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06816U - 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06816U
CN203606816U CN201320740082.4U CN201320740082U CN203606816U CN 203606816 U CN203606816 U CN 203606816U CN 201320740082 U CN201320740082 U CN 201320740082U CN 203606816 U CN203606816 U CN 203606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hains
electrodes
outlet line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400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卫京
陈超
刘德枚
孙添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calTech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calTech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calTech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FocalTech Systems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74008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068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06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0681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包括分属各电极链的第一电极,以及分属各电极组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二方向与第二电极交替设置;任一第二电极在第一方向所覆盖坐标范围内设置有至少两根电极链。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极组内的第二电极同时与分属多个电极链的第一电极耦合的方式减少第二电极的数量,进而大幅缩减单独连接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引出线的数量,提高触碰检测结果的线性度和精度,减少有效触碰区域内电极连接线和引线所占触碰区域的面积,提高触碰输入装置的可靠性,提高工艺制造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互电容原理侦测触碰输入信号的触碰输入装置,特别是涉及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两种电极中的任意一种用作驱动电极,另一种就用作传感电极。如图7所示,在由X方向坐标和Y方向坐标组成的直角坐标系中,第一电极91沿X轴方向布设,每个第一电极91沿Y轴方向延伸,每个电极构成第一电极通道;为了克服双层电极带来的高工艺成本,采用单层电极工艺,在第一电极91之间设置有第二电极92,处于同一Y轴坐标下的第二电极92构成第二电极通道。对于第一电极通道,由于一个第一电极通道就是由一个第一电极91构成,第一电极通道只需要与通道数量相同的引出线93将电信号直接向触碰区域外引出。而对于第二电极通道,由于一个第二电极通道由与第一电极91数量相同的第二电极92构成,一个第二电极通道就需要与第一电极91数量相同的引出线93将电信号向触碰区域外引出。对于由M个第一电极通道和N个第二电极通道构成的触碰输入装置,就需要M+N×M根引出线93。如图7所示4×4通道的触碰输入装置就需要20根引出线93。可想而知,随着通道数量的增加就会产生成倍增长的引出线,从而带来如下缺陷和不足之处:
1. 现有技术单层触碰输入装置的电极与相关数据处理单元电连接时,需要采用与引出线一一对应的绑定焊盘Bonding Pad实现电气连接工艺,当出现上述产生大量引出线的情况,就意味着将使用大量的绑定焊盘Bonding Pad,容易导致绑定焊盘Bonding Pad良率大幅降低的问题;
2. 从图7所示情况设想,当产生大量引出线时,引出线将会占据相当比例的触碰区域的面积,这些面积成为触碰区域的盲区,从而导致触碰检测结果的线性度和精度下降;
3. 为了减少引出线在触碰区域占据面积,引出线大多制造得很细,而很细的引出线将会对触碰输入装置的使用可靠性造成影响,并且产生的引出线数量越大,引出线影响可靠性的几率就越高;
4. 如上所述,产生大量的引出线将会使用大量的绑定焊盘Bonding Pad,而大量的绑定焊盘Bonding Pad会造成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面积过大,对整个触碰输入装置的结构设置构成影响,还会产生较高的制造成本;
5. 现有技术虽然可通过采用双边出线及银浆跳线工艺可以减少绑定焊盘Bonding Pad数量,但银浆过孔工艺本身会引起电气连接的良率下降及成本上升,并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并进一步提出适于该输入装置的电极驱动方法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设计、制造一种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包括互不重叠地覆盖整个触碰区域的至少一个电极单元。所述电极单元包括第一电极群和第二电极群。所述第一电极群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M根电极链,M≥2,以及第一电极引出线。所述第二电极群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N组电极组,N≥1,以及第二电极引出线。