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71151U - 发光二极管灯具 - Google Patents

发光二极管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71151U
CN203771151U CN201420182512.XU CN201420182512U CN203771151U CN 203771151 U CN203771151 U CN 203771151U CN 201420182512 U CN201420182512 U CN 201420182512U CN 203771151 U CN203771151 U CN 2037711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ection
installation portion
emitting diode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825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忠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1825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711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711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7115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基座、导光板以及光源模块。基座的底板上倾斜设置有承载部,导光板的一端连接于底板上,另一端悬置于承载部上并且朝向底板的水平方向延伸。光源模块包括基板和发光二极管,基板设置于承载部上,发光二极管位于基板相对承载部的另一侧,其中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光发射方向与第二光发射方向,第一光发射方向与第二光发射方向之间的角度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角度,且第一光发射方向指向导光板,第二光发射方向平行于底板的水平方向,从而避免光线直接朝向底板水平线以下的方向照射,解决了发光二极管灯具在使用上容易产生眩光的问题。

Description

发光二极管灯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灯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
背景技术
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以下简称LED)灯管具有高亮度、体积小与节能等特性,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灯管的使用。
在现有LED灯具中,LED灯管的照明方式大致上分为直下式与间接式等,其中,直下式照明是将LED灯管的照明方向直接朝向目标区域,使光线能够直接的、集中的照射至目标区域。但是这种光源的配置方式,由于LED灯管是朝向目标区域设置,因此在视觉效果上存在让人感觉不适的亮点,导致光线会直接的照射到人眼,而产生眩光、影响视力等问题。虽然可以通过在LED灯具装上灯罩将LED灯具包覆起来,以便于解决眩光问题,但却相对的产生光利用率大幅降低的问题。
间接式照明则是在LED灯具上设置反光板,并且将LED灯管反向配置,使LED灯管的照明方向朝向反光板,从而让LED灯管产生的光线通过反光板反射或折射至目标区域,而避免光线直射至人眼,并且使生线变得柔和。这种配置方式虽然避免了眩光的问题,但是,由于部分光线是通过反光板的反复折射才能到达目标区域,并且在光线的传递过程中,还会有部分的光线被反射到其他区域而损失掉,从而造成光线的整体利用率大幅降低。此外,在LED灯具的某些视角上,光线仍然会直接的照射到人眼,而产生视觉上的刺痛感,因此同样存在有眩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通过发光二极管朝向灯具外的光发射方向平行于底板的水平方向的配置方式,除了可避免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线直射于使用者的眼部外,还可以让部分光线沿着发光二极管灯具的侧向直接的传递至外界环境,从而解决了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光利用率不足以及容易产生眩光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揭示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基座、导光板以及光源模块。基座包括底板与支架,底板上倾斜设置有承载部,支架包括竖直段与弯折段,竖直段连接于底板上相邻于承载部的一侧,并且与承载部之间相隔一间隙,弯折段的一端连接于竖直段,另一端悬置于底板上方并且对应于承载部。导光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结合于间隙内,并且抵靠于支架上,第二端朝向底板的水平方向延伸。光源模块包括基板与电性设置于基板上的发光二极管,基板设置于承载部上,发光二极管位于基板相对承载部的另一侧面上,其中发光二极管包括有第一光发射方向与第二光发射方向,第一光发射方向指向支架,第二光发射方向平行于底板的水平方向,且第一光发光方向与第二光发射方向之间的角度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发光二极管灯具通过在基座的底板上配合发光二极管发光角度而倾斜设置的承载部,让光源模块设置于承载部时,发光二极管靠近外界环境一侧的光发射方向恰好平行于底板的水平方向,因此当发光二极管灯具悬挂于天花板或位于高处的壁面时,可以避免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线直接的照射于使用者的眼部,从而解决了眩光的问题。