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84878U - 一种门铰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84878U
CN203684878U CN201320835566.7U CN201320835566U CN203684878U CN 203684878 U CN203684878 U CN 203684878U CN 201320835566 U CN201320835566 U CN 201320835566U CN 203684878 U CN203684878 U CN 203684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hinge
connecting rod
hinge base
riveted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3556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剑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83556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84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84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848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铰连接块与门框固定座容易脱离、移动甚至断裂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门铰包括活动门固定座、多连杆机构、弹性装置、缓冲装置、弹性调节装置和门铰底座;多连杆机构与缓冲装置连接,活动门固定座与缓冲装置固定;弹性调节装置与缓冲装置活动连接;弹性装置设于弹性调节装置与缓冲装置之间;且弹性调节装置包括弹性调节连杆、横向调节螺母和第一调节螺丝,弹性调节连杆铆接于第三门铰底座上;横向调节螺母镶嵌在弹性调节连杆下端;第一调节螺丝同时穿过第三门铰底座和横向调节螺母。本实用新型结实耐用并可三维调节,门铰底座和活动门固定座能轻松实现对活动门的上下、左右、深浅的调整,能应用于不同厚度的门体。

Description

一种门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门铰。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具门铰多为烟斗状活动门连接铰体,烟斗状活动门连接铰体由活动门固定座、转动活动连接在活动门固定座上的连接块构成,使用时,将烟斗状活动门固定座固定在柜子的活动门上,将门框固定座固定在柜子的门框上,调节调节螺丝来调节活动门与门框的距离,然后通过旋紧固定座的固定仅靠它们的尾端固定,连接块的受力点完全集中在其尾端与门框固定座的连接固定处,而且所受到是杠杆力,使用时间一长,连接块与门框固定座容易脱离、移位,甚至断裂。
故综上所述,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的门铰来弥补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门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铰连接块与门框固定座容易脱离、移动甚至断裂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结实耐用并可三维调节,门铰底座和活动门固定座能轻松实现对活动门的上下、左右、深浅的调整,能应用于不同厚度和不同重量的门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门铰,其包括活动门固定座、多连杆机构、弹性装置、缓冲装置、弹性调节装置和门铰底座;所述多连杆机构与所述缓冲装置连接,所述活动门固定座与所述缓冲装置固定;所述弹性调节装置与所述缓冲装置活动连接;所述门铰底座包括第一门铰底座、第二门铰底座、第三门铰底座和多个铆钉,所述第一门铰底座上设有多个喇叭孔和多个第一圆孔,所述第二门铰底座上设有多个第一长孔和多个第二圆孔,所述第三门铰底座上设有多个第二长孔;所述第一长孔与所述第一圆孔通过所述铆钉铆接,所述第二长孔与所述第二圆孔通过所述铆钉铆接;所述第三门铰底座与所述缓冲装置铆接;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阻尼器、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铆接在所述第三门铰底座上,其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铆接;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三门铰底座铆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一端铆接;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铆接在所述第四连杆中部;所述阻尼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之间;所述多连杆机构包括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七连杆、第八连杆和第九连杆;所述第五连杆一端铆接在所述第六连杆一端,其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门固定座铆接;所述第八连杆铆接在所述第六连杆中间;所述第九连杆为T字型,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铆接在所述第八连杆一端,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四连杆铆接,所述第三端部铆接在所述第三门铰底座上;所述第七连杆固定在所述第八连杆一侧,且所述第八连杆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门固定座铆接;所述弹性装置设于所述弹性调节装置与所述缓冲装置之间;且所述弹性调节装置包括弹性调节连杆、横向调节螺母和第一调节螺丝;所述弹性调节连杆铆接于所述第三门铰底座上;所述横向调节螺母镶嵌在所述弹性调节连杆下端;所述第一调节螺丝同时穿过所述第三门铰底座和所述横向调节螺母。
