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40395U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40395U CN203840395U CN201420170838.0U CN201420170838U CN203840395U CN 203840395 U CN203840395 U CN 203840395U CN 201420170838 U CN201420170838 U CN 201420170838U CN 203840395 U CN203840395 U CN 2038403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w
- mobile terminal
- elastic buffer
- buffer portion
- back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前壳,所述前壳的底部设有螺母;主板,所述主板设有通孔;后壳,所述后壳设有沿着其底部向上延伸的第一螺孔以及沿着所述第一螺孔向上延伸并贯穿所述后壳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螺孔的内径;弹性缓冲部,所述弹性缓冲部覆盖所述第一螺孔的上表面,并在所述第二螺孔向下延伸的区域镂空;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螺孔、第二螺孔以及通孔与所述螺母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通过在后壳的第一螺孔的上表面设置弹性缓冲部,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螺丝垫片与螺丝防水圈的组装公差,而且减少了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由于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通讯终端产品,例如:手机等,已成为现今人们不可缺少的必要工具,该移动电话不仅可用于通话、发短信息、发彩信息等通讯用途,亦为现今人们进行歌曲、影视、图片、视频等娱乐用途。
现今人们对于移动终端的防水要求也有了比较严格的要求,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个防水移动终端的爆炸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一个防水移动终端的剖面结构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1-图3,现有技术中在组装防水移动终端时,首先将环状防水胶圈13组装到前壳11上(前壳11的四周设置与所述防水胶圈13相应的凹槽,图中未示),并把主板12组装到前壳11上;然后把后壳14组装到前壳11上;最后将螺丝垫片16组装到螺丝17上,将螺丝防水圈15组装到螺丝垫片16上,之后将螺丝17穿过后壳14的螺孔143、主板12的通孔121与前壳11的螺母(图中未示),从而形成一个密封的移动终端防水结构。
以上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防水结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由于螺丝防水圈15、螺丝垫片16结构较小在组装时不容易组装,而且存在组装公差;
(2) 由于移动终端包括螺丝防水圈15和螺丝垫片16两个零部件,导致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将现有技术中的螺丝垫片和螺丝防水圈替换成与后壳一体成形的弹性缓冲部,不仅防水效果好,而且减少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包括前壳,所述前壳的底部设有螺母;主板,所述主板设有通孔;后壳,所述后壳设有沿着其底部向上延伸的第一螺孔以及沿着所述第一螺孔向上延伸并贯穿所述后壳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螺孔的内径;弹性缓冲部,所述弹性缓冲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之间,所述弹性缓冲部呈圆环状,且其内径与所述第二螺孔的内径相同,其外径与所述第一螺孔的内径相同,所述弹性缓冲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螺孔的上表面重合;;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螺孔、第二螺孔以及通孔与所述螺母相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通过在后壳的第一螺孔的上表面设置弹性缓冲部,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螺丝垫片与螺丝防水圈的组装公差,而且减少了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后壳,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弹性缓冲部是软胶的弹性缓冲部。
所述弹性缓冲部与所述后壳为一体成形。
所述第二螺孔、通孔和螺母的内径相等。
所述弹性缓冲部的厚度为0.1mm-1.5mm。
所述弹性缓冲部还覆盖所述第一螺孔的内壁。
所述第一螺孔呈圆柱体形或者呈长方体形或者呈棱柱形。
所述第二螺孔呈圆柱体形。
所述内径为1mm-5mm。
所述第一螺孔的深度是所述后壳厚度的1/5-1/2。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通过在后壳的第一螺孔的上表面设置弹性缓冲部,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螺丝垫片与螺丝防水圈的组装公差,而且减少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个防水移动终端的爆炸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一个防水移动终端的剖面结构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防水移动终端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防水移动终端的剖面结构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7是图6中省略螺钉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在本实用新型中将移动终端正面朝上(即屏幕朝上)时移动终端的上方定义为上部,将移动终端的下方定义为下部,移动终端的其他零部件或者结构的方位也同样参考移动终端的上部/下部来定义。应该理解的是,此处定义移动终端及其零部件/结构的方位仅仅是为了说明本专利,并不能作为对于本专利的限制。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防水移动终端的爆炸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防水移动终端的剖面结构图,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6中省略螺钉的结构图,参考图4-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移动终端是以一手机为例。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前壳11,所述前壳11位于移动终端的上部,所述前壳11用于承载屏幕(例如:智能手机的触摸屏与显示屏)和/或手机按键,所述前壳11的底部设有螺母(图中未示);主板12,所述主板12位于前壳11的下方,所述主板12设有通孔121;后壳14,所述后壳14位于所述主板12的下方,并通过与所述前壳11的相互夹持而将主板12固定在所述前壳11与后壳14形成的空腔中,所述后壳14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第一螺孔141以及第二螺孔142,所述第一螺孔141与第二螺孔142贯穿所述后壳14,所述第二螺孔142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螺孔141的内径;弹性缓冲部143,所述弹性缓冲部14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螺孔141和第二螺孔142之间,所述弹性缓冲部143呈圆环状,且其内径与所述第二螺孔142的内径相同,其外径与所述第一螺孔141的内径相同,所述弹性缓冲部14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螺孔141的上表面重合;螺钉17,所述螺钉17穿过所述第一螺孔141、第二螺孔142以及通孔121与所述前壳11上的螺母相配合,从而将所述前壳11、主板12与后壳14固定一起。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通过在后壳14的第一螺孔141的上表面设置弹性缓冲部143,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螺丝垫片与螺丝防水圈的组装公差,而且减少了成本。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螺钉17。所述每个螺钉17均包括后壳14的一个第一螺孔141、第二螺孔142、主板12的通孔121以及前壳11的螺母与其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4个螺钉。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防水胶圈13,所述防水胶圈13呈环状,所述防水胶圈13环绕在所述前壳11和后壳14相接触的区域,用于密封前壳11和后壳14接触区域的微小缝隙,从而起到更好的防水密封效果。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弹性缓冲部143是软胶制成的。所述软胶可以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软质材料,例如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硅胶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软胶为硅胶。