所述电极链设置有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一电极连接线。从而属于同一电极链的第一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同的中心坐标;属于同一电极链的两相邻第一电极借助第一电极连接线电连接。所述电极组设置有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电极,从而属于同一电极组的第二电极在第二方向具有相同的中心坐标。所有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第二引出线和第一电极连接线互相不交叉、不重叠地设置在触碰区域内。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二方向与第二电极交替设置;任一第二电极在第一方向所覆盖坐标范围内设置有至少两根电极链。所述第一电极引出线电连接电极链中任一第一电极,用于将各第一电极链的电信号传输至触摸区域外。所述第二电极引出线电连接第二电极,用于将各第二电极组的电信号传输至触摸区域外。
一种具体的第一电极连接线的布设方案是,对于任一电极链,电连接两相邻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连接线围绕该两相邻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二电极,设置在两相邻第一电极各自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隙,以及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隙内。
上述方案可通过以下结构进一步实现,对于沿第一方向覆盖坐标范围相同的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的两端部,在该沿第一方向覆盖的坐标范围内,分属各自电极链的两相邻第一电极之间的各第一电极连接线都围绕第二电极沿第一方向的同一端部设置。
上述方案还可通过以下结构进一步实现,对于沿第一方向覆盖坐标范围相同的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的两端部,在所述沿第一方向覆盖的坐标范围内,分属各自电极链的第一电极各自电连接的两第一电极连接线分别绕过与该第一电极相邻的两第二电极沿第一方向的不同端部设置。
对于相邻的第二电极,也可以通过电连接线进一步精简引出线数量。所述触碰输入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极连接线。当同一电极组中存在至少一对相邻第二电极之间没有设置第一电极,且所述两相邻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隙没有穿过第一电极连接线、第一电极引出线和第二电极引出线的情况时,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分别电连接各两相邻第二电极成为第二电极串;所述第二电极引出线仅电连接第二电极串中的一个第二电极。
另外,所述触碰输入装置还包括数据处理单元,所有电极单元的第一电极引出线和第二电极引出线都电连接该数据处理单元。
进而,所述触碰输入装置还包括电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各端口的集中接线单元,该集中接线单元设置有与第一电极引出线和第二电极引出线一一对应的绑定焊盘Bonding Pad;所述第一电极引出线和第二电极引出线各自电连接在绑定焊盘Bonding Pad上,从而实现各电极单元电连接数据处理单元。
更具体地,所述集中接线单元通过可弯曲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电连接到数据处理单元。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的技术效果在于:
1.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极组内的第二电极同时与分属多个电极链的第一电极耦合的方式减少第二电极的数量,进而大幅缩减单独连接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引出线的数量;同时第一电极链所属的电极链通过第一电极连接线全部或部分连接,第一电极引出线的数量也大大减少。因此总的引出线数量大幅缩减,从而提高触碰检测结果的线性度和精度,减少单位面积内电极连接线和引线所占触碰区域的面积,提高触碰输入装置的可靠性,提高工艺制造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2. 本实用新型大幅减少引出线,进而大幅减少绑定焊盘Bonding Pad,提高了绑定焊盘Bonding Pad的制造良率,令触碰输入装置的结构设计更灵活,降低生产成本;
3. 本实用新型的电极驱动方法不仅克服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极连接线给触碰扫描检测带来的负面影响,还通过设置电极链处于悬空状态的操作,赋予第一电极连接线新的功能,改善光学性能及调节节点电容值,进一步提高触碰检测结果的线性度和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电原理示意框图;
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电极驱动时序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极布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极布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极布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电极布置示意图;
