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18018U - 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 - Google Patents

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18018U
CN203618018U CN201320673990.6U CN201320673990U CN203618018U CN 203618018 U CN203618018 U CN 203618018U CN 201320673990 U CN201320673990 U CN 201320673990U CN 203618018 U CN203618018 U CN 203618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ranet
unit
switch
extranet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7399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友
刘蓓
付宏燕
程浩
董振培
王子鹏
王玉佺
王昂哲
田凯
邢晓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i Sim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STATE INFORMAT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i Sim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STATE INFORMATION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i Sim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STATE INFORMATION CENTER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i Sim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7399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18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18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1801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包括:内外网安全设备和处理单元;内外网安全设备的输入端接口单元通过二选一开关单元分别与第一、二控制单元相连;处理单元在客户端选择外网模式时,控制二选一开关单元选通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源控制开关关闭,进入外网系统,且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源控制开关断开,切断与内网系统连接;在客户端选择内网模式时,控制二选一开关单元选通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电源控制开关关闭,进入内网系统,且此时控制第二电源控制开关断开,此时切断与外网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用于实现内网系统和外网系统的隔离和安全防护,可以有效地保护内网系统的信息安全。

Description

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互联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因特网(Internet)的迅速发展,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年来,“企业上网”和“政府上网”工程的开展,特别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各单位及各部门已有大量的计算机通过各种方式连入因特网。但是,由于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任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都可能遭到黑客的袭击,该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都有被盗或被篡改的可能。另外因特网也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目前,普通的安全防范技术,如软件加密、防火墙等,其核心技术均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不能达到国家有关的保密规定。因此,国家保密局对国家机要部门使用互联网规定如下:“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的与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相连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所谓“物理隔离”是指企业内部局域网如果在任何时间都不存在与互联网直接的物理连接,则企业的网络安全才得到真正保护。
现有虽然保证安全的方法很多,如:防火墙多层过滤、通道控制、侵袭报警等等,但是由于这些技术都是基于软件的一种控制方法,存在被操纵控制的可能,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因此,需要通过“物理隔离”来保证军队、政府、金融、媒体等机要部门的真正安全。
在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中,‘国家提出了建设“三网一库”的概念。其中“三网”指内网(内部办公网)、外网(同因特网相连接的网络)和专网(用于上下级单位联网等特定用途的计算机网络)。在内、外网之间要求进行行物理隔离,以保证涉密信息的绝对安全。
面对国家机要部门对网络安全的这种特殊需求,目前一些厂家纷纷推出物理隔离终端电脑和物理隔离卡等产品。
1.两台物理隔离终端电脑分别接入内外网作为最直接的内外网隔离实现形式,安全性是最强的,但是其需要两台终端电脑,这无疑增加了硬件成本的投入,同时终端电脑的维护及配置费用也成本增加,两台终端电脑占用空间大更是缩紧了用户的办公空间,用户在使用时每次都需要人为的区分内外网终端电脑,使用不方便。
2.物理隔离卡是在一台电脑上增加一个硬盘,通过控制硬盘及切换网线,在内外网的环境中使一个硬盘仅对应一个网络有效,其网络物理连线上是完全分离的且不存在公用存储信息,从而实现单机在两个网络之间真正的物理隔离。物理隔离卡是物理隔离的低级实现形式,一个物理隔离卡只能管一台个人计算机,需要对每台计算机进行配置,每次切换都需要开关机一次,使用起来极为不便。双硬盘的硬件平台管理很繁琐,也会使得整个网络的架设和维护费用显著升高。此外,用隔离卡设计的网络要有两套完全一样的网络(双倍的连线,双倍的网络设备),每台机器上要双网卡,双硬盘。不仅仅安装维护极不方便,维护费用也高,升级和扩展的费用多成倍增加。
