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57439U - 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57439U
CN203757439U CN201420125878.3U CN201420125878U CN203757439U CN 203757439 U CN203757439 U CN 203757439U CN 201420125878 U CN201420125878 U CN 201420125878U CN 203757439 U CN203757439 U CN 203757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energy
semiconductor
oxide
nand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2587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迎新
李渝贵
陈军奇
王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te 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RT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RT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RT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2587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57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57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5743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包括发射装置和内部中空且完全密封的接收灯具,发射装置内安装有通过导线相互电连接的供电电源和用于将供电电源的能量转换后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出去的能量发送电路,接收灯具内安装有LED组件和用于接收并转换能量发送电路发送的能量并发送给LED组件中的LED灯的能量接收电路。将设置在发射装置内的供电电源和设置在接收灯具内的LED组件隔离设置,且供电电源和LED组件之间通过能量发送电路和能量接收电路进行无线能量供应,对应接收灯具来说,可以完全密封,密封性能很好,其内部的电路防水性大大提高,增加了LED灯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且接收灯具和发射装置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可以更换,节省材料。

Description

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
背景技术
市面上现有的LED照明灯具等产品,全部采用有线方式供电、或充电。因而需要通过接口和导线进行有线方式供电、充电,需要在发光产品、照明设备上安装接口及导线,导致设备整体防水、防漏气性能低且不可靠。无法长期使用、安装、储存在恶劣的环境中,如水中、矿井中或者连续潮湿的环境中。采用接触式电能传输,因接触摩擦产生的微小电火花,就很可能引起爆炸,造成重大事故。在水下场合,接触式电能传输存在电击的潜在危险。在给移动设备供电时,一般采用滑动接触供电方式,这种方式在使用上存在诸如滑动磨损、接触火花、碳积和不安全裸露导体等缺陷。在给气密仪器设备内部供电时,接触式电能传输需要采用特别的连接器设计,成本高且难以确保设备的气密性。
如井下、水下、户外的恶劣环境,让灯具处在潮湿、多水、空气混浊、灰尘大的环境下,LED灯具虽然采用了LED发光二极管为光源,这些元件一旦进水、进入灰尘后就易损坏,甚至报废。闭锁螺丝受潮后会生锈,难以卸掉,须将螺栓废掉,浪费材料费和工时。充电接口经常进灰堵塞,影响LED灯可靠性,严重的就可能报废。同理户外LED灯具经过常年累月的风吹雨淋后,电源进线口也容易出现同样的问题,造成室外LED灯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LED灯具的密封性差、易漏电、不适于在恶劣的环境下长期工作的缺陷,提供一种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包括发射装置和内部中空且完全密封的接收灯具,所述发射装置内安装有通过导线相互电连接的供电电源和用于将所述供电电源的能量转换后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出去的能量发送电路,所述接收灯具内安装有LED组件和用于接收并转换所述能量发送电路发送的能量并发送给所述LED组件中的LED灯的能量接收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中,所述能量发送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单元、振荡单元、驱动单元和发射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振荡单元、驱动单元还分别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
所述振荡单元用于将所述供电电源的能量以振荡波信号的方式输出;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振荡单元发送所述振荡波信号的发送频率;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将所述振荡波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所述发射单元用于将放大后的所述振荡波信号通过无线电磁波的方式发送出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中,所述能量发送电路还包括检测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发射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采集所述发射单元的输出电流并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以实时调节所述发射单元发送所述振荡波信号的发送频率进而调节所述LED组件中LED灯的亮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中,所述振荡单元包括可调电阻、电容和型号为74HC00的集成与非门芯片,所述集成与非门芯片包括第一与非门和第二与非门,
所述第一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一与非门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连接至可调电阻的可调端和一个固定端,所述可调电阻的另一个固定端通过所述电容连接至所述第一与非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所述第二与非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二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驱动单元。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上拉电阻、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第三分压电阻、第四分压电阻、第五分压电阻;所述发射单元包括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振荡单元,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还通过所述上拉电阻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一分压电阻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还通过第二分压电阻连接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还通过第三分压电阻连接至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供电电源的正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供电电源的负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通过第四分压电阻连接至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五分压电阻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至供电电源的负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通过所述第一电感连接至供电电源的正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电流采样电阻;
