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33970U - 电连接器组合及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合及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33970U
CN203733970U CN201420093484.4U CN201420093484U CN203733970U CN 203733970 U CN203733970 U CN 203733970U CN 201420093484 U CN201420093484 U CN 201420093484U CN 203733970 U CN203733970 U CN 203733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terminal
electrical contact
electric connector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9348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俊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9348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33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33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3397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含具有第一端子槽道的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一端子,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形成插槽。第一端子容置于第一端子槽道并具有弹性接触部及第一电性接触部,弹性接触部凸出于插槽,第一电性接触部暴露于第二端处。第二连接器包含具有第二端子槽道的第二绝缘本体及第二端子,第二端子容置于第二端子槽道且具有第二电性接触部及焊接部,焊接部凸出于第二绝缘本体外,第二端枢接于第二绝缘本体,第一电性接触部对应并接触于第二电性接触部。藉由第二绝缘本体相对第一绝缘本体的转动实现插槽朝向的改变,从而方便储存装置的插拔。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两种电连接器。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合及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及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枢转的电连接器组合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Serial ATA为一种用于储存装置(如硬盘、CD-ROM、DVD)与主机板间的高速传输接口。因Serial ATA的众多优势,其已逐渐替代传统的Parallel ATA与Ultra ATA接口。 
现有的SATA电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且SATA电连接器的插口方向相对于电路板固定,并且插口方向通常是沿着平行于电路板的方向,使储存装置可以沿着平行于电路板的方向插拔于SATA电连接器。然而,当前述SATA电连接器安装至家庭影院个人计算机(HTPC,Home Theater personal computer)内,或者是安装至电路板为Mini-ITX规格的计算机内,前述这些电子装置壳体内可供安装的空间都相对较小,而使储存装置与电子装置壳体间并没有足够的间距,从而使储存装置无法沿着平行于电路板的方向插拔于SATA电连接器,因此要卸除电子装置壳体或者是电路板才得以平行地插拔于SATA电连接器,这种方式耗时费工并不方便。 
综上所述,本申请人有感上述缺失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之应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方便对空间有限的电子装置中的储存装置进行插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对空间有限的电子装置中的储存装置进行插拔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另一种方便对空间有限的电子装置中的储存装置进行插拔的电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第一电连接器及第二电连接器。 
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含有一第一绝缘本体及数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以及数个第一端子槽道,且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于所述第一端处形成连通于所述第一端子槽道的一插槽,所述第一端子分别容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道中,且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互相连接的弹性接触部及第一电性接触部,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部凸出于所述插槽中,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暴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二端处。 
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固定于一电子装置内,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含有一第二绝缘本体及数个第二端子,且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数个第二端子槽道,所述第二端子分别容置于所述第二端子槽道,且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二电性接触部及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焊接部凸出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外。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二端枢接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分别对应并接触于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适用于安装至电子装置,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数个第一端子、第二绝缘本体、数个第二端子及枢轴结构。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以及数个第一端子槽道,且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于所述第一端处形成连通于所述第一端子槽道的一插槽。 
所述第一端子分别容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道中,且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互相连接的弹性接触部及第一电性接触部,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部凸出于所述插槽中,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暴露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二端处。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固接于所述电子装置,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二端处,且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数个第二端子槽道。 
