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73452U - 一种新型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773452U CN203773452U CN201320799223.XU CN201320799223U CN203773452U CN 203773452 U CN203773452 U CN 203773452U CN 201320799223 U CN201320799223 U CN 201320799223U CN 203773452 U CN203773452 U CN 2037734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radiation
- radiating fin
- plate body
- heat dissipation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笔记本CPU散热模组,在散热板体的中部沿长度方向设有矩形孔,矩形孔两侧设有凸包,铜片铆接在凸包的下表面,凸包上设有挡板,散热板体的左、右侧分别设有折弯,在折弯上设有安装支耳,散热板体的前侧设有防错缺口,散热板体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防错编码,热管为扁平状,两根热管一端安装在铜片上,并且两根热管并排卡紧在两个挡板之间,两根热管均与散热鳍片组连接,散热鳍片组安装在风扇的出风口,将散热鳍片组分成两种不同规格制造,先将同种规格的散热鳍片扣合在一起后,再将两组反向扣合成一体。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施容易,使用方便、装配方便,装配强度好,散热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中央处理器(CPU)等发热电子元件功率的不断提高,散热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笔记本电脑中更是如此。
在散热领域中,现在技术通常采用散热模组对发热电子元件进行散热,目前,大多数笔记本电脑使用的散热模组一般由风扇、热管、铜片、鳍片及铝制的散热板体等组成,该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散热板体及鳍片组上,鳍片组装在风扇的出风口,铜片焊接在散热板体上,铜片的表面通过熔融状导热膏粘贴芯片,由于铝制的散热板体表面会形成非常稳定的氧化层,因此铜片的焊接常常不好焊接,焊接强度差,易出现松动。其次,现有的热管也是焊接在散热板体上,焊接效果差,散热模组装配工序复杂。现有散热板体上没有防错标记,加工、装配时易出错。
现有的散热鳍片组均是由多个散热鳍片构成,通常由一种规格的散热鳍片以纵向堆叠的方式扣合在一起构成,散热鳍片的一侧壁为平面,另一侧壁为扣合面,扣合面的一侧会有多个凸出扣合面的扣合点。安装后,会出现散热鳍片组前端平整,尾端扣合点凸出的现象,一方面影响美观,另一方面也会刮伤安装者或损坏电脑内部零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铜片与散热板体连接牢固,热管不需要焊接,装配工序简单、散热效果好,能有效避免散热鳍片组的尾端出现扣点凸出的现象发生的新型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笔记本CPU散热模组,包括散热板体(1)、铜片(2)、两根热管(11)、风扇(9)及散热鳍片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体(1)为矩形板,在矩形板的中部沿长度方向设有矩形孔(1a),所述矩形孔(1a)的长边的两侧设有凸包(3),所述铜片(2)的两侧铆接在矩形孔(1a)两侧的凸包(3)的下表面,每个所述凸包(3)上靠近矩形孔(1a)的一侧设有挡板(4),所述散热板体(1)的左、右侧分别设有向下的折弯(5),在所述散热板体(1)的左、右侧的折弯(5)的两端分别设有安装支耳(6),在所述安装支耳(6)上设有安装孔(7),所述散热板体(1)的前侧设有防错缺口(8),所述散热板体(1)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防错编码(A、B、C、D),所述热管(11)为扁平状,两根所述热管(11)沿散热板体(1)的长度方向并排装在铜片(2)上,且所述热管(11)的两端均伸出铜片(2)外,两根所述热管(11)卡紧在两个挡板(4)之间,两根所述热管(11)的其中一端与散热鳍片组件(10)连接,所述散热鳍片组件(10)安装在所述风扇(9)的出风口;所述散热鳍片组件(10)包括第一散热鳍片(10-1)和第二散热鳍片(10-2),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第二散热鳍片(10-1、10-2)上分别开有“U”形槽,所述第一散热鳍片(10-1)以纵向堆叠的方式扣合在一起构成第一散热鳍片组,所述第二散热鳍片(10-2)以纵向堆叠的方式扣合在一起构成第二散热鳍片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的尾端与第二散热鳍片组的尾端相对并扣合成一体,且第一散热鳍片(10-1)的“U”形槽和第二散热鳍片(10-2)的“U”形槽共同形成一个“U”形的传热管通道(F),两根所述热管(11)端部位于散热鳍片组件(10)的传热管通道(F)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矩形孔的两侧设置凸包,将铜片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在凸包的下表面,不需要焊接,固定强度好。其次,两根热管直接装在铜片上,并卡在两个凸包的挡板之前,通过两个挡板固定定位,不需要焊接,装配工序简单。其次,热管直接与铜片的背面接触,将芯片传递到铜片上的热量带走,散热效果好更好。最后,我们在散热板体的两侧设置折弯,在折弯的两端设置安装支耳,一方面增加板体的强度,另一方面,安装支耳与CPU的安装面能实现很好的贴合,且直接在散热板体的两侧折弯比直接在安装支耳上折弯更易加工。在散热板体前侧设置放错缺口,以及在所述散热板体1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防错编码A、B、C、D,双重保险,避免生产过程中出错,避免装配时出错。散热模组散热效果好,组装方便。