所述电流采样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发射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电流采样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供电电源的负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中,所述能量接收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二电感和第二电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中,所述发射装置和接收灯具通过螺纹连接、扣合连接或过盈配合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发射装置和接收灯具分离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中,
所述发射装置包括内部中空且具有一开口端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置有一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容纳空间和与所述开口端连通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接收灯具置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且扣合在所述开口端上,所述供电电源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隔板朝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侧壁固定一设置有所述能量发送电路的第一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中,所述接收灯具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二壳体和盖设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开口端的盖体,所述盖体与第二壳体盖合后通过密封胶密封,所述第二壳体内部设置有一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三容纳空间和朝向所述盖体的第四容纳空间,所述LED组件固定在所述第四容纳空间的所述第二隔板朝向所述盖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内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一设置有所述能量接收电路的第二电路板。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包括发射装置和内部中空且完全密封的接收灯具,将设置在发射装置内的供电电源和设置在接收灯具内的LED组件隔离设置,且供电电源和LED组件之间通过能量发送电路和能量接收电路进行无线能量供应,对应接收灯具来说,可以完全密封,密封性能很好,其内部的电路防水性大大提高,增加了LED灯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且接收灯具和发射装置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可以更换,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发射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4是图3中振荡单元的电路图;
图5是图3中驱动单元和发射单元的电路图;
图6是图3中检测单元的电路图;
图7A是图1中能量接收电路对LED灯供电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7B是图1中能量接收电路对LED灯供电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LED灯具的密封性差、易漏电、不适于在恶劣的环境下长期工作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包括发射装置和内部中空且完全密封的接收灯具,将设置在发射装置内的供电电源和设置在接收灯具内的LED组件隔离设置,且供电电源和LED组件之间通过能量发送电路和能量接收电路进行无线能量供应,对应接收灯具来说,可以完全密封,密封性能很好,其内部的电路防水性大大提高,增加了LED灯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且接收灯具和发射装置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可以更换,节省材料。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是本实用新型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发射装置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包括发射装置1和内部中空且完全密封的接收灯具2,所述发射装置1内安装有通过导线相互电连接的供电电源3和用于将所述供电电源3的能量转换后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出去的能量发送电路4,所述接收灯具2内安装有LED组件5和用于接收并转换所述能量发送电路4发送的能量并发送给所述LED组件5中的LED灯的能量接收电路6,LED组件5的LED灯上覆盖有一光学透镜,所述光学透镜用于让光源按照特定的角度发光,比如60度发光,光学透镜粘合在所述LED组件上,所述光学透镜和所述LED组件5上覆盖防水胶。
其中,所述发射装置1包括内部中空且具有一开口端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置有一第一隔板11,所述第一隔板11将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容纳空间和与所述开口端连通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接收灯具2置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且扣合在所述开口端上,所述供电电源3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隔板11朝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侧壁固定一设置有所述能量发送电路4的第一电路板40;供电电源3可以固定在第一壳体的底部,本实施例中固定在第一电路板40上,第一壳体上设置相关的充电接口以将市电对所述供电电源3充电。