进一步,所述第一门铰底座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二门铰底座包括第五侧面、第六侧面、第七侧面和第八侧面;所述第三门铰底座包括第九侧面、第十侧面、第十一侧面和第十二侧面。
进一步,所述门铰进一步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凸块、第二调节螺丝和两个第一凹型块;两个所述第一凹型块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凸块设于所述第五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一凹型块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凸块上设有第一螺丝孔;所述第二调节螺丝同时穿过所述第一螺丝孔和所述第一间隙,且所述第一凸块与两个所述第一凹型块通过所述第二调节螺丝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门铰上设有深度调节装置,所述深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二凸块、第三调节螺丝和两个第二凹型块;两个所述第二凹型块相对设置在所述第六侧面上;所述第二凸块设于所述第十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二凹型块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凸块上设有第二螺丝孔;所述第三调节螺丝同时穿过所述第二螺丝孔和所述第二间隙,且所述第二凸块与两个所述第二凹型块通过所述第三调节螺丝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第十二侧面上设有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与所述弹性调节连杆之间设有第一夹角;且所述第三凸块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调节螺丝同时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横向调节螺母。
进一步,所述第三门铰底座上进一步设有止位装置,且所述止位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杆铆接。
进一步,所述活动门固定座包括底片和固定座,所述底片与所述固定座固定。
进一步,所述门铰进一步设有门铰盖,所述门铰盖与所述第三门铰底座固定。
进一步,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且所述弹性装置设于所述弹性调节连杆和所述第一连杆中部之间。
优选的,所述弹性装置设于所述弹性调节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末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弹性装置的设置,能实现门体向上打开或向下打开的变换,只需调整弹性装置的位置即可。当需要柜门向上打开时,弹性装置设于上述弹性调节连杆和缓冲装置四连杆机构的第二连杆末端之间。当需要柜体向下打开时,弹性装置也可设于上述弹性调节连杆和缓冲装置四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中部之间。
2、本实用新型带有缓冲装置,阻尼器在门体接近闭合时起作用,能起到防止夹伤的安全保障。
3、本实用新型带有弹性调节装置,可根据门体的重量对应调整弹性装置的力度,达到理想的开合效果。
4、本实用新型高度调节装置和深度调节装置的设置,可以进行三维调节,门铰底座和活动门固定座能轻松实现对活动门的上下、左右、深浅的调整,能应用于不同厚度和不同重量的门体。
5、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装置为弹簧,经久耐用。
6、本实用新型设有门铰盖,隐藏门铰,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门铰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和多连杆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门铰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5,一种门铰,其包括活动门固定座2、多连杆机构3、弹性装置4、缓冲装置5、弹性调节装置6和门铰底座7;所述多连杆机构3与所述缓冲装置5连接,所述活动门固定座2与所述缓冲装置5固定;所述弹性调节装置6与所述缓冲装置5活动连接;所述门铰底座7包括第一门铰底座71、第二门铰底座72、第三门铰底座73和多个铆钉(未图示),所述第一门铰底座71上设有多个喇叭孔711和多个第一圆孔712,所述第二门铰底座72上设有多个第一长孔721和多个第二圆孔722,所述第三门铰底座73上设有多个第二长孔731;所述第一长孔721与所述第一圆孔712通过所述铆钉铆接,所述第二长孔731与所述第二圆孔722通过所述铆钉铆接;所述第三门铰底座73与所述缓冲装置5铆接;所述缓冲装置5包括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阻尼器53、第三连杆54和第四连杆55;所述第一连杆51一端铆接在所述第三门铰底座73上,其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55铆接;所述第二连杆52一端与所述第三门铰底座73铆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54一端铆接;所述第三连杆54另一端铆接在所述第四连杆55中部;所述阻尼器53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51与所述第三连杆54之间;所述多连杆机构3包括第五连杆31、第六连杆32、第七连杆33、第八连杆34和第九连杆35;所述第五连杆31一端铆接