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62542U - 一种插头、一种插座及一种连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头、一种插座及一种连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62542U
CN203562542U CN201320483755.2U CN201320483755U CN203562542U CN 203562542 U CN203562542 U CN 203562542U CN 201320483755 U CN201320483755 U CN 201320483755U CN 203562542 U CN203562542 U CN 203562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terminal
socket
housing
distanc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8375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48375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62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62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6254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插头、一种插座及一种连接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给有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设备供电或充电时存在资源浪费、不易携带、适配器插座设计复杂的技术问题,所述插头包括: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位置上开设有插孔;M个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插孔内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N个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插孔内的不同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三位置,其中所述N为正整数;其中,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如果所述N个第二端子中的任一端子接收到第一电信号,则表明所述插头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如果所述N个第二端子未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则表明所述插头进入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不同的第二工作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插头、一种插座及一种连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头、一种插座及一种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已进入电子设备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种新式的电子设备涌入市场,由于大功耗电子设备和小功耗电子设备的充电电压和功率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供电方案。目前,对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较常使用的供电和充电方式是通过电源适配器将220V的标准电压转换为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需要的电压和功率,比如对智能手机充电时大多转换为5V,对笔记本电脑充电时大多转换为20V。 
随着电源适配器的发展,目前已经实现同一适配器既能将220V的标准电压转换为3.5V或5V等低电压和10W左右的小功率输出,也能将220V的标准电压转换为20V的高电压和100W左右的大功率输出。 
目前在使用同一电源适配器给不同的电子设备充电时,主要方案是在电源适配器上设置输出电压不同的插座,通过在不同的插座上插入不同的充电插头来选择性的进行充电。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采用在电源适配器上设置不同输出电压的插座并配置不同充电插头的技术方案,需要购买携带多个插头及传输线,且适配器需要外设多个插座,设计复杂。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为了给有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设备供电或充电,需要在电源适配器上设置不同输出电压的插座并配置不同充电插头,存在资源浪费、不易携带、适配器插座设计复杂等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插头、一种插座及一种连接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给有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设备供电或充电时需要在电源适配器上设置不同输出电压的插座并配置不同充电插头,存在资源浪费、不易携带、适配器插座设计复杂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节约成本、提高插头及插座的利用效率、携带方便及适配器插座设计简单的技术效果。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头,所述插头包括: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位置上开设有插孔;M个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插孔内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N个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插孔内的不同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三位置,其中所述N为正整数;其中,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如果所述N个第二端子中的任一端子接收到第一电信号,则表明所述插头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如果所述N个第二端子未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则表明所述插头进入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不同的第二工作模式。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位置上开设的所述插孔内,用于固定所述M个第一端子及所述N个第二端子。 
