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13943U - 便携式终端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13943U
CN203813943U CN201420203880.8U CN201420203880U CN203813943U CN 203813943 U CN203813943 U CN 203813943U CN 201420203880 U CN201420203880 U CN 201420203880U CN 203813943 U CN203813943 U CN 203813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terminal
resonant horn
switch
power amplifier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038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伟明
颜启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Guangzhou Mobile R&D Cent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Guangzhou Mobile R&D Cent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Guangzhou Mobile R&D Cent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Guangzhou Mobile R&D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42020388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13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13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1394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终端,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音频解码装置、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包括:共振喇叭,其中,音频解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共振喇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便携式终端在喇叭出声孔受到遮挡时进行声音播放所出现的音量低、音效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便携式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终端,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带有喇叭的便携式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便携式终端(例如,手机、掌上游戏机、多媒体播放器等)已经成为人们所必备的用品。便携式终端通常能够通过喇叭进行声音的播放。当前的便携式终端中所搭载的喇叭都是直接经过空气来传播声音,这种喇叭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当喇叭被遮挡时,播放的声音的音量会被减弱。
因此,需要一种对声音的播放环境适应性更广的移动终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该便携式终端通过搭载共振喇叭来有效改善喇叭被遮挡时播放声音的音质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音频解码装置、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共振喇叭,其中音频解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共振喇叭。
可选地,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包括非共振喇叭,其中,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到非共振喇叭。
可选地,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连接在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共振喇叭之间。
可选地,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包括接触传感器,其中,接触传感器布置在与共振喇叭相同的端面上,接触传感器将作为开关信号的指示检测到接触的信号发送到所述开关的控制端以连接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和共振喇叭。可选地,所述接触传感器布置在共振喇叭上。
可选地,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包括光线传感器,其中,光线传感器布置在与共振喇叭相同的端面上,光线传感器将作为开关信号的指示被遮挡的信号发送到所述开关的控制端以连接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和共振喇叭。可选地,所述光线传感器布置在共振喇叭上。
可选地,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包括接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和信号发生器,其中,接触传感器布置在与共振喇叭相同的端面上,光线传感器布置在与共振喇叭相同的端面上,信号发生器从接触传感器接收指示检测到接触的信号和/或从光线传感器接收指示被遮挡的信号以产生开关信号,信号发生器将产生的开关信号发送到所述开关的控制端以连接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和共振喇叭。可选地,所述接触传感器布置在共振喇叭上,所述光线传感器布置在共振喇叭上。可选地,所述信号发生器为或门电路或与门电路。
可选地,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包括另一开关,所述另一开关连接在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非共振喇叭之间。可选地,共振喇叭和非共振喇叭安装在便携式终端的同一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另一开关的控制端接收所述开关信号以断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和非共振喇叭。
可选地,所述开关为N型开关管和P型开关管中的一种开关管,所述另一开关为N型开关管和P型开关管中的另一种开关管。
可选地,所述开关管为场效应晶体管。
可选地,所述开关管为三极管。
可选地,所述开关为切换开关,切换开关的动端连接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切换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到共振喇叭,切换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到非共振喇叭。
