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26521U - 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26521U
CN203826521U CN201420191346.XU CN201420191346U CN203826521U CN 203826521 U CN203826521 U CN 203826521U CN 201420191346 U CN201420191346 U CN 201420191346U CN 203826521 U CN203826521 U CN 203826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resonator
minor matters
metal
rabbet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913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世伟
陈瑞森
汪凯
郭在成
林景裕
褚庆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4201913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26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26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2652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包括第一介质板、第二介质板、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以及上下两排金属通孔,所述上下两排金属通孔依次贯穿第一金属片、第一介质板和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二金属片从左至右依次开有第一槽线、第二槽线、第三槽线、第四槽线和第五槽线,相邻两条槽线之间分别构成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所述第二介质板的正面设有第一金属微带线和第二金属微带线,所述第一金属微带线和第二金属微带线的两端分别加载有枝节。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好的优点,通过设置槽线实现电场耦合,并在电场耦合的基础上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能很好地满足现代通讯系统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尤其是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属于无线通讯领域。
背景技术
无线通讯技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无线通讯领域的重要组成不跟,带通滤波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较早的微带带通滤波器由于在平面制图和制板上的方便而被广泛应用,但是这种滤波器的损耗大,特别在高频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能量辐射。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滤波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金属波导的毫米波滤波器虽然能够达到较好的技术指标,但是造价昂贵,不能被广泛地应用;具有EBG(Electromagnetic Band-Gap)结构的毫米波滤波器,能够很好的满足现在的技术指标要求,但是这种滤波器体积较大。最近,采用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Integrated Waveguide,简称SIW)的毫米波滤波器受到很高的重视,它可以实现体积小,成本低的高性能带通滤波器。它是一种新型波导,具有传统的金属波导品质因数高、易于设计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体积小、造价低、易加工等传统波导所没有的特点。它的这些优点,使得这种结构的滤波器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讯系统。
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主要是采用磁场耦合结构,也就是利用金属通孔窗来实现相邻腔体之间的耦合,同时也可以实现不相邻腔体之间的交叉耦合,而目前比较少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采用电场耦合(即在基片集成波导腔体上开槽实现相邻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在电场耦合的基础上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更是非常罕见。
据调查与了解,已经公开的现有技术如下:
1)2010年,Li Rong-Qiang等人在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上发表题为““Design of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Transversal Filter With HighSelectivity,”的文章中,提出了一种利用磁场耦合以及源负载耦合的滤波器器,结构如图1a所示,腔体之间的金属通孔窗是用来实现磁场耦合的,同时在源端和负载端之间引入源负载耦合,能够在通带的两边各产生一个零点,改善带外特性。图1b是它的仿真结果。
2)2013年,You Chang Jiang等人在IEEE Transaction on Microwave Theory andTechniques上发表题为“Single-Layered SIW Post-Loaded Electric Coupling-EnhancedStructure and Its Filter Applications”的文章中,提出了一种在相邻的腔体中间开槽来实现腔体之间电场耦合,如图2a所示,这样,整个滤波器中既有磁场耦合,同时存在电场耦合,使得传输零点可以灵活控制,图2b为其测量和仿真的频率响应结果。
3)2005年,X.Chen,W. Hong等人在IEEE Eletronic Letters发表题为“Substrateintegrated waveguide elliptic filter with transmission line inserted inverter”的文章提出了利用微带线实现非相邻谐振腔之间的耦合,该结构如图3a所示,在谐振腔1和4之间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从图3b所示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该滤波器能够产生两个传输零点。
4)2013年,ShenWei等人在IEEE Transaction on Components,Packaging and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上发表题为“Substrate-Integrated Waveguide Bandpass FiltersWith Planar Resonators for System-on-Package”提出了由微带线构成的谐振器与谐振腔之间实现耦合,它们之间是电场耦合,而谐振腔之间仍然是磁场耦合,如图4a所示,这种结构的优势是用微带线构成的谐振器来代替谐振腔,在达到同样的效果的基础上减少了滤波器的尺寸,仿真结果如图4b所示。
