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52678U - 一种多功能喷雾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喷雾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52678U CN203852678U CN201420258890.1U CN201420258890U CN203852678U CN 203852678 U CN203852678 U CN 203852678U CN 201420258890 U CN201420258890 U CN 201420258890U CN 203852678 U CN203852678 U CN 2038526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adjusting
- aerosol
- adjusting rod
- vestib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喷雾罐,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具有储液腔的罐体,罐体在储液腔的底部设高压喷嘴;设在储液腔内的缓冲盖;安装在罐体上的罐盖,罐盖的中央构成药液通道、顶部构成有出气孔腔及加药孔腔,特点:气雾量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盖和调节阀,调节盖设在加药孔腔内,其底部中间开设调节杆通孔,调节杆通孔的外侧四周与调节盖的壁体间设通气窗,调节盖的上沿形成突缘,突缘与加药孔腔的外边沿密封配合;调节阀位于调节盖的下方,其朝向调节盖一侧的轴向中间延设调节杆,调节杆在高度方向的中下部形成限位凸缘,调节杆的上端在穿过调节杆通孔后向上探出调节盖外。优点:能自动调节气雾量;调节范围广且调节方便;避免药剂浪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喷雾罐。
背景技术
如今在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加上季节转换期间气候的骤寒骤暖,呼吸道疾病患者大大增加。传统的口服药治疗模式已无法满足各种复杂的治疗条件以及现代人对生活的高品质需求,雾化吸入治疗成为了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雾化吸入治疗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目前最为常用的是射流式雾化器,包括喷雾罐、面罩(或咬嘴)以及气压源,喷雾罐的出气口连接面罩或咬嘴,喷雾罐的进气口连接气源。所述的喷雾罐储有液态药剂,其根据文丘里原理,利用压缩空气通过细小管口形成高速气流,由此产生一负压带动药液喷射到阻挡物上,药液在高速撞击下向周围飞溅变成雾状微粒,从出气口喷出,通过面罩或咬嘴供病人吸入。药雾经由口、鼻吸入而进入气管、支气管,再扩散至整个肺泡,其效果一般比口服药好且直接。喷雾罐可以搭配不同的气压源使用,当气压源恒定时,雾化颗粒及雾化速率均是恒定的,医护人员无法根据不同的人群及病情调节合适的雾化速率或者雾化颗粒,降低了治疗效果,同时也造成了药物及材料的浪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777335U介绍了一种“药剂喷雾罐”,利用可调式气阀调整自然空气吸入药剂喷雾罐内的流量以控制药剂喷雾的雾化速度,所述的可调式气阀在侧壁开设至少一通口,设定不同的通口数量及大小可适用于不同的投药状况,换言之,该可调式气阀的调节范围是有限的,无法对应所有年龄层次的患者,更无法进一步根据各年龄层次患者具体的投药情况,譬如呼吸节奏等来控制雾化速度。另外,由于喷雾罐的出气口与内部储液腔直通,当患者在用药途中不小心倾斜喷雾罐时,会使药液从出气口溢出,造成浪费。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喷雾罐的结构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雾量调节范围广、调节方便且能防止药剂从出气孔腔溢出的多功能喷雾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 一种多功能喷雾罐,包括内部形成有储液腔的罐体,所述的罐体在储液腔的底部设有与外部气源连通的高压喷嘴;设在储液腔内的缓冲盖;位于缓冲盖上方且安装在罐体上的罐盖,所述的罐盖在高度方向的中央构成药液通道,罐盖在顶部构成有一与内部型腔连通的出气孔腔以及一与药液通道连通的加药孔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雾量调节机构,所述的气雾量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盖和调节阀,所述的调节盖嵌设在加药孔腔内,调节盖高度方向的底部中间开设调节杆通孔,所述的调节杆通孔的外侧四周与调节盖的壁体之间开设有通气窗,调节盖高度方向的上沿向外翻折形成有突缘,所述的突缘与加药孔腔顶部的外边沿构成密封配合;所述的调节阀位于调节盖下方的加药孔腔内,调节阀在使用状态下朝向调节盖一侧的轴向中间延设有调节杆,所述的调节杆在高度方向的中下部形成一限位凸缘,调节杆的上端在穿过调节杆通孔后向上探出调节盖外,通过限位凸缘与调节杆通孔的配合而使所述的调节阀与所述的调节盖构为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气雾量调节机构还包括一套圈,所述的套圈延设在调节盖的侧壁上且与调节盖构成 “8”字形,该套圈套设在所述出气孔腔的外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突缘在外边沿延伸有一凸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高压喷嘴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端逐渐窄缩且在端部形成一高速气流喷口,高压喷嘴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下的一端延伸至储液腔外,用于与外部气源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盖包括上部具开口、下部镂空的雾化杯和设置在雾化杯正下方的与所述的高压喷嘴适配的锥罩,所述的雾化杯在型腔内形成有撞针,所述的锥罩套设在高压喷嘴外,高压喷嘴的外壁与锥罩的内壁之间的空隙构成为气流回转通道,锥罩的锥尖端向上延伸至雾化杯的型腔底部,且使锥尖位于撞针的正下方,锥罩在锥尖处开设注液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雾化杯在开口处的内侧壁上沿高度方向形成有一限位柱,所述的药液通道在高度方向的底端壁体上形成有一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槽与所述的限位柱插配,使药液通道与雾化杯的型腔衔接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雾化杯在开口处的上沿上向外翻折而形成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位于出气孔腔的正下方且与所述的罐体的腔壁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罐盖在高度方向的底部边缘形成有朝向罐体开口的契合槽,所述的罐体在罐口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契合凸牙,所述的契合凸牙与所述的契合槽卡接而实现罐体与罐盖之间的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加药孔腔底部的底板朝向药液通道方向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通气窗的数量为一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1.由于在加药孔腔上增设有气雾量调节机构,通过改变调节阀与调节盖之间的间隙,自动调整储液腔内的气体流动量,从而起到调节气雾量的作用;2. 调节范围广,能适应所有年龄层次的患者使用,同时调节方便,能根据各年龄层次患者具体的投药情况来控制雾化速度;3. 在喷雾罐呈倾倒状态时,隔板的增设能有效防止储液腔中的剩余药液从出气孔腔中溢出,避免药剂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雾量调节机构在关闭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雾量调节机构在打开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中:1.罐体、11.储液腔、12.高压喷嘴、121.高速气流喷口、13.契合凸牙;2.缓冲盖、21.雾化杯、211.撞针、212.限位柱、213.隔板、22.锥罩、221.注液口;3.罐盖、31.药液通道、311.限位槽、32.出气孔腔、33.加药孔腔、331.底板、34.契合槽;4.气雾量调节机构、41.调节盖、411.调节杆通孔、412.通气窗、413.突缘、4131.凸耳、42.调节阀、421.调节杆、4211.限位凸缘、43.套圈;5.气流回转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将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喷雾罐,包括内部形成有储液腔11的罐体1、设在储液腔11内的缓冲盖2以及位于缓冲盖2上方且安装在罐体1上的罐盖3。所述的罐体1在储液腔11的底部设有高压喷嘴12,高压喷嘴12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端逐渐窄缩且在端部形成一高速气流喷口121,高压喷嘴12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下的一端延伸至储液腔11外,用于与外部气源连通。所述的缓冲盖2包括上部具有开口、下部镂空的雾化杯21和设置在雾化杯21正下方的与所述的高压喷嘴12适配的锥罩22。所述的雾化杯21在型腔内形成有撞针211、在开口处的内侧壁上沿高度方向形成有一限位柱212。所述的雾化杯21在开口处的上沿向外翻折而形成有隔板213,所述的隔板213位于出气孔腔32的正下方且与所述的罐体1的腔壁贴合。所述的锥罩22套设在高压喷嘴12外,高压喷嘴12的外壁与锥罩22的内壁之间的空隙构成为气流回转通道5。锥罩22的锥尖端向上延伸至雾化杯21的型腔底部,且使锥尖位于撞针211的正下方,锥罩22在锥尖处开设注液口221。所述的罐盖3在高度方向的中央构成药液通道31,罐盖3在顶部构成有一与内部型腔连通的出气孔腔32以及一与药液通道31连通的加药孔腔33,所述的加药孔腔33底部的底板331朝向药液通道31倾斜,有利于药液流动。罐盖3的药液通道31在高度方向的底端壁体上形成一用于与限位柱212构成插配安装的限位槽311,由此使药液通道31与雾化杯21的型腔衔接相通,雾化杯21的型腔与储液腔11相通。所述的罐盖3在高度方向的底部边缘形成有朝向罐体1开口的契合槽34,所述的罐体1在罐口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契合凸牙13,所述的契合凸牙13与所述的契合槽34卡接而实现罐体1和罐盖3的固定连接,位于罐盖3上的出气孔腔32经由罐盖3内部型腔与罐体1的储液腔11连通。所述的多功能喷雾罐还包括气雾量调节机构4,所述的气雾量调节机构4包括调节盖41、调节阀42以及套圈43。所述的调节盖41嵌设在加药孔腔33内,调节盖41高度方向的底部中间开设调节杆通孔411,所述的调节杆通孔411的外侧四周与调节盖41的壁体之间开设有通气窗412,通气窗412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通气窗412的数量为四个,呈均匀间隔设置。调节盖41高度方向的上沿向外翻折形成有突缘413,所述的突缘413与加药孔腔33顶部的外边沿构成密封配合,突缘413在外边沿延伸有一凸耳4131。所述的调节阀42位于调节盖41的下方,调节阀42在使用状态下朝向调节盖41一侧的轴向中间延设有调节杆421,所述的调节杆421在高度方向的中下部形成一限位凸缘4211,调节杆421的上端在穿过调节杆通孔411后向上探出调节盖41外,通过限位凸缘4211与调节杆通孔411的配合而使所述的调节阀42与所述的调节盖41构为固定连接。所述的套圈43延设在调节盖41的侧壁上且与调节盖41构成 “8”字形,该套圈43套设在所述出气孔腔32的外壁上。当需要加药时,利用凸耳4131将调节盖41和调节阀42一起从加药孔腔33中拔出,并旋转套圈43,使调节盖41和调节阀42位于加药孔腔33的一侧,待加药完成后再复位。
