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10115U - 一种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10115U
CN203710115U CN201420031547.3U CN201420031547U CN203710115U CN 203710115 U CN203710115 U CN 203710115U CN 201420031547 U CN201420031547 U CN 201420031547U CN 203710115 U CN203710115 U CN 203710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d body
rotating cylinder
pitman
screw thread
external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3154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建雄
闫寒冰
张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at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at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at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at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3154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10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10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1011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包括第一棒体、第二棒体和转筒,所述第一棒体和所述第二棒体连接设置在所述转筒的两头,所述第一棒体和/或所述第二棒体通过螺纹与所述转筒相连。使用本实用新型仅需要转动转筒即可对第一棒体和第二棒体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将连接棒延长至所需的长度,使手术操作更简便,减少患者周围组织的损伤,加快手术速度,使患者恢复更快。

Description

一种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脊柱矫形用的体内固定物,尤其与矫形固定器的固定位置调整的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实现逐步矫形操作功能的方式是,在成人脊柱矫形中通过二次手术进行弯棒调整,及在儿童脊柱矫形中阶段性延长调节棒连接装置,例如多米诺连接。现有的逐步矫形手术操作较复杂,操作难度高,对患者的周围软组织损伤也较大,不利于患者的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简单方便进行位置调整、从而降低手术难度并有利于患者康复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包括第一棒体、第二棒体和转筒,所述第一棒体和所述第二棒体连接设置在所述转筒的两头,所述第一棒体和/或所述第二棒体通过螺纹与所述转筒相连。
进一步,所述第一棒体一头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棒体配合连接所述转筒的一头为光杆,所述转筒一头设置有内螺纹,另一头设置有光孔,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光杆插入所述光孔中。
进一步,所述光杆和所述光孔的截面均为D字型。
进一步,所述第一棒体和所述第二棒体的一头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转筒的两头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棒体和所述第二棒体分别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转筒的两头。
进一步,所述转筒的两所述内螺纹旋向相反。
进一步,还包括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一头加工有外螺纹,另一头加工有孔,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孔的轴线平行且具有一定间距,所述转接头通过所述外螺纹连接所述转筒,通过所述孔连接所述第一棒体或所述第二棒体。
进一步,所述孔为光孔,所述光孔的截面为D字型。
进一步,所述第一棒体一头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棒体配合连接所述转接头的一头为光杆,所述转筒两头均设置有内螺纹,并通过螺纹配合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棒体和所述转接头,所述第二棒体的所述光杆插入所述转接头的所述光孔中。
进一步,所述转接头为L型。
进一步,所述转筒具有外四方或外六方或外八方或外三角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脊柱阶段性矫形过程中由于矫形或生长的需要调整撑开延长脊柱矫形内固定物的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使用本实用新型仅需要转动转筒即可对第一棒体和第二棒体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将连接棒延长至所需的长度,使手术操作更简便,减少患者周围组织的损伤,加快手术速度,使患者恢复更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第一实施例动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棒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第一实施例中第二棒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第一实施例中转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第二实施例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第二实施例中转筒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第三实施例动作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第三实施例中转接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1包括第一棒体11、第二棒体12和转筒13。第一棒体11和第二棒体12连接设置在转筒13的两头,第一棒体11、第二棒体12和转筒13在同一轴线上延伸,整体形成连接棒1。