可选地,所述共振喇叭凸出安装于所述便携式终端背面。可选地,所述共振喇叭的凸出到便携式终端的背面之外的部分为圆盘形。可选地,所述共振喇叭的凸出到便携式终端的背面之外的部分为楔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便携式终端在喇叭出声孔受到遮挡时进行声音播放所出现的音量低、音效差的问题。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实用新型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7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共振喇叭的布置方式的一个实施例;
图8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共振喇叭的布置方式的另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不同的示例实施例,其中,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当前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0包括:音频解码装置101、功率放大器102、共振喇叭103。
音频解码装置101用于产生音频信号,并连接到功率放大器102。功率放大器102用于对音频解码装置101所发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功率放大器102连接到共振喇叭103,以将经过功率放大器102进行放大处理的音频信号发送到共振喇叭103进行播放。共振喇叭103通过电磁感应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并使与共振喇叭103接触的物体共同发生振动来实现声音播放功能。
应该理解,音频解码装置101可从各种音频源(例如,本地存储器,网络服务器等)接收音频内容从而产生音频信号。
当用户使用便携式终端100进行声音播放时,音频解码装置101将音频信号发送给功率放大器102进行处理,然后功率放大器102再将经过处理的音频信号发送到共振喇叭103,共振喇叭103将声音播放出来。
在另一实施例中,便携式终端100还包括非共振喇叭。功率放大器102还连接到非共振喇叭,以将经过功率放大器102进行放大处理的音频信号发送到非共振喇叭进行播放。
当用户使用便携式终端100进行声音播放时,音频解码装置101将音频信号发送给功率放大器102进行处理,然后功率放大器102再将经过处理的音频信号发送到共振喇叭103和非共振喇叭,使共振喇叭103和非共振喇叭共同进行播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框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当前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0包括:音频解码装置101、功率放大器102、共振喇叭103、非共振喇叭201、开关202。
在该实施例中,音频解码装置101用于产生音频信号,并连接到功率放大器102。功率放大器102用于对音频解码装置101所发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开关202连接在功率放大器102与共振喇叭103之间,用于导通或断开功率放大器102与共振喇叭103之间的连接。功率放大器102还连接到非共振喇叭201,以将经过功率放大器102进行放大处理的音频信号发送到非共振喇叭201进行播放。
在用户使用便携式终端100进行声音播放时,可以根据播放环境手动操作开关202来启用或禁用共振喇叭103。
在另一实施例中,便携式终端100还包括另一开关。另一开关连接在功率放大器102与非共振喇叭201之间,用于启用或禁用非共振喇叭201。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手动操作开关202和/或所述另一开关来选择对共振喇叭103和非共振喇叭201的使用。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当前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0包括:音频解码装置101、功率放大器102、共振喇叭103、非共振喇叭201、开关202、接触传感器301。
在该实施例中,音频解码装置101用于产生音频信号,并连接到功率放大器102。功率放大器102用于对音频解码装置101所发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开关202连接在功率放大器102与共振喇叭103之间,用于启用或禁用共振喇叭103。接触传感器301连接到开关202的控制端,用于控制开关202的导通或关断。功率放大器102还连接到非共振喇叭201,以将经过功率放大器102进行放大处理的音频信号发送到非共振喇叭201进行播放。
接触传感器301设置于与共振喇叭103相同的端面上,这样可以通过接触传感器301检测共振喇叭103是否接触到其他物体。优选地,为了更精确地进行上述检测,接触传感器301可设置于共振喇叭103上。
接触传感器301连接到开关202的控制端,从而在检测到便携式终端100接触到其他物体时(例如,在用户使用便携式终端100进行声音播放的过程中)可将指示检测到接触的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作为开关信号发送到开关202的控制端,以控制开关202导通,从而启用共振喇叭103。
此外,在未检测到便携式终端100接触到其他物体时,接触传感器301还可将指示未检测到接触的信号(例如,低电平信号)作为开关信号发送到开关202的控制端,以控制开关202关断,从而禁用共振喇叭103。
在接触传感器301被实现为在检测到接触时产生高电平信号的接触传感器情况下,开关202可被实现为N型场效应晶体管或NPN三极管,此时接触传感器301连接到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或NPN三极管的基极。这样,当接触传感器301检测到自身与其他物体接触时产生高电平的信号,该高电平信号被发送到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或NPN三极管的基极,则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和源极导通或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使共振喇叭103被启用。当接触传感器301未检测到自身与其他物体接触时产生低电平的信号,该低电平信号被发送到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或NPN三极管的基极,则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和源极关断或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关断,使共振喇叭103被禁用。
应该理解,开关202不限于上述N型场效应晶体管或NPN三极管,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开关。此外,还应理解,开关202的选择取决于接触传感器301的输出情况,例如,当接触传感器301在检测到接触时产生低电平的信号时,开关202还可以是P型场效应晶体管或PNP三极管。
