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40033U - 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 - Google Patents
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40033U CN203840033U CN201420265656.1U CN201420265656U CN203840033U CN 203840033 U CN203840033 U CN 203840033U CN 201420265656 U CN201420265656 U CN 201420265656U CN 203840033 U CN203840033 U CN 2038400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lls
- module
- resonant transformation
- battery cell
-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包括微控制器、矩阵开关模块、均衡母线、LC谐振变换模块和滤波电容,能够实现电池组中任意节相邻的电池单体组合(cells)到任意节相邻的电池单体组合(cells)或任意电池单体(cell)的零电流开关均衡,极大提高了均衡效率;并且通过控制最优放电组合与最优充电组合的电池单体节数之差来调节均衡电流的大小,有效改善了电池单体间的不一致性;克服了传统Pack to Cell均衡电路均衡时充电和放电并存导致均衡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Cell to Cell均衡电路均衡电流提高受限的难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低放电率和没有记忆效应,作为动力源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中。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获得较高的电压等级,电池多以串联形式使用。然而,串联锂电池组带来了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即使串联电池组中电池单体的内阻或容量存在微小差异,也可能导致电池单体间电压或SOC的极度不均衡。此外,在数次充放电循环后,这种不均衡现象会越来越严重,极大地减小了电池组的可用容量和循环寿命。甚至,可能会引起安全事故,例如爆炸、起火等。因此,必须对电池进行均衡管理。显而易见,作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串联电池组的有效均衡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均衡主要有耗散均衡、非耗散均衡和电池选择三大类。
耗散均衡(也称为电池旁路法均衡)通过给电池组中每个电池单体并联一个耗散器件进行放电分流,从而实现电池电压的均衡。耗散均衡进一步又被分为两类:被动均衡和主动均衡。耗散均衡结构和控制简单、成本低,但是存在能量浪费和热管理的问题。
非耗散均衡采用电容、电感等作为储能元件,利用常见的电源变换电路作为拓扑基础,采取分散或集中的结构,实现单向或双向的均衡方案。根据能量流,非耗散均衡又能够分为以下四种:(1)Cell to Cell;(2)Cell to Pack;(3)Pack to Cell;(4)Cell to Pack to Cell。对于Cell to Pack或Pack to Cell的均衡方法,每一次均衡都是通过电池组对电压最低的电池单体进行能量补给,能够实现较大的均衡电流,较适合于大容量的动力电池;但是当对电池组中电压最高的电池单体进行放电均衡时,电池组同时会对其进行充电;当对电池组中电压最低的电池单体进行充电均衡时,电池组同时会对其进行放电。因此,这种均衡方法均衡时充电和放电并存导致均衡效率低下。而对于Cell to Cell的均衡方法,能量能够直接从电压最高的电池单体转移到电压最低的电池单体,具有较高的均衡效率,但是电池单体之间的电压差较小再加之电力电子器件存在导通压降使得均衡电流很小,因此Cell to Cell均衡方法不适合于大容量的动力电池。非耗散均衡存在电路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均衡时间长、高开关损耗等问题。
电池选择均衡是指通过实验选择性能一致的电池单体构建电池组,一般有两步筛选过程。第一步,在不同的放电电流下,选择电池平均容量相近的电池单体;第二步,在第一步筛选的电池单体中,通过脉冲充、放电实验在不同SOC下选择具有相近电池电压变化量的电池单体。由于电池单体的自放电率不尽相同,电池选择均衡在电池整个生命周期内不足以保持电池组一直均衡。它只能作为其他均衡方法的一种补充均衡方法。
传统均衡方法不适合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原因如下:
