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05321U - 恒温供水装置及供暖设备 - Google Patents

恒温供水装置及供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05321U
CN203605321U CN201320828467.6U CN201320828467U CN203605321U CN 203605321 U CN203605321 U CN 203605321U CN 201320828467 U CN201320828467 U CN 201320828467U CN 203605321 U CN203605321 U CN 203605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r
constant
suppl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284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静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8284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053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05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0532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温供水装置及供暖设备,恒温供水装置,包括一次供水端、一次回水端、二次供水端和二次回水端,还包括换热器和调温阀组,换热器中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调温阀组包括三通和用于根据二次供水端出水温度调节流量的流量可调三通阀,三通与流量可调三通阀连接在一起;第一换热通道的一端与一次供水端连接,另一端与二次供水端连接;第二换热通道、一次回水端和二次回水端分别与调温阀组连接。通过流量可调三通阀根据二次供水端出水温度调节流量分配,一次供水端输入到换热器中的水和二次回水端输入到换热器中的水进行热交换,调节二次供水的温度,提高了恒温供水装置的可靠性并降低了能耗。

Description

恒温供水装置及供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恒温供水装置及供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恒温混水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恒温混水系统能够获得设定温度的水,以家庭用水为例:恒温混水系统常被用于冬季供热使用,以获得温度适宜的热水。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恒温混水系统通常包括一次供水端101、一次回水端102、二次供水端201和二次回水端202,其中,二次供水端201输出的水为用户端使用的水,为了获得恒温的二次供水水温,一次供水端101、一次回水端102、二次供水端201和二次回水端202通过混水阀300连接在一起,二次供水端20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混水阀300动作的温度传感器400。在使用过程中,一次供水经过一次供水端101进入到混水阀300中,温度传感器400控制一次供水和二次回水的混合比例以获得恒温的二次供水;而在混水阀300中,部分一次供水及部分二次回水形成一次回水,经一次回水端102回到一次循环中。从图1中可以看出,一次供水、一次回水、二次回水及二次供水在混水阀300处汇集,导致二次供水和二次回水无压差,无法形成循环,因此必须增加循环水泵500,以确保二次供水和二次回水能够顺畅的流动。循环水泵500在输送热水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损坏,并且,循环水泵500需要一直工作以确保二次供水和二次回水循环流动,耗电量较大,导致现有技术中的恒温混水系统可靠性较低且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恒温供水装置及供暖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恒温混水系统可靠性较低且能耗较高的缺陷,实现提高恒温供水装置的可靠性,并减低恒温供水装置的能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温供水装置,包括一次供水端、一次回水端、二次供水端和二次回水端,还包括换热器和调温阀组,所述换热器中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调温阀组包括三通和用于根据所述二次供水端出水温度调节流量的流量可调三通阀,所述三通与所述流量可调三通阀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一次供水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次供水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所述一次回水端和所述二次回水端分别与所述调温阀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回水端与所述流量可调三通阀连接,所述一次回水端与所述三通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三通和所述流量可调三通阀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回水端与所述三通连接,所述一次回水端与所述流量可调三通阀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三通和所述流量可调三通阀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可调三通阀为自力式三通阀,所述自力式三通阀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二次供水端处。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可调三通阀为电动三通阀,所述恒温供水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二次供水端处,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动三通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一次供水端和所述二次回水端处分别设置有辅助温度传感器,所述辅助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或管式换热器、或管板式换热器、或容积式换热器、或套管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供暖设备,包括散热终端,还包括上述恒温供水装置,所述恒温供水装置的二次供水端和二次回水端分别与所述散热终端对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供暖设备包括多个散热终端,所述二次供水端和所述二次回水端均为分集水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温供水装置及供暖设备,通过采用流量可调三通阀根据二次供水端出水温度调节流量分配,一次供水端输入到换热器中的水和二次回水端输入到换热器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可以有效的调整二次供水端的水温,并且二次供水端和二次回水端之间具有压差,从而无需采用水泵驱动二次水循环流动,避免因水泵发生故障而无法进行恒温混水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恒温供水装置的可靠性;与此同时,由于无需采用水泵,节省了水泵一直工作所耗的电能,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恒温供水装置的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恒温混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恒温供水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恒温供水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供暖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恒温供水装置,包括一次供水端11、一次回水端12、二次供水端13和二次回水端14,还包括换热器2和调温阀组3,换热器2中具有第一换热通道21和第二换热通道22,调温阀组3包括三通31和用于根据二次供水端13出水温度调节流量的流量可调三通阀32,三通31与流量可调三通阀32连接在一起;第一换热通道21的一端与一次供水端11连接,另一端与二次供水端13连接;第二换热通道22、一次回水端12和二次回水端14分别与调温阀组3连接。