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通过在后壳14的第一螺孔141的上表面设置硅胶,所述螺钉17穿过第一螺孔141、第二螺孔142、通孔121与前壳11的螺母相配合时,所述螺钉17与硅胶形成过盈配合,从而密封住第一螺孔141,防止第一螺孔141漏水。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软胶与所述后壳14为一体成形。具体地,在模具中先形成后壳14的主体结构,然后将所述软胶通过双色注塑或者其他注塑工艺与所述后壳14注塑成一个整体,不仅可防止软胶与后壳14的脱落,而且节约成本。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螺孔142、通孔121和螺母的内径相等。通过将所述第二螺孔142、通孔121和螺母的内径设置成相等,从而当螺钉17穿过第二螺孔142、通孔121和螺母时不会出现松动的现象,防止螺钉17从螺母、通孔121和第二螺孔142中脱落。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螺钉17可以按照产品的需要选择任何合适的大小尺寸,例如可以将内径设置成1mm-5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径大小为2.5mm。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弹性缓冲部143的厚度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设计成任何合适的大小,例如可以设置成0.1mm-1.5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缓冲部143的厚度为0.8mm。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弹性缓冲部143还覆盖所述第一螺孔141的内壁,即所述弹性缓冲部143不仅覆盖所述第一螺孔141的上表面,还覆盖所述第一螺孔141的内壁。在有些实施例中,根据产品设计的需求,还可以将所述弹性缓冲部143沿着所述第一螺孔141的内壁向外覆盖所述后壳14的外表面。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螺孔141、第二螺孔142的形状可以根据产品的设计需求以及移动终端的零部件的结构排布来任意设定,例如所述第一螺孔141可设置成圆柱体形或者长方体形或者棱柱形,所述第二螺孔142可设置成圆柱体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孔141、第二螺孔142均呈圆柱体形。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螺孔141的深度是所述后壳14厚度的1/5-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孔141的深度是所述后壳14厚度的1/3。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通过在后壳14的第一螺孔141的上表面设置弹性缓冲部143,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螺丝垫片与螺丝防水圈的组装公差,而且减少了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壳,所述前壳的底部设有螺母;
主板,所述主板设有通孔;
后壳,所述后壳设有沿着其底部向上延伸的第一螺孔以及沿着所述第一螺孔向上延伸并贯穿所述后壳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螺孔的内径;
弹性缓冲部,所述弹性缓冲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之间,所述弹性缓冲部呈圆环状,且其内径与所述第二螺孔的内径相同,其外径与所述第一螺孔的内径相同,所述弹性缓冲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螺孔的上表面重合;
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螺孔、第二螺孔以及通孔与所述螺母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部是软胶的弹性缓冲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部与所述后壳为一体成形。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孔、通孔和螺母的内径相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部的厚度为0.1mm-1.5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部还覆盖所述第一螺孔的内壁。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孔呈圆柱体形或者呈长方体形或者呈棱柱形。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孔呈圆柱体形。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径为1mm-5mm。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孔的深度是所述后壳厚度的1/5-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70838.0U CN203840395U (zh) | 2014-04-10 | 2014-04-10 | 一种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70838.0U CN203840395U (zh) | 2014-04-10 | 2014-04-10 | 一种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40395U true CN203840395U (zh) | 2014-09-17 |
Family
ID=51518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17083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40395U (zh) | 2014-04-10 | 2014-04-10 | 一种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4039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55799A (zh) * | 2017-01-18 | 2017-04-0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
-
2014
- 2014-04-10 CN CN201420170838.0U patent/CN20384039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55799A (zh) * | 2017-01-18 | 2017-04-0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
CN106555799B (zh) * | 2017-01-18 | 2018-09-1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89156U (zh) | 一种按键防水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耳机 | |
KR101342027B1 (ko) | 차량용 샤크핀 안테나의 수밀구조 | |
CN203800971U (zh) | 一种用于手机摄像头的减震密封结构 | |
CN204104227U (zh) | 一种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结构 | |
CN103517165A (zh) | 扬声器音腔结构及应用其的移动终端 | |
CN102820154A (zh) | 一种移动终端侧键防水结构和防水手机 | |
CN204809080U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103248731A (zh) | 一种用于手机摄像头的减震密封结构 | |
CN203120147U (zh) | 扬声器音腔结构及应用其的移动终端 | |
CN203840395U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201608990U (zh) | 一种防水手持设备外壳 | |
CN104427043A (zh) | 移动终端的防水塞子 | |
CN203840396U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204809081U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209330345U (zh) | 耳机防水结构和蓝牙耳机 | |
CN101866589A (zh) | 一种lcd屏防尘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201716493U (zh) | 一种lcd屏防尘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204180128U (zh) | 一种手机用防水结构及手机 | |
WO2008126618A1 (ja) | フィルム仮留め一体型異形弾性ガスケッ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 |
CN203589098U (zh) | 能提高手机防摔性能的手机电池 | |
CN208386687U (zh) | 移动终端 | |
CN203574834U (zh) | 一种耳机喇叭 | |
CN206402219U (zh) | 一种手机防水结构 | |
CN103681047B (zh) | 按键及音响装置 | |
EP2911372A1 (en) | Waterproof assembly and cellular phon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