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72279U - 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72279U
CN203772279U CN201420116675.8U CN201420116675U CN203772279U CN 203772279 U CN203772279 U CN 203772279U CN 201420116675 U CN201420116675 U CN 201420116675U CN 203772279 U CN203772279 U CN 2037722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ring
sedimentation
set collar
connecting rod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166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翠然
高富强
张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201166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722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72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7227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包括自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固定环、连接杆和保护盒,所述的固定环由分别卡在地下管线上下两侧的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组成,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两个尾部分别通过旋紧螺母连接;所述的连接杆竖直设置在上固定环的顶部,其一端与上固定环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保护盒底部设置的通孔插设在保护盒内部,且连接杆与通孔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点装置可准确获得管线的沉降信息,在连接杆的顶端设置保护盒,可有效避免地面活动对测点造成破坏,打开保护盖即可进行沉降监测。同时,该测点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待整个监测完成后,还可以移出重复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市政工程中,由于给排水的需要经常埋设地下管线,土体的不均匀沉降容易造成管线的剪切或弯曲破坏。因此,对地下管线的沉降进行监测,提前获得管线的变形情况,对及早采取措施避免管线的破坏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管线土体附近打设沉降测点,间接获得地下管线沉降的信息。该方法的缺点是测点与管线是分离的,两者的沉降是可能不同步或不一致,不能准确获得管线的沉降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该装置能准确获取管线沉降的信息,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包括自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固定环、连接杆和保护盒,所述的固定环由分别卡在地下管线上下两侧的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组成,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两个尾部分别通过旋紧螺母连接;所述的连接杆竖直设置在上固定环的顶部,其一端与上固定环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保护盒底部设置的通孔插设在保护盒内部,且连接杆与通孔同轴设置。
所述的通孔的直径为连接杆直径的两倍。
所述的保护盒的顶部设有保护盖,保护盖闭合时与地平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点装置与地下管线通过上、下固定环紧密连接,地下管线的沉降与连接杆的沉降一致,通过对连接杆插设在保护盒内的一端沉降的监测可准确获得管线的沉降信息。在连接杆的顶端设置保护盒,可有效避免地面活动对测点造成破坏,打开保护盖即可进行沉降监测。同时,该测点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待整个监测完成后,还可以移出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环,101、上固定环,102、下固定环,2、连接杆,3、保护盒,301、保护盖,4、地下管线,5、旋紧螺母,6、通孔,7、地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包括自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固定环1、连接杆2和保护盒3,所述的固定环1由分别卡在地下管线4上下两侧的上固定环101和下固定环102组成,上固定环101和下固定环102的两个尾部分别通过旋紧螺母5连接;所述的连接杆2竖直设置在上固定环101的顶部,其一端与上固定环10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保护盒3底部设置的通孔6插设在保护盒3内部,且连接杆2与通孔6同轴设置。所述的通孔6的直径为连接杆2直径的两倍。所述的保护盒3的顶部设有保护盖301,保护盖301闭合时与地平面7平齐。
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在地下管线4上下位置安装上固定环101和下固定环102,调节连接杆2使其与地平面7垂直,用旋紧螺母5连接上固定环101和下固定环102,确保测点与地下管线4紧密连接;然后,回填土体到自然地面附近,安装保护盒3,使连接杆2头部从保护盒3底部通孔6穿出,并使得保护盖301与地平面7平齐;最后,打开保护盖301,利用铟钢尺和水准仪进行管线沉降测试。在测试完成后,取出铟钢尺,合上保护盖301,形成对测点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点装置与地下管线4通过上固定环101和下固定环102紧密连接,地下管线4的沉降与连接杆2的沉降一致,通过对连接杆2插设在保护盒3内的一端沉降的监测可准确获得地下管线4的沉降信息。在连接杆2的顶端设置保护盒3,可有效避免地面活动对测点造成破坏,打开保护盖301即可进行沉降监测。同时,该测点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待整个监测完成后,还可以移出重复使用。 

Claims (3)

1.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固定环(1)、连接杆(2)和保护盒(3),所述的固定环(1)由分别卡在地下管线(4)上下两侧的上固定环(101)和下固定环(102)组成,上固定环(101)和下固定环(102)的两个尾部分别通过旋紧螺母(5)连接;所述的连接杆(2)竖直设置在上固定环(101)的顶部,其一端与上固定环(10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保护盒(3)底部设置的通孔(6)插设在保护盒(3)内部,且连接杆(2)与通孔(6)同轴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6)的直径为连接杆(2)直径的两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盒(3)的顶部设有保护盖(301),保护盖(301)闭合时与地平面(7)平齐。
CN201420116675.8U 2014-03-14 2014-03-14 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722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16675.8U CN203772279U (zh) 2014-03-14 2014-03-14 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16675.8U CN203772279U (zh) 2014-03-14 2014-03-14 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72279U true CN203772279U (zh) 2014-08-13

Family

ID=51289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1667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72279U (zh) 2014-03-14 2014-03-14 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722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3155A (zh) * 2014-03-14 2014-07-09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3155A (zh) * 2014-03-14 2014-07-09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2726B (zh) 深水区土体分层沉降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3792569B (zh) 一种微震传感器含水软弱岩土体深孔安装及回收装置
CN103776417A (zh) 一种用于测量冻土区地层变形的装置
CN204418149U (zh) 深水区土体分层沉降监测装置
CN203772279U (zh) 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
CN103498664A (zh) 回转钻孔实时轨迹随钻测量装置及方法
CN204899903U (zh) 煤岩层卸压钻孔变形监测装置
CN203732056U (zh) 一种用于测量冻土区地层变形的装置
CN204405406U (zh) 含有对中凹槽的手动脱模仪
CN204214437U (zh) 深水区地表沉降监测装置
CN103913155A (zh) 一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用的测点装置
CN105259038A (zh) 超重力条件下管道抗隆起性能测试装置
CN103630422A (zh) 对合式土壤采样管及土壤采样方法
CN203337473U (zh) 土压力传感器安装加载测试装置
CN202351160U (zh) 钢管内表面缺陷拓检工具
CN103291724A (zh) 巷道围岩收敛变形监测定位螺母及其使用方法
CN205316046U (zh) 一种用于埋地钢管定位探测及埋深测量的装置
CN205154154U (zh) Co2地质封存与驱油土壤气监测的取样装置
CN205225125U (zh) 可重复使用钻孔传感器安装装置
CN203993611U (zh) 一种带金属嵌件的塑料接头拉拔测试用夹具
CN204529984U (zh) 一种埋地长输油气管道腐蚀在线测试桩
CN203476317U (zh) 回转钻孔实时轨迹随钻测量装置
CN203758422U (zh) 一种矿用离层仪
CN202300274U (zh) 一种组合式三通
CN208567695U (zh) 内孔深环形槽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