此外,由于在底板的水平方向上没有导光板遮挡,因此光线可以直接传递至外界环境,而具有高度的光利用率。并且,另一部分的光线通过导光板的导引而在一次的反射或折射后,就可以朝向不同方向传递至外界环境,除了提高了光利用率外,还可以形成大范围的光照区域,使暗区消失,并且提升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光照效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或“电性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实施例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以下简称LED)灯具1包括基座10、导光板20以及光源模块30。基座10可以是长条型铝型材或者是由其他具有强度高、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所组成的型材,但并不以为限。基座10包括底板110与支架120,底板110具有相对二端,并且于其中一端表面倾斜设置有承载部111,承载部111可以是但并不局限于设置于底板上的凹槽,其中凹槽的槽口宽度小于凹槽内的宽度,使承载部111在底板110上形成滑轨结构,用以供光源模块30设置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承载部111也可以是凸出于底板110上的平面,而不以上述凹槽为限。基座10的支架120包括竖直段121与弯折段122,竖直段121连接于底板110上相邻于承载部111的一侧,并且与承载部111之间相隔一间隙d,弯折段122的一端倾斜连接于竖直段121,另一端悬置于底板110上方并且对应于承载部111。
导光板20可以是由具有反光性质的材料所组成;或者是在其它材料的表面涂布一层反光材料(例如光漫射材料)而组成。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导光板20由光漫反射材料组成作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导光板2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20,第一端210结合于支架120与底板110的承载部111之间的间隙d内,并且抵靠于支架120上,第二端220悬置于承载部111上方并且朝向底板110的水平方向延伸。其中,导光板20的结构形态可以是整体外观形态为弧形或者是由多个导光段组成的弯折结构;也可以是至少将导光板20上对应于承载部111的一侧设置为曲面、弧面或是多边形的结构形态。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导光板20由多个导光段组成的弯折结构作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
导光板20包括第一导光段230、第二导光段240以及第三导光段250,第二导光段240连接于第一导光段230和第三导光段250之间,其中导光板20的第一端210即为第一导光段230远离第二导光段240的一端,第二端220即为第三导光段250远离第二导光段240的一端。并且,第一导光段230与第二导光段250的结构形态分别匹配于支架120的竖直段121与弯折段122,也就是当导光板20通过第一端210伸入并卡合于支架120与承载部111之间的间隙d内,导光板20的第一导光段230会平行于支架120的竖直段121,并且抵靠或贴合于竖直段121上;同样地,导光板20的第二导光段240会平行于支架120的弯折段122,使第二导光段240分别与第一导光段230以及第三导光段250之间具有大于90度的夹角,并且抵靠或贴合于弯折段122上,从而使导光板20结合于基座10上,并且使第三导光段250沿着基座10的底板110的水平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导光板20可以通过第一端210的厚度略大于间隙d的宽度的方式,以紧配合的方式卡固于基座10上,或者是通过其他形式来增加导光板20结合于基座10上的稳固性,例如通过锁固、焊接、黏贴或者是加深间隙d深度的方式,将导光板20固定于支架10上。
光源模块30可以是但并不局限于以灯条的形式设置于基座10上。光源模块30包括基板310与电性设置于基板310上的LED320,基板310设置于底板110的承载部111上,其中基板310的相对二侧边分别卡合于承载部111内,且基板310的表面贴合于承载部111的底面,使LED320位于基板310上相对承载部111的另一侧。同时,由于承载部111的槽口处具有适当的厚度,因此当LED320露出于承载部111时,LED320的高度将齐平于或小于承载部111位于槽口处的厚度,从而使LED320在承载部111的侧视方向上受到阻挡,而无法被直视。此外,LED320具有特定的发光角度,例如110度或120度等,也就是LED320在此发光角度内具有多个与各个角度相应的光发射方向,从而形成光照范围,其中LED320包括有第一光发射方向D1与第二光发射方向D2,且第一光发射方向D1与第二光发射方向D2之间的角度θ恰好等于LED320的发光角度,因此第一光发射方向D1与第二光发射方向D2即为LED320的发光角度中相对二侧的极限值。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当光源模块30设置于底板110的承载部111时,LED320的第一光发射方向D1指向支架120的竖直段121,第二光发射方向D2沿平行于底板110的水平方向延伸,其中,在LED灯具1的使用上,底板110的水平方向即为平行于地面或桌面等工作面的方向。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承载部111在底板110上的倾斜角度与LED320的发光角度成反比,并且与第二光发射方向D2具有相对应的关系,也就是LED320的发光角度愈大,承载部111在底板110上的倾斜角度愈小,从而使LED320的第二光发射方向D2维持平行于底板110的水平方向的状态;反之,若LED320的发光角度愈小,承载部111在底板110上的倾斜角度就愈大,从而维持LED320的第二光发射方向D2平行于底板110的水平方向的状态。
