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25129U - 一种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25129U
CN203625129U CN201320644794.6U CN201320644794U CN203625129U CN 203625129 U CN203625129 U CN 203625129U CN 201320644794 U CN201320644794 U CN 201320644794U CN 203625129 U CN203625129 U CN 203625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type
water
algae removal
float bed
pack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4479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佳
汪小雄
高静思
朱嘉成
陶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132064479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251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25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2512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顶板、底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均设置多个通孔,箱体内填充比重小于1的生物填料,箱体上部种植具有抑藻化感作用植物,箱体的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外侧均设置用于将水推向箱体内部的推流器。该装置能够抑制藻类生长,降低其生物活性;能够吸入水体中的悬浮物并排入水体底部,降低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浓度,且效果显著、安全环保,化感植物增加了水体的景观性。

Description

一种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环境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适合用于由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过度生长的河流和湖泊。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城市河湖污染日益严重,我国开始限制开采城市地下水,水库成为了主要的供水水源。虽然水库作为城市供水水源的历史不长,但目前几乎每座水库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问题。水库水源富营养化和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中色度、浊度增加,散发异臭味;藻类释放毒性极强的藻毒素,提高水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可见,富营养化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城市供水安全。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工业化程度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废水排入水体,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浓度下降,丧失了原有的景观和生态功能。水体富营养化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首先,富营养化使饮用水源水质受到威胁,严重影响了供水水质安全,如2007年,无锡太湖水源地蓝藻水华暴发,自来水厂的处理装置无法适应突然恶化的水质,导致全市范围内自来水中的臭味严重,造成了有史以来因蓝藻水华引发的最大规模的供水危机;其次,藻类释放的藻毒素通过食物链进入水生动物或人体,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如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能损害肝脏,具有致癌作用;第三,藻类的快速生长将导致水中的营养物质快速被消耗,溶解氧急剧下降,随后藻类大量死亡,在腐败和被分解的过程中,上升至水面形成一层绿色的黏质物,使水体恶臭,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这会造成渔业减产,并威胁水体景观。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急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相对滞后,许多湖泊、水库已进入富营养化,甚至严重富营养化状态,如滇池、太湖、西湖、东湖、南湖、玄武湖、渤海湾、莱州湾、九龙江、黄浦江等。2011年,在我国环保部监测的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轻度富营养状态和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46.1%和7.7%。
为了治理水体的富营养化,抑制藻类的过度繁殖,我国已根据各地湖泊的具体地理特性、污染状况及投资效益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一、外源性营养物质控制。减少或者截断外部输入的营养物质,使水体失去了营养物质富集的可能性。二、内源性营养物质控制。控制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是指控制底泥中富集的氮、磷向水体的释放,以减少水体中含氮、磷的浓度。包括底泥疏浚及曝气充氧,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水体的营养盐水平,但是存在治理成本高,间隔周期短,一旦水体中的营养水平上升,藻类又将大规模爆发。
生态原位修复是指利用高等水生植物来控制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水生植物可以有效的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类物质,具有能耗低、简单易行的特点,同时还可以重建水生态系统,恢复水环境自然的生态功能。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利用生态修复恢复或重建受损的水环境生态系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生态浮床,是指利用无土栽培技术,人工将植物栽种在浮床载体上,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削减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可营造水上景观,生态浮床是一种典型的原位修复技术。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通过抑藻化感物质和弱光抑藻,有效降低藻类的生物活性,提高藻类的沉降性能,取得改善水质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板、底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均设置多个通孔,所述箱体内填充比重小于1的生物填料,所述箱体上部、于所述生物填料处种植具有抑藻化感作用植物,所述箱体的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外侧均设置用于将水推向所述箱体内部的推流器。