在所述第六连杆32一端,其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门固定座2铆接;所述第八连杆34铆接在所述第六连杆32中间;所述第九连杆35为T字型,包括第一端部(未图示)、第二端部(未图示)和第三端部(未图示),所述第一端部铆接在所述第八连杆34一端,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四连杆55铆接,所述第三端部铆接在所述第三门铰底座73上;所述第七连杆33固定在所述第八连杆34一侧,且所述第八连杆34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门固定座2铆接;所述弹性装置4设于所述弹性调节装置6与所述缓冲装置5之间;且所述弹性调节装置6包括弹性调节连杆61、横向调节螺母62和第一调节螺丝63;所述弹性调节连杆61铆接于所述第三门铰底座73上;所述横向调节螺母62镶嵌在所述弹性调节连杆61下端;所述第一调节螺丝同时穿过所述第三门铰底座73和所述横向调节螺母62。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门铰底座上的喇叭孔设有五个,第一圆孔设有个四个;第二门铰底座上的第一长孔设有四个,第二圆孔设有四个;第三门铰底座上的第二长孔设有四个;喇叭孔的设置,用于将第一门铰底座固定在柜体上;第一长孔与第一圆孔铆接固定,第二长孔与第二圆孔铆接固定。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喇叭孔、第一长孔和第一圆孔的个数设为其它的数量,达到将第一门铰底座与柜体、第二门铰底座固定稳固即可;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二长孔和第二圆孔的个数设为其它的数量,只需达到将第二门铰底座与第三门铰底座固定牢固即可。本实用新型第七连杆固定在第八连杆上,用于固定门铰打开的角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门铰底座包括第一侧面(未图示)、第二侧面(未图示)、第三侧面(未图示)和第四侧面(未图示);所述第二门铰底座包括第五侧面(未图示)、第六侧面(未图示)、第七侧面(未图示)和第八侧面(未图示);所述第三门铰底座包括第九侧面(未图示)、第十侧面(未图示)、第十一侧面(未图示)和第十二侧面(未图示)。
进一步,所述门铰进一步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未图示);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凸块81、第二调节螺丝82和两个第一凹型块83;两个所述第一凹型块83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凸块81设于所述第五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一凹型块83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未图示);所述第一凸块81上设有第一螺丝孔(未图示);所述第二调节螺丝82同时穿过所述第一螺丝孔和所述第一间隙,且所述第一凸块81与两个所述第一凹型块83通过所述第二调节螺丝82相配合。本实用新型当旋转第二调节螺丝时,第二门铰底座跟随第二调节螺丝上下平移,能实现对本实用新型所连接的门进行高度的平移调整。
进一步,所述门铰上设有深度调节装置(未图示),所述深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二凸块91、第三调节螺丝92和两个第二凹型块93;两个所述第二凹型块93相对设置在所述第六侧面上;所述第二凸块91设于所述第十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二凹型块93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未图示);所述第二凸块91上设有第二螺丝孔(未图示);所述第三调节螺丝92同时穿过所述第二螺丝孔和所述第二间隙,且所述第二凸块与两个所述第二凹型块通过所述第三调节螺丝相配合。本实用新型当旋转第三调节螺丝时,第三门铰底座跟随第三调节螺丝左右平移,能实现对本实用新型所连接的门进行深度的平移调整。
进一步,所述第十二侧面上设有第三凸块732,所述第三凸块732与所述弹性调节连杆61之间设有第一夹角(未图示);且所述第三凸块732上设有通孔(未图示),所述第一调节螺丝同时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横向调节螺母62。本实用新型调节螺丝同时穿过通孔和横向调节螺母,使弹性调节连杆与第三凸块形成第一夹角,当旋转第一调节螺丝时,弹性调节连杆跟随第一调节螺丝转动,使其与第三凸块的夹角变化,弹性装置跟随被拉伸或压缩,能实现对弹性装置力度的调整。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第十二侧面上设有第四凸块734,所述第四凸块上设有第三螺丝孔(未图示),塑料手拧调节螺丝配合在第三螺丝孔,塑料手拧调节螺丝的螺丝头上贴有毛毡垫片,与活动门固定座接触,通过旋转塑料手拧调节螺丝,能微调门体的闭合角度,实现门体与柜体的平行。
进一步,所述第三门铰底座73上进一步设有止位装置733,且所述止位装置733与所述第二连杆52铆接。本实用新型止位装置包括第一铆接孔(未图示)和止挡块(未图示);所述第二连杆52上设有第二铆接孔(未图示),通过将铆钉穿过所述第一铆接孔和第二铆接孔,从而将止位装置与第二连杆铆接起来。
进一步,所述活动门固定座2包括底片(未图示)和固定座(未图示),所述底片与所述固定座固定。本实用新型底片与固定座通过螺丝连接,底片固定在活动门上;在活动门固定座2上设有第三长孔21,螺丝可以通过第三长孔左右移动,能实现对本实用新型所连接的门在门框中进行左右的平移调整。
进一步,所述门铰1进一步设有门铰盖10,所述门铰盖10与第三门铰底座73固定。门铰盖的设置,隐藏了门铰,使得本实用新型外形美观。
进一步,所述弹性装置4为弹簧,且所述弹性装置设于所述弹性调节连杆61和所述第一连杆51中部之间。弹性装置设于弹性调节连杆和第一连杆中部之间,可以实现门铰为下开门铰功能。