优选的,所述插头还包括:第一止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当所述第一止位结构接触到所述插座的第二壳体上设置的对应第二止位结构时,能够阻止所述插头继续插入所述插座。 
优选的,所述第二位置距离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面的距离值为第一距离值;所述第三位置距离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面的距离值为第二距离值,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值。 
优选的,所述第三位置距离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面的距离值为第三距离 值;当所述第一止位结构接触到所述第二止位结构时,所述第一壳体插入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的收容孔中,所述第一壳体插入所述收容孔的深度值为第一深度值;在所述收容孔的第五位置设置有N个第四端子,当所述第一止位结构接触到所述第二止位结构时,所述N个第四端子距离所述第一面距离最近的一端为第一低端,所述第一低端距离所述第二壳体的第四面的距离值为第四距离值;其中,所述第三距离值与所述第四距离值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深度值。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止位结构接触到所述第二止位结构时,所述第一低端距离所述第一面的距离值为第五距离值;其中,所述第五距离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值。 
优选的,所述N个第二端子的端子表面具体为凸起结构、平面结构或凹陷结构。 
优选的,所述插头为USB插头。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座,能够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插头配套使用,所述插座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壳体的收容孔;M个第三端子,设置在所述收容孔内的第四位置;N个第四端子,设置在所述收容孔内不同于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五位置;其中,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如果所述N个第二端子中任一端子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则表明所述插头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如果所述N个第二端子未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则表明所述插头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优选的,所述第四位置距离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三面的距离值为第六距离值;所述第五位置距离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三面距离值为第七距离值,其中,所述第六距离值大于所述第七距离值。 
优选的,所述N个第四端子具有弹性结构。 
优选的,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二止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当所述第二止位结构接触到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止位结构时,能够阻止所 述插头继续插入所述插座。 
优选的,所述插座为USB插座。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系统,包括: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插头;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插座;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所述N个第四端子与所述N个第二端子接触,以使得所述第二端子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通过在插头的第一壳体的第一位置上开设的插孔内设置第二端子,并通过第二端子是否接收到第一电信号来选择工作模式,使得同一个插头可以用于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设备的供电,同时,通过在配套插座的对应位置设置第四端子,使得电源适配器可以只设置一个插座,就可以实现对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设备的供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给有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设备供电或充电时需要在电源适配器上设置不同输出电压的插座并配置不同充电插头,存在资源浪费、不易携带、适配器插座设计复杂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节约成本、提高插头及插座的利用效率、携带方便及适配器插座设计简单的技术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在不改变普通插头上第一端子的位置情况下,通过在第一壳体内设置普通插头不具备的用于接受第一电信号的第二端子,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插头不但可以插入设置有第四端子的插座来进入第一工作模式来供电,还可以插入普通的插座来进入第二工作模式来供电,实现了提高插头利用效率,节约成本、携带方便的技术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座,在不改变普通插座上第三端子的位置情况下,通过在第二壳体内设置第四端子,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插座不但可以与设置有第二端子的插头结合来使插头进入第一工作模式来供电,还可以与普通插头结合来使插头进入第二工作模式来供电,实现了提高插座利用效率,节约成本、携带方便的技术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和插座,通过可以设置多个第二端子和对应的多个第四端子,来避免单点接触易断开的风险,实现了当插头插入插座后第二端子和第四端子间稳定可靠的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插头、一种插座及一种连接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给有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设备供电或充电时需要在电源适配器上设置不同输出电压的插座并配置不同充电插头,存在资源浪费、不易携带、适配器插座设计复杂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节约成本、提高插头及插座的利用效率、携带方便及适配器插座设计简单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插头,与插座配套使用,所述插头包括: 