第一棒体11的结构如图3所示,整体为一杆状结构,一头设置有外螺纹111,另一头为固定端。第二棒体12的结构如图4所示,整体为一杆状结构,一头为光杆,另一头为固定端。转筒13的结构如图5所示,为一柱体,一头加工有螺纹孔131,另一头加工有光孔132,螺纹孔131和光孔132可以如图相连通,也可以不连通。螺纹孔131的内螺纹与第一棒体11上的外螺纹111相配,从而使第一棒体11通过螺纹连接在转筒13的一头。光孔132的结构与第二棒体12上光杆121结构相配,且光孔132内径等于或略大于光杆121的外径,从而使第二棒体12通过光杆121与光孔132的配合连接在转筒13的另一头。光杆121和光孔132的截面均为D字型,以防止光杆121相对光孔132相对转动。转筒13外周面设置为外六方结构133,以便于医生直接用手或使用工具进行操作,实际上为了达成该便于操作的目的,转筒13的外周面不限于设置为如图5所示的外六方结构,还可设置为外四方、外八方或外三角等结构。
其中第一棒体11与第二棒体12仅是为了方便说明对两种不同的棒体的称谓,并不对其设定位置作限定,如第一棒体11可以设在转筒13的左侧,也可设置转筒13的右侧。
如图2所示,使用该实施例中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1进行操作时,仅需如图箭头P1所示转动转筒13,就可使第一棒体11在螺纹配合的作用下发生如箭头R1所示的轴向位移(通常为向外移动),从而通过转动转筒13使第一棒体11和第二棒体12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也就使连接棒1的整体长度发生变化(通常为变长)。
第二实施例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2包括第一棒体21、第二棒体22和转筒23。第一棒体21和第二棒体22连接设置在转筒23的两头,第一棒体21、第二棒体22和转筒23在同一轴线上延伸,整体形成连接棒2。
第一棒体21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棒体11结构相同(请参照图3所示),整体为一杆状结构,一头设置有外螺纹211,另一头为固定端。第二棒体22也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棒体11结构相同(请参照图3所示),整体为一杆状结构,一头设置有外螺纹221,另一头为固定端。转筒23的结构如图8所示,为一柱体,两头均加工有螺纹孔231和232,该两螺纹孔231和232可以如图相连通,也可以不连通。螺纹孔231的内螺纹与第一棒体21上的外螺纹211相配,从而使第一棒体21通过螺纹连接在转筒23的一头。螺纹孔232的内螺纹与第二棒体22上的外螺纹221相配,从而使第二棒体22通过螺纹连接在转筒23的另一头。螺纹孔231和232上的螺纹旋向相反,螺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样的外螺纹211和221与相应螺纹孔螺纹相适应。转筒23外周面设置为外六方结构233,以便于使用工具进行操作,实际上为了达成该便于操作的目的,转筒23的外周面不限于设置为如图8所示的外六方结构,还可设置为外四方、外八方、外三角等结构。
其中第一棒体21与第二棒体22仅是为了方便说明对两种不同的棒体的称谓,并不对其设定位置作限定,如第一棒体21可以设在转筒23的左侧,也可设置转筒23的右侧。
如图7所示,使用该实施例中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2进行操作时,仅需如图箭头P2所示转动转筒23,就可使第一棒体21在螺纹配合的作用下发生如箭头R21所示的轴向位移(通常为向外移动),使第二棒体22在螺纹配合的作用下发生如箭头R22所示的轴向位移(通常为向外移动),从而通过转动转筒23使第一棒体21和第二棒体22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也就使连接棒2的整体长度发生变化(通常为变长)。
第三实施例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3包括第一棒体31、第二棒体32、转筒33和转接头34。第一棒体31连接设置在转筒33的一头,第二棒体32通过转接头34连接设置在转筒33的另一头,第一棒体31、第二棒体32、转筒33和转接头34整体形成连接棒3。由于转接头34两头的连接轴线平行且具有间距,从而使第二棒体32相对第一棒体31在轴向上发生偏移。
第一棒体31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棒体31结构相同(请参照图3所示),整体为一杆状结构,一头设置有外螺纹311,另一头为固定端。第二棒体32与第一实施例中第二棒体12结构相同(请参照图4所示),整体为一杆状结构,一头为光杆321,另一头为固定端。转筒33与第二实施例中转筒23结构相同(请参照图8所示),为一柱体,两头均加工有螺纹孔331和332,该两螺纹孔331和332可以如图相连通,也可以不连通。转接头34的结构如图11所示,为一L型结构,包括一横部41和一纵部42,横部41的头部加工有外螺纹341,纵部42的头部加工有光孔342。外螺纹341的轴线与光孔342的轴线相互平行,并具有一定间距,间距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螺纹孔331的内螺纹与第一棒体31上的外螺纹311相配,从而使第一棒体31通过螺纹连接在转筒33的一头。螺纹孔332的内螺纹与转接头34上的外螺纹341相配,从而使转接头34通过螺纹连接在转筒33的另一头。光孔342的结构与第二棒体32上光杆321结构相配,且光孔342内径等于或略大于光杆321的外径,从而使第二棒体32通过光杆321与光孔342的配合连接在转接头34的另一头。光杆321和光孔342的截面均为D字型,以防止光杆321相对光孔342相对转动。螺纹孔331和332上的螺纹旋向相反,螺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样的外螺纹311和321与相应螺纹孔螺纹相适应。转筒33外周面可以如图8所示设置为外六方结构,以便于使用工具进行操作,实际上为了达成该便于操作的目的,转筒33的外周面不限于设置为如图8所示的外六方结构,还可设置为外四方、外八方或外三角等结构。另外,第二棒体32也可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棒体31结构相同,此时只需将转接头34上的光孔342改为螺纹孔即可实现相互连接,该种形式为本实施例的变形。
其中第一棒体31与第二棒体32仅是为了方便说明对两种不同的棒体的称谓,并不对其设定位置作限定,如第一棒体31可以设在转筒33的左侧,也可设置转接头34的右侧。
如图10所示,使用该实施例中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3进行操作时,仅需如图箭头P3所示转动转筒33,就可使第一棒体31在螺纹配合的作用下发生如箭头R31所示的轴向位移(通常为向外移动),使第二棒体32通过转接头34在螺纹配合的作用下发生如箭头R32所示的轴向位移(通常为向外移动),从而通过转动转筒33使第一棒体31和第二棒体32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也就使连接棒3的整体长度发生变化(通常为变长)。本实施例适用于连接棒不在同一平面的情况,实现非同一平面上的撑开延长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脊柱阶段性矫形过程中由于矫形或生长的需要调整撑开延长脊柱矫形内固定物的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使用本实用新型仅需要转动转筒即可对第一棒体和第二棒体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将连接棒延长至所需的长度,使手术操作更简便,减少患者周围组织的损伤,加快手术速度,使患者恢复更快。