请参照图1至图3,在应用上,当LED320发射光线时(如图3中虚线箭头所示),在LED320的发光角度内的部分光线会直接照射于导光板20上,并且受到第一导光段230、第二导光段240与第三导光段250的导引,而分别朝不同方向经过一次反射或折射后,照射至底板110相对支架120的另一侧,从而在底板110的水平方向下方形成光照区域。此外,在LED320的发光角度内的其余光线会沿着第二光发射方向D2或是沿着与第二光发射方向D2相邻的光发射方向,朝向底板110的水平方向直接的照射至外界环境,由于在此方向上光线不会受到导光板20的阻挡,而可以直接的传递至外界环境,因此具有高度的光利用率。此外,由于LED320直接照射于外界环境的光线最多只会沿着底板的水平方向照射,因此,可以避免光线直接朝向底板的水平方向下方照射,从而解决使用者的眼部容易在LED灯具1下方直接受到光线照射,所产生眩光的问题。
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所揭露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LED灯具1除了包括基座10、导光板20以及光源模块30外,还包括了底座40。底座40包括灯架410、灯条420、反光板430以及透光板440。灯架410可以是长条型铝型材或者是由其他具有强度高、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所组成的型材,但并不以为限。并且,灯架410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可以是但并不局限于一体成型的弯折结构,其中灯架410包括相互弯折连接的载板411与侧板412,侧板412可以是垂直连接于载板411或是倾斜连接于载板411上,其中侧板41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4121和第二端4122,侧板412的第一端4121连接于载板411,第二端4122朝远离载板411的方向远离,其中在载板411连接于侧板412的一侧边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4111,并且在侧板412的第二端4122相对载板411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4123,第一安装部4111与第二安装部4123的设置方向相同,并且位于灯架410的同一侧。第一安装部4111与第二安装部4123可以是但并不局限于沿着载板110水平方向设置的沟槽、锁孔或者是锁片,在本实施例中是以第一安装部4111为凹陷于载板110表面的平台以及第二安装部4123为沟槽作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在侧板412相对载板411的另一侧面上还设置有结合部4124,结合部4124可以是但并不局限于设置于第一安装部4111与第二安装部4123之间的嵌槽,其中嵌槽的槽口宽度小于嵌槽内的宽度,使结合部4124在侧板412上形成滑轨结构,用以供灯条420设置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结合部4124也可以是侧板412上介于第一端4121与第二端4122之间的平面,而不以上述嵌槽为限。
灯条420设置于灯架410的侧板412上,灯条420与光源模块同样包括了基板421与电性设置于基板421上的LED422,其中基板421的相对二侧边分别卡合于侧板412的结合部4124内,且基板421表面贴合于结合部4124的底面,使LED422在基板421远离结合部4124的一侧露出于结合部4124。另外,还可以在侧板412相对载板411的一侧面上设置多个散热鳍片4125,使散热鳍片4125与结合部4124分别位于侧板412的相对二侧面上,用以对LED422提供散热作用。
反光板430具有相对的固定端431和自由端432,固定端431设置于载板411的第一安装部4111,并且当基座10与底座40相结合时,基座10的底板110部分压抵于灯架410的载板411上,并且部分压抵于反光板430的固定端431,使反光板430的固定端431被夹制固定于第一安装部4111内。而反光板430的自由端432朝向侧板412的第二安装部4123的方向延伸,并且遮蔽灯条420的LED422。反光板430可以是由具有反光性质的材料所组成;或者是在其它材料的表面涂布一层反光材料(例如光漫射材料)而组成。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反光板430由光漫反射材料组成作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反光板430的结构形态可以是整体外观形态为弧形或者是由多个反光段组成的弯折结构;也可以是至少将反光板430相对LED422的一侧面设置为曲面、弧面或是多边形的结构形态。在本实施例中,反光板430包括第一反光段433、第二反光段434以及第三反光段435,第二反光段434连接于第一反光段433和第三反光段435之间,其中反光板430的固定端431为第一反光段433相对第二反光段434另一端,也就是第一反光段433远离第二反光段434的一端,而反光板430的自由端432为第三反光段435相对第二反光段434的另一端,也就是第三反光段435远离第二反光段434的一端。