图7是现有技术4×4通道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的电极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包括互不重叠地覆盖整个触碰区域的至少一个电极单元。如图1、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从简化图面以清楚体现技术方案的角度考虑,都在触碰区域101内设置了一个电极单元1。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在触碰区域内设置了四个电极单元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电极单元1包括由所有编号开头是EX的第一电极11构成的第一电极群,以及有所有编号开头是EY的第二电极21构成的第二电极群。
所述第一电极群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M根电极链,M≥2,以及第一电极引出线。所述第二电极群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N组电极组,N≥1,以及第二电极引出线。
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都以水平的X坐标和竖直的Y坐标构成的直角坐标系为例,即X坐标轴方向代表第一方向,Y坐标轴方向代表第二方向。而本实用新型的触碰输入装置方案适用于所有二维坐标系统,除直角坐标系外,还可以是角坐标系、非直角坐标系等。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M=4,N=4,即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是以一个4×4通道的触碰输入装置为例。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所有以EX1开头编号的第一电极11构成1号第一电极通道,所有以EX2开头编号的第一电极11构成2号第一电极通道,所有以EX3开头编号的第一电极11构成3号第一电极通道,所有以EX4开头编号的第一电极11构成4号第一电极通道。每个第一电极通道就是一根电极链,如图1所述,所述各电极链都是沿着X坐标轴方向一根一根的排列布设。所有以EY1开头编号的第二电极21构成1号第二电极通道,所有以EY2开头编号的第二电极21构成2号第二电极通道,所有以EY3开头编号的第二电极21构成3号第二电极通道,所有以EY4开头编号的第二电极21构成4号第二电极通道。每个第二电极通道就是一组电极组,如图1所述,所述各电极组都是沿着Y坐标轴方向一组一组的排列布设。所述电极链通过第一电极引出线12将电信号传输至触碰区域101之外。所述电极组通过第二电极引出线22将电信号传输至触碰区域101之外。
所述电极链设置有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一电极连接线。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每根电极链各自设置有四个沿Y坐标轴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11,以及用于电连接相邻第一电极11的第一电极连接线13。从而属于同一电极链的第一电极11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同的中心坐标。所述电极链的中心坐标是指一根电极链的各第一电极的形心连接线在第一方向上的坐标。即属于同一电极链的编号是EX11、EX12、EX13和EX14的第一电极11构成具有相同X1坐标的电极链EX1;属于同一电极链的编号是EX21、EX22、EX23和EX24的第一电极11构成具有相同X2坐标的电极链EX2;属于同一电极链的编号是EX31、EX32、EX33和EX34的第一电极11构成具有相同X3坐标的电极链EX3;属于同一电极链的编号是EX41、EX42、EX43和EX44的第一电极11构成具有相同X4坐标的电极链EX4。属于同一电极链的两相邻第一电极11借助第一电极连接线13电连接。每个第一电极的坐标是由第一电极形心的坐标确定。
所述电极组设置有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电极,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每组电极组各自设置有两个沿X坐标轴方向设置的第二电极21。从而属于同一电极组的第二电极21在第二方向具有相同的中心坐标。所述电极链的中心坐标是指一根电极链的各第一电极的形心连接线在第一方向上的坐标。即属于同一电极组的编号是EY11和EY12的第二电极21构成具有相同Y1坐标的电极组EY1;属于同一电极组的编号是EY21和EY22的第二电极21构成具有相同Y2坐标的电极组EY2;属于同一电极组的编号是EY31和EY32的第二电极21构成具有相同Y3坐标的电极组EY3;属于同一电极组的编号是EY41和EY42的第二电极21构成具有相同Y4坐标的电极组EY4。每个第二电极的坐标是由第二电极形心的坐标确定。
所有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引出线、第二引出线和第一电极连接线互相不交叉、不重叠地设置在触碰区域内。所述互相不交叉不仅指互相电连接的电节点交叉,也指互相没有电连接的空间交叉。这是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都具备的特征。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二方向与第二电极交替设置;任一第二电极在第一方向所覆盖坐标范围内设置有至少两根电极链。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属于同一电极链的第一电极11沿Y坐标轴方向与第二电极21交替设置。以分属不同电极组的编号是EY11、EY21、EY31和EY41的第二电极21,以及电极链EX1和电极链EX2为例,编号是EY11、EY21、EY31和EY41的第二电极21都在X坐标轴方向覆盖相同的坐标范围(XH,XE),而在坐标范围(XH,XE)内设置有电极链EX1和电极链EX2。该结构令组成一个电极组的第二电极数量与电极链的数量相关,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具有4根电极链,而在第二电极21的坐标范围内设置2根电极链,4/2=2,从而能够确定每个电极组由2个第二电极21组成。