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16985U - 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16985U
CN203616985U CN201320822791.7U CN201320822791U CN203616985U CN 203616985 U CN203616985 U CN 203616985U CN 201320822791 U CN201320822791 U CN 201320822791U CN 203616985 U CN203616985 U CN 203616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infrared
keyboard
grade
infrared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227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季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82279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169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16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169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包括琴键、前档、前档呢圈、黑白键及定位销、中档、中档呢圈、中档销、后档、后档呢条、压键挡杆、配重块、阻光片、限位钉、缓冲毡、印刷电路板和电源、红外发射二极管、红外接收二极管及塑壳,由琴键、前档、黑白键及定位销、中档、中档圆销、压键档杆及支架、后档和配重块与电路板组成的键盘,键盘中档右侧面对前档的一面设有弹性胶条,胶条形状近似为L形,L形上部稍短一边贴近琴键中央位置的底面,靠近后档的琴键左部位置底面设有阻光片。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采用一个红外发射对两个红外接收的光电耦合电路,力度反应均衡,成本较低,装配容易。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械钢琴键盘为杠杆式键盘,由于其结构简单,便于保养,而且演奏触感适宜等特点受到广泛的使用,但传统的机械钢琴对普通家庭来说价钱稍贵,且容易受演出环境、场地的限制,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琴诞生并逐渐发展,电子琴的各项功能也日趋完善。
由于钢琴琴键具有力度特性,所以现在大多数电子琴和电子钢琴模拟传统钢琴的这种力度效果,原理是:检测琴键运动中通过恒定两点间的时间差,可求得加速度及力度,进而控制音源的音量强弱效果。目前琴键常用的力度检测电路大多数为接触式,极少数用非接触式。
目前绝大多数电子琴和电子钢琴的力度键盘采用导电胶方法。接触式导电胶法的优点是电路简单,成本低,制造装配容易;缺点是琴键和导电胶、导电胶再和电路板接触栅接触过程中产生阻力,使导电胶对琴键弹奏手感产生影响,制造及装配误差容易造成时间间隔的误差,导电胶也容易老化磨损及弹性疲劳,导电胶触点与电路板接触栅的电阻值易受环境温、湿度影响。
少数电子钢琴采用杠杆式传统机械钢琴木质键盘,即以键盘中档为杠杆支点,一端为手指的弹奏端,另一端为调节弹奏手感的杠杆配重端,用配重块取代传统机械钢琴的击弦机构,这种电子钢琴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但一般弹奏电子钢琴键盘时,简单的杠杆下沉感觉虚空,难以模拟弹奏传统机械钢琴时击弦机构断连时轻微的顶托感觉。
专利号为201010023166.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乐器力度键盘的光电装置,该装置是用红外光双控光敏接收管和红外发射二极管组成的检测键盘乐器琴键动作及弹奏力度的电路装置,该检测装置不影响琴键的弹奏手感,可靠性和一致性好,反应灵敏,但由于红外光双控光敏接收管需定制,而非通用元件容易获得,成本仍然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进现有技术中接触式导电胶法弹奏手感不佳,导电胶也容易老化磨损及弹性疲劳的缺点,而乐器力度键盘的光电装置采用红外光双控光敏接收管成本太高,材料难以获取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和一致性好,演奏手感改善,材料容易获取,装配方便的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包括琴键、前档、前档呢圈、黑白键及定位销、中档、中档呢圈、中档销、限位钉、缓冲毡、后档、后档呢条、压键挡杆、配重块、阻光片、印刷电路板和电源、红外发射二极管、红外接收二极管及塑壳,由琴键、前档、黑白键及定位销、中档、中档圆销、压键档杆及支架、后档和配重块与印刷电路板组成的键盘,键盘中档右侧面对前档的一面设有弹性胶条,胶条形状近似为L形,L形上部稍短一边贴近琴键中央位置的底面,靠近后档的琴键左部位置底面设有阻光片,阻光片下方设有对应的印刷电路板,每个阻光片可以隔离印刷电路板上对应位置的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和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构成的一组光耦的红外辐射。
