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49535U - 一种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49535U
CN203749535U CN201420168913.XU CN201420168913U CN203749535U CN 203749535 U CN203749535 U CN 203749535U CN 201420168913 U CN201420168913 U CN 201420168913U CN 203749535 U CN203749535 U CN 203749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r
bar
dimensional
hole
cros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689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英泽
陈伟
王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1689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49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49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4953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用于锁骨骨折的稳定复位。其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支撑杆、立柱、横杆、纵向复位装置,两根支撑杆的一端由转轴相连接,在两根支撑杆的杆体上分别有垂直向下的定位孔,定位螺钉穿过定位孔与骨折锁骨固定连接,在两根支撑杆上分别安装一个垂直立柱,两个立柱的上端分别与横杆的两端由横杆转轴相连接,横杆上有多个复位孔,复位孔中穿有克氏针,在两根支撑杆之间安装有纵向复位装置。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两段骨折锁骨拉开的距离可以由纵向复位装置控制,骨折锁骨在上、下、左、右多个方向的复位可以通过两根横杆上的克氏针进行,可以有效地对锁骨骨折进行三维空间稳定复位。

Description

一种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锁骨骨折后进行复位的装置,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骨科医疗手术中,锁骨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复位和固定是需要掌握的一种操作。锁骨骨折多数由摔伤等直接暴力所致,占全身骨折的2.6%~5%,占肩胛带损伤的44%。锁骨骨折多发生于锁骨的中1/3段,占锁骨骨折患者的69%~82%,锁骨骨折两断端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向上、向前方或后方的移位。肩锁关节脱位占肩部所有脱位的12%。锁骨在肩锁关节的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中的肩锁关节脱位通常由肩峰直接受力所致,也可通过间接损伤引起,如跌倒时手或肘撑地外力沿肱骨向上传递损伤肩锁关节。锁骨相对于肩峰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向上或向前方移位,可造成附近韧带不同程度的损伤,致使肩关节功能障碍。治疗锁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包括斯氏针固定、接骨板固定以及记忆合金锁骨环抱器固定等。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很多,例如斯氏针张力带固定、钩钢板固定、钢丝固定等。无论使用何种内固定物,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固定的重要前提是术中良好的复位并有效维持直至固定。锁骨骨折后形成交错对插,胸部下塌,传统的复位方法为用膝盖顶住后背,用双手搬住肩头,用力向后搬动双肩,将交错部位拉开,再将骨折部位对齐。此种方法费时费力,骨折部位很难准确复位,且一人无法完成全部手术。