在根据图3的上述实施例中,当接触传感器301检测到与物体接触时才启用共振喇叭103,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共振喇叭103的技术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共振喇叭103和非共振喇叭201安装在便携式终端100的同一端面上。便携式终端100还包括另一开关。另一开关连接在功率放大器102与非共振喇叭201之间,用于启用或禁用非共振喇叭201。接触传感器301还连接到所述另一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另一开关的导通或关断。
接触传感器301还连接到所述另一开关的控制端,从而在检测到便携式终端100接触到其他物体时(例如,在用户使用便携式终端100进行声音播放的过程中)可将指示检测到接触的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作为开关信号发送到开关202的控制端和所述另一开关的控制端,以控制开关202导通和控制另一开关关断,从而启用共振喇叭103,禁用非共振喇叭201。
此外,在未检测到便携式终端100接触到其他物体时,接触传感器301还可将指示未检测到接触的信号(例如,低电平信号)作为开关信号发送到开关202的控制端和所述另一开关的控制端,以控制开关202关断和控制另一开关导通,从而禁用共振喇叭103,启用非共振喇叭201。
在接触传感器301被实现为在检测到接触时产生高电平信号的接触传感器情况下,所述另一开关可被实现为P型场效应晶体管或PNP三极管,此时接触传感器301连接到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或PNP三极管的基极。这样,当接触传感器301检测到自身与其他物体接触时产生高电平的信号,该高电平信号被发送到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或PNP三极管的基极,则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和源极关断或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关断,使非共振喇叭201被禁用。当接触传感器301未检测到自身与其他物体接触时产生低电平的信号,该低电平信号被发送到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或PNP三极管的基极,则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和源极导通或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使非共振喇叭201被启用。
应该理解,所述另一开关不限于上述P型场效应晶体管或PNP三极管,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开关。此外,还应理解,另一开关的选择取决于接触传感器301的输出情况,例如,当接触传感器301在检测到接触时产生低电平的信号时,所述另一开关还可以是N型场效应晶体管或NPN三极管。
在该实施例中,当接触传感器301检测到与物体接触时仅启用共振喇叭103进行声音播放,当接触传感器301未检测到与物体接触时仅启用非共振喇叭201进行声音播放,在解决了现有便携式终端在喇叭出声孔受到遮挡时播放声音的音量低、音效差的问题的同时,还进一步实现了节能的效果。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框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当前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0包括:音频解码装置101、功率放大器102、共振喇叭103、非共振喇叭201、开关202、光线传感器401。
在该实施例中,音频解码装置101用于产生音频信号,并连接到功率放大器102。功率放大器102用于对音频解码装置101所发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开关202连接在功率放大器102与共振喇叭103之间,用于启用或禁用共振喇叭103。光线传感器401连接到开关202的控制端,用于控制开关202的导通或关断。功率放大器102还连接到非共振喇叭201,以将经过功率放大器102进行放大处理的音频信号发送到非共振喇叭201进行播放。
光线传感器401设置于与共振喇叭103相同的端面上,这样可以通过光线传感器401检测共振喇叭103是否被遮挡。优选地,为了更精确地进行上述检测,光线传感器401可设置于共振喇叭103上。
光线传感器401连接到开关202的控制端,从而在检测到便携式终端100被其他物体遮挡时(例如,在用户使用便携式终端100进行声音播放的过程中)可将指示检测到被遮挡的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作为开关信号发送到开关202的控制端,以控制开关202导通,从而启用共振喇叭103。
此外,在未检测到便携式终端100被其他物体遮挡时,光线传感器401还可将指示未检测到被遮挡的信号(例如,低电平信号)作为开关信号发送到开关202的控制端,以控制开关202关断,从而禁用共振喇叭103。
在光线传感器401被实现为在检测到被遮挡时产生高电平信号的光线传感器情况下,开关202可被实现为N型场效应晶体管或NPN三极管,此时光线传感器401连接到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或NPN三极管的基极。这样,当光线传感器401检测到自身被其他物体遮挡时产生高电平的信号,该高电平信号被发送到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或NPN三极管的基极,则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和源极导通或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使共振喇叭103被启用。当光线传感器401未检测到自身被其他物体遮挡时产生低电平的信号,该低电平信号被发送到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或NPN三极管的基极,则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和源极关断或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关断,使共振喇叭103被禁用。
应该理解,开关202不限于上述N型场效应晶体管或NPN三极管,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开关。此外,还应理解,开关202的选择取决于光线传感器401的输出情况,例如,当光线传感器401在检测到被遮挡时产生低电平的信号时,开关202还可以是P型场效应晶体管或PNP三极管。
在根据图4的上述实施例中,当光线传感器401检测到被遮挡时才启用共振喇叭103,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共振喇叭103的技术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共振喇叭103和非共振喇叭201安装在便携式终端100的同一端面上。便携式终端100还包括另一开关。另一开关连接在功率放大器102与非共振喇叭201之间,用于启用或禁用非共振喇叭201。光线传感器401还连接到所述另一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另一开关的导通或关断。
光线传感器401还连接到所述另一开关的控制端,从而在检测到便携式终端100被其他物体遮挡时(例如,在用户使用便携式终端100进行声音播放的过程中)可将指示检测到被遮挡的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作为开关信号发送到开关202的控制端和所述另一开关的控制端,以控制开关202导通和控制另一开关关断,从而启用共振喇叭103,禁用非共振喇叭201。
