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35269U - 一种光纤盘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盘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35269U
CN203535269U CN201320571414.0U CN201320571414U CN203535269U CN 203535269 U CN203535269 U CN 203535269U CN 201320571414 U CN201320571414 U CN 201320571414U CN 203535269 U CN203535269 U CN 2035352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pallet
ring
residual ring
resi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714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勇奇
朱雪峰
邵海波
李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Sea Intelligen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unsea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sea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sea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7141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352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352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3526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盘绕装置;光纤盘绕装置包括托盘、左侧掉头残环和/或右侧掉头残环,左侧掉头残环、右侧掉头残环分别位于托盘的左侧和右侧;左侧掉头残环、右侧掉头残环之间的区域为开放式的盘纤区。一部分光纤从右侧的适配器进入托盘,穿过盘纤区,向左前方折弯,会合于托盘的上部的左后部;另一部分光纤从左侧的适配器进入托盘,穿过盘纤区,向右前方折弯,会合于托盘的后部,向右走线,在右侧掉头残环处掉头后,向左前方折弯与从右侧的适配器进入的光纤会合;该装置结构紧凑,走线无冗余长度,相同布线密度下,体积更小、结构更合理。光纤也可从过纤板进入托盘,在左侧掉头残环或右侧掉头残环转向后,会合于托盘的后部。

Description

一种光纤盘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盘绕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从光通信中脱颖而出,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通信技术之一,在现代电信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光纤进入通信终端的过程(FTTH,Fiber To the Home)中,由于通信机柜体积大,导致辟地困难、施工不便。
在通信机柜中,降低通信机柜的体积时如何设计光纤盘绕装置及如何走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以熔接盘为例,熔接盘是通信机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熔接盘用于实现主干光缆与皮线光缆、尾纤和跳纤等的对接。熔接盘的体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通信机柜的体积,而对熔接盘体积起决定作用的是其光纤盘绕装置的体积。
当前行业的光纤盘绕装置,采用了托盘加绕线盘的形式,绕线盘位于托盘的底壁上,光纤必须经过绕线盘才会连接适配器或从过纤板走出,由于受到光纤折弯最小半径的限制,导致光纤盘绕装置的体积较大,光纤盘绕装置的结构不太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盘绕装置,相同布线密度下,体积更小、结构布置更合理,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这种光纤盘绕装置的走线方法。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光纤盘绕装置,包括托盘,还包括左侧掉头残环和/或右侧掉头残环,左侧掉头残环、右侧掉头残环分别位于托盘的左侧和右侧的底壁上;左侧掉头残环、右侧掉头残环之间的区域为开放式的盘纤区。
优选的,左侧掉头残环包括位于述左侧掉头残环的环的完整环轨迹的左后方的第一残环、位于左侧掉头残环的环的完整环轨迹的中部前方的第二残环,第一残环的长度为左侧掉头残环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20~1/6,第二残环的长度为左侧掉头残环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20~1/3;
右侧掉头残环包括位于右侧掉头残环的环的完整环轨迹的右后方的第三残环、位于右侧掉头残环的环的完整环轨迹的中部前方的第四残环,第三残环的长度为右侧掉头残环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20~1/6,第四残环的长度为右侧掉头残环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20~1/3。