请参阅图2和图3,并结合图1,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喷雾罐在使用时,需要先将气雾量调节机构4从加药孔腔33中拔出,药液从加药孔腔33经药液通道31、再经雾化杯21的型腔进入储液腔11;高压喷嘴12连接一外部气源,用于提供高压空气;出气孔腔32的腔口需连接一喷嘴或面罩,患者经由喷嘴或面罩进行吸气。打开气源,外部高压空气经高压喷嘴12的高速气流喷口121及锥罩22的注液口221进入雾化杯21型腔并冲击撞针211,根据文丘里原理,在局部产生负压。撞击后的气流经气流回转通道5进入储液腔11的药液底部,与药液外的气流产生压差,在该压差的作用下形成气雾,从出气孔腔32的腔口处导出。当患者按下气雾量调节机构4的调节杆421时,调节盖41和调节阀42分离,两者之间产生间隙,外部空气进入喷雾罐内,由于负压汇集到撞针211处,加速药液雾化,喷雾罐的气雾量增大,患者呼吸更为顺畅。通过改变调节杆421的下压幅度,可调整自然空气吸入喷雾罐内的流量以得到不同的雾化速度,从而可应对各年龄层次患者不同的投药情况。在患者吸药过程中,时有打翻喷雾罐的情况发生,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储液腔11对应出气孔腔32的位置安装了隔板213,从而能有效防止未使用完的药液从出气孔腔32溢出,避免药剂浪费。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喷雾罐,包括内部形成有储液腔(11)的罐体(1),所述的罐体(1)在储液腔(11)的底部设有与外部气源连通的高压喷嘴(12);设在储液腔(11)内的缓冲盖(2);位于缓冲盖(2)上方且安装在罐体(1)上的罐盖(3),所述的罐盖(3)在高度方向的中央构成药液通道(31),罐盖(3)在顶部构成有一与内部型腔连通的出气孔腔(32)以及一与药液通道(31)连通的加药孔腔(3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雾量调节机构(4),所述的气雾量调节机构(4)包括调节盖(41)和调节阀(42),所述的调节盖(41)嵌设在加药孔腔(33)内,调节盖(41)高度方向的底部中间开设调节杆通孔(411),所述的调节杆通孔(411)的外侧四周与调节盖(41)的壁体之间开设有通气窗(412),调节盖(41)高度方向的上沿向外翻折形成有突缘(413),所述的突缘(413)与加药孔腔(33)顶部的外边沿构成密封配合;所述的调节阀(42)位于调节盖(41)下方的加药孔腔(33)内,调节阀(42)在使用状态下朝向调节盖(41)一侧的轴向中间延设有调节杆(421),所述的调节杆(421)在高度方向的中下部形成一限位凸缘(4211),调节杆(421)的上端在穿过调节杆通孔(411)后向上探出调节盖(41)外,通过限位凸缘(4211)与调节杆通孔(411)的配合而使所述的调节阀(42)与所述的调节盖(41)构为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喷雾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雾量调节机构(4)还包括一套圈(43),所述的套圈(43)延设在调节盖(41)的侧壁上且与调节盖(41)构成 “8”字形,该套圈(43)套设在所述出气孔腔(32)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喷雾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缘(413)在外边沿延伸有一凸耳(41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喷雾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喷嘴(12)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端逐渐窄缩且在端部形成一高速气流喷口(121),高压喷嘴(12)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下的一端延伸至储液腔(11)外,用于与外部气源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喷雾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盖(2)包括上部具开口、下部镂空的雾化杯(21)和设置在雾化杯(21)正下方的与所述的高压喷嘴(12)适配的锥罩(22),所述的雾化杯(21)在型腔内形成有撞针(211),所述的锥罩(22)套设在高压喷嘴(12)外,高压喷嘴(12)的外壁与锥罩(22)的内壁之间的空隙构成为气流回转通道(5),锥罩(22)的锥尖端向上延伸至雾化杯(21)的型腔底部,且使锥尖位于撞针(211)的正下方,锥罩(22)在锥尖处开设注液口(2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喷雾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雾化杯(21)在开口处的内侧壁上沿高度方向形成有一限位柱(212),所述的药液通道(31)在高度方向的底端壁体上形成有一限位槽(311),所述的限位槽(311)与所述的限位柱(212)插配,使药液通道(31)与雾化杯(21)的型腔衔接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喷雾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雾化杯(21)在开口处的上沿上向外翻折而形成有隔板(213),所述的隔板(213)位于出气孔腔(32)的正下方且与所述的罐体(1)的腔壁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喷雾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盖(3)在高度方向的底部边缘形成有朝向罐体(1)开口的契合槽(34),所述的罐体(1)在罐口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契合凸牙(13),所述的契合凸牙(13)与所述的契合槽(34)卡接而实现罐体(1)与罐盖(3)之间的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喷雾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药孔腔(33)底部的底板(331)朝向药液通道(31)方向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喷雾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窗(412)的数量为一个以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58890.1U CN203852678U (zh) | 2014-05-20 | 2014-05-20 | 一种多功能喷雾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58890.1U CN203852678U (zh) | 2014-05-20 | 2014-05-20 | 一种多功能喷雾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52678U true CN203852678U (zh) | 2014-10-01 |
