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72849U - 一种防雷倒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雷倒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72849U
CN203572849U CN201320668304.6U CN201320668304U CN203572849U CN 203572849 U CN203572849 U CN 203572849U CN 201320668304 U CN201320668304 U CN 201320668304U CN 203572849 U CN203572849 U CN 203572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ircuit
electric current
line
fixed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683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晓峰
骆晓龙
楚金伟
王竣
李士杰
张晋寅
刘畅
张良
卢文浩
张长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ntenance and Test Center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Original Assignee
Maintenance and Test Center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ntenance and Test Center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filed Critical Maintenance and Test Center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Priority to CN20132066830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72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72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7284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雷倒闸装置,其包括测试端线路和状态转换端线路,所述测试端线路和状态转换端线路分别连接于测试用输电线路的两端,其中:所述测试端线路包括第一电流线、第一电压线、第一接地线、放电间隙、双刀双掷开关以及第一测试端子和第二测试端子;所述状态转换端线路包括第二电流线、第二接地线、单刀双掷开关以及短接状态转换接线端子。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采用该防雷倒闸装置进行输电线路的对地电容和线路电感量测量的方法。本实用新型通过测试端线路和状态转换端线路两端中的双刀双掷刀闸和单刀双掷刀闸进行倒闸操作可以使线路处于接地、短接及悬空等各种状态,且全部状态的转换都可通过接地或防雷保护间隙得到全程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防雷倒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变电站倒闸操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在直流单、双回及交流单、双回输电线路参数测试过程中使用的防雷和转换线路接线方式的开关倒闸装置,具有防雷及将输电线路在接地、短接及悬空等多种状态之间转换的功能。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在输电线路参数测试过程中对接地、短接及悬空等多种功能的转换及实现都是通过人工在地面或者龙门架上改变接线方式实现的,在防范雷击线路致线路参数测量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方面并无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由于操作和测试过程中没有一个常设的防雷保护装置,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配戴绝缘手套,操作麻烦且费时费力,更重要的是无法保证操作人员免遭长距离线路落雷的冲击。在线路参数过程中经常出现现场操作环境差、线路状态混乱、落雷冲击危害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在线路参数测试过程中频繁转换状态时设备与人身的安全得不到保证且操作费时费力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线路参数测试防雷倒闸装置。该装置具有在接地或者带防雷间隙的保护下将线路在接地、短路及悬空等测试状态之间相互转换的功能,可以极大地改善线路参数测试工作效率且保证人身与设备的安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雷倒闸装置,其包括测试端线路和状态转换端线路,所述测试端线路和状态转换端线路分别连接于测试用输电线路的两端,其中:
所述测试端线路包括第一电流线、第一电压线、第一接地线、放电间隙、双刀双掷开关以及第一测试端子和第二测试端子,其中,双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一固定端子、第二固定端子、第三固定端子、第四固定端子、以及第一活动触点和第二活动触点,其中第一电流线的一端与第一活动触点相连,第一电压线的一端与第二活动触点相连,第一固定端子和第二固定端子均与第一接地线相连,第三固定端子和第四固定端子分别与第一测试端子和第二测试端子电性连接,第一电流线和第一电压线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电流线接线端子和第一电压线接线端子,所述放电间隙包括第一放电棒以及与第一放电棒存在间隙的第二放电棒,其中,第一放电棒与第一电流线接线端子电性连接,第二放电棒与第一接地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流线接线端子和第一电压线接线端子分别与输电线路的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状态转换端线路包括第二电流线、第二接地线、单刀双掷开关以及短接状态转换接线端子,其中,所述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五固定端子、第六固定端子以及一第三活动触点,第五固定端子和第六固定端子分别与第二接地线和短接状态转换接线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流线的一端与第三活动触点电性连接,其另一端设有一第二电流线接线端子,所述第二电流线接线端子与输电线路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输电线路至少为两个,所述状态转换端线路和测试端线路的数量均与输电线路的数量相等,所述状态转换端线路和测试端线路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输电线路的两端,且所有的测试端线路位于输电线路的同一侧。