(1)锂离子电池的开路电压在SOC为30%~70%之间时较为平坦,即使SOC相差很大,其对应的电压差也很小,此外由于电力电子器件存在导通压降,使得均衡电流很小,甚至可能导致电力电子器件不能正常导通;
(2)由于电力电子器件存在导通压降,电池单体间很难实现零电压差均衡。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201310278475.2)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零电流开关主动均衡电路及实现方法,其能够实时判断电池组中电压最高和最低的电池单体,并对其进行零电流开关均衡,并且每次均衡都是针对电池组中电压差最大的两个电池单体进行削峰填谷,极大提高了均衡效率,有效减少了电池单体之间的不一致性。但是,由于所使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存在导通压降,使得电池单体间很难达到零电压差,并且均衡电流很小,均衡时间较长。
为此,中国实用新型申请(申请号201320660950.8)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201310507016.7)提出一种基于升压变换和软开关的Cell to Cell电池均衡电路,该实用新型使用一个Boost升压变换将电池组中电压最高的电池单体升压至一个较高的电压,以实现大电流、零电压差均衡;使用一个LC谐振变换模块以实现零电流开关均衡,减少了能量浪费、提高了均衡效率。但是,该实用新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属于Cell to Cell型均衡电路,即使使用Boost升压变换,所提高的均衡电流也有限,远远不能够满足电动汽车大容量动力电池的均衡需求;并且Boost升压变换本身也存在能量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包括微控制器、矩阵开关模块、均衡母线、LC谐振变换模块和滤波电容,能够实现电池组中任意节相邻的电池单体组合(cells)到任意节相邻的电池单体组合(cells)或任意电池单体(cell)的零电流开关均衡,极大提高了均衡效率;并且通过控制最优放电组合与最优充电组合的电池单体节数之差来调节均衡电流的大小,有效改善了电池单体间的不一致性;克服了传统Pack to Cell均衡电路均衡时充电和放电并存导致均衡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Cell to Cell均衡电路均衡电流提高受限的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包括微控制器、矩阵开关模块、均衡母线、LC谐振变换模块和滤波电容,微控制器连接矩阵开关模块、LC谐振变换模块和电池单体,LC谐振变换模块通过均衡母线连接矩阵开关模块,LC谐振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各并联一个滤波电容。
所述微控制器包括模数转换模块、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输出端和通用IO端,其中,所述模数转换模块,通过电压检测电路与电池单体连接,用于将电池单体的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而获得电池组中电池单体的电压;
所述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输出端通过驱动电路连接LC谐振变换模块,用于产生LC谐振变换模块中MOS管开关的控制驱动信号;
所述通用IO端通过一个多路选通开关与开关模块连接,用于译码微控制器确定的需要均衡的电池单体组合编号,控制矩阵开关模块将电池组中任意个连续相邻的电池单体组合选通至均衡母线上。
所述LC谐振变换模块包括全桥电路,全桥电路包括四组MOS管,每组MOS管包括两个对接的MOS管,其中每组MOS管分别连接在一个桥臂上,桥臂中点处串联有电感L和电容C。
所述LC谐振变换模块为双向全桥变换器,能量总是从电压高的一侧流向电压低的一侧。
所述均衡母线包括均衡母线I和均衡母线II,所述矩阵开关模块包括选择开关模块Ⅰ,选择开关模块Ⅱ,选择开关模块Ⅲ,选择开关模块Ⅳ。选择开关模块I的一端连接均衡母线I的正极,一端连接电池单体的正极;选择开关模块Ⅱ的一端连接均衡母线I的负极,一端连接电池单体的负极;选择开关模块Ⅲ的一端连接均衡母线Ⅱ的负极,一端连接电池单体的负极;选择开关模块Ⅳ的一端连接均衡母线Ⅱ的正极,一端连接电池单体的正极。LC谐振变换模块的四个桥臂分别与均衡母线I和均衡母线II的正负极相连。
所述每个选择开关模块同一时刻只能导通一个开关。
所述连续相邻的多节电池单体组合包括最优充电组合和最优放电组合。
所述最优放电组合为电池组中电压高于电池组平均电压且相邻的电池单体个数最多的电池单体的组合。
所述最优充电组合为池组中电压低于电池组平均电压且相邻的电池单体个数最多的电池单体的组合。
所述最优放电组合对最优充电组合的均衡,要求最优放电组合与最优充电组合的电池单体节数之差应大于等于1。