优选的,所述弹性装置设于所述弹性调节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末端之间。弹性装置设于弹性调节连杆和第二连杆末端之间,可以实现门铰为上开门铰功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弹性装置设置多个弹簧组合而成;如图6所示,弹性装置4包括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所述第一弹簧41设于所述弹性调节连杆61和所述第一连杆51中部之间,所述第二弹簧42设于所述弹性调节连杆61和所述第二连杆52末端之间。当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实现门铰为下开门铰功能时,只需把第二弹簧从第二连杆末端取下即可;当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实现门铰为上开门铰功能时,只需把第一弹簧从第一连杆中部取下即可;故使用灵活多变。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更多的弹簧进行组合,提高弹性装置的弹性。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门铰底座、第二门铰底座和第三门铰底座的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且本实用新型高度调节装置和深度调节装置在门铰底座上的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协调,只需实现对活动门的上下、左右、深浅的调整,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应用于不同厚度的门体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门铰,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门固定座、多连杆机构、弹性装置、缓冲装置、弹性调节装置和门铰底座;所述多连杆机构与所述缓冲装置连接,所述活动门固定座与所述缓冲装置固定;所述弹性调节装置与所述缓冲装置活动连接;
所述门铰底座包括第一门铰底座、第二门铰底座、第三门铰底座和多个铆钉,所述第一门铰底座上设有多个喇叭孔和多个第一圆孔,所述第二门铰底座上设有多个第一长孔和多个第二圆孔,所述第三门铰底座上设有多个第二长孔;所述第一长孔与所述第一圆孔通过所述铆钉铆接,所述第二长孔与所述第二圆孔通过所述铆钉铆接;所述第三门铰底座与所述缓冲装置铆接;
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阻尼器、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铆接在所述第三门铰底座上,其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铆接;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三门铰底座铆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一端铆接;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铆接在所述第四连杆中部;所述阻尼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之间;
所述多连杆机构包括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七连杆、第八连杆和第九连杆;所述第五连杆一端铆接在所述第六连杆一端,其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门固定座铆接;所述第八连杆铆接在所述第六连杆中间;所述第九连杆为T字型,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铆接在所述第八连杆一端,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四连杆铆接,所述第三端部铆接在所述第三门铰底座上;所述第七连杆固定在所述第八连杆一侧,且所述第八连杆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门固定座铆接;
所述弹性装置设于所述弹性调节装置与所述缓冲装置之间;且所述弹性调节装置包括弹性调节连杆、横向调节螺母和第一调节螺丝;所述弹性调节连杆铆接于所述第三门铰底座上;所述横向调节螺母镶嵌在所述弹性调节连杆下端;所述第一调节螺丝同时穿过所述第三门铰底座和所述横向调节螺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铰底座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二门铰底座包括第五侧面、第六侧面、第七侧面和第八侧面;所述第三门铰底座包括第九侧面、第十侧面、第十一侧面和第十二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铰,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铰进一步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凸块、第二调节螺丝和两个第一凹型块;两个所述第一凹型块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凸块设于所述第五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一凹型块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凸块上设有第一螺丝孔;所述第二调节螺丝同时穿过所述第一螺丝孔和所述第一间隙,且所述第一凸块与两个所述第一凹型块通过所述第二调节螺丝相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铰,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铰上设有深度调节装置,所述深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二凸块、第三调节螺丝和两个第二凹型块;两个所述第二凹型块相对设置在所述第六侧面上;所述第二凸块设于所述第十