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位置上开设有插孔; 
M个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插孔内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 
N个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插孔内的不同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三位置,其中所述N为正整数; 
其中,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如果所述N个第二端子中的任一端子接收到第一电信号,则表明所述插头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如果所述N个第二端子未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则表明所述插头进入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不同的第二工作模式。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插座,能够与前述插头配套使用,所述插座包括: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收容孔; 
M个第三端子,设置在所述收容孔内的第四位置; 
N个所述第四端子,设置在所述收容孔内不同于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五位置; 
其中,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如果所述N个所述第二端子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则表明所述插头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如果所述N个第二端子未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则表明所述插头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前述插头; 
前述插座; 
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所述第四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接触,以使得所述第二端子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 
由于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在所述插头的第一壳体的第一位置上开设的插孔内设置第二端子,而在所述插座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四端子,当第二端子与第四端子接触时,第二端子能够接收到第一电信号,此时,插头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如果第二端子未与第四端子接触,第二端子不能接收到第一电信号,插头则进入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不同的第二工作模式。这样,根据第二端子是否接收到第一电信号,插头选择进入第一工作模式或第二工作模式,从而实现不同输出电压的适配器的插座和可支持供电电压不同的插头的相互兼容。具体来说,只有当具有第二端子的插头插入具有能与第二端子接触的第四端子的插座时,第二端子才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其余情况下,包括具有第二端子的插头插入不具有第四端子的普通插座或第四端子无法与第二端子接触的插座、不具有第二端子的普通插头插入具有第四端子的插座、不具有第二端子的普通插头插入不具有第四端子的普通插座,插头均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插头会将接收到的第一电信号传输给待供电设备,如果待供电设备需要大电压(功率)供电,则将该第一电信号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信号 反馈给电源适配器,适配器在收到反馈信号后将供电电压(功率)切换至大电压(功率),例如将供电电压从5V切换至20V;而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插头不会接收到第一电信号,电源适配器的供电电压维持在一个较小电压值不变,如5V。因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给有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设备供电或充电时,需要在电源适配器上设置不同输出电压的插座并配置不同充电插头,存在资源浪费、不易携带、适配器插座设计复杂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节约成本、提高插头及插座的利用效率、携带方便及适配器插座设计简单的技术效果。 
为了使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图2以及图3,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插头10,在具体应用中,插头10可以是USB插头、Micro USB插头、电源插头、DOCK插头等插头,当然,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将插头10的结构应用在其他类型的传输信号或供电插头上,在此,本申请不再一一举例。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以插头10为USB插头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插头10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插头10包括: 
第一壳体101,在第一壳体101的第一位置上开设有插孔102。具体来讲,当插头为USB插头时,在USB插头插入USB插座时,第一壳体101就是USB插头的收容于USB插座的收容孔的部分,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壳体101一般为金属片构成的矩形壳体。 