所述第一电极引出线12电连接电极链中任一第一电极11,用于将各第一电极链的电信号传输至触摸区域101外。所述第二电极引出线22电连接第二电极21,用于将各电极组的电信号传输至触摸区域101外。对于电极链,由于构成电极链的第一电极11都由第一电极连接线13串行连接成电极串,那么每根电极链就只需要配置一根第一电极引出线12,第一电极引出线12的数量与电极链的数量相同。对于电极组,由于构成电极组的第二电极21是各自独立地电连接第二电极引出线22,那么每组电极组需要配置与该组中第二电极21数量相同的第二电极引出线22;第二电极引出线22的数量就是各电极组内第二电极数量与电极组数量的乘积。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设置4根电极链和4组电极组,显然第一电极引出线12的数量是4根。如上所述,第二电极21的坐标范围(XH,XE)内设置2根电极链,就决定了每个电极组内有2个第二电极21,每组电极组需要配置2个第二电极引出线22,共计需要配置2×4=8根第二电极引出线22。从而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引出线数量是4+8=12根。图7所示同样是4×4通道的现有技术触碰输入装置,需要配置20根引出线。因而本实用新型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的结构能够令引出线数量相对现有技术缩减。
由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推广至更大范围,对于M×N通道的本实用新型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M是电极链的数量,N是电极组的数量。假设第二电极在第一方向所覆盖坐标范围内设置有D根电极链,D≥2。那么需要M根第一电极引出线,每组电极组由M/D个第二电极组成,即每组电极组需要配置M/D根第二电极引出线,第二电极引出线的总数是MN/D。从而触碰本实用新型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的引出线应当是M+MN/D。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触碰输入装置还包括数据处理单元2,电极单元1的第一电极引出线12和第二电极引出线22都电连接该数据处理单元2。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数据处理单元2并非直接电连接第一电极引出线12和第二电极引出线22。所述触碰输入装置还包括电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2各端口的集中接线单元3,该集中接线单元3设置有与第一电极引出线12和第二电极引出线22一一对应的绑定焊盘Bonding Pad 31,即P1至P12;所述第一电极引出线12和第二电极引出线22各自电连接在绑定焊盘Bonding Pad 31上,从而实现电极单元1电连接数据处理单元2。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集中接线单元3通过可弯曲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电连接数据处理单元2。
本实用新型所有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引出线、第二引出线和第一电极连接线互相不交叉、不重叠地设置在触碰区域内,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如图1、图3至图5所示,对于任一电极链,电连接两相邻第一电极11的第一电极连接线13围绕该两相邻第一电极11之间的第二电极21,设置在两相邻第一电极11各自与第二电极21之间的空隙,以及第二电极21之间的空隙内。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对于沿第一方向,即X坐标轴方向覆盖坐标范围相同的第二电极21,该第二电极21包括沿第一方向,即X坐标轴方向的左右两端部,在所述沿第一方向,即X坐标轴方向覆盖的坐标范围内,分属各自电极链的两相邻第一电极11之间的各第一电极连接线13都围绕第二电极21沿第一方向的同一端部设置。以属于电极链EX1的编号是EX12和EX13的相邻第一电极11,属于电极链EX2的编号是EX22和EX23的相邻第一电极11,以及编号是EY21的第二电极21为例,属于电极链EX1的第一电极连接线13和属于电极链EX2的第一电极连接线13都围绕编号是EY21的第二电极21的沿X坐标轴方向的右端部设置。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如图4所示,对于沿第一方向,即X坐标轴方向覆盖坐标范围相同的第二电极21,该第二电极21包括沿第一方向,即X坐标轴方向的两端部,在所述沿第一方向,即X坐标轴方向覆盖的坐标范围内,分属各自电极链的第一电极11各自电连接的两第一电极连接线13分别绕过与该第一电极11相邻的两第二电极21沿第一方向的不同端部设置。以属于电极链EX1的编号是EX13的第一电极11,属于电极链EX2的编号是EX23的第一电极11,以及编号是EY31和EY21的第二电极21为例,编号是EX13的第一电极11电连接的两根第一电极连接线13,电连接编号是EX13的第一电极11左上角的第一电极连接线13绕过编号是EY31的第二电极21沿X坐标轴方向的左端部,电连接编号是EX13的第一电极11下边界的第一电极连接线13绕过编号是EY21的第二电极21沿X坐标轴方向的右端部;同样,编号是EX23的第一电极11电连接的两根第一电极连接线13,电连接编号是EX23的第一电极11上边界的第一电极连接线13绕过编号是EY31的第二电极21沿X坐标轴方向的左端部,电连接编号是EX13的第一电极11右下角的第一电极连接线13绕过编号是EY21的第二电极21沿X坐标轴方向的右端部。