所述测试端线路以和状态转换端线路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
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第一上安装板和第一下安装板,所述第一上安装板和第一下安装板通过螺钉固定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测试端线路安装于第一上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第二上安装板和第二下安装板,所述第二上安装板和第二下安装板通过螺钉固定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状态转换端线路安装于第二上安装板上。
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均为环氧板。
所述放电间隙进一步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一放电棒和第二放电棒分别安装于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上,且第一放电棒和第二放电棒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所述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放电棒和第二放电棒分别穿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中,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的两侧均设有分别与第一放电棒和第二放电棒螺纹连接的螺母。
在待测输电线路的两端分别装设测试端线路和状态转换端线路,测试端线路是,在绝缘板上安装与输电线路等数量的双刀双掷刀闸,刀闸中间与线路及防雷保护间隙一端相连且连接测量仪器,刀闸上边接防雷保护间隙的另一端且接地,下边接线路短接状态转换端子,其中保护间隙由放电棒和平行铁片组成,间隙距离可调。状态转换端线路是,在绝缘板上安装与线路等数量的单刀双掷刀闸,刀闸中间接线路,两端分别是短接接地和线路短接状态转换端。在操作转换状态时,操作人员只需用绝缘杆对刀闸进行操作,远离线路,操作过程中人身和仪器都受到保护间隙的保护,操作简单,状态一目了然,避免了现场接线繁杂等不安全因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防雷倒闸装置的应用,将其进行对地电容测量,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的技术方案是:
采用权利要求上述防雷倒闸装置进行对地电容的测量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将测试端线路和状态转换端线路分别对应连接于输电线路的两端;
B、拨动第一活动触点和第二活动触点使二者分别与第一固定端子和第二固定端子电性连接
C、拨动第三活动触点使其悬空;
D、拨动第一活动触点和第二活动触点使二者分别与第三固定端子和第四固定端子电性连接;
E、第一测试端子均连接于一测量仪器的电流测量端子,第二测试端子均连接于该测量仪器的电压测量端子;
F、打开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所述测量仪器可采用为YTLP型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测试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防雷倒闸装置的另一种应用,将其进行线路电感量的测量,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的技术方案是:
采用权利要求上述防雷倒闸装置进行线路电感量的测量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将测试端线路和状态转换端线路分别对应连接于输电线路的两端;
B、拨动第一活动触点和第二活动触点使二者分别与第一固定端子和第二固定端子电性连接;
C、拨动第三活动触点使其与第二接地线电性连接;
D、拨动第一活动触点和第二活动触点,使二者位置转移至分别与第三固定端子和第四固定端子电性连接;
E、第一测试端子均连接于一测量仪器的电流测量端子,第二测试端子均连接于该测量仪器的电压测量端子;
F、打开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在输电线路的参数测试过程中可以安全方便地转换测试状态,通过测试端线路和状态转换端线路两端中的刀闸(分别是双刀双掷刀闸和单刀双掷刀闸)进行倒闸操作可以使线路处于接地、短接及悬空等各种状态,且全部状态的转换都可通过接地或防雷保护间隙得到全程保护。
2、在测试端线路中使用双刀双掷开关使电压线和电流线分开,可以消除线路引下线对线路参数测量的影响。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状态一目了然,可极大改善了现场测试环境,使人身与设备得到有效地保护,测试过程也不再费时费力。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雷倒闸装置中测试端线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雷倒闸装置中状态转换端线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成套的测试端线路的原理图;
图4为成套的状态转换端线路的原理图;
图5为放电间隙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环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单个输电线路的对地电容测量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两个输电线路的对地电容测量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单个输电线路的线路电感量测量的电路原理图;
图10为两个输电线路的对地电容测量的电路原理图。