Family
ID=51602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58890.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52678U (zh) | 2014-05-20 | 2014-05-20 | 一种多功能喷雾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52678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01244A (zh) * | 2014-05-20 | 2014-08-27 | 江苏康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喷雾罐 |
CN104839879A (zh) * | 2015-05-27 | 2015-08-19 |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移动式气动加香加料装置 |
CN105935463A (zh) * | 2016-01-08 | 2016-09-14 | 杭州源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注入式雾化器 |
CN107899114A (zh) * | 2017-12-29 | 2018-04-13 | 广州维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雾化罐 |
-
2014
- 2014-05-20 CN CN201420258890.1U patent/CN203852678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01244A (zh) * | 2014-05-20 | 2014-08-27 | 江苏康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喷雾罐 |
CN104001244B (zh) * | 2014-05-20 | 2016-03-16 | 江苏康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喷雾罐 |
CN104839879A (zh) * | 2015-05-27 | 2015-08-19 |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移动式气动加香加料装置 |
CN105935463A (zh) * | 2016-01-08 | 2016-09-14 | 杭州源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注入式雾化器 |
CN107899114A (zh) * | 2017-12-29 | 2018-04-13 | 广州维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雾化罐 |
CN107899114B (zh) * | 2017-12-29 | 2024-01-23 | 广州维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雾化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01244B (zh) | 一种多功能喷雾罐 | |
CN203852678U (zh) | 一种多功能喷雾罐 | |
CN201862090U (zh) | 医用雾化吸入器 | |
CN103230638B (zh) | 具有调节雾化颗粒大小和过滤功能的雾化器及雾化方法 | |
CN106166317A (zh) | 可调雾化颗粒大小的雾化杯 | |
CN206414576U (zh) | 一种雾化器 | |
CN109172965B (zh) | 一种雾化颗粒大小可调节的雾化杯 | |
CN201404554Y (zh) | 雾化器 | |
CN102462880A (zh) | 医用雾化吸入器 | |
CN203749970U (zh) | 一种适用于呼吸机联机使用的气体压缩式雾化杯组件 | |
CN201840738U (zh) | 一种新型的雾化器 | |
CN203408317U (zh) | 一种隔断式空气压缩雾化器 | |
CN210020704U (zh) | 一种雾化吸入器 | |
CN210698420U (zh) | 一种治疗哮喘的多重雾化喷雾装置 | |
CN217908526U (zh) | 呼吸科用儿童雾化器 | |
CN106039491A (zh) | 鼻腔雾化器 | |
CN205924626U (zh) | 呼吸道给药的喷雾器 | |
CN102462879A (zh) | 一种医用雾化吸入器及其咬嘴 | |
CN201921247U (zh) | 一种医用雾化吸入器及其咬嘴 | |
CN210542736U (zh) | 一种呼吸机辅助雾化器 | |
CN204364583U (zh) | 固体吸入药剂专用雾化杯 | |
CN212880491U (zh) | 一种雾化吸入器 | |
CN207085034U (zh) | 一种雾化器 | |
CN206120880U (zh) | 氧舱专用雾化器 | |
CN208355879U (zh) | 一种医疗雾化器套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316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