优选的,还包括成倒L型的第一光纤导柱,第一光纤导柱位于托盘的底壁的中部的后部,第一光纤导柱的上臂伸向托盘的后壁。
优选的,还包括从托盘的后壁向前伸出的第二光纤导柱,第二光纤导柱伸向托盘的上方;第二光纤导柱与第一光纤导柱的上臂交错设置。
优选的,第二光纤导柱有两个,两个第二光纤导柱分别位于第一光纤导柱的两侧。
优选的,还包括适配器卡座,适配器卡座位于托盘的前壁,适配器卡座卡接有适配器,适配器有多个。
进一步的,适配器为双联短耳适配器;适配器的数量为12。
优选的,还包括过纤板,过纤板设置于托盘的前部;当托盘上仅设置左侧掉头残环时,过纤板设置于托盘的前部的左端;当托盘上仅设置右侧掉头残环时,过纤板设置于托盘的前部的右端。
优选的,当托盘上同时设置左侧掉头残环和右侧掉头残环时,过纤板为一个或两个;过纤板为一个时,过纤板设置于托盘的前部的左端或右端;过纤板为两个时,过纤板分别设置于托盘的前部的左端和右端。
优选的,过纤板的边和角采用弧形过渡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上述含适配器的光纤盘绕装置的走线方法,包括:
一部分光纤从右侧的适配器进入托盘,向左前方折弯,会合于托盘的上部的左后部;另一部分光纤从左侧的适配器进入托盘,向右前方折弯,会合于托盘的后部,向右走线,在右侧掉头残环处掉头后,向左前方折弯与从右侧的适配器进入的光纤会合;或,
一部分光纤从左侧的适配器进入托盘,向右前方折弯,会合于托盘的上部的右后部;另一部分光纤从右侧的适配器进入托盘,向左前方折弯,会合于托盘的后部,向左走线,在左侧掉头残环处掉头后,向右前方折弯与从左侧的适配器进入的光纤会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上述含过纤板的光纤盘绕装置的走线方法,包括:
光纤从托盘的前部的左端的过纤板进入托盘,在左侧掉头残环处掉头,向右侧走线;或,
光纤从托盘的前部的右端的过纤板进入托盘,在右侧掉头残环处掉头,向左侧走线。本实用新型所指的残环为环状结构的一部分:可以是连续的残环,即1/4环、1/8环或者更少,或1/2环、2/3环或者更多;也可以是非连续的残环,即两个1/4环或多个1/8环等;或其它形式的非完整的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光纤盘绕装置,包括托盘,还包括左侧掉头残环和/或右侧掉头残环,左侧掉头残环、右侧掉头残环分别位于托盘的左侧和右侧的底壁上;左侧掉头残环、右侧掉头残环之间的区域为开放式的盘纤区。盘纤区无冗余结构,一部分光纤从右侧的适配器进入托盘,穿过盘纤区,向左前方折弯,会合于托盘的上部的左后部;另一部分光纤从左侧的适配器进入托盘,穿过盘纤区,向右前方折弯,会合于托盘的后部,向右走线,在右侧掉头残环处掉头后,向左前方折弯与从右侧的适配器进入的光纤会合;光纤盘绕装置结构紧凑,光纤走线无冗余长度,能保证光纤的折弯半径大于光纤的最小折弯半径,相同布线密度下,体积更小、结构布置更合理。或,一部分光纤从左侧的适配器进入托盘,向右前方折弯,会合于托盘的上部的右后部;另一部分光纤从右侧的适配器进入托盘,向左前方折弯,会合于托盘的后部,向左走线,在左侧掉头残环处掉头后,向右前方折弯与从左侧的适配器进入的光纤会合。光纤也可以从托盘的前部的左端的过纤板进入托盘,在左侧掉头残环处掉头,向右侧走线;或,光纤从托盘的前部的右端的过纤板进入托盘,在右侧掉头残环处掉头,向左侧走线。整个光纤盘绕装置内,无冗余盘绕区域,充分利用了光纤自身的弹性和折弯特性,相同布线密度下,体积更小、结构布置更合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有效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不言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做出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光纤盘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光纤盘绕装置的含适配器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右侧光纤走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光纤盘绕装置的含适配器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左侧光纤走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光纤盘绕装置的含适配器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双侧光纤走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光纤盘绕装置的含过纤板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托盘;21-左侧掉头残环;211-第一残环;212-第二残环;22-右侧掉头残环;221-第三残环;222-第四残环;3-第一光纤导柱;4-第二光纤导柱;5-适配器卡座;6-适配器;7-过纤板;8-盘纤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盘绕装置及其走线方法,为了使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特征、有益效果能够更加明白、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5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指的残环为环状结构的一部分:可以是连续的残环,即1/4环、1/8环或者更少,或1/2环、2/3环或者更多;也可以是非连续的残环,即两个1/4环或多个1/8环等;或其它形式的非完整的环,例如仅仅留有光纤进出内壁的口的左盘纤残环和右盘纤残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盘绕装置,下面结合附图1~5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其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光纤盘绕装置,包括托盘1,还包括左侧掉头残环21和右侧掉头残环22,左侧掉头残环21、右侧掉头残环22分别位于托盘1的左侧和右侧的底壁上;左侧掉头残环21、右侧掉头残环22之间的区域为开放式的盘纤区8。