所述接收灯具2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二壳体和盖设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开口端的盖体12,所述盖体12与第二壳体盖合后通过密封胶完全密封,所述第二壳体内部设置有一第二隔板21,所述第二隔板21将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三容纳空间和朝向所述盖体12的第四容纳空间,所述LED组件5固定在所述第四容纳空间的第二隔板21朝向所述盖体12的侧壁上,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内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一设置有所述能量接收电路6的第二电路板60。
振荡波信号可以穿透非金属,却不能穿透金属,因此在振荡波信号传输路径上的结构必须为非金属材料,即第一隔板11和接收灯具2的底部必须为非金属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小电磁干扰,发射装置1和接收灯具2均为非金属制件,例如塑胶制件。
所述发射装置1和接收灯具2通过螺纹连接、扣合连接或过盈配合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发射装置1和接收灯具2分离设置。对于分离设置的情况,只要保证发射装置1和接收灯具2在无线电磁波的感应范围内即可,本新型中优选的发射装置1和接收灯具2扣合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呈一端封闭的圆筒型,且圆筒型的靠近开口端的周向内壁沿朝向所述第一壳体中心轴方向径向延伸形成一凸缘10,所述凸缘10上开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缺口100(详见图2所示),所述第二壳体呈喇叭状,且所述盖体12盖设在喇叭状的开口端,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盖体12的周向外壁上分离延伸出两个与所述缺口100相匹配的突块,且凸缘10远离开口端的侧壁开设有两个与突块相匹配的凹槽,将接收灯具2的突块对准两个缺口100推入发射装置1内,然后转动灯具使缺口100卡入凹槽即可。
参考图3是本实用新型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的电路结构框图;
其中,所述能量发送电路4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单元41、振荡单元42、驱动单元43和发射单元44,所述控制单元41、振荡单元42、驱动单元43还分别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3。
所述振荡单元42用于以一定的频率将所述供电电源3的能量以振荡波信号的方式输出;所述控制单元41用于控制所述振荡单元42发送所述振荡波信号的发送频率;所述驱动单元43用于将所述振荡波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所述发射单元44用于将放大后的所述振荡波信号通过无线电磁波的方式发送出去。
优选的,所述能量发送电路4还包括检测单元45;所述检测单元45分别连接所述发射单元44和控制单元41;所述检测单元45用于采集所述发射单元44的输出电流并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41以实时调节所述发射单元44发送所述振荡波信号的发送频率进而调节所述LED组件5中LED灯的亮度。
具体的,参考图4是图3中振荡单元的电路图;
控制单元41包括一单片机,所述振荡单元42包括可调电阻RW、电容C2和型号为74HC00的集成与非门芯片,集成与非门芯片内部集成有4个与非门:第一与非门U1B、第二与非门U1C还有两个与非门是U1A和U1D。
所述第一与非门U1B的一个输入端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3的正极,所述第一与非门U1B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连接至可调电阻RW的可调端和一个固定端,所述可调电阻RW的另一个固定端通过所述电容C2连接至所述第一与非门U1B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与非门U1B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与非门U1C的一个输入端,所述第二与非门U1C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41,即所述单片机的一个IO口,所述第二与非门U1C的输出端连接至驱动单元43。74HC00是一款高速CMOS器件,该芯片反应快,输出波形稳定。74HC00与RW、C2构成振荡器,输出的振荡波信号为方波,方波的脉冲频率为:f=1/(1.4RC)。其中R为可调电阻RW的有效阻值,可调电阻RW选用1KΩ电位器,电容为1000PF,使脉冲频率在KHz级到MHz级可调。单片机再输出PWM波做为一个与非门的输入,以控制方波的发送频率,实现LED灯亮暗的调节。
虽然理论上不必利用与非门U1A和U1D,但是为了提供稳定性,此处与非门U1A和U1D并未采取闲置的方案。因此,与非门U1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供电电源3的正极,另一个输入端连接至电容C2与可调电阻RW的电连接节点处,与非门U1A的输出端连接可调电阻RW的可调端。与非门U1D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供电电源3的正极,第二与非门U1C的输出端不再连接驱动单元43而是连接非门U1D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与非门U1D的输出端则连接至驱动单元43。
参考图5是图3中驱动单元和发射单元的电路图;
所述驱动单元43包括用于将振荡波信号进行放大的N型的第一MOS管Q1、N型的第二MOS管Q4、NPN型的第一三极管Q2、NPN型的第三三极管Q5、PNP型的第二三极管Q3、PNP型的第四三极管Q6、上拉电阻R3、第一分压电阻R4、第二分压电阻R5、第三分压电阻R6、第四分压电阻R7、第五分压电阻R8;所述发射单元44包括第一电感L1和电容C1;
电感L1和电容C1并联,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连接至所述振荡单元42,即与非门U1D的输出端,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还通过上拉电阻R3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3的正极,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3的负极,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通过第一分压电阻R4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3的正极,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通过第二分压电阻R5连接至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还通过第三分压电阻R6连接至第二三极管Q3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至供电电源3的正极,第二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至供电电源3的负极,所述第三三极管Q5的基极、发射极、集电极分别对应连接至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发射极、集电极,所述第四三极管Q6的基极、发射极、集电极分别对应连接至第二三极管Q3的基极、发射极、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通过第四分压电阻R7连接至第二MOS管Q4的栅极,所述第二MOS管Q4的栅极通过第五分压电阻R8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3的负极,第二MOS管Q4的源极连接至供电电源3的负极,所述第二MOS管Q4的漏极通过第一电感L1连接至供电电源3的正极。
由于前级输出的方波驱动能力小,高电平时只有5V,所以设计第一MOS管Q1的放大和后续的三极管组成的射级跟随器,提高信号的驱动能力。当输入高电平时,Q1,Q3,Q6导通,Q2,Q5,Q4截止。当输入低电平时,Q2,Q5,Q4导通,Q1,Q3,Q6截止。输入的方波属于高频信号,Q4作为开关被驱动以使L1和C1实现LC谐振。