所述第二端子分别容置于所述第二端子槽道,且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二电性接触部及焊接部,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分别对应并接触于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所述焊接部凸出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外且电性连接至所述电子装置。 
所述枢轴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之间并界定出一转动轴心,所述转动轴心沿数个所述第一端子的排列方向穿过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藉由所述枢轴结构而相对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转动,使所述第一绝缘本体选择性地位于一展平位置与一插拔位置,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在所述展平位置时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在所述插拔位置时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夹角。 
其中,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由所述展平位置转动至所述插拔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绕所述转动轴心转动,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分别保持与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接触。 
较佳地,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枢接槽,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枢接部,且所述枢轴结构包含有两枢转轴,而每一所述枢转轴分别穿设于相应的所述枢接槽及所述枢接部,使两所述枢接部分别枢接于两所述枢接槽。 
具体地,所述枢接槽的底壁形成有第一止挡面与第二止挡面,所述枢接部选择性地止挡定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止挡面或所述第二止挡面,以分别定义所述展平位置与所述插拔位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及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皆呈长型结构,且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沿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长度方向排成一列。 
较佳地,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夹持相应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适用于安装至电子装置,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数个第一端子、第二绝缘本体、数个第二端子及枢轴结构。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以及数个第 一端子槽道,且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于所述第一端处形成连通于所述端子槽道的一插槽。 
所述第一端子分别容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道中,且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互相连接的弹性接触部及第一电性接触部,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部凸出于所述插槽中,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之所述第二端处。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固接于所述电子装置,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二端处,且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数个第二端子槽道。 
所述第二端子分别容置于所述第二端子槽道,且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二电性接触部及焊接部,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选择地分别对应并接触于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所述焊接部凸出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外且电性连接至所述电子装置。 
所述枢轴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之间并界定出一转动轴心,所述转动轴心与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间具有偏移距离,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藉由所述枢轴结构而相对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转动,使所述第一绝缘本体选择性地位于一展平位置与一插拔位置,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在所述展平位置时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在所述插拔位置时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夹角。 
其中,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位于所述展平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分别与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接触,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由所述展平位置转动至所述插拔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以该偏移距离绕所述转动轴心偏心转动,使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分别断开与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的接触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组合及电连接器,通过第一绝缘本体可相对于第二绝缘本体转动,使第一绝缘本体相对于电子装置之间的夹角改变,进而使储存装置能够沿一角度斜向地插拔于第一绝缘本体,以达到即使电子装置内的安装空间局促也能够便利地将储存装置插拔于电连接器组合及电连接器的目的。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之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侧视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侧视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剖视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剖视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安装在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安装在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电连接器的立体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电连接器的侧视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电连接器的侧视图(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为一种电连接器100(如:SATA电连接器)。请先参考图1至图3,上述电连接器100基本上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1、数个第一端子2、一第二绝缘本体3、数个第二端子4、及一枢轴结构5。第一端子2配置于第一绝缘本体1,第二端子4配置于第二绝缘本体3。第一绝缘本体1可藉由枢轴结构5枢接至第二绝缘本体3。 
