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43367U - 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差速器、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差速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43367U
CN203743367U CN201420043574.2U CN201420043574U CN203743367U CN 203743367 U CN203743367 U CN 203743367U CN 201420043574 U CN201420043574 U CN 201420043574U CN 203743367 U CN203743367 U CN 203743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differential mechanism
boss
flange part
flang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435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安武
王一博
武红超
谭鑫
邵文林
吴茂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435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43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43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4336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差速器、车辆,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法兰部;第二壳体,第二壳体设在第一壳体的第一侧且与第一壳体同轴设置,第二壳体上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法兰部;以及齿圈,齿圈的内壁上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三法兰部,第三法兰部的内端伸入第一法兰部和第二法兰部之间且与第一法兰部和第二法兰部螺栓连接成一体。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在满足大扭矩产品使用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齿圈的连接位置,螺栓受力大大降低,有效的提高螺栓安全系数,提高整箱质量。

Description

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差速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差速器、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差速器一般为一体式结构,这种一体式的差速器可以满足小扭矩变速箱的使用,但在汽车增大扭矩时,由于其安装的必要性,必须使差壳存在侧窗以便于行星齿轮的安装,因此,在有限的空间中最多只能布置两个行星齿轮,不能增大承载力矩,因此在大扭矩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所述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提高了螺栓的安全系数,且在大扭矩时能满足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壳体组件的差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差速器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法兰部;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法兰部;以及齿圈,所述齿圈的内壁上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三法兰部,所述第三法兰部的内端伸入所述第一法兰部和所述第二法兰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法兰部和所述第二法兰部螺栓连接成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在满足大扭矩产品使用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齿圈的连接位置,可以使齿圈受力的轴向分力直接通过壳体之间的接触进行传递,最后通过壳体传递至轴承,螺栓受力大大降低,有效的提高螺栓安全系数,提高整箱质量。另外,采用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可以有效降低差速器第一壳体铸造时的加工难度,而且能多次利用铸模,不仅提高加工质量,还降低了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法兰部的所述第一侧设有环形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一壳体同轴布置,所述第三法兰部套设在所述第一凸台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法兰部的内径。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台的所述第一侧设有环形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一凸台同轴布置,所述第二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二凸台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对应所述第二凸台处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径。
可选地,所述第二法兰部设在所述第二壳体的邻近所述第一法兰部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螺栓为多个且所述多个螺栓沿所述第一法兰部的周向均匀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差速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差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的剖面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壳体组件的第二壳体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壳体组件的第一壳体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壳体组件的齿圈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壳体组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组件;