所述矩阵开关模块将最优充、放电组合选通至均衡母线上,即微控制器通过译码电路控制矩阵开关模块的选择开关模块Ⅰ/Ⅳ,选择开关模块Ⅱ/Ⅲ将最优放电组合的正极选通至均衡母线Ⅰ/Ⅱ的正极,将最优放电组合的负极选通至均衡母线Ⅰ/Ⅱ的负极,并控制选择开关模块Ⅲ/Ⅱ,选择开关模块Ⅳ/Ⅰ,将最优充电组合的正极选通至均衡母线Ⅱ/Ⅰ的正极,将最优充电组合的负极选通至均衡母线Ⅱ/Ⅰ的负极;
所述LC谐振变换模块在两个状态互补的PWM信号驱动下,交替工作在充电和放电两个状态。
所述充电状态为LC谐振变换模块与最优放电组合并联。
所述放电状态为LC谐振变换模块与最优充电组合或电压最低的单一电池单体并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微控制器借助数模转换模块获取电池单体电压,确定最优的放电组合和充电组合,经过通用IO端译码控制矩阵开关模块,将最优放电组合和最优充电组合选通至均衡母线上;然后,微控制器发送一对状态互补的PWM信号控制LC谐振变换模块,使其交替工作在充电和放电两个状态。特别地,当微控制器发出的PWM频率等于LC谐振变换模块的固有谐振频率时,可以实现零电流开关均衡,并且每次均衡都是针对电池组中最优放电组合和最优充电组合进行削峰填谷,极大提高了均衡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能够实现电池组中任意节相邻的电池单体组合(cells)到任意节相邻的电池单体组合(cells)或任意电池单体(cell)的零电流开关均衡,极大提高了均衡效率;
(2)通过控制最优充、放电组合的电池单体节数之差来调节均衡电流大小,有效改善了电池单体间的不一致性;
(3)克服了传统Pack to Cell型均衡电路均衡时充电和放电并存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
(4)解决了Cell to Cell型均衡电路均衡电流提高受限的难题;
(5)有效克服了由于电力电子器件存在导通压降造成的难以实现电池单体零电压差的问题;
(6)实现零电流开关均衡,减少能量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均衡电路的微控制器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LC谐振变换模块充电工作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LC谐振变换模块放电工作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LC谐振变换模块处于谐振状态下的充、放电电流i和电容电压VC的原理波形图;
图6为实验获得的LC谐振变换模块处于谐振状态下的充放电电流i和电容电压VC的波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静止状态下的均衡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7所示,一种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包括微控制器、矩阵开关模块、均衡母线、LC谐振变换模块和滤波电容,微控制器连接矩阵开关模块、LC谐振变换模块和电池单体,LC谐振变换模块通过均衡母线连接矩阵开关模块,LC谐振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各并联一个滤波电容。
所述微控制器包括模数转换模块、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输出端和通用IO端,其中,所述模数转换模块,通过电压检测电路与电池单体连接,用于将电池单体的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而获得电池组中电池单体的电压;
所述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输出端通过驱动电路连接LC谐振变换模块,用于产生LC谐振变换模块中MOS管开关的控制驱动信号;
所述通用IO端通过一个多路选通开关与开关模块连接,用于译码微控制器确定的需要均衡的电池单体组合编号,控制矩阵开关模块将电池组中任意个连续相邻的电池单体组合选通至均衡母线上。
所述LC谐振变换模块包括全桥电路,全桥电路包括四组MOS管,每组MOS管包括两个对接的MOS管,其中每组MOS管分别连接在一个桥臂上,桥臂中点处串联有电感L和电容C。
所述LC谐振变换模块为双向变换器,能量总是从电压高的一侧流向电压低的一侧。
所述均衡母线包括均衡母线I和均衡母线II,所述矩阵开关模块包括选择开关模块Ⅰ,选择开关模块Ⅱ,选择开关模块Ⅲ,选择开关模块Ⅳ。选择开关模块I的一端连接均衡母线I的正极,一端连接电池单体的正极;选择开关模块Ⅱ的一端连接均衡母线I的负极,一端连接电池单体的负极;选择开关模块Ⅲ的一端连接均衡母线Ⅱ的负极,一端连接电池单体的负极;选择开关模块Ⅳ的一端连接均衡母线Ⅱ的正极,一端连接电池单体的正极。LC谐振变换模块的四个桥臂分别与均衡母线I和均衡母线II的正负极相连。
所述每个选择开关模块同一时刻只能导通一个开关。
所述连续相邻的多节电池单体组合包括最优充电组合和最优放电组合。
