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86613U - 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86613U
CN203586613U CN201320756286.7U CN201320756286U CN203586613U CN 203586613 U CN203586613 U CN 203586613U CN 201320756286 U CN201320756286 U CN 201320756286U CN 203586613 U CN203586613 U CN 203586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door unit
oil
unit modules
machine system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562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涛
杨智峰
张良
焦华超
熊建国
余凯
张仕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3207562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86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86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866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其中,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包括:室外机换热器;液态冷媒流通支管,与室外机换热器相连接;压缩机;油分离器,油分离器的冷媒出口与室外机换热器相连接,压缩机的排出口与油分离器的冷媒进口连接,室外机模块还包括均油管,均油管的第一端与油分离器的冷冻油出口连接,均油管的第二端连接在液态冷媒流通支管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自身的压强差实现均油,结构上相对现有技术比较简单。

Description

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多联机系统中,压缩机工作时,必定有一部分冷冻油会连续不断地从气缸中与制冷剂一起被压出并进入油分离器中,再由均油系统完成平均分油。多联机系统指的是有一个或多个室外机模块连接一个或多个室内机模块。室外机模块主要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室外机换热器以及必要的连接管道,室内机模块主要包括室内机换热器。室外机模块通过导液管道和导气管道与室内机模块连接。当多个室外机模块并联设置,多个室内机模块并联设置时,多个室外机模块间的油平衡依靠均油系统实现,当冷冻油不能连续地返回缺油的室外机模块时,一定会造成缺油的室外机模块中的压缩机的油面下降,直至冷冻油枯竭,出现压缩机缺油烧毁现象。所以保证冷冻油可靠、平均的分配到各室外机模块是多联机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目前,普遍采用的做法是,对于多联系统而言,当多个室外机模块并联设置时,从各室外机的油分离器底端引出一条油平衡管,各油平衡管再互相连接,形成一个闭式油路,用于将系统内的冷冻油均匀分配到缺油的室外机内,各油平衡管上需设置均油阀、单向阀、过滤器以及毛细管。上述结构复杂,此外,各均油管属于外置方式,也就是说,设置在各室外机模块之间,而不是位于各室外机模块的内部,因工程安装和运行时,人员和自然等外部因素,对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造成损害,如外置的均油管容易受到人员的碰撞,而造成系统泄露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具有均油效果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包括:室外机换热器;液态冷媒流通支管,与室外机换热器相连接;压缩机;油分离器,油分离器的冷媒出口与室外机换热器相连接,压缩机的排出口与油分离器的冷媒进口连接,室外机模块还包括均油管,均油管的第一端与油分离器的冷冻油出口连接,均油管的第二端连接在液态冷媒流通支管上。
进一步地,油分离器的冷冻油出口位于该油分离器的下端。
进一步地,均油管上设置有均油阀。
进一步地,液态冷媒流通支管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位于均油管的第二端与室外机换热器之间。
进一步地,均油管上设置有只允许流体从油分离器向液态冷媒流通支管流动的第一单向阀。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过冷器,设置在液态冷媒流通支管上,过冷器位于均油管的第二端与室外机换热器之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注油管,一端连接在油分离器上,注油管上设置有注油阀。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只允许导通自室外机换热器流出的液态冷媒的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与液态冷媒流通支管连通并且与电子膨胀阀并联。
进一步地压缩机和油分离器均为多个,多个压缩机与多个油分离器一一对应连接,均油管分别与多个油分离器连接,均油管上设置有均油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室外机模块;并联设置的多个室内机模块,任一室内机模块通过液态冷媒流通管以及气态冷媒流通管与任一室外机模块连接,室外机模块为上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室外机模块处于运行时,压缩机处于启动状态,在各油分离器中快速形成高压,油分离器通过均油管与液态冷媒流通支管相连通,通过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自身所形成压强差,将油分离器内的冷冻油压入液态冷媒流通支管内,并随液态冷媒流通支管内的液态冷媒流入室内机模块的室内机换热器,由于缺油的室外机模块的压强比较小,通过室内机换热器与各室外机模块中压缩机的连接管路将冷冻油分配到相对缺油的压缩机中去(也就是说将冷冻油分配到相对缺油的室外机模块),从而起到均油效果。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利用自身的压强差实现均油,结构上相对现有技术比较简单。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联机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图中的附图如下:
1、室外机模块;2、室内机模块;3、液态冷媒流通管;4、气态冷媒流通管;10、室外机换热器;11、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2、电子膨胀阀;13、过冷器;14、第二单向阀;15、第一过滤器;16、第二过滤器;17、散热风扇;18、四通阀;21、压缩机;22、油分离器;23、均油管;24、均油阀;25、第一单向阀;26、注油管;27、注油阀。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包括室外机换热器10、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压缩机21、油分离器22和均油管23。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与室外机换热器10相连接。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属于室外机换热器10与室内机换热器连接的液态冷媒流通管的一部分,室外机换热器10与室内机换热器直接的液态冷媒流通管只流通液化后的冷媒,在制冷时,室外机换热器10充当冷凝器,室内机换热器充当蒸发器;在制热时,室外机换热器10充当蒸发器,室内机换热器充当冷凝器。油分离器22的冷媒出口与室外机换热器10相连接,压缩机21的排出口与油分离器22的冷媒进口连接,均油管23的第一端与油分离器22的冷冻油出口连接,均油管23的第二端连接在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上。压缩机21和油分离器2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均油管23的数量与油分离器22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油分离器22连接有至少一个压缩机21,多个压缩机21彼此并联设置,多个油分离器22彼此并联设置。优选地,油分离器22与室外机换热器10之间连接有四通阀18。
