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待机的无线门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门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超长待机的无线门磁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无线门磁采用的12V供电,由于门磁使用在门窗上,要求体积小巧方便安装,结构上无法容纳下大容量的供电电池,电池本身就决定了使用寿命不会好长。采用稳压电路持续给芯片供电,导致静态电流增大,从而使供电电池的使用寿命缩短。采用电压检测电路随时检测电池电压,会产生静电工作电流并持续消耗电源电量。一般的无线门磁都是连续发码,发码时会产生较长时间的发射电流,增加了电池的损耗,从而使电池的使用寿命缩短,给使用者带来频繁更换电池的麻烦,不利于市场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采用目前使用的无线门磁的电源使用寿命短,需要频繁更换电池,从而给用户带来极大地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还能节约用电,从而可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超长待机的无线门磁装置。
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超长待机的无线门磁装置,包括连接有电源的控制芯片,在所述控制芯片上还分别连接有模式选择电路以及磁开关,在所述控制芯片上还连接有报警警示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芯片通过天线与报警警示装置相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天线为无线天线,且该天线内置在控制芯片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警示装置包括报警显示器与报警发声器。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控制芯片上还连接有电压检测电路。
为了确保效果,所述电源为3V电池。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通过磁开关可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开启与关闭,关闭磁开关时可控制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门磁装置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将本实用新型的耗电量降到最低,可节约用电;开启磁开关后可通过模式选择电路选择工作状态,即选择发送控制信号的时间,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减小发送控制信号所需消耗的电量,因此可进一步节约用电,即可延长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芯片通过天线与报警警示装置相连接,从而可通过天线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报警警示装置。
(3)本实用新型的天线为无线天线,从而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芯片发出的控制信号通过无线传输至报警警示装置;天线内置在控制芯片上,可实现本实用新型控制芯片的集成化,即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门磁装置的小巧设计,方便安装。
(4)本实用新型的报警警示装置包括报警显示器与报警发声器,方便本实用新型通过声光两种方式向用户报警,以方便引起用户的注意并达到报警的目的。
(5)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芯片上还连接有电压检测电路,该电压检测电路由芯片控制,当不需要检测电压时电压检测电路不工作,即可减少耗电量,从而可节约用电。
(6)本实用新型的电源为3V电池,可减小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门磁装置的体积,便于安装,同时还能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供电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门磁装置,包括控制芯片与电源,所述控制电源与控制芯片电连接,为控制芯片提供能源支持,本实用新型的电源为3V电池。在所述控制芯片上还连接有磁开关,所述磁开关控制整个装置的开启与关闭。当磁开关没有动作时,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门磁装置整个电路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将整个装置的耗电量降到最低。
在所述控制芯片上还连接有报警警示装置,所述报警警示装置通过天线与控制芯片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天线为无线天线,且该无线天线内置在控制芯片上,使天线与控制芯片形成一体结构。所述报警警示装置包括报警显示器与报警发声器,控制芯片将接收到的磁开关的动作信号经过处理后,通过天线将报警信号发送至报警显示器与报警发声器,即可通过视觉和听觉同时对用户进行报警,从而引起用户的注意。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芯片上还连接有模式选择电路,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磁开关信号触发整个装置,所述模式选择电路可选择工作模式,工作模式是选择使用新型的无线门磁装置被触发后的反应状态。通过模式选择电路动作,可使控制芯片根据磁开关动作的频率或触发时间来判断是否发射报警信号,从而使控制信号不必连续向报警警示装置发送报警信号,即可节约用电,因此可延长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检测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的电压,以便于在电源电量不足时及时更换电池,在所述控制芯片上还连接有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由控制芯片控制,在不需要检测电压时电压检测电路不工作,从而可减少电压检测电路的耗电量。只有在需要检测电压时,控制芯片才启动电压检测电路工作,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的电压则通过报警警示装置进行警示。当电压正常时,电压值则可通过报警显示器进行显示,当电压过低需要更换电池时,则可通过报警显示器显示电压值并进行报警,同时通过报警发声器进行报警,以提醒用户需要更换电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