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09934U - 组合式旋流沉砂池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旋流沉砂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09934U CN203609934U CN201320867005.5U CN201320867005U CN203609934U CN 203609934 U CN203609934 U CN 203609934U CN 201320867005 U CN201320867005 U CN 201320867005U CN 203609934 U CN203609934 U CN 2036099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nd body
- sand
- combined type
- eddy flow
- water sepa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旋流沉砂池。所述组合式旋流沉砂池包括沉砂系统及分离系统,所述沉砂系统包括池体、砂斗及监测仪,所述砂斗设置于所述池体底部,所述监测仪设置于所述池体上;所述分离系统包括螺旋砂水分离器,所述螺旋砂水分离器与所述砂斗相连通,且所述螺旋砂水分离器沿所述池体的切向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式旋流沉砂池一体化设置沉砂系统及分离系统,将螺旋砂水分离器与所述砂斗底部相连通,且所述螺旋砂水分离器沿所述池体的切向安装,通过超声波液位计进行实时监测,将砂斗中的沉砂移至螺旋砂水分离器进一步地进行砂水分离,有效地提高了除砂效率,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旋流沉砂池。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因为污水中含有泥砂,将影响后续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如不处理将沉集在水池中,所以需要沉砂装置,保护后续水处理设备。旋流沉砂池采用强制涡流原理达到砂粒沉降的目的,污水进入平直的进水渠后成直线流动,将进水的紊动减至最低,进水沿旋流沉砂池周边切线方向进入池中,使之产生附壁效应,从而使原已沉降在渠底的砂粒沿着斜坡流向平底而被捕集。现有技术采用气提除砂泵提升至砂水分离器,需要设备较多,气提除砂泵需要压缩空气,电耗较高,另还需单独安装砂水分离器且上清夜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除砂效率高且结构简单的组合式旋流沉砂池。
一种组合式旋流沉砂池,包括沉砂系统及分离系统,所述沉砂系统包括池体、砂斗及监测仪,所述砂斗设置于所述池体底部,所述监测仪设置于所述池体上;所述分离系统包括螺旋砂水分离器,所述螺旋砂水分离器与所述砂斗相连通,且所述螺旋砂水分离器沿所述池体的切向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沉砂系统包括进水管及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及出水管均与所述池体侧壁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包括平直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与所述池体的侧壁相连通,且所述倾斜段相对所述池体水平向上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池体的侧壁与底部的相接处设有倾斜的导流板,所述池体的底部为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沉砂系统包括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同轴地设置于所述池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池体的侧壁上部设有溢流管。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仪为超声波液位计。
进一步地,所述沉砂系统包括与所述池体相固接的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砂水分离器的底部设有排空管。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系统包括排泥管及推车,所述排泥管一端连接所述螺旋砂水分离器,另一端伸至所述推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式旋流沉砂池一体化设置沉砂系统及分离系统,将螺旋砂水分离器与所述砂斗底部相连通,且所述螺旋砂水分离器沿所述池体的切向安装,通过超声波液位计进行实时监测,将砂斗中的沉砂移至螺旋砂水分离器进一步地进行砂水分离,有效地提高了除砂效率,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
附图说明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合式旋流沉砂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合式旋流沉砂池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而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可以替换,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示的组合式旋流沉砂池100,包括沉砂系统10及分离系统20,所述沉砂系统10与所述分离系统20相连通,所述沉砂系统10用于将水及附着在砂上的有机物从污水中分离,所述分离系统20用于将所述沉砂系统10中的沉砂进一步分离,实现砂水的彻底分离。
所述沉砂系统10包括池体11、砂斗12、进水管13、出水管14、螺旋桨15、超声波液位计16及支架17。
所述池体11为底部开口的壳体,所述池体11的开口端与所述砂斗12相连通,经过所述池体11分离出的沉砂容置于所述砂斗12中。所述池体11的侧壁上部设置有溢流管113,所述溢流管113用于保持所述池体11内的水量,防止池体11内的污水量过多,影响所述沉砂池的沉砂效果。所述池体11的侧壁与底部的相接处设有倾斜的导流板114,使进入池体11的水流和池体11内的原有水流在该倾斜面上交汇。所述池体11的底部为平面。
