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72445U - 一种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72445U
CN203672445U CN201420039590.4U CN201420039590U CN203672445U CN 203672445 U CN203672445 U CN 203672445U CN 201420039590 U CN201420039590 U CN 201420039590U CN 203672445 U CN203672445 U CN 2036724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viding plate
water level
channel
water
inlet open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395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喜
马月坤
于树利
陈献军
杨茂
刘�文
许卓宁
张家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Modern Industry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Modern Industry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Modern Industry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Modern Industry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3959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724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724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724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装置,用于克服水利高流速渠道,流速对测井内水位的影响。技术方案是:包含顶板(2)、底板(1)和隔板,隔板匹配在顶板和底板中间,隔板为正方形结构,整体与顶板和底板垂直;在正方形结构的一条对角线的两个对角处分别开有进水孔(9),隔板的数量为一层以上,每层隔板设有两个进水孔,两个进水孔对称布置。本实用新型渠道测井内外水位基本一致;渠道测井内外水位差值与渠道流速无关;多层隔板结构可有效降低渠道的动水影响,有效提高测量精度;渠道测井内外水位差值与渠道水位无关;实现高流速渠道精度水位测量,提高自动化水位测量水平,从而实现渠道水量的精确计量,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装置,用于克服水利高流速渠道,流速对测井内水位的影响,提高测井内水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背景技术
目前,水利行业中渠道水位的测量多采用水位测井,如果渠道水流速度过快,其方向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测井进水口,在高流速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负压会拉低测井内的水位,使得测井内外产生水位差,而测井进水口的流速又会随着渠道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种水位差就不会是一个定值,因此水位测量水位差就无法补偿,从而产生水位测量误差,造成水位传感器数据可信度差,精度低,给使用部门造成巨大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装置,利用水流方向与装置进水口的角度以及水流的对冲原理,消除流速影响,提高测量精度,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装置,包含顶板、底板和隔板,隔板匹配在顶板和底板中间,隔板为正方形结构,整体与顶板和底板垂直;在正方形结构的一条对角线的两个对角处分别开有进水孔,隔板的数量为一层以上,每层隔板设有两个进水孔,两个进水孔对称布置,每层隔板的两个进水孔的方向与相邻层隔板两个进水孔的方向平分(即隔板上两个进水孔所在的对角线与相邻隔板上两个进水孔所在的对角线相互垂直)。
所述的隔板为三层结构,分别是外层隔板、中间层隔板和内层隔板,三层隔板套装布置,依次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中间,外层隔板、中间层隔板、内层隔板在对角处各自开有两个进水孔,每层隔板的两个进水孔的方向与相邻层隔板两个进水孔的方向平分。
所述的隔板由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正方形结构,两个直角端部相接触的位置留有间隔空间,该间隙空间作为该层隔板的两个进水孔。
所述的底板,在其中心开有测井连通孔,在其四角上开有安装孔,隔板围绕测井连通孔布置。
所述的顶板、底板和隔板由金属材料制造的顶板、底板和隔板。
本实用新型原理如下:见附图4、5。如果水流方向如附图4,水流切线方向流经隔板两侧进水孔,由于两侧进水孔负压作用,使得测井内水位低于渠道水位,渠道流速越快,测井内外水位差值越大;如果水流方向如附图5,隔板两侧进水孔一前一后与水流方向相同,由于流进进水孔的水压作用,使得测井内水位高于渠道水位,渠道流速越快,测井内外水位差值越大。当改变本实用新型隔板进水孔与水流方向的夹角,就可以发现:在大约45度角时,测井内外水位差值最小,且水位差值与渠道流速无关,本实用新型正是利用以上现象完成的。