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已由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棒体、第二棒体和转筒,所述第一棒体和所述第二棒体连接设置在所述转筒的两头,所述第一棒体和/或所述第二棒体通过螺纹与所述转筒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棒体一头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棒体配合连接所述转筒的一头为光杆,所述转筒一头设置有内螺纹,另一头设置有光孔,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光杆插入所述光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杆和所述光孔的截面均为D字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棒体和所述第二棒体的一头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转筒的两头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棒体和所述第二棒体分别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转筒的两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的两所述内螺纹旋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一头加工有外螺纹,另一头加工有孔,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孔的轴线平行且具有一定间距,所述转接头通过所述外螺纹连接所述转筒,通过所述孔连接所述第一棒体或所述第二棒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孔为光孔,所述光孔的截面为D字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棒体一头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棒体配合连接所述转接头的一头为光杆,所述转筒两头均设置有内螺纹,并通过螺纹配合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棒体和所述转接头,所述第二棒体的所述光杆插入所述转接头的所述光孔中。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为L型。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具有外四方或外六方或外八方或外三角结构。
CN201420031547.3U 2014-01-17 2014-01-17 一种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10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31547.3U CN203710115U (zh) 2014-01-17 2014-01-17 一种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31547.3U CN203710115U (zh) 2014-01-17 2014-01-17 一种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10115U true CN203710115U (zh) 2014-07-16

Family

ID=51149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31547.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10115U (zh) 2014-01-17 2014-01-17 一种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1011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8901A (zh) * 2016-08-31 2017-01-11 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长期脊柱矫形装置
CN106859754A (zh) * 2017-03-22 2017-06-20 拾欣 一种生长期脊柱侧凸内固定矫形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8901A (zh) * 2016-08-31 2017-01-11 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长期脊柱矫形装置
CN106308901B (zh) * 2016-08-31 2019-06-07 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长期脊柱矫形装置
CN106859754A (zh) * 2017-03-22 2017-06-20 拾欣 一种生长期脊柱侧凸内固定矫形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25022U (zh) 踝关节多维调控矫形器
CN203710115U (zh) 一种矫形固定器中的连接棒
CN103445839A (zh) 踝关节多维调控矫形器
CN106402140A (zh) 一种可伸缩式连杆结构
CN103040507B (zh) 骨科用复位固定架
CN103494634A (zh) 一种新型骨科复位固定架
CN209316193U (zh) 一种万向膝关节固定支具
CN103126762A (zh) 经皮肤插入的加压髋螺钉导向器
CN103445832B (zh) 桡骨远端骨折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
CN103800058A (zh) 一种可调节加压延长装置
CN202908827U (zh) 一种可调节加压延长装置
CN203935260U (zh) 多轴骨科动态生长棒
CN211325517U (zh) 一种骨折调整复位装置
CN204394656U (zh) 一种万向加压延长器
CN208926555U (zh) 一种骨科外固定架用调节杆
CN205054409U (zh) 稳固支撑型接骨板
CN203425011U (zh) 桡骨远端骨折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
CN202313591U (zh) 一种可调开口大小的医用镊子
CN203458449U (zh) 一种用于骨延长术的外固定支架
CN207253368U (zh) 指骨牵伸器
CN204233205U (zh) 一种脊柱矫形装置
CN205144691U (zh) 非支撑多维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器
CN208228987U (zh) 一种新型带加压螺纹的骨科外固定支架
CN207252420U (zh) 一种农田灌溉装置
CN105250018B (zh) 一种能够使矫形棒自由伸缩且带角度补偿功能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