对于相邻的第二电极,也可以通过电连接线进一步精简引出线数量,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触碰输入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极连接线23。当同一电极组中存在至少一对相邻第二电极21之间没有设置第一电极11,且所述两相邻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隙没有穿过第一电极连接线13、第一电极引出线12和第二电极引出线22的情况时,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23分别电连接各两相邻第二电极21成为第二电极串;所述第二电极引出线22仅电连接第二电极串中的一个第二电极21。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编号是EY11和EY12的第二电极21就属于上述情况,因而编号是EY11和EY12的第二电极21借助第二电极连接线23电连接,此时电极组EY1仅借助一根第二电极引出线22就将由两第二电极21组成的电极组的电信号传输至触碰区域101之外,相比第一实施例中各第二电极分别配置第二电极引出线22,第二实施例精简了一根第二电极引出线22。同样,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编号是EY11和EY12的第二电极21也令第二电极引出线22精简。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如图5所示,电极单元可以以图中示出电极部分为基础,分别沿X坐标轴方向和Y坐标轴方向延伸而布满整个触碰区域。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沿X坐标轴方向的坐标范围(XH,XE)内设置4根电极链,根据上述引出线的总数公式M+MN/D可知,第四实施例通过增加第二电极第一方向的坐标范围内设置更多电极链,较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将会令引出线的精简幅度进一步扩大。
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通过具有4个电极单元的触碰输入装置具体说明了在触碰区域101内采用多个互不重叠的电极单元1的实例。如图6所示,第五实施例用标号4指示一个电极单元1的第一电极引出线和第二电极引出线,从而所有电极单元1的第一电极引出线和第二电极引出线都电连接数据处理单元2。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也可以使用绑定焊盘Bonding Pad实现触碰输入装置与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的电连接。分属各电极单元的第一电极引出线和第二电极引出线各自电连接在绑定焊盘Bonding Pad上,从而实现各电极单元1电连接数据处理单元2。第五实施例能够缩短第一电极连接线的长度,连接线断线的风险有所降低,提升了工艺的可靠性。图6中,触碰区域101与各电极单元1之间的空隙,以及各电极单元1之间的空隙是为了图面显示清楚而留出的用于区别触碰区域101和电极单元1的示意性空隙,在实际应用中该示意性空隙会因应用需求而缩小,直至该示意性空隙不存在,或者该示意性空隙会因应用需求而扩大。
现有技术中对通道的扫描状态只有工作状态和接地状态。如图1所示,以编号是EY11的第二电极21,编号是EX11的第一电极11,以及编号是EX21的第一电极11为例,如果采用现有技术对通道扫描状态的设置,当电极链EX2处于工作状态时,无论电极链EX1处于工作状态还是接地状态,编号是EX21的第一电极11与编号是EY11的第二电极21之间的耦合电容将会受到电连接编号是EX11的第一电极11的第一电极连接线13的影响,该影响是因第一电极连接线13穿过编号是EX21的第一电极11与编号是EY11的第二电极21之间的空隙而产生。为了避免这种影响,基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的电极驱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 为各电极链配置扫描状态,该扫描状态包括控制状态、悬空状态和接地状态;所述悬空状态是指接近理想悬浮状态的高阻状态;所述理想悬浮状态是指无任何电连接的状态;
B. 按照设定的时序设置电极链的扫描状态处于工作状态;在设置电极链的扫描状态处于工作状态的同时,对其它未处于工作状态的电极链执行如下设置,
将穿过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间隙的第一电极连接线所属电极链的扫描状态设置为悬空状态,将没有穿过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极连接线所属电极链的扫描状态设置为接地状态。
如图1所示,以编号是EY11的第二电极21,编号是EX11的第一电极11,以及编号是EX21的第一电极11为例,电极链EX2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设置电极链EX1处于悬浮状态,令位于编号是EX21的第一电极11与编号是EY11的第二电极21之间空隙的、电连接编号是EX11的第一电极11的第一电极连接线13成为哑电极Dummy Electrod,令第一电极连接线13不仅没有影响编号是EX21的第一电极11与编号是EY11的第二电极21之间的耦合电容,还优化了编号是EX21的第一电极11与编号是EY11的第二电极21之间的电场,提高触碰检测结果的线性度和精度,同时改善了该区域的光学效果。
具体地,步骤B所述设定的时序包括轮动时序和多列同发时序;
按照轮动时序设置电极链的扫描状态处于工作状态是指,为每根电极链分配工作时段,在一个扫描周期中按照设定的次序无重叠地连续排列所述各工作时段,从而令电极链一根一根地被设置为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数据处理单元2的D1至D4端口分别电连接电极链EX1、EX2、EX3和EX4,数据处理单元2借助端口D1至D4设置个电极链的扫描状态。图2所示时序就是所述轮动时序,在一个周期0至T4内,每根电极链分配一个工作时段,即分配给电连接至数据处理单元2的端口D1的电极链EX1的0至T1时段;分配给电连接至数据处理单元2的端口D2的电极链EX2的T1至T2时段;分配给电连接至数据处理单元2的端口D3的电极链EX3的T2至T3时段;以及分配给电连接至数据处理单元2的端口D4的电极链EX4的T3至T4时段,各工作时段无重叠。图中所示脉冲信号是电极链处于工作状态的图面示意,并不代表电极链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实际电信号波形。
