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36607U - 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 - Google Patents

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36607U
CN203736607U CN201420050026.2U CN201420050026U CN203736607U CN 203736607 U CN203736607 U CN 203736607U CN 201420050026 U CN201420050026 U CN 201420050026U CN 203736607 U CN203736607 U CN 203736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blood transfusion
compressed pipe
transfusion
low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500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玉坤
黄美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Province medical virtu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Rende Med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Rende Med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Rende Med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500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36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36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3660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它包括输血器,输血器包括通过输血导管依次连接的穿刺器、压缩管、滴斗和针头,压缩管管体内进、出口处各设一弹性开口件;各弹性开口件由大、小柱体连接成,大柱体外周壁与压缩管管体内壁密封配合连接,小柱体外周壁与压缩管管体内壁之间留有血液流动空隙;各弹性开口件体内设血液注入孔道,血液注入孔道敞开端位于大柱体外端面,血液注入孔道封闭端位于小柱体体内,小柱体体内设有用来使血液注入孔道与小柱体的外周壁侧向连通的开口缝。本实用新型可在高位、平位和低位条件下进行正常输血工作,且不会对输血液体产生损伤和破坏,从而能在各种条件场合实现安全、高效、快捷、方便的输血。

Description

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它可适用于对患者输血液。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在医疗中对患者输血液的常规做法是将输血袋高挂,利用输血袋中液体自身的重力势能,将液体注入患者静脉血管中。该方式首先前提是必须具备将输血袋高挂的条件,否则无法进行输血。然而在有些情况下为病患输血时不具备高挂条件,则只能利用适度压力进行输血,挤压力还不能直接作用于输血袋,不然会对血液液体产生破坏和影响的可能,因此现有的输血液方法具有很大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它不仅可在高位、平位和低位条件下进行正常输血工作,而且不会对血液液体产生损伤和破坏,从而能在各种条件和场合下实现安全、高效、快捷、方便的输血作业,给医护人员和患者带来很大的方便和可靠保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构成,一种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它包括输血器,所述输血器包括穿刺器、压缩管、滴斗和针头,穿刺器、压缩管、滴斗及针头通过输血导管依次连接,压缩管的管体由弹性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压缩管的管体内设有两个由弹性材料制成且分别靠近压缩管进口处和压缩管出口处设置的弹性开口件;每个弹性开口件均由一个大柱体和一个小柱体连接而成,大柱体的外周壁与压缩管的管体内壁密封配合连接,小柱体的外周壁与压缩管的管体内壁之间留有血液流动空隙;每个弹性开口件的体内设有一端封闭、一端敞开的血液注入孔道,血液注入孔道的敞开端位于大柱体的外端面,血液注入孔道的封闭端位于小柱体体内,小柱体体内还设有用来使血液注入孔道与小柱体的外周壁侧向连通的开口缝;靠近压缩管进口处设置的弹性开口件的大柱体距离压缩管进口的距离较小柱体近,靠近压缩管出口处设置的弹性开口件的小柱体距离压缩管进口的距离较小柱体近,且靠近压缩管出口处设置的弹性开口件的小柱体外端面与压缩管出口留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参见图1所示,将穿刺器与输血袋或输血瓶连接,将针头插入患者体内。当静态状况无外力F时,两个弹性开口件由于自身弹性作用,其开口缝均处于闭合状态,液体无流动。