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二凹型块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凸块上设有第二螺丝孔;所述第三调节螺丝同时穿过所述第二螺丝孔和所述第二间隙,且所述第二凸块与两个所述第二凹型块通过所述第三调节螺丝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二侧面上设有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与所述弹性调节连杆之间设有第一夹角;且所述第三凸块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调节螺丝同时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横向调节螺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门铰底座上进一步设有止位装置,且所述止位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杆铆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铰,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门固定座包括底片和固定座,所述底片与所述固定座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铰,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铰进一步设有门铰盖,所述门铰盖与所述第三门铰底座固定。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且所述弹性装置设于所述弹性调节连杆和所述第一连杆中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设于所述弹性调节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末端之间。
CN201320835566.7U 2013-12-17 2013-12-17 一种门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84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35566.7U CN203684878U (zh) 2013-12-17 2013-12-17 一种门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35566.7U CN203684878U (zh) 2013-12-17 2013-12-17 一种门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84878U true CN203684878U (zh) 2014-07-02

Family

ID=51006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3556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84878U (zh) 2013-12-17 2013-12-17 一种门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848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6307A (zh) * 2019-07-05 2022-02-08 安必根斯有限及两合公司 家具组成部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6307A (zh) * 2019-07-05 2022-02-08 安必根斯有限及两合公司 家具组成部件
CN114026307B (zh) * 2019-07-05 2024-03-12 安必根斯有限及两合公司 家具组成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56311U (zh) 用于家具门体的大开合铰链
CN203684878U (zh) 一种门铰
WO2014167546A3 (en) Concealable hinge for the controlled rotatable movement of a door, in particular a reinforced door
CN203905699U (zh) 多功能液压自动合页
PL127974U1 (pl) Zawias do drzwi
NZ706827A (en) Adjustable hinge
CN204627259U (zh) 一种具有液压缓冲自动闭门功能的暗藏式合页
CN204609567U (zh) 一种卧式冷柜用阻尼平衡铰链
CN204060277U (zh) 一种三维可调铰链
CN204139818U (zh) 门窗扇防脱调节结构
CN104832024A (zh) 一种具有液压缓冲自动闭门功能的暗藏式合页
CN203626458U (zh) 二段力缓冲门铰
CN204436110U (zh) 一种开合角度可调节的液压缓冲铰链
CN203835102U (zh) 可调式自动门铰链
CN203684883U (zh) 一种改良的家具用铰链
CN204728877U (zh) 一种阻尼缓冲铰链
CN203285215U (zh) 不锈钢翻转阻尼式合页
CN207776702U (zh) 一种移动门缓冲器
CN205277110U (zh) 一种门窗固定装置
CN202645223U (zh) 一种缓冲阻力二段力铰链
CN205689023U (zh) 一种双向半自动玻璃门缓冲铰链
CN203175226U (zh) 一种自定位合页
CN204941135U (zh) 一种平开门的阻尼闭门器
EP2735679A3 (en) Adjustable hinge for doors and windows or furniture
CN203856310U (zh) 一种家具用的铰链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512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