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63206U - 一种脊椎微创操作管道设备的改进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脊椎微创操作管道设备的改进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63206U
CN203763206U CN201420050204.1U CN201420050204U CN203763206U CN 203763206 U CN203763206 U CN 203763206U CN 201420050204 U CN201420050204 U CN 201420050204U CN 203763206 U CN203763206 U CN 203763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ff bit
main
skewer
leaf
improvemen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502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双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0502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632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63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6320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创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脊椎微创操作管道设备的改进结构,它包括二连接管道设备之自由臂前端的主片,二主片下端面呈贴合脊椎椎板表面及外围不规则形态的形状,各该主片上端分别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对应穿设一连接手术台边缘用以稳固仪器的扦入绳,通过连接孔、扦入绳与自由臂呈三点固定操作管道,二主片间的前端设有一副片,副片上端两边邻近边缘处设有配合各扦入绳连接在对应连接孔处的扦入柄,该副片上端面与主片间形成一方便手术时操作器材使用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使得操作管道能更好贴合脊椎椎板表面及外围,更易于屏蔽操作管外的软组织,使操作管道更易于固定,满足手术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脊椎微创操作管道设备的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创设备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脊椎微创操作管道设备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以及出血少等优点,已成为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经微创治疗的病种范围日逐增多,尤其是近十年来,脊柱外科的微创治疗迅猛发展。
微创治疗中除光纤、摄像、操作器材外,建立操作管道是手术的必经途径。操作管道经扩张器逐渐扩张后建立。现有的经后路脊柱微创系统,如Metrx、Quadrant系统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操作管底部不适应手术区域解剖形态的要求,因椎板大小及形态、位置不能产生较密闭的隔离,常有软组织进入管道中;另外,只靠单点的自由臂支撑固定操作管道,易因操作器械操作时碰撞操作管道,或手术者、阻力碰到自由臂及术中患者扭动身体发生操作管退出,周围软组织进入操作管道,术中需反复调整甚至重新布置操作管道,影响视野和手术进程;加之,原有的操作管道内虽设置了微型牵引拉钩,在操作管道内占据较大空间,严重影响术中操作,且管道内牵引拉钩不易固定,亦有碍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脊椎微创操作管道设备的改进结构,该改进结构使得操作管道能更好贴合脊椎椎板表面及外围,更易于屏蔽操作管外的软组织,使操作管道更易于固定,满足手术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脊椎微创操作管道设备的改进结构,它包括二连接管道设备之自由臂前端的主片,所述二主片下端面呈贴合脊椎椎板表面及外围不规则形态的形状,各该主片上端分别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对应穿设一连接手术台边缘用以稳固仪器的扦入绳,通过连接孔、扦入绳与自由臂呈三点固定操作管道,二主片间的前端设有一副片,副片上端两边邻近边缘处设有配合各扦入绳连接在对应连接孔处的扦入柄,该副片上端面与主片间形成一方便手术时操作器材使用的凹槽。
所述二主片与自由臂的连接处形成有连接端,该二主片呈弧形,二主片的凹面相对设置。
所述二主片的下端面为一圆弧面。
所述二主片的下端面呈一斜面。
所述二主片的下端面呈一铲锹形面。
所述副片的扦入柄呈“7”字形对称设置,该副片上端面为一平面,该副片的高度基本低于主片,副片上端面与主片上端间的高度差0.5~0.8cm,形成凹槽。
所述副片呈弧形的扇形片体,副片上端与下端的宽度比例为1:1.5,上端为1.8~2.2cm,下端为3.8~4.4 cm,高度4cm~9cm,该副片的弧度小于45°
所述扦入绳与连接孔的连接端设有一略大于连接孔孔径的圆球栓,扦入绳通过圆球栓顶设于连接孔处,该扦入绳的另一端设有能钩挂于手术台边缘的钩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二主片的下端面的结构改进,使得操作管道能更好贴合脊椎椎板表面及外围,更易于屏蔽操作管外的软组织,副片的设计和使用,使操作管道更易于固定,满足手术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二主片的组合结构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单片主片的结构图之一。
图4 是本实用新型单片主片的结构图之二。
图5 是本实用新型单片主片的结构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脊椎微创操作管道设备的改进结构,它包括二连接管道设备之自由臂前端的主片1。
二主片1呈弧形,二主片1的凹面相对设置,二主片1与自由臂的连接处形成有连接端11,二主片1上端分别设有连接孔12,连接孔12对应穿设一连接手术台边缘用以稳固仪器的扦入绳4,通过连接孔12、扦入绳4与自由臂呈三点固定操作管道,使仪器在手术当中不会晃动,二主片1间的前端设有一副片2,保证二主片1撑开后,外围暴露区软组织进入时隔离,副片2上端两边邻近边缘处设有配合各扦入绳4连接在对应连接孔12处的扦入柄21,该副片2上端面与主片1间形成一方便手术时操作器材使用的凹槽,其中,连接孔12呈圆形。
如图3-5所示,其中,二主片1的下端面为一圆弧面、一斜面、一铲锹形面或其他可贴合脊椎椎板表面及外围不规则形态的形状,更易于屏蔽外面的软组织。