所述最优放电组合为电池组中电压高于电池组平均电压且相邻的电池单体个数最多的电池单体的组合。
所述最优充电组合为电池组中电压低于电池组平均电压且相邻的电池单体个数最多的电池单体的组合。
所述最优放电组合对最优充电组合的均衡,要求最优放电组合与最优充电组合的电池单体节数之差应大于等于1。
例如,一个由8节电池单体串联组成的电池组,电压高于电池组平均电压的电池单体假设为B0、B1、B2,那么电池组中电压高于电池组平均电压且相邻的电池单体的组合有6个,分别为B0、B1、B2、B0B1、B1B2和B0B1B2的电池单体组合,而最优放电组合只有一个为B0B1B2;电压低于电池组平均电压且相邻的电池单体假设为B6、B7,那么电池组中电压低于电池组平均电压且相邻的电池单体的组合有3个,分别为B6、B7和B6B7的电池单体组合,而最优充电组合只有一个为B6B7,并且最优放电组合与最优充电组合的电池单体节数之差大于等于1。
所述矩阵开关模块将最优充、放电组合选通至均衡母线上,即微控制器通过译码电路控制矩阵开关模块的选择开关模块Ⅰ/Ⅳ,选择开关模块Ⅱ/Ⅲ将最优放电组合的正极选通至均衡母线Ⅰ/Ⅱ的正极,将最优放电组合的负极选通至均衡母线Ⅰ/Ⅱ的负极,并控制选择开关模块Ⅲ/Ⅱ,选择开关模块Ⅳ/Ⅰ,将最优充电组合的正极选通至均衡母线Ⅱ/Ⅰ的正极,将最优充电组合的负极选通至均衡母线Ⅱ/Ⅰ的负极;
所述LC谐振变换模块在两个状态互补的PWM信号驱动下,交替工作在充电和放电两个状态。
所述充电状态为LC谐振变换模块与最优放电组合并联。
所述放电状态为LC谐振变换模块与最优充电组合或电压最低的单一电池单体并联。
一种应用上述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单体电压:微控制器借助模数转换模块,获取动力电池各单体电压;
(2)判断电压:微控制器根据获取的最高与最低电池单体电压,计算最大单体电压差,若其差值大于电池均衡阈值,则启动均衡电路;
(3)确定最优的放电组合和充电组合:根据步骤(1)获取的电池单体电压,确定电压高于电池组平均电压的连续相邻电池单体的个数,和电压低于电池组平均电压的连续相邻电池单体的个数,确定最优放电组合和最优充电组合,保证最优放电组合与最优充电组合中包含的电池单体节数之差大于等于1;
(4)选通电池最优充、放电组合:微控制器通过译码电路控制矩阵开关模块的选择开关模块Ⅰ/Ⅳ,选择开关模块Ⅱ/Ⅲ将最优放电组合的正极选通至均衡母线Ⅰ/Ⅱ的正极,将最优放电组合的负极选通至均衡母线Ⅰ/Ⅱ的负极,并控制选择开关模块Ⅲ/Ⅱ,选择开关模块Ⅳ/Ⅱ,将最优充电组合的正极选通至均衡母线Ⅱ/Ⅰ的正极,将最优充电组合的负极选通至均衡母线Ⅱ/Ⅰ的负极;
(5)能量传递:微控制器控制LC谐振变换模块使其交替工作在充电和放电两个状态,从而实现能量的不断传递。
所述步骤(5)中,当LC谐振变换模块与最优放电组合并联时,最优放电组合给LC谐振变换模块充电,当LC谐振变换模块与最优充电组合并联时,LC谐振变换模块给最优充电组合充电,随着LC谐振变换模块的充、放电,实现了能量从最优放电组合到最优充电组合的转移。特别地,当微控制器发出的PWM频率等于LC谐振变换模块的固有谐振频率时,实现零电流开关均衡。
实施例一:
以n节电池单体为例,并假设B0B1B2为最优放电组合,Bn-1为最优充电组合。
如图2所示,均衡电路的微控制器选用数字信号处理DSP(TMS320F28335),具有高精度AD采样和PWM输出;多路选通开关选用CD4051,是单8通道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有A、B和C三个二进制控制输入端以及共4个输入,具有低导通阻抗和很低的截止漏电流;电压检测电路采用凌特公司的LTC6802专用电压测量芯片实时测量电池组中每节电池的电压。
矩阵开关模块选用带有一个常开/常闭触点的继电器,其型号为ZHNQIQ3F-1Z-05V。微控制器通过一个多路选通开关CD4051控制继电器导通或闭合。
LC谐振变换模块包括全桥电路,全桥电路包括四组MOS管(M1,M2)、(M3,M4)、(M5,M6)、(M7,M8)和一个电感L、一个电容C电路组成。其中每组的MOS管对接相连。M1和M4的源极分别与滤波电容C1的正、负极相连后,分别连接与均衡母线Ⅰ的正、负极;M6和M7的源极分别与滤波电容C2的正、负极相连后,分别连接与均衡母线Ⅱ的正、负极。本实施例中假设,M1、M2、M3、M4与L、C构成充电回路;M5、M6、M7、M8与L、C构成放电回路。MOS管M1~M8由来自微控制器DSP的一对状态互补的PWM信号驱动,其中M1~M4由一路PWM+信号驱动,M5~M8由另一路状态互补的PWM-信号驱动。当M1~M4导通,M5~M8关断时,LC谐振变换模块与最优放电组合并联,工作在充电状态;当M5~M8导通,M1~M4关断时,LC谐振变换模块与最优充电组合并联,工作在放电状态。如此,通过LC谐振变换模块不断的充、放电可实现能量从最优放电组合转移至电最优充电组合,特别地,当微控制器发出的PWM频率等于LC准谐振电路的固有谐振频率时,实现零电流开关均衡。
如图3~4所示,首先,微控制器借助模数转换模块,获取动力电池各单体电压,判断最大电压差是否大于电池均衡阈值0.02V,若大于则启动均衡电路,并确定最优放电组合(B0B1B2)和最优充电组合(Bn-1),并通过译码芯片CD4051选通选择开关模块I的S11和选择开关模块II的S23将最优放电组合(B0B1B2)选通至均衡母线I上,同时通过译码芯片CD4051选通选择开关模块Ⅲ的S3n和选择开关模块Ⅳ的S4n将最优充电组合(Bn-1)选通至和均衡母线II上,并保持其导通状态直至本次均衡结束。