而当施加外力F时,外力F作用于压缩管外管壁,压缩管受挤压产生分力F1、分力F2这两个双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弹性开口件,由于此时压缩管管体内的压力较大,靠近压缩管进口设置的弹性开口件A的开口缝仍为闭合状态,而靠近压缩管出口设置的弹性开口件B受分力F2压力后使开口缝张开,将血液挤压流入压缩管的C腔处后,接着从压缩管出口流出压缩管,进而通过输血导管进入滴斗内。当外力F的作用消失后,压缩管内无分力F1、分力F2这两个双作用力,压缩管内压力减小。此时,靠近压缩管出口设置的弹性开口件B的开口缝重新闭合。而压缩管进口的压力大于压缩管内压力,靠近压缩管进口设置的弹性开口件A的开口缝打开,血液从压缩管进口穿过该处弹性开口件A流入压缩管体内,使压缩管回位。这样周而复始产生外力F间歇作用于压缩管,当压缩管被压缩时血液流出压缩管,压缩管被松开后回位,血液流入压缩管内,一吸一呼,形成血液由输血袋或输血瓶经压缩管流入滴斗内再输往患者体内的输血过程。
此外,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具体为:
为了便于弹性开口件的开口缝能正常进行张开和闭合工作,每个弹性开口件的开口缝数量为两道且以血液注入孔道中心线为中心对称分布。
为了便于自动控制挤压压缩管的力度和压缩速度,从而稳定、恒速地控制输血速度,所述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还包括设于压缩管旁侧的用来自动挤压压缩管的挤压器。
所述挤压器包括滑块、用来推动滑块向挤压压缩管方向正向移动的凸轮、用来带动滑块反向复位移动的复位装置、用来带动凸轮转动的电机及其传动组件。
所述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还包括机架和主机,机架上设有用来悬挂主机的挂件以及用来悬挂输血袋或输血瓶的挂杆或挂钩;主机体内设有与挤压器的电机连接以控制电机转速的控制处理器,主机外部设有与控制处理器连接以设置输血参数的设置按键,主机旁侧设有输血管安装仓,所述压缩管、滴斗、挤压器及相应部位的输血导管布设于输血管安装仓内。
为了便于及时方便的监测输血状况,所述输血管安装仓内安装有以下至少一个检测器:用来检测输血滴数的滴数检测器(或又称滴速检测器)、用来监测输血导管是否堵塞的压力检测器、用来检测输血导管内是否有气泡的气泡探测器以及用来检测输血管安装仓的仓门是否关闭的仓门探测器,滴数检测器、压力检测器、气泡探测器以及仓门探测器分别与控制处理器连接传输检测信息,主机上还设有与控制处理器连接以显示检测信息和输血参数的显示屏。
所述控制处理器包括单片机控制单元以及分别与单片机控制单元连接的参数设置单元、电机调速控制单元、检测单元、显示单元、报警单元和电源单元,电源单元还分别与电机调速控制单元、检测单元、显示单元及报警单元连接;设置按键与参数设置单元连接,电机调速控制单元与电机连接,滴数检测器(又称滴速检测器)、压力检测器、气泡探测器以及仓门探测器与检测单元连接,显示屏与显示单元连接,报警单元与报警器连接。
为了便于携带,机架顶部设有提手,机架体内设有用来对电源单元充电的电池组件以及用来对电池组件充电的充电插头或充电插座。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不仅可在高位、平位和低位条件下进行正常输血工作,而且不会对血液液体产生损伤和破坏,从而能在各种条件和场合下实现安全、高效、快捷、方便的输血作业,给医护人员和患者带来很大的方便和可靠保障。
(2)本实用新型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可自动控制挤压压缩管的力度和压缩速度,从而稳定、恒速地控制输血速度。
(3)本实用新型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可及时方便的监测输血状况,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控制调节输血过程,并防止意外发出。
(4)本实用新型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不仅使用方便,而且携带方便,可随时随地供患者和医护人员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的输血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弹性开口件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2的E-E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的输血器和挤压器工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机架示意图。
图8是输血管安装仓部分的组装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的控制处理器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的控制处理器的一种具体实施电路图。
