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74224U - 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74224U
CN203574224U CN201320634792.9U CN201320634792U CN203574224U CN 203574224 U CN203574224 U CN 203574224U CN 201320634792 U CN201320634792 U CN 201320634792U CN 203574224 U CN203574224 U CN 2035742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electrode seat
seat
negative electrode
po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347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方
程宇宸
郭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HUAKE HAON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HUAKE HAON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HUAKE HAON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HUAKE HAON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347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742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742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7422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其特点是,正电极座为绝缘体,其形状为规则几何体,其内表面敷有作为正电极的金属膜或金属薄片,在正电极座和金属膜或金属薄片上设置有通孔,负电极座形状与正电极座相同,且位于正电极座所围成空间的中央,若干负电极针均匀分布在负电极座的外表面,负电极针的根部固定于负电极座,其尖端指向金属正电极,控制模块、高压电源模块、显示模块设置在负电极座所围成的空间内,高压电源负极经高压连接线与负电极针呈电连接,高压电源正极经高压连接线与正电极座内表面的金属正电极呈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负氧离子发生量高,操作简便,高效快捷,可用于空气的除烟、降尘、降解有害物质、消毒、灭菌等,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烟、降尘、消毒、灭菌及有害物质降解等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负氧离子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应用广泛,近几年的发展迅速。但是,这项技术仍处在起步阶段,相关产品的功效没有充分发挥,技术的研发还需要深入。
负氧离子装置通过内部控制中枢,使每个电极针产生电子,电子与空气中氧气相结合,产生负氧离子并形成离子风向特定空间扩散,达到对该空间空气净化的作用。装置内部各个部件的结构、形状、连接及分布方式等均会影响负氧离子的发生量。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在这些技术方面均无显著突破,特定空间内的负氧离子发生量无法达到较高水平,使得装置净化空气和除烟降尘、消毒灭菌的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以克服现有产品负氧离子发生量无法达到较高水平,装置净化空气、消毒灭菌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制作一种新型结构的负氧离子发生装置,该装置的构成包括有负电极座、负电极针、正电极座、正电极、控制模块、高压电源模块、显示模块,所述正电极座为绝缘体,其形状为规则几何体,正电极座内表面敷有作为正电极的金属膜或金属薄片,在正电极座和金属膜或金属薄片上设置有若干贯穿的通孔,所述负电极座位于正电极座所围成空间的中央,负电极座的形状与正电极座形状相同,若干负电极针均匀分布在负电极座的外表面,负电极针的根部固定于负电极座,负电极针的尖端指向正电极座和金属膜或金属薄片,负电极座中央镂空,控制模块、高压电源模块、显示模块设置在负电极座所围成的空间内,高压电源模块电源负极通过高压连接线连接至负电极座上的负电极针,高压电源模块电源正极通过高压连接线连接至正电极座内表面的金属膜或金属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负电极针为竖直形,该负电极针根部与导电体负电极座的几何面垂直固定,且呈电连接,该负电极针尖端指向正电极座和金属膜或金属薄片上通孔的中心点,且所述负电极针尖部端点与正电极座和金属膜或金属薄片几何面之间的距离都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负电极座由绝缘框架和导电条构成,导电条布置于绝缘框架上,负电极针与导电条呈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负电极针与同一个导电条呈电连接,该导电条通过负电压连接线与高压电源模块的电源负极相连接;或者,所述负电极针分为若干组,每组负电极针与一个导电条呈电连接,各组的导电条通过负高压连接线串联后再与高压电源模块的负极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负电极针尖端部为单针尖或三针尖或七星梅花针尖或九星梅花针尖。