M个第一端子103,设置在插孔102的第二位置上,M为正整数。具体来讲,当插头10为USB2.0插头时,一共包括4个第一端子103,分别是Vbus、D-、D+、GND;而对于USB3.0插头而言,第一端子103在上述4个端子基础上,数目扩展到了8个。在USB插头在插入对应插座后,通过第一端子103与对应插座的对应端子接触,就可以进行数据和电能的传输了。 
N个第二端子104,设置在插孔102内的不同于第二位置的第三位置上,N为正整数。其中,当插头10插入对应插座时,如果N个第二端子104接收到第一电信号,则表明插头10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如果N个第二端子104未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则表明插头10进入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不同的第二工作模式。 
沿用插头10是USB插头的例子来讲,第二端子104为一组扩展端子,其具体功能和数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具体设定,包括两种情况: 
(1)第二端子104为1个或多个侦测端子,如上所述,其作用是在插头10插入对应插座时,接收来自对应插座中对应端子的第一电信号,以此来判断该插座是否能支持特殊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特殊功能指的是可以大电压(功率)供电。特殊的,可以设置多个侦测端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单点接触失灵,增强第二端子104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是因为多个侦测端子中只要有一个端子接收到第一电信号,就能完成判断该插座是否能支持特殊功能的技术目的。 
(2)第二端子104除了包括1个或多个侦测端子,还包括1个或多个功能可定义端子。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定义这些功能可定义端子,使其达到某些特殊目的,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举例。 
为了固定第一端子103和第二端子1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头10还包括: 
绝缘本体1021,固定在插孔102内,用于固定第一端子103及第二端子104。具体来讲,当插头10为USB插头时,绝缘本体1021的长和宽与插孔102的长和深度一致,其高度约为插孔102高度的一半,绝缘本体1021的四个侧面中有三个侧面紧贴着第一壳体10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有足够空间设置第二端子104,绝缘本体1021可以在普通USB的绝缘本体基础上,将长度加长,对应的,第一壳体101的长度增加相同长度。另外,为了避免USB插 头各端子间短路,绝缘本体1021应采用介电常数大的电介质材料,例如塑料等,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一一举例。 
为了使插头10在插入对应插座时二者的相对位置更加固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头10还包括: 
第一止位结构105,设置在第一壳体101上。当插头10插入对应插座时,第一止位结构105会和对应插座上的对应止位结构作用,阻止插头10继续插入对应插座或者从对应插座中退出。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止位结构105可以为孔结构、面结构、阶梯结构,凸块结构等,例如,第一止位结构可以为设在第一壳体101壳体上的方孔,而对应止位结构为弹性凸包,这样,当插头10插入对应插座时,对应止位结构弹性凸包就会卡在第一止位结构方孔内,阻止插座10继续插入对应插座或者退出对应插座。对于第一止位结构的其他实施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举例。 
特殊的,当第一壳体101和绝缘本体1021的长度增长时,为了保证插头10能插入普通插座完成数据或电能传输,第一止位结构的位置要作相应调整。例如,当第一壳体101和绝缘本体1021的长度增长了0.2cm,则相应于普通插头的止位结构,第一止位结构105的位置会向第一壳体101的根部偏移0.2cm,这样,当插头10插入普通插座时,才能保证当第一止位结构与普通插座的对应止位结构接触作用时,第一端子103可以良好接触到普通插座中的对应端子,完成数据或电能的传输。 
请参照图1和图2,为了使第二端子104可以良好接触到对应插座中设置的第四端子204,同时不接触到对应插座中的第三端子203,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头10中,对第二端子104的位置作了如下设定: 
(1)所述第二位置距离第一壳体101的第一面106的距离值为第一距离值;所述第三位置距离第一壳体101的第一面106的距离值为第二距离值,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值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值。 
这一设定的目的是使第二端子104与第一端子103处于不同高度,避免第二端子104与插座中本应和第一端子103接触的第三端子203接触,造成数据或电能传输的紊乱。 
(2)所述第三位置距离第一壳体101的第二面107的距离值为第三距离值; 
当第一止位结构105接触到第二止位结构205时,第一壳体101插入第二壳体201上开设的收容孔202中,第一壳体101插入收容孔202的深度值为第一深度值; 
在收容孔202的第五位置设置有N个第四端子204,当第一止位结构105接触到第二止位结构205时,第四端子204距离第一面106距离最近的一端为第一低端2041,第一低端2041距离第二壳体201的第四面207的距离值为第四距离值; 
其中,所述第三距离值与所述第四距离值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深度值。 
这一设定的目的是保证插头10插入对应插座时,第二端子104与第四端子在水平方向上能够接触到。 
(3)当第一止位结构105接触到第二止位结构205时,第一低端2041距离第一面106的距离值为第五距离值; 
其中,所述第五距离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值。 
这一设定的目的是保证插头10插入对应插座时,第二端子104与第四端子在竖直方向上能够接触到。 
沿用插头是USB插头的例子来讲,第一端子103设置在绝缘本体1021的上表面上,而第二端子104被设置在第一端子103的下方,即绝缘本体1021的更靠近第一壳体101的一个台阶面上,而且绝缘本体1021和第一壳体101的长度也被加长,第二端子就被设置在这一加长区域。通过在对应插座中对第四端子的位置作相应设定,即相对于第三端子,第四端子更低,位置位于收容 孔202更深的地方。通过这样的结构,插头10插入具有第四端子的对应插座,第一端子103与第三端子203接触,完成数据或电能的传输;第二端子104和第四端子204接触,接收到第一电信号,使待充电设备可以以更大电压(功率)充电。而插头10插入普通插座后,第一端子103与普通插头内对应端子同样能够良好接触,完成数据或电能的传输,而第二端子将不会与对应插座接触,对这一过程不会造成任何干扰。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头10中,第二端子104的具体表面结构可以是凸起结构、平面结构或凹陷结构等,例如,第二端子104可以是略微凸起的弹片结构,而对应插座中的第四端子204是弹性压片,这样可以增大二者间的接触面的压力,加强接触效果。当然,本申请的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二端子的结构作相应调整,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举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10既可以插入电子设备上的对应插座,也可以插入电源适配器上的对应插座。下面沿用插头10为USB插头的例子分别对两种情况予以说明: 