并且,第一反光段433与第三反光段435分别倾斜连接于第二反光段434的相对二端,使第二反光段434与第一反光段433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θ1,以及与第三反光段435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θ2,其中第一夹角θ1与第二夹角θ2的角度可以是但并不局限于大于90度,或者是介于90度与180度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是以第一夹角θ1的角度小于第二夹角θ2的角度,且第一夹角θ1与第二夹角θ2的角度介于90度与180度之间,例如第一夹角为130度,第二夹角为150度,作为举例说明。但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角θ1的角度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第二夹角θ2的角度,从而提供不同的光线反射或折射角度,因此,并不以上述的角度配置方式为限。
透光板440由具有光穿透性的材料所组成,例如由塑胶或玻璃等透光材料组成。透光板440具有相对的组装端441和延伸端442,透光板440通过组装端441嵌入于侧板412的第二安装部4123内,而设置于侧板412上,透光板440的延伸端442朝向载板411的第一安装部4111的方向延伸,并且介于灯条420与反光板430之间,而分别与灯条420与反光板430相隔一间距,从而使透光板440与反光板430在灯架10的径向方向上形成镂空区域。
其中,值得说明的是,透光板440的延伸段442朝向第一安装部4111延伸的长度以及反光板430的自由端朝向第二安装部4123的方向延伸的长度之间,具有特定的对应关系,也就是当反光板430与透光板440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部4111与第二安装部4123时,反光板430的自由端432与透光板440的延伸端442之间的连线(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恰好指向LED422的中心或者是从LED422的中心朝向第一安装部4111的方向偏移,也就是反光板430的自由端432与透光板440的延伸端442之间的连线介于LED422的中心与第一安装部4111之间,其中包含LED422的中心位置。
请参照图4至图6,通过上述配置方式,让LED422在灯架410的径向方向上的直视角度受到反光板430与透光板440完全遮蔽,因此,当LED422朝向灯架410的径向方向发射光线时,LED422的照射范围会被反光板430与透光板440分隔为第一照射范围I1与第二照射范围I2,使光线在第一照射范围I1内照射于反光板430上,然后通过反光板430的反射或折射作用,从反光板430与透光板440之间的间隙反射或折射至外界环境(如图6中指向反光板30的虚线箭头所示);以及在第二照射范围I2内照射于透光板440上,然后通过透光板440的匀光作用后,再传递至外界环境(如图6中指向透光板40的虚线箭头所示),如此,避免光线直接照射至外界环境,从而在LED灯具1的使用上,除了避免使用者直接观看到LED外,还可以避免光线直射至使用者眼中,从而解决了眩光的问题。
同时,当光线在第二照射范围I2内照射于透光板440时,除了受到透光板440的匀光作用而变得更加柔和外,由于光线可以直接穿透透光板440而照射至外界环境,使光线在第二照射区域I2内具有高度的光利用率。同样地,当光线在第一照射范围I1内照射于反光板430时,通过反光板430上相互弯折连接的第一反光段433、第二反光段434以及第三反光段435的反射或折射作用,让光线可以在一次的反射或折射后,就可以朝向不同方向传递至外界环境,从而提高了光利用率。再者,通过第二反光段434分别与第一反光段433以及第三反光段435之间的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的角度对应关系,让光线分别通过第一反光段433、第二反光段434以及第三反光段435反射或折射后所形成的光照区域具有互补作用,也就是光照区域相连接或有小部分的重迭,而大幅的或完全的消除了暗区。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LED灯具1除了可以通过基座10、导光板20以及光源模块30的相互结合,获得高度光利用率的侧向光源外,还可以通过导光板20以及反光板430的反射或折射角度的配合,在LED灯具1下方提供向下照射的光源,从而使LED灯具1具有相当大范围的光照区域以及光利用率,而大幅提升LED灯具1的光照效能。
如图7和图8所示,本申请所揭露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在结构上大致相同,以下仅就两者间的差异加以说明。在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所揭露的LED灯具1中,为了加强基座10与灯架410之间的稳固性,还可以在基座10的支架120上选择性的设置支撑段123。支撑段123的一端连接于弯折段122,另一端朝远离承载部111的方向延伸,并且与底板110相对竖直段121的另一侧面共平面,也就是当基座10结合于灯架410上,基座10的底板110与支撑段123会同时抵靠于灯架410的载板411上。其中,支撑段123可以是一体成型于支架120上,或者是在弯折段122上设置扣合部1221,以及在支撑段123上设置卡合部1231,且卡合部1231与扣合部1221为相互配合的凹凸结构,使支撑段123可以通过卡合部1231结合于弯折段122的扣合部1221上,而连接于弯折段122。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底座40的灯架410包括载板411与二侧板412,二侧板412间隔连接于载板411上,且其中一侧板对应于第一安装部4111,并且设置有第二安装部4123,而另一侧板412在对应第二安装部4123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安装部4124,第三安装部4124与第二安装部4123可以是方向相同或相异的沟槽,用以将透光板440固定于灯架410上,其中透光板440相邻于组装端441的一侧朝向远离延伸端442的方向延伸,而以嵌入或卡合的方式连接于第三安装部,从而在灯架上形成灯罩结构,而提升灯架外观的平整性。
