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59548U - 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59548U
CN203859548U CN201420148930.7U CN201420148930U CN203859548U CN 203859548 U CN203859548 U CN 203859548U CN 201420148930 U CN201420148930 U CN 201420148930U CN 203859548 U CN203859548 U CN 203859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energy
resistance
module
output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4893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球
杨树声
冼燕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4893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59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59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5954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和具有该微弱电能处理电路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包括充电电池、电能采集模块、升压模块、微控制器和充电模块。升压模块分别与电能采集模块、微控制器和充电模块连接,充电模块分别与充电电池和升压模块连接。升压模块根据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对电能采集模块所获取的微弱电能进行升压,并输出充电电压,充电模块根据升压模块输出的充电电压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且在充电电池充满电后控制升压模块停止输出充电电压。本实用新型的微弱电能处理电路能够提高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源能效,减少环境污染,延长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由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越来越不可忽视,因此很多无源供电方案不断出现,主要是摇晃式微型发电机、压力式微型发电机和收集无线电波等方式供电。然而,摇晃式发电机的发电量少,用户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满足电子设备的供电要求;压力式发电机由于内部装有齿轮等高速转动的传动装置,容易发生机械故障,寿命相对较短,成本也比较高;收集无线电波方式提供的电流小,收集方法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旨在提高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源能效,减少环境污染,延长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弱电能处理电路,该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包括充电电池、用于获取微弱电能的电能采集模块、用于将微弱电能进行升压并输出充电电压的升压模块、用于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升压模块升压的微控制器,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电压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且在充电电池充满电后控制升压模块停止输出充电电压的充电模块;
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能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升压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池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状态指示端与所述升压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能采集模块包括光电池、微型发电机和电磁波接收天线,所述光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输出至所述升压模块,所述微型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输出至所述升压模块,所述电磁波接收天线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化为电能输出至所述升压模块。
优选地,所述升压模块包括变压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二极管、变容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充电电压输出端;
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异名端与所述电能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且经由所述第一电容接地,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同名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异名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同名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充电电压输出端连接,且经由所述第四电容接地;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经由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经由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变容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且经由所述第二电阻、第二电容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同名端连接,还经由所述第三电容接地。
优选地,所述升压模块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整流桥、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光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异名端连接,所述光电池的正极接地;
所述整流桥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微型发电机的两端,所述整流桥的一输出端接地,所述整流桥的另一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异名端连接,且经由所述第五电容接地;
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电磁波接收天线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同名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管理芯片、第二三极管、第四电阻和电池电压输出端;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电流设置脚经由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地引脚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指示脚经由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供电输入脚与所述充电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输出脚与所述电池电压输出端连接,且与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充电模块还包括第七电容、第五电阻、第六电阻;
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经由所述第七电容接地,且经由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均为NPN三极管。
优选地,所述微弱电能处理电路还包括用于采样所述充电电压并输出采样电压至所述微控制器,以通过所述微控制器控制所述升压模块稳定输出充电电压的电压采样模块;
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反馈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压采样模块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
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经由所述第八电阻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的公共端经由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微控制器的反馈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微弱电能处理电路,该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包括充电电池、用于获取微弱电能的电能采集模块、用于将微弱电能进行升压并输出充电电压的升压模块、用于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升压模块升压的微控制器,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电压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且在充电电池充满电后控制升压模块停止输出充电电压的充电模块;