A、USB插头插入电源适配器上设置的对应USB插座中: 
若该插座具有本实施例中可与第二端子104接触的第四端子204,则USB插头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即:第二端子104接收到第一电信号,并通过与USB插头连接的缆线及缆线另一端的数据传输装置(另一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和USB插座)将第一电信号传输至电子设备,如果电子设备需要大电压(功率)供电,则将该第一电信号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信号通过与插头连接的缆线及缆线另一端的数据传输装置反馈给USB插头,第二端子104通过与其接触的第四端子204将该反馈信号传输至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在收到反馈信号后将供电电压(功率)切换至大电压(功率),例如将供电电压从5V切换至20V; 
若该插座不具有本实施例中可与第二端子104接触的第四端子204,则第二端子104不会接触到普通USB插座上的端子,处于悬空状态,也不会接受 到第一电信号,USB插头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即电源适配器仅提供缺省设置的较低电压(功率)对电子设备进行供电,例如3.5V或5V。 
B、USB插头插入电子设备上设置的对应USB插座中: 
若该插座具有本实施例中可与第二端子104接触的第四端子204,则USB插头进入第一工作模式,第二端子104可以将USB插头从与USB插头连接的线缆传来的第一电信号传输至电子设备,并接收电子设备的反馈信号,通过与USB插头连接的线缆及线缆另一端的数据传输装置(另一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和USB插座)将反馈信号传输至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在收到反馈信号后将供电电压(功率)切换至大电压(功率),例如将供电电压从5V切换至20V; 
若该插座不具有本实施例中可与第二端子104接触的第四端子204,则第二端子104不会接触到普通USB插座上的端子,处于悬空状态,也不能将可能接受到的第一电信号传输给电子设备,USB插头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即电源适配器仅提供缺省设置的较低电压(功率)对电子设备进行供电,例如3.5V或5V。 
因此,可以看出,要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电压(功率)切换供电模式,必须既要保证电源适配器端的插座和电子设备端的插座具有第四端子,而且还要保证连接电子设备和电源适配器的线缆两端的插头具有能够与第四端子接触的第二端子。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插座20,在具体应用中,插座20可以是USB插座、Micro USB插座、电源插座、DOCK插座等插座,当然,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将该插座结构应用在其他类型的传输信号或供电插座上,在此,本申请不再一一举例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以插座为USB插座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插座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插座包括: 
第二壳体201,在第二壳体201上开设有收容孔202。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配合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插头10中第一壳体101和绝缘本体1021长度的增长,第二壳体201的长度和收容孔202的深度也要相应增大。由于普通的插头和普通的插座对插时,收容孔的深度本身留有一定富余,所以第二壳体201的长度和收容孔202的深度的增大只要与第一壳体101和绝缘本体1021长度的增大幅度相当,稍小一点也无妨,例如,第一壳体101和绝缘本体1021长度的增大0.2cm,而第二壳体201的长度和收容孔202的深度的增大0.19cm。当然,第二壳体201的长度和收容孔202的深度的增大的幅度大于第一壳体101和绝缘本体1021长度的增大的幅度也是可以的。 
M个第三端子203,设置在收容孔202的第四位置上,M为正整数。具体来讲,当插座为USB2.0插座时,一共包括4个第三端子203,分别是Vbus、D-、D+、GND;而对于USB3.0插座而言,第三端子203在上述4个端子基础上,数目扩展到了8个。在对应USB插头在插入插座20后,通过第三端子203与对应插头的对应端子接触,就可以进行数据和电能的传输了。 
N个第四端子204,设置在收容孔202内的不同于第四位置的第五位置上,N为正整数。其中,当对应插头插入插座20时,如果对应插头中有对应端子可以接收到N个第四端子204发出的第一电信号,则表明对应插头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如果对应插头中没有对应端子可以接收到N个第四端子204发出的第一电信号,则表明对应插头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沿用插座是USB插座的例子来讲,第四端子204为一组扩展端子,其具体功能和数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具体设定,包括两种情况: 
(1)第四端子204为1个或多个侦测端子,如上所述,其作用是在插头插入插座时,向插头中对应端子发出第一电信号,以此来判断该插头是否能支持特殊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特殊功能指的是可以大电压(功率)供电。特殊的,可以设置多个侦测端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单点接触失灵,增强第四端子204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是因为多个侦测端子中只要有一个端子 能与对应插头中对应端子接触,就能向其发出第一电信号,进而实现大电压(功率)供电的技术目的。 
(2)第四端子204除了包括1个或多个侦测端子,还包括1个或多个功能可定义端子。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定义这些功能可定义端子,使其达到某些特殊目的,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举例。 