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恒温供水装置采用换热器2对一次供水端11输出的水与二次回水端14输出的水进行热交换,其中,通过流量可调三通阀32控制二次回水端14参与热交换的水量,以使得二次供水端13输出的水温处于设定的恒温。在此过程中,二次供水和二次回水在一次供水和一次回水之间的压差下能够顺畅的流动,而无需采用额外的水泵,从而可以避免因水泵损坏而导致无法获得恒定水温的水,有效的提高了本实施例恒温供水装置的可靠性;同时,由于无需采用水泵驱动二次水流动,节省了水泵所耗的电能,有效的减低了本实施例恒温供水装置的能耗。其中,本实施例恒温供水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一次供水端11将高温热水输入到第一换热通道21中,热水在第一换热通道21中将与第二换热通道22中的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从第一换热通道21输出到二次供水端13的水达到设定的温度值;同时,二次回水端14输出的部分水进入到第二换热通道22中参与热交换,二次回水端14输出的剩余的水与第二换热通道22输出的水共同流回至一次回水端12。另外,换热器2可以为板式换热器、或管式换热器、或管板式换热器、或容积式换热器、或套管换热器等换热结构形式。
其中,本实施例中调温阀组3的三通31和流量可调三通阀32的连接方式如下:如图2所示,二次回水端14与三通31连接,一次回水端12与流量可调三通阀32连接,第二换热通道22的两端分别与三通31和流量可调三通阀32连接。或者,如图3所示,二次回水端14与流量可调三通阀32连接,一次回水端12与三通31连接,第二换热通道22的两端分别与三通31和流量可调三通阀32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中流量可调三通阀32具有多种形式。如图2所示,流量可调三通阀32为自力式三通阀,自力式三通阀的温度传感器321设置在二次供水端13处。具体的,流量可调三通阀32采用自力式三通阀,自力式三通阀自身具有的温度传感器321设置在二次供水端13处监测二次供水的水温,以自动调节自力式三通阀的流量分配,使得二次供水端13处的二次供水水温处于稳定的温度范围内。或者,如图3所示,流量可调三通阀32为电动三通阀,本实施例恒温供水装置还包括控制器4和温度传感器51,温度传感器51设置在二次供水端13处,温度传感器51和电动三通阀分别与控制器4连接。具体的,电动三通阀由控制器4根据温度传感器51检测的温度信号进行控制,优选的,一次供水端11和二次回水端14处分别设置有辅助温度传感器52,辅助温度传感器52与控制器4连接。具体的,控制器4能够根据温度传感器51和辅助温度传感器52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更加精准的控制电动三通阀动作,以获得更加平稳的二次供水水温。
本实施例恒温供水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当二次供水端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流量可调三通阀增大从二次回水端进入到第二换热通道中的水量;当二次供水端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流量可调三通阀减小从二次回水端进入到第二换热通道中的水量。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供暖设备,包括散热终端100,还包括上述恒温供水装置200,恒温供水装置200的二次供水端201和二次回水端202分别与散热终端100对应连接。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恒温供水装置200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恒温供水装置实施例中的恒温供水装置,其具体结构可以参见本实用新型恒温供水装置实施例以及附图2和图3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本实施例供暖设备包括多个散热终端100,二次供水端201和二次回水端202均为分集水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温供水装置及供暖设备,通过采用流量可调三通阀根据二次供水端出水温度调节流量分配,一次供水端输入到换热器中的水和二次回水端输入到换热器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可以有效的调整二次供水端的水温,并且二次供水端和二次回水端之间具有压差,从而无需采用水泵驱动二次水循环流动,避免因水泵发生故障而无法进行恒温混水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恒温供水装置的可靠性;与此同时,由于无需采用水泵,节省了水泵一直工作所耗的电能,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恒温供水装置的能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恒温供水装置,包括一次供水端、一次回水端、二次供水端和二次回水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和调温阀组,所述换热器中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调温阀组包括三通和用于根据所述二次供水端出水温度调节流量的流量可调三通阀,所述三通与所述流量可调三通阀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一次供水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次供水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所述一次回水端和所述二次回水端分别与所述调温阀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回水端与所述流量可调三通阀连接,所述一次回水端与所述三通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三通和所述流量可调三通阀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回水端与所述三通连接,所述一次回水端与所述流量可调三通阀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三通和所述流量可调三通阀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可调三通阀为自力式三通阀,所述自力式三通阀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二次供水端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可调三通阀为电动三通阀,所述恒温供水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二次供水端处,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动三通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恒温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供水端和所述二次回水端处分别设置有辅助温度传感器,所述辅助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或管式换热器、或管板式换热器、或容积式换热器、或套管换热器。
8.一种供暖设备,包括散热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恒温供水装置,所述恒温供水装置的二次供水端和二次回水端分别与所述散热终端对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设备包括多个散热终端,所述二次供水端和所述二次回水端均为分集水器。
CN201320828467.6U 2013-12-08 2013-12-08 恒温供水装置及供暖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053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28467.6U CN203605321U (zh) 2013-12-08 2013-12-08 恒温供水装置及供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28467.6U CN203605321U (zh) 2013-12-08 2013-12-08 恒温供水装置及供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05321U true CN203605321U (zh) 2014-05-21