应用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室外机模块处于运行时,压缩机处于启动状态,在各油分离器22中快速形成高压,油分离器22通过均油管23与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相连通,通过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自身所形成压强差,将油分离器22内的冷冻油压入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内,并随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内的液态冷媒流入室内机模块的室内机换热器中,由于缺油的室外机模块的压强比较小,通过室内机换热器与各室外机模块中压缩机21的连接管路将冷冻油分配到相对缺油的压缩机21中去(也就是说将冷冻油分配到相对缺油的室外机模块),从而起到均油效果。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利用自身的压强差实现均油,结构上相对现有技术比较简单。此外,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的均油管23属于内置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均油管23受到人员的碰撞,而造成系统泄露等情况题。
在本实施例中,油分离器22的冷冻油出口位于该油分离器22的下端。这样,能够更容易将油分离器22内冷冻油压入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内,并且油分离器22内冷冻油均有可能被压入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内,提高了冷冻油的利用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均油管23上设置有均油阀24。均油阀24用来实现均油管23的通断。室外机模块接收均油命令后,均油阀24将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由于均油阀24的开启,油分离器22与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构成通路,冷冻油能够顺利的进入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内,并随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内的液态冷媒流向室内机换热器。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12,电子膨胀阀12位于均油管23的第二端与室外机换热器10之间,在多个室外机模块并联并且制冷时,均油管23的第二端位于电子膨胀阀12的下游,因此,室外机模块是否向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提供冷冻油能够独立进行,不受电子膨胀阀12的影响,保证了提供比较足量的冷冻油。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均油管23上设置有只允许流体从油分离器22向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流动的第一单向阀25。当多个室外机模块并联,第一单向阀25能够防止当某一室外机模块停止运行时,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中的液态冷媒回流到该室外机模块的油分离器22内,影响制冷和制热效果,引起能力的波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过冷器13,过冷器13设置在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上,过冷器13位于均油管23的第二端与室外机换热器10之间。过冷器13能够调整液态冷媒的过冷度,提高了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所在整个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注油管26,注油管26的一端连接在油分离器22上,注油管26上设置有注油阀27。通过设置注油管26能够向油分离器22提供额外的冷冻油,以避免整个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缺少冷冻油。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只允许导通自室外机换热器10流出的液态冷媒的第二单向阀14,第二单向阀14与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连通并且与电子膨胀阀12并联。第二单向阀14能够防止液态冷媒回流到室外机换热器10中,影响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的效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第一过滤器15,第一过滤器15设置在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上,第一过滤器15位于电子膨胀阀12与室外机换热器10之间。第一过滤器15能够对室外机换热器10中流出的液态冷媒进行过滤。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第二过滤器16,第二过滤器16设置在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上,均油管23的第二端位于第二过滤器16与过冷器13之间。第二过滤器16能够对过冷器13中流出的液态冷媒进行过滤。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散热风扇17,散热风扇17与室外机换热器10对应设置。通过散热风扇17能够快捷地对室外机换热器10的温度进行调整,使室外机换热器10的温度更接近外界空气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21和油分离器22均为多个,多个油分离器22与多个压缩机21一一对应连接,均油管23分别与多个油分离器22连接,这样,多个油分离器22中的冷冻油汇集到均油管23内。均油管23上设置有均油器(图中未示出)。汇集到均油管23内的冷冻油在均油器的作用下均匀稳定地流向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均油管23优选地只有一条。
如图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室外机模块1以及并联设置的多个室外机模块1。任一室内机模块2通过液态冷媒流通管3(实线)以及气态冷媒流通管4(虚线)与任一室外机模块1连接,室外机模块1为上述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在具有均油效果的基础上结构更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包括:
室外机换热器(10);