1:第一壳体;11:第一法兰部;12:第一凸台;13:第二凸台;
2:第二壳体;21:第二法兰部;
3:齿圈;31:第三法兰部;
4:螺栓;5:行星齿轮;6:行星齿轮轴;7:半轴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100,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齿圈3。具有该壳体组件100的差速器可以用于车辆例如汽车中,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具有该壳体组件100的差速器用于汽车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还可以用于其它类型的车辆中,例如货车等。
第一壳体1上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法兰部11。参照图1和图3,第一法兰部11可以大体为圆环形,第一法兰部11的内周与第一壳体1的外周相连,可选地,第一法兰部11与第一壳体1一体成型,此时第一法兰部11与第一壳体1整体加工制造。当然,第一法兰部11与第一壳体1还可以分别单独加工成型,然后通过例如焊接的方式形成一体结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方向“外”可以理解为远离第一壳体1中心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内”,即朝向第一壳体1中心的方向。
第二壳体2设在第一壳体1的第一侧(例如,图1中的左侧),且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同轴设置,第二壳体2上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法兰部21。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壳体2具有向左凸出的容纳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中心轴线大致重合,第二法兰部21设在第二壳体2的邻近第一法兰部11的一端(例如,图1中的右端),且第二法兰部21的右端面与第二壳体2的右端面平齐,安装到位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共同限定出容纳腔,从而行星齿轮5、行星齿轮轴6、半轴齿轮7等可以安装在容纳腔内,第一法兰部11与第二法兰部21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可选地,第二法兰部21与第二壳体2一体成型,加工方便,装配效率高且成本低。
齿圈3的内壁上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三法兰部31,第三法兰部31的内端伸入第一法兰部11和第二法兰部21之间,且第三法兰部31与第一法兰部11和第二法兰部21螺栓4连接成一体。参照图1和图4,齿圈3大体为圆环形,第三法兰部31设在齿圈3的内周壁上,可选地,第三法兰部31与齿圈3一体成型,安装时,可以首先在第一壳体1上安装齿圈3,然后将第二壳体2安装至装有齿圈3的第一壳体1上,最后用螺栓4将三部分进行连接,具体地,第一法兰部11、第二法兰部21和第三法兰部31上分别形成有对应的安装孔,螺栓4可以依次第一法兰部11上的安装孔、第三法兰部31上的安装孔、第二法兰部21上的安装孔后与螺母旋合,当然,第二法兰部21上的安装孔还可以为螺纹孔,螺栓4依次穿过第一法兰部11上的安装孔、第三法兰部31上的安装孔后与第二法兰部21上的安装孔旋合,安装完毕后,第三法兰部31夹设在第一法兰部11和第二法兰部21之间。
在动力传递时,扭矩从变速箱中间轴传至差速器齿圈3,齿圈3通过与壳体之间的接触面的摩擦传递给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通过内部的行星齿轮5和半轴齿轮7之间的啮合,传递给半轴齿轮7,半轴齿轮7通过与半轴之间的花键结合,将动力传递给半轴,最后到车轮以完成整个扭矩的传递。在转弯或者路面不平时,通过行星齿轮5相对差速器壳体的转动,实现差速作用。
在汽车正常行驶时,因变速箱中选用齿轮均为斜齿轮,在传递动力的同时,会产生轴向分力,通常因变速器输入轴旋转方向的不同,以及各档齿轮的旋向不同,产生的轴向力也有两种,通常前进挡和倒档轴向力恰恰相反。因此,对于同一台变速器,前进挡差速器齿圈3产生轴向力向左时,倒档差速器齿圈3产生轴向力必然向右。前进挡差速器齿圈3产生轴向力向右时,倒档差速器齿圈3产生轴向力必然向左。
当差速器轴向力向右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的结构通过齿圈3将轴向力传递给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直接将轴向力传递给了轴承,最后到变速箱壳体上,因此在整个轴向力传递过程中,螺栓4仅仅用于齿圈3的连接,未承载差速器壳体的轴向力。
当差速器轴向力向左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的结构通过齿圈3将轴向力传递给第二壳体2,第二壳体2直接将轴向力传递给了轴承,最后到变速箱壳体上,在整个轴向力传递过程中,螺栓4仅仅用于齿圈3的连接,未承载差速器壳体的轴向力。
因此,对于同一台变速器,无论其输入轴的旋转方向、各档齿轮的旋向如何变化,整个过程中螺栓4一直未承受轴向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100,在满足大扭矩产品使用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与齿圈3的连接位置,可以使齿圈3受力的轴向分力直接通过壳体之间的接触进行传递,最后通过壳体传递至轴承,螺栓4受力大大降低,有效的提高螺栓4安全系数,提高整箱质量。另外,采用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可以有效降低差速器第一壳体1铸造时的加工难度,而且能多次利用铸模,不仅提高加工质量,还降低了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法兰部11的第一侧(例如,图1中的左侧)设有环形的第一凸台12,第一凸台12与第一壳体1同轴布置,第三法兰部31套设在第一凸台12上。参照图1和图3,第一凸台12的外径小于第一法兰部11的外径,第一凸台12从第一壳体1的左端面水平向左凸出,第一凸台12对第三法兰部31的安装起到定位的作用,可选地,第一凸台12的外径小于第三法兰部31的内径,方便安装且装配效率高。可选地,第一凸台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法兰部31的厚度。
更进一步地,第一凸台12的第一侧(例如,图1中的左侧)设有环形的第二凸台13,第二凸台13与第一凸台12同轴布置,第二壳体2套设在第二凸台13上。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凸台13的外径小于第一凸台12的外径,第二凸台13从第一凸台12的左端面水平向左凸出,第二凸台13对第二壳体2的安装起到定位的作用,可选地,第二凸台13的外径等于第二壳体2的对应第二凸台13处的内径,从而可以将第二壳体2牢靠地安装在第一壳体1上,且有效地保证了定位的准确性。
可选地,螺栓4为多个且多个螺栓4沿第一法兰部11的周向均匀分布。例如在图5的示例中示出了十二个螺栓4,每相邻的两个螺栓4之间的夹角均相等。需要理解的是,螺栓4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设置,以将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齿圈3牢靠地装配在一起。