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顶沿周围设置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推流器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外壁沿竖向设置若干用于支撑所述支架的支撑板,所述推流器两侧的支撑板构成导流板。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边缘设置若干LED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上设置用于根据光线强弱自动控制所述若干LED灯点亮或熄灭的光敏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顶板、底板、前侧板和后侧板由肋条和土木格栅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方,根系深入所述生物填料内部。
在所述生物填料上最好覆盖一保护网,用于固定所述的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填料根据成本要求及水质状况灵活选取页岩陶粒填料、组合填料和聚氨酯填料中的一种,或者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另外选择。
利用植物化感作用能够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繁殖,太阳能电池板遮光效应产生的弱光条件使藻类失活,进入浅层沉淀状态,有效降低了藻类的生物活性,提高其沉降性能。失活的藻类经推流器推入生物填料内部,与生物填料截留的悬浮物逐渐结成团向下蠕动,最终经底板通孔沉入水底,达到去除藻类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能够抑制藻类生长,降低其生物活性;能够吸入水体中的悬浮物并排入水体底部,降低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浓度,且效果显著、安全环保,化感植物增加了水体的景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移除植物后的俯视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在水体中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参照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顶板、底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均设置多个通孔,箱体1内填充比重小于1的生物填料7,箱体1上部种植具有抑藻化感作用植物6,箱体1的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外侧均设置用于将水推向箱体1内部的推流器2,该两个推流器2对称分布。箱体1顶沿周围设置支架3,支架3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板5,推流器2与太阳能电池板5电连接。
箱体1的左侧板和右侧板采用不锈钢板,箱体1的顶板、底板、前侧板和后侧板由肋条11和土工格栅12构成,生物填料7透过土工格栅12作用于水体,截留水中的悬浮物质。化感植物6直接固定在箱体1上方,化感植物6的根系深入到生物填料7的内部,直接通过根系向水体释放化感物质,生物填料7的另一个作用是对整个装置起支撑作用,使装置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化感植物6位于浮床的最上方,植物品种采用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室实验确定的具有化感抑藻作用的植物,并结合水体中的优势藻种和当地气候条件,灵活选择植物品种,例如石菖蒲等,同时化感植物6还可营造水面景观,通过光合作用净化空气,调节环境温度,为鸟类和鱼类创造生存的良好条件。化感植物6与遮光组件太阳能电池板5协同作用,降低藻类生物活性。
生物填料7根据成本要求及水质状况选取页岩陶粒填料、组合填料或聚氨酯填料中的一种,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另外选择。
箱体1外壁沿竖向设置若干用于支撑支架3的支撑板4,处于推流器2两侧的支撑板4同时作为导流板,与推流器2一起使水进入箱体1内通过生物填料7。为了固定化感植物6,在生物填料7上覆盖保护网8。本实施例中,支架3、支撑板4、以及构成箱体1的肋条11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土工格栅12使用塑料制成。
本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通过遮光组件太阳能电池板5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推流器2以太阳能电池板5提供的电能作为动力源,推动水及水中的悬浮物进入箱体1内部,如图5所示,在推流器2作用下形成的水流沿带箭头的虚线方向流动。一方面带动水循环起来,提高水景观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把失活的藻类推入生物填料内部,与被生物填料截留的悬浮物逐渐结成团向下蠕动,最终通过箱体1底板通孔沉入水底,使藻类去除。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这些具体的描述不能认为本实用新型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这些描述并结合本领域公知常识做出的任何改进、等同替代方案,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板、底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均设置多个通孔,所述箱体内填充比重小于1的生物填料,所述箱体上部、于所述生物填料处种植具有抑藻化感作用植物,所述箱体的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外侧均设置用于将水推向所述箱体内部的推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沿周围设置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推流器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外壁沿竖向设置若干用于支撑所述支架的支撑板,所述推流器两侧的支撑板构成导流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边缘设置若干LED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上设置用于根据光线强弱自动控制所述若干LED灯点亮或熄灭的光敏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顶板、底板、前侧板和后侧板由肋条和土木格栅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方,根系深入所述生物填料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为页岩陶粒填料、组合填料或聚氨酯填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物填料上覆盖一保护网,用于固定所述的植物。