中国专利号201210005268.5公开了一种锁骨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复位稳定装置,这种装置采用可以顶起的床板将患者背部向上托顶,两侧用紧固带固定,有效地解决了锁骨和肩关节损伤的复位问题,但是这种装置采用从患者背部向前顶起的结构,对于背部有伤病的患者不能应用,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为此,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希望开发和研制新的手术器械和方法,以便能够锁骨骨折进行准确、快速的复位,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这种复位器能够对锁骨骨折在三维空间进行快速复位,并且使用方便,能有效维持复位,直至内固定完成。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它的构成中包括支撑杆、立柱、横杆、纵向复位装置、克氏针,支撑杆为两根,两根支撑杆水平并行放置,两根支撑杆的一端由转轴相连接,在两根支撑杆的杆体对应位置上分别有垂直向下的定位孔,定位孔的直径与定位螺钉相匹配,在两根支撑杆上分别安装一个垂直立柱,两个立柱的上端分别与横杆的两端相连接,横杆上有多个复位孔,复位孔的直径与克氏针的直径相匹配,在两根支撑杆之间安装有纵向复位装置。
上述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所述支撑杆为直杆或弯曲杆,弯曲杆的两端向上弯曲,支撑杆的定位孔在弯曲杆的弯折处,位于支撑杆的最低点。
上述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所述弯曲的支撑杆在定位孔的一侧或两侧分别有万向轮结构,万向轮结构分别与定位孔部分和向上弯曲部分相连接。
上述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所述纵向复位装置由支撑杆延长端和丝杠组成,两个支撑杆在相连接的转轴后分别向相对的两侧延长,形成剪刀形,两个支撑杆延长端之间安装丝杠,一侧的支撑杆延长端内侧与丝杠的一端由转轴相连接,在另一侧的支撑杆延长端上有螺孔,螺孔与丝杠的螺纹相匹配,丝杠穿过螺孔,丝杠的另一端有摇把。
上述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所述的纵向复位装置由顶杆、套筒、凸轮、拉紧弹簧组成,套筒两端开口,两根顶杆分别套装在套筒的两端,两根顶杆的前端与支撑杆内侧壁由转轴连接,两根顶杆后端与凸轮两端边缘顶紧,凸轮为椭圆形,凸轮的中心由转轴固定在套筒的中间位置,凸轮上部连接旋转把手,顶杆外壁上有凹陷的齿条,套筒壁上安装有单向制动的棘爪,棘爪与齿条相啮合,两根支撑杆之间连接有拉紧弹簧。
上述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所述的支撑杆上安装有两套立柱与横杆结构,两套立柱与横杆结构平行,两套立柱与横杆结构分别位于支撑杆的杆体的定位孔的两侧。
上述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所述两根支撑杆连接处的转轴为圆柱形转轴与圆孔配合或圆柱形转轴与长条形槽孔配合,在两侧的支撑杆上有滑槽,滑槽沿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立柱的下端嵌在滑槽中,立柱的下端与滑槽为滑动配合。
上述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所述立柱上端有轴孔或豁口,横杆两端有横杆转轴,横杆转轴穿在轴孔中或放置在豁口中,横杆转轴与轴孔或豁口为滑动接触,横杆上的复位孔侧面的横杆的杆体上有顶丝孔,顶丝孔与复位孔连通,顶丝孔内的顶丝与复位孔内的克氏针顶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可使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将支撑杆上的定位孔与骨折锁骨两段分别相对,用定位螺钉固定,使用纵向复位装置将在纵向有错位的锁骨向两侧拉开后进行复位,拉开后使用克氏针穿过横杆上的复位孔向下顶住或拉起骨折的锁骨进行复位,并通过纵向复位装置和横杆上的顶丝使这种复位状态稳定保持,直至内固定完成。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两段骨折锁骨拉开的距离可以由纵向复位装置控制,骨折锁骨在上、下、左、右多个方向的位移可以通过两根横杆上的多支克氏针进行,这些结构都可以更加有效地对锁骨骨折进行三维空间稳定复位,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手术的难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欢迎,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弯曲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弯曲