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18064U - 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18064U
CN203518064U CN201320440062.5U CN