其中:1、测试端线路;11、电流线;111、电流线接线端子;12、电压线;121、电压线接线端子;13、放电间隙;131、放电棒;132、放电棒;133、金属片;134、金属片;14、双刀双掷开关;141、固定端子;142、固定端子;143、固定端子;144、固定端子;145、活动触点;146、活动触点;147、绝缘杆;15、测试端子;16、测试端子;17、接地线;2、状态转换端线路;21、电流线;211、电流线接线端子;22、单刀双掷开关;221、固定端子;222、固定端子;223、活动触点;224、绝缘杆;23、短接状态转换接线端子;24、接地线;3、输电线路;4、环氧板;41、上安装板;42、下安装板;5、测量仪器;6、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防雷倒闸装置,其包括测试端线路1和状态转换端线路2,其中:
测试端线路1的电路原理图请参照图1所示,其包括电流线11、电压线12、接地线17、放电间隙13、双刀双掷开关14以及测试端子15和测试端子16,其中,双刀双掷开关14包括固定端子141、固定端子142、固定端子143、固定端子144、以及活动触点145和活动触点146,活动触点145和活动触点146通过一绝缘杆147固定,使二者同时动作。其中电流线11的一端与活动触点145相连,电压线12的一端与活动触点146相连,固定端子141和固定端子142均与接地线17相连,固定端子143和固定端子144分别与测试端子15和测试端子16电性连接,电流线11和电压线12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电流线接线端子111和电压线接线端子121。放电间隙13包括放电棒131以及与放电棒131存在间隙的放电棒132,依靠二者之间形成的间隙进行放电,放电棒131与电流线接线端子111电性连接,放电棒132与接地线17电性连接。
由图1可以看出,双刀双掷开关14的活动触点145和活动触点146打到上面即与放电棒132相连并接地,活动触点145和活动触点146在中间即使电压线12和电流线11也即是输电线路3悬空(与地之间有保护间隙);而活动触点145和活动触点146打到下面时,即连接至测试端子15和测试端子16并接测试仪器也可通过端子引线改变线路的接线方式(两相短接、三相短接等)。电压线12不与放电间隙13相连,其余接线及使用与电流线相同。
状态转换端线路2的电路原理图请参照图2所示,其包括电流线21、接地线24、单刀双掷开关22以及短接状态转换接线端子23,其中,单刀双掷开关22包括固定端子221、固定端子222以及活动触点223,活动触点223上连接一绝缘杆224,固定端子221、固定端子222分别与接地线24和短接状态转换接线端子23电性连接,所述电流线21的一端与活动触点223电性连接,其另一端设有电流线接线端子211。
由图2可以看出,状态转换端线路2只做状态转换用,不设保护间隙也无需测试接线,因此采用单刀双掷开关22。电流线21与活动触点223电性连接,当活动触点223打到上面即使状态转换端线路2处于接地状态,活动触点223在中间即使线路处于悬空状态,活动触点223打到下面即可通过短接状态转换接线端子23改变线路的接线方式(两相短接、三相短接等)。
请参照图7或图9所示,测试端线路1和状态转换端线路2分别连接于待测试的输电线路3的两端,具体是:电流线接线端子111和电压线接线端子121分别与输电线路3的一端电性连接,电流线接线端子211与输电线路3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请参照图3和图4所示,测试端线路1和状态转换端线路2均采用六个,测试端线路之间、以及状态转换端线路之间均共用接地线,这种组合结构可以完成直流单、双回及交流单、双回线路参数测试过程中的线路倒闸切换功能。
请参照图5所示,放电间隙13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固定板6上且相互平行的金属片133和金属片134,放电棒131和放电棒132分别安装于金属片133和金属片134上,安装时,保证放电棒131和放电棒132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具体是在金属片133和金属片134上均设有穿孔,放电棒131和放电棒132对应安装于相应的穿孔中,并在穿孔的两侧的放电棒131和放电棒132套接两个螺母,螺母与相应的放电棒131和放电棒132螺纹连接使二个放电棒固定,同时,可根据保护强度通过调节螺母调节放电间隙(即放电棒131和放电棒132之间的间隙)的距离,另外,螺母起到固定与放电棒131和放电棒132连接的引线的作用。
请参照图6所示,测试端线路1和状态转换端线路2均可对应安装于相应的环氧板4上,环氧板4由上安装板41和下安装板42组成,其中,测试端线路1和状态转换端线路2均对应安装于相应的上安装板41上,下安装板42通过六个螺杆与上安装板41加以固定,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下安装板42保证了上安装板41的部件及引线与地绝缘,同时还起到支撑作用。当然,上安装板41的个数可以可根据线路参数测量需要进行调节,可以是交流双回六个或者直流双回四个。
请参照图7所示,对单个的输电线路3进行对地电容测试,测量对地电容需要将输电线路3对地悬空,其方法是:关闭测量仪器5,将测试端子15连接于测量仪器5的电流测量端子,测试端子16连接于该测量仪器5的电压测量端子;然后将电流线接线端子111和电压线接线端子121分别与输电线路3的一端电性连接,电流线接线端子211与输电线路3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拨动活动触点145和活动触点146使二者分别与固定端子141和固定端子142电性连接,使输电线路3先接地;拨动活动触点223使其悬空,此时等于保证了输电线路3的悬空;拨动活动触点145和活动触点146使二者分别与固定端子143和固定端子144电性连接,即将电流线11与测试端子15相连,电压线12与测试端子16相连;打开测量仪器5使其对输电线路3的对地电容进行测量。其中,测量仪器5可以采用YTLP型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测试系统。
请参照图8所示,当对两个输电线路3(三个以上的情况与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进行对地电容测试,其方法与单个的情况相类似,具体是:关闭测量仪器5,将两个测试端子15串接后连接于测量仪器5的电流测量端子,将两个测试端子16串接后连接于该测量仪器5的电压测量端子;然后将第一个测试端线路的电流线接线端子和电压线接线端子分别与第一个输电线路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一个状态转换端线路的电流线接线端子与第一个输电线路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同理,将第二个测试端线路的电流线接线端子和电压线接线端子分别与第二个输电线路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二个状态转换端线路的电流线接线端子与第二个输电线路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拨动两个测试端线路活动触点145和活动触点146使二者分别与相应的固定端子141和固定端子142电性连接,使输电线路3先接地;拨动两个状态转换端线路的活动触点223使其均悬空,此时等于保证了两个输电线路的悬空;拨动两个测试端线路活动触点145和活动触点146使二者分别与相应的固定端子143和固定端子144电性连接,即将电流线11与相应的测试端子15相连,电压线12与相应的测试端子16相连;再将两个状态转换端线路的短接状态转换接线端子23串接于一起;打开测量仪器5使其对两个输电线路的对地电容进行测量。