上述四种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都是基于磁场耦合的基础上实现电场耦合和交叉耦合,而磁场耦合是通过相邻腔体之间的电感窗口进行调节的,当磁场耦合变化比较大时,通过电感窗口进行调节就会显得相当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好,能很好地满足现代通讯系统要求的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成基片集成波导的第一介质板、第二介质板、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以及上下两排金属通孔,从底部至顶部按第一金属片、第一介质板、第二金属片和第二介质板的顺序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金属片作为地板,所述上下两排金属通孔依次贯穿第一金属片、第一介质板和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二金属片从左至右依次开有第一槽线、第二槽线、第三槽线、第四槽线和第五槽线,相邻两条槽线之间分别构成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所述第一谐振器与第二谐振器之间通过第二槽线实现电场耦合,所述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之间通过第三槽线实现电场耦合,所述第三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通过第四槽线实现电场耦合;所述第二介质板的正面设有第一金属微带线和第二金属微带线,所述第一金属微带线和第二金属微带线的两端分别加载有枝节,所述第一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之间通过第一金属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所述第二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通过第二金属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金属微带线的一端设置在与第一谐振器对应的位置上且加载有第一枝节,另一端设置在与第三谐振器对应的位置上且加载有第二枝节;所述第二金属微带线的一端设置在与第二谐振器对应的位置上且加载有第三枝节,另一端设置在与第四谐振器对应的位置上且加载有第四枝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枝节、第二枝节、第三枝节和第四枝节均为1/4波导波长的枝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枝节、第二枝节、第三枝节和第四枝节均为1/2波导波长的枝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枝节和第四枝节均为1/4波导波长的枝节,所述第二枝节和第三枝节均为1/2波导波长的枝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排金属通孔设置在靠近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的上边缘处,所述下排金属通孔设置在靠近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的下边缘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金属片上设有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所述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分别设置在第二金属片的左右两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槽线、第二槽线、第三槽线、第四槽线和第五槽线均位于上排金属通孔与下排金属通孔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槽线、第二槽线、第三槽线、第四槽线和第五槽线是形状为矩形的槽线。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好的优点,通过设置多条槽线实现电场耦合,并在电场耦合的基础上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能很好地满足现代通讯系统的要求,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实用新型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是基于电场耦合而设计的,而电场耦合大小可以通过槽线的高度和宽度来调节,相比现有技术需要通过电感窗口大小来调节更容易。
3、本实用新型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在电场耦合的基础上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中,可以在微带线的两端加载不同长度的枝节(如一端加载1/4波导波长,另一端加载1/2波导波长),这样能产生更好的匹配,且降低了带内的回波损耗,使得滤波器的带内性能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图1a为第一种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第一种现有技术的仿真结果图。
图2a为第二种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第二种现有技术的仿真结果图。
图3a为第三种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第三种现有技术的仿真结果图。
图4a为第四种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第四种现有技术的仿真结果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中第二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中第二介质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中第一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的交叉耦合产生机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加载1/4λg枝节的电磁波传播特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耦合矩阵(1)的理论频率响应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耦合系数K12的变化曲线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耦合系数K23的变化曲线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耦合系数K13的变化曲线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品质