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正电极座和负电极座的形状为椭圆柱形、长方体形、圆柱体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器模块包括单片机电路、气敏传感器、参数设置器及计算电路、分析电路、电源控制电路,电源控制电路输出端分别连接装置的高压电源模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显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模块中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该显示模块的显示器件设置在正电极座壳体外表面,显示器件的信号引线穿过负电极座,与显示模块电路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技术方案能进行除烟、降尘、消毒、灭菌及降解有害物质,其作用机理如下(参见附图1):
负电极座11外表面上均匀分布几组负电极针12,负电极针12固定于负电极座11,且呈电连接,负电极针12尖端指向由正电极座13和金属膜片14所构成外壳体上的通孔20。负电极针12系本装置产生负氧离子的核心部件,负电极针12与正电极座13内表面所附的金属膜或金属薄片14之间形成放电间隙,控制模块18控制高压电源模块17,高压电源模块17经高压连接线16将正极性加载于正电极座内表面的金属膜或金属薄片14,高压电源模块17经高压连接线15将负极性加载于负电极座及负电极针,使每个负电极针尖端向外发射电子,电子结合空气中的氧气产生负氧离子。多组负电极针尖端与正电极座内表面金属正电极之间的放电间隙均相等,可提高负氧离子发生量。装置产生的负氧离子形成离子风,经通孔20向外扩散,到达该装置的外部空间,以实现除烟、降尘、消毒、灭菌及降解有害物质等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紧凑,组装简单,安全可靠。2、装置内部各个部件的结构、形状、连接方式可以多样化选择,从而能满足不同使用场合,不同负氧离子浓度等级的实用要求。3、装置产生负氧离子的效率较高,可以显著提高特定空间内负氧离子的发生量,能满足除烟、降尘、消毒、灭菌以及降解有害物质等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给出负氧离子发生装置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负电极针与负电极座、导电条的固定和电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单针尖负电极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三针尖负电极针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七星梅花针尖负电极针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九星梅花针尖负电极针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1是负电极座,12是负电极针,13是正电极座(绝缘板),14是正电极(铜板),15是负高压连接线,16是正高压连接线,17是控制模块,18是高压电源模块,19是显示模块,20是通孔,21是负电极座(绝缘板),22是负电极针,23是正电极座(绝缘板),24是正电极(铜板),25是负高压连接线,26是正高压连接线,27是控制模块(控制高压电源模块和显示模块),28是高压电源模块,29是显示模块,30是通孔,31是上盖板,32是通孔,41是负高压连接线,42是负电极座(绝缘板),43是导电条,44是导电焊盘,45是负电极针尖端,46是负电极针头,47是负电极针杆,51是单针尖负电极针针杆,52是单针尖负电极针针头,53是单针尖负电极针尖端,61是三针尖负电极针针杆,62是三针尖负电极针针头,63是三针尖负电极针尖端,71是七星梅花针尖负电极针针杆,72是七星梅花针尖负电极针针头,73是七星梅花针尖负电极针尖端,81是九星梅花针尖负电极针针杆,82是九星梅花针尖负电极针针头,83是九星梅花针尖负电极针尖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结构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
附图2是本实施例负氧离子发生装置掀去上盖后,从俯视角度向下所看到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外壳体为正方体形,由方形底座、四侧围板、方形上盖板组成,底座和上盖板均采用绝缘材料,四侧围板由绝缘的正电极座23和导电的铜板正电极24构成,铜板正电极24敷在绝缘正电极座23的内表面,通孔30贯穿四侧围板正电极座23和铜板正电极24,负电极座21固定在绝缘底座中央,负电极座21也为四侧围板结构,负电极座21的四侧围板是外壳体四侧围板的等比例缩小,负电极座侧围板与外壳体侧围板之的距离相等,负电极座21四侧围板为绝缘体,四侧围板内表面布置有导电条,负电极针22垂直固定于负电极座绝缘侧围板上,负电极针22根部与导电条呈电连接,导电条将所有负电极针连接在一起,控制模块27、高压电源模块28、显示模块29也固定在负电极座侧围板中央处的绝缘底座上,控制模块27的输出端接到高压电源模块28和显示模块29的受控端,高压电源模块28电源正极通过正高压连接线27与外壳体内表面金属正极呈电连接,高压电源模块28电源负极通过负高压连接25通过导电条与所有负电极针22呈电连接。