此外,在未检测到便携式终端100被其他物体遮挡时,光线传感器401还可将指示未检测到被遮挡的信号(例如,低电平信号)作为开关信号发送到开关202的控制端和所述另一开关的控制端,以控制开关202关断和控制另一开关导通,从而禁用共振喇叭103,启用非共振喇叭201。
在光线传感器401被实现为在检测到被遮挡时产生高电平信号的光线传感器情况下,所述另一开关可被实现为P型场效应晶体管或PNP三极管,此时光线传感器401连接到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或PNP三极管的基极。这样,当光线传感器401检测到自身被其他物体遮挡时产生高电平的信号,该高电平信号被发送到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或PNP三极管的基极,则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和源极关断或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关断,使非共振喇叭201被禁用。当光线传感器401未检测到自身被其他物体遮挡时产生低电平的信号,该低电平信号被发送到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或PNP三极管的基极,则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和源极导通或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使非共振喇叭201被启用。
应该理解,所述另一开关不限于上述P型场效应晶体管或PNP三极管,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开关。此外,还应理解,另一开关的选择取决于光线传感器401的输出情况,例如,当光线传感器401在检测到被遮挡时产生低电平的信号时,所述另一开关还可以是N型场效应晶体管或NPN三极管。
在该实施例中,当光线传感器401检测到被遮挡时仅启用共振喇叭103进行声音播放,当光线传感器401未检测到被遮挡时仅启用非共振喇叭201进行声音播放,在解决了现有便携式终端在喇叭出声孔受到遮挡时播放声音的音量低、音效差的问题的同时,还进一步实现了节能的效果。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框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当前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0包括:音频解码装置101、功率放大器102、共振喇叭103、非共振喇叭201、开关202、接触传感器301、光线传感器401、信号发生器501。
在该实施例中,音频解码装置101用于产生音频信号,并连接到功率放大器102。功率放大器102用于对音频解码装置101所发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开关202连接在功率放大器102与共振喇叭103之间,用于启用或禁用共振喇叭103。接触传感器301和光线传感器401连接到信号发生器501的两输入端,信号发生器501的输出端连接到开关202的控制端,用于控制开关202的导通或关断。功率放大器102还连接到非共振喇叭201,以将经过功率放大器102进行放大处理的音频信号发送到非共振喇叭201进行播放。
接触传感器301设置于与共振喇叭103相同的端面上,光线传感器401设置于与共振喇叭103相同的端面上,这样可以通过接触传感器301检测共振喇叭103是否与其他物体接触和/或光线传感器401检测共振喇叭103是否被遮挡。优选地,为了更精确地进行上述检测,接触传感器301可设置于共振喇叭103上,光线传感器401可设置于共振喇叭103上。
接触传感器301和光线传感器401连接到信号发生器501的两输入端,信号发生器501的输出端连接到开关202的控制端。在此情况下,信号发生器501接收接触传感器301发送的指示是否检测到接触的信号和光线传感器401发送的指示是否检测到被遮挡的信号,从而根据从接触传感器301和光线传感器401接收的信号来产生开关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并将产生的开关信号发送到开关202的控制端,以控制开关202导通或关断,从而启用或禁用共振喇叭103。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发生器501在接收到指示检测到接触的信号和指示检测到被遮挡的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时(即,在检测到便携式终端100与其他物体接触和检测到便携式终端100被遮挡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时),产生用于导通开关202的开关信号;在其他情况下,信号发生器501产生用于关断开关202的开关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接触传感器301可被实现为检测到与其他物体接触时产生高电平信号的接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401被实现为检测到被遮挡时产生高电平信号的光线传感器,信号发生器501被实现为或门电路,开关202可被实现为N型场效应晶体管或NPN三极管,此时接触传感器301和光线传感器401连接到信号发生器501的两输入端,信号发生器501的输出端连接到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或NPN三极管的基极。这样,当接触传感器301检测到与其他物体接触和光线传感器401检测到被遮挡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时,信号发生器501的输入端将接收到至少一个高电平信号,则信号发生器501的输出端就会产生高电平的信号,该高电平信号被发送到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或NPN三极管的基极,则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和源极导通或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使共振喇叭103被启用。当接触传感器301未检测到与其他物体接触和光线传感器401未检测到被遮挡时,信号发生器501的输入端将接收到两个低电平信号,则信号发生器501的输出端就会产生低电平信号,该低电平信号被发送到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或
NPN三极管的基极,则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和源极关断或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关断,使共振喇叭103被禁用。
应该理解,信号发生器501不限于或门电路,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路。例如,当接触传感器301在检测到与其他物体接触时产生低电平信号,光线传感器401在检测到被遮挡时产生低电平信号时,信号发生器501还可以是与非门电路。信号发生器的501选择取决于用户所希望能够实现的功能。