所述进水管13与所述池体11相连通,所述进水管13包括一平直段131和一倾斜段132。所述倾斜段132与所述池体11侧壁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倾斜段132相对所述池体11水平向上倾斜,使水流沿所述池体11的侧壁切向进入池中,能够有效防止水流急冲入池体11内。污水进入所述进水管13,先经过所述平直段131,将进水的紊动减至最低,后经过所述倾斜段132,使污水沿所述池体11的侧壁切向进入池中。
所述出水管14设置于所述池体11的侧壁上部。
所述螺旋桨15同轴地设置于所述池体11内,且所述螺旋桨15邻近所述池体11底部设置。所述螺旋桨15一端同轴地连接一驱动件(图未标),所述驱动件固设于所述池体11的顶盖上。
所述超声波液位计16设置于所述池体11的顶盖上,用于监测所述砂斗12中的沉砂量,当所述砂斗12中的沉砂量足够多时,将沉砂移至所述分离系统20进行砂水彻底分离。
所述支架17与所述池体11外壁相固接,具体如焊接等。
所述分离系统20包括螺旋砂水分离器21、排泥管22以及推车23。所述螺旋砂水分离器21与所述砂斗12底部相连通,所述螺旋砂水分离器10沿所述池体11的切向安装,使得从砂斗12中排出的沉砂进入砂水分离器10时产生离心力,更利于砂水的彻底分离。所述螺旋砂水分离器10的底部设有排空管211。所述排泥管22一端连接所述螺旋砂水分离器21的上部,另一端伸至所述推车23。
工作时,污水进入所述进水管13的平直段131后成直线流动,将进水的紊动减至最低,然后经过进水管13的倾斜段132,沿池体11底部周边切线方向进入池中,形成沿池壁的平面旋流,该旋流流态产生的离心力产生附壁效应,使砂粒贴向池壁,并借重力落向池体11的底部,另外,经过所述进水管13进入所述池体11的水流与所述池体11内的原有水流在所述导流板114处交汇,并使水流下折,沿池体11周边流动,而螺旋桨15用来保持池体11内所有水流的适当转动,螺旋桨15、导流板114及进水水流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环流流态,水流沿池体11周边流动,与此同时,沿池底转向中心,经螺旋桨15向上到顶部,再折向池壁,又再向下到池底一种螺旋环流流态,在环流流态的作用下,离心力的作用使得砂粒最大限度与池底碰撞,并被水流捕集,而砂粒一旦在池底上被捕集到就会借环流流态所产生的底部速度被推向中央落入砂斗12,而池底使为了保证环流流态达到最大除砂和与有机物分离效率,当砂粒沿池底被推向池体11中心时,螺旋桨15将加速水流流动,使得较轻的有机物被提起并返回至与池体11连通的出水管14中,然后砂粒移向池心落入砂斗12中,砂粒从螺旋桨15下面通过时,螺旋桨15产生的向上水流将把夹在砂粒之间的有机物带出,经过上述过程的砂粒落入砂斗12中。超声波液位计16实时监测所述砂斗12中的沉砂量,当所述砂斗12中的沉砂量足够多时,将沉砂移至所述螺旋砂水分离器21进行砂水彻底分离,分离后的砂从排泥管22处排出至推车23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式旋流沉砂池100一体化设置沉砂系统10及分离系统20,将螺旋砂水分离器21与所述砂斗12底部相连通,且所述螺旋砂水分离器21沿所述池体11的切向安装,通过超声波液位计16进行实时监测,将砂斗12中的沉砂移至螺旋砂水分离器21进一步地进行砂水分离,有效地提高了除砂效率,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旋流沉砂池(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沉砂系统(10)及分离系统(20),所述沉砂系统(10)包括池体(11)、砂斗(12)及监测仪,所述砂斗(12)设置于所述池体(11)底部,所述监测仪设置于所述池体(11)上;所述分离系统(20)包括螺旋砂水分离器(21),所述螺旋砂水分离器(21)与所述砂斗(12)相连通,且所述螺旋砂水分离器(21)沿所述池体(11)的切向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旋流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系统(10)包括进水管(13)及出水管(14),所述进水管(13)及出水管(14)均与所述池体(11)的侧壁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旋流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3)包括平直段(131)和倾斜段(132),所述倾斜段(132)与所述池体(11)的侧壁相连通,且所述倾斜段(132)相对所述池体(11)水平向上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旋流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1)的侧壁与底部的相接处设有倾斜的导流板(114),所述池体(11)的底部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旋流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系统(10)包括螺旋桨(15),所述螺旋桨(15)同轴地设置于所述池体(11)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旋流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1)的侧壁上部设有溢流管(11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旋流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仪为超声波液位计(16)。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旋流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系统(10)包括与所述池体(11)相固接的支架(17)。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旋流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砂水分离器(21)的底部设有排空管(21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旋流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系统(20)包括排泥管(22)及推车(23),所述排泥管(22)一端连接所述螺旋砂水分离器(21),另一端伸至所述推车(2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867005.5U CN203609934U (zh) | 2013-12-26 | 2013-12-26 | 组合式旋流沉砂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867005.5U CN203609934U (zh) | 2013-12-26 | 2013-12-26 | 组合式旋流沉砂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09934U true CN203609934U (zh) | 2014-05-28 |