本实施例负电极针22的尖端与铜板正电极24之间为形成放电间隙,负电极针22尖头指向外壳体上相应通孔30的中心点,所有负电极针22的尖部端点与外壳体几何面之间的距离都相同,可以提高放电的稳定性与放电量。
本实施例整个装置由控制模块27控制运行,控制模块27包括单片机电路、气敏传感器、参数设置器及计算电路、分析电路、电源控制电路。该控制模块27可以对高压电源、显示模块、负电极座、负电极针等进行智能化控制。单片机是该控制模块27的智能中枢,它能按预先编制的软件程序,将人为设置的状态参数及工作程序指令实时处理并对电源控制电路发出控制信号,进而控制装置电源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程序。
本实施例装置中的控制模块27的电源控制输出端分别连接至高压电源模块28的受控端,而控制模块27的状态信息输出端接至显示模块29信号输入端,显示模块29输出端经导线连接发光二极管显示板,发光二极管显示板被安装在本装置外壳体正面显著位置,以实时显示本装置工作状态信息,如高压电源工作状态、负氧浓度阈值、定时时长等。发光二极管显示板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来显示装置的内部或者外部环境的三种工作状态或三个工作等级。
本实施例可用于空气的除烟、降尘、消毒、灭菌及其中有害物质的降解等,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对本实施例装置所产生的负氧离子发生量进行检测,在相同时间与空间内,本装置负氧离子发生量是传统类似装置的30-50倍。
实施例二:
图1为本实施例装置的俯视剖面图。
本实施例负氧离子发生装置的外壳体形状和负电极座形状均为椭圆柱形。控制模块17、高压电源模块18、显示模块19设置在负电极座所围成的空间内。
本实施例装置的负电极座为导电体,所有负电极针12均匀地分布于负电极座外表面,所有负电极针12的根部与负电极座11相固定,所有负电极针12尖端与外壳体内表面金属正极板14的距离都相同,且所有负电极针12尖端轴线指向外壳体上相应通孔20的中心点处。
本实施例装置特定的椭圆柱形状,使得在相同外形体积情况下,其所产生的负氧离子浓度高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装置。
本实施例装置其它部件的相互配置关系和工作机理同实施例一,在此不重复描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正电极座、负电极座的形状和构造与实施例一相同,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特别给出了负电极针与负电极座之间的固定结构,也给出了负电极针与导电条的电连接结构。
如附图4所示,负电极座42为绝缘板,负电极座绝缘板上设置有八个通孔,八个负电极针针杆47向上插入并穿出通孔,八个负电极针的根部与导电条43上的八个导电焊盘44接触并焊接成一体,形成电连接。由于负电极座绝缘板42有一定厚度,负电极针针杆穿插入负电极座绝缘板通孔后,即被定位和固定,加之导电条43与各负电极针根部的焊接,使得各负电极针定位准确、结构牢固、电性能优良。
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是三针尖的负电极针,其结构如附图6所示,也可以选用单针尖的负电极针,其结构如附图5所示,还可以选用七星梅花针尖的负电极针,其结构如附图7所示,还可以选用九星梅花针尖的负电极针,其结构如附图8所示。
本实施例是将八个负电极针与同一个导电条呈电连接,该导电条通过负电压连接线与高压电源模块的电源负极相连接,这样,八个负电极针等电位。
作为本实施例的扩展,还可以将全部负电极针分为若干组,每组负电极针与一个导电条呈电连接,各组的导电条通过负高压连接线串联后再与高压电源模块的负极相连接。

Claims (8)

1.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构成包括有负电极座、负电极针、正电极座、正电极、控制模块、高压电源模块、显示模块,所述正电极座为绝缘体,其形状为规则几何体,正电极座内表面敷有作为正电极的金属膜或金属薄片,在正电极座和金属膜或金属薄片上设置有若干贯穿的通孔,所述负电极座位于正电极座所围成空间的中央,负电极座的形状与正电极座形状相同,若干负电极针均匀分布在负电极座的外表面,负电极针的根部固定于负电极座,负电极针的尖端指向正电极座和金属膜或金属薄片,负电极座中央镂空,控制模块、高压电源模块、显示模块设置在负电极座所围成的空间内,高压电源模块电源负极通过高压连接线连接至负电极座上的负电极针,高压电源模块电源正极通过高压连接线连接至正电极座内表面的金属膜或金属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电极针为竖直形,该负电极针根部与导电体负电极座的几何面垂直固定,且呈电连接,该负电极针尖端指向正电极座和金属膜或金属薄片上通孔的中心点,且所述负电极针尖部端点与正电极座和金属膜或金属薄片几何面之间的距离都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电极座由绝缘框架和导电条构成,导电条布置于绝缘框架上,负电极针与导电条呈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电极针与同一个导电条呈电连接,该导电条通过负电压连接线与高压电源模块的电源负极相连接;或者,所述负电极针分为若干组,每组负电极针与一个导电条呈电连接,各组的导电条通过负高压连接线串联后再与高压电源模块的负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电极针尖端部为单针尖或三针尖或七星梅花针尖或九星梅花针尖。