在均衡状态下,微控制器控制LC谐振变换模块使其交替工作在充电和放电两个状态,从而实现能量的不断传递。
如图3所示,当M1~M4导通时,M5~M8关断时,LC谐振变换模块与最优放电组合并联。B0B1B2、电感L和电容C形成一个谐振回路,此时对电容C充电,谐振电流i为正,电容C两端的电压Vc开始上升直至谐振电流i变为负值,由图5可以看出,Vc滞后谐振电流i四分之一个周期,且波形均为正弦波。该时刻,由于M5~M8处于关断状态,电池单体Bn-1开路,所以流入Bn-1的电流ich为零;由于滤波电容并联在最优放电组合的两端,所以流入LC的谐振电流i即为流出最优放电组合B0B1B2的电流idis,并且规定电流流出电池时为正,因此可得到如图5所示状态Ⅰ所示的最优放电组合(B0B1B2)和最优充电组合(Bn-1)的电流波形idis和ich。
如图4所示,当M5~M8导通时,M1~M4关断,LC谐振变换模块与最优充电组合(Bn-1)并联。Bn-1、L和C形成一个谐振回路,此时电容C放电,谐振电流i为负,电容C两端的电压Vc开始下降直至谐振电流变为正值。因为最优放电组合(B0B1B2)处于开路状态,因此idis为零;同时该时刻谐振电流i就是Bn-1的充电电流,因此可得到如图5状态Ⅱ所示的最优放电组合(B0B1B2)和最优充电组合(Bn-1)的电流波形idis和ich。
如图6所示为实验获得的LC谐振变换处于谐振状态下的充放电电流i和电容电压VC的实验波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i和VC都为正弦波形,且Vc滞后谐振电流i四分之一个周期,MOS管的导通和关断正好发生在电流i过零点附近,实现了零电流开关,极大地减小了开关损耗。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静止状态下的均衡效果图,当电池单体初始电压分别为B0=2.687V,B1=2.695V,B2=2.673V,B3=2.676V,B4=3.282V,B5=3.289V,B6=3.287V,B7=3.288V时,只需要大约6500s的时间,均衡电路就使得电池组中电池单体的最大电压差接近于0,实现了零电压差均衡。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其特征是:包括微控制器、矩阵开关模块、均衡母线、LC谐振变换模块和滤波电容,微控制器连接矩阵开关模块、LC谐振变换模块和电池单体,LC谐振变换模块通过均衡母线连接矩阵开关模块,LC谐振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各并联一个滤波电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微控制器包括模数转换模块、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输出端和通用IO端,其中,所述模数转换模块,通过电压检测电路与电池单体连接,用于将电池单体的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而确定电池组中电池单体的电压;
所述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输出端通过驱动电路连接LC谐振变换模块,用于产生MOS管开关的控制驱动信号;
所述通用IO端通过一个多路选通开关与开关模块连接,用于译码微控制器确定的需要均衡的电池单体组合编号,控制矩阵开关模块将电池组中任意个连续相邻的电池单体组合选通至均衡母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其特征是:所述任意个连续相邻的电池单体组合包括最优充电组合和最优放电组合;所述最优放电组合为电池组中电压高于电池组平均电压且相邻的电池单体个数最多的电池单体的组合;所述最优充电组合为电池组中电压低于电池组平均电压且相邻的电池单体个数最多的电池单体的组合;所述最优放电组合对最优充电组合的均衡,最优放电组合与最优充电组合的电池单体节数之差大于等于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其特征是:所述LC谐振变换模块包括全桥电路,全桥电路包括四组MOS管,每组MOS管包括两个对接的MOS管,其中每组MOS管分别连接在一个桥臂上,桥臂中点处串联有电感L和电容C。