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12693U - 一种三平移并联机构及其支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平移并联机构及其支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12693U
CN203712693U CN201420081408.1U CN201420081408U CN203712693U CN 203712693 U CN203712693 U CN 203712693U CN 201420081408 U CN201420081408 U CN 201420081408U CN 203712693 U CN203712693 U CN 2037126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olute pair
connecting rod
axis
side chain
the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814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延斌
韩秀英
马佳佳
尹晨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200814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126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126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126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平移并联机构及其支链,支链包括轴线互相平行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转动副,第一、第二转动副通过第一连杆连接,第二、第四转动副通过第二连杆连接,第一、第三转动副通过第三连杆连接,第三、第四转动副通过第四连杆连接,第四、第六转动副通过第五连杆连接,第三、第五转动副通过第六连杆连接,第五、第六转动副通过第七连杆连接,第一、第二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与第三、第四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以及第五、第六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平行,第一、第三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与第二、第四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平行。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动副单一的三平移并联机构及其支链。

Description

一种三平移并联机构及其支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平移并联机构及其支链。
背景技术
在坐标测量、材料搬运等领域中,经常需要用到结构简单、刚度高、灵活性好的三平移并联机构,现有的此类机构并不多见,已有的包括Delta机构、Maryland机构、3-RRC机构、2-CRR-SPS机构、3-RRRT机构、3-R//R//R-4r机构、3-RUC机构等,然而这些机构中的运动副复杂,均包括至少两种运动副,造成机构的装配和使用都比较困难;另外这些机构中的奇异位形多、位置正解难以求得且不唯一,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副单一的三平移并联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中该三平移并联机构中使用的支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中三平移并联机构的技术方案为:
三平移并联机构,包括动平台和定平台,动、定平台之间设置有三个结构相同且呈环形均布的支链,各支链均包括轴线互相平行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转动副,第一、第二转动副通过第一连杆连接,第二、第四转动副通过第二连杆连接,第一、第三转动副通过第三连杆连接,第三、第四转动副通过第四连杆连接,第四、第六转动副通过第五连杆连接,第三、第五转动副通过第六连杆连接,第五、第六转动副通过第七连杆连接,第一、第二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与第三、第四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以及第五、第六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平行,第一、第三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与第二、第四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平行,第三、第五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与第四、第六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与动平台连接的第七转动副,第七连杆上设置有与定平台连接的第八转动副,第七、第八转动副的轴线相平行,第七转动副的轴线垂直于第一转动副的轴线。
所述第二、第四转动副之间的轴线间距与第四、第六转动副之间的轴线间距相同。
各支链的第七转动副所在的环形的半径小于各支链的第八转动副所在的环形的半径。
各支链的第八转动副的转轴上均同轴线固设有动力输入轮。
所述的动力输入轮为齿轮。
所述三平移并联机构还包括与各支链一一对应设置的驱动电机,各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均同轴线固设有分别与对应动力输入轮啮合传动的动力输出齿轮。
本实用新型中支链的技术方案为:
三平移并联机构的支链,包括轴线互相平行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转动副,第一、第二转动副通过第一连杆连接,第二、第四转动副通过第二连杆连接,第一、第三转动副通过第三连杆连接,第三、第四转动副通过第四连杆连接,第四、第六转动副通过第五连杆连接,第三、第五转动副通过第六连杆连接,第五、第六转动副通过第七连杆连接,第一、第二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与第三、第四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以及第五、第六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平行,第一、第三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与第二、第四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平行,第三、第五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与第四、第六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用于与动平台连接的第七转动副,第七连杆上设置有用于与定平台连接的第八转动副,第七、第八转动副的轴线相平行,第七转动副的轴线垂直于第一转动副的轴线。
所述第二、第四转动副之间的轴线间距与第四、第六转动副之间的轴线间距相同。
所述第八转动副的转轴上同轴线固设有动力输入轮。
所述的动力输入轮为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第一转动副、第一连杆、第二转动副、第二连杆、第四转动副、第四连杆、第三转动副和第三连杆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回路;第三转动副、第四连杆、第四转动副、第五连杆、第六转动副、第七连杆、第五转动副和第六连杆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回路,第一连杆通过第七转动副与动平台连接,第七连杆通过第八转动副与定平台连接,整个三平移并联机构仅具有转动副这单一的运动副,使得三平移并联机构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三平移并联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结构原理图;
图3是图2中支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侧视图;
图5是图2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等效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rb=rm时,驱动力线矢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θ1=θ2=θ3=0时,驱动力线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三平移并联机构的实施例如图1~6所示:包括动平台2、定平台1,动、定平台之间设置有三个呈环形均布的支链,各支链的结构相同,现仅对一个支链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支链包括轴线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动副R1、第二转动副R2、第三转动副R3、第四转动副R4、第五转动副R5和第六转动副R6,第一、第二转动副通过第一连杆3连接,第二、第四转动副通过第二连杆4连接,第一、第三转动副通过第三连杆5连接,第三、第四转动副通过第四连杆6连接,第四、第六转动副通过第五连杆7连接,第三、第五转动副通过第六连杆8连接,第五、第六转动副通过第七连杆9连接。第一、第二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与第三、第四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以及第五、第六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平行,第一、第三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与第二、第四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平行,第三、第五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与第四、第六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平行,这样第一转动副R1、第一连杆3、第二转动副R2、第二连杆4、第四转动副R4、第四连杆6、第三转动副R3和第三连杆5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回路;第三转动副R3、第四连杆6、第四转动副R4、第五连杆7、第六转动副R6、第七连杆9、第五转动副R5和第六连杆8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回路,各连杆均为直杆结构,第二、第四转动副之间的轴线间距与第四、第六转动副之间的轴线间距相同,由于各连杆均为直杆结构,第三连杆5、第二连杆4、第六连杆8和第五连杆5的长度相同且均为l。第一连杆3上设置有与动平台2连接的第七转动副R7,第七连杆9上设置有与定平台1连接的第八转动副R8,第七、第八转动副的轴线相平行第七转动副的轴线垂直于第一转动副的轴线,各支链的第七转动副所在的环形的半径为rm,各支链的第八转动副所在的环形的半径为rb,rm<rb。各支链的第八转动副R8的转轴上均同轴线固设有动力输入轮10,动力输入轮为齿轮,三平移并联机构还包括与各支链一一对应设置的驱动电机12,各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均同轴线固设有分别与对应动力输入轮啮合传动的动力输出齿轮11。
该三平移并联机构可称为3-R(4r)(4r)R并联机构,3-R(4r)(4r)R两个R分别表示第七转动副和第八转动副,3-R(4r)(4r)R中两个4r分别表示对应平行四边形回路中的四个转动副。三平移并联机构含有3个完全相同且按圆周均匀布置的分支,每个分支由第七、第八两个转动副和2个平行四边形回路组成,第七、第八转动副的轴线平行于动平台、定平台平面,各平行四边形回路中的各转动副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与两端第七、第八转动副的轴线垂直。如图2所示:M1、M2、M3分别表示各支链的第七转动副的中心点,M1、M2、M3所在圆的半径为rm,B1、B2、B3分别表示各支链的第八转动副的中心点,B1、B2、B3所在圆的半径为rb。设置坐标系{M}为动平台连体坐标系,其坐标原点位于动平台的中心处,u、v轴在动平台平面内,设坐标系{B}为定平台连体坐标系,其坐标原点位于定平台的中心处,X、Y轴在定平台平面内,其坐标轴方向与{M}的相同。各支链的参数设置如图3~4所示,其中l为第六连杆的杆长,αi1(i=1,2,3)为邻近定平台的平行四边行机构的侧向转角,αi2为邻近动平台的平行四边行机构相对于前一平行四边行机构的侧向转角,θi为支链相对动平台平面的转角。
三平移并联机构自由度分析
图5所示的R(4r)(4r)R支链运动学上可等效于如图6所示的RPPR支链,其中一个P副垂直于两个R副,另一个P副平行于两个R副,该支链对动平台将产生无数个垂直于R副轴线的约束力偶,而这些力偶可以等效为两个独立的约束力偶当然这两个力偶也垂直于R副轴线,显然,机构的3条支链对动平台的6个约束力偶既不会平行于同一平面,也不会平行于同一直线,因此这6个约束力偶必然存在3个独立的基,可分别表示为