不管是两台终端电脑实现物理隔离,还是使用物理隔离卡,这类产品方案有如下缺点:
电脑具有单主板,两个独立硬盘,在两个插槽上提供的连接内外网的两个独立的网络端口,通过Bios中内置的内外网启动后即时切换功能,提供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能够分别连接内部办公网和外部互联网。
将企业所有需上网的桌面电脑更换或升级为“物理隔离”电脑,电脑成本每台增加20%左右。
企业内部综合布线要建立内外双网物理架构,交换设备也要提供内外双份,内网数据存储在本地磁盘,数据不安全。
网络安全得以实现,但实施过程中工程费用、设备费用投入较高,技术服务量较大,系统维护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用于实现内网系统和外网系统的隔离和安全防护,可以有效地保护内网系统的信息安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内外网安全设备和处理单元;
所述内外网安全设备包括输入端接口单元,二选一开关单元,第一电源控制开关,第二电源控制开关,内网接口单元和外网接口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输入端接口单元直接或间接与计算机设备相连,通过所述二选一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内网接口单元相连,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外网接口单元相连;所述内网接口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源控制开关相连,所述外网接口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源控制开关相连;
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一、第二电源控制开关,以及所述二选一开关单元相连,用于在客户端选择外网模式时,控制所述二选一开关单元选通第二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二电源控制开关关闭,为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供电,进入外网系统,且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源控制开关断开,切断与内网系统连接;在客户端选择内网模式时,控制所述二选一开关单元选通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电源控制开关关闭,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供电,进入内网系统,且此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源控制开关断开,此时切断与外网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终端进一步包括1转多路的接口单元;
所述1转多路的接口单元包括一个与计算机设备连接的上游接口,以及多个下游接口,所述内外网安全设备的输入端接口单元与所述下游接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终端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下游接口相连的鉴权单元。
优选地,在所述下游接口和所述鉴权单元之间还包括限流控制单元。
优选地,所述终端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下游接口相连的系统启动存储单元。
优选地,所述终端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处理单元相连的网络监听单元。
优选地,所述终端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处理单元相连的报警单元。
优选地,所述输入端接口单元为USB接口,通过USB总线直接或间接与计算机设备相连。
优选地,所述二选一开关单元为电磁继电器机械开关。
优选地,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的供电方式为总线供电和/或自供电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在客户端选择外网模式时,控制所述二选一开关单元选通第二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二电源控制开关关闭,为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供电,进入外网系统,且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源控制开关断开,切断与内网系统连接;在客户端选择内网模式时,控制所述二选一开关单元选通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电源控制开关关闭,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供电,进入内网系统,且此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源控制开关断开,此时切断与外网系统连接。这样就可以实现内网系统和外网系统的隔离和安全防护,可以有效地保护内网系统的信息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所述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第一实施例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所述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第二实施例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鉴权单元的用户认证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用于实现内网系统和外网系统的隔离和安全防护,可以有效地保护内网系统的信息安全。
请参考图1所示,该图为本实用新型具体所述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第一实施例结构框图。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包括:内外网安全设备1和处理单元2。
所述内外网安全设备1包括输入端接口单元11,二选一开关单元12,第一电源控制开关13,第二电源控制开关14,内网接口单元15和外网接口单元16,第一控制单元17,第二控制单元18。
