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21352U - 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21352U
CN203821352U CN201420189190.1U CN201420189190U CN203821352U CN 203821352 U CN203821352 U CN 203821352U CN 201420189190 U CN201420189190 U CN 201420189190U CN 203821352 U CN203821352 U CN 203821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let
overflow
blue
green alga
reservo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8919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雪诞
蒋欢
陆慧萍
胡伟
朱冬舟
左倬
成必新
罗利民
何玉良
郑军田
王国佐
仓基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DRI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D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DRI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DRI
Priority to CN20142018919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21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21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2135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包括浮体箱,出水后管,出水主管,与所述出水主管左右两侧相连通的多对出水支管,以及固定杆;所述浮体箱通过连接杆设在所述出水支管的上方,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出水主管也相连;所述出水主管通过软管与所述出水后管柔性连接;所述出水主管至少一侧固设有限位卡槽;所述出水支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固定杆底部插在水库的库底中,且顶部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卡槽套设在所述固定杆上;运行时,在所述限位卡槽和所述固定杆的限制下,所述的浮体箱、出水支管和出水主管只能随水库的水位变化上下移动,故其能够作为水面面积较小、水位变化幅度较大的水库在蓝藻水华爆发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Description

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溢流排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活、工业、农业污染物的排放未得到有效治理,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水库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造成水库富营养化。当水体中氮磷浓度达到一定含量,同时气温、光照、水文、气象等外部条件适宜,浮游生物(主要为蓝藻)会爆发性繁殖,甚至在水面集聚成数厘米厚的蓝绿色藻浆,及水华。水华的爆发使水体丧失使用功能,引起水体的严重缺氧,造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产生的藻毒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研究水体蓝藻的清除技术对于保障水库水质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国内外机械除藻的方法主要有固定式抽藻、移动式抽藻、流动式除藻及人工围捕打捞。采用机械方法清除蓝藻水华,能直接大量清除湖面蓝藻水华,可以作为蓝藻大面积爆发时的应急措施,且无明显负面影响。然而,该清除蓝藻水华的方法不适合作为水面面积较小、水位变化幅度较大的水库在蓝藻水华爆发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作为水面面积较小、水位变化幅度较大的水库在蓝藻水华爆发时的应急处理措施的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包括:浮体箱,出水后管,出水主管,与所述出水主管左右两侧相连通的多对出水支管,以及固定杆;所述浮体箱通过连接杆设在所述出水支管的上方,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出水主管也相连;所述出水主管通过软管与所述出水后管柔性连接;所述出水主管至少一侧固设有限位卡槽,且所述限位卡槽与所述出水支管相错;所述出水支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固定杆底部插在水库的库底中,且其顶部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卡槽套设在所述固定杆上,且所述限位卡槽受所述浮体箱作用能够沿着所述固定杆自由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软管为橡胶管。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主管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法兰与所述软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软管通过第二连接法兰与所述出水后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主管左右两侧均固设有所述限位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支管与所述出水主管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卡槽呈方形或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为方形块。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所述浮体箱、出水支管和出水主管均与所述连接杆相连,以及由于所述出水主管通过软管与所述出水后管柔性连接,使漂浮的所述浮体箱、所述出水支管和所述出水主管可自由上下浮动,在所述限位卡槽和所述固定杆的限制下,所述的浮体箱、出水支管和出水主管只能随水库的水位变化上下移动而不会因风浪的影响发生水平移动,保持了固定的水平位置,故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能够作为水面面积较小、水位变化幅度较大的水库在蓝藻水华爆发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杆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杆和限位卡槽的组装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浮体箱
2              出水后管
3              出水主管
4              出水支管
41             进水孔
5              固定杆
51             限位块
6              连接杆
7              软管
8              限位卡槽
9              库底
101            第一连接法兰
102            第二连接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包括:浮体箱1,出水后管2,出水主管3,与所述出水主管3左右两侧相连通的多对出水支管4,以及固定杆5。所述出水支管4与所述出水主管3焊接或通过紧固件相连。
参考图1至图3,所述浮体箱1通过连接杆6设在所述出水支管4的上方,所述连接杆6与所述出水主管3也相连;可见,所述连接杆6把所述的浮体、出水支管4和出水主管3连接为一整体。