第一绝缘本体1例如以塑料等绝缘材料为主所制成,且其外轮廓大致呈长 型结构。第一绝缘本体1具有一第一端11、相对于第一端11的一第二端12,以及数个第一端子槽道13。并且,第一绝缘本体1于第一端11处形成连通于第一端子槽道13的一插槽14。 
第一端子2例如以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或其合金材料制成,且分别容置于第一绝缘本体1的第一端子槽道13中。其中,第一端子2具有互相连接的一弹性接触部21及一第一电性接触部22。并且,第一端子2的弹性接触部21凸出于插槽14中,第一端子2的第一电性接触部22暴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的第二端12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2可由第二端12安装至第一绝缘本体1。 
第二绝缘本体3的外轮廓大致呈长型结构,且同样可以塑料等绝缘材料为主所制成,并可以固接于一电子装置(未绘示)。举例来说,第二绝缘本体3可具有两固定锁孔33,以藉由两固定锁孔33而固接至前述电子装置。并且,第二绝缘本体3设于第一绝缘本体1的第二端12处,且第二绝缘本体3具有数个第二端子槽道31。 
第二端子4亦可以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或其合金材料制成,且分别容置于第二绝缘本体3的第二端子槽道31。其中,第二端子4具有互相连接的一第二电性接触部41及一焊接部42。焊接部42凸出于第二绝缘本体3外且可电性连接至前述电子装置。此外,第一端子2及第二端子4大致沿第一绝缘本体1的长度方向对应地排成一列。 
请参考图4及图5,枢轴结构5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1与第二绝缘本体3之间并界定出一转动轴心R,转动轴心R沿数个所述第一端子2的排列方向穿过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22,第一绝缘本体1藉由枢轴结构5而可相对于第二绝缘本体3转动,进而使第一绝缘本体1选择性地位于一展平位置(如图4所示)与一插拔位置(如图5所示)。其中,第一绝缘本体1在展平位置相对于前述电子装置的夹角θ1小于第一绝缘本体1在插拔位置相对于前述电子装置的夹角θ2,而夹角θ1与夹角θ2也可以说是前述电子装置的安装面在转动轴心R所界定的水平面的投影与第一绝缘本体1的底面所共同形成的夹角。在本实施例中,夹角θ1例如为0度,而夹角θ2例如为60度,但也可为90度,并不以此为限,只要满足θ2大于θ1即可。 
再者,当第一绝缘本体1由展平位置转动至插拔位置(如图5所示)时,第一端子2的第一电性接触部22绕转动轴心R转动。在第一电性接触部22绕转动轴心R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电性接触部22分别保持与第二端子4的第二电性接触部41接触。换言之,第一电性接触部22以可枢转方式维持与第二电性接触部41接触。更进一步来说,第二电性接触部41可与第一电性接触部22以夹持方式而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性接触部41形成两肋片,两肋片夹持第一电性接触部22。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性接触部22可夹持第二电性接触部41,或以其它方式电性接触,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本体1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枢接部15,而第二绝缘本体3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枢接槽32,并且枢轴结构5包含有两枢转轴51,而每一枢转轴51穿设于相应的枢接部15及枢接槽32,进而使两枢接部15得以分别枢设于两枢接槽32。 
请再参考图6与图7,每一枢接槽32的底壁形成有一第一止挡面321与一第二止挡面322,而每一枢接部15具有一底面151与一立面152,且底面151与立面152大致呈垂直地相连,且底面151与立面152之间形成一圆弧角,俗称R角,并且底面151可抵接于第一止挡面321,立面152可抵接于第二止挡面322,使每一枢接部15选择性地止挡定位于相应的第一止挡面321或第二止挡面322,以分别定义展平位置(如图6所示)与插拔位置(如图7所示)。亦即,当第一绝缘本体1位于展平位置时,底面151可抵接于第一止挡面321;当第一绝缘本体1位于插拔位置时,立面152可抵接于第二止挡面322。 
请再一并参阅图8及图9,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适于安装至一电子装置300。上述电子装置300例如是家庭影院个人计算机(HTPC,Home Theater personal computer),或者是电路板为Mini-ITX规格的计算机,其内部的安装空间皆相对较小的电子装置。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亦可安装于安装空间较大的电子装置,如桌上型计算机等,并不以此为限。 
电子装置300可包括一壳体310、一电路板320以及一储存装置S。电连接器100的第二绝缘本体3固定在电子装置300的电路板上,而第一绝缘本体1可用以与一储存装置S(如:硬盘)插接。当使用者欲插拔储存装置S时,可将第 一绝缘本体1由展平位置转动至插拔位置(如图9所示),使第一绝缘本体1相对于电子装置300的电路板320间的夹角改变,进而使储存装置S可以沿一角度(如:60度)斜向地插拔于电连接器100的第一绝缘本体1。进一步来说,当第一绝缘本体1位于插拔位置时,储存装置S外围的空间不但能够提供使用者手持之用,且储存装置S在移动的过程中也比较不容易与殻体310在结构上相干涉。因此,即使电子装置300内部的安装空间有限也能够便利地插拔储存装置S。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10至图13,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00。请先参考图10与图11,电连接器200(如:SATA电连接器)基本上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1、数个第一端子2a、一第二绝缘本体3、数个第二端子4a、及一枢轴结构5。 
请再参考图12与图13,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端子2a的第一电性接触部22a并非一直保持与第二端子4a的第二电性接触部41a接触。也可以说,第一端子2a的第一电性接触部22a选择地分别对应并接触于第二端子4a的第二电性接触部41a或脱离第二电性接触部41a。详细来说,当第一绝缘本体1位于展平位置(如图12所示)时,第一端子2a的第一电性接触部22a分别与第二端子4a的第二电性接触部41a接触,且第一端子2a的第一电性接触部22a及第二端子4a的第二电性接触部41a与转动轴心R之间具有一偏移距离d。因此,当第一绝缘本体1由展平位置转动至插拔位置(如图13所示)时,第一端子2a的第一电性接触部22a即以该偏移距离d绕转动轴心R偏心转动,使第一端子2a的第一电性接触部22a分别断开与第二端子4a的第二电性接触部41a的接触状态。 
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00也可应用于图9的电子装置300。当使用者欲储存装置S插拔于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00时,使用者可让第一绝缘本体1转动至插拔位置,使得第一端子2的第一电性接触部22a与第二端子4的第二电性接触部41a的接触状态断开。如此一来,可完全断开储存装置S与电路板320的电性连接状态,进而避免在插拔瞬间产生非预期的突波而造成端子烧熔、焦黑或是造成电子装置300损害的情况。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1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本实施例视为一种电连接器组合。上述电连接器组合基本上包括一第一电连接器M1及一第二电连接器M2。第一电连接器M1包含有一第一绝缘本体1及数个第一端子2。第二电连接器M2包含有一第二绝缘本体3及数个第二端子4,且第二电连接器M2固定于一电子装置内的电路板上。并且,第一电连接器M1的第一绝缘本体1的第二端12枢接于第二电连接器M2的第二绝缘本体3,使第一端子2的第一电性接触部22分别对应并接触于第二端子4的第二电性接触部41。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绝缘本体1、第一端子2、第二绝缘本体3、及第二端子4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相同,故此不再赘述。