在测井连通管入口的渠壁上安装水位稳定装置,水位稳定装置的安装位置与渠底之间留有间隙,水流从水位稳定装置的上部和下部流过,水流方向垂直于隔板正方形结构的一边;当湍急的高流速渠水经过水位稳定装置时,渠水先从最外层隔板的两个进水孔同时进入,在相邻隔板之间的空间内,以相反的方向汇聚,一部分动能抵消,同时从内侧隔板的两个进水孔同时进入内侧隔板,使渠道动水趋于平稳,从而有效提高水位测量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保证渠道测井内外水位基本一致,利用多层隔板结构及上述原理,消除测井内水位的上下波动,使得测井内的水位比渠道水位更加平稳,从而提高渠道水位监测精度。
水位稳定装置的安装位置与渠底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为50-100mm。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高高流速渠道水位测量精度,提高自动化水位测量水平,从而实现渠道水量的精确计量。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①   渠道测井内外水位基本一致;
②   渠道测井内外水位差值与渠道流速无关;
③   多层隔板结构可有效降低渠道的动水影响,有效提高测量精度;
④   渠道测井内外水位差值与渠道水位无关;
⑤  实现高流速渠道精度水位测量,提高自动化水位测量水平,从而实现渠道水量的精确计量;
⑥  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既有经济效应又有社会效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例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例内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水流切线方向流经隔板两侧进水孔示意图;
图5为隔板两侧进水孔一前一后与水流方向相同示意图;
图中:底板1、顶板2、外层隔板3、中间层隔板4、内层隔板5、测井连通孔6、安装孔7、水流方向8、进水孔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用于克服高流速渠道对测井内水位传感器的影响,提高渠道水位测量精度。
一种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装置,包含顶板2、底板1和隔板,隔板匹配在顶板和底板中间,隔板为正方形结构,整体与顶板和底板垂直;在正方形结构的一条对角线的两个对角处分别开有进水孔9,隔板的数量为一层以上,每层隔板设有两个进水孔,两个进水孔对称布置,每层隔板的两个进水孔的方向与相邻层隔板两个进水孔的方向平分。
所述的隔板为三层结构,分别是外层隔板3、中间层隔板4和内层隔板5,三层隔板套装布置,依次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中间,外层隔板、中间层隔板、内层隔板在对角处各自开有两个进水孔,每层隔板的两个进水孔的方向与相邻层隔板两个进水孔的方向平分。
所述的隔板由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正方形结构,两个直角端部相接触的位置留有间隔空间,该间隙空间作为该层隔板的两个进水孔。
所述的底板,在其中心开有测井连通孔6,在其四角上开有安装孔7,隔板围绕测井连通孔布置。
所述的顶板、底板和隔板由金属材料制造。
本实用新型原理如下:见附图4、5。如果水流方向如附图4,水流切线方向流经隔板两侧进水孔,由于两侧进水孔负压作用,使得测井内水位低于渠道水位,渠道流速越快,测井内外水位差值越大;如果水流方向如附图5,隔板两侧进水孔一前一后与水流方向相同,由于流进进水孔的水压作用,使得测井内水位高于渠道水位,渠道流速越快,测井内外水位差值越大。当改变本实用新型隔板进水孔与水流方向的夹角,就可以发现:在大约45度角时,测井内外水位差值最小,且水位差值与渠道流速无关,本实用新型正是利用以上现象完成的。
在测井连通管入口的渠壁上安装水位稳定装置,水位稳定装置的安装位置与渠底之间留有间隙,水流从水位稳定装置的上部和下部流过,水流方向垂直于隔板正方形结构的一边;当湍急的高流速渠水经过水位稳定装置时,渠水先从最外层隔板的两个进水孔同时进入,在相邻隔板之间的空间内,以相反的方向汇聚,一部分动能抵消,同时从内侧隔板的两个进水孔同时进入内侧隔板,使渠道动水趋于平稳,从而有效提高水位测量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保证渠道测井内外水位基本一致,利用多层隔板结构及上述原理,消除测井内水位的上下波动,使得测井内的水位比渠道水位更加平稳,从而提高渠道水位监测精度。
所述的隔板为三层结构,分别是外层隔板、中间层隔板和内层隔板,三层隔板套装布置,依次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中间,外层隔板、中间层隔板、内层隔板在对角处各自开有两个进水孔,每层隔板的两个进水孔的方向与相邻层隔板两个进水孔的方向平分。当湍急的高流速渠水经过水位稳定装置时,渠水先从外层隔板的两个进水孔同时进入,在外层隔板、中间层隔板之间的空间内,以相反的方向汇聚,一部分动能抵消,同时从中间隔板的两个进水孔同时进入中间隔板与内层隔板之间的空间,以相反的方向汇聚,一部分动能抵消,同时从内层隔板的两个进水孔同时进入内层隔板,使渠道动水趋于平稳,从而有效提高水位测量的精度。利用多层隔板结构,消除测井内水位的上下波动,使得测井内的水位比渠道水位更加平稳,从而提高渠道水位监测精度。
所述的隔板由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正方形结构,两个直角端部相接触的位置留有间隔空间,该间隙空间作为该层隔板的两个进水孔。
水位稳定装置的安装位置与渠底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为50-100mm。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高高流速渠道水位测量精度,提高自动化水位测量水平,从而实现渠道水量的精确计量。