参考图1和图2,所述出水主管3通过软管7与所述出水后管2柔性连接,优选地,所述软管7为橡胶管。具体地,所述出水主管3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法兰101与所述软管7连接。所述软管7通过第二连接法兰102与所述出水后管2连接。
参考图1,所述出水主管3至少一侧固设有限位卡槽8,且所述限位卡槽8与所述出水支管4相错,最好所述出水主管3左右两侧均固设有所述限位卡槽8。优选地,所述限位卡槽8呈方形或圆形。
所述出水支管4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41。最好,所述进水孔开设在所述出水支管4的管壁的上部,见图2和图3。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杆5底部插在水库的库底9中,且其顶部设有限位块51,优选地,所述限位块51为方形块。所述限位块51不局限为方形块,只要所述限位块51的横截面大于所述固定杆5顶部的横截面即可。如图5所示,所述限位卡槽8套设在所述固定杆5上,且所述限位卡槽8受所述浮体箱1作用能够沿着所述固定杆5自由上下移动。
运行时,浮体箱1提供浮力,使所述的浮体箱1、出水支管4和出水主管3均漂浮在水面上,富含蓝藻的表层水通过所述进水孔41流入所述出水支管4中,然后流入所述出水主管3,再通过所述软管7流入所述出水后管2,以进行后续处理。
由于所述浮体箱1、出水支管4和出水主管3均与所述连接杆6相连,以及由于所述出水主管3通过软管7与所述出水后管2柔性连接,使漂浮的所述浮体箱1、所述出水支管4和所述出水主管3可自由上下浮动;运行时,在所述限位卡槽8和所述固定杆5的限制下,所述的浮体箱1、出水支管4和出水主管3只能随水库的水位变化上下移动而不会因风浪的影响发生水平移动,从而保持了固定的水平位置;在水库下风向角落处放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通过溢流原理将漂浮在水面的蓝藻排出水库,故其可作为水面面积较小、水位变化幅度较大的水库在蓝藻水华爆发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能够作为水面面积较小、水位变化幅度较大的水库在蓝藻水华爆发时的应急处理措施。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箱(1),出水后管(2),出水主管(3),与所述出水主管(3)左右两侧相连通的多对出水支管(4),以及固定杆(5);
所述浮体箱(1)通过连接杆(6)设在所述出水支管(4)的上方,所述连接杆(6)与所述出水主管(3)也相连;
所述出水主管(3)通过软管(7)与所述出水后管(2)柔性连接;所述出水主管(3)至少一侧固设有限位卡槽(8),且所述限位卡槽(8)与所述出水支管(4)相错;
所述出水支管(4)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41);
所述固定杆(5)底部插在水库的库底(9)中,且其顶部设有限位块(51);所述限位卡槽(8)套设在所述固定杆(5)上,且所述限位卡槽(8)受所述浮体箱(1)作用能够沿着所述固定杆(5)自由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7)为橡胶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主管(3)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法兰(101)与所述软管(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7)通过第二连接法兰(102)与所述出水后管(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主管(3)左右两侧均固设有所述限位卡槽(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支管(4)与所述出水主管(3)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槽(8)呈方形或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51)为方形块。
CN201420189190.1U 2014-04-18 2014-04-18 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21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89190.1U CN203821352U (zh) 2014-04-18 2014-04-18 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89190.1U CN203821352U (zh) 2014-04-18 2014-04-18 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21352U true CN203821352U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76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8919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21352U (zh) 2014-04-18 2014-04-18 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213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0515A (zh) * 2016-01-11 2016-06-15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表面排污和治理蓝藻、同时增氧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59069A (zh) * 2017-01-19 2017-05-31 浙江亿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阻流管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0515A (zh) * 2016-01-11 2016-06-15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表面排污和治理蓝藻、同时增氧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59069A (zh) * 2017-01-19 2017-05-31 浙江亿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阻流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30947U (zh) 移动式河面清污器
CN107743904B (zh) 一种环保漂浮式水产养殖系统
CN203821352U (zh) 一种水库蓝藻溢流排出装置
CN202890203U (zh) 一种多层水产养殖网箱
JP6586724B2 (ja) 培養システム
CN205801441U (zh) 一种水面清理船
CN102992432A (zh) 应用多相流泵微气浮去除藻类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535300A (zh) 一种网衣上浮的方法
KR101317854B1 (ko) 녹조 제어용 천적생물 배양을 위한 플랑크톤 배양장치
CN203206965U (zh) 一种渔业养殖网箱
CN204000806U (zh) 一种水生浮叶植物拦截装置
CN204969352U (zh) 一种酱菜漂洗装置
CN205093401U (zh) 泥鳅捕获器
CN203065269U (zh) 一种串联式畜牧污水多级分离处理系统
CN201733727U (zh) 一种水面表层排污装置
CN102871585A (zh) 一种肥皂刨
CN103711111B (zh) 自适应除藻装置
CN103444497B (zh) 一种新型阳台植物自动浇灌装置
CN205151907U (zh) 污染河道漂浮处理装置
CN204715323U (zh) 一种水体维护装置
CN101519868B (zh) 蓝藻捕捞器及方法
CN202538433U (zh) 欧洲鳗鲡养殖池池水处理装置
CN214709642U (zh) 一种高效防控渔业水体污染的蚌类养殖装置
CN204508934U (zh) 净化河道生态浮岛的固定座
CN203736981U (zh) 重油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