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43961U -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43961U
CN203643961U CN201320607401.4U CN201320607401U CN203643961U CN 203643961 U CN203643961 U CN 203643961U CN 201320607401 U CN201320607401 U CN 201320607401U CN 203643961 U CN203643961 U CN 203643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electrode
those
edge electrodes
contact panel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0740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恒耀
林俊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Priority to CN20132060740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43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43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4396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且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并提供了一种可以与显示模块搭配应用的触控面板,其包括设置于一基板上的多条相互平行的第一轴向电极及多条相互平行的第二轴向电极,任一轴向上平行排列的电极中的最外侧的边缘电极是对应位于显示模块的显示区以外,并且所述边缘电极的宽度是小于该轴向上的其他电极的宽度,从而提高触控面板对应于显示区的边缘的触控精确度。本实用新型也提供具有上述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器。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现今各式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市场中,个人数字助理、移动电话以及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皆已广泛使用触控面板搭配显示器来提供使用者的操作界面。触控面板用以在显示器的显示区内提供触碰感测功能,提供直觉式以及人性化的操控模式,并且更可取代键盘与鼠标等外接配备,进而节省空间上的使用以及提高便利性。
然而,若电子产品在显示器的显示区边缘处需设计一些操作功能时,由于触控面板中的触控电极并无对应显示器的显示区来设计,让触碰点落在显示器的显示区边缘处时,触控面板容易有触控精确度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根据显示模块的显示区边界来对应设计触控面板的触控电极的排列,用于提高触控显示器在显示区的边缘的触控精确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一显示模块搭配应用的触控面板,包括:
多条相互平行的第一轴向电极与多条相互平行的第二轴向电极设置于一基板上;
一第一边缘电极,设置于基板上,并且平行地相邻于最外侧的第一轴向电极,其中第一边缘电极的宽度小于第一轴向电极的宽度,触控面板对应于显示模块的一显示区的一边界是位于第一边缘电极与相邻的最外侧的第一轴向电极之间;
一第二边缘电极,设置于基板上,并且平行地相邻于最外侧的第二轴向电极,其中第二边缘电极的宽度小于第二轴向电极的宽度,其中触控面板对应于显示区的另一边界是位于第二边缘电极与相邻的该最外侧的第二轴向电极之间;
其中,第一轴向电极及第一边缘电极分别与第二轴向电极及第二边缘电极电性绝缘。
该第一边缘电极与该第二边缘电极对应位于该显示模块的一非显示区。
该些第一轴向电极的宽度小于该些第二轴向电极的宽度,且该第一边缘电极的宽度小于该第二边缘电极的宽度。
该些第一轴向电极的宽度相同,且该些第二轴向电极的宽度相同。
所有该些第一轴向电极与该第一边缘电极为等间距平行排列,且所有该些第二轴向电极与该第二边缘电极为等间距平行排列。
该些第一轴向电极与该第一边缘电极位于该基板的一第一表面上,该些第二轴向电极与该第二边缘电极位于该基板的一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
该些第一轴向电极、该些第二轴向电极、该第一边缘电极以及该第二边缘电极位于该基板的同一侧。
该触控面板还包括一绝缘部,设置于该些第一轴向电极和该第一边缘电极分别与该些第二轴向电极和该第二边缘电极交叉形成的一交叉处之间。
该基板为一强化基板。
该触控面板还包括一遮蔽层,形成于该基板靠近该些第一轴向电极、该些第二轴向电极、该第一边缘电极以及该第二边缘电极之侧的表面。
该些第一轴向电极、该些第二轴向电极、该第一边缘电极以及该第二边缘电极的材质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锌铝、氧化锌锡、导电聚合物或碳纳米管。本实用新型也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器,包括一显示模块以及
一前述的触控面板贴合于显示模块。
该触控显示器还包括:盖板,设置于该触控面板上;以及遮蔽层,形成于该盖板的表面,该遮蔽层的形成区域定义出该触控显示器的一外框区域。
该些第一轴向电极与该第一边缘电极位于该基板的一第一表面上,该些第二轴向电极与该第二边缘电极位于该基板的一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
该些第一轴向电极、该些第二轴向电极、该第一边缘电极以及该第二边缘电极位于该基板的同一侧。
该触控面板还包括一绝缘部,设置于该些第一轴向电极和该第一边缘电极分别与该些第二轴向电极和该第二边缘电极交叉形成的一交叉处之间。
该第一边缘电极与该第二边缘电极对应位于该外框区域。
该基板为一强化基板。
该些第一轴向电极、该些第二轴向电极、该第一边缘电极以及该第二边缘电极位于该基板的同一侧。
该触控面板还包括一绝缘部,设置于该些第一轴向电极和该第一边缘电极分别与该些第二轴向电极和该第二边缘电极交叉形成的一交叉处之间。
该触控面板还包括一遮蔽层,形成于该基板靠近该些第一轴向电极、该些第二轴向电极、该第一边缘电极以及该第二边缘电极之侧的表面,并且该遮蔽层的形成区域定义出该触控显示器的一外框区域。
该第一边缘电极与该第二边缘电极对应位于该外框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触控电极的设计改良,让任一方向上的平行排列的电极中的最外侧的边缘电极是对应位于显示模块的显示区以外,并且所述边缘电极的宽度是小于该轴向上的其他电极的宽度,从而提高显示区边缘的触控精确度,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触控电极将也不会增加触控显示器的外框区域的面积,更能方便地应用于窄边框的设计。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器的分解图;