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能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升压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池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状态指示端与所述升压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微弱电能处理电路,通过电能采集模块获取微弱电能,升压模块根据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对电能采集模块所获取的微弱电能进行升压,并输出充电电压,充电模块根据升压模块输出的充电电压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本实用新型将采集到的微弱电能进行升压处理,通过充电模块给充电电池充电,提高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源能效,同时,在充电电池充满电后,充电模块控制升压模块停止输出充电电压,降低了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延长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弱电能处理电路一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另一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弱电能处理电路一具体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功能特点及优点的实现,将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弱电能处理电路。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弱电能处理电路一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本实用新型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中,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包括充电电池10、电能采集模块20、升压模块30、微控制器40和充电模块50。电能采集模块20用于获取微弱电能,升压模块30用于将电能采集模块20所获取的微弱电能进行升压并输出充电电压,微控制器40用于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升压模块30升压,充电模块50用于根据充电电压对充电电池10进行充电,且在充电电池10充满电后控制升压模块30停止输出充电电压。
升压模块30的输入端与电能采集模块20的输出端连接,升压模块30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40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升压模块30的输出端与充电模块50的输入端连接,充电模块50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池10连接,充电模块50的充电状态指示端与升压模块30的控制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电能采集模块20获取微弱电能,升压模块30根据微控制器40的控制信号,对电能采集模块20所获取的微弱电能进行升压,并输出充电电压,充电模块50根据升压模块30输出的充电电压对充电电池10进行充电,从而实现了将采集到的微弱电能进行升压处理,通过充电模块50给充电电池10充电,提高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源能效,同时,在充电电池10充满电后,充电模块50控制升压模块30停止输出充电电压,降低了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延长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再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另一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基于上述实施例,图2中,微弱电能处理电路还包括电压采样模块60,电压采样模块60的输入端与升压模块30的输出端连接,电压采样模块60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40的反馈输入端连接。电压采样模块60用于采样充电电压并输出采样电压至微控制器40,以通过微控制器40控制升压模块30稳定输出充电电压。
电压采样模块60对升压模块30输出的充电电压进行采样,并输出采样电压至微控制器40,微控制器40根据该采样电压控制升压模块30稳定输出充电电压,给便携式电子设备提供稳定的充电电压,并确保充电电池10稳定充电,延长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再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弱电能处理电路一具体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电能采集模块20包括光电池BT1、微型发电机M1和电磁波接收天线ANT,光电池BT1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输出至升压模块30,微型发电机M1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输出至升压模块30,电磁波接收天线ANT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化为电能输出至升压模块30。
在日间有光照时,光电池BT1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输出至升压模块30;在用户使用微型发电机M1发电时,微型发电机M1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输出至升压模块30;在电磁波接收天线ANT接收到电磁波信号时,电磁波接收天线ANT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化为电能输出至升压模块30。升压模块30将接收到的电能进行升压后输出充电模块50供电需求,以及符合便携式电子设备工作负载供电需求的充电电压,并通过充电模块50给充电电池10供电。从而,利用光电池BT1、微型发电机M1和/或电磁波接收天线ANT采集到的微弱电能给便携式电子设备供电,提高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源能效。
如图3所示,升压模块30包括变压器T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二极管D1、变容二极管D3、第一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和充电电压输出端Vchg;其中,第一三极管Q1为NPN三极管,第一电容C1、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第二电容C2和变容二极管D3构成LC谐振回路,第一二极管D1、第四电容C4构成输出整流滤波回路。
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异名端Ta与电能采集模块20的输出端连接,且经由第一电容C1接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同名端Tb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异名端Tc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同名端Td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充电电压输出端Vchg连接,且经由第四电容C4接地。
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微控制器40的第一输出端IO1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微控制器40的第二输出端IO2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经由第二电阻R2与变容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且经由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同名端Tb连接,还经由第三电容C3接地。
如图3所示,升压模块30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2、整流桥BD1、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整流桥BD1可以由两个双二极管构成,可以由四个二极管集成,也可以由四个独立的二极管构成。整流桥BD1、第五电容C5构成一整流滤波回路,第二二极管D2起隔离作用,防止整流桥BD1、第五电容C5构成的整流滤波回路输出的电流倒灌到光电池BT1。
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光电池BT1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异名端Ta连接,光电池BT1的正极接地。
整流桥BD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微型发电机M1的两端,整流桥BD1的一输出端接地,整流桥BD1的另一输出端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异名端Ta连接,且经由第五电容C5接地。
第六电容C6的一端与电磁波接收天线ANT连接,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同名端Tb连接。
如图3所示,充电模块50包括充电管理芯片U1、第二三极管Q2、第四电阻R4和电池电压输出端Vbat;其中,第二三极管Q2为NPN三极管。