反螺旋的一组基可写为
根据螺旋理论可知为动平台可能的运动螺旋,因此机构动平台相对定平台的可能运动分别为沿惯性坐标系X、Y、Z轴的3个平移运动。
机构驱动输入选择
鉴于3-R(4r)(4r)R并联机构有3个自由度,为减小惯性的影响,提高负载能力和运行性能,驱动副应尽量靠近定平台,因此选择定平台上的3个第八转动副为驱动副。一般来说,若将任一支链的驱动副固定不动,则该支链对动平台会产生3个力螺旋,如图6所示, 为刚化驱动副之前支链对动平台的约束力偶,为刚化驱动副后支链对动平台的驱动力线矢,它与动平台上的R副垂直相交,并且垂直于两个P副,对于如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中的支链,驱动力线矢平行于中间2个(4r)平行四边形回路的6个转动副。
下面根据驱动副判定准则讨论所有支链施加给动平台的约束力偶和驱动力线矢的秩,前面已经确定一般位形下支链对动平台的6个约束力偶的秩为3,因此这3个螺旋限制了动平台绕X、Y、Z轴的转动,而3个驱动线矢在一般位形下不会同时平行于同一平面,也不会平行于同一直线,所以由线几何理论可知,在一般位形下,支链施加给动平台的所有约束力偶和驱动力线矢的秩必为6,这说明驱动输入选取是合理的。
机构奇异分析
1)平台奇异
由前面分析可知,3条支链对动平台的约束螺旋为6个约束力偶,这6个力偶存在3个独立的基,可分别表示为
而且这3个力偶基不会随机构的位形变化而降秩,因此该机构不存在平台奇异。
2)驱动奇异
由前面分析可知,3条支链对动平台的约束螺旋为6个约束力偶,对动平台的驱动螺旋为3个力线矢,当机构参数满足rb=rm时,这3个驱动力线矢将垂直于同一直线L,如图7所示,此时机构沿直线L的平动将失控,发生驱动奇异。另外,当机构参数满足θ1=θ2=θ3=0时(动平台平面和定平台平面重合),3个驱动力线矢将平行于Z轴,如图8所示,此时机构沿X、Y轴的平动将失控,发生驱动奇异。显然在机构设计时只要保证rb≠rm,即可避免前一种驱动奇异。
3)支链奇异
当连接动平台的第七转动副与连接定平台的第八转动副重合时,动平台平面和定平台平面重合,驱动力线矢消失,此时发生支链奇异。
总之,机构动平台平面和定平台平面重合时才可能发生驱动奇异以及支链奇异,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它奇异位形。
机构运动学模型及位置正逆解
1)运动学模型
参考图2~4所示,设x、y、z分别为动平台坐标系{M}原点在定平台坐标系{B}中沿X、Y、Z轴的位置坐标,同时假设参数rb≠rm,则通过运动分析可得到如下的机构运动学模型:
tan θ 1 = z r b - r m - x tan θ 2 = z r b - r m + 1 2 x - 3 2 y tan θ 3 = z r b - r m + 1 2 x + 3 2 y - - - ( 1 )
2)逆解
根据式(1)所示的运动学模型,可得如下关于驱动角位移θ1、θ2、θ3的逆向解析解:
&theta; 1 = arctan z r b - r m - x x < r b - r m &pi; 2 x = r b - r m , z &GreaterEqual; 0 - &pi; 2 x = r b - r m , z < 0 &pi; + arctan z r b - r m - x x > r b - r m , z &GreaterEqual; 0 - &pi; + arctan z r b - r m - x x > r b - r m , z < 0
&theta; 2 = arctan z r b - r m + 1 2 x - 3 2 y 3 2 y - 1 2 x < r b - r m &pi; 2 3 2 y - 1 2 x = r b - r m , z &GreaterEqual; 0 - &pi; 2 3 2 y - 1 2 x = r b - r m , z < 0 &pi; + arctan z r b + r m + 1 2 x - 3 2 y 3 2 y - 1 2 x > r b - r m , z &GreaterEqual; 0 - &pi; + arctan z r b - r m + 1 2 x - 3 2 y 3 2 y - 1 2 x > r b - r m , z < 0
&theta; 3 = arctan z r b - r m + 1 2 x + 3 2 y 1 2 x + 3 2 y > r m - r b &pi; 2 1 2 x + 3 2 y = r m - r b , z &GreaterEqual; 0 - &pi; 2 1 2 x + 3 2 y = r m - r b , z < 0 &pi; + arctan z r b - r m + 1 2 x + 3 2 y 1 2 x + 3 2 y < r m - r b , z &GreaterEqual; 0 - &pi; + arctan z r b - r m + 1 2 x + 3 2 y 1 2 x + 3 2 y < r m - r b , z < 0
3)正解
假设rb≠rm,由式(1)所示的运动学模型,可得如下关于笛卡尔空间坐标x、y、z的正向解析解:
1)当 &theta; 1 &NotEqual; 0 , &theta; 2 &NotEqual; 0 , &theta; 3 &NotEqual; 0 , &theta; 1 &NotEqual; &PlusMinus; &pi; 2 , &theta; 2 &NotEqual; &PlusMinus; &pi; 2 , &theta; 3 &NotEqual; &PlusMinus; &pi; 2 时,有
x = tan &theta; 1 tan &theta; 2 + tan &theta; 1 tan &theta; 3 - 2 tan &theta; 2 tan &theta; 3 tan &theta; 1 tan &theta; 2 + tan &theta; 1 tan &theta; 3 + tan &theta; 2 tan &theta; 3 ( r b - r m ) y = 3 tan &theta; 1 ( tan &theta; 2 - tan &theta; 3 ) tan &theta; 1 tan &theta; 2 + tan &theta; 1 tan &theta; 3 + tan &theta; 2 tan &theta; 3 ( r b - r m ) z = 3 tan &theta; 1 tan &theta; 2 tan &theta; 3 tan &theta; 1 tan &theta; 2 + tan &theta; 1 tan &theta; 3 + tan &theta; 2 tan &theta; 3 ( r b - r m )
2)当θ1=0,θ2=0,θ3=0时,机构发生奇异,x、y的解不唯一,而z=0。
3)当 &theta; 1 = &pi; 2 , &theta; 2 &NotEqual; &pi; 2 , &theta; 3 &NotEqual; &pi; 2 时,有