图2表示图1中的触控面板上的电极配置示意图;
图3表示图1中的触控面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各附图仅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在文中所描述对于图形中相对组件的上下关系,在本领域之人皆应能理解其是指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因此皆可以翻转而呈现相同的构件,此皆应同属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在此先予以叙明。
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分别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器的分解图、图1中的触控面板上的电极配置示意图以及图1中的触控面板的立体示意图。触控显示器D包括触控面板10及显示模块20。触控面板10设置于显示模块20上,并且与显示模块20相互搭配应用来进行贴合。显示模块20根据其所能显示画面的区域范围被定义有一显示区A(也称为主动区(Active Area))及一非显示区B。触控面板10包括一基板100、多条第一轴向电极200、一第一边缘电极202、多条第二轴向电极300以及一第二边缘电极302,其中第一轴向电极200及第一边缘电极202分别与第二轴向电极300及第二边缘电极302电性绝缘。
所述第一轴向电极200以及第一边缘电极202例如沿X轴方向相互平行地排列设置于基板100上。其中,第一边缘电极202是平行地相邻于最外侧的第一轴向电极200,并且让触控面板10对应于显示模块20的显示区A的一边界M的位置是位于第一边缘电极202与相邻的最外侧的第一轴向电极200之间,换言之,第一边缘电极202是对应位于显示模块20的非显示区B。
就尺寸设计上来看,如图2所示,所有第一轴向电极200是设计为相同的宽度X1,并且第一边缘电极202的宽度X2是小于第一轴向电极200的宽度X1。
再者,所述第二轴向电极300以及第二边缘电极302例如沿Y轴方向相互平行地排列设置于基板100上,让第二轴向电极300及第二边缘电极302分别与第一轴向电极200及第一边缘电极202相互垂直。第二边缘电极302是平行地相邻于最外侧的第二轴向电极300,并且让触控面板10对应于显示模块20的显示区A的另一边界N的位置是位于第二边缘电极302与相邻的最外侧的第二轴向电极300之间,换言之,第二边缘电极302是对应位于显示模块20的非显示区B。
就尺寸设计上来看,如图2所示,所有第二轴向电极300是设计为相同的宽度Y1,并且第二边缘电极302的宽度Y2是小于第二轴向电极300的宽度Y1。此外,为因应触控感测设计的需求,第一轴向电极200的宽度X1是例如小于第二轴向电极300的宽度Y1,并且第一边缘电极202的宽度X2是例如小于第二边缘电极302的宽度Y2。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向电极200及第一边缘电极202是例如设置于基板100的一第一表面S1,并且第二轴向电极300及第二边缘电极302是例如设置于基板100中相对于第一表面S1的一第二表面S2。由此,让第一轴向电极200及第一边缘电极202分别通过基板100来与第二轴向电极300及第二边缘电极302达成电性绝缘。
补充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所设计的第一轴向电极200、第一边缘电极202、第二轴向电极300及第二边缘电极302是例如应用于差动式(Differential)的电容触控感测技术,因此较佳是设计所有第一轴向电极200及第一边缘电极202为等间距(宽度X3)平行排列,而所有第二轴向电极300及第二边缘电极302也为等间距(宽度Y3)平行排列。同理,本实施例较佳是设计触控面板10对应位于显示模块20的显示区A的边界M是对应位于第一边缘电极202与相邻的最外侧的第一轴向电极200之间的中心线,也就是第一边缘电极202及相邻的最外侧的第一轴向电极200分别与显示区A的边界M相距二分之一宽度X3的距离;并且设计触控面板10对应位于显示模块20的显示区A的边界N较佳是对应位于第二边缘电极302与相邻的最外侧的第二轴向电极300之间的中心线,也就是第二边缘电极302及相邻的最外侧的第二轴向电极300分别与显示区A的边界N相距二分之一宽度Y3的距离。
由此,本实施例在设计上并非由任一电极本身来对应于显示模块20的显示区A的边界M、N,因而当任何触碰点的位置落于显示模块20的显示区A的边界M、N附近时,所使用的差动式电容触控感测技术也能顺利地计算出触碰点的位置,进而提高触控显示器D在显示区A的边缘的触控精确度。
接下来继续说明的是,触控显示器D更包括一盖板30及一遮蔽层40。盖板30设置于触控面板10上。遮蔽层40形成于盖板30靠近触控面板10侧的表面,并且遮蔽层40的形成区域定义出触控显示器D的一外框区域T,用来遮蔽触控面板10及显示模块20的周边导线及组件(图未示)。本实施例的遮蔽层40例如设计为一框型,让外框区域T是围设于显示区A的外侧。如此一来,显示模块20有至少部分的非显示区B是重叠于外框区域T。
附带一提的是,根据显示模块20的技术,在较佳的设计下,显示区A的大小即为显示模块20被定义的尺寸大小时,显示区A的边界M、N得以切齐于外框区域T的内侧边缘,也就是显示模块20的非显示区B得以全部重叠于外框区域T。然而,图2的实施例则以较常见的设计来举例说明,也就是显示区A的大小会稍微小于显示模块20被定义的尺寸大小,如此一来,显示区A的边界M、N会与外框区域T相距一间隔距离,使得有部分的非显示区B不会重叠于外框区域T。然而,显示模块20的显示区A与外框区域T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的设计准则,因此并非为本实用新型所限制。
承上所述的架构,本实施例为了达到提高显示区A边缘的触控精确度,将触控面板10中的第一边缘电极202及第二边缘电极302设计位于非显示区B,换言之,至少部分的第一边缘电极202及至少部分的第二边缘电极302将会是对应位于外框区域T,图2的实施例是以全部的第一边缘电极202及第二边缘电极302皆设计对应位于外框区域T来举例说明。对此,本实施例缩小第一边缘电极202的宽度X2及第二边缘电极302的宽度Y2的设计将可有效地避免因第一边缘电极202及第二边缘电极302的位移而需相对增加外框区域T的面积才能遮蔽触控面板10的周边导线的问题,进而让本实用新型更能应用于窄边框的触控显示器。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可取代图3所示的触控面板10来应用于图1中的触控显示器D,本实施例与图3的实施例的差异点在于,第一轴向电极200、第一边缘电极202、第二轴向电极300、第二边缘电极302是位于基板100的同一侧。对此,触控面板10’更包括一绝缘部400,绝缘部400设置于第一轴向电极200及第一边缘电极202分别与第二轴向电极300及第二边缘电极302交叉所形成的一交叉处之间,让第一轴向电极200及第一边缘电极202分别通过绝缘部400来与第二轴向电极300及第二边缘电极302达成电性绝缘。