充电管理芯片U1的充电电流设置脚IPGM经由第四电阻R4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充电管理芯片U1的地引脚GND接地,充电管理芯片U1的充电状态指示脚CHGZ经由第三电阻R3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充电管理芯片U1的供电输入脚IN与充电电压输出端Vchg连接,充电管理芯片U1的充电输出脚BATT与电池电压输出端Vbat连接,且与充电电池10的正极连接;充电电池10的负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微控制器40的第三输出端IO3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具体地,充电模块50还包括第七电容C7、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
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微控制器40的第三输出端IO3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经由第七电容C7接地,且经由第六电阻R6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
如图3所示,电压采样模块60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
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升压模块30的输出端连接,即图3中,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经由第八电阻R8接地,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的公共端经由第九电阻R9与微控制器40的反馈输入端IO4连接。
本实用新型微弱电能处理电路的工作原理具体描述如下:
在日间有光照,光电池BT1受光照的情况下,光电池BT1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该电能为直流电压,即光电池BT1输出直流电压,光电池BT1输出的直流电压经过第二二极管D2后输出至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异名端Ta,微控制器40通过其第一输出端IO1输出第一控制信号S1(第一控制信号S1为一脉冲信号),该第一控制信号S1经由第三电阻R3输出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当第一控制信号S1为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1导通,光电池BT1输出的直流电压经过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第一三极管Q1与地形成通路,从而变压器T1进行升压,变压器T1升压后输出的充电电压经过第一二极管D1后通过充电电压输出端Vchg输出。微控制器40通过增大第一控制信号S1的占空比,可以延长第一三极管Q1的导通时间,进而使得变压器T1通过充电电压输出端Vchg输出的充电电压增大。
在用户使用微型发电机M1发电的情况下,微型发电机M1输出交流电压,整流桥BD1对该交流电压进行全波整流,以减小电能损耗,整流桥BD1对该交流电压进行全波整流后输出直流电压,整流桥BD1输出的直流电压再经过第五电容C5滤波滤除干扰后输出至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异名端Ta,微控制器40通过其第一输出端IO1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S1为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1导通,经第五电容C5滤波后的直流电压经过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第一三极管Q1与地形成通路,变压器T1进行升压后输出的充电电压经过第一二极管D1后通过充电电压输出端Vchg输出。微控制器40通过增大第一控制信号S1的占空比,可以延长第一三极管Q1的导通时间,进而使得变压器T1通过充电电压输出端Vchg输出的充电电压增大。
电磁波接收天线ANT接收便携式电子设备周围的电磁波,在电磁波接收天线ANT接收到电磁波信号时,该电磁波信号经过第六电容C6耦合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同名端Tb,此时电磁波信号经过第六电容C6后输出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同名端Tb的电压为交流电压,该交流电压经过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第一电容C1与地形成通路。从而变压器T1进行升压,变压器T1升压后输出的充电电压经过第一二极管D1后通过充电电压输出端Vchg输出。
如图3所示,由第一电容C1、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第二电容C2和变容二极管D3构成LC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fs=1/(2*π(L*C)1/2),其中,π=3.14,L为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电感量,C为第二电容C2和变容二极管D3的总电容量,总电容量C=(C2*CD3)/(C2+CD3),C2表示第二电容C2的电容量,CD3表示变容二极管D3的电容量;在第二电容C2的电容量远远大于变容二极管D3的电容量的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第二电容C2的电容量对LC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的影响,此时LC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fs=1/(2*π(L*CD3)1/2)。由fs=1/(2*π(L*CD3)1/2)可知通过改变变容二极管D3的电容量可以调整LC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而又由于变容二极管D3的电容量会随着其反向电压(即施加在变容二极管D3阴极上的电压)的增大而变小,而且微控制器40通过其第二输出端IO2输出第二控制信号S2(该第二控制信号S2为一脉宽调制信号),该第二控制信号S2经过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容C3积分后输出直流电压至变容二极管D3的阴极,从而改变微控制器40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S2的占空比,可以改变变容二极管D3阴极上的电压,进而可以改变变容二极管D3两端的电容量,调整LC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从而通过调整LC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可找出LC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与便携式电子设备周围最强的电磁波的频率相等的频率点,使得LC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与便携式电子设备周围最强的电磁波的频率产生共振,确保变压器T1能够输出稳定且符合充电模块50所需的充电电压。
图3中,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对充电电压输出端Vchg输出的充电电压进行分压采样后,输出的采样电压经过第九电阻R9输出至微控制器40的反馈输入端IO4,微控制器40的反馈输入端IO4根据采样电压的大小来检测充电电压输出端Vchg输出的充电电压的大小,当采样电压增大时检测出充电电压增大,当采样电压变小时检测出充电电压变小。从而,微控制器40根据充电电压的大小,调整LC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以确定LC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与便携式电子设备周围最强的电磁波的频率相等的频率点,当微控制器40在一段时间(如30s)内检测到充电电压在LC谐振回路某一频率点电压值最大时,说明LC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与便携式电子设备周围最强的电磁波的频率产生共振,此时可确定LC谐振回路的该频率点与便携式电子设备周围最强的电磁波的频率相等。
图3中,从充电电压输出端Vchg输出的充电电压输入到充电管理芯片U1的供电输入脚IN,该充电电压也可以输出给便携式电子设备中需要该充电电压供电的负载。充电电压输入到充电管理芯片U1的供电输入脚IN后,充电管理芯片U1得电工作,从充电输出脚BATT输出电池电压,该电池电压给充电电池10充电,另外,该电池电压可以通过电池电压输出端Vbat输出给便携式电子设备中需要电池电压供电的负载。当充电电池10充满电时,充电管理芯片U1的充电状态指示脚CHGZ对地短路,即充电状态指示脚CHGZ输出低电平,此时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被拉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低电平,因而第一三极管Q1截止,切断光电池BT1和微型发电机M1的供电通路,同时,微控制器40通过其第二输出端IO2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S2改变LC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使得LC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不与便携式电子设备周围最强的电磁波的频率产生共振,从而变压器T1停止输出充电电压,降低能耗。同时,微控制器40通过其第三输出端IO3输出低电平信号S3,控制第二三极管Q2截止,使得充电管理芯片U1给充电电池10充电的充电电流接近于零,从而保护充电电池10不过充,延长充电电池10的寿命,进而延长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微弱电能处理电路,该微弱电能处理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均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电池、用于获取微弱电能的电能采集模块、用于将微弱电能进行升压并输出充电电压的升压模块、用于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升压模块升压的微控制器,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电压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且在充电电池充满电后控制升压模块停止输出充电电压的充电模块;