需特别说明的是,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器M1所包含的第一绝缘本体1及第一端子2的结构,以及第二电连接器M2所包含的第二绝缘本体3及第二端子4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相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100、200及电连接器组合,通过第一绝缘本体1可相对于固接在电子装置300的第二绝缘本体3转动,而使第一绝缘本体1相对于电子装置300间的夹角改变,进而使储存装置S能够沿一角度斜向地插拔于第一绝缘本体1,可达到即使电子装置300内部的安装空间局促也能够便利地插拔储存装置S的目的。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通过第一端子2的第一电性接触部22可以绕转动轴心R转动,使第一绝缘本体1由展平位置转动至插拔位置时,第一端子2的第一电性接触部22能保持与第二端子4的第二电性接触部41接触,进而使插置于第一绝缘本体1的储存装置S可枢转地且保持与电子装置300形成电性连接,可增加储存装置S配置在电子装置300内部的弹性。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通过第一端子2a的第一电性接触部22a与第二端子4a的第二电性接触部41a偏离于转动轴心R,且第一端子2a的第一电性接触部22a可以以该偏移距离d绕转动轴心R偏心转动,使第一绝缘本体1由展平位置转动至插拔位置时,第一端子2a的第一电性接触部22a随即断开与第二端子4a的第二电性接触部41a的接触状态,进而使储存装置S在插拔于电连接器200时为完全断开与电路板的电性连接状态,可以避免在插拔瞬间产生非预期的突波而造成端子烧熔、焦黑或是造成装置损害 的情况。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含有一第一绝缘本体及数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以及数个第一端子槽道,且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于所述第一端处形成连通于所述第一端子槽道的一插槽,所述第一端子分别容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道中,且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互相连接的弹性接触部及第一电性接触部,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部凸出于所述插槽中,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暴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二端处;及 
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固定于一电子装置内,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含有一第二绝缘本体及数个第二端子,且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数个第二端子槽道,所述第二端子分别容置于所述第二端子槽道,且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二电性接触部及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焊接部凸出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外;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二端枢接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分别对应并接触于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 
2.一种电连接器,适用于安装至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以及数个第一端子槽道,且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于所述第一端处形成连通于所述第一端子槽道的一插槽; 
数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分别容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道中,且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互相连接的弹性接触部及第一电性接触部,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部凸出于所述插槽中,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暴露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二端处; 
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固接于所述电子装置,所述第二绝缘本 体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二端处,且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数个第二端子槽道; 
数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分别容置于所述第二端子槽道,且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二电性接触部及焊接部,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分别对应并接触于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所述焊接部凸出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外且电性连接至所述电子装置;及 
枢轴结构,所述枢轴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之间并界定出一转动轴心,所述转动轴心沿数个所述第一端子的排列方向穿过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藉由所述枢轴结构而相对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转动,使所述第一绝缘本体选择性地位于一展平位置与一插拔位置,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在所述展平位置时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在所述插拔位置时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夹角; 
其中,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由所述展平位置转动至所述插拔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绕所述转动轴心转动,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分别保持与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枢接槽,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枢接部,且所述枢轴结构包含有两枢转轴,而每一所述枢转轴分别穿设于相应的所述枢接槽及所述枢接部,使两所述枢接部分别枢接于两所述枢接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槽的底壁形成有第一止挡面与第二止挡面,所述枢接部选择性地止挡定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止挡面或所述第二止挡面,以分别定义所述展平位置与所述插拔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及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皆呈长型结构,且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沿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长度方向排成一列。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夹持相应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 