参考图6是图3中检测单元的电路图;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电流采样电阻Rs;所述电流采样电阻Rs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发射单元44的输出端和通过二极管D1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41,即第一电感L1与供电电源3的电连接的节点处和单片机的一个IO口;其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电流采样电阻Rs的一端,负极连接至该IO口,所述电流采样电阻Rs的另一端连接至供电电源3的负极。优选的,该IO口还分别通过电阻连接至供电电源3的正极和通过电阻连接至供电电源3的负极。
通过检测电流采样电阻Rs上的电压实现检测输出的电流,根据此电流计算能量发射的功率,根据该功率结合LED灯的亮度要求,单片机调整PWM波的占空比,进而实现调整能量发射的功率实现对LED灯亮度的调节。
所述能量接收电路6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二电感L2和第二电容C5。为了防止反向供电,第二电感L2还串联了一个二极管D3。LED组件5中的LED灯可以参考图7A,是多个LED灯串联,此时由于LED灯本身的单向导通性,可以去掉二极管D3。LED组件5中的LED灯还可以参考图7B,多个LED灯并联。第二电感L2感应并转换第一电感L1输出的信号。
综上所述,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包括发射装置和内部中空且完全密封的接收灯具,将设置在发射装置内的供电电源和设置在接收灯具内的LED组件隔离设置,且供电电源和LED组件之间通过能量发送电路和能量接收电路进行无线能量供应,对应接收灯具来说,可以完全密封,密封性能很好,其内部的电路防水性大大提高,增加了LED灯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且接收灯具和发射装置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可以更换,节省材料。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装置(1)和内部中空且完全密封的接收灯具(2),所述发射装置(1)内安装有通过导线相互电连接的供电电源(3)和用于将所述供电电源(3)的能量转换后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出去的能量发送电路(4),所述接收灯具(2)内安装有LED组件(5)和用于接收并转换所述能量发送电路(4)发送的能量并发送给所述LED组件(5)中的LED灯的能量接收电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发送电路(4)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单元(41)、振荡单元(42)、驱动单元(43)和发射单元(44),所述控制单元(41)、振荡单元(42)、驱动单元(43)还分别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3);
所述振荡单元(42)用于将所述供电电源(3)的能量以振荡波信号的方式输出;所述控制单元(41)用于控制所述振荡单元(42)发送所述振荡波信号的发送频率;所述驱动单元(43)用于将所述振荡波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所述发射单元(44)用于将放大后的所述振荡波信号通过无线电磁波的方式发送出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发送电路(4)还包括检测单元(45);
所述检测单元(45)分别连接所述发射单元(44)和控制单元(41);
所述检测单元(45)用于采集所述发射单元(44)的输出电流并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41)以实时调节所述发射单元(44)发送所述振荡波信号的发送频率进而调节所述LED组件(5)中LED灯的亮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单元(42)包括可调电阻(RW)、电容(C2)和型号为74HC00的集成与非门芯片,所述集成与非门芯片包括第一与非门(U1B)和第二与非门(U1C),
所述第一与非门(U1B)的一个输入端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3)的正极,所述第一与非门(U1B)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可调电阻(RW)的可调端和一个固定端,所述可调电阻(RW)的另一个固定端通过所述电容(C2)连接至所述第一与非门(U1B)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与非门(U1B)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与非门(U1C)的一个输入端,所述第二与非门(U1C)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41),所述第二与非门(U1C)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驱动单元(4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43)包括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4)、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3)、上拉电阻(R3)、第一分压电阻(R4)、第二分压电阻(R5)、第三分压电阻(R6)、第四分压电阻(R7)、第五分压电阻(R8);所述发射单元(44)包括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
所述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连接至所述振荡单元(42),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还通过所述上拉电阻(R3)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3)的正极,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3)的负极,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通过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4)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3)的正极,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还通过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5)连接至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还通过所述第三分压电阻(R6)连接至第二三极管(Q3)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至供电电源(3)的正极,第二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至供电电源(3)的负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通过第四分压电阻(R7)连接至第二MOS管(Q4)的栅极,所述第二MOS管(Q4)的栅极还通过所述第五分压电阻(R8)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3)的负极,第二MOS管(Q4)的源极连接至供电电源(3)的负极,所述第二MOS管(Q4)的漏极通过所述第一电感(L1)连接至供电电源(3)的正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电流采样电阻(Rs);