上述的光电键盘装置的键盘上的所有琴键的配重端的力臂相同,中档圆销与所有琴键相对应的中档连接,压键档杆的四周粘贴缓冲毡以防震降噪,压键挡杆紧靠中档圆销和限位钉横卧于所有琴键之上,压键档杆两端插入键盘箱两侧对应的孔内,在压键档杆的上面设有支架。
上述的光电键盘装置的键盘的每个琴键,对应一组由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和两个相对的红外接收二极管组成的光耦单元,各单元之间按相互对应的行列关系电气连接,构成整个乐器力度键盘的矩阵扫描电路。
还有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包括琴键、前档、前档呢圈、黑白键及定位销、中档、中档呢圈、中档销、缓冲毡、后档、后档呢条、压键挡杆、配重块、阻光片、印刷电路板和电源、红外发射二极管、红外接收二极管及塑壳,由琴键、前档、黑白键及定位销、中档、中档圆销、压键档杆及支架、后档和配重块与印刷电路板组成的键盘,键盘中档右侧面对前档的一面设有弹性胶条,胶条形状近似为L形,L形上部稍短一边贴近琴键中央位置的底面,靠近前档的琴键右部位置底面设有阻光片,阻光片下方设有对应的印刷电路板,每个阻光片可以隔离印刷电路板上对应位置的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和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构成的一组光耦的红外辐射。
上述的另一种光电键盘装置的键盘的键盘上所有琴键的配重端的力臂相同,中档圆销与所有琴键与相对应的中档连接,压键档杆压在中档圆销的顶部上方,压键档杆和中档圆销间粘贴缓冲毡隔离,压键档杆两端折90度角用螺钉固定于键盘箱的两侧,压键档杆上部设有支架,压键档杆和支架之间也粘贴缓冲毡隔离。
上述的另一种光电键盘装置的键盘的每个琴键,对应一组由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和两个相对的红外接收二极管、两个三极管组成的光耦单元,所述的红外接收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三极管组成反向门电路,各单元之间按相互对应的行列关系电气连接,构成整个乐器力度键盘的矩阵扫描电路。
所述的弹性胶条为L形,厚度3~4毫米,L形稍短的一边长10~15毫米贴近琴键底面,L形稍长的另一边长28~30毫米连接在键盘中档朝向前档的一面。
设于琴键底面的阻光片为直角形,阻光片与琴键底面相连接的一面设有一凸出体,琴键底面与阻光片相连接的对应位置设有一凹孔,阻光片的凸出体嵌入琴键底面的凹孔中互配定位,阻光片另设有一通孔,用于和琴键底面的引孔螺钉连接。
所述的阻光片对应的印刷电路板上的一组光耦单元,由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和两个相对的红外接收二极管组成,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并列在一起,两者的顶高一般相差约1毫米,相对的红外发射二极管对应于两个并列的红外接收二极管的中部,红外发射二极管的顶高介于相对的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顶高的中间。
所述的红外发射二极管每12颗为一组合,设于一条完整的发射管塑壳中,间距与由连续7个白键和5个黑键组成的一组琴键轴心间距对应一致,红外光发射方向相同。
所述的红外接收二极管每24颗为一组合,设于一条完整的接收管塑壳中,每两颗红外接收二极管并列为一个单元,各单元间距与由连续7个白键和5个黑键组成的一组琴键轴心间距对应一致,红外光接收朝向相同,且各单元的两颗红外接收二极管高低错落一致,整条之间交替错落。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采用一个红外发射对两个红外接收的光电耦合电路,设计新颖,力度反应均衡,提高了可靠性,成本较低,经济实用,材料容易获取,工艺简便,装配容易;用弹性胶条替代了原有的导电胶,有效地改善了琴键弹奏的触键感,键盘触感更逼真,琴体配重减轻,使用寿命较长,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光耦单元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光耦单元及阻光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红外发射二极管组合塑壳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红外发射二极管组合塑壳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红外接收二极管组合塑壳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红外接收二极管组合塑壳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扫描电路安装结构图a;
图8为本实用新型力度键盘矩阵扫描电路原理图a;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扫描电路安装结构图b;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力度键盘矩阵扫描电路原理图b;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钢琴结构的侧视图a;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钢琴结构的侧视图b;