图中标号说明:1、穿刺器,2、压缩管,3、滴斗,4、针头,5、输血导管,6、弹性开口件,6-1、大柱体,6-2、小柱体,6-3、血液注入孔道,6-4、开口缝,7、滑块,8、凸轮,9、复位装置, 10、电机,11、传动组件,12、机架, 13、主机, 14-1、挂件, 14-2、挂杆, 15、输血袋, 16、控制处理器, 16-1、单片机控制单元, 16-2、参数设置单元, 16-3、电机调速控制单元, 16-4、检测单元, 16-5、显示单元, 16-6、报警单元,16-7、电源单元, 17、设置按键, 18、输血管安装仓, 19、滴数检测器(又称滴速检测器), 20、压力检测器, 21、气泡探测器, 22、仓门, 23、显示屏, 24、提手, 25、电池组件, 26、充电插座, 27、仓门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它包括输血器,所述输血器包括穿刺器1、压缩管2、滴斗3和针头4,穿刺器1、压缩管2、滴斗3及针头4通过输血导管5依次连接,压缩管2的管体由弹性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压缩管2的管体内设有两个由弹性材料制成且分别靠近压缩管2进口处和压缩管2出口处设置的弹性开口件6;每个弹性开口件6均由一个大柱体6-1和一个小柱体6-2连接而成,大柱体6-1的外周壁与压缩管2的管体内壁密封配合连接,小柱体6-2的外周壁与压缩管2的管体内壁之间留有血液流动空隙;每个弹性开口件6的体内设有一端封闭、一端敞开的血液注入孔道6-3,血液注入孔道6-3的敞开端位于大柱体6-1的外端面,血液注入孔道6-3的封闭端位于小柱体6-2体内,小柱体6-2体内还设有用来使血液注入孔道6-3与小柱体6-2的外周壁侧向连通的开口缝6-4;靠近压缩管2进口处设置的弹性开口件6的大柱体6-1距离压缩管2进口的距离较小柱体6-2近,靠近压缩管2出口处设置的弹性开口件6的小柱体6-2距离压缩管2进口的距离较小柱体6-2近,且靠近压缩管2出口处设置的弹性开口件6的小柱体6-2外端面与压缩管2出口留有间隙。
每个弹性开口件6的开口缝6-4数量为两道且以血液注入孔道6-3中心线为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还包括设于压缩管2旁侧的用来自动挤压压缩管2的挤压器。
所述挤压器包括滑块7、用来推动滑块7向挤压压缩管2方向正向移动的凸轮8、用来带动滑块7反向复位移动的复位装置9、用来带动凸轮8转动的电机10及其传动组件11。
所述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还包括机架12和主机13,机架12上设有用来悬挂主机13的挂件14-1以及用来悬挂输血袋15或输血瓶的挂杆14-2或挂钩;主机13体内设有与挤压器的电机10连接以控制电机10转速的控制处理器16,主机13外部设有与控制处理器16连接以设置输血参数的设置按键17,主机13旁侧设有输血管安装仓18,所述压缩管2、滴斗3、挤压器及相应部位的输血导管5布设于输血管安装仓18内。
所述输血管安装仓18内安装有以下至少一个检测器:用来检测输血滴数的滴数检测器(又称滴速检测器)19、用来监测输血导管5是否堵塞的压力检测器20、用来检测输血导管5内是否有气泡的气泡探测器21以及用来检测输血管安装仓18的仓门22是否关闭的仓门探测器27,滴数检测器19、压力检测器20、气泡探测器21以及仓门探测器27分别与控制处理器16连接传输检测信息,主机13上还设有与控制处理器16连接以显示检测信息和输血参数的显示屏23。
所述控制处理器16包括单片机控制单元16-1以及分别与单片机控制单元16-1连接的参数设置单元16-2、电机调速控制单元16-3、检测单元16-4、显示单元16-5、报警单元16-6和电源单元16-7,电源单元16-7还分别与电机调速控制单元16-3、检测单元16-4、显示单元16-5及报警单元16-6连接;设置按键17与参数设置单元16-2连接,电机调速控制单元16-3与电机10连接,滴数检测器(又称滴速检测器)19、压力检测器20、气泡探测器21以及仓门探测器27与检测单元16-4连接,显示屏23与显示单元16-5连接,报警单元16-6与报警器连接。
机架12顶部设有提手24,机架12体内设有用来对电源单元16-7充电的电池组件25以及用来对电池组件25充电的充电插头或充电插座26。
参见图10所示,电路部分进一步说明如下:
单片机控制单元16-1的功能是按照本机所编程序对整个输血过程实施控制,主要由集成模块U3组成。
参数设置单元16-2主要由按键S2、按键S3等组成,功能为设置本次输血滴数(流速)和输血总量。
电机调速控制单元16-3根据设置的输血滴数值来控制电动机MG1的转速,保持输血速度恒定。U9模块为数字值码元的变换,由串联码元变换为并联输出码元。U10模块为缓冲器以减少输出端对输入端的影响作用。U11模块为数模转换器,是将数值信号转变为连续输出的模拟信号。三极管Q4、三极管Q5为电机调速控制元件。
检测单元16-4的功能为在整个输血过程中监测输血导管5的状况。如有无气泡产生,有无阻塞,电池是否欠压,仓门是否关好以及本次输血量是否完成。一旦上述情况发生,便产生报警信号停机。其中二极管D2、二极管D6为红外发射管,二极管D3、二极管D5为红外接收管,电阻R25为桥式压力检测传感器。由集成块U4、二极管D5、二极管D6检测输血导管5在输液过程中有无气泡,有便报警。由集成块U5、集成块U6-1、电阻R25检测输血导管5在输血过程中有无压力超值,有便报警。由集成块U6-2、二极管D2、二极管D3、检测输血滴数累积量转变为已输血总量(20滴为一毫升),判断是否等于设置输血总量,相等便报警。由集成块U8、按键S6、电阻R26-电阻R33组成电池欠压和仓门是否关好检测电路,有便报警。集成块U4、集成块U5、集成块U6、集成块U8为运算放大器。
显示单元16-5功能是显示已设置输血滴数值、输血设置总量、已输血累积量及显示报警类别状况等。
报警单元16-6的功能是在出现输血导管5产生气泡,阻塞,电池欠压,仓门未关好以及本次输血工作完成等情况时发出报警声音,以提示医务人员。集成块U7为逻辑与功能集成电路。
电源单元16-7的功能是将电池电压转变为供整机使用的电压。
整机工作过程如下:当程序启动后,按动按键S2,参数设置完成后,本机按照滴数设置值进行电机调速控制。当累积输血量与设置输血总量相近似或相等时,进行报警,并在显示屏25上显示,同时停机。如果输血过程发生输血导管5有气泡、输血导管5堵塞等现象也相应报警并显示在显示屏25上。医务人员处理完故障后按按键S5可重新启动继续输血。