本实施例中,左侧掉头残环21包括位于左侧掉头残环21的环的完整环轨迹的左后方的第一残环211、位于左侧掉头残环21的环的完整环轨迹的中部前方的第二残环212,第一残环211的长度为左侧掉头残环21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8,第二残环212的长度为左侧掉头残环21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9;作为替代方案,第一残环211的长度也可以为左侧掉头残环21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20、1/15、1/10及1/6等,第二残环212的长度也可以为左侧掉头残环21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20、1/15、1/10、1/6及1/3等。右侧掉头残环22包括位于右侧掉头残环22的环的完整环轨迹的右后方的第三残环221、位于右侧掉头残环22的环的完整环轨迹的中部前方的第四残环222,第三残环221的长度为右侧掉头残环22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13,第四残环222的长度为右侧掉头残环22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12。作为替代方案,第三残环221的长度也可以为右侧掉头残环22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20、1/15、1/10及1/6等,第四残环222的长度也可以为右侧掉头残环22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20、1/15、1/10、1/6及1/3等。左侧掉头残环21、右侧掉头残环22朝向中部的区域不布置残环可以为光纤走线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同时能够满足光纤掉头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了光纤自然折弯时的弹性性能。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成倒L型的第一光纤导柱3,第一光纤导柱3位于托盘1的底壁的中部的后部,第一光纤导柱3的上臂伸向托盘1的后壁。第一光纤导柱3的上臂和托盘1的底壁构成了槽形结构,可以使得光纤不会向上方翘起。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从托盘1的后壁向前伸出的第二光纤导柱4,第二光纤导柱4伸向托盘1的上方;第二光纤导柱4与第一光纤导柱3的上臂交错设置。第二光纤导柱4有两个,两个第二光纤导柱4分别位于第一光纤导柱3的两侧。两个第二光纤导柱4和一个第一光纤导柱3很好的固定了光纤,使得光纤不会翘起,使得该光纤盘绕装置在配置上盖后,上盖不会触碰光纤。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适配器卡座5,适配器卡座5位于托盘1的前壁,适配器卡座5卡接有适配器6。
适配器6为双联短耳适配器;适配器6的数量为12。
盘纤区8无冗余结构,一部分光纤从右侧的适配器6进入托盘1,穿过盘纤区8,向左前方折弯,会合于托盘1的上部的左后部;另一部分光纤从左侧的适配器6进入托盘1,穿过盘纤区8,向右前方折弯,会合于托盘1的后部,向右走线,在右侧掉头残环22处掉头后,向左前方折弯与从右侧的适配器6进入的光纤会合;光纤盘绕装置结构紧凑,光纤走线无冗余长度,能保证光纤的折弯半径大于光纤的最小折弯半径,相同布线密度下,体积更小、结构布置更合理。或,一部分光纤从左侧的适配器6进入托盘1,向右前方折弯,会合于托盘1的上部的右后部;另一部分光纤从右侧的适配器6进入托盘1,向左前方折弯,会合于托盘1的后部,向左走线,在左侧掉头残环21处掉头后,向右前方折弯与从左侧的适配器6进入的光纤会合。整个光纤盘绕装置内,无冗余盘绕区域,充分利用了光纤自身的弹性和折弯特性,相同布线密度下,体积更小、结构布置更合理。
作为实施例一的替代方案,也可以仅设置左侧掉头残环21或右侧掉头残环22其中之一。
实施例二
一种光纤盘绕装置,包括托盘1,还包括左侧掉头残环21和右侧掉头残环22,左侧掉头残环21、右侧掉头残环22分别位于托盘1的左侧和右侧的底壁上;左侧掉头残环21、右侧掉头残环22之间的区域为开放式的盘纤区8。
本实施例中,左侧掉头残环21包括位于左侧掉头残环21的环的完整环轨迹的左后方的第一残环211、位于左侧掉头残环21的环的完整环轨迹的中部前方的第二残环212,第一残环211的长度为左侧掉头残环21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8,第二残环212的长度为左侧掉头残环21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9;作为替代方案,第一残环211的长度也可以为左侧掉头残环21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20、1/15、1/10及1/6等,第二残环212的长度也可以为左侧掉头残环21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20、1/15、1/10、1/6及1/3等。右侧掉头残环22包括位于右侧掉头残环22的环的完整环轨迹的右后方的第三残环221、位于右侧掉头残环22的环的完整环轨迹的中部前方的第四残环222,第三残环221的长度为右侧掉头残环22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13,第四残环222的长度为右侧掉头残环22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12。