图中:1.红外发射二极管  2.红外接收二极管  3.红外接收二极管  4.阻光片  5.前档  6.白键定位销  7.黑键定位销  8.中档  9.弹性胶条10.中档圆销  11.缓冲毡  12.压键档杆  13.后档  14.琴键  15.白键16.黑键  17.配重块  18.支架  19.限位钉  20.电路板  111.红外发射二极管组合塑壳  222.红外接收二极管组合塑壳  40.通孔  41.凸出圆柱;
指定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摘要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将传统的杠杆式机械钢琴键盘黑键与白键中销前后交替的结构进行改造,位移键盘中档的黑键中销位置和黑键的中销孔位,使侧视键盘时黑键、白键的中销处于中档同一投影位置;将截面厚度约3~4毫米的L形耐老化弹性硅胶条,设于键盘中档朝向前档的一面,硅胶条另一面截面长度约为10~12毫米,贴近琴键底面,弹奏琴键时,琴键底面按压硅胶条,加此弹性胶条后,弹奏时琴键的支点被前移,配重减轻。按键初始阶段键盘中档为支点,按至琴键底面与弹性胶条接触阶段,弹性胶条为支点,力矩由弱增强,此过程模拟了钢琴弹奏时按键力度的强弱变化。
在位于琴键上方中销处设置压键档杆,该档杆同键盘接触处包裹避震缓冲材料并横卧于键盘之上,而压键档杆上方另设有支架,以阻挡压键档杆和琴键向上弹跳。
上述的可应用于传统机械钢琴键盘及杠杆键盘的电钢琴方案中,如键盘扫描电路为反射型光耦感应器件,单个器件集成了发射和接收功能,依靠琴键底面对红外线的反射,检测琴键的动作与力度,无需阻断红外线的阻光片。但由于反射型发射半导体材料功率小,容易衰减老化,影响力度检测精度,且光耦随琴键紧密排列无隔离,容易相互干扰,故采用成本相对较低,电路简单,稳定可靠的新型红外光对射方案。
图1中红外发射二极管组合塑壳111内含红外发射二极管1,红外接收二极管组合塑壳222内含红外接收二极管2和红外接收二极管3,红外接收二极管3位置高于红外接收二极管2,通常高度差距取值约为1毫米左右,图1中红外发射二极管1的高度介于红外接收二极管2和红外接收二极管3中间;图2示意每个单元的红外接收二极管2和红外接收二极管3并列在一起,交接面与红外发射二极管1的中心剖面重合,即每个单元中的红外发射二极管1同时向左上右下(或设为左下右上)的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2和红外接收二极管3发射红外光,阻光片4为阻挡红外光辐射的黑色工程塑料,或为金属材料,阻挡面宽度略大于红外接收二极管2宽度的1.5倍,高度略大于红外接收二极管组合塑壳222的高度,阻光片4另一面设有通孔40和凸出圆柱41。
如图3和图4所示,组合12个红外发射二极管1的塑壳条111,每个红外发射二极管从顶部插入塑壳穴位中,各穴位中心间距与键盘连续7个白键和5个黑键组成的一组琴键轴心间距对应一致。
如图5和图6所示,组合24个红外接收二极管2和3的塑壳条222,每二个红外接收二极管一对并列从顶部插入塑壳穴位中,插到穴位底部后高低错落,各穴位中心间距与键盘连续7个白键和5个黑键组成的一组琴键轴心间距对应一致,由于塑壳条111和塑壳条222厚度较簿约3毫米,安装在电路板上容易歪斜,图3、图4和图5、图6分别表示的是塑壳条111和塑壳条222底部设有凸出块,增大接触底面,减小倾斜度。
按图5、图6所示的组合有24个红外接收二极管2和3的塑壳条222,具体实施时也可按24个红外接收二极管组合的空间位置几何尺寸,用可透射红外光的树脂等灌装塑封组合24个红外接收二极管。
实施例2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种光电键盘装置的结构图a,琴键14下面右部、中间、左部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键盘前档5、中档8和后档13构成键盘架,前档5上设有白键定位销6和黑键定位销7,黑白键定位销上设有黑白键,中档8上设有中档圆销10,用于琴键14支点的定位,琴键14左上部设配重块17,中档8面朝前档的侧面设有截面厚度约3~4毫米的L形硅胶弹性条,弹性胶条9被桥形气枪钉连接在中档8的侧面,弹性胶条9横贯于琴键14的下方,其另一边稍短,截面长度约10~15毫米,贴近琴键14底面,弹奏白键15或黑键16时弹性条被按压。琴键14中部支点上方设有阻挡琴键弹奏时跳跃的压键档杆12,压键档杆12四周粘贴缓冲毡11以防震降噪。压键档杆12被限制在中档圆销10、琴键14、支架18和限位钉19中间,即使键盘倒置,琴键14也不至于从中档圆销10中滑脱。此结构与不采用弹性胶条9相比,明显改善了琴键弹奏的触键感,键盘触感更逼真,配重也大大减轻,消除了琴键配重太重而反弹的不良现象,重量和成本显著下降,由于弹性胶条9的截面厚度为约3~4毫米的耐老化硅橡胶,使用寿命远非通常电子琴或电钢琴导电胶键盘结构中的1毫米左右厚度的导电胶所能比拟。
图7中,检测琴键14动作的电路板20被设置于键盘后档右侧处,每个琴键对应由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和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组成的光耦单元,红外发射二极管被组合在塑壳111中,红外接收二极管被组合在塑壳222中。对应电路板20上红外发射二极管组合塑壳111和红外接收二极管组合塑壳222中的光耦单元,琴键14底面相应设有两个孔,和图2所示的黑色工程塑料阻光片4上设有的通孔40和凸出圆柱41互配,凸出圆柱41嵌入琴键14底面的一个孔内互配,将阻光片4定位,通孔40和琴键14底面的另一个引导孔使螺钉便于连接,方便阻光片4的安装,也可将琴键14底面开凹槽,将阻光片4一面嵌入后用螺钉连接。