Claims (8)

1.一种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它包括输血器,所述输血器包括穿刺器(1)、压缩管(2)、滴斗(3)和针头(4),穿刺器(1)、压缩管(2)、滴斗(3)及针头(4)通过输血导管(5)依次连接,压缩管(2)的管体由弹性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压缩管(2)的管体内设有两个由弹性材料制成且分别靠近压缩管(2)进口处和压缩管(2)出口处设置的弹性开口件(6);每个弹性开口件(6)均由一个大柱体(6-1)和一个小柱体(6-2)连接而成,大柱体(6-1)的外周壁与压缩管(2)的管体内壁密封配合连接,小柱体(6-2)的外周壁与压缩管(2)的管体内壁之间留有血液流动空隙;每个弹性开口件(6)的体内设有一端封闭、一端敞开的血液注入孔道(6-3),血液注入孔道(6-3)的敞开端位于大柱体(6-1)的外端面,血液注入孔道(6-3)的封闭端位于小柱体(6-2)体内,小柱体(6-2)体内还设有用来使血液注入孔道(6-3)与小柱体(6-2)的外周壁侧向连通的开口缝(6-4);靠近压缩管(2)进口处设置的弹性开口件(6)的大柱体(6-1)距离压缩管(2)进口的距离较小柱体(6-2)近,靠近压缩管(2)出口处设置的弹性开口件(6)的小柱体(6-2)距离压缩管(2)进口的距离较小柱体(6-2)近,且靠近压缩管(2)出口处设置的弹性开口件(6)的小柱体(6-2)外端面与压缩管(2)出口留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弹性开口件(6)的开口缝(6-4)数量为两道且以血液注入孔道(6-3)中心线为中心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还包括设于压缩管(2)旁侧的用来自动挤压压缩管(2)的挤压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器包括滑块(7)、用来推动滑块(7)向挤压压缩管(2)方向正向移动的凸轮(8)、用来带动滑块(7)反向复位移动的复位装置(9)、用来带动凸轮(8)转动的电机(10)及其传动组件(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还包括机架(12)和主机(13),机架(12)上设有用来悬挂主机(13)的挂件(14-1)以及用来悬挂输血袋(15)或输血瓶的挂杆(14-2)或挂钩;主机(13)体内设有与挤压器的电机(10)连接以控制电机(10)转速的控制处理器(16),主机(13)外部设有与控制处理器 (16)连接以设置输血参数的设置按键(17),主机(13)旁侧设有输血管安装仓(18),所述压缩管(2)、滴斗(3)、挤压器及相应部位的输血导管(5)布设于输血管安装仓(18)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血管安装仓(18)内安装有以下至少一个检测器:用来检测输血滴数的滴数检测器(19)、用来监测输血导管(5)是否堵塞的压力检测器(20)、用来检测输血导管(5)内是否有气泡的气泡探测器(21)以及用来检测输血管安装仓(18)的仓门(22)是否关闭的仓门探测器(27),滴数检测器(19)、压力检测器(20)、气泡探测器(21)以及仓门探测器(27)分别与控制处理器(16)连接传输检测信息,主机(13)上还设有与控制处理器(16)连接以显示检测信息和输血参数的显示屏(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处理器(16)包括单片机控制单元(16-1)以及分别与单片机控制单元(16-1)连接的参数设置单元(16-2)、电机调速控制单元(16-3)、检测单元(16-4)、显示单元(16-5)、报警单元(16-6)和电源单元(16-7),电源单元(16-7)还分别与电机调速控制单元(16-3)、检测单元(16-4)、显示单元(16-5)及报警单元(16-6)连接;设置按键(17)与参数设置单元(16-2)连接,电机调速控制单元(16-3)与电机(10)连接,滴数检测器(19)、压力检测器(20)、气泡探测器(21)以及仓门探测器(27)与检测单元(16-4)连接,显示屏(23)与显示单元(16-5)连接,报警单元(16-6)与报警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其特征在于:机架(12)顶部设有提手(24),机架(12)体内设有用来对电源单元(16-7)充电的电池组件(25)以及用来对电池组件(25)充电的充电插头或充电插座(26)。
CN201420050026.2U 2014-01-26 2014-01-26 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36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50026.2U CN203736607U (zh) 2014-01-26 2014-01-26 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50026.2U CN203736607U (zh) 2014-01-26 2014-01-26 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36607U true CN203736607U (zh) 2014-07-30