为了使对应插头在插入插座20时二者的相对位置更加固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座20还包括: 
第二止位结构205,设置在第二壳体201上。当对应插头插入插座20时,第二止位结构205会和对应插头上的对应止位结构作用,阻止对应插头继续插入插座20或者从插座20中退出。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止位结构205可以为孔结构、面结构、阶梯结构,凸块结构等。例如,第二止位结构可以为设在第二壳体201壳体上的弹性凸包,而第一止位结构则对应为方孔,这样,当对应插头插入插座20时,第二止位结构弹性凸包会卡在对应止位结构方孔内,阻止对应插头继续插入插座20或者退出插座20。对于第二止位结构的其他实施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举例。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不管插座20中第二壳体201的长度和收容孔202的深度是否增大,第二止位结构205距离第二壳体201壳口(收容口202端口)的距离与普通插座中第二止位结构距离第二壳体壳口(收容口端口)的距离一致。这是由于第二壳体201的长度和收容孔202的深度的增大是向内部延伸,所以第二止位结构205距离第二壳体201壳口(收容口202端口)的距离没有变化,而是距离第二壳体201的根部的距离增大了。通过这样的结构,普通插头在插入插座20时,第三端子203同样能跟普通插头中对应端子良好接触,完成数据或电能的传输。 
请参照图1和图2,为了使第四端子204可以良好接触到实施例一中插座10中的第四端子204,同时不接触到插头10中的第一端子103,本申请实施例 提供的插座20中,对第四端子204的位置作了如下设定: 
(1)所述第四位置距离第二壳体201的第三面206的距离值为第六距离值;所述第五位置距离第二壳体的第三面206距离值为第七距离值,其中,所述第六距离值大于所述第七距离值。 
这一设定的目的是使第四端子204与第三端子203处于不同高度,避免第四端子与对应插头中本应和第三端子203接触的第第一端子103接触,造成数据或电能传输的紊乱。 
(2)所述第三位置距离第一壳体101的第二面107的距离值为第三距离值; 
当第一止位结构105接触到第二止位结构205时,第一壳体101插入收容孔202的深度值为第一深度值; 
当第一止位结构105接触到第二止位结构205时,第四端子204距离第一面106距离最近的一端为第一低端2041,第一低端2041距离第二壳体201的第四面207的距离值为第四距离值; 
其中,所述第三距离值与所述第四距离值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深度值。 
这一设定的目的是保证插头10插入插座20时,第二端子104与第四端子204在水平方向上能够接触到。 
(3)当第一止位结构105接触到第二止位结构205时,第一低端2041距离第一面106的距离值为第五距离值; 
其中,所述第五距离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值。 
这一设定的目的是保证插头10插入插座20时,第二端子104与第四端子204在竖直方向上能够接触到。 
沿用插座是USB插座的例子来讲,相对于第三端子,第四端子位置更低,位于收容孔202更深的地方。通过这样的结构,实施例一中插头10插入插座20时,第一端子103与第三端子201接触,完成数据或电能的传输;第二端子 104和第四端子204接触,接收到第一电信号,使待充电设备可以以更大电压(功率)充电。而普通插头插入插座20,普通第一端子与第三端子201同样能够良好接触,完成数据或电能的传输,而第四端子204不会与普通插头接触,对这一过程不会造成任何干扰。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座20中,第四端子具有弹性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第四端子可以是弹性压片、弹性金属丝等,例如,第四端子是弹性压片,而第二端子可是略微凸起的弹片结构,这样可以增大二者间的接触面的压力,加强接触效果。当然,本申请的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第四端子的结构作相应调整,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举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座可以是设置在适配器上,也可以是设置在电子设备上,下面沿用插座为USB插座的例子分别对两种情况予以说明: 
A、USB插座设置在电源适配器上: 
若插入该USB插座的USB插头具有本实施例中可与USB插座中的第四端子204接触的第二端子104,则USB插头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即:第二端子104接收到第一电信号,并通过与USB插头连接的缆线及缆线另一端的数据传输装置(另一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和USB插座)将第一电信号传输至电子设备,如果电子设备需要大电压(功率)供电,则将该第一电信号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信号通过与插头连接的缆线及缆线另一端的数据传输装置反馈给USB插头,第四端子204通过与其接触的第二端子104将该反馈信号传输至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在收到反馈信号后将供电电压(功率)切换至大电压(功率),例如将供电电压从5V切换至20V; 
若插入该USB插座的USB插头不具有本实施例中可与USB插座中的第四端子204接触的第二端子104,则第四端子204不会接触到普通USB插头上的端子,处于悬空状态,USB插头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即电源适配器仅提供缺省设置的较低电压(功率)对电子设备进行供电,例如3.5V或5V。 
B、USB插座设置在电子设备上: 
若插入该USB插座的USB插头具有本实施例中可与USB插座中的第四端子204接触的第二端子104,则USB插头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即:第四端子204可以通过与第二端子接触接收第一电信号,将其传输至电子设备,并将电子设备的反馈信号传输至USB插头,USB插头再通过与USB插头连接的线缆及线缆另一端的数据传输装置(另一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和USB插座)将反馈信号传输至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在收到反馈信号后将供电电压(功率)切换至大电压(功率),例如将供电电压从5V切换至20V; 
若插入该USB插座的USB插头不具有本实施例中可与USB插座中的第四端子204接触的第二端子104,则第四端子204不会接触到普通USB插头上的端子,处于悬空状态,也不会接受到第一电信号,USB插头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即电源适配器仅提供缺省设置的较低电压(功率)对电子设备进行供电,例如3.5V或5V。 