实施例3
电子乐器的电路设计中通常将键盘分解成若干横行和竖列构成的行列关系的矩阵扫描电路,作为扫描信号输入和读取的两端,所有琴键对应为行列中的交叉节点。本实用新型的88键电钢琴键盘被定义为8×11行列关系的矩阵扫描电路,即8根扫描信号输入线和22根扫描信号输出(读取)线,其中,11根输出线用于读取红外光耦单元中最先通或断开关动作的红外接收二极管输出的扫描信号,另11根输出线用于读取红外光耦单元中随后通或断开关动作的红外接收二极管输出的扫描信号;通过读取一个单元中两个先后开关动作的红外接收二极管输出的扫描信号,测得该单元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先后开关动作的时间差值,从而计算出相应琴键弹奏的力度强弱值。
键盘阻光片下部设置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上的各红外线光耦单元,也对应各个琴键,按相互对应的行列关系电气连接,构成整个乐器键盘的矩阵扫描电路。印刷电路板上安装88个红外线光耦单元,各单元间距与由连续7个白键和5个黑键组成的一组琴键轴心间距对应一致,每个单元由一颗红外发射二极管和两颗相对的红外接收二极管组成,每个单元的两颗红外接收二极管并列在一起,每12个单元的24颗红外接收二极管组合于一条完整的黑色接收管塑壳中,24颗红外接收二极管处于同一接收平面,且红外光接收朝向相同,每个单元的两颗红外接收二极管安装位置顶高差1mm左右,各单元的两颗红外接收二极管高低错落一致,整条之间交替错落;将每12颗红外发射二极管组合于一条完整的黑色发射管塑壳中,12颗红外发射二极管处于同一发射平面,且红外光发射朝向相同,红外发射二极管的顶高介于同一单元相对的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顶高的中间。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种光电键盘装置(图7)的力度键盘矩阵扫描电路图a,其中E为5V直流电源,C为滤波电容,R为限流电阻,D为红外发射二极管,N为红外接收二极管,印刷电路板上的88个红外线光耦单元之中的红外发射二极管多个串联成一组,经限流电阻并联于电源上,本实用新型中每4个红外发射二极管串在一起,经限流电阻并联于5V电源上,加电的红外发射二极管向对应的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发射红外光,各红外接收二极管按图8行列关系组合成矩阵扫描电路,控制主板从P端口输入扫描信号,从P1端口读取琴键初始动作低位红外接收二极管导通输出的扫描信号,从P0端口读取琴键完全按下后高位红外接收二极管导通输出的扫描信号,即得到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先后导通的时间差值,按换算的弹奏力度强弱值控制音源音量。如果红外线光耦单元安装于琴键键皮的下部,即弹奏部位的下方,则弹奏琴键时,阻光片由上而下先后将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阻挡,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先后由导通变为截止,从而控制反相的三极管输出扫描信号;反之,如红外线光耦单元安装于琴键另一端的下部,即靠近键盘后档,则弹奏琴键时,阻光片由下而上先后撤销对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的初始隔离,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先后由截止变为导通,从而直接输出扫描信号。此电路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可靠性强,摒弃了通常一个发射管对应一个接收管的光耦模式,改为一个发射管对应两个接收管的新型光耦结构;此电路也摒弃了通常键盘扫描电路中的隔离二极管,而由红外接收二极管自身直接隔离。
实施例4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光电键盘装置结构图b,琴键14尾部配重块17为易于嵌入琴键内部的铅块,图中的压键档杆12为铝合金材料,压在圆销10的顶部上方相互间粘贴缓冲毡11隔离,压键档杆12两端折90度角被螺钉固定于键盘箱的两侧,压键档杆12上部被支架18压制,两者间也粘贴缓冲毡11隔离。图9中,检测琴键14动作的电路板20被设置于键盘前档处,每个琴键对应由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和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组成的光耦单元,而对应的阻光片4也设置在琴键14弹奏部位的底面。
图10为另一种光电键盘装置(图9)的力度键盘矩阵扫描电路图b,其中E为5V直流电源,C为滤波电容,R为限流电阻,D为红外发射二极管,N为红外接收二极管,T为三极管,其与图8的电路不同之处在于,每个红外接收二极管N的负极连接三极管T构成的反相门电路,当按下琴键时,从P1端口读取琴键初始动作高位红外接收二极管导通输出的扫描信号,从P0端口读取琴键完全按下后低位红外接收二极管导通输出的扫描信号,求得弹奏的力度值。
图9和图10所示的键盘力度检测装置,可应用于传统机械钢琴的静音控制中,另设连动机构,静音演奏时连动机构阻挡钢琴击弦榔头敲击钢丝发声,而由电子音源发音,经放大由扬声器或耳机输出。
实施例5