副片2呈弧形的扇形片体,以便与仪器相匹配,仪器展开时,副片2的弧度适合人体脊柱骨骼的表面形状,副片2上端与下端的宽度比例为1:1.5,其中,副片上端宽度为1.8~2.2cm,其下端宽度为3.8~4.4 cm,该副片的弧度小于45°,副片2的扦入柄21呈“7”字形对称设置,该副片2上端面为一平面,该副片2的高度基本低于主片,副片2高度4cm~9cm,副片2上端面与主片1上端间的高度差0.5~0.8cm,形成凹槽3,该凹槽3的设计,有利于手术时操作器械对操作管道下方的对侧进行治疗。
副片2的设计和使用,不影响操作管道内空间,两侧依靠与主片1弧形外表重叠和外围组织挤压固定,其底部平底圆弧形适应扩张后外围均为肌肉组织的需要。
扦入绳4具有弹性,该扦入绳4与连接孔12的连接端设有一略大于连接孔12孔径的圆球栓42,扦入绳4通过圆球栓42顶设于连接孔12处,避免扦入绳4使用时,从主片1的连接孔12脱离,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该扦入绳4的另一端设有能钩挂于手术台边缘的钩部41,该钩部41呈弧形,使仪器在手术当中不会晃动,取固定方便,手术完毕后,逆势退出。
这样,通过固定于操作管道主片1的两侧上下牵引绳向下牵引、固定与对侧的自由臂固定点,形成三点一平面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脊椎微创操作管道设备的改进结构,它包括二连接管道设备之自由臂前端的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主片下端面呈贴合脊椎椎板表面及外围不规则形态的形状,各该主片上端分别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对应穿设一连接手术台边缘用以稳固仪器的扦入绳,通过连接孔、扦入绳与自由臂呈三点固定操作管道,二主片间的前端设有一副片,副片上端两边邻近边缘处设有配合各扦入绳连接在对应连接孔处的扦入柄,该副片上端面与主片间形成一方便手术时操作器材使用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主片与自由臂的连接处形成有连接端,该二主片呈弧形,二主片的凹面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主片的下端面为一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主片的下端面呈一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主片的下端面呈一铲锹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片的扦入柄呈“7”字形对称设置,该副片上端面为一平面,该副片的高度基本低于主片,副片上端面与主片上端间的高度差0.5~0.8cm,形成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片呈弧形的扇形片体,副片上端与下端的宽度比例为1:1.5,上端为1.8~2.2cm,下端为3.8~4.4 cm,高度4cm~9cm,该副片的弧度小于4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扦入绳与连接孔的连接端设有一略大于连接孔孔径的圆球栓,扦入绳通过圆球栓顶设于连接孔处,该扦入绳的另一端设有能钩挂于手术台边缘的钩部。
CN201420050204.1U 2014-01-27 2014-01-27 一种脊椎微创操作管道设备的改进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632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50204.1U CN203763206U (zh) 2014-01-27 2014-01-27 一种脊椎微创操作管道设备的改进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50204.1U CN203763206U (zh) 2014-01-27 2014-01-27 一种脊椎微创操作管道设备的改进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63206U true CN203763206U (zh) 2014-08-13

Family

ID=51280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5020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63206U (zh) 2014-01-27 2014-01-27 一种脊椎微创操作管道设备的改进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632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0327A (zh) * 2018-05-24 2018-10-19 山西大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一种应用于脊椎手术的通道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0327A (zh) * 2018-05-24 2018-10-19 山西大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一种应用于脊椎手术的通道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58462U (zh) 一种脊柱椎弓根螺钉
CN102525631B (zh) 用于后交叉韧带止点处骨折的胫骨平台后外侧接骨板
CN203763206U (zh) 一种脊椎微创操作管道设备的改进结构
CN203953756U (zh) 一种软组织松解针
CN202821590U (zh) 一种持棒器及连接棒
CN205569052U (zh) 一种铰链组合式肩峰、锁骨解剖板
CN204683678U (zh) 一种新型内置冷光源脊柱椎板拉钩
CN204500814U (zh) 一种新型内置冷光源颈椎手术拉钩
CN204219006U (zh) 一种微创经皮脊柱撑开器
CN201912215U (zh) 用于后交叉韧带止点处骨折的胫骨平台后外侧接骨板
CN202526239U (zh) 一种脊柱后路手术用椎体间撑开器
CN206390944U (zh) 一种新型颈椎前路手术拉钩
CN203524760U (zh) 锁骨骨折用接骨螺钉孔定位钢板
CN204765756U (zh) 椎弓根螺钉拉钩
CN205339060U (zh) 一种夹持稳固的持骨钳
CN207768576U (zh) 一种骨科脊柱矫正装置
CN204655010U (zh) 一种用于软组织隧道的拉钩
CN205359541U (zh) 肌腱连接器
CN205181462U (zh) 腔镜下椎体加压器
CN204274576U (zh) 单孔双关节医用剪
CN204542240U (zh) 一种乳腺纤维腺瘤切除固定装置
CN204105942U (zh) 一种内置led光源并带导光棱的扩阴器
CN209059293U (zh) 骨科用撑开器及骨科手术组件
CN204445972U (zh) 胸腰椎侧前方入路手术椎骨暴露装置
CN203861305U (zh) 套筒型镜下骨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