应该理解,开关202不限于上述N型场效应晶体管或NPN三极管,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开关。此外,还应理解,开关202的选择取决于信号发生器501的输出情况,例如,当在上述情况下信号发生器501输出端输出的开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开关202还可以是P型场效应晶体管或PNP三极管。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接触传感器301检测到与物体接触和光线传感器401检测到被遮挡中的至少一个发生时启用共振喇叭103。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信号发生器501在接收到指示检测到接触的信号和指示检测到被遮挡的信号时(即,在检测到便携式终端100与其他物体接触并且检测到便携式终端100被遮挡时),产生用于导通开关202的开关信号;在其他情况下,信号发生器501产生用于关断开关202的开关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信号发生器501可以是与门电路。此时,仅当接触传感器301检测到与物体接触并且光线传感器401检测到被遮挡时,导通开关202。应该理解,信号发生器501不限于与门电路,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路。例如,当接触传感器301在检测到与其他物体接触时产生低电平信号,光线传感器401在检测到被遮挡时产生低电平信号时,信号发生器501还可以是或非门电路。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便携式终端100还包括另一开关。另一开关连接在功率放大器102与非共振喇叭201之间,用于启用或禁用非共振喇叭201。信号发生器501的输出端还连接到另一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控制另一开关的导通或关断。此时,共振喇叭103和非共振喇叭201安装在便携式终端100的同一端面上。
接触传感器301和光线传感器401连接到信号发生器501的两输入端,信号发生器501的输出端还连接到所述另一开关的控制端。在此情况下,信号发生器501接收接触传感器301发送的指示是否检测到接触的信号和光线传感器401发送的指示是否检测到被遮挡的信号,从而根据从接触传感器301和光线传感器401接收的信号来产生开关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并将产生的开关信号发送到开关202的控制端和所述另一开关的控制端,以控制开关202导通或关断及所述另一开关的导通或关断。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发生器501在接收到指示检测到接触的信号和指示检测到被遮挡的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时(即,在检测到便携式终端100与其他物体接触和检测到便携式终端100被遮挡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时),产生用于导通开关202的开关信号同时该信号还将所述另一开关关断;在其他情况下,信号发生器501产生用于关断开关202的开关信号同时该信号还将所述另一开关导通。
在一个示例中,接触传感器301可被实现为检测到与其他物体接触时产生高电平信号的接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401被实现为检测到被遮挡时产生高电平信号的光线传感器,信号发生器501被实现为或门电路,所述另一开关可被实现为P型场效应晶体管或PNP三极管,此时接触传感器301和光线传感器401连接到信号发生器501的两输入端,信号发生器501的输出端连接到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或PNP三极管的基极。这样,当接触传感器301检测到与其他物体接触和光线传感器401中检测到被遮挡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时,信号发生器501的输入端将接收到至少一个高电平信号,则信号发生器501的输出端就会产生高电平的信号,该高电平信号被发送到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或PNP三极管的基极,则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和源极关断或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关断,使非共振喇叭201被禁用。当接触传感器301未检测到与其他物体接触和光线传感器401未检测到被遮挡时,信号发生器501的输入端将接收到两个低电平信号,则信号发生器501的输出端就会产生低电平信号,该低电平信号被发送到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或PNP三极管的基极,则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和源极导通或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使非共振喇叭201被启用。
应该理解,信号发生器501不限于或门电路,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路。例如,当接触传感器301在检测到与其他物体接触时产生低电平信号,光线传感器401在检测到被遮挡时产生低电平信号时,信号发生器501还可以是与非门电路。信号发生器的501选择取决于用户所希望能够实现的功能。
应该理解,所述另一开关不限于上述P型场效应晶体管或PNP三极管,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开关。此外,还应理解,另一开关的选择取决于信号发生器501的输出情况,例如,当在上述情况下信号发生器501输出端输出的开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所述另一开关还可以是N型场效应晶体管或NPN三极管。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接触传感器301检测到与物体接触和光线传感器401检测到被遮挡中的至少一个发生时仅启用共振喇叭103进行声音播放,当接触传感器301未检测到与物体接触以及光线传感器401未检测到被遮挡时仅启用非共振喇叭201进行声音播放。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信号发生器501在接收到指示检测到接触的信号和指示检测到被遮挡的信号时(即,在检测到便携式终端100与其他物体接触并且检测到便携式终端100被遮挡时),产生用于导通开关202的开关信号同时该信号还将所述另一开关关断;在其他情况下,信号发生器501产生用于关断开关202的开关信号同时该信号还将所述另一开关导通。
在一个示例中,信号发生器501可以是与门电路。此时,仅当接触传感器301检测到与物体接触并且光线传感器401检测到被遮挡时,导通开关202,同时关断所述另一开关。应该理解,信号发生器501不限于与门电路,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路。例如,当接触传感器301在检测到与其他物体接触时产生低电平信号,光线传感器401在检测到被遮挡时产生低电平信号时,信号发生器501还可以是或非门电路。
通过图5所示的实施例不仅解决了现有便携式终端在喇叭出声孔受到遮挡时播放声音的音量低、音效差的问题的同时,还进一步实现了节能的效果。
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框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当前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0包括:音频解码装置101、功率放大器102、共振喇叭103、非共振喇叭201、切换开关601。
