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62994U - 一种心内科担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心内科担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62994U
CN203662994U CN201420033631.9U CN201420033631U CN203662994U CN 203662994 U CN203662994 U CN 203662994U CN 201420033631 U CN201420033631 U CN 201420033631U CN 203662994 U CN203662994 U CN 203662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tcher
elevating lever
fixed
groov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3363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惠
王树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03363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62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62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629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内科担架,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病人放在担架上时存在不容易定位等问题。本心内科担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上通过可拆卸结构设置有左担架杆和右担架杆,左担架杆和右担架杆之间设置有充气垫,充气垫包括气囊部、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气囊部内固定有若干连接带,气囊部上固定有充气管一,连接部一套设在左担架杆上,连接部二套设在右担架杆上,充气垫的外侧还固定有靠枕垫,靠枕垫上固定有充气管二,充气管二中设置有单向阀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囊部上利用连接带形成凹下部与人体正躺在充气垫上向气囊部形成的凸出部相匹配,从而使人可以保持一直平躺在担架上。

Description

一种心内科担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担架,特别是一种心内科担架。
背景技术
担架为目前救护车以及医院内的必备品,同时,也是各种急救情况下的必备品。担架能够符合各种病情需要,便于病人与伤员卧躺。通常情况下,担架一般分为升降担架、走轮担架、铲式担架、负压充气垫式固定担架、篮式担架、卷式担架等,由于应用场合不同,各式担架可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使病人或者伤员躺在担架上,抬动担架,从而将病人或者伤员进行移动,但是这种方式抬动病人或者伤员,存在容易使病人或者伤员在担架上滚动的问题,难于使病人或者伤员一直处于平躺状态。所以,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还有待能够对现有的担架进行改进,以使改进后的担架具有能够使病人或者伤员不容易翻滚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心内科担架,本心内科担架具有能够使人长时间平躺在担架上且不易滚动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心内科担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上通过可拆卸结构设置有左担架杆和右担架杆,所述的左担架杆和右担架杆之间设置有充气垫,所述的充气垫包括内部具有空腔一的气囊部和固定在气囊部两侧的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所述的气囊部内固定有若干能将空腔一分隔成若干充气部的连接带,所述的连接带相对气囊部形成凹下部,且所述的凹下部能与人体正躺在充气垫上向气囊部形成的凸出部相对应,所述的气囊部上固定有与空腔一相连通的充气管一,所述的充气管一中设置有单向阀一,所述的连接部一套设在左担架杆上,所述的连接部二套设在右担架杆上,所述充气垫的外侧还固定有靠枕垫,靠枕垫的内部具有空腔二,所述的靠枕垫上固定有与空腔二相连通的充气管二,所述的充气管二中设置有单向阀二;所述的底座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升降杆一、升降杆二、升降杆三和升降杆四,所述的底座上固定有左导轨和右导轨,所述的升降杆一的中部和升降杆二的中部相互铰接,所述的升降杆三的中部和升降杆四的中部相互铰接,所述升降杆一、升降杆二、升降杆三和升降杆四的上端均铰接在支撑板的下部处,所述升降杆一和升降杆三的下端均铰接在底座上,所述升降杆二的下端铰接有左滑块,所述的左滑块滑动设置在左导轨中,所述升降杆四的下端铰接有右滑块,所述的右滑块设置在右导轨中,所述的左滑块与右滑块之间固定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一能够使其沿着左导轨平行移动的动力机构相连,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有若干万向轮。