Family

ID=50717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28467.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05321U (zh) 2013-12-08 2013-12-08 恒温供水装置及供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0532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3072A (zh) * 2013-12-08 2014-03-26 侯静霞 恒温供水装置、方法及供暖设备
CN106839821A (zh) * 2015-12-06 2017-06-13 天津市欧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恒定的厨房用热交换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3072A (zh) * 2013-12-08 2014-03-26 侯静霞 恒温供水装置、方法及供暖设备
CN103673072B (zh) * 2013-12-08 2016-06-22 侯静霞 恒温供水装置、方法及供暖设备
CN106839821A (zh) * 2015-12-06 2017-06-13 天津市欧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恒定的厨房用热交换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89494U (zh) 热水系统
CN203395967U (zh) 一种双调节功能的热力站节能装置
CN103629414A (zh) 一种供热管网系统智能流量调节控制器及其调控方法
CN201407797Y (zh) 即热式恒温电热水器
CN103090440A (zh) 一种双调节功能的热力站节能装置
CN105115160A (zh) 混水装置及具有其的混水系统
CN203605321U (zh) 恒温供水装置及供暖设备
CN101761964A (zh) 变温变量采暖换热设备
CN202598678U (zh) 换热机组智能自适应控制系统
CN103968599A (zh) 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
CN203908027U (zh) 一种热水器节水系统
CN103471159A (zh) 一种新型水系统供暖供冷节能装置
CN103673072A (zh) 恒温供水装置、方法及供暖设备
CN201535539U (zh) 一种供暖和热水两用型热水装置
CN104422133B (zh) 热水系统及其混水阀的控制方法
CN203704492U (zh) 一种循环水自动冷却系统
CN202066092U (zh) 流量自适应热水供暖换热机组
CN213237719U (zh) 一种节能型太阳能热水系统
CN203980438U (zh) 输配流量平衡控制装置
CN203442954U (zh) 一种带能量平衡控制的循环水节能系统
CN209246486U (zh) 一种冷却水的节能循环系统
CN202869007U (zh) 热水器总成
CN203615477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与电热水器的组合式热水系统
CN203341557U (zh) 即热式饮水机智能温控系统
CN203550350U (zh) 循环水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62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