所述电流采样电阻(Rs)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发射单元(44)和所述控制单元(41),所述电流采样电阻(Rs)的另一端连接至供电电源(3)的负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接收电路(6)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二电感(L2)和第二电容(C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装置(1)和接收灯具(2)通过螺纹连接、扣合连接或过盈配合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发射装置(1)和接收灯具(2)分离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装置(1)包括内部中空且具有一开口端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置有一第一隔板(11),所述第一隔板(11)将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容纳空间和与所述开口端连通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接收灯具(2)置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且扣合在所述开口端上,所述供电电源(3)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隔板(11)朝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侧壁固定一设置有所述能量发送电路(4)的第一电路板(4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灯具(2)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二壳体和盖设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开口端的盖体(12),所述盖体(12)与第二壳体盖合后通过密封胶密封,所述第二壳体内部设置有一第二隔板(21),所述第二隔板(21)将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三容纳空间和朝向所述盖体(12)的第四容纳空间,所述LED组件(5)固定在所述第四容纳空间的所述第二隔板(21)朝向所述盖体(12)的侧壁上,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内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一设置有所述能量接收电路(6)的第二电路板(60)。
CN201420125878.3U 2014-03-19 2014-03-19 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57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25878.3U CN203757439U (zh) 2014-03-19 2014-03-19 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25878.3U CN203757439U (zh) 2014-03-19 2014-03-19 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57439U true CN203757439U (zh) 2014-08-06

Family

ID=51252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2587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57439U (zh) 2014-03-19 2014-03-19 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574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1409A (zh) * 2015-02-05 2015-05-27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智能调光驱动器
CN107393462A (zh) * 2017-06-06 2017-11-24 黄显荣 无线电源驱动之led结构及其显示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1409A (zh) * 2015-02-05 2015-05-27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智能调光驱动器
CN104661409B (zh) * 2015-02-05 2017-03-22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智能调光驱动器
CN107393462A (zh) * 2017-06-06 2017-11-24 黄显荣 无线电源驱动之led结构及其显示设备
CN107393462B (zh) * 2017-06-06 2019-05-07 黄显荣 无线电源驱动之led结构及其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79661A (zh) 可延时照明电路及装置
CN107493643A (zh) 一种太阳能路灯的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3867971A (zh) Led嵌地灯及其电路
CN105072785A (zh) 一种远距离智能无线充电系统
CN203757439U (zh) 非接触式供电led灯具
CN105338690A (zh) 一种led调光电源
CN204387831U (zh) 一种方形巷道防爆灯
CN102843804A (zh) 触摸控制电路及手电筒
CN105591337A (zh) 一种接线盒
CN209662258U (zh) 一种隔离、恒流驱动供电功能的深紫外线杀菌led灯
CN107205301A (zh) 一种双电源led灯供电电路
CN102752935A (zh) 一种太阳能led灯控制器
CN204879794U (zh) 一种圆形防爆灯
CN202132823U (zh) 一种游泳池用壁灯装置
CN204993950U (zh) 一种带应急功能的led红外感应工作灯
CN204906830U (zh) 一种远距离智能无线充电系统
CN204127681U (zh) 密封效果好的磁吸式手电筒
CN204187496U (zh) 一种带充电装置的太阳能路灯
CN204046881U (zh) 一种led调光电源
CN210579329U (zh) Led灯具及其电源控制模块
CN204042701U (zh) 一体化太阳能路灯
CN104066221A (zh) 一种光检测电路及灯具
CN203136064U (zh) 矿用本安型无线摄像仪
CN204164723U (zh) Led智能灯具
CN204829818U (zh) 一种增强防水能力的路灯控制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40 West, 3rd floor, block B1, building f5.8, Tianji building, Tian'an Digital City, chegongmiao,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ate Cultur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40 West, 3rd floor, block B1, building F58, Tianji building, Tian'an Digital City, chegongmiao,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ART ILLUMINATION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