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轴向电极200、第一边缘电极202、第二轴向电极300、第二边缘电极302是例如设计位于基板100的第一表面S1之侧。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应用于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器D时,第一表面S1可以是基板100靠近盖板30之侧的表面,而第二表面S2是基板100靠近显示模块20之侧的表面。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大致与图4的触控面板10’的结构相同,差异点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的基板100为一强化基板,并且触控面板10’’更包括一遮蔽层40’,遮蔽层40’形成于基板100靠近第一轴向电极200、第二轴向电极300、第一边缘电极202以及第二边缘电极302之侧的表面(如第一表面S1)。
此外,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应用于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器D时,可以直接取代触控显示器D中的触控面板10、盖板30及遮蔽层40,换言之,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的上方不必额外设置保护电极用的盖板30,而是直接由承载电极的基板100来提供保护作用,并且由遮蔽层40’的形成区域来定义出触控显示器D的外框区域T。由此,本实施例能够降低触控显示器D的厚度以及成本。
承上所述的触控面板10’’的架构,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表面S1是靠近显示模块20的表面,而第二表面S2则是提供给使用者触碰操作的表面。
最后,前述各个实施例中的第一轴向电极200、第二轴向电极300、第一边缘电极202以及第二边缘电极302的材质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锌铝、氧化锌锡、导电聚合物或碳纳米管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触控电极对应于显示模块的设计改良,让任一方向上的平行排列的电极中的最外侧的边缘电极是对应位于显示模块的显示区以外,并且所述边缘电极的宽度是小于该轴向上的其他电极的宽度。由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提高触控显示器在显示区边缘的触控精确度,更不会增加触控显示器的外框区域的面积,能方便地应用于窄边框的设计。

Claims (22)

1.一种触控面板,与一显示模块搭配应用,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包括: 
多条第一轴向电极,相互平行地设置于一基板上; 
多条第二轴向电极,相互平行地设置于该基板上; 
第一边缘电极,设置于该基板上,并且平行地相邻于最外侧的该第一轴向电极,其中该第一边缘电极的宽度小于该些第一轴向电极的宽度,其中该触控面板对应于该显示模块的一显示区的一边界是位于该第一边缘电极与相邻的该最外侧的第一轴向电极之间;以及 
第二边缘电极,设置于该基板上,并且平行地相邻于最外侧的该第二轴向电极,其中该第二边缘电极的宽度小于该些第二轴向电极的宽度,其中该触控面板对应于该显示区的另一边界是位于该第二边缘电极与相邻的该最外侧的第二轴向电极之间; 
其中,该些第一轴向电极及该第一边缘电极分别与该些第二轴向电极及该第二边缘电极电性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缘电极与该第二边缘电极对应位于该显示模块的一非显示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轴向电极的宽度小于该些第二轴向电极的宽度,且该第一边缘电极的宽度小于该第二边缘电极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轴向电极的宽度相同,且该些第二轴向电极的宽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有该些第一轴向电极与该第一边缘电极为等间距平行排列,且所有该些第二轴向电极与该第二边缘电极为等间距平行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轴向电极与该第一边缘电极位于该基板的一第一表面上,该些第二轴向电极与该第二边缘电极位于该基板的一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轴向电极、该些第二轴向电极、该第一边缘电极以及该第二边缘电极位于该基板的同一 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还包括一绝缘部,设置于该些第一轴向电极和该第一边缘电极分别与该些第二轴向电极和该第二边缘电极交叉形成的一交叉处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为一强化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还包括一遮蔽层,形成于该基板靠近该些第一轴向电极、该些第二轴向电极、该第一边缘电极以及该第二边缘电极之侧的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轴向电极、该些第二轴向电极、该第一边缘电极以及该第二边缘电极的材质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锌铝、氧化锌锡、导电聚合物或碳纳米管。 
12.一种触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块;以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贴合于该显示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显示器还包括: 
盖板,设置于该触控面板上;以及 