作为替代方案,第三残环221的长度也可以为右侧掉头残环22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20、1/15、1/10及1/6等,第四残环222的长度也可以为右侧掉头残环22的环的完整环的轨迹长度的1/20、1/15、1/10、1/6及1/3等。左侧掉头残环21、右侧掉头残环22朝向中部的区域不布置残环可以为光纤走线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同时能够满足光纤掉头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了光纤自然折弯时的弹性性能。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成倒L型的第一光纤导柱3,第一光纤导柱3位于托盘1的底壁的中部的后部,第一光纤导柱3的上臂伸向托盘1的后壁。第一光纤导柱3的上臂和托盘1的底壁构成了槽形结构,可以使得光纤不会向上方翘起。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从托盘1的后壁向前伸出的第二光纤导柱4,第二光纤导柱4伸向托盘1的上方;第二光纤导柱4与第一光纤导柱3的上臂交错设置。第二光纤导柱4有两个,两个第二光纤导柱4分别位于第一光纤导柱3的两侧。两个第二光纤导柱4和一个第一光纤导柱3很好的固定了光纤,使得光纤不会翘起,使得该光纤盘绕装置在配置上盖后,上盖不会触碰光纤。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过纤板7,过纤板7设置于托盘1的前部;过纤板7有两个,两个过纤板7分别设置于托盘1的前部的左端和右端。
本实施例中,过纤板7的边和角采用弧形过渡结构,这种人性化的结构设计,使得操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性大大提高,避免了人的受伤。
盘纤区8无冗余结构,光纤也可以从托盘1的前部的左端的过纤板7进入托盘1,在左侧掉头残环21处掉头,向右侧走线;或,光纤从托盘1的前部的右端的过纤板7进入托盘1,在右侧掉头残环22处掉头,向左侧走线。光纤盘绕装置结构紧凑,光纤走线无冗余长度,能保证光纤的折弯半径大于光纤的最小折弯半径,相同布线密度下,体积更小、结构布置更合理。
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仅设置一个过纤板7,一个过纤板7位于托盘1的前部的左端或右端。
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仅设置左侧掉头残环21,对应的仅设置一个过纤板7,过纤板7位于托盘1的前部的左端;或,仅设置右侧掉头残环22,对应的仅设置一个过纤板7,过纤板7位于托盘1的前部的右端。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光纤盘绕装置,包括托盘(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侧掉头残环(21)和/或右侧掉头残环(22),左侧掉头残环(21)、右侧掉头残环(22)分别位于托盘(1)的左侧和右侧的底壁上;所述左侧掉头残环(21)、右侧掉头残环(22)之间的区域为开放式的盘纤区(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盘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掉头残环(21)包括位于所述左侧掉头残环(21)的环的完整环轨迹的左后方的第一残环(211)、位于所述左侧掉头残环(21)的环的完整环轨迹的中部前方的第二残环(212); 
所述右侧掉头残环(22)包括位于所述右侧掉头残环(22)的环的完整环轨迹的右后方的第三残环(221)、位于所述右侧掉头残环(22)的环的完整环轨迹的中部前方的第四残环(22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盘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成倒L型的第一光纤导柱(3),第一光纤导柱(3)位于托盘(1)的底壁的中部的后部,第一光纤导柱(3)的上臂伸向托盘(1)的后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盘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托盘(1)的后壁向前伸出的第二光纤导柱(4),第二光纤导柱(4)伸向托盘(1)的上方;第二光纤导柱(4)与第一光纤导柱(3)的上臂交错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盘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适配器卡座(5),所述适配器卡座(5)位于所述托盘(1)的前壁,适配器卡座(5)卡接有适配器(6);所述适配器(6)有多个;使用时: 
一部分光纤从右侧的所述适配器(6)进入托盘(1),向左前方折弯,会合于托盘(1)的上部的左后部;另一部分光纤从左侧的所述适配器(6)进入托盘(1),向右前方折弯,会合于托盘(1)的后部,向右走线,在右侧掉头残环(22)处掉头后,向左前方折弯与从右侧的所述适配器(6)进入的光纤会合; 或, 
一部分光纤从左侧的所述适配器(6)进入托盘(1),向右前方折弯,会合于托盘(1)的上部的右后部;另一部分光纤从右侧的所述适配器(6)进入托盘(1),向左前方折弯,会合于托盘(1)的后部,向左走线,在左侧掉头残环(21)处掉头后,向右前方折弯与从左侧的所述适配器(6)进入的光纤会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盘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纤板(7),所述过纤板(7)设置于所述托盘(1)的前部; 
当托盘(1)上仅设置左侧掉头残环(21)时,所述过纤板(7)设置于所述托盘(1)的前部的左端; 