本心内科担架,通过充气垫上的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可将充气垫套设在左担架杆和右担架杆之间,从而利于充气垫拆卸;通过充气管一可对气囊部充气,通过充气管二可对靠枕垫充气,操作携带均非常方便;同时,通过连接带可使充气垫的气囊部形成一个与人体相匹配的凹下部,当人体躺在该气囊部上时,能够刚好使人嵌入到该凹下部中,从而不易使人在充气垫上滚动,易使人体一直处于平躺状态。本心内科担架通过气缸带动连接板沿着左导轨平行移动,就可以使升降杆一、升降杆二、升降杆三和升降杆四随着铰接点摆动,从而调节支撑板的高度。
在上述的心内科担架中,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左导轨平行设置,且活塞杆的端部固定在连接板上。活塞杆伸出,连接板向外运动,支撑板向下运动,高度变低;活塞杆缩回,连接板向内运动,支撑板向上运动,高度变高。
在上述的心内科担架中,所述的可拆卸结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板上的立柱一、立柱二、立柱三和立柱四,所述的立柱一和立柱二分别开设有相对的凹槽一和凹槽二,上述左担架杆的一端能够嵌入到凹槽一中,左担架杆的另一端能够嵌入到凹槽二中,所述的立柱三和立柱四分别开设有相对的凹槽三和凹槽四,上述右担架杆的一端能够嵌入到凹槽三中,左担架杆的另一端能够嵌入到凹槽四中。将左担架杆的一端嵌入到凹槽一中,另一端嵌入到凹槽二中,就可以实现对左担架杆的定位;将右担架杆的一端嵌入到凹槽三中,另一端嵌入到凹槽四中,就可以实现对右担架杆的定位。
在上述的心内科担架中,所述的充气垫和靠枕垫均采用橡胶材料或PV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心内科担架中,所述的连接带、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均采用织布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心内科担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带可使充气垫的气囊部形成一个与人体相似的凹下部,当病人或者伤员躺在充气垫上时,就不易使病人或者伤员翻滚,容易使病人或者伤员一直处于平躺状态。
2、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调节连接板的位置,就可以调节支撑板的高度,从而调节充气垫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左担架杆、右担架杆和充气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左主杆、左伸缩杆一和左伸缩杆二的装配剖视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板;21、立柱一;22、立柱二;23、立柱三;24、立柱四;3、升降杆一;4、升降杆二;5、升降杆三;6、升降杆四;7、左导轨;8、右导轨;9、左滑块;10、右滑块;11、连接板;12、气缸;13、万向轮;14、左担架杆;141、左主杆;142、左伸缩杆一;143、左伸缩杆二;15、右担架杆;16、充气垫;161、气囊部;162、连接部一;163、连接部二;164、充气管一;17、靠枕垫;171、充气管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心内科担架,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支撑板2,支撑板2上通过可拆卸结构设置有左担架杆14和右担架杆15,左担架杆14和右担架杆15之间设置有充气垫16。
如图3和4所示,左担架杆14包括左主杆141、左伸缩杆一142和左伸缩杆二143,左主杆141的内径大于左伸缩杆一142的外径,左伸缩杆一142的内径大于左伸缩杆二143的外径,左主杆141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上均匀开设有左滑槽一、左滑槽二、左滑槽三和左滑槽四,左伸缩杆一142外壁上相对的两侧固定有与左滑槽一和左滑槽三相匹配的左导轨7一和左导轨7三,左伸缩杆二143外壁上相对的两侧固定有与左滑槽二和左滑槽四相匹配的左导轨7二和左导轨7四,左伸缩杆一142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供左导轨7一和左导轨7三通过的左通槽一和左通槽二,左主杆14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限位部。
将左伸缩杆二143滑动设置在左伸缩杆一142内,左伸缩杆一142滑动设置在左主杆141内,通过左导轨7一和左导轨7三在左主杆141内的左滑槽一和左滑槽三中滑动,就可以调节左伸缩杆一142处于左主杆141中的位置,通过左导轨7二和左导轨7四在左主杆141内的左滑槽二和左滑槽四中滑动,就可以调节左伸缩杆二143处于左主杆141中的位置,通过左伸缩杆一142的左通槽一和左通槽二可使左导轨7二和左导轨7四通过,使左伸缩杆一142和左伸缩杆二143重叠,通过左主杆141两端的限位部可以限制左伸缩杆一142或左伸缩杆二143脱离左主杆141。
右担架杆15与左担架杆14的结构相同,其包括右主杆、右伸缩杆一和右伸缩杆二,右主杆的内径大于右伸缩杆一的外径,右伸缩杆一的内径大于右伸缩杆二的外径,右主杆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上均匀开设有右滑槽一、右滑槽二、右滑槽三和右滑槽四,右伸缩杆一外壁上相对的两侧固定有与右滑槽一和右滑槽三相匹配的右导轨8一和右导轨8三,右伸缩杆二外壁上相对的两侧固定有与右滑槽二和右滑槽四相匹配的右导轨8二和右导轨8四,右伸缩杆一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供右导轨8一和右导轨8三通过的右通槽一和右通槽二,右主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限位部。