所述输入端接口单元11直接或间接与计算机设备(图中未示出)相连,通过所述二选一开关单元12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7、第二控制单元18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7与所述内网接口单元15相连,所述第二控制单元18与所述外网接口单元16相连;所述内网接口单元15与所述第一电源控制开关13相连,所述外网接口单元16与所述第二电源控制开关14相连。
所述输入端接口单元11可以为USB等各种接口形式,当所述输入端接口单元11为USB接口时,可以通过USB总线直接或间接与计算机设备相连。
为了保证内网络的物理隔离,所述二选一开关单元12优选选择电磁继电器机械开关。
所述处理单元2,与所述第一、第二电源控制开关13、14,以及所述二选一开关单元12相连,用于在客户端选择外网模式时,控制所述二选一开关单元12选通第二控制单元18,控制所述第二电源控制开关14关闭,为所述第二控制单元18供电,进入外网系统,且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源控制开关13断开,切断与内网系统连接;在客户端选择内网模式时,控制所述二选一开关单元12选通第一控制单元17,控制所述第一电源控制开关13关闭,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7供电,进入内网系统,且此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源控制开关14断开,此时切断与外网系统连接。
处理单元2可以采用CPU实现。
内外网安全设备1可以包括一个一入二出的接口形式的内外网安全设备,“一入”即安全终端输入端口可以为USB接口,“二出”即安全终端的输出端口可以为两个RJ45(一个内网接口,一个外网接口),内外网安全设备1的输入端口可以通过USB线连接于客户端即终端电脑,内外网安全设备1的输出端分别接内网和外网网线,这样内外网安全设备就可以不需要外接电源,采用低功耗供电,断电或者从PC端拔掉后数据就丢失,极大的防止了窃取存储。而且安装过程操作简单而易行,只需在内外网安全设备上接插1根数据线及2根网络线。
内外网安全设备1的USB转Eth网卡功耗比较大,需要考虑低功耗设计,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7、第二控制单元18具体可以采用低功耗USB2.0To10/100Fast Ethernet Controller芯片,第一电源控制开关13,第二电源控制开关14可以采用电源开关来控制两路网卡芯片供电,同一时刻只给一路网卡芯片供电,从而实现低功耗。
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具体可以根据USB复合设备(compund)模型来设计,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可以采用总线供电方式,或者自供电两种方式,也可以采用总线供电和自供电方式。
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在总线供电方式下,USB主机最大提供5V-500mA电流消耗,为方便用户使用,简化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的安装过程,不需要接插外部供电电源。这样整个系统设计都需要考虑低功耗问题,器件选型及电路设计都要基于低功耗来考虑,防止负载过流。
参见图2,该图是本实用新型具体所述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第二实施例结构框图。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可以进一步包括1转多路的接口单元3。
所述1转多路的接口单元3包括一个与计算机设备连接的上游接口31,以及多个下游接口,所述内外网安全设备1的输入端接口单元11与所述下游接口相连。
1转多路的接口单元3具体可以为1转多路USB Hub,上游接口31即上游USB端口(主机与USB Hub的接口)为一个,与终端电脑USB端口相连,基于USB设备即插即用的特点,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有效地避免了物理隔离卡安装步骤繁杂的弊端,充分发挥了操作步骤简单易用的特点。1转多路USB Hub下游USB端口(设备与USB Hub的接口)为多个,可以连接各类USB设备。
1转多路的接口单元3可以根据USB外设功能来选择,至少需要5路USB设备同时接入主机,1转多路的接口单元3具体可以采用1转7USB Hub。为了考虑低功耗设计,可以采用具有低功耗特性和OEM配置的芯片。OEM配置采用SMBUS总线来设置,SMBUS总线连接于处理单元(CPU),上电后,CPU通过SMBUS总线完成对该芯片的配置过程。
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与所述1转多路的接口单元3的下游接口相连的鉴权单元4,用于将加密的命令代码发送至客户端,客户端解密命令代码后,将终端认证和/或用户认证的控制开关打开,为内网网卡芯片供电,进行终端授权与否的验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鉴权单元4的用户认证USB-Key的USB接口是对用户开放的,需要使用者插入USB-Key后在云服务器端做鉴权。
为防止用户插入设备功耗过大,在所述下游接口和所述鉴权单元4之间还包括限流控制单元41,用于对用户设备做限制。限流控制单元41可以采用200mA的限流开关,根据系统需求也可以选择250mA的限流开关。
所述鉴权单元4为终端认证USB-Key时,可以通过鉴权单元4的控制开关连接于USB Hub下游USB端口,鉴权单元4的控制开关的关闭开启功能通过处理单元2(CPU)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下游接口相连的系统启动存储单元5。
系统启动存储单元5具体可以系统启动存储USB(Mass Storage Flash,U盘)直接连接于所述1转多路的接口单元3的下游接口即USB Hub下游USB端口,系统启动及内网操作系统程序均可以存储在系统启动存储USB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处理单元2相连的网络监听单元6,用于监听外网系统网络的非法访问内网服务器行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处理单元2相连的报警单元8,用于在所述网络监听单元6监听外网系统网络的非法访问内网服务器行为时,所述处理单元2控制报警。
如前文所述,USB转Eth网卡功耗比较大,需要考虑低功耗设计,采用低功耗USB2.0To10/100Fast Ethernet Controller芯片,通过电源开关来控制两路网卡芯片供电,同一时刻只给一路网卡供电,达到低功耗设计。该芯片还有Reverse-RMII接口,支持直接的MAC-to-MAC通信,这样该芯片通过RMII接口连接外部网络SPHY芯片,同时RMII接口连接到具有MAC的CPU上做监听,来监控整个网络的安全,当发生不合法的网络访问时,通过CPU直接关断网络,具体可以通过蜂鸣器等方式的报警单元报警提示用户非法操作,这样极大地保证了整个网络的安全。
用户通过串口终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进行网络配置,CPU在只有一路USB Slave接口的状况下采用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可以为USB组合设备(Composite Device)来设计,在不增加硬件配置的基础上,通过多个接口实现不同USB设备的组合,这样CPU的USB功能需要开发HID和Virtual COM的组合设备,用户在Virtual COM下除配置网络外,还可以更新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系统固件,进行IAP系统升级。