在该实施例中,音频解码装置101用于发出音频信号,并连接到功率放大器102。功率放大器102用于对音频解码装置101所发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切换开关601连接在功率放大器102与共振喇叭103和非共振喇叭201之间,用于切换选择使用共振喇叭103还是非共振喇叭201。
在用户使用便携式终端100进行声音播放时,可以根据播放环境手动操作切换开关601来选择启用共振喇叭103还是非共振喇叭201。
根据前述实施例,可以理解,切换开关601也可以是带控制端的,并可通过接触传感器301、光线传感器401和信号发生器501所发出的开关信号来控制切换开关601,从而选择启用共振喇叭103还是非共振喇叭201。
图7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共振喇叭的布置方式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7所示为将共振喇叭103凸出安装于便携式终端100的背面,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共振喇叭103的性能,使便携式终端100在放置于物体面上时能够与物体面形成稳定的面面接触,共振喇叭103的凸出到便携式终端100之外的部分应设计为圆盘形。
图8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共振喇叭的布置方式的另一个实施例。
如图8所示为将共振喇叭103凸出安装于便携式终端100的背面的上部,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共振喇叭103的性能,使便携式终端100在放置于物体面上时能够与物体面形成稳定的面面接触,共振喇叭103的凸出到便携式终端100之外的部分应设计成楔形。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使便携式终端100的重心稳定,并与物体面紧密接触。
当然,共振喇叭103也可设置于便携式终端100的其他位置上,但需要确保在使用中其他物体面与凸出到便携式终端100之外的共振喇叭103的平面紧密接触,以发挥共振喇叭103的最佳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便携式终端在喇叭出声孔受到遮挡时进行声音播放所出现的音量低、音效差的问题。
尽管已经参照其示例性实施例具体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26)

1.一种便携式终端,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音频解码装置、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包括:共振喇叭, 
其中,音频解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共振喇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包括非共振喇叭, 
其中,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到非共振喇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连接在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共振喇叭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包括接触传感器, 
其中,接触传感器布置在与共振喇叭相同的端面上,接触传感器将作为开关信号的指示检测到接触的信号发送到所述开关的控制端以连接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和共振喇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包括光线传感器, 
其中,光线传感器布置在与共振喇叭相同的端面上,光线传感器将作为开关信号的指示被遮挡的信号发送到所述开关的控制端以连接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和共振喇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包括接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和信号发生器, 
其中,接触传感器布置在与共振喇叭相同的端面上,光线传感器布置在与共振喇叭相同的端面上,信号发生器从接触传感器接收指示检测到接触的信号和/或从光纤传感器接收指示被遮挡的信号以产生开关信号,信号发生器将产生的开关信号发送到所述开关的控制端以连接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和共振喇叭。 
7.根据权利要求3、4、5或6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包括另一开关,所述另一开关连接在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非共振喇叭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开关的控制端接收所述开关信号以断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和非共振喇叭。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为切换开关,切换开关的动端连接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切换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到共振喇叭,切换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到非共振喇叭。 
10.根据权利要求1-6、8、9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喇叭凸出安装于所述便携式终端背面。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传感器布置在共振喇叭上。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传感器布置在共振喇叭上。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传感器布置在共振喇叭上,所述光线传感器布置在共振喇叭上。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共振喇叭和非共振喇叭安装在便携式终端的同一端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生器为或门电路或与门电路。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喇叭凸出安装于所述便携式终端背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喇叭的凸出到便携式终端的背面之外的部分为圆盘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喇叭的凸出到便携式终端的背面之外的部分为圆盘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喇叭的凸出到便携式终端的背面之外的部分为楔形。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喇叭的凸出到便携式终端的背面之外的部分为楔形。 