所述多列同发时序是指设置电极链的扫描状态处于工作状态,将电极链分组,为每组电极链分配工作时段,在一个扫描周期中按照设定的次序无重叠地连续排列所述各工作时段,从而令电极链一组一组地被设置为工作状态。

Claims (8)

1.一种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互不重叠地覆盖整个触碰区域的至少一个电极单元;所述电极单元包括第一电极群和第二电极群;
所述第一电极群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M根电极链,M≥2,以及第一电极引出线;所述第二电极群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N组电极组,N≥1,以及第二电极引出线;
所述电极链设置有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一电极连接线;从而属于同一电极链的第一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同的中心坐标;属于同一电极链的两相邻第一电极借助第一电极连接线电连接;
所述电极组设置有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电极,从而属于同一电极组的第二电极在第二方向具有相同的中心坐标;
所有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第二引出线和第一电极连接线互相不交叉、不重叠地设置在触碰区域内;
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二方向与第二电极交替设置;任一第二电极在第一方向所覆盖坐标范围内设置有至少两根电极链;
所述第一电极引出线电连接电极链中任一第一电极,用于将各第一电极链的电信号传输至触摸区域外;
所述第二电极引出线电连接第二电极,用于将各电极组的电信号传输至触摸区域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任一电极链,电连接两相邻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连接线围绕该两相邻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二电极,设置在两相邻第一电极各自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隙,以及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隙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沿第一方向覆盖坐标范围相同的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的两端部,在该沿第一方向覆盖的坐标范围内,分属各自电极链的两相邻第一电极之间的各第一电极连接线都围绕第二电极沿第一方向的同一端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沿第一方向覆盖坐标范围相同的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的两端部,在所述沿第一方向覆盖的坐标范围内,分属各自电极链的第一电极各自电连接的两第一电极连接线分别绕过与该第一电极相邻的两第二电极沿第一方向的不同端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电极连接线;当同一电极组中存在至少一对相邻第二电极之间没有设置第一电极,且所述两相邻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隙没有穿过第一电极连接线、第一电极引出线和第二电极引出线的情况时,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分别电连接各两相邻第二电极成为第二电极串;
所述第二电极引出线仅电连接第二电极串中的一个第二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数据处理单元,所有电极单元的第一电极引出线和第二电极引出线都电连接该数据处理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各端口的集中接线单元,该集中接线单元设置有与第一电极引出线和第二电极引出线一一对应的绑定焊盘Bonding Pad;
所述第一电极引出线和第二电极引出线各自电连接在绑定焊盘Bonding Pad上,从而实现各电极单元电连接数据处理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接线单元通过可弯曲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电连接到数据处理单元。
CN201320740082.4U 2013-11-22 2013-11-22 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068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40082.4U CN203606816U (zh) 2013-11-22 2013-11-22 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40082.4U CN203606816U (zh) 2013-11-22 2013-11-22 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06816U true CN203606816U (zh) 2014-05-21

Family