客户端(计算机设备)与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之间可以通过预定协议实现通讯,该协议主要完成客户端和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的安全控制,防止恶意获得内网数据。该协议可以是基于H I D协议。
主要的通讯细节可以采用如下设计方式:
该协议的报告描述符输入输出可以都设置为8个字节。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
数据的格式:第0至第3字节可以为秒数(随机数),4至7字节可以为具体的控制指令。
其中第4至第7字节的控制指令,定义如下:
先使用第4字节的最低位,“0”表示关闭内网系统,打开外网系统;“1”表示关闭外网系统,打开内网系统。
其他位保留。
整个8字节数可以使用D E S进行加密处理。
各路USB设备的控制开关的选通端都连接于CPU,CPU可以集成了USBSlave外设,通过USB Slave模拟成HID设备,HID设备的USB端连接于USBHub,CPU通过HID设备接收网络切换命令,CPU解析命令后,用来控制USB设备何时接入USB Hub。
内网系统模式下可以采用终端身份和用户身份的双重认证,断网即需重新认证的鉴权的机制,极大的保证了内网系统网络状态的安全。
客户端进入内网模式后的操作优选情况下均在云端的计算中心完成,为了保证数据安全,所述预定操作系统会阻止所述计算中心完成的结果下载到客户端。
当用户选择了内网系统,这样,终端电脑开始引导内网操作系统,具体可以将内网uClinux操作系统代码拷贝到客户端(例如笔记本)内存后,开始启动操作系统。当需要进行鉴权时,操作系统可以通过HID USB接口,将加密的命令代码发送给CPU,CPU解密命令后将终端认证和/或用户认证USB-KEY的控制开关打开,具体可以通过二选一开关单元12切换USB网络为内网同时将内网网卡芯片供电,进行终端授权与否的验证,当终端鉴权正确后,可以选择用户名和密码,也可以选择USER-KEY ID号和密码进行鉴权登陆,如果在内网模式下发生了网线断开,或者用户USB-KEY断开现象,均可以设置需要重新进行鉴权的步骤。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所作出的更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内外网安全设备和处理单元; 
所述内外网安全设备包括输入端接口单元,二选一开关单元,第一电源控制开关,第二电源控制开关,内网接口单元和外网接口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输入端接口单元直接或间接与计算机设备相连,通过所述二选一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内网接口单元相连,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外网接口单元相连;所述内网接口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源控制开关相连,所述外网接口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源控制开关相连; 
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一、第二电源控制开关,以及所述二选一开关单元相连,用于在客户端选择外网模式时,控制所述二选一开关单元选通第二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二电源控制开关关闭,为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供电,进入外网系统,且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源控制开关断开,切断与内网系统连接;在客户端选择内网模式时,控制所述二选一开关单元选通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电源控制开关关闭,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供电,进入内网系统,且此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源控制开关断开,此时切断与外网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进一步包括1转多路的接口单元; 
所述1转多路的接口单元包括一个与计算机设备连接的上游接口,以及多个下游接口,所述内外网安全设备的输入端接口单元与所述下游接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下游接口相连的鉴权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游接口和所述鉴权单元之间还包括限流控制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下游接口相连的系统启动存储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处理单元相连的网络监听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处理单元相连的报警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接口单元为USB接口,通过USB总线直接或间接与计算机设备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选一开关单元为电磁继电器机械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其特征在于,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的供电方式为总线供电和/或自供电方式。 
CN201320673990.6U 2013-10-30 2013-10-30 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18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73990.6U CN203618018U (zh) 2013-10-30 2013-10-30 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73990.6U CN203618018U (zh) 2013-10-30 2013-10-30 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18018U true CN203618018U (zh) 2014-05-28

Family