将散热鳍片组分成两种不同规格制造,先将同种规格的散热鳍片扣合在一起后,再将两组反向扣合成一体,这种反向扣合的方式,有效避免了散热鳍片扣合面的扣合点凸出的现象发生;并巧妙地在第一、第二散热鳍片上开设“U”形槽,所有散热鳍片扣合在一起形成”U”形的热管通道供热管通过。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小巧紧凑等特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包(3)的长度小于矩形孔(1a)的长度,所述凸包(3)位于矩形孔(1a)两侧的中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折弯(5)与散热板体(1)的夹角(a)为100-120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铜片(2)经过凸点铆接固定在凸包(3)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板体(1)由铝合金冲压而成。加工方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散热鳍片(10-1)、第二散热鳍片(10-2)分别由厚度L1为0.2mm的铝板冲压而成,所述第一、第二散热鳍片(10-1、10-2)的厚度L2分别为1.2mm。铝板质量轻,同时散热效果好。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施容易,使用方便、装配方便,装配强度好,散热效果好,能有效避免散热鳍片组的尾端出现扣点凸出的现象发生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散热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组件的正视图。
图4是图3的立体图。
图5是单个散热鳍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左、右、前后仅代表图中的相对位置,不表示产品的绝对位置。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笔记本CPU散热模组主要由散热板体1、铜片2、凸包3、挡板4、折弯5、安装支耳6、安装孔7、防错缺口8、两根热管11、风扇9及散热鳍片组件10等部件组成,所述散热板体1为一个由铝合金制成的矩形板,在矩形板的中部沿长度方向设有矩形孔1a,所述矩形孔1a的长边的两侧设有凸包3,所述凸包3的长度小于矩形孔1a的长度,所述凸包3位于矩形孔1a两侧的中部。所述铜片2的两侧通过凸点铆接铆接在矩形孔1a两侧的凸包3的下表面,每个所述凸包3上靠近矩形孔1a的一侧设有挡板4,所述挡板4位于凸包3的中部,所述散热板体1的左、右侧分别设有向下的折弯5,所述折弯5与散热板体1的夹角a为100-120度,在所述散热板体1的左、右侧的折弯5的两端分别设有安装支耳6,在所述安装支耳6上设有安装孔7。散热板体1通过安装支耳6上的安装孔7安装在CPU上,所述散热板体1的前侧设有防错缺口8,所述散热板体1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防错编码A、B、C、D。避免在生产和装配时出错。所述热管11为扁平状,两根所述热管11沿散热板体1的长度方向并排装在铜片2上,且所述热管11的两端均伸出铜片2外,两根所述热管11卡紧在两个挡板4之间,两根所述热管11的其中一端延伸至与散热鳍片组件10连接,所述散热鳍片组件10安装在所述风扇9的出风口。所述散热鳍片组件10由若干第一散热鳍片10-1、若干第二散热鳍片10-2组成,第一散热鳍片10-1与第二散热鳍片10-2为两种不同规格的散热鳍片。在第一散热鳍片10-1、第二散热鳍片10-2上分别开有“U”形槽。第一散热鳍片10-1以纵向堆叠的方式扣合在一起构成第一散热鳍片组,第二散热鳍片10-2以纵向堆叠的方式扣合在一起构成第二散热鳍片组,第一散热鳍片组的尾端与第二散热鳍片组的尾端相对并扣合成一体,扣合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第一散热鳍片组与第二散热鳍片组采用反向扣合的方向组装,使整个电脑CPU散热鳍片组的两端面不会有扣点凸出。最好是,第一散热鳍片10-1与第二散热鳍片10-2的高度相等,第一散热鳍片10-1与第二散热鳍片10-2的宽度也相等,使整体感更强。第一散热鳍片10-1的“U”形槽和第二散热鳍片10-2的“U”形槽共同形成一个“U”形的传热管通道F,传热管通道F供热管11通过。最好是,第一散热鳍片10-1、第二散热鳍片10-2分别由厚度L1为0.2mm的铝板冲压而成,第一、第二散热鳍片10-1、10-2的厚度L2分别为1.2mm。铝板质量轻,同时散热效果好。两根所述热管11端部装在传热管通道F中。
Claims (6)
1.一种新型笔记本CPU散热模组,包括散热板体(1)、铜片(2)、两根热管(11)、风扇(9)及散热鳍片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体(1)为矩形板,在矩形板的中部沿长度方向设有矩形孔(1a),所述矩形孔(1a)的长边的两侧设有凸包(3),所述铜片(2)的两侧铆接在矩形孔(1a)两侧的凸包(3)的下表面,每个所述凸包(3)上靠近矩形孔(1a)的一侧设有挡板(4),所述散热板体(1)的左、右侧分别设有向下的折弯(5),在所述散热板体(1)的左、右侧的折弯(5)的两端分别设有安装支耳(6),在所述安装支耳(6)上设有安装孔(7),所述散热板体(1)的前侧设有防错缺口(8),所述散热板体(1)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防错编码(A、B、C、D),所述热管(11)为扁平状,两根所述热管(11)沿散热板体(1)的长度方向并排装在铜片(2)上,且所述热管(11)的两端均伸出铜片(2)外,两根所述热管(11)卡紧在两个挡板(4)之间,两根所述热管(11)的其中一端与散热鳍片组件(10)连接,所述散热鳍片组件(10)安装在所述风扇(9)的出风口;所述散热鳍片组件(10)包括第一散热鳍片(10-1)和第二散热鳍片(10-2),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第二散热鳍片(10-1、10-2)上分别开有“U”形槽,所述第一散热鳍片(10-1)以纵向堆叠的方式扣合在一起构成第一散热鳍片组,所述第二散热鳍片(10-2)以纵向堆叠的方式扣合在一起构成第二散热鳍片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