Claims (5)

1.一种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顶板(2)、底板(1)和隔板,隔板匹配在顶板和底板中间,隔板为正方形结构,整体与顶板和底板垂直;在正方形结构的一条对角线的两个对角处分别开有进水孔(9),隔板的数量为一层以上,每层隔板设有两个进水孔,两个进水孔对称布置,每层隔板的两个进水孔的方向与相邻层隔板两个进水孔的方向平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为三层结构,分别是外层隔板(3)、中间层隔板(4)和内层隔板(5),三层隔板套装布置,依次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中间,外层隔板、中间层隔板、内层隔板在对角处各自开有两个进水孔,每层隔板的两个进水孔的方向与相邻层隔板两个进水孔的方向平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由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正方形结构,两个直角端部相接触的位置留有间隔空间,该间隙空间作为该层隔板的两个进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在其中心开有测井连通孔(6),在其四角上开有安装孔(7),隔板围绕测井连通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底板和隔板由金属材料制造的顶板、底板和隔板。
CN201420039590.4U 2014-01-22 2014-01-22 一种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724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39590.4U CN203672445U (zh) 2014-01-22 2014-01-22 一种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39590.4U CN203672445U (zh) 2014-01-22 2014-01-22 一种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72445U true CN203672445U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68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39590.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72445U (zh) 2014-01-22 2014-01-22 一种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724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9786A (zh) * 2014-01-22 2014-04-30 唐山现代工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9786A (zh) * 2014-01-22 2014-04-30 唐山现代工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方法及装置
CN103759786B (zh) * 2014-01-22 2016-06-22 唐山现代工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12122U (zh) 一种鱼道
CN203672445U (zh) 一种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装置
CN202018229U (zh) 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
CN109356128A (zh) 一种单引水隧洞水电工程启闭机的布置结构
CN202631014U (zh) 一种三曲线机翼整流型风量装置
CN204996242U (zh) 导流挡板及其卧式气水分离器
CN201476819U (zh) 平衡式v型锥流量计
CN204782954U (zh) 一种水平井自动控制器
CN102589641B (zh) 湍流渠道水位测量时消除动水影响的方法及专用稳水器
CN204241043U (zh) 矩形差压式流量计
CN103759786B (zh) 一种高流速渠道测井内水位稳定方法及装置
CN211042354U (zh) 一种超声波燃气表流道结构
CN205208586U (zh) 一种变截面烟道均流板
CN202748062U (zh) 文丘里形多孔孔板流量计
CN206359288U (zh) 一种反渗透多段互换逆流节水系统
CN204612703U (zh) 一种渗流监测区的渗流监测装置
CN102735293A (zh) 文丘里形多孔孔板流量计
CN202494492U (zh) 湍流渠道水位测量时消除动水影响的专用稳水器
CN204854834U (zh) 一种缓冲型ab对称流量计
CN209485614U (zh) 一种用于检测防侧漏型卫生巾吸水性的装置
CN203492076U (zh) 一种手机fpcb模板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08254600U (zh) 一种浮子水位计稳定装置
CN203148475U (zh) 一种插入式流量计
CN204963929U (zh) 测流用堰箱
CN204400638U (zh) 集成水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62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