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其特征是:所述LC谐振变换模块为全桥双向变换器,能量总是从电压高的一侧流向电压低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均衡母线包括均衡母线I和均衡母线II,所述矩阵开关模块包括选择开关模块Ⅰ,选择开关模块Ⅱ,选择开关模块Ⅲ,选择开关模块Ⅳ;所述均衡母线I和均衡母线II的正、负极与所述LC谐振变换模块的四个桥臂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其特征是:所述选择开关模块I的一端连接所述均衡母线I的正极,一端连接电池单体的正极;所述选择开关模块Ⅱ的一端连接所述均衡母线I的负极,一端连接电池单体的负极;所述选择开关模块Ⅲ的一端连接所述均衡母线Ⅱ的负极,一端连接电池单体的负极;所述选择开关模块Ⅳ的一端连接所述均衡母线Ⅱ的正极,一端连接电池单体的正极;所述每个选择开关模块同一时刻只能导通一个开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其特征是:所述LC谐振变换模块在两个状态互补的PWM信号驱动下,交替工作在充电和放电两个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65656.1U CN203840033U (zh) | 2014-05-22 | 2014-05-22 | 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65656.1U CN203840033U (zh) | 2014-05-22 | 2014-05-22 | 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40033U true CN203840033U (zh) | 2014-09-17 |
Family
ID=51517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6565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40033U (zh) | 2014-05-22 | 2014-05-22 | 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40033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56802A (zh) * | 2014-05-22 | 2014-07-30 | 山东大学 | 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及方法 |
CN104410136A (zh) * | 2014-12-19 | 2015-03-11 | 山东大学 | 一种交错模块化的Pack to Cell均衡电路及控制方法 |
CN106712191A (zh) * | 2017-01-10 | 2017-05-24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外部储能单元与lc准谐振的电池组均衡电路及方法 |
CN107979303A (zh) * | 2016-10-23 | 2018-05-01 | 罗正兰 | Ac-dc可逆矩阵电路 |
CN110739747A (zh) * | 2019-11-18 | 2020-01-31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组的均衡控制方法 |
CN112104034A (zh) * | 2020-09-14 | 2020-12-18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非接触式动力电池充电、加热与均衡装置 |
CN116131417A (zh) * | 2023-04-19 | 2023-05-16 | 宁波均胜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均衡电路、均衡控制方法与充电机 |
-
2014
- 2014-05-22 CN CN201420265656.1U patent/CN20384003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56802A (zh) * | 2014-05-22 | 2014-07-30 | 山东大学 | 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及方法 |
CN103956802B (zh) * | 2014-05-22 | 2016-08-24 | 山东大学 | 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及方法 |
CN104410136A (zh) * | 2014-12-19 | 2015-03-11 | 山东大学 | 一种交错模块化的Pack to Cell均衡电路及控制方法 |
CN104410136B (zh) * | 2014-12-19 | 2017-02-22 | 山东大学 | 一种交错模块化的Pack to Cell均衡电路及控制方法 |
CN107979303A (zh) * | 2016-10-23 | 2018-05-01 | 罗正兰 | Ac-dc可逆矩阵电路 |
CN107979303B (zh) * | 2016-10-23 | 2021-04-09 | 北京华隆浩宏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Ac-dc可逆矩阵电路 |