因数QE的曲线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优化后的S参数仿真结果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中第二介质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加载1/2λg枝节的电磁波传播特性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耦合矩阵(5)所得的理论频率响应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耦合系数K13的变化曲线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优化后的S参数仿真结果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中第二介质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加载1/4λg枝节和1/2λg枝节的电磁波传播特性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优化后的S参数仿真结果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设计完成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的仿真结果和测量结果比较图。
其中,1-第一介质板,2-第二介质板,3-第一金属片,4-第二金属片,5-金属通孔,6-输出端口,7-输入端口,8-第一槽线,9-第二槽线,10-第三槽线,11-第四槽线,12-第五槽线,13-第一金属微带线,14-第二金属微带线,15-第一枝节,16-第二枝节,17-第三枝节,18-第四枝节,R1-第一谐振器,R2-第二谐振器,R3-第三谐振器,R4-第四谐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包括构成基片集成波导(SIW)的第一介质板1、第二介质板2、第一金属片3、第二金属片4以及上下两排金属通孔5,从底部至顶部按第一金属片3、第一介质板1、第二金属片4和第二介质板2的顺序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金属片3作为地板,所述上下两排金属通孔5构成波导的侧壁,并依次贯穿第一金属片3、第一介质板1和第二金属片4,其中上排金属通孔5设置在靠近第一金属片3和第二金属片4的上边缘处,所述下排金属通孔5设置在靠近第一金属片3和第二金属片4的下边缘处;
所述第二金属片4上设有输出端口6和输入端口7,所述第二金属片4从左至右依次开有第一槽线8、第二槽线9、第三槽线10、第四槽线11和第五槽线12;所述输出端口6和输入端口7分别设置在第二金属片4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槽线8、第二槽线9、第三槽线10、第四槽线11和第五槽线12的形状为矩形,均位于上排金属通孔5与下排金属通孔5之间,相邻两条槽线之间分别构成第一谐振器R1、第二谐振器R2、第三谐振器R3和第四谐振器R4(即为四阶谐振器),所述第一谐振器R1与第二谐振器R2之间通过第二槽线9实现电场耦合,所述第二谐振器R2和第三谐振器R3之间通过第三槽线10实现电场耦合,所述第三谐振器R3与第四谐振器R4之间通过第四槽线11实现电场耦合;
所述第二介质板2的正面设有第一金属微带线13和第二金属微带线14(图5中可以看到第二金属微带线14的一部分被第一金属微带线13遮挡了),所述第一金属微带线13的一端设置在与第一谐振器R1对应的位置上且加载有第一枝节15,另一端设置在与第三谐振器R3对应的位置上且加载有第二枝节16;所述第二金属微带线14的一端设置在与第二谐振器R2对应的位置上且加载有第三枝节17,另一端设置在与第四谐振器R4对应的位置上且加载有第四枝节18;所述第一枝节15、第二枝节16、第三枝节17和第四枝节18均为1/4波导波长(波导波长用λg表示,即为1/4λg)的枝节;所述第一谐振器R1与第三谐振器R3之间通过第一金属微带线13实现交叉耦合,所述第二谐振器R2与第四谐振器R4之间通过第二金属微带线14实现交叉耦合;
以第一谐振器R1与第三谐振器R3的交叉耦合为例,其交叉耦合产生机理如图8所示,图中箭头线是电场分布以及传播途径,K12为第一谐振器R1与第二谐振器R2之间的耦合系数,K23为第二谐振器R2与第三谐振器R3之间的耦合系数,K13为第一谐振器R1与第三谐振器R3之间的耦合系数,结合图6和图7,所述第一谐振器R1的能量通过第二槽线9传送到第一金属微带线13,再由第一金属微带线13经第三槽线10传送到第三谐振器R3,实现了第一谐振器R1与第三谐振器R3之间的交叉耦合;同理,所述第二谐振器R2的能量通过第三槽线10传送到第二金属微带线14,再由第二金属微带线14经第四槽线11传送到第四谐振器R4,实现了第二谐振器R2与第四谐振器R4之间的交叉耦合;
本实施例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在微带线的两端加载了1/4λg枝节,加载1/4λg枝节的电磁波传播特性如图9所示,图中实线箭头表示入射波,虚线箭头表示反射波,电磁波传播时有180度的相位延时,所产生的交叉耦合的符号为负。
本实施例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拓扑结构如图10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正耦合,虚线表示负耦合,S表示源端,L表示负载端,K12表示第一谐振器R1与第二谐振器R2之间的耦合系数,K23表示第二谐振器R2与第三谐振器R3之间的耦合系数,K34表示第三谐振器R3与第四谐振器R4之间的耦合系数,K13表示第一谐振器R1与第三谐振器R3之间的耦合系数,K24表示第二谐振器R2与第四谐振器R4之间的耦合系数,QE表示品质因数,耦合矩阵如下:
M 1 = 0 0.8344 0 0 0 0 0.8344 0.0983 0.6249 0.2112 0 0 0 0.6249 0.3697 0.5008 - 0.2112 0 0 - 0.2112 0.5008 0.3697 0.6249 0 0 0 - 0.2112 0.6249 0.0983 0.8434 0 0 0 0 0.8434 0 - - - ( 1 )
图11是耦合矩阵(1)所得的理论频率响应(图中虚线表示|S11|,是输入端口的回波损耗;实线表示|S21|,是输入端口到输出端口的正向传输系数),在低频有一个传输零点,这个传输零点是由交叉耦合理论得出的,根据耦合矩阵元素的值和实际电路中耦合值的关系式(2):
K ij = FBW · M ij , Q e = 1 FBW · M S 1 2 , FBW = BW f 0 - - - ( 2 )
其中,Kij表示第i个谐振器与第j个谐振器之间的耦合系数,QE表示品质因数,FBW表示相对带宽,Mij表示耦合矩阵(1)第i+1行第j+1列的值,即第i个和第j个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值,MS1表示耦合矩阵(1)第1行第2列的值,即源端和第一个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值,BW表示带宽,f0表示中心频率;1≤i≤4,1≤j≤4。
选取中心频率3.8GHz,可以求出K12=K23=0.075,K13=0.0275,QE=12.7;接下来,用下式(3)和(4)提取它们的值:
K ij = ± 1 2 ( f Ri f Rj + f Rj f Ri ) ( f pj 2 - f pi 2 f pj 2 + f pi 2 ) 2 - ( f Rj 2 - f Ri 2 f Rj 2 + f Ri 2 ) 2 - - - ( 3 )
Q E = 2 f 0 Δ f 3 dB - - - ( 4 )