因此,可以看出,要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电压(功率)切换供电模式,必须既要保证电源适配器端的插座和电子设备端的插座具有第四端子,而且还要保证连接电子设备和电源适配器的线缆两端的插头具有能够与第四端子接触的第二端子。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连接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实施例一提供的插头; 
实施例二提供的插座; 
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所述第四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接触,以使得所述第二端子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和/或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通过在插头的第一壳体的第一位置上开设的插孔内设置第二端子,并通过第二端子是否接收到第一电信号来选择工作模 式,使得同一个插头可以用于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设备的供电,同时,通过在配套插座的对应位置设置第四端子,使得电源适配器可以只设置一个插座,就可以实现对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设备的供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给有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设备供电或充电时需要在电源适配器上设置不同输出电压的插座并配置不同充电插头,存在资源浪费、不易携带、适配器插座设计复杂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节约成本、提高插头及插座的利用效率、携带方便及适配器插座设计简单的技术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在不改变普通插头上第一端子的位置情况下,通过在第一壳体内设置普通插头不具备的用于接受第一电信号的第二端子,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插头不但可以插入设置有第四端子的插座来进入第一工作模式来供电,还可以插入普通的插座来进入第二工作模式来供电,实现了提高插头利用效率,节约成本、携带方便的技术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座,在不改变普通插座上第三端子的位置情况下,通过在第二壳体内设置第四端子,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插座不但可以与设置有第二端子的插头结合来使插头进入第一工作模式来供电,还可以与普通插头结合来使插头进入第二工作模式来供电,实现了提高插座利用效率,节约成本、携带方便的技术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和插座,通过可以设置多个第二端子和对应的多个第四端子,来避免单点接触易断开的风险,实现了当插头插入插座后第二端子和第四端子间稳定可靠的信号传输。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插头,与插座配套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 
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位置上开设有插孔; 
M个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插孔内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 
N个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插孔内的不同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三位置,其中所述N为正整数; 
其中,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如果所述N个第二端子中的任一端子接收到第一电信号,则表明所述插头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如果所述N个第二端子未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则表明所述插头进入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不同的第二工作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绝缘本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位置上开设的所述插孔内,用于固定所述M个第一端子及所述N个第二端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还包括: 
第一止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当所述第一止位结构接触到所述插座的第二壳体上设置的对应第二止位结构时,能够阻止所述插头继续插入所述插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距离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面的距离值为第一距离值;所述第三位置距离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面的距离值为第二距离值,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位置距离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面的距离值为第三距离值; 
当所述第一止位结构接触到所述第二止位结构时,所述第一壳体插入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的收容孔中,所述第一壳体插入所述收容孔的深度值为第一深度值; 
在所述收容孔的第五位置设置有N个第四端子,当所述第一止位结构接触到所述第二止位结构时,所述N个第四端子距离所述第一面距离最近的一端为第一低端,所述第一低端距离所述第二壳体的第四面的距离值为第四距离值; 
其中,所述第三距离值与所述第四距离值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深度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止位结构接触到所述第二止位结构时,所述第一低端距离所述第一面的距离值为第五距离值; 
其中,所述第五距离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第二端子的端子表面具体为凸起结构、平面结构或凹陷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为USB插头。 
9.一种插座,能够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配套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壳体的收容孔; 
