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86622U - 一种组合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86622U
CN203586622U CN201320603467.6U CN201320603467U CN203586622U CN 203586622 U CN203586622 U CN 203586622U CN 201320603467 U CN201320603467 U CN 201320603467U CN 203586622 U CN203586622 U CN 2035866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group
finned tube
heat exchanger
inlet pip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034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平
宛旭东
周玲
周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034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866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866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8662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换热器,包括:固定框架、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内的翅片管,所述翅片管包括风冷用翅片管和自然冷却用翅片管,所述自然冷却用翅片管相对于所述风冷用翅片管靠近所述冷风进口。在本实用新型中,风冷用翅片管和自然冷却用翅片管位于同一个固定框架内,该组合式换热器集成了风冷换热器和自然冷却换热器的功能,规避了分别加工两种独立的换热器的弊端,从而减少了劳动量,节约了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组合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大型风冷机组多功能组合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环境温度大于规定的温度时,比如大于15℃时,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并将高温高压的气体压入到风冷换热器中,高温高压的气体在风冷换热器中被冷凝为中压低温的液体,中压低温的液体经膨胀阀到干式蒸发器时汽化为气体,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流入到干式蒸发器中的高温水被冷却为低温水,此为常规冷却模式;
在环境温度位于设定的两个温度之间时,比如环境温度大于2℃,且小于15℃时,高温水首先流入到自然冷却换热器中,在自然冷却换热器中高温的水与外部环境中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变为中温的水,中温的水在干式蒸发器中被进一步冷却为低温的水。此为部分自然冷却模式,在该模式中,高温的水首先在自然冷却换热器中被冷却为中温的水,中温的水被冷却为低温的水时所需的冷量降低,因此使压缩机减载,节约了能源;
在环境温度小于设定的温度时,比如小于2℃,高温的水在自然冷却换热器中就可被冷却为低温的水,因此,此时压缩机停机,此为自然冷却模式。
从上述可以看出,组合式换热器包括两组独立的换热器,一组为风冷换热器,另一组为自然冷却换热器。因此,在加工制造上述机组时,需要分别加工两组独立的换热器,该机组的加工耗时、耗力,并且所需材料较多,增加了制造成本。另外,两组独立的换热器占空比较大,造成了对空间的浪费。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组合式换热器,该组合式换热器能够集成风冷换热器和自然冷却换热器的功能,规避分别加工两种独立的换热器的弊端,从而减少劳动量,节约材料,降低制造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换热器,该组合式换热器能够集成风冷换热器和自然冷却换热器的功能,规避分别加工两种独立的换热器的弊端,从而减少劳动量,节约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换热器,包括:固定框架、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内的翅片管,所述翅片管包括风冷用翅片管和自然冷却用翅片管,所述自然冷却用翅片管相对于所述风冷用翅片管靠近冷风进口。
优选地,所述风冷用翅片管包括供冷媒流入的第一进管组和供冷媒流出的第一出管组,所述第一出管组相对于所述第一进管组靠近所述冷风进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管组与第一进口歧管连通,所述第一出管组与第一出口歧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口歧管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出口歧管的容积。
优选地,所述自然冷却用翅片管包括供水或乙二醇溶液流进的第二进管组和供水或乙二醇溶液流出的第二出管组,所述第二出管组相对于所述第二进管组靠近所述冷风进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管组与第二进口歧管连通,所述第二出管组与第二出口歧管连通。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风冷用翅片管和自然冷却用翅片管位于同一个固定框架内,该组合式换热器集成了风冷换热器和自然冷却换热器的功能,规避了分别加工两种独立的换热器的弊端,从而减少了劳动量,节约了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换热器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换热器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自然冷却用翅片组中水或乙二醇溶液的流向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风冷用翅片组中冷媒的流向图。
其中,11为第一进口歧管、12为第一出口歧管、21为第二进口歧管、22为第二出口歧管、10为风冷用翅片管、20为自然冷却用翅片管、211为第二进管组、221为第二出管组、111为第一进管组、121为第一出管组、3为固定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换热器,该组合式换热器能够集成风冷换热器和自然冷却换热器的功能,规避了分别加工两种独立的换热器的弊端,从而减少了劳动量,节约例如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换热器的右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换热器的左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自然冷却用翅片组中水或乙二醇溶液的流向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风冷用翅片组中冷媒的流向图。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组合式换热器包括固定框架3和翅片管。
其中,翅片管固定于固定框架3内,位于固定框架3内的翅片管包括风冷用翅片管10和自然冷却用翅片管20,并且,自然冷却用翅片管20相对于风冷用翅片管10靠近冷风进口。