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横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凸轮纵向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支撑杆1、转轴2、定位孔3、定位螺钉4、立柱5、横杆6、横杆转轴7、复位孔8、克氏针9、顶杆10、套筒11、凸轮12、拉紧弹簧13、旋转把手14、齿条15、棘爪16、支撑杆延长端17、丝杠18、螺孔19、摇把20、滑槽21、顶丝22、万向轮2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杆1、立柱5、横杆6、纵向复位装置、克氏针9。
图中显示,支撑杆1为两根,两根支撑杆1水平并行放置,两根支撑杆1的一端由转轴2相连接,两根支撑杆1连接处的转轴2为圆柱形转轴与圆孔配合或圆柱形转轴与长条形槽孔配合,这样可以调整两根支撑杆1之间的基础距离。在两根支撑杆1的杆体对应位置上分别有垂直向下的定位孔3,定位孔3的直径与定位螺钉4相匹配。复位操作时,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将支撑杆1上的定位孔3与骨折锁骨两段分别相对,用定位螺钉4固定,然后进行复位操作。
复位操作包括纵向复位和上、下、左、右的错位复位。纵向复位由支撑杆1配合纵向复位装置进行,上、下、左、右的错位复位由立柱5、横杆6配合克氏针9进行。
图2显示,支撑杆1为直杆或弯曲杆,弯曲杆的两端向上弯曲,支撑杆1的定位孔3在弯曲杆的弯折处,位于支撑杆1的最低点。弯曲的支撑杆1的优点是支撑杆1的两端向上弯曲,避免对乳房或胸口的的伤口造成影响。
图3显示,弯曲的支撑杆1可以是固定弯曲角度的,也可以是可以调节角度的,可以调节角度的弯曲的支撑杆1在定位孔3的一侧或两侧分别有万向轮结构23,万向轮结构23分别与定位孔3部分和向上弯曲部分相连接。使用时,通过万向轮23调节支撑杆1两端翘起的角度,然后固定万向轮23,即可将弯曲的角度固定。
图中显示,一种纵向复位装置由支撑杆延长端17和丝杠18组成。它的结构是两个支撑杆1在相连接的转轴2后分别向相对的两侧延长,形成剪刀形,两个支撑杆延长端17之间安装丝杠18。在一侧的支撑杆延长端17与丝杠18的一端由转轴相连接,在另一侧的支撑杆延长端17上有螺孔19,螺孔19与丝杠18的螺纹相匹配,丝杠18穿过螺孔19,丝杠18的另一端有摇把20。使用时,转动摇把20,丝杠18即可把两个支撑杆延长端17撑开,从而将支撑杆1打开,实现将纵向错位的锁骨拉开,然后进行复位。用于丝杠18本身具有自锁功能,可以旋转到位后自锁。
这种纵向复位装置也可以不用将支撑杆1延长,而将丝杠18安装在支撑杆1的下端,但是由于支撑杆1的下部位于患者身体内侧,操作不够方便。
图中显示,另一种纵向复位装置由顶杆10、套筒11、凸轮12、弹簧13组成。套筒11两端开口,两根顶杆10分别插在套筒11的两端,两根顶杆10的前端与支撑杆1内侧壁由转轴连接,两根顶杆10后端与凸轮12的两端边缘顶紧。凸轮12为椭圆形,凸轮12的中心由转轴固定在套筒11的中间位置,凸轮12的中心轴上部连接旋转把手14。使用时,转动旋转把手14,凸轮12转动,用于凸轮12为椭圆形,椭圆形边缘各点到中心轴的距离不同,凸轮12转动时向外顶出顶杆10的长度不同,顶杆10的前端将支撑杆1向外顶出,支撑杆1即带动两侧的骨折的锁骨向外移动,将纵向错位的锁骨拉开,然后进行复位。手术者可以根据需要旋转凸轮12,达到不同的拉开距离。本实用新型的凸轮12的中心到最远端与最近端的长度相差为15-30mm,即凸轮12可以将两侧顶杆10最远顶开60mm,这个距离对于错位锁骨纵向拉开是足够了。
图中显示,为了使凸轮12转动后实现自锁,在顶杆10的外壁上刻有向下凹陷的齿条15,齿条15的齿形为直角三角形,短直角边垂直与顶杆10的轴线,斜边连接在两条短直角边的上下端之间,齿条15对应的套筒壁上安装有单向制动的棘爪16,棘爪16与齿条15相啮合。顶杆10向外移动时,棘爪16前端沿着齿条15的斜边移动,不影响齿条15的移动;顶杆10到位后,棘爪16的前端顶在齿条15的短直角边后部,用于棘爪16不能向后转动,所以顶住齿条15不能向后移动,实现自锁。
图中显示,两根支撑杆1之间连接有拉紧弹簧13,使顶杆10与凸轮12始终保持紧密接触,并使两根支撑杆1之间不会松开。
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复位装置还可以采用类似牵引弓的结构,其结构较为复杂,不如上述两种结构容易制作和使用,但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中显示,本实用新型在进行骨折锁骨的上、下、左、右的错位复位由立柱5、横杆6配合克氏针9进行。其结构是,在两根支撑杆1上分别安装一个立柱5,立柱5的高度为3-10cm,两个立柱5的上端有轴孔或豁口,横杆6两端有横杆转轴7,横杆转轴7穿在轴孔中或放置在豁口中,横杆转轴7与轴孔或豁口为滑动接触,支撑杆1向两侧移动时,横杆6与立柱5上端保持连接。横杆6上有多个复位孔8,复位孔8的直径与克氏针9的直径相匹配。使用时,克氏针9穿过横杆6的复位孔7连接到骨折的锁骨上,根据复位要求向下顶或向上拉克氏针9,即可使骨折的锁骨向下或向上移动复位。横杆转轴7可以转动,这样可以转动横杆6,调整复位孔8的角度,使克氏针9的角度达到最佳。