将右伸缩杆二滑动设置在右伸缩杆一内,右伸缩杆一滑动设置在右主杆内,通过右导轨8一和右导轨8三在右主杆内的右滑槽一和右滑槽三中滑动,就可以调节右伸缩杆一处于右主杆中的位置,通过右导轨8二和右导轨8四在右主杆内的右滑槽二和右滑槽四中滑动,就可以调节右伸缩杆二处于右主杆中的位置,通过右伸缩杆一的右通槽一和右通槽二可使右导轨8二和右导轨8四通过,使右伸缩杆一和右伸缩杆二重叠,通过右主杆两端的限位部可以限制右伸缩杆一或右伸缩杆二脱离右主杆。
可拆卸结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板2上的立柱一21、立柱二22、立柱三23和立柱四24,立柱一21和立柱二22分别开设有相对的凹槽一和凹槽二,左担架杆14的一端能够嵌入到凹槽一中,左担架杆14的另一端能够嵌入到凹槽二中,立柱三23和立柱四24分别开设有相对的凹槽三和凹槽四,右担架杆15的一端能够嵌入到凹槽三中,左担架杆14的另一端能够嵌入到凹槽四中。将左担架杆14的一端嵌入到凹槽一中,另一端嵌入到凹槽二中,就可以实现对左担架杆14的定位;将右担架杆15的一端嵌入到凹槽三中,另一端嵌入到凹槽四中,就可以实现对右担架杆15的定位。
底座1与支撑板2之间设有升降杆一3、升降杆二4、升降杆三5和升降杆四6,底座1上固定有左导轨7和右导轨8,升降杆一3的中部和升降杆二4的中部相互铰接,升降杆三5的中部和升降杆四6的中部相互铰接,升降杆一3、升降杆二4、升降杆三5和升降杆四6的上端均铰接在支撑板2的下部处,升降杆一3和升降杆三5的下端均铰接在底座1上,升降杆二4的下端铰接有左滑块9,左滑块9滑动设置在左导轨7中,升降杆四6的下端铰接有右滑块10,右滑块10设置在右导轨8中,左滑块9与右滑块10之间固定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与一能够使其沿着左导轨7平行移动的动力机构相连,底座1的底部固定有若干万向轮13。具体的,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的气缸12,气缸12的活塞杆与左导轨7平行设置,且活塞杆的端部固定在连接板11上。活塞杆伸出,连接板11向外运动,支撑板2向下运动,高度变低;活塞杆缩回,连接板11向内运动,支撑板2向上运动,高度变高。本心内科担架通过气缸12带动连接板11沿着左导轨7平行移动,就可以使升降杆一3、升降杆二4、升降杆三5和升降杆四6随着铰接点摆动,从而调节支撑板2的高度。
充气垫16包括内部具有空腔一的气囊部161和固定在气囊部161两侧的连接部一162和连接部二163,气囊部161内固定有若干能将空腔一分隔成若干充气部的连接带,连接带相对气囊部161形成凹下部,且凹下部能与人体正躺在充气垫16上向气囊部161形成的凸出部相对应,气囊部161上固定有与空腔一相连通的充气管一164,充气管一164中设置有单向阀一,连接部一162套设在左担架杆14上,连接部二163套设在右担架杆15上,充气垫16的外侧还固定有靠枕垫17,靠枕垫17的内部具有空腔二,靠枕垫17上固定有与空腔二相连通的充气管二171,充气管二171中设置有单向阀二。充气垫16和靠枕垫17均采用橡胶材料或PV材料制成,连接带、连接部一162和连接部二163均采用织布材料制成。
本心内科担架,通过充气垫16上的连接部一162和连接部二163可将充气垫16套设在左担架杆14和右担架杆15之间,从而利于充气垫16拆卸;通过充气管一164可对气囊部161充气,通过充气管二171可对靠枕垫17充气,操作携带均非常方便;同时,通过连接带可使充气垫16的气囊部161形成一个与人体相匹配的凹下部,当人体躺在该气囊部161上时,能够刚好使人嵌入到该凹下部中,从而不易使人在充气垫16上滚动,易使人体一直处于平躺状态。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底座;2、支撑板;21、立柱一;22、立柱二;23、立柱三;24、立柱四;3、升降杆一;4、升降杆二;5、升降杆三;6、升降杆四;7、左导轨;8、右导轨;9、左滑块;10、右滑块;11、连接板;12、气缸;13、万向轮;14、左担架杆;141、左主杆;142、左伸缩杆一;143、左伸缩杆二;15、右担架杆;16、充气垫;161、气囊部;162、连接部一;163、连接部二;164、充气管一;17、靠枕垫;171、充气管二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5)

1.一种心内科担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上通过可拆卸结构设置有左担架杆和右担架杆,所述的左担架杆和右担架杆之间设置有充气垫,所述的充气垫包括内部具有空腔一的气囊部和固定在气囊部两侧的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所述的气囊部内固定有若干能将空腔一分隔成若干充气部的连接带,所述的连接带相对气囊部形成凹下部,且所述的凹下部能与人体正躺在充气垫上向气囊部形成的凸出部相对应,所述的气囊部上固定有与空腔一相连通的充气管一,所述的充气管一中设置有单向阀一,所述的连接部一套设在左担架杆上,所述的连接部二套设在右担架杆上,所述充气垫的外侧还固定有靠枕垫,靠枕垫的内部具有空腔二,所述的靠枕垫上固定有与空腔二相连通的充气管二,所述的充气管二中设置有单向阀二;所述的底座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升降杆一、升降杆二、升降杆三和升降杆四,所述的底座上固定有左导轨和右导轨,所述的升降杆一的中部和升降杆二的中部相互铰接,所述的升降杆三的中部和升降杆四的中部相互铰接,所述升降杆一、升降杆二、升降杆三和升降杆四的上端均铰接在支撑板的下部处,所述升降杆一和升降杆三的下端均铰接在底座上,所述升降杆二的下端铰接有左滑