其中,fRi和fRj分别表示第i个和第j个谐振器各自的谐振频率,fPi和fPj表示第i个和第j个谐振器在弱耦合情况下通过耦合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两个|S21|峰值,Δf3dB表示滤波器的3dB带宽。
如图12和图13所示,分别是耦合系数K12和K23的变化曲线;如图14所示,是耦合系数K13的变化曲线;如图15所示,是品质因数QE的曲线;接着根据上面所得的理论值,从曲线中选择合适的点,得到了各参数的值,然后再进行优化,得到图16所示的仿真结果,在低频有一个传输零点,和图11所示的频率响应相对应。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主要特点是:如图17所示,所述第一枝节15、第二枝节16、第三枝节17和第四枝节18均为1/2λg的枝节。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在微带线的两端加载了1/2λg枝节,加载1/2λg枝节的电磁波传播特性如图18所示,图中实线箭头表示入射波,虚线箭头表示反射波,电磁波传播时有360度的相位延时,所产生的交叉耦合的符号为正,与实施例1刚好相反,可见枝节的长度不同,所产生的交叉耦合特性也不相同。
本实施例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拓扑结构如图19所示,图中的实线表示正耦合,耦合矩阵如下:
M 2 = 0 0.8344 0 0 0 0 0.8434 - 0.0983 0.6249 0.2112 0 0 0 0.6249 - 0.3697 0.5008 0 . 2112 0 0 0 . 2112 0.5008 - 0.3697 0.6249 0 0 0 0 . 2112 0.6249 - 0.0983 0.8434 0 0 0 0 0.8434 0 - - - ( 5 )
图20是耦合矩阵(5)所得的理论频率响应(图中虚线表示|S11|,实线表示|S21|),在高频有一个传输零点,这个传输零点是由交叉耦合理论得出的,根据耦合矩阵元素的值和实际电路中耦合值的关系式与实施例1的式(2)相同,但Mij表示的是耦合矩阵(5)第i+1行第j+1列的值,MS1表示的是耦合矩阵(5)第1行第2列的值;同样选取中心频率3.8GHz,求出K12=K23=0.075,K13=0.0275,QE=12.7,并利用式(3)和式(4)求出它们的值,耦合系数K12和K23的变化曲线与实施例1相同,耦合系数K13的变化曲线如图21所示,品质因数QE的曲线也与实施例1相同,接着根据上面所得的理论值,从曲线中选择合适的点,得到了各参数的值,然后再进行优化,得到图22所示的仿真结果,在高频有一个传输零点,和图20所示的频率响应相对应。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主要特点是: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枝节15和第四枝节18均为1/4λg的枝节,所述第二枝节16和第三枝节17均为1/2λg的枝节。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在微带线的一端加载了1/4λg枝节,另一端加载了1/2λg枝节,加载1/4λg枝节和1/2λg枝节的电磁波传播特性如图24所示,图中实线箭头表示入射波,虚线箭头表示反射波,电磁波传播时,会有180度的相位差,这种结构会产生一个额外的零点。
本实施例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拓扑结构如图25所示,图中的实线表示正耦合,点虚线表示混合耦合,第一谐振器R1与第三谐振器R3之间的交叉耦合、第二谐振器R2与第四谐振器R4之间的交叉耦合都是混合耦合,通过优化得到如图26所示的仿真结果,确实有两个传输零点,分别位于通带的上下方,而且在加载不同长度的枝节后产生了更好的匹配,带内的回波损耗达到了20dB以下。根据优化的尺寸设计出本实施例的滤波器,如图27所示,它的仿真结果与测量结果的曲线如图28所示,虚线表示仿真结果,实线表示测量结果,可以看到仿真结果和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好的优点,通过设置多条槽线实现电场耦合,并在电场耦合的基础上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能很好地满足现代通讯系统的要求,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较佳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成基片集成波导的第一介质板、第二介质板、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以及上下两排金属通孔,从底部至顶部按第一金属片、第一介质板、第二金属片和第二介质板的顺序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金属片作为地板,所述上下两排金属通孔依次贯穿第一金属片、第一介质板和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二金属片从左至右依次开有第一槽线、第二槽线、第三槽线、第四槽线和第五槽线,相邻两条槽线之间分别构成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所述第一谐振器与第二谐振器之间通过第二槽线实现电场耦合,所述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之间通过第三槽线实现电场耦合,所述第三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通过第四槽线实现电场耦合;所述第二介质板的正面设有第一金属微带线和第二金属微带线,所述第一金属微带线和第二金属微带线的两端分别加载有枝节,所述第一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之间通过第一金属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所述第二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通过第二金属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微带线的一端设置在与第一谐振器对应的位置上且加载有第一枝节,另一端设置在与第三谐振器对应的位置上且加载有第二枝节;所述第二金属微带线的一端设置在与第二谐振器对应的位置上且加载有第三枝节,另一端设置在与第四谐振器对应的位置上且加载有第四枝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枝节、第二枝节、第三枝节和第四枝节均为1/4波导波长的枝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枝节、第二枝节、第三枝节和第四枝节均为1/2波导波长的枝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枝节和第四枝节均为1/4波导波长的枝节,所述第二枝节和第三枝节均为1/2波导波长的枝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金属通孔设置在靠近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的上边缘处,所述下排金属通孔设置在靠近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的下边缘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片上设有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所述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分别设置在第二金属片的左右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线、第二槽线、第三槽线、第四槽线和第五槽线均位于上排金属通孔与下排金属通孔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线、第二槽线、第三槽线、第四槽线和第五槽线是形状为矩形的槽线。