图中显示,立柱5与横杆6结构可以有两套,两套立柱5与横杆6结构平行,分别位于支撑杆1的杆体的定位孔3的两侧。使用时可以从不同方向插入克氏针9,到达更好的复位效果。
图中显示,为了调整立柱5和横杆结构位于最佳的复位位置,在支撑杆1上有滑槽21,滑槽21沿着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立柱5的下端嵌在滑槽21中,立柱5的下端与滑槽21为滑动配合。在复位手术中可以推动立柱5沿着滑槽21移动到最合适的位置。
图中显示,克氏针9在通过横杆6的复位孔8进行复位操作后需要定位锁定,因此在横杆6上的复位孔8侧面的横杆6的杆体上钻有顶丝孔22,顶丝孔22与复位孔8连通,通过顶丝孔22内的顶丝与复位孔8内的克氏针9顶紧,将克氏针9定位锁定。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锁骨交错部位拉开对齐的复位操作。复位时,将支撑杆1上的定位孔3与骨折锁骨两段分别相对,用定位螺钉4固定,使用纵向复位装置将在纵向有错位的锁骨向两侧拉开后进行复位,拉开后使用克氏针9穿过横杆6上的复位孔8向下顶住或拉起骨折的锁骨进行复位,并使这种复位状态稳定保持。拉开后可以进行X光检查和开放性伤口切开及钢板固定等手术,将错位的锁骨复位,并使这种复位状态稳定保持,直至内固定完成。

Claims (8)

1.一种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它的构成中包括支撑杆(1)、立柱(5)、横杆(6)、纵向复位装置、克氏针(9),支撑杆(1)为两根,两根支撑杆(1)水平并行放置,两根支撑杆(1)的一端由转轴(2)相连接,在两根支撑杆(1)的杆体对应位置上分别有垂直向下的定位孔(3),定位孔(3)的直径与定位螺钉(4)相匹配,在两根支撑杆(1)上还分别安装一个垂直立柱(5),两个立柱(5)的上端分别与横杆(6)的两端相连接,横杆(6)上有多个复位孔(8),复位孔(8)的直径与克氏针(9)的直径相匹配,在两根支撑杆(1)之间安装有纵向复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为直杆或弯曲杆,弯曲杆的两端向上弯曲,支撑杆(1)的定位孔(3)在弯曲杆的弯折处,位于支撑杆(1)的最低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的支撑杆(1)在定位孔(3)的一侧或两侧分别有万向轮(23)结构,万向轮(23)结构分别与定位孔(3)部分和向上弯曲部分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复位装置由支撑杆延长端(17)和丝杠(18)组成,两个支撑杆(1)在相连接的转轴(2)后分别向相对的两侧延长,形成剪刀形,两个支撑杆延长端(17)之间安装丝杠(18),一侧的支撑杆延长端(17)内侧与丝杠(18)的一端由转轴相连接,在另一侧的支撑杆延长端(17)上有螺孔(19),螺孔(19)与丝杠(18)的螺纹相匹配,丝杠(18)穿过螺孔(19),丝杠(18)的另一端有摇把(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复位装置由顶杆(10)、套筒(11)、凸轮(12)、拉紧弹簧(13)组成,套筒(11)两端开口,两根顶杆(10)分别套装在套筒(11)的两端,两根顶杆(10)的前端与支撑杆(1)内侧壁由转轴连接,两根顶杆(10)后端与凸轮(12)两端边缘顶紧,凸轮(12)为椭圆形,凸轮(12)的中心由转轴固定在套筒(11)的中间位置,凸轮(12)上部连接旋转把手(14),顶杆外壁上有凹陷的齿条(15),套筒壁上安装有单向制动的棘爪(16),棘爪(16)与齿条(15)相啮合,两根支撑杆(1)之间连接有拉紧弹簧(13)。
6.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1)上安装有两套立柱(5)与横杆(6)结构,两套立柱(5)与横杆(6)结构平行,两套立柱(5)与横杆(6)结构分别位于支撑杆(1)的杆体的定位孔(3)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支撑杆(1)连接处的转轴(2)为圆柱形转轴与圆孔配合或圆柱形转轴与长条形槽孔配合,在两侧的支撑杆(1)上有滑槽(21),滑槽(21)沿着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立柱(5)的下端嵌在滑槽(21)中,立柱(5)的下端与滑槽(21)为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5)上端有轴孔或豁口,横杆(6)两端有横杆转轴(7),横杆转轴(7)穿在轴孔中或放置在豁口中,横杆转轴(7)与轴孔或豁口为滑动接触,横杆(6)上的复位孔(8)侧面的横杆(6)的杆体上有顶丝孔,顶丝孔与复位孔(8)连通,顶丝孔内的顶丝(22)与复位孔(8)内的克氏针(9)顶紧。