并且,在基座10与灯架410的结合上,也可以是采用相互配合的凹凸结构,在灯架410的载板41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4111的一端额外设置结合部4112,以及在基座10的底板110上相邻于承载部111的端面上设置组装部112,然后通过结合部4112与组装部112以凹凸配合的模式相互卡合,从而使基座10的底板110固定于灯架410的载板411上。并且,当底板110相对载板411的一侧面设置为斜面时,还可以在底板110相对载板411的一侧延伸出支柱113,用以在基座10与灯架410相结合时将斜面垫高,而维持基座10上光源模块30的LED320的第二光发射方向D2平行于底板110底侧的水平方向(也就是组装部112与支柱113的联机方向的对应关系,从而保持第二光发射方向D2平行于地面或桌面等工作面的状态。此外,在底座40的反光板430的固定方式上,也可以是将载板411的第一安装部4111设置为沟槽或嵌槽的形式,并且将反光板430的固定端431厚度设置为略大于第一安装部4111宽度的方式,让反光板430可以通过固定端431以紧配合的方式卡合于第一安装部4111内,而紧密的结合于灯架410上。
虽然上述实施例是以LED灯具1的光源模块及/或灯条采用单边设置,而可以作为壁灯或吊灯使用的方式作为举例说明,但是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LED灯具1也可以将光源模块及/或灯条采用双边设置的方式,而可以作为吊灯或日光灯使用。在此实施例中,是将相互结合的基座10和底座40视为一组照明单元,然后以对称方式将两组照明单元相互结合,也就是通过二基座10的支撑段123相互连接,以及通过二灯架410上远离反光板的侧板412相互连接,使LED灯具1的相对二侧皆能发射光线,将除了能提供更加全面的照明范围外,也同样保持有高度的光利用率以及防眩光的效能(如图9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当LED灯具作为嵌入于天花板上的日光灯使用时,由于天花板恰好将灯架的轴向方向进行了遮挡,使外界环境从LED灯具的相对二端直视LED的角度受到阻挡,而不会有光线从LED灯具的轴向方向直射至外界环境的疑虑,并且通过反光板与透光板的交互作用,使外界环境从LED灯具的径向方向直视LED的角度也受到阻挡,从而避免了眩光问题的产生。此外,如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当LED灯具1作为壁灯或吊灯使用时,只要选择性的在基座10上沿其长边方向的相对二端分别设置挡板及/或在底座40的灯架410上沿其长边方向的相对二端分别设置盖板50,通过挡板遮蔽光源模块以及通过盖板50遮蔽灯条,其中,当基座10与底座40相结合时,可以通过挡板或盖板50的尺寸变换,同时遮蔽光源模块与灯条,让外界环境从LED灯具1的相对二端直视LED的角度受到阻挡,从而避免眩光问题的发生。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包括底板与支架,所述底板上倾斜设置有承载部,所述支架包括竖直段与弯折段,所述竖直段连接于所述底板上相邻于所述承载部的一侧,并且与所述承载部之间相隔一间隙,所述弯折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竖直段,另一端悬置于所述底板上方并且对应于所述承载部; 
导光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结合于所述间隙内,并且抵靠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底板的水平方向延伸;以及 
光源模块,包括基板与电性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所述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基板相对所述承载部的另一侧面上,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有第一光发射方向与第二光发射方向,所述第一光发射方向指向所述支架,所述第二光发射方向平行于所述底板的水平方向,且所述第一光发射方向与所述第二光发射方向之间的角度为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相互弯折连接的第一导光段、第二导光段与第三导光段,所述第二导光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光段与所述第二导光段之间,所述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导光段远离所述第二导光段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第三导光段远离所述第二导光段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段抵靠于所述竖直段,所述第二导光段抵靠于所述弯折段,所述第三导光段沿所述底板的水平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段匹配于所述竖直段的结构形态,并且贴合于所述竖直段上,且所述第二导光段的结构形态匹配于所述弯折段的结构形态,并且贴合于所述弯折段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撑段,所述支撑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弯折段,另一端朝远离所述承载部的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底板相对所述竖直段的另一侧面共平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段具有扣合部,且所述支撑段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扣合部为相互配合 