CN201420191346.XU 2014-04-18 2014-04-18 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26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1346.XU CN203826521U (zh) 2014-04-18 2014-04-18 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1346.XU CN203826521U (zh) 2014-04-18 2014-04-18 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26521U true CN203826521U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81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91346.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26521U (zh) 2014-04-18 2014-04-18 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2652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6541A (zh) * 2014-04-18 2014-07-3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CN106816677A (zh) * 2016-11-30 2017-06-0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耦合器
EP3364496A4 (en) * 2015-11-20 2018-11-14 Kyocera Corporation Dielectric filter un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3097670A (zh) * 2021-04-13 2021-07-09 西华大学 内嵌耦合金属线的半模基片集成波导液晶可调滤波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6541A (zh) * 2014-04-18 2014-07-3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CN103956541B (zh) * 2014-04-18 2016-04-1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EP3364496A4 (en) * 2015-11-20 2018-11-14 Kyocera Corporation Dielectric filter un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707546B2 (en) 2015-11-20 2020-07-07 Kyocera Corporation Dielectric filter unit comprising three or more dielectric blocks and a transmission line for providing electromagnetically coupling among the dielectric resonators
CN106816677A (zh) * 2016-11-30 2017-06-0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耦合器
CN106816677B (zh) * 2016-11-30 2019-06-1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耦合器
CN113097670A (zh) * 2021-04-13 2021-07-09 西华大学 内嵌耦合金属线的半模基片集成波导液晶可调滤波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26522U (zh) 一种采用u型槽线的宽带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CN104882652B (zh) 一种超宽带太赫兹波纹滤波器
CN203826521U (zh) 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CN106992346A (zh) 一种具有双传输零点的毫米波矩形腔体滤波器
CN203039051U (zh) 微带线低通滤波器
CN102299697B (zh)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及其设计方法和基于该传输线的双工器
CN103259068B (zh) 一种基片集成波导毫米波带通滤波器及其改进方法
CN104319435A (zh) 一种应用于wlan系统的基片集成波导带通滤波器
CN201450087U (zh) 可控电磁耦合微带开口环谐振器滤波器
CN105280996A (zh) 基于复合u型槽结构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宽带带阻滤波器
CN105720331A (zh) 一种基于微带馈电缝隙耦合的单腔三模带通双工器
CN101599568B (zh) 一种可抑制二次谐波的带通滤波器
CN112086719A (zh) 一种六阶四传输零点的微波介质波导滤波器
CN208272081U (zh) 矩形e齿面多槽带阻平板介质波导太赫兹滤波器
CN103956541B (zh) 一种利用微带线实现交叉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CN101626104A (zh) 一种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微带谐振器
CN202363564U (zh) 一种双频带阻滤波器
CN203839491U (zh)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透明的波导滤波器
CN204130666U (zh) 一种应用于wlan系统的基片集成波导带通滤波器
CN100495814C (zh) 任意双频带3dB分支定向耦合器
CN103956542B (zh) 一种采用u型槽线的宽带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CN104659451A (zh) 基于1/3等边三角形基片集成谐振器的四模带通滤波器
CN107256998A (zh) 基于半模基片集成波导超材料传输线滤波器
CN201060919Y (zh) 任意双频带3dB分支定向耦合器
CN115911792A (zh) 一种基于凹形谐振腔的双零点太赫兹波导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413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