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座和负电极座的形状为椭圆柱形、长方体形、圆柱体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电路、气敏传感器、参数设置器及计算电路、分析电路、电源控制电路,电源控制电路输出端分别连接装置的高压电源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模块中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该显示模块的显示器件设置在正电极座壳体外表面,显示器件的信号引线穿过负电极座,与显示模块电路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CN201320634792.9U 2013-10-15 2013-10-15 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742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34792.9U CN203574224U (zh) 2013-10-15 2013-10-15 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34792.9U CN203574224U (zh) 2013-10-15 2013-10-15 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74224U true CN203574224U (zh) 2014-04-30

Family

ID=50541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34792.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74224U (zh) 2013-10-15 2013-10-15 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7422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2020A (zh) * 2013-10-15 2014-01-22 南京华科皓纳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
CN107872009A (zh) * 2016-09-23 2018-04-0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9075537A (zh) * 2016-03-30 2018-12-21 株式会社片野工业 离子风产生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2020A (zh) * 2013-10-15 2014-01-22 南京华科皓纳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
CN109075537A (zh) * 2016-03-30 2018-12-21 株式会社片野工业 离子风产生装置
CN107872009A (zh) * 2016-09-23 2018-04-0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7872009B (zh) * 2016-09-23 2019-10-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74224U (zh) 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
CN102223102B (zh) 一种开关与电容器一体化的快放电单元
CN105188246A (zh) 一种多电源供电的在线式大气压空气等离子体阵列装置
CN103532020A (zh) 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
CN103390859A (zh) 一种负离子加速器及其应用
CN111629506A (zh) 一种大面积空间均匀等离子体发生器及发生方法
US20160221002A1 (en) Negative ionizer air purifier
CN105451425A (zh) 一种蜂窝结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CN201754466U (zh) 富勒烯电触媒单电极电子喷射式空气负离子生成器
EP3438855B1 (en) Ion air supply module needle net layout method and ion air supply module
CN205627552U (zh) 一种高通量紧凑型电晕离子发生器
CN2775829Y (zh) 高产额中子管
CN2781612Y (zh) 负离子发生器的发射装置
CN203507789U (zh) 一种圆管式等离子体工业废气净化装置
CN210846938U (zh) 一种超声波雾化片
CN207785544U (zh) 一种等离子装置
CN203775510U (zh) 离子发生器的放电装置及其离子发生器
CN212013157U (zh) 一种针尖等离子体发生器
CN105957860A (zh) 一种设有绝缘隔板的功率模块
CN212849299U (zh) 静态等离子负离子发生器
CN213315599U (zh) 高压静电场空气处理装置
CN103647095B (zh) 一种激光-碱性燃料电池
CN204989242U (zh) 模拟电池上电工具
CN215525909U (zh) 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电芯的电压侦测装置
CN205236174U (zh) 空气活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