遮蔽层,形成于该盖板的表面,该遮蔽层的形成区域定义出该触控显示器的一外框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轴向电极与该第一边缘电极位于该基板的一第一表面上,该些第二轴向电极与该第二边缘电极位于该基板的一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轴向电极、该些第二轴向电极、该第一边缘电极以及该第二边缘电极位于该基板的同一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还包括一绝缘部,设置于该些第一轴向电极和该第一边缘电极分别与该些第二轴向电极和该第二边缘电极交叉形成的一交叉处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缘电极与该第二边缘电极对应位于该外框区域。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为一强化基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轴向电极、该些第二轴向电极、该第一边缘电极以及该第二边缘电极位于该基板的同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还包括一绝缘部,设置于该些第一轴向电极和该第一边缘电极分别与该些第二轴向电极和该第二边缘电极交叉形成的一交叉处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还包括一遮蔽层,形成于该基板靠近该些第一轴向电极、该些第二轴向电极、该第一边缘电极以及该第二边缘电极之侧的表面,并且该遮蔽层的形成区域定义出该触控显示器的一外框区域。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缘电极与该第二边缘电极对应位于该外框区域。 
CN201320607401.4U 2013-09-29 2013-09-29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43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07401.4U CN203643961U (zh) 2013-09-29 2013-09-29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07401.4U CN203643961U (zh) 2013-09-29 2013-09-29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43961U true CN203643961U (zh) 2014-06-11

Family

ID=50875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0740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43961U (zh) 2013-09-29 2013-09-29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439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561A (zh) * 2013-09-29 2015-04-15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CN109032425A (zh) * 2018-06-12 2018-12-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561A (zh) * 2013-09-29 2015-04-15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CN109032425A (zh) * 2018-06-12 2018-12-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09032425B (zh) * 2018-06-12 2021-04-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6561A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US20170357346A1 (en) Touch screen and pressure touch detection method
US20120169626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TWI514228B (zh) 觸控式顯示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JP3188458U (ja) タッチパネル
US8907919B2 (en) Sensing structure of touch panel
US9298330B2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having complementarily matching adjacent electrode units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capacitive touch panel
JP2010009456A (ja)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
US9535554B2 (en) Capacitive type touch panel
US20150248186A1 (en) Touch panel
US8791922B2 (en) Resistive touch panel
JP2015099577A (ja) タッチパネル
US20160117012A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331892A (zh) 电容式触摸屏
CN203643961U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US20140104221A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sensor for mitigating effects of a floating condition
KR20140110561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의 배선 장치
US9733771B2 (en) Touch panel
CN204331690U (zh) 一种带多点触控显示的集成式电容触摸屏
CN204631840U (zh) 一种与触控屏技术相结合的指纹识别系统
KR101585934B1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패널
CN204288171U (zh) 触摸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KR101191145B1 (ko) 정전용량식 터치스크린용 터치 필름, 이를 적용한 터치스크린 및 휴대 단말기
US20170160864A1 (en) Display method and terminal including touch screen performing the same
CN102004343A (zh) 集成触摸屏的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

Termination date: 201809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