M个第三端子,设置在所述收容孔内的第四位置; 
N个第四端子,设置在所述收容孔内不同于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五位置; 
其中,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如果所述N个第二端子中任一端子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则表明所述插头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如果所述N个第二端子未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则表明所述插头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位置距离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三面的距离值为第六距离值;所述第五位置距离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三面距离值为第七距离值,其中,所述第六距离值大于所述第七距离值。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第四端子具有弹性结构。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 
第二止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当所述第二止位结构接触到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止位结构时,能够阻止所述插头继续插入所述插座。 
13.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为USB插座。 
14.一种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插头; 
如权利要求9-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插座; 
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所述N个第四端子与所述N个第二端子接触,以使得所述第二端子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 
CN201320483755.2U 2013-08-08 2013-08-08 一种插头、一种插座及一种连接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62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83755.2U CN203562542U (zh) 2013-08-08 2013-08-08 一种插头、一种插座及一种连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83755.2U CN203562542U (zh) 2013-08-08 2013-08-08 一种插头、一种插座及一种连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62542U true CN203562542U (zh) 2014-04-23

Family

ID=50512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8375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62542U (zh) 2013-08-08 2013-08-08 一种插头、一种插座及一种连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625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5217A (zh) * 2019-08-15 2019-1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充电快慢的方法、充电数据线及移动终端
CN112970154A (zh) * 2018-11-06 2021-06-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适配器和具有该适配器的电子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0154A (zh) * 2018-11-06 2021-06-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适配器和具有该适配器的电子系统
CN112970154B (zh) * 2018-11-06 2023-08-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适配器和具有该适配器的电子系统
CN110445217A (zh) * 2019-08-15 2019-1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充电快慢的方法、充电数据线及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4704A (zh) 一种充电电路和终端
CN202134745U (zh) 一种多功能usb otg数据线
CN203056606U (zh) 一种充放电装置及终端
CN203871591U (zh) 带供电及通讯功能的usb插座
CN204905623U (zh) 一种独立转接器及充电转接组件
CN203562542U (zh) 一种插头、一种插座及一种连接系统
CN105629823A (zh) 一种可扩展的模块化小型控制器装置
CN210807090U (zh) 一种兼具电能转换和数据传输功能的电源适配器
CN208000570U (zh) 一种集成线路的智能终端
CN202749640U (zh) 一种带有usb接口的电源插座
CN203631786U (zh) 一种插头、一种插座及一种连接系统
CN102801044B (zh)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9692414U (zh) 一种智能充电器
CN203481566U (zh) 一种插头、一种插座及一种连接系统
CN202772340U (zh) 多功能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7397265U (zh) 一种Type-C扩展装置
CN105281395A (zh) 一种充电检测电路、移动终端及充电检测系统
CN202019100U (zh) 易拆装电源开关插座
CN203562543U (zh) 一种插头、一种插座及一种连接系统
CN203521823U (zh) 一种插头、一种插座及一种连接系统
CN203967337U (zh) 插头及插座
CN201797204U (zh) 用于供电的usb集线器
CN209913192U (zh) 网络供电转接装置
CN202406019U (zh) Rs232串口通讯窃电电路
CN214013342U (zh) 多功能立体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