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能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升压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池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状态指示端与所述升压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采集模块包括光电池、微型发电机和电磁波接收天线,所述光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输出至所述升压模块,所述微型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输出至所述升压模块,所述电磁波接收天线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化为电能输出至所述升压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模块包括变压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二极管、变容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充电电压输出端;
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异名端与所述电能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且经由所述第一电容接地,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同名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异名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同名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充电电压输出端连接,且经由所述第四电容接地;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经由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经由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变容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且经由所述第二电阻、第二电容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同名端连接,还经由所述第三电容接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模块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整流桥、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光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异名端连接,所述光电池的正极接地;
所述整流桥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微型发电机的两端,所述整流桥的一输出端接地,所述整流桥的另一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异名端连接,且经由所述第五电容接地;
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电磁波接收天线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同名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管理芯片、第二三极管、第四电阻和电池电压输出端;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电流设置脚经由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地引脚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指示脚经由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供电输入脚与所述充电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输出脚与所述电池电压输出端连接,且与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还包括第七电容、第五电阻、第六电阻;
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经由所述第七电容接地,且经由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均为NPN三极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弱电能处理电路还包括用于采样所述充电电压并输出采样电压至所述微控制器,以通过所述微控制器控制所述升压模块稳定输出充电电压的电压采样模块;
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反馈输入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采样模块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
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经由所述第八电阻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的公共端经由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微控制器的反馈输入端连接。
10.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弱电能处理电路。
CN201420148930.7U 2014-03-28 2014-03-28 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59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48930.7U CN203859548U (zh) 2014-03-28 2014-03-28 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48930.7U CN203859548U (zh) 2014-03-28 2014-03-28 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59548U true CN203859548U (zh) 2014-10-01

Family

ID=51609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4893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59548U (zh) 2014-03-28 2014-03-28 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595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2942A (zh) * 2017-08-21 2017-12-1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浮供电局 一种基于输电线路跨步电压获取电能的装置及应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2942A (zh) * 2017-08-21 2017-12-1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浮供电局 一种基于输电线路跨步电压获取电能的装置及应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49598U (zh) 电磁波能量回收和转换装置及系统
CN103269132B (zh) 传感器供电方法及供电装置
CN101882879B (zh) 恒流源转恒压源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灯具
CN108233766B (zh) 一种复合能量采集电路
CN201663566U (zh) 高输出指标的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CN104967195A (zh) 一种智能变频控制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103683441A (zh) 无线充电器及无线充电系统
CN112886718B (zh) 一种谐振补偿式电流互感器感应取电系统
CN102684322B (zh) 一种基于高压电力线取电的能量采集稳压电源电路
CN101852182A (zh) 一种高输出指标的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CN203883673U (zh) 一种改进型z源升压dc-dc变换器
CN107749672A (zh) 用于能量转换的收集系统
CN104953724A (zh)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及轨道玩具车
CN108258811B (zh) 一种复合能量采集电路
CN102781147B (zh) 具有高功率因数的led供电电路
CN203859548U (zh) 微弱电能处理电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CN204349856U (zh) 用于输电线路监测终端的供电系统
CN204706961U (zh)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及轨道玩具车
CN203481901U (zh) 空载低损耗电池充电电路
CN202841608U (zh) 具有高功率因数的led供电电路
CN205595905U (zh) 双功能可调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204967397U (zh) 车载充电器
CN104485716A (zh) 一种加装在停车棚的太阳能电动车充电装置
CN204068742U (zh) 小功率电源适配器驱动电路
CN202616886U (zh) 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升压储能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