块,所述的左滑块滑动设置在左导轨中,所述升降杆四的下端铰接有右滑块,所述的右滑块设置在右导轨中,所述的左滑块与右滑块之间固定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一能够使其沿着左导轨平行移动的动力机构相连,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有若干万向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左导轨平行设置,且活塞杆的端部固定在连接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结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板上的立柱一、立柱二、立柱三和立柱四,所述的立柱一和立柱二分别开设有相对的凹槽一和凹槽二,上述左担架杆的一端能够嵌入到凹槽一中,左担架杆的另一端能够嵌入到凹槽二中,所述的立柱三和立柱四分别开设有相对的凹槽三和凹槽四,上述右担架杆的一端能够嵌入到凹槽三中,左担架杆的另一端能够嵌入到凹槽四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心内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垫和靠枕垫均采用橡胶材料或PV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心内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带、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均采用织布材料制成。
CN201420033631.9U 2014-01-20 2014-01-20 一种心内科担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62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33631.9U CN203662994U (zh) 2014-01-20 2014-01-20 一种心内科担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33631.9U CN203662994U (zh) 2014-01-20 2014-01-20 一种心内科担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62994U true CN203662994U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59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3363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62994U (zh) 2014-01-20 2014-01-20 一种心内科担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629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4457A (zh) * 2014-09-25 2014-12-24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病人用折叠式转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4457A (zh) * 2014-09-25 2014-12-24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病人用折叠式转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93824B2 (en) Tilt bed
CN103800152B (zh) 多功能床垫
CN209392278U (zh) 一种便于患者翻身的病床
US8307474B2 (en) Transfer trolley
CN203662995U (zh) 一种充气式心内科担架
CN203662994U (zh) 一种心内科担架
CN203841944U (zh) 多功能床垫
CN204121286U (zh) 一种新型可折叠移动医疗担架
CN209075304U (zh) 一种充气式骨科创伤护理装置
CN208591217U (zh) 一种孕产妇用急诊担架车
US20140007343A1 (en) Method of transferring a patient to a jet
CN206837080U (zh) 一种孕妇超声检查床
CN104095729A (zh) 一种心内科诊疗床
CN104042412A (zh) 一种折叠担架
CN202270122U (zh) 一种医疗床
CN204092357U (zh) 一种可使用普通住宅电梯的多体位急救担架车
CN208388868U (zh) 一种骨科多重调节固定转运板
CN208838451U (zh) 心内科患者用急救床
CN207071121U (zh) 一种预防压疮和下肢肿胀的医用气垫床
CN209032895U (zh) 下肢可折叠式担架
CN205515240U (zh) 临时救护架
CN105310836A (zh) 急诊病人转运担架
CN204092413U (zh) 一种充气型功能垫
CN204092418U (zh) 一种能够对支撑部位选择性支撑的充气型功能垫
CN204233344U (zh) 一种充气式骨科护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1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