CN201420168913.XU 2014-04-09 2014-04-09 一种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49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68913.XU CN203749535U (zh) 2014-04-09 2014-04-09 一种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68913.XU CN203749535U (zh) 2014-04-09 2014-04-09 一种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49535U true CN203749535U (zh) 2014-08-06

Family

ID=51244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68913.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49535U (zh) 2014-04-09 2014-04-09 一种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495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2896A (zh) * 2014-04-09 2014-07-02 张英泽 一种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2896A (zh) * 2014-04-09 2014-07-02 张英泽 一种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
WO2015154593A1 (zh) * 2014-04-09 2015-10-15 张英泽 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
US10398487B2 (en) 2014-04-09 2019-09-03 Yingze Zhang Three-dimentional repositor for claviclar fractur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2896B (zh) 一种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
CN204121153U (zh) 带侧翼爪形大粗隆锁定接骨板
CN203749535U (zh) 一种锁骨骨折三维复位器
CN203677225U (zh) 一种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急诊复位的外固定器具
CN203763144U (zh) 门急诊手术辅助装置
CN204033392U (zh) 一种拉开甲状腺手术切口的自动拉钩
CN202960717U (zh) 锁骨骨折外固定器
CN207101348U (zh) 足、手多段开放性骨折组合式外固定支架
CN203710278U (zh) 一种腿部骨折护理支架
CN102551854B (zh) 一种三维骨折复位器
CN203468992U (zh) 一种重症病人用心外按压器
CN203885607U (zh) 一种股骨颈圆锥空心螺钉导向器
CN206880724U (zh) 一种胫腓骨牵引装置
CN204293244U (zh) 一种医用组合式骨折复位外固定架
CN203564318U (zh) 一种锁骨复位器
CN202142230U (zh) 一种神经内镜操作训练箱
CN202751435U (zh) 骨折复位器
CN202113163U (zh) 打骨牵引钢针定位装置
CN201542726U (zh) 四肢管状骨骨折单孔瞄准双轴滑动骨牵引导向器
CN105266873A (zh) 一种骨科手术用易调型牵开器
CN203970518U (zh) 一种股骨干骨折辅助复位器
CN204274608U (zh) 带刀刃的骨科外固定架半针
CN204337033U (zh) 骨科钢丝引导器
CN202086566U (zh) 一种可与钢丝相连接的接骨螺钉
CN203598029U (zh) 用于四肢长干骨的骨折复位固定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708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