的凹凸结构,所述支撑段通过所述卡合部结合于所述弯折段的所述扣合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挡板,沿所述基座的长边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相对二端面,并且遮蔽住所述光源模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 
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灯架的相对二侧边,并且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设置有结合部,其中述述基座的所述底板结合于所述灯架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灯条,包括基板与发光二极管,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结合部上,所述发光二极管电性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相对所述结合部的另一侧; 
反光板,具有相对的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方向延伸,并且遮蔽所述发光二极管;以及 
透光板,具有相对的组装端和延伸端,所述组装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延伸端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部的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反光板相隔一间距; 
其中,所述反光板的所述自由端与所述透光板的所述延伸端的连线对应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中心或者是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中心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部的方向偏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所述底板压抵于所述反光板的所述固定端上,并且与所述灯架夹制固定所述固定端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弯折形成有第一反光段、第二反光段和第三反光段,所述第二反光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反光段和所述第三反光段之间,所述固定端为所述第一反光段相对所述第二反光段的另一端,所述自由端为所述第三反光段相对所述第二反光段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二反光段与所述第一反光段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以 及与所述第三反光段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并且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分别大于90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朝向所述反光板与所述透光板的方向分别具有第一照射范围和第二照射范围,所述反光板覆盖所述第一照射范围,所述透光板覆盖所述第二照射范围,所述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线在所述第一照射范围内通过所述反光板反射至外界环境,以及在所述第二照射范围内通过所述透光板透射至外界环境。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架包括相互弯折连接的载板和侧板,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载板上相邻于所述侧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载板的一端,且所述结合部设置于所述侧板相对所述载板的另一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与所述侧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为沿着所述基板水平方向设置的沟槽,所述反光板的所述固定端与所述透光板的所述组装端分别嵌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内。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还设置有结合部,并且在所述基座的所述底板上相邻于所述承载部的端面上设置有组装部,所述组装部与所述结合部为相互配合的凹凸结构,所述载板通过所述结合部卡合于所述底板的所述组装部。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架包括二个所述侧板,其中一所述侧板对应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另一所述侧板间隔连接于所述载板上,并且设置有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对应于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透光板相邻于所述组装端的一侧朝向远离所述延伸端的方向延伸,并且连接于所述第三安装部。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盖板,沿所述灯架的长边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灯架的相对二端面,并且遮蔽住所述灯条。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与所述导光板分别由光漫射材料组成,所述透光板由透光材料组成。 