x = r b - r m y = 3 ( tan &theta; 2 - tan &theta; 3 ) tan &theta; 2 + tan &theta; 3 ( r b - r m ) z = 3 tan &theta; 2 tan &theta; 3 tan &theta; 2 + tan &theta; 3 ( r b - r m )
4)当 &theta; 2 = &pi; 2 , &theta; 1 &NotEqual; &pi; 2 , &theta; 3 &NotEqual; &pi; 2 时,有
x = tan &theta; 1 - 2 tan &theta; 3 tan &theta; 1 + tan &theta; 3 ( r b - r m ) y = 3 tan &theta; 1 tan &theta; 1 + tan &theta; 3 ( r b - r m ) z = 3 tan &theta; 1 tan &theta; 3 tan &theta; 1 + tan &theta; 3 ( r b - r m )
5)当 &theta; 3 = &pi; 2 , &theta; 1 &NotEqual; &pi; 2 , &theta; 2 &NotEqual; &pi; 2 时,有
x = tan &theta; 1 - 2 tan &theta; 2 tan &theta; 1 + tan &theta; 2 ( r b - r m ) y = - 3 tan &theta; 1 tan &theta; 1 + tan &theta; 2 ( r b - r m ) z = 3 tan &theta; 1 tan &theta; 2 tan &theta; 1 + tan &theta; 2 ( r b - r m )
显然,机构的运动学模型简单,而且正解唯一,其解析表达式也简单。
三平移并联机构具有以下几大优点:①全对称,只含转动副;②奇异位形少,只有在动平台平面与定平台平面重合的情况下发生奇异;③运动学模型简单;④位置正解唯一,且解析表达式简单。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机构的制造成本,降低了有关运动学计算的复杂性,提高了实际应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所以本专利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在本三平移并联机构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第四转动副之间的轴线间距与第四、第六转动副之间的轴线间距也可以不同,此时第二连杆的长度与第五连杆的长度不同;当然各连杆也可以不是直杆结构,比如说各连杆均为L形拐杆结构;动力输入轮还可以是链轮或皮带轮;驱动电机与动力输入轮之间还可以通过多级齿轮副传动连接;驱动电机也可以不是本三平移并联机构的一部分,比如说驱动电机作为外购件,只有在实际使用时才装配到该三平移并联机构上。
支链的实施例如图1~6所示:支链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各三平移并联机构中所述的支链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Claims (10)

1.三平移并联机构的支链,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线互相平行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转动副,第一、第二转动副通过第一连杆连接,第二、第四转动副通过第二连杆连接,第一、第三转动副通过第三连杆连接,第三、第四转动副通过第四连杆连接,第四、第六转动副通过第五连杆连接,第三、第五转动副通过第六连杆连接,第五、第六转动副通过第七连杆连接,第一、第二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与第三、第四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以及第五、第六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平行,第一、第三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与第二、第四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平行,第三、第五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与第四、第六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用于与动平台连接的第七转动副,第七连杆上设置有用于与定平台连接的第八转动副,第七、第八转动副的轴线相平行,第七转动副的轴线垂直于第一转动副的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平移并联机构的支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第四转动副之间的轴线间距与第四、第六转动副之间的轴线间距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平移并联机构的支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转动副的转轴上同轴线固设有动力输入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平移并联机构的支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输入轮为齿轮。
5.三平移并联机构,包括动平台和定平台,其特征在于:动、定平台之间设置有三个结构相同且呈环形均布的支链,各支链均包括轴线互相平行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转动副,第一、第二转动副通过第一连杆连接,第二、第四转动副通过第二连杆连接,第一、第三转动副通过第三连杆连接,第三、第四转动副通过第四连杆连接,第四、第六转动副通过第五连杆连接,第三、第五转动副通过第六连杆连接,第五、第六转动副通过第七连杆连接,第一、第二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与第三、第四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以及第五、第六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平行,第一、第三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与第二、第四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平行,第三、第五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与第四、第六转动副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与动平台连接的第七转动副,第七连杆上设置有与定平台连接的第八转动副,第七、第八转