ID=50770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7399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18018U (zh) 2013-10-30 2013-10-30 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1801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2980A (zh) * 2013-10-30 2014-01-22 国家信息中心 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
CN107846401A (zh) * 2017-10-26 2018-03-27 北京知道创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匿名上网设备及系统
CN109522760A (zh) * 2018-10-29 2019-03-26 北京博衍思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硬件控制逻辑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543475A (zh) * 2018-10-29 2019-03-29 北京博衍思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接式终端防护设备及防护系统
CN109561071A (zh) * 2018-10-29 2019-04-02 北京博衍思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量控制的外接式终端防护设备及防护系统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2980A (zh) * 2013-10-30 2014-01-22 国家信息中心 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
CN107846401A (zh) * 2017-10-26 2018-03-27 北京知道创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匿名上网设备及系统
CN107846401B (zh) * 2017-10-26 2020-04-07 北京知道创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匿名上网设备及系统
CN109522760A (zh) * 2018-10-29 2019-03-26 北京博衍思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硬件控制逻辑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543475A (zh) * 2018-10-29 2019-03-29 北京博衍思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接式终端防护设备及防护系统
CN109561071A (zh) * 2018-10-29 2019-04-02 北京博衍思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量控制的外接式终端防护设备及防护系统
WO2020087781A1 (zh) * 2018-10-29 2020-05-07 北京博衍思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接式终端防护设备及防护系统
US10885230B1 (en) 2018-10-29 2021-01-05 Beijing Beyondinfo Technology Co., Ltd. External terminal protection device and protection system
KR20210003933A (ko) * 2018-10-29 2021-01-12 베이징 비욘드인포 테크놀로지 씨오., 엘티디. 외접식 단말 보호 장치 및 보호 시스템
KR102313543B1 (ko) 2018-10-29 2021-10-15 베이징 비욘드인포 테크놀로지 씨오., 엘티디. 외접식 단말 보호 장치 및 보호 시스템
US11170133B2 (en) * 2018-10-29 2021-11-09 Beijing Beyondinfo Technology Co., Ltd. External terminal protection device and protection system for data flow contro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2978A (zh) 内外网安全接入模式
CN103532980A (zh) 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
CN103546478A (zh) 内外网安全接入方法及系统
CN203618018U (zh) 内外网安全接入终端
KR102313543B1 (ko) 외접식 단말 보호 장치 및 보호 시스템
CN203618020U (zh) 内外网安全接入模式
CN103109294B (zh) 具有外围保护功能的计算机母板
CN109561071B (zh) 一种数据流量控制的外接式终端防护设备及防护系统
CN111742315B (zh) 安全红-黑气隙便携式计算机
CN101901559B (zh) 一种usb接口安全控制方法
CN101594360B (zh) 局域网系统和维护局域网信息安全的方法
CN202694329U (zh) 一种无线存储设备
CN109086634A (zh) 一种bmc芯片管理方法、系统及bmc芯片和存储介质
CN104320389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融合身份保护系统及方法
CN104680055A (zh) 一种u盘接入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后接受管理的控制方法
EP3757838B1 (en) Warm boot attack mitigations for non-volatile memory modules
CN103051963A (zh) 一种数字电视终端设备的安全控制方法
CN103984901A (zh) 一种可信计算机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06027258A (zh) 一种基于tpm的家电远程控制方法
CN103532977A (zh) 内外网安全接入设备
KR101150797B1 (ko) 유비퀘터스 보안성이 강화된 감시장치, 방송장치 병렬운전 수배전반
JP5154646B2 (ja) 不正使用防止制御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15127831A1 (zh) 防范入侵的方法及接入设备
CN114340051B (zh) 一种基于高速传输接口的便携式网关
CN107317925B (zh) 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510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