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62808U - 一种便携式直冲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直冲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562808U CN203562808U CN201320717787.4U CN201320717787U CN203562808U CN 203562808 U CN203562808 U CN 203562808U CN 201320717787 U CN201320717787 U CN 201320717787U CN 203562808 U CN203562808 U CN 2035628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charging
- input interface
- connects
- storage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直冲电池,其包括连接直流电源的输入接口、存储电能的蓄电池、连接负载的输出接口,输入接口的正极与蓄电池正极之间串接一个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充电控制模块,蓄电池正极连接输出接口的正极,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的负极分别接地,蓄电池负极与地之间串接电子开关,所述蓄电池连接一个检测蓄电池电压和充放电电流的保护模块,保护模块连接电子开关并控制器通断。本实用新型充放电方便,无需购买座充,减少使用成本,操作和携带十分简便,同时还具有电路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充放式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可对便携式终端电子产品进行充电的便携式直冲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便携式终端电子产品极大地丰富起来。为了长时间使用这些便携式电子产品,人们需要容量巨大持续不断供应的电力。现场通用的做法是携带备用电池以提高电子产品的续航能力。备用电池按原机尺寸规格设计的嵌入式电池。现有的此种电池主要由电池和保护电路组成,电池中的电能经保护电路后输送给便携式电子产品。此种电池充电通常经由便携式电子产品所带接口给电池充电,也有通过另一种充电装置给电池充电,如座充,该装置通常内置变压或保护电路。这种装置通常体积庞大臃肿,携带不方便,对电池充电不方便,需要电源插座。而且不同规格电池需要配备不同的座充,如果更换不同终端时所延伸出的问题是,需要更换整套的充电装置,既浪费也不环保,使用成本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对便携式终端电子产品进行充电的便携式直冲电池,该电池还需具备电路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便携式直冲电池,其包括连接直流电源的输入接口、存储电能的蓄电池、连接负载的输出接口,输入接口的正极与蓄电池正极之间串接一个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充电控制模块,蓄电池正极连接输出接口的正极,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的负极分别接地,蓄电池负极与地之间串接电子开关,所述蓄电池连接一个检测蓄电池电压和充放电电流的保护模块,保护模块连接电子开关并控制器通断。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连接一个电源指示灯和充电状态指示灯。
所述电子开关由两个串联的MOS场效应管构成。
所述输入接口采用micUSB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充放电一体电路板设计,放电触点接口位置不变,充电接口使用micUSB集成入一体式电池,接口使用micUSB,使用时可直接利用1根micUSB线既可对其充电,充电方式也无需变化。因此,终端使用者在使用备用电池时只需把本装置插上micUSB线,另一端插入任何带输出USB口的电源适配器既可对本装置进行充电,无需购买座充,减少使用成本,当电子产品需要充电时,可直接将本成品的输出接口连接电子产品的输入接口,即可对电子产品直接充电,故操作和携带十分方便;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电路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充放电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保护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便携式直冲电池,参看图1示出的原理框图,其包括连接直流电源的输入接口、存储电能的蓄电池、连接负载的输出接口,输入接口的正极与蓄电池正极之间串接一个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充电控制模块,蓄电池正极连接输出接口的正极,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的负极分别接地,蓄电池负极与地之间串接电子开关,所述蓄电池连接一个检测蓄电池电压和充放电电流的保护模块,保护模块连接电子开关并控制器通断。
充电时,用电源线或数据线将输入接口与外置的电源适配器连接(一般采用五伏的直流电),直流电经过输入接口和充电控制模块输送到蓄电池进行储存。待蓄电池充足电力后,可将电池随身携带,当手机等电子产品需要充电时,可将本装置的输出接口连接至电子产品的充电接口,无需再使用电源适配器,蓄电池中的直流电直接向电子产品充电。参看图2示出的较佳实施例,J1为连接外部直流电源的输入接口,J2为连接电子产品的输出接口,R3是一个热敏电阻。U1为充电控制模块中的芯片,U1对充电电流的大小进行管理。U1的第4脚(VCC)连接输入接口的正极,第3脚(BAT)向蓄电池充电,第6脚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通过设定R2的阻值来设定充电电流的大小。图3示出了保护模块的电路图,保护模块芯片U2第5脚通过第四电阻R4接蓄电池的正极,第6脚接蓄电池的负极,第5、第6脚既是电源输入端又是电池电压采集端。第2脚(CSI)通过第五电阻R5接地,用于检测充放电电流大小。在较佳事实例中,电子开关由两个串联的MOS场效应管构成。图3中的Q1即为该双MOS场效应管,Q1串接在蓄电池与地之间。当正常充放电时,U2的第1脚(OD)和第3脚(OC)输出高电平,MOS管Q1导通,蓄电池的负极与地连接,构成完整的回路,充放电正常进行。当U2检测到蓄电池充满时,U2的OD、OC脚输出低电平,Q1截止,充电回路断开,实现过充保护。当U2检测到蓄电池放电放电过多、电池电压过低时,U2的OD、OC脚输出低电平,Q1截止,放电回路断开,实现过放保护。当U2检测到充放电电流过大时,U2的OD、OC脚输出低电平,Q1截止,充放电回路断开,实现过流和短路保护。