7.一种电连接器,适用于安装至电子装置,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以及数个第一端子槽道,且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于所述第一端处形成连通于所述端子槽道的一插槽; 
数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分别容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道中,且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互相连接的弹性接触部及第一电性接触部,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部凸出于所述插槽中,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之所述第二端处; 
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固接于所述电子装置,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二端处,且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数个第二端子槽道; 
数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分别容置于所述第二端子槽道,且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二电性接触部及焊接部,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选择地分别对应并接触于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所述焊接部凸出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外且电性连接至所述电子装置;及 
枢轴结构,所述枢轴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之间并界定出一转动轴心,所述转动轴心与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间具有偏移距离,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藉由所述枢轴结构而相对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转动,使所述第一绝缘本体选择性地位于一展平位置与一插拔位置,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在所述展平位置时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在所述插拔位置时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夹角; 
其中,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位于所述展平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分别与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接触,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由所述展平位置转动至所述插拔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电性 接触部以该偏移距离绕所述转动轴心偏心转动,使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分别断开与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的接触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枢接槽,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枢接部,且所述枢轴结构包含有两枢转轴,而每一所述枢转轴分别穿设于相应的所述枢接槽及所述枢接部,使两所述枢接部分别枢接于两所述枢接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槽的底壁形成有第一止挡面与第二止挡面,所述枢接部选择性地止挡定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止挡面或所述第二止挡面,以分别定义所述展平位置与所述插拔位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及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皆呈长型结构,且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沿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长度方向排成一列。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选择地夹持相应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 
CN201420093484.4U 2014-03-03 2014-03-03 电连接器组合及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3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93484.4U CN203733970U (zh) 2014-03-03 2014-03-03 电连接器组合及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93484.4U CN203733970U (zh) 2014-03-03 2014-03-03 电连接器组合及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33970U true CN203733970U (zh) 2014-07-23

Family

ID=51204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9348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3970U (zh) 2014-03-03 2014-03-03 电连接器组合及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33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2613B (zh) 電連接器
CN202150611U (zh) 一种旋转插头
WO2016029707A1 (zh) 一种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WO2015165416A1 (zh)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CN103138097B (zh) 通用串行汇流排连接器
CN203733970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电连接器
CN203883191U (zh) 母端连接端子、母端连接器以及同轴电连接器
CN103682750A (zh) 插头插座
CN206283064U (zh) 同轴连接器及其公端、母端连接器和微波器件
TWI500225B (zh) 用來連接線纜與插座之連接器組合
TWM465693U (zh) 連接器插頭結構
CN206947615U (zh) 一种内嵌式可旋转多面插座
CN204067704U (zh) Usb连接器
TWM491270U (zh) 端子模組
CN203562604U (zh) 储存装置的连接部件
CN203481591U (zh) 可旋转式连接器
CN102593643B (zh) 旋转式适配器
TWM486194U (zh) 應用於傳送訊號及/或電源之彈簧針型式連接器
TWM423377U (en) Power connector
CN203734096U (zh) 连接器组合及电子设备
CN201397918Y (zh) 电连接器
CN218940247U (zh) 应用于轨道插座的适配器
TW200939585A (en) Audio plug connector
CN202651407U (zh) 电连接器
TWM484199U (zh) 電連接器組合及電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503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