CN106712191A (zh) * | 2017-01-10 | 2017-05-24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外部储能单元与lc准谐振的电池组均衡电路及方法 |
CN106712191B (zh) * | 2017-01-10 | 2023-06-20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外部储能单元与lc准谐振的电池组均衡电路及方法 |
CN110739747A (zh) * | 2019-11-18 | 2020-01-31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组的均衡控制方法 |
CN110739747B (zh) * | 2019-11-18 | 2021-07-13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组的均衡控制方法 |
CN112104034A (zh) * | 2020-09-14 | 2020-12-18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非接触式动力电池充电、加热与均衡装置 |
CN116131417A (zh) * | 2023-04-19 | 2023-05-16 | 宁波均胜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均衡电路、均衡控制方法与充电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56802A (zh) | 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及方法 | |
CN203840033U (zh) | 基于开关矩阵和LC谐振变换的cells to cells均衡电路 | |
CN104410133B (zh) | 基于Buck‑Boost变换和双向LC谐振变换的均衡电路及实现方法 | |
CN103956801B (zh) | 一种基于LC谐振变换的Pack to Cell均衡电路及实现方法 | |
CN103296731B (zh) | 一种动力电池零电流开关主动均衡电路及实现方法 | |
CN203660604U (zh)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均衡管理系统 | |
CN103532197B (zh) | 基于升压变换和软开关的动力电池组均衡电路及实现方法 | |
CN102163854A (zh) | 一种多单体串联动力锂电池组充放电均衡电路 | |
CN106712211A (zh) | 一种基于多输入变换的双层主动均衡电路及实现方法 | |
CN104377778B (zh) | 基于LCL谐振变换的Adjacent-Cell-to-Cell均衡电路及实现方法 | |
CN204304528U (zh) | 基于Buck-Boost变换和双向LC谐振变换的均衡电路 | |
CN104767246B (zh) | 一种分布式可级联隔离均衡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105391130B (zh) | 基于多相交错变换器的电池均衡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529780A (zh) | 基于三谐振状态LC变换的Adjacent Cell-to-Cell均衡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104935064A (zh) | 矩阵式v2g快速充放电方法 | |
CN103956800B (zh) | 一种借鉴历史均衡速度的自适应模糊均衡控制方法 | |
CN104410136B (zh) | 一种交错模块化的Pack to Cell均衡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103970022A (zh) | 一种基于gm(1,n)灰色预测模型的均衡控制方法 | |
CN209217738U (zh) | 一种含正激变换器的电池主动均衡装置 | |
CN204304529U (zh) | 一种交错模块化的Pack to Cell均衡电路 | |
CN203859563U (zh) | 一种基于LC谐振变换的Pack to Cell均衡电路 | |
CN202435081U (zh) | 锂电池组主动均衡电路 | |
CN107681677A (zh) | 一种双向反激原边集成式的电池储能系统 | |
CN205355881U (zh) | 基于三谐振状态LC变换的Adjacent Cell-to-Cell均衡电路 | |
CN203352230U (zh) | 一种动力电池零电流开关主动均衡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2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