图11和图12分别为两种光电键盘的应用于电子钢琴的侧视图,图11中键盘箱底附着一箱体,箱体两端安装扬声器,中间安装控制音源等电路,此结构中扬声器和主要的电路、电源均安装在键盘箱外部的独立底板上,一般音源、功放和电源故障,可不打开键盘箱方便维修;图12中键盘箱上层两端设置倒相管设置在背面的倒相式扬声器音箱,也可作为多媒体音箱用途,中间为放置书籍或摆设等的储物格,上层顶盖中间区域前部边缘和键盘箱顶盖上的挡条呈一倾角,便于曲谱倚靠,也可另配塑料板等多用途的可移动的谱板,省却了谱架板及其连接铰链,而由于谱架板和上层顶盖厚度都较薄,频繁开合铰链容易脱落或损坏,图12结构新颖实用,多用途和外观气派,更像真实钢琴。

Claims (10)

1.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包括琴键、前档、前档呢圈、黑白键及定位销、中档、中档呢圈、中档销、限位钉、缓冲毡、后档、后档呢条、压键挡杆、配重块、阻光片、印刷电路板和电源、红外发射二极管、红外接收二极管及塑壳,其特征在于:由琴键、前档、黑白键及定位销、中档、中档圆销、压键档杆及支架、后档和配重块与印刷电路板组成的键盘,键盘中档右侧面对前档的一面设有弹性胶条,胶条形状近似为L形,L形上部稍短一边贴近琴键中央位置的底面,靠近后档的琴键左部位置底面设有阻光片,阻光片下方设有对应的印刷电路板,每个阻光片可以隔离印刷电路板上对应位置的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和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构成的一组光耦的红外辐射。
2.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包括琴键、前档、前档呢圈、黑白键及定位销、中档、中档呢圈、中档销、缓冲毡、后档、后档呢条、压键挡杆、配重块、阻光片、印刷电路板和电源、红外发射二极管、红外接收二极管及塑壳,其特征在于:由琴键、前档、黑白键及定位销、中档、中档圆销、压键档杆及支架、后档和配重块与印刷电路板组成的键盘,键盘中档右侧面对前档的一面设有弹性胶条,胶条形状近似为L形,L形上部稍短一边贴近琴键中央位置的底面,靠近前档的琴键右部位置底面设有阻光片,阻光片下方设有对应的印刷电路板,每个阻光片可以隔离印刷电路板上对应位置的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和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构成的一组光耦的红外辐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键盘上的所有琴键的配重端的力臂相同,中档圆销与所有琴键相对应的中档连接,压键档杆的四周粘贴缓冲毡以防震降噪,压键挡杆紧靠中档圆销和限位钉横卧于所有琴键之上,压键档杆两端插入键盘箱两侧对应的孔内,在压键档杆的上面设有支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键盘的每个琴键,对应一组由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和两个相对的红外接收二极管组成的光耦单元,各单元之间按相互对应的行列关系电气连接,构成整个乐器力度键盘的矩阵扫描电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键盘上所有琴键的配重端的力臂相同,中档圆销与所有琴键相对应的中档连接,压键档杆压在中档圆销的顶部上方,压键档杆和中档圆销间粘贴缓冲毡隔离,压键档杆两端折90度角用螺钉固定于键盘箱的两侧,压键档杆上部设有支架,压键档杆和支架之间也粘贴缓冲毡隔离。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键盘的每个琴键,对应一组由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和两个相对的红外接收二极管、两个三极管组成的光耦单元,所述的红外接收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三极管组成反向门电路,各单元之间按相互对应的行列关系电气连接,构成整个乐器力度键盘的矩阵扫描电路。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胶条为L形,厚度3~4毫米,L形稍短的一边长10~15毫米贴近琴键底面,L形稍长的另一边长28~30毫米连接在键盘中档朝向前档的一面,设于琴键底面的阻光片为直角形,阻光片与琴键底面相连接的一面设有一凸出体,琴键底面与阻光片相连接的对应位置设有一凹孔,阻光片的凸出体嵌入琴键底面的凹孔中互配定位,阻光片另设有一通孔,用于和琴键底面的引孔螺钉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光片对应的印刷电路板上的一组光耦单元,由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和两个相对的红外接收二极管组成,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并列在一起,两者的顶高一般相差约1毫米,相对的红外发射二极管对应于两个并列的红外接收二极管的中部,红外发射二极管的顶高介于相对的两个红外接收二极管顶高的中间。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发射二极管每12颗为一组合,设于一条完整的发射管塑壳中,间距与由连续7个白键和5个黑键组成的一组琴键轴心间距对应一致,红外光发射方向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接收二极管每24颗为一组合,设于一条完整的接收管塑壳中,每两颗红外接收二极管并列为一个单元,各单元间距与由连续7个白键和5个黑键组成的一组琴键轴心间距对应一致,红外光接收朝向相同,且各单元的两颗红外接收二极管高低错落一致,整条之间交替错落。