当托盘(1)上仅设置右侧掉头残环(22)时,所述过纤板(7)设置于所述托盘(1)的前部的右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盘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纤板(7),所述过纤板(7)有两个;所述过纤板(7)分别设置于所述托盘(1)的前部的左端和右端; 
光纤从所述托盘(1)的前部的左端的过纤板(7)进入托盘(1),在左侧掉头残环(21)处掉头,向右侧走线;或, 
光纤从所述托盘(1)的前部的右端的过纤板(7)进入托盘(1),在右侧掉头残环(22)处掉头,向左侧走线。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纤盘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纤板(7)的边和角采用弧形过渡结构。 
CN201320571414.0U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光纤盘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352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71414.0U CN203535269U (zh)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光纤盘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71414.0U CN203535269U (zh)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光纤盘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35269U true CN203535269U (zh) 2014-04-09

Family

ID=50421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7141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35269U (zh)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光纤盘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352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9779A (zh) * 2013-09-13 2013-12-11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盘绕装置及其走线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9779A (zh) * 2013-09-13 2013-12-11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盘绕装置及其走线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66172U (zh) 大容量三网融合分纤箱
CN203535269U (zh) 一种光纤盘绕装置
CN103439779A (zh) 一种光纤盘绕装置及其走线方法
CN202102158U (zh) 基于智能化变电站光纤施工布局的新型光纤布线盒
CN102419465A (zh) 一种无跳接光缆交接箱
CN205015529U (zh) 易接入室外分支光缆
CN202149954U (zh) 光纤衰减器固定装置
CN203535268U (zh) 一种储纤结构
CN202563131U (zh) 无跳接光缆交接箱
CN202855440U (zh) 用于自动断电的高速绞线机放线装置和放线架
CN202772883U (zh) 一种电力网桥
CN205910389U (zh) 一种安装在屏内的光纤理线器
CN105184675B (zh) 智能变电站中基于信息逻辑的光缆调整方法
CN206270555U (zh) 一种左右对称式防缠绕光纤储纤装置
CN206743419U (zh) 一种智能会议控制器
CN204497505U (zh) 电线安全收集器
CN203444148U (zh) 一种光纤尾纤专用盘纤盒
CN210323513U (zh) 一种预制成端的蝶形引入光缆
CN209033589U (zh) 一种用于电力维护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
CN217034356U (zh) 一种5g无线光纤控制盒
CN206311798U (zh) 一种新型的分光分纤箱
CN204925471U (zh) 一种新型光纤到户面板盒
CN204536605U (zh) 一种柜顶式光电成端集成模块
CN204462459U (zh) 一种光纤扩展架
CN208820980U (zh) 一种机房网络线路配线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7th Floor 1701, Majialong Innovation Building, 198 Daxi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apan Sea intelligen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518038 Guanlan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 Huanguannan South Road,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Riha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unsea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