抓握把手本体2即可实现把手的携带功能。
如图6-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把手,包括凹槽1、把手本体2、伸缩架3和卡扣机构;
把手本体2通过伸缩架3和凹槽1相连;把手本体2下方设有卡扣机构,把手本体2下方设有凹孔;凹槽1的底部上设有凸起5;凸起5设置于卡扣机构下方,凸起5能够和卡扣机构配合。
本实施例中卡扣机构为旋转卡扣机构,旋转卡扣机构安装在把手的凹孔内,凹孔的开口端大于凹孔的直径,凹孔靠近开口端设有凸棱;旋转卡扣机构包括旋转柱41、第一转块42、第二转块43和夹块44;旋转柱41、第一转块42、第二转块43和夹块44依次相邻设置;旋转柱41、第一转块42和第二转块43上均设有与凸棱对用的滑槽;旋转柱41的一端通过弹簧和把手本体2相连,旋转柱4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转块42和第二转块43并同夹块44相连,旋转柱41和第一转块42之间夹设有弹簧;第一转块42和第二转块43之间通过相对应的斜齿进行相互配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把手还包括底座6,底座6一端和把手本体2固定连接,底座6另一端伸入弹簧中并通过弹簧和旋转柱41相连。凹槽的底部设有簧片8。伸缩架3下端与凹槽1侧壁滑动连接,伸缩架3下端设有凸缘使得伸缩架3的下端大于凹槽1的开口的大小。凹槽1的开口处设有挡板7,挡板7与凹槽1的开口转动连接。挡板7的转动连接处设有归位弹簧。挡板7为两个,两个挡板7对称设置在凹槽1的开口上。两个挡板7的边缘为相互配合的斜面。
第一转块42和第二转块43之间通过斜齿相连,第一转块42上的斜齿的斜度向一个方向上的倾斜,每个斜齿之间间隔设置有凹槽1,第二转块43上的斜齿为一高一低的斜齿进行交替的圆周阵列,这样当第二转块43和第一转块42之间相互配合,两个转动块的斜齿相互啮合,第二转块43相对于第一转块42进行旋转时,分别出现出一高一低的状态,两者之间的距离便会发生改变,利用这种结构,配合旋转柱41,将旋转柱41的一端穿过第一转块42和第二转块43之后和夹块44相连。旋转柱41通过弹簧和底座6相连,底座6又通过螺纹和把手本体2相连,底座6、旋转柱41、第一转块42、第二转块43和夹块44依次设置在把手本体2的凹坑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把手在使用的时,在需要将把手本体2收纳的时候,将把手本体2向下按,把手本体2的压力挤压底座6和底座6之间的弹簧,推动旋转柱41向下运动,伸缩架3向下回缩,把手本体2也缩进凹槽1内,凸起5顶在夹块44内,将夹块44向上顶入凹孔内,松手时,由于夹块44的两侧被凹孔的侧壁夹住,夹块44同时推动第二转块43向第一转块42抬升,接触到第一转块42的斜齿后,通过斜齿之间的配合,第二转块43进行旋转,第一转块42和第二转块43之间距离收缩,同时滑槽对齐,与孔内的凸棱配合,共同滑入孔内,由于旋转柱41和第一转块42之间的弹簧将第一转块42和旋转柱41之间分开,使得第二转块43和第一转块42之间相互紧贴。这时凸起5由于被夹块44夹往,所以夹块44和凸起5不能分开,实现了对把手本体2的固定收纳。在把手本体2收纳的时候,把手本体2向凹槽1内滑动,把手本体2挤压挡板7,设置在凹槽1开口处的两个对应的挡板7被压下,向凹槽1内旋转收回到凹槽1内。
当需要将把手本体2提出的时候,则需要再次按压把手本体2,把手本体2受到的压力通过弹簧传到旋转柱41上,同时把手本体2下方的夹块44也受到凹槽1内的凸起5向上顶,使得第二转块43和第一转块42之间先分离后聚合,再次聚合的过程中,由于第二转块43和第一转块42之间设置的斜齿,使得第二转块43沿着第一转块42上斜齿的方向进行旋转,这时又由于第二转块43分离后旋转,原本重合的滑槽失去与凸棱的配合,凸棱顶在第二转块没有滑槽位置,第二转块不能回到原来和第一转块配合的位置,这样旋转时高的斜齿将第一转块42和第二转块43之间的距离顶开,使得夹块44突出凹孔,到达凹孔的大直径出,由于夹块44具有弹性,此时的夹块44回复,能够张开,不在夹紧凸起5,把手本体2能够和凹槽1进行分离,从凹槽1内拔出,同时在凹槽1底部设有的簧片8,能够在夹块44和凸起5分开的时候,提供更大的弹力将把手本体2向凹槽1外弹出,方便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对把手本体2进行提取,抓握把手本体2即可实现把手的携带功能。
在当把手本体2从凹槽1内提取出的时候,伸缩架3伸长,沿着凹槽1的侧壁向上滑动,当移动到伸缩架的凸缘卡到凹槽1的开口处为止。当把手本体2从凹槽1内伸出后,在归位弹簧的作用下,两个对应设置的挡板7旋转抬升,闭合,将凹槽1的开口遮盖住,由于两个挡板7的边缘时采用相互对应的斜面设计,使得两个挡板7在合拢后,缝隙更加细小同时配合也更加方便。提高了挡板7对凹槽1内部的密封性能,更有利于挡板7遮挡杂质灰尘进入到凹槽1内,保持凹槽1内部的清洁卫生。
如图9-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把手本体2,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两个挡板7远离转轴的边缘采用了关于相接触面的中心线对称的斜面,每个挡板7的斜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斜面向上倾斜,另一部分的斜面则向相反的方向倾斜,两个挡板7的斜面相同,只是进行相对位置的安装即可,同时在每个挡板7的位于斜面交汇处还开有一小段开槽,通过这一小段的开槽,能够帮助挡板7进行更加简单的配合,避免在生产制造安装中出现误差后,两个挡板7之间的咬合出现偏差,不容易闭合。
如图1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箱,机箱采用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把手,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把手在不改变机箱外观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让使用者通过把手就可以对机箱进行携带,使用更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凹槽、把手本体、伸缩架和卡扣机构;