1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相对所述灯条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相对所述光源模块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光漫射材料层。 
CN201420182512.XU 2014-04-15 2014-04-15 发光二极管灯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711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82512.XU CN203771151U (zh) 2014-04-15 2014-04-15 发光二极管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82512.XU CN203771151U (zh) 2014-04-15 2014-04-15 发光二极管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71151U true CN203771151U (zh) 2014-08-13

Family

ID=51288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8251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71151U (zh) 2014-04-15 2014-04-15 发光二极管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7115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3917A (zh) * 2014-04-15 2014-06-25 李忠凯 发光二极管灯具
CN109764275A (zh) * 2019-01-21 2019-05-17 合肥泰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主灯反光模组装置及构建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3917A (zh) * 2014-04-15 2014-06-25 李忠凯 发光二极管灯具
CN103883917B (zh) * 2014-04-15 2016-08-17 李忠凯 发光二极管灯具
CN109764275A (zh) * 2019-01-21 2019-05-17 合肥泰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主灯反光模组装置及构建方法
CN109764275B (zh) * 2019-01-21 2021-07-13 合肥泰禾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主灯反光模组装置及构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5113A (zh) 照明器件和灯具
CN102472860A (zh) 自由形式照明模块
TWI416049B (zh) 光源裝置及光源裝置的使用方法
CN204665080U (zh) 黑板照明灯
CN207584564U (zh) 一种黑板灯
CN103883917A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CN202532220U (zh) 非对称光强分布的灯具结构
CN205807087U (zh) 一种教室灯
CN102022688B (zh) 一种led灯及灯罩
CN105351822A (zh) Led黑板灯
CN103727466A (zh) 一种实现均匀照明的led黑板灯
CN102588786B (zh) 一种led球泡灯
CN204678147U (zh) 发光二极管灯箱
CN105065978B (zh) 反射式黑板灯
CN203771151U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CN204986641U (zh) 反射式黑板灯
CN107588338A (zh) 一种led灯具配光系统及其照明系统
CN203810132U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CN204345370U (zh) 漫反射led平板灯
CN205824922U (zh) 投光灯透镜、具有该投光灯透镜的发光模块和投光灯
CN107514614B (zh) 灯具
CN102606924B (zh) 大角度led球泡灯
CN204717510U (zh) 一种透镜装置及led灯具
CN103047591A (zh) 一种均匀出光的led灯具
US4042817A (en) Quasi-indirect monosymmetrical light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