在该实施例中,当组合式换热器处于部分自然冷却模式时,来自于冷风进口的冷却风先与自然冷却用翅片管20中的水进行换热,再与风冷用翅片管10换热。如果风冷用翅片管10相对于自然冷却用翅片管20靠近冷风进口,那么来自于冷风进口冷却风先与风冷用翅片管10换热,再与自然冷却用翅片管20换热,可能会出现与风冷用翅片管10热交换后的冷却风的温度大于自然冷却用翅片管20中的水或乙二醇的温度,从而使自然冷却用翅片管20失去换热的意义。因此,必须使冷风进口靠近自然冷却用翅片管20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风冷用翅片管10和自然冷却用翅片管20位于同一个固定框架3内,该组合式换热器集成了风冷换热器和自然冷却换热器的功能,规避了分别加工两种独立的换热器的弊端,从而减少了劳动量,节约了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风冷用翅片管10包括第一进管组111和第一出管组121,冷媒从第一进管组111中的各个进管流入到组合式换热器内,换热结束后,沿着第一出管组121中的各个出管流出组合式换热器。风冷用翅片管10采用逆流的方式换热,即第一出管组121相对于第一进管组111靠近冷风进口,冷却风先经过第一出管组121再经过第一进管组111。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中的第一进管组111与第一进口歧管11连通,第一出管组121与第一出口歧管12连通。第一进口歧管11和第一出口歧管12的设置是对将进入组合式换热器内的冷媒气体和从组合式换热器流出的冷媒液体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提高换热的均匀性。
优选地,第一进口歧管111的容积大于第一出口歧管121的容积,因为第一进口歧管111用于容纳冷媒气体,气体的密度较小,所占的空间较大。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自然冷却用翅片管20包括第二进管组211和第二出管组221,第二出管组221相对于第二进管组211靠近冷风进口。水或乙二醇溶液从第二进管组211的各个进管中流入到组合式换热器中,换热结束后,从第二出管组221的各个出管中流出组合式换热器。自然冷却用翅管20采用的同样为逆流方式的换热,即冷却风先与第二出管组221中的各个出管换热,再与第二进管组211中的各个进管换热。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进管组211与第二进口歧管21连通,第二出管组221与第二出口歧管22连通。第二进口歧管21和第二出口歧管22的设置是对将进入组合式换热器中的水或乙二醇溶液以及从组合式换热器流出的水或乙二醇溶液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提高换热的均匀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组合式换热器,包括:固定框架(3)、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3)内的翅片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管包括风冷用翅片管(10)和自然冷却用翅片管(20),所述自然冷却用翅片管(20)相对于所述风冷用翅片管(10)靠近冷风进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用翅片管(10)包括供冷媒流入的第一进管组(111)和供冷媒流出的第一出管组(121),所述第一出管组(121)相对于所述第一进管组(111)靠近所述冷风进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管组(111)与第一进口歧管(11)连通,所述第一出管组(121)与第一出口歧管(1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歧管(11)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出口歧管(12)的容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冷却用翅片管(20)包括供水或乙二醇溶液流进的第二进管组(211)和供水或乙二醇溶液流出的第二出管组(221),所述第二出管组(221)相对于所述第二进管组(211)靠近所述冷风进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管组(211)与第二进口歧管(21)连通,所述第二出管组(221)与第二出口歧管(22)连通。
CN201320603467.6U 2013-09-27 2013-09-27 一种组合式换热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866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03467.6U CN203586622U (zh) 2013-09-27 2013-09-27 一种组合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03467.6U CN203586622U (zh) 2013-09-27 2013-09-27 一种组合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86622U true CN203586622U (zh) 2014-05-07

Family

ID=50584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03467.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86622U (zh) 2013-09-27 2013-09-27 一种组合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8662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1293A (zh) * 2013-09-27 2013-12-25 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换热器
CN107787161A (zh) * 2016-08-31 2018-03-09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走行风冷式换热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1293A (zh) * 2013-09-27 2013-12-25 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换热器
CN107787161A (zh) * 2016-08-31 2018-03-09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走行风冷式换热器
CN107787161B (zh) * 2016-08-31 2020-04-07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走行风冷式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87243U (zh) 冷却塔免费供冷与制冷剂直接膨胀式空调机组
CN202182589U (zh) 余热、废热回收利用能量平衡系统
CN105737439B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热电过冷装置的空调系统
CN203219665U (zh) 一种服务器机柜冷却系统
CN105910458B (zh) 三维高效蒸发换热系统
CN107809894B (zh) 一种数据中心机柜的冷却装置
CN203586622U (zh) 一种组合式换热器
CN103168834B (zh) 果蔬温度激化处理系统
CN201945083U (zh) 一种冷水机组
CN204007265U (zh) 风冷与水冷两用散热器
CN204115286U (zh) 一种复叠式直热高温热泵
CN207180023U (zh) 一种干湿混合蒸发冷却热泵联合换热系统
CN103471293A (zh) 一种组合式换热器
CN103090486A (zh) 一种热平衡一体机
CN202915596U (zh) 双系统水冷螺杆机组水氟串逆流系统
CN202420064U (zh) 一种风冷和水冷共用的制冰机
CN204594028U (zh) 工艺冷冻水的节能供应装置
CN206207834U (zh) 膜法溶液直冷式制冷设备
CN206496415U (zh) 一种新型换热器结构的列间空调
CN210717915U (zh) 一种工业冷风机
CN203518091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水冷式模块机组
CN207648993U (zh) 一种多冷源联合供冷蒸发冷却器
CN104792092A (zh) 一种工艺冷冻水的节能供应装置
CN204943976U (zh) 风冷型螺旋管冷凝器
CN202246732U (zh) 转炉烟气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