所述把手本体通过所述伸缩架和所述凹槽相连;所述把手本体下方设有凹孔;所述卡扣机构设置在所述凹孔内;所述凹槽的底部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卡扣机构下方,所述凸起能够和所述卡扣机构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的开口端大于所述凹孔直径,所述凹孔靠近开口端设有凸棱;所述卡扣机构为旋转卡扣机构,包括旋转柱、第一转块、第二转块和夹块;
所述旋转柱、第一转块、第二转块和所述夹块依次相邻设置;所述旋转柱、第一转块和第二转块上均设有与所述凸棱对用的滑槽;所述旋转柱的一端通过弹簧和所述把手本体相连,所述旋转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转块和所述第二转块并同所述夹块相连,所述旋转柱和所述第一转块之间夹设有弹簧;所述第一转块和所述第二转块之间通过相对应的斜齿进行相互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端和所述把手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另一端伸入弹簧内并通过弹簧和所述旋转柱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簧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架下端与所述凹槽侧壁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架下端设有凸缘,所述凸缘大于所述凹槽的开口的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开口处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凹槽的开口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转动连接处设有归位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开口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挡板的远离所述转动连接处的边缘为相互配合的斜面。
10.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把手,所述把手的凹槽开设在所述箱体上方。
CN201420178886.4U 2014-04-14 2014-04-14 把手及包含该把手的机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705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78886.4U CN203870526U (zh) 2014-04-14 2014-04-14 把手及包含该把手的机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78886.4U CN203870526U (zh) 2014-04-14 2014-04-14 把手及包含该把手的机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70526U true CN203870526U (zh) 2014-10-08

Family

ID=51651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7888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70526U (zh) 2014-04-14 2014-04-14 把手及包含该把手的机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705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0859A (zh) * 2017-07-06 2019-01-15 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冰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0859A (zh) * 2017-07-06 2019-01-15 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冰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90859U (zh) 用于晴雨伞的自锁式下巢结构
CN202201334U (zh) 自动弹出棉签盒
CN203740307U (zh) 一种按压开启式的置物盒
CN100361043C (zh) 一种便携式电脑
CN203870526U (zh) 把手及包含该把手的机箱
CN203359115U (zh) 一种整理箱
CN202891565U (zh) 一种锅盖可拆的连体式烹饪器具
CN204149690U (zh) 滑盖式印章盒
CN204346533U (zh) 水表壳
CN207371090U (zh) 一种开拆卸式魔方
CN202564616U (zh) 一种多功能插头
CN207234427U (zh) 一种可折叠无线充电器
CN208446909U (zh) 具有隐藏开关机构的电暖桌
CN201451854U (zh) 笔盒
CN202778626U (zh) 碎纸机滑盖机构
CN201051762Y (zh) 伸缩型u盘
KR20160114955A (ko) 휴대폰 보호케이스
CN203694142U (zh) 一种防胀气奶瓶
CN202841773U (zh) 遥控器
CN218527989U (zh) 一种防分离的弹跳式口红
CN204252646U (zh) 防夹手的推拉门拉手
CN203802349U (zh) 一种皂液架
CN203815127U (zh) 儿童趣味防烫水杯
CN212754679U (zh) 一种按键式口红管
CN203799662U (zh) 便携式多功能 u 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4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