Family
ID=50762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86700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09934U (zh) | 2013-12-26 | 2013-12-26 | 组合式旋流沉砂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609934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56504A (zh) * | 2014-12-02 | 2015-04-29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旋流沉砂池除砂装置及除砂方法 |
CN105597386A (zh) * | 2016-02-18 | 2016-05-25 | 苏州永创达电子有限公司 | 旋流尘砂池搅拌装置 |
CN106390541A (zh) * | 2016-11-09 | 2017-02-15 | 大连力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沉渣洗砂分离装置 |
CN106807538A (zh) * | 2015-11-30 | 2017-06-09 | 衡阳双雁运输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简易洗砂机 |
-
2013
- 2013-12-26 CN CN201320867005.5U patent/CN20360993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56504A (zh) * | 2014-12-02 | 2015-04-29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旋流沉砂池除砂装置及除砂方法 |
CN104556504B (zh) * | 2014-12-02 | 2016-05-25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旋流沉砂池除砂装置及除砂方法 |
CN106807538A (zh) * | 2015-11-30 | 2017-06-09 | 衡阳双雁运输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简易洗砂机 |
CN105597386A (zh) * | 2016-02-18 | 2016-05-25 | 苏州永创达电子有限公司 | 旋流尘砂池搅拌装置 |
CN106390541A (zh) * | 2016-11-09 | 2017-02-15 | 大连力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沉渣洗砂分离装置 |
CN106390541B (zh) * | 2016-11-09 | 2019-02-05 | 大连力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沉渣洗砂分离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609934U (zh) | 组合式旋流沉砂池 | |
CN205759904U (zh) | 用于污水处理的旋流沉砂池 | |
CN208927691U (zh)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砂装置 | |
CN102351390A (zh) | 一种污泥高效旋流除砂装置 | |
CN104230029A (zh) | 浓缩一体化砂水分离装置 | |
CN202921030U (zh) | 一种旋流沉砂池 | |
CN110917676A (zh) | 一种用于城镇污水的旋流沉砂池 | |
CN102755768A (zh) | 用于压力式抽排水出口处的泥渣处理装置 | |
CN202238273U (zh) | 分泥斗 | |
CN108238662B (zh) | 一种强化旋流沉砂罐 | |
CN204973188U (zh) | 螺旋式砂水分离器 | |
CN207126242U (zh) | 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砂水分离装置 | |
CN207108652U (zh) | 分级式砂水分离装置 | |
CN203736911U (zh) | 一种具有轻质杂质排除功能的砂水分离器 | |
CN107262266B (zh) | 涡扇式洗砂砂水分离装置 | |
CN202951301U (zh) | 一种旋流澄清反应器 | |
CN208081936U (zh) | 一种污水旋流沉砂池 | |
CN102430271B (zh) | 一种斜板式旋流沉砂系统 | |
CN203609932U (zh) | 一种浓缩机用稳流装置 | |
CN202700154U (zh) | 用于压力式抽排水出口处的泥渣处理装置 | |
CN203112606U (zh) | 撬装除砂装置 | |
CN107081227B (zh) | 一种颗粒去除旋风分离系统 | |
CN202527264U (zh) | 圆锥水力分级机 | |
CN103432779A (zh) | 旋流沉砂池 | |
CN205422598U (zh) | 修井地面除砂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18 Address after: 610000 Wuhou District, Sichuan province Wu Qing South Road, No. 33, No. Patentee after: Sichuan Stong OMEX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Chengdu, Jinjiang District, Jinjiang Industrial Park, three color road, No. 209 torch power port 8-1-601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Shouchu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6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