CN201320644794.6U 2013-10-19 2013-10-19 一种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251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44794.6U CN203625129U (zh) 2013-10-19 2013-10-19 一种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44794.6U CN203625129U (zh) 2013-10-19 2013-10-19 一种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25129U true CN203625129U (zh) 2014-06-04

Family

ID=50811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44794.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25129U (zh) 2013-10-19 2013-10-19 一种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25129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3527A (zh) * 2014-06-06 2014-08-27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污染水体原位修复装置及其方法
CN106554089A (zh) * 2016-11-04 2017-04-05 吉首大学 一种野外处理蓝藻的自动装置
CN107804950A (zh) * 2017-11-17 2018-03-16 珠海市水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漂浮式锦鲤池水质净化设备
CN108249599A (zh) * 2018-03-05 2018-07-06 林映津 一种生态控藻装置
CN110304729A (zh) * 2019-07-05 2019-10-08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藻类收集原位处理浮床
CN111072152A (zh) * 2020-01-10 2020-04-2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生态浮床装置
CN113307375A (zh) * 2021-05-26 2021-08-27 天下光捕(武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蓝藻捕捉和削减装置
WO2023115631A1 (zh) * 2021-12-23 2023-06-29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水体修复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3527A (zh) * 2014-06-06 2014-08-27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污染水体原位修复装置及其方法
CN106554089A (zh) * 2016-11-04 2017-04-05 吉首大学 一种野外处理蓝藻的自动装置
CN106554089B (zh) * 2016-11-04 2019-10-29 吉首大学 一种野外处理蓝藻的自动装置
CN107804950A (zh) * 2017-11-17 2018-03-16 珠海市水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漂浮式锦鲤池水质净化设备
CN108249599A (zh) * 2018-03-05 2018-07-06 林映津 一种生态控藻装置
CN110304729A (zh) * 2019-07-05 2019-10-08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藻类收集原位处理浮床
CN111072152A (zh) * 2020-01-10 2020-04-2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生态浮床装置
CN113307375A (zh) * 2021-05-26 2021-08-27 天下光捕(武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蓝藻捕捉和削减装置
WO2023115631A1 (zh) * 2021-12-23 2023-06-29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水体修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25129U (zh) 一种浮床式藻类去除及造景装置
Yeh et al. Artificial floating islands for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CN205170507U (zh) 一种生态浮岛
CN204981509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4490691U (zh) 一种集约式水循环系统
CN203568939U (zh)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系统
CN202322497U (zh) 多功能净水载体系统
CN109987713A (zh) 用于水体黑臭治理及水质提升的潜浮式生态修复水立方
CN1530336A (zh) 富营养化浅水小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CN202190559U (zh) 一种沉水植物水下规模建植装置
CN2773062Y (zh) 生物浮岛框架
CN106045212A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7651754B (zh) 一种修复富营养水体的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及人工礁石
CN204529465U (zh)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包
CN209778451U (zh) 一种组合式太阳能曝气生物浮床
CN210140480U (zh) 一种采煤沉陷区水污染控制系统
CN204569656U (zh) 一种再生水补给景观水的生态处理装置
CN103621212B (zh) 一种用于苗木扦插的盐碱地土壤基质改良的方法
CN103408199A (zh) 一种景观水综合治理系统及方法
CN202625933U (zh) 一种浮岛造型的太阳能水体修复及造景装置
CN108675455A (zh) 一种用于重建城市清淤湖泊健康生态系统的方法
CN203700030U (zh) 一种柔性固着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
CN102807283A (zh) 一种多功能复合人工生态浮岛载体
CN105461068A (zh) 一种生物浮岛及带有生物浮岛的湿地水体修复系统
CN207511924U (zh)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修复的组合式生态浮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