ID=50719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40082.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06816U (zh) 2013-11-22 2013-11-22 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06816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0907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375725A (zh) * 2014-11-07 2015-02-25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单层互电容触摸屏、触摸屏装置、及设备
WO2016101242A1 (zh) * 2014-12-22 2016-06-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9678594B2 (en) 2014-05-30 2017-06-1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766761B2 (en) 2014-05-30 2017-09-1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3151096A4 (en) * 2014-05-30 2017-12-1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apacitive touch structure, embedded touchscreen, display device and scanning method therefor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0907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020907B (zh) * 2014-05-30 2017-0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9678594B2 (en) 2014-05-30 2017-06-1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766761B2 (en) 2014-05-30 2017-09-1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3151096A4 (en) * 2014-05-30 2017-12-1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apacitive touch structure, embedded touchscreen, display device and scanning method therefor
US10067614B2 (en) 2014-05-30 2018-09-0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375725A (zh) * 2014-11-07 2015-02-25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单层互电容触摸屏、触摸屏装置、及设备
CN104375725B (zh) * 2014-11-07 2021-01-01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单层互电容触摸屏、触摸屏装置、及设备
WO2016101242A1 (zh) * 2014-12-22 2016-06-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06816U (zh) 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
CN104375725B (zh) 单层互电容触摸屏、触摸屏装置、及设备
TWI569189B (zh) 靜電容量式觸控輸入裝置
CN202838286U (zh) 一种电容式单层二维触摸传感器
CN103164091A (zh) 单层电极互电容触摸屏
TWI550485B (zh) 單層多點電容觸控式螢幕
TWI520024B (zh) A single layer capacitive touch input device capable of reducing the lead and a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205015875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单层互容式触摸屏
CN101882039A (zh) 折叠方式布置电极链的电容式触摸屏
CN203812224U (zh) 一种触摸屏设备及其单层互电容触摸屏体和电子装置
CN103970355A (zh) 一种触摸面板及触摸装置
CN203799362U (zh) 一种单层互电容触摸屏、触摸屏设备以及电子装置
CN103105990A (zh) 单层电容触摸传感器及触控终端
CN104657007A (zh) 能够减少引出线的单层互电容触碰输入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202929595U (zh) 单层多点二维触摸传感器
CN103513841B (zh) 触控感测装置及触控感测方法
CN103677363A (zh) 触控面板
CN105630258A (zh) 单层互容式触摸屏及触控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2838284U (zh) 单层电容式二维触摸传感器
CN202720617U (zh) 一种单层电容式二维触摸传感器
CN106293242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094468A (zh) 一种触摸屏设备及其单层互电容触摸屏体和电子装置
CN108717340A (zh) 单层多点电容屏系统、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2855043A (zh) 一种单导电层多点识别电容屏
WO2020029364A1 (zh) 触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