动副的轴线相平行,第七转动副的轴线垂直于第一转动副的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平移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第四转动副之间的轴线间距与第四、第六转动副之间的轴线间距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平移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支链的第七转动副所在的环形的半径小于各支链的第八转动副所在的环形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意一项所述的三平移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支链的第八转动副的转轴上均同轴线固设有动力输入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平移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输入轮为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平移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平移并联机构还包括与各支链一一对应设置的驱动电机,各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均同轴线固设有分别与对应动力输入轮啮合传动的动力输出齿轮。
CN201420081408.1U 2014-02-25 2014-02-25 一种三平移并联机构及其支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126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81408.1U CN203712693U (zh) 2014-02-25 2014-02-25 一种三平移并联机构及其支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81408.1U CN203712693U (zh) 2014-02-25 2014-02-25 一种三平移并联机构及其支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12693U true CN203712693U (zh) 2014-07-16

Family

ID=51151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8140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12693U (zh) 2014-02-25 2014-02-25 一种三平移并联机构及其支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126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7685A (zh) * 2014-02-25 2014-05-28 河南科技大学 三平移并联机构及其支链
CN115217925A (zh) * 2022-08-01 2022-10-21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机械锁紧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7685A (zh) * 2014-02-25 2014-05-28 河南科技大学 三平移并联机构及其支链
CN115217925A (zh) * 2022-08-01 2022-10-21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机械锁紧装置
CN115217925B (zh) * 2022-08-01 2024-04-05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机械锁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7685A (zh) 三平移并联机构及其支链
CN103217986B (zh) 具有球面纯滚性质的二自由度并联转动机构
Xie et 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high-speed and high-rotation robot with four identical arms and a single platform
CN103586864A (zh) 由四条prr支链构成的平面三自由度驱动冗余并联机器人机构
Liu et al.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analysis of a three-degree-of-freedom parallel manipulator
CN100348378C (zh) 一种三自由度解耦并联机构
CN103592095A (zh) 一种两转动两移动四自由度并联激振平台
CN103528755A (zh) 一种六维力传感器标定装置
CN105042002B (zh) 一种变传动比线齿轮机构
CN103807353B (zh) 无角位移隔振装置及其支链
CN100348377C (zh) 二自由度解耦球面并联机构
CN203712693U (zh) 一种三平移并联机构及其支链
CN101927491B (zh) 一种完全各向同性三自由度空间并联机器人机构
CN104626201B (zh) 构态可变机构及其特性分析的旋量邻接矩阵方法
CN106166739A (zh) 一种直线型并联机器人
CN102626921A (zh) 含两自由度平面子链的无汇交轴对称两转一移并联机构
CN203863676U (zh) 伺服电机驱动四自由度柔性机械臂装置
CN102275163B (zh) 一种球面并联运动机构
CN104589308A (zh) 一种多转动副机构
Merlet Checking the cable configuration of cable-driven parallel robots on a trajectory
CN103624559A (zh) 一种两转动完全解耦并联机构
CN107116538B (zh) 一种三转动一移动广义解耦并联机器人机构
CN203281690U (zh) 一种90°折弯治具
CN203717777U (zh) 一种无角位移隔振装置及其支链
Han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single-input three-DOF parallel manipul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2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