请参照图9所示,对单个的输电线路3进行线路电感量测试,其方法是:关闭测量仪器5,将测试端子15连接于测量仪器5的电流测量端子,测试端子16连接于该测量仪器5的电压测量端子;然后将电流线接线端子111和电压线接线端子121分别与输电线路3的一端电性连接,电流线接线端子211与输电线路3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拨动活动触点145和活动触点146使二者分别与固定端子141和固定端子142电性连接,使输电线路3先接地;然后,拨动活动触点223使其与固定端子221相连,即输电线路3的另一端接地;再拨动活动触点145和活动触点146使二者分别与固定端子143和固定端子144电性连接,即将电流线11与测试端子15相连,电压线12与测试端子16相连;打开测量仪器5使其对输电线路3的对地电容进行测量。这里先拨动活动触点145和活动触点146使二者分别与固定端子141和固定端子142电性连接。
请参照图10所示,当对两个输电线路3(三个以上的情况与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进行线路电感量测试,其方法与单个的情况相类似,具体是:关闭测量仪器5,将两个测试端子15串接后连接于测量仪器5的电流测量端子,将两个测试端子16串接后连接于该测量仪器5的电压测量端子;然后将第一个测试端线路的电流线接线端子和电压线接线端子分别与第一个输电线路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一个状态转换端线路的电流线接线端子与第一个输电线路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同理,将第二个测试端线路的电流线接线端子和电压线接线端子分别与第二个输电线路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二个状态转换端线路的电流线接线端子与第二个输电线路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拨动两个测试端线路活动触点145和活动触点146使二者分别与相应的固定端子141和固定端子142电性连接,使输电线路3的一端先接地;拨动活动触点223使其与相应的固定端子221相连,即两个输电线路3的另一端接地;拨动两个测试端线路活动触点145和活动触点146使二者分别与相应的固定端子143和固定端子144电性连接,即将电流线11与相应的测试端子15相连,电压线12与相应的测试端子16相连;再将两个状态转换端线路的短接状态转换接线端子23串接于一起;打开测量仪器5使其对两个输电线路的对地电容进行测量。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现场测试过程中,首先应该将活动触点145和活动触点146使二者分别与相应的固定端子141和固定端子142电性连接,同时拨动活动触点223使其与相应的固定端子221相连(即使输电线路3的两端均处于接地状态),这样可保证试验接线及改线过程中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完成接线后,将相应的刀闸(即双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双掷开关)调到相应位置(接地、悬空、短接)就可以开始测试工作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防雷倒闸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测试端线路(1)和状态转换端线路(2),所述测试端线路(1)和状态转换端线路(2)分别连接于测试用输电线路(3)的两端,其中:
所述测试端线路(1)包括第一电流线(11)、第一电压线(12)、第一接地线(17)、放电间隙(13)、双刀双掷开关(14)以及第一测试端子(15)和第二测试端子(16),其中,双刀双掷开关(14)包括第一固定端子(141)、第二固定端子(142)、第三固定端子(143)、第四固定端子(144)、以及第一活动触点(145)和第二活动触点(146),其中第一电流线(11)的一端与第一活动触点(145)相连,第一电压线(12)的一端与第二活动触点(146)相连,第一固定端子(141)和第二固定端子(142)均与第一接地线(17)相连,第三固定端子(143)和第四固定端子(144)分别与第一测试端子(15)和第二测试端子(16)电性连接,第一电流线(11)和第一电压线(12)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电流线接线端子(111)和第一电压线接线端子(121),所述放电间隙(13)包括第一放电棒(131)以及与第一放电棒(131)存在间隙的第二放电棒(132),其中,第一放电棒(131)与第一电流线接线端子(111)电性连接,第二放电棒(132)与第一接地线(17)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流线接线端子(111)和第一电压线接线端子(121)分别与输电线路(3)的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状态转换端线路(2)包括第二电流线(21)、第二接地线(24)、单刀双掷开关(22)以及短接状态转换接线端子(23),其中,所述单刀双掷开关(22)包括第五固定端子(221)、第六固定端子(222)以及一第三活动触点(223),第五固定端子(221)和第六固定端子(222)分别与第二接地线(24)和短接状态转换接线端子(23)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流线(21)的一端与第三活动触点(223)电性连接,其另一端设有一第二电流线接线端子(211),所述第二电流线接线端子(211)与输电线路(3)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倒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线路(3)至少为两个,所述状态转换端线路(2)和测试端线路(1)的数量均与输电线路(3)的数量相等,所述状态转换端线路(2)和测试端线路(1)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输电线路(3)的两端,且所有的测试端线路(1)位于输电线路(3)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雷倒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端线路(1)以和状态转换端线路(2)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