21.根据权利要求11、12、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喇叭凸出安装于所述便携式终端的背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喇叭的凸出到便携式终端的背面之外的部分为圆盘形。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喇叭的凸出到便携式终端的背面之外的部分为楔形。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喇叭凸出安装于所述便携式终端的背面。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喇叭的凸出到便携式终端的背面之外的部分为圆盘形。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喇叭的凸出到便携式终端的背面之外的部分为楔形。 
CN201420203880.8U 2014-04-24 2014-04-24 便携式终端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13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03880.8U CN203813943U (zh) 2014-04-24 2014-04-24 便携式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03880.8U CN203813943U (zh) 2014-04-24 2014-04-24 便携式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13943U true CN203813943U (zh) 2014-09-03

Family

ID=51452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03880.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13943U (zh) 2014-04-24 2014-04-24 便携式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1394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5996A1 (en) * 2015-03-13 2016-09-22 Beijing Zhigu Rui Tuo Tech Co., Ltd. Audio play contro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CN108605067A (zh) * 2016-04-29 2018-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播放音频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2882542A (zh) * 2021-02-10 2021-06-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5996A1 (en) * 2015-03-13 2016-09-22 Beijing Zhigu Rui Tuo Tech Co., Ltd. Audio play contro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CN106033676A (zh) * 2015-03-13 2016-10-19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US10291995B2 (en) 2015-03-13 2019-05-14 Beijing Zhigu Rui Tuo Tech Co., Ltd. Audio play contro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CN108605067A (zh) * 2016-04-29 2018-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播放音频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2882542A (zh) * 2021-02-10 2021-06-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3221915B2 (en) Earphone connection interface,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terminal
US20160309271A1 (en)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insertion or removal of an audio accessory from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30129110A1 (en) Headphone System for Activating a Control Module
US20120294454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earphone identifying method
CN203813943U (zh) 便携式终端
CN203537555U (zh) 音频装置
CN204993760U (zh) 耳机
CN105101013A (zh) 一种播放语音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957841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noise removal function
CA2708638A1 (en) A new solar wireless sound system
CN105142072B (zh) 一种外接播放器的音频装置及音频播放方法
TW201513564A (zh) 具音頻控制電路的電子裝置
CN104066033A (zh) 蓝牙音箱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KR20150000698A (ko) 전자 기기의 액세서리 인식 방법 및 장치
CN111294702B (zh) 音频控制系统和音频系统
CN206149269U (zh) 通讯范围可变的蓝牙装置和蓝牙扬声器
CN204465472U (zh) 耳机输出音量调整装置
CN203912165U (zh) 蓝牙音箱系统
WO2012075932A1 (zh) 一种主板及移动终端
CN217135648U (zh) 一种有线耳机麦克风指示电路及有线耳机
US9241219B2 (en) Audio devi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3713529A (zh) 音响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CN206077683U (zh) 耳机插拔检测装置及耳机插拔检测设备
CN205040008U (zh) 一种耳机音频输入切换电路
CN205792534U (zh) 一种抗干扰无线收音机接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