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10)相连接;
压缩机(21);
油分离器(22),所述油分离器(22)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10)相连接,所述压缩机(21)的排出口与所述油分离器(22)的冷媒进口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模块还包括均油管(23),所述均油管(23)的第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22)的冷冻油出口连接,所述均油管(23)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22)的冷冻油出口位于该油分离器(22)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油管(23)上设置有均油阀(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12),所述电子膨胀阀(12)位于所述均油管(23)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1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油管(23)上设置有只允许流体从油分离器(22)向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流动的第一单向阀(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冷器(13),设置在所述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上,所述过冷器(13)位于所述均油管(23)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1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注油管(26),一端连接在所述油分离器(22)上,所述注油管(26)上设置有注油阀(27)。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只允许导通自所述室外机换热器(10)流出的液态冷媒的第二单向阀(14),所述第二单向阀(14)与所述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连通并且与所述电子膨胀阀(12)并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21)和所述油分离器(22)均为多个,所述多个压缩机(21)与所述多个油分离器(22)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均油管(23)分别与所述多个油分离器(22)连接,所述均油管(23)上设置有均油器。
10.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
并联设置的多个室外机模块(1);
并联设置的多个室内机模块(2),任一所述室内机模块(2)通过液态冷媒流通管(3)以及气态冷媒流通管(4)与任一所述室外机模块(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模块(1)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
CN201320756286.7U 2013-11-25 2013-11-25 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86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56286.7U CN203586613U (zh) 2013-11-25 2013-11-25 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56286.7U CN203586613U (zh) 2013-11-25 2013-11-25 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86613U true CN203586613U (zh) 2014-05-07

Family

ID=50584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56286.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86613U (zh) 2013-11-25 2013-11-25 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866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4665A (zh) * 2013-11-25 2015-05-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4665A (zh) * 2013-11-25 2015-05-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CN104654665B (zh) * 2013-11-25 2017-02-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7057B (zh) 可平衡冷媒量的空调系统
CN103175344A (zh) 一种寒冷地区用多联机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91721A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03375758U (zh) 制冷循环系统
CN105423413A (zh) 一种机房的制冷系统
CN201569204U (zh) 可平衡冷媒量的空调系统
CN202835949U (zh) 新型多联机空调系统
CA3028664C (en) Air conditioning and heat pump tower with energy efficient arrangement
CN104654666A (zh) 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CN203586612U (zh) 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CN208653007U (zh) 制冷设备
CN203586613U (zh) 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CN204329177U (zh) 自带过冷装置的室内机
CN204254925U (zh) 换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686006U (zh) 节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2734081U (zh) 空调
CN115597122A (zh) 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5825482U (zh) 空调系统
CN203586611U (zh) 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CN104654665A (zh) 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CN204100636U (zh) 可调节排气温度的复叠式制冷系统及排气冷却装置
CN210035929U (zh) 室外型带补气增焓的低温涡旋并联风冷冷凝压缩机组
CN208952457U (zh) 热泵机组
CN202928175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07975959B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