装配时,首先在差速器的第一壳体1上安装差速器齿圈3,两者之间通过第一凸台12进行径向定位,然后差速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通过第二凸台13和内孔进行定位,最后用螺栓4将三部分进行连接,实现连接和周向的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差速器(图未示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图未示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差速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法兰部;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法兰部;以及
齿圈,所述齿圈的内壁上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三法兰部,所述第三法兰部的内端伸入所述第一法兰部和所述第二法兰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法兰部和所述第二法兰部螺栓连接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部的所述第一侧设有环形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一壳体同轴布置,所述第三法兰部套设在所述第一凸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法兰部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的所述第一侧设有环形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一凸台同轴布置,所述第二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二凸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对应所述第二凸台处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法兰部设在所述第二壳体的邻近所述第一法兰部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为多个且所述多个螺栓沿所述第一法兰部的周向均匀分布。
9.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差速器。
CN201420043574.2U 2014-01-23 2014-01-23 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差速器、车辆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43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43574.2U CN203743367U (zh) 2014-01-23 2014-01-23 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差速器、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43574.2U CN203743367U (zh) 2014-01-23 2014-01-23 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差速器、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43367U true CN203743367U (zh) 2014-07-30

Family

ID=51343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43574.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43367U (zh) 2014-01-23 2014-01-23 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差速器、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4336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2182A (zh) * 2017-01-12 2018-07-20 新奥特机械有限公司 车辆用差动装置
CN110259910A (zh) * 2019-07-25 2019-09-20 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差速器壳体及差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2182A (zh) * 2017-01-12 2018-07-20 新奥特机械有限公司 车辆用差动装置
CN110259910A (zh) * 2019-07-25 2019-09-20 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差速器壳体及差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74179B (zh) 一种一体化电驱动动力总成
EP2735771B1 (en) Worm wheel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CN102166956A (zh) 车辆动力传递装置
CN103402787B (zh) 轮圈组件和方法
CN101749403A (zh) 无十字轴的车辆差速器
KR101757317B1 (ko) 인휠 구동장치
CN103807361A (zh) 具有几个齿轮级的行星齿轮组
CN203743367U (zh) 用于差速器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差速器、车辆
CN103438177A (zh) 多凸轮自适应多档自动变速器
CN104246305A (zh) 具有第一和第二壳体件的减速器
CN105570422A (zh) 电动汽车后桥减速机差速器总成
CN102555789B (zh) 机械自适应双自动变速器驱动总成
CN102039927B (zh) 电动辅助转向模块
CN101705979B (zh) 摆线针轮减速机
CN103899717A (zh) 一种变速机构
CN104295675A (zh) 一种二档电动车变速器总成
CN102182550B (zh) 三轮车用发动机
CN201841952U (zh) 一种带有双锥同步器的汽车分动器
CN216969790U (zh) 车辆的转向装置和车辆
CN102180089B (zh) 拨块式自动变速轮毂
CN102057188A (zh) 无需拆卸可变换齿轮齿数的作业机械的变速器
JP2017517427A (ja) 遊星歯車組を備える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ptu)
CN203211005U (zh) 一种轴传动自行车后花鼓
CN202628989U (zh) 一种汽车差速器与驻车棘轮的连接结构
CN202935422U (zh) 一种新型结构电动助力转向蜗轮蜗杆减速器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