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53162U - 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53162U
CN203753162U CN201420156244.4U CN201420156244U CN203753162U CN 203753162 U CN203753162 U CN 203753162U CN 201420156244 U CN201420156244 U CN 201420156244U CN 203753162 U CN203753162 U CN 203753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low floor
curb girder
framework
secondary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562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永强
董红波
骆顺东
刘强
舒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Xinzhu Road and Bridg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Xinzhu Road and Bridg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Xinzhu Road and Bridg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Xinzhu Road and Bridg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562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531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53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531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包括构架和两根轮轴,构架包括两根侧梁及两根横梁,轮轴两端连接轴箱、弹性车轮和制动盘并安在侧梁底部,侧梁一端顶部设有砂箱,砂箱上装有空压机,侧梁中部下凹且内侧设横向止挡,两根横梁在侧梁外设二系悬挂安装座,在该二系悬挂安装座上设二系悬挂、垂向止挡和垂向减震器,两同侧轴箱之间连接磁轨制动装置,两侧梁同端各设一根牵引拉杆,不同端分别设横向减震器和制动夹钳,制动夹钳与制动缓解单元和制动液压单元连接,各零部件除牵引拉杆外均按构架中心点对称分布。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车辆低地板面整体贯通,达到100%低地板车辆规格要求;可以整体旋转180°使用,灵活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
背景技术
低地板车辆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工具之一,以其方便旅客乘坐、编组多样、运行灵活、与现有公交站台及路面资源共享等特点深受各城市欢迎。低地板车辆转向架作为低地板车辆的走形部件,是实现低地板化的关键部件。
目前国内的低地板车辆动力转向架主要有传统轮对和独立轮对两种形式。传统轮对的转向架多采用电机减速机一起外置于构架外侧,但由于受车体宽度的限制,势必需要减小二系支撑的横向宽度才能适应,这样一来受力条件就不是很好。
而独立轮对导向性差,容易脱轨,且控制系统设计难度很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以满足现在的100%低地板车辆对动力转向架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包括构架和两根轮轴,所述构架包括两根中部下凹且相互平行的侧梁以及连接于两根侧梁中部的下凹部分之间且相互平行的横梁,所述轮轴两端从内向外依次连接轴箱、弹性车轮和制动盘并通过轴箱前后端的一系悬挂安装座和一系悬挂安装在侧梁底部,所述轮轴端部连接接地装置,所述两根轮轴同端的轴箱之间连接磁轨制动装置,所述侧梁一端顶部固定电机,电机输出经过侧梁外侧的减速机减速之后再通过弹性联轴节将动力传递到弹性车轮,侧梁另一端设有砂箱,砂箱上装有空压机为撒砂提供风源,侧梁中部下凹部分内侧固定设置横向止挡,所述两根横梁两端共同伸出侧梁外并在端部设置二系悬挂安装座,在该二系悬挂安装座上设置二系悬挂、垂向止挡和垂向减震器,所述两根侧梁的相同端分别可拆卸式连接一根牵引拉杆,不同端上分别设置横向减震器和制动夹钳,制动夹钳与制动缓解单元和制动液压单元连接,上述各零部件除牵引拉杆外均根据构架中心点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构架的侧梁外侧对应弹性车轮固定设置挡泥板。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砂箱上设置撒砂管,空压机启动时,砂箱内的砂通过撒砂管落到下面的轨道上。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二系悬挂安装座上的二系悬挂有两组,两组之间设有起吊装置。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轴箱端部固定设有排障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车轮、内侧式悬挂构架、双牵引拉杆、电机上置和减速箱垂向布置于构架两侧等方式,实现了车辆低地板面整体贯通,达到100%低地板车辆规格要求;电机上置和减速箱垂向布置于构架两侧,有利于增加构架侧梁横向宽度及二系悬横向支撑宽度,增加转向架及整车稳定性,不再需要抗侧滚扭杆,简化了转向架结构;