在较佳事实例中,充电控制模块连接一个电源指示灯和充电状态指示灯。参看图2,D1是一盏红色灯,作为电源指示灯;D2是一盏绿色灯,作为充电状态指示灯。D1和D2的一端分别连接U1的第1脚和第5脚,D1和D2的另一端并接后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输入接口的正极。当本装置没有连接外部直流电源时,红灯绿灯都不亮;当本装置刚连接直流电源时,红灯亮,绿灯不亮,表示正在充电;当电池充满电时,红灯绿灯都亮,表示电池已满,充电结束。
在较佳事实例中,所述输入接口采用micUSB接口。
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非起限制作用。任何未脱离本申请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Claims (4)
1.一种便携式直冲电池,包括连接直流电源的输入接口、存储电能的蓄电池、连接负载的输出接口,其特征在于:输入接口的正极与蓄电池正极之间串接一个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充电控制模块,蓄电池正极连接输出接口的正极,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的负极分别接地,蓄电池负极与地之间串接电子开关,所述蓄电池连接一个检测蓄电池电压和充放电电流的保护模块,保护模块连接电子开关并控制器通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直冲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连接一个电源指示灯和充电状态指示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直冲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由两个串联的MOS场效应管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直冲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接口采用micUSB接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717787.4U CN203562808U (zh) | 2013-11-13 | 2013-11-13 | 一种便携式直冲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717787.4U CN203562808U (zh) | 2013-11-13 | 2013-11-13 | 一种便携式直冲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562808U true CN203562808U (zh) | 2014-04-23 |
Family
ID=50512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71778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62808U (zh) | 2013-11-13 | 2013-11-13 | 一种便携式直冲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56280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07005A (zh) * | 2013-11-13 | 2014-02-26 | 深圳市劲力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直冲电池 |
-
2013
- 2013-11-13 CN CN201320717787.4U patent/CN20356280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07005A (zh) * | 2013-11-13 | 2014-02-26 | 深圳市劲力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直冲电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48192B (zh) | 一种电子烟usb充电器 | |
US10283976B2 (en) | Multifunctional data mobile power supply and charging method | |
CN204407955U (zh) | 快速充放电移动电源 | |
CN107834519A (zh) | 锂电池保护控制asic芯片系统 | |
CN104967156B (zh) | 可解除电池的过流保护状态的系统 | |
CN103872736B (zh) | 一种显示电量的带保护的充电电路 | |
CN203761085U (zh) | 具有过压、欠压、过流、过温保护功能的移动电源 | |
CN202014087U (zh) | 便携式系统锂电池充电保护电路 | |
CN201733113U (zh) |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 | |
CN204376506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电池 | |
CN103746423A (zh) | 新型移动电源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3562808U (zh) | 一种便携式直冲电池 | |
CN203933057U (zh) |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 | |
CN204376495U (zh) | 电动自行车充电宝 | |
CN206978751U (zh) | 一种外接备用移动电源一体电子烟 | |
CN202127240U (zh) | 一种锂电池充放电过充过放保护电路 | |
CN205729247U (zh) | 一种吸尘器用锂电池 | |
CN206226042U (zh) | 一种通用输入多串电池模组 | |
CN103607005A (zh) | 一种便携式直冲电池 | |
CN203205894U (zh) | 9v可充电电池 | |
CN202940367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插座 | |
CN209472405U (zh) | Pdvd 5v电源管理系统 | |
CN201910640U (zh) | 手机移动电源 | |
CN207184107U (zh) | 一种带照明装置的电池充电器 | |
CN206697973U (zh) | 一种可快速充电的移动电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 Termination date: 201611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