的尾端与第二散热鳍片组的尾端相对并扣合成一体,且第一散热鳍片(10-1)的“U”形槽和第二散热鳍片(10-2)的“U”形槽共同形成一个“U”形的传热管通道(F),两根所述热管(11)端部位于散热鳍片组件(10)的传热管通道(F)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笔记本CPU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包(3)的长度小于矩形孔(1a)的长度,所述凸包(3)位于矩形孔(1a)两侧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笔记本CPU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5)与散热板体(1)的夹角(a)为100-12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笔记本CPU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片(2)经过凸点铆接固定在凸包(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笔记本CPU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体(1)由铝合金冲压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笔记本CPU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10-1)、第二散热鳍片(10-2)分别由厚度L1为0.2mm的铝板冲压而成,所述第一、第二散热鳍片(10-1、10-2)的厚度L2分别为1.2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799223.XU CN203773452U (zh) | 2013-12-08 | 2013-12-08 | 一种新型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799223.XU CN203773452U (zh) | 2013-12-08 | 2013-12-08 | 一种新型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773452U true CN203773452U (zh) | 2014-08-13 |
Family
ID=51290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79922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73452U (zh) | 2013-12-08 | 2013-12-08 | 一种新型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773452U (zh) |
-
2013
- 2013-12-08 CN CN201320799223.XU patent/CN20377345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689356U (zh) | 热管固定牢固的电脑散热模组 | |
CN203689339U (zh) | 热管固定牢固的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 |
CN203706075U (zh) | 笔记本cpu的散热模组 | |
CN203773452U (zh) | 一种新型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 |
CN203689313U (zh) | 新型热管固定牢固的电脑散热模组 | |
CN203689301U (zh) | 一种新型电脑散热模组 | |
CN203689316U (zh) | 一种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 |
CN203689308U (zh) | 一种电脑散热模组 | |
CN203689355U (zh) | 新型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 |
CN203606766U (zh) | 一种新型热管固定牢固的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 |
CN203689307U (zh) | 一种新型的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 |
CN203689336U (zh) | 新型电脑散热模组 | |
CN203689318U (zh) | 一种笔记本cpu的散热模组 | |
CN203689312U (zh) | 一种热管固定牢固的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 |
CN203606767U (zh) | 一种新型的电脑散热模组 | |
CN203689330U (zh) | 一种新型热管固定牢固的电脑散热模组 | |
CN203689326U (zh) | 新型笔记本cpu的散热模组 | |
CN203706067U (zh) | 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 |
CN203606772U (zh) | 一种电脑的散热模组 | |
CN203689305U (zh) | 一种热管固定牢固的电脑散热模组 | |
CN203689320U (zh) | 新型电脑的散热模组 | |
CN203689358U (zh) | 电脑散热模组 | |
CN203689321U (zh) | 新型热管固定牢固的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 |
CN203706076U (zh) | 防错笔记本散热模组的散热板体与铜片组件 | |
CN203689331U (zh) | 电脑的散热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612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