2、构架采用全焊接结构,结构简单、重量轻、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构架侧梁中部下凹结构,保证了车辆侧梁上部地板高度与侧梁中间地板高度一致,使得车辆不再像其他转向架那样让车辆侧梁上部地板区域产生一个台阶,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100%低地板;
3、整体为模块化结构,可以旋转180°使用以平衡第一轴和第二轴的车轮的磨损,从维护和延长寿命的角度来看,这个设计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动力转向架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动力转向架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1为空压机,2为接地装置,3为磁轨制动装置,4为起吊装置,5为二系悬挂,6为弹性车轮,7为排障器,8为横向减震器,9为砂箱,10为制动缓解单元,11为横向止挡,12为垂向止挡,13为减速机,14为制动液压单元,15为垂向减振器,16为轴箱,17为轮轴,18为弹性联轴节,19为挡泥板,20为构架,21为制动盘,22为牵引拉杆,23为一系悬挂,24为电机,25为二系悬挂安装座,26为一系悬挂安装座,27为制动夹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最佳实施例:
如图1、2、3所示,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包括构架20和两根轮轴17,所述构架20包括两根中部下凹且相互平行的侧梁以及连接于两根侧梁中部的下凹部分之间且相互平行的横梁。侧梁为耐候钢组焊而成的弓形结构,以便降低底板的高度;横梁采用无缝钢管,以便降低本实用新型整体的重量。
所述轮轴17两端从内向外依次连接轴箱16、弹性车轮6和制动盘21并通过轴箱16前后端的一系悬挂安装座26和一系悬挂23安装在侧梁底部。轮轴17直径小,因此采用实心轴结构,而弹性车轮6则采用V型弹性车轮,可以吸振降噪。轴箱16顶部还设有安全止档,保证车辆在一系悬挂发生故障后还能安全运行。
所述轮轴17端部连接接地装置2。所述接地装置2用于方便电流的传导,避免电流通过轮轴17与弹性车轮6之间的轴承对其造成损伤。
所述两根轮轴17同端的轴箱16之间连接磁轨制动装置3。所述磁轨制动装置3可根据弹性车轮6的磨耗调整高度,主要用于车辆紧急制动等工况。
所述侧梁一端顶部固定电机24,电机24输出经过侧梁外侧的减速机13减速之后再通过弹性联轴节18将动力传递到弹性车轮6,侧梁另一端顶部设砂箱9,砂箱9上装有空压机1,侧梁中部下凹部分内侧固定设置横向止挡11。所述两根侧梁的相同端分别可拆卸式连接一根牵引拉杆22,不同端上分别设置横向减震器8和制动夹钳27。因电机24、减速机13安装在构架20上,由于存在挠度变化,减速机13的输出端与车轴中心线不在同一轴线上,弹性联轴节18的挠度刚好可以满足一系挠度的变化,保证减速机13可靠的将力矩传递到轮轴17上。所述横向止挡11和横向减震器8以构架20的中心为对称中心斜对称布置,横向止挡11用于限制车体和本实用新型的相对位移,横向减震器8用于减缓车体横向位移的速度。
所述两根横梁两端共同伸出侧梁外并在端部设置二系悬挂安装座25,在该二系悬挂安装座25上设置二系悬挂5、垂向止挡12和垂向减震器15。二系悬挂5由高圆簧及其上下两块橡胶垫组成,这种结构能够保证垂向刚度和横向刚度,符合动力学的要求。二系悬挂5设置在侧梁外侧,增加了同一根横梁两端的二系悬挂5的横向间距,支撑效果更好,不再需要抗侧滚扭杆。所述垂向止挡12和垂向减震器15以构架20的中心为对称中心斜对称布置,垂向止挡12用于限制车体与本实用新型之间的相对位移,垂向减震器15用于减缓车体垂向位移的速度。
制动夹钳27与制动缓解单元10和制动液压单元14连接,上述各零部件除牵引拉杆22外均根据构架20中心点对称分布。制动夹钳27用于车辆停车制动使用,在制动液压单元14的控制下处于夹紧状态,在制动缓解单元10的控制下将制动解除。
所述构架的侧梁外侧对应弹性车轮6固定设置挡泥板19。挡泥板19用于阻挡弹性车轮6的泥水污染车体以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轮轨间摩擦产生的噪声有吸收和隔阻作用。
所述砂箱9上设置撒砂管,空压机1启动时,砂箱9内的砂通过撒砂管落到下面的轨道上,可增加轮轨间的粘着力,有效防止制动时弹性车轮6抱死以及在启动时弹性车轮6打滑。
所述二系悬挂安装座25上的二系悬挂5有两组,两组之间设有起吊装置4。