雷倒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第一上安装板和第一下安装板,所述第一上安装板和第一下安装板通过螺钉固定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测试端线路(1)安装于第一上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第二上安装板和第二下安装板,所述第二上安装板和第二下安装板通过螺钉固定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状态转换端线路(2)安装于第二上安装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雷倒闸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均为环氧板(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倒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间隙(13)进一步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金属片(133)和第二金属片(134),所述第一放电棒(131)和第二放电棒(132)分别安装于第一金属片(133)和第二金属片(134)上,且第一放电棒(131)和第二放电棒(132)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雷倒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片(133)和第二金属片(134)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放电棒(131)和第二放电棒(132)分别穿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中,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的两侧均设有分别与第一放电棒(131)和第二放电棒(132)螺纹连接的螺母。
CN201320668304.6U 2013-10-28 2013-10-28 一种防雷倒闸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72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68304.6U CN203572849U (zh) 2013-10-28 2013-10-28 一种防雷倒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68304.6U CN203572849U (zh) 2013-10-28 2013-10-28 一种防雷倒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72849U true CN203572849U (zh) 2014-04-30

Family

ID=50540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68304.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72849U (zh) 2013-10-28 2013-10-28 一种防雷倒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728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6537A (zh) * 2013-10-28 2014-03-0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一种防雷倒闸装置及其测量对地电容和线路电感量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6537A (zh) * 2013-10-28 2014-03-0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一种防雷倒闸装置及其测量对地电容和线路电感量的方法
CN103616537B (zh) * 2013-10-28 2016-03-02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一种防雷倒闸装置及其测量对地电容和线路电感量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7264B (zh) 交、直流高压验电器
CN106526383B (zh) 避雷器状态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203572849U (zh) 一种防雷倒闸装置
CN201927469U (zh) 一种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CN203365531U (zh) 新型交、直流高压验电器
CN201569508U (zh) 高压设备温升监测分析装置
CN202649856U (zh) 高压开关柜温度无线监测显示系统
CN104198863A (zh) 基于传感技术的开口式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103616537B (zh) 一种防雷倒闸装置及其测量对地电容和线路电感量的方法
CN205666614U (zh) 电器控制回路的感应电压抑制电路和电器控制回路
CN212182851U (zh) 一种计量柜
CN204497572U (zh) 一种hgis设备
CN204668252U (zh) 一种真空断路器的机械磨合装置
CN103808984A (zh) 一种用于高压试验的绝缘支架
CN209280166U (zh) 一种无线测温装置及温度监控系统
CN109959848B (zh) 一种电气元件抗压试验平台及试验方法
CN202133471U (zh) 开关柜用红外温度监测装置
CN202977192U (zh) 一种具有验电功能的令克棒
CN201584679U (zh) 电压互感器柜
CN206250599U (zh) 一种ggd‑zj计量负荷一体柜
CN205752604U (zh) 一种大电流输出设备用铜排与电缆的转接装置
CN205120774U (zh) 传感器支撑装置
CN204731346U (zh) 一种新型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
CN205319217U (zh) 电池工装设备
CN109668646A (zh) 一种无线测温装置及温度监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30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