Family

ID=51336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50026.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36607U (zh) 2014-01-26 2014-01-26 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366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1877A (zh) * 2014-01-26 2014-04-30 福建省仁德医械制造有限公司 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1877A (zh) * 2014-01-26 2014-04-30 福建省仁德医械制造有限公司 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62235A (zh) 一种基于多通结构的自动输液器
CN103736163A (zh)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点滴系统
CN103252000B (zh) 一种自适应便携式恒压输液器
CN208243856U (zh)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CN204092729U (zh) 一种输液泵智能检测装置
CN203736607U (zh) 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
CN103751877A (zh) 重力压力兼用低位输血机装置
CN102671259B (zh) 一种输液控制装置
CN203363665U (zh) 可任意设定气体物质的量的气体供给装置
CN103398287A (zh) 可任意设定气体物质的量的气体供给装置
CN205796151U (zh) 一种远程报警的微量注射泵
CN203896841U (zh) 新型植物输液装置
CN109966585A (zh) 一种输液监测报警阻断装置
CN210904416U (zh) 一种留置针电控缓排器
CN202336108U (zh) 一种微量输液泵控制系统
CN106918679A (zh) 一种基于嵌入式cps的硫化学品仓库气体实时检测及除臭过滤排放装置
CN203971051U (zh) 齿轮泵式内动力输液器
CN204840485U (zh) 隔膜泵式内动力输液器
CN207493020U (zh) 一种全自动便携式输液泵
CN206761980U (zh) 一种带报警器的输液器
CN105107051A (zh) 一种封闭式臭氧加注输血器及输血方法
CN201643159U (zh) 一次性使用避光输液器
CN206818785U (zh) 电子输注泵的堵塞检测装置
CN207137097U (zh) 一种一次性可加热输血器
CN205013262U (zh) 变容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AN MEIDE MEDICAL INSTRUMENT MANUFACTURING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AN RENDE MED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33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331

Address after: 351117 Putian province Fujian City Hanjiang District Jiangkou Town stone courtyard No. 1 Heping Road

Patentee after: Fujian Province medical virtue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351117 Putian province Fujian City Hanjiang District Jiangkou Town stone courtyard No. 1 Heping Road

Patentee before: FUJIAN RENDE MED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