所述轴箱16端部固定设有排障器7。该排障器由安装座和排障棒组成,排障棒为尼龙材质,可有效减轻重量,还有一定的弹性。排障器用于清除轨道上的杂物,防止杂物对车辆造成破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架(20)和两根轮轴(17),所述构架(20)包括两根中部下凹且相互平行的侧梁以及连接于两根侧梁中部下凹部分之间且相互平行的横梁,所述轮轴(17)两端从内向外依次连接轴箱(16)、弹性车轮(6)和制动盘(21)并通过轴箱(16)前后端的一系悬挂安装座(26)和一系悬挂(23)安装在侧梁底部,轮轴(17)端部连接接地装置(2),所述两根轮轴(17)同端的轴箱(16)之间连接磁轨制动装置(3),所述侧梁一端顶部固定电机(24),电机(24)输出经过侧梁外侧的减速机(13)减速之后再通过弹性联轴节(18)将动力传递到弹性车轮(6)上,侧梁另一端顶部设有砂箱(9),砂箱上装有空压机(1)为撒砂提供风源,侧梁中部下凹部分内侧固定设置横向止挡(11),所述两根横梁两端共同伸出侧梁外并在端部设置二系悬挂安装座(25),在该二系悬挂安装座(25)上设置二系悬挂(5)、垂向止挡(12)和垂向减震器(15),所述两根侧梁的相同端分别可拆卸式连接一根牵引拉杆(22),不同端上分别设置横向减震器(8)和制动夹钳(27),制动夹钳(27)与制动缓解单元(10)和制动液压单元(14)连接,上述各零部件除牵引拉杆(22)外均根据构架(20)中心点对称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的侧梁外侧对应弹性车轮(6)固定设置挡泥板(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箱(9)上设置撒砂管,空压机(1)启动时,砂箱(9)内的砂通过撒砂管落到下面的轨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系悬挂安装座(25)上的二系悬挂(5)有两组,两组之间设有起吊装置(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箱(16)端部固定设有排障器(7)。
CN201420156244.4U 2014-04-02 2014-04-02 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531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56244.4U CN203753162U (zh) 2014-04-02 2014-04-02 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56244.4U CN203753162U (zh) 2014-04-02 2014-04-02 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53162U true CN203753162U (zh) 2014-08-06

Family

ID=51248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56244.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53162U (zh) 2014-04-02 2014-04-02 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531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3349A (zh) * 2014-04-02 2014-06-18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3349A (zh) * 2014-04-02 2014-06-18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3349B (zh) 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
CN201249778Y (zh) 部分低地板轻轨电车两轴动力转向架
CN102490754B (zh) 高速铁路货车转向架构架
CN201882093U (zh) 一种用于高速地铁列车的转向架
CN103879425A (zh) 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非动力转向架
CN105151069B (zh) 一种地铁工程车电力驱动转向架
CN103523037A (zh) 轨道车辆转向架
CN104325991A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铰接式转向架
CN104859670A (zh) 牵引电机弹性悬挂转向架
CN202413832U (zh) 高速铁路货车转向架构架
CN203372249U (zh) 大轴重轨道车辆转向架
CN104228866A (zh) 一种四轴式机车转向架
CN103640587A (zh) 一种电力调车机车用Co转向架
CN103625493A (zh) 大轴重轨道车辆转向架
CN102632903B (zh) 快速铁路货车转向架构架
CN201249777Y (zh) 低地板轻轨电车非动力转向架
CN105151067A (zh) 铰接非动力转向架
CN106274956A (zh) 一种中心销传动的轨道机车转向架
CN103112467A (zh) 一种低动力作用径向焊接转向架
CN203753156U (zh) 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非动力转向架
CN203888817U (zh) 一种货运电力机车用Bo转向架
CN103895665A (zh) 一种货运电力机车用Bo转向架
CN112026828B (zh) 转向架及具有其的机车
CN205930746U (zh) 转向架
CN203753162U (zh) 一种用于100%低地板车辆的动力转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31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