CN201320822791.7U 2013-12-12 2013-12-12 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16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22791.7U CN203616985U (zh) 2013-12-12 2013-12-12 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22791.7U CN203616985U (zh) 2013-12-12 2013-12-12 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16985U true CN203616985U (zh) 2014-05-28

Family

ID=50769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22791.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16985U (zh) 2013-12-12 2013-12-12 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1698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0364A (zh) * 2013-12-12 2014-04-02 马季平 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
CN106847244A (zh) * 2016-11-28 2017-06-13 无锡吾成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黑白键盘乐器弹奏音准和力度的辅助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0364A (zh) * 2013-12-12 2014-04-02 马季平 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
CN103700364B (zh) * 2013-12-12 2017-01-04 马季平 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
CN106847244A (zh) * 2016-11-28 2017-06-13 无锡吾成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黑白键盘乐器弹奏音准和力度的辅助装置
CN106847244B (zh) * 2016-11-28 2017-12-12 无锡吾成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黑白键盘乐器弹奏音准和力度的辅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0364B (zh) 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
CN103208278B (zh) 电子键盘乐器的键盘装置
CN203616985U (zh) 一种改进的用于演奏的光电键盘装置
US20140000443A1 (en) Electric keyboard musical instrument, method executed by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CN204857172U (zh) 一种新型钢琴
JP2004177434A (ja) 鍵盤楽器
CN101615390B (zh) 带木质琴键的电子钢琴键盘
KR100236305B1 (ko) 전자 직립형 피아노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08655232U (zh) 一种设置有重锤力度键盘的智能钢琴
CN207282138U (zh) 一种电子手风琴键盘
CN201984803U (zh) 微电脑控制的数码弦乐器
CN210349300U (zh) 一种独立镲帽结构的镲片
CN203422919U (zh) 一种纯木质数码钢琴标准力度键盘
CN2646826Y (zh) 数码电脑钢琴
US6420641B1 (en) Multimedia keyboard with instrument playing device
CN201035968Y (zh) 新型电钢琴
CN203444740U (zh) 硅胶按键盘及硅胶钢琴
CN201788670U (zh) 低成本电子打击乐合成器
JP3469949B2 (ja) 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
CN205264334U (zh) 平板电子音条琴
CN214847709U (zh) 一种电钢琴键盘
CN214752913U (zh) 新型数字乐器波利琴
CN218123273U (zh) 一种带有光电信号触发结构的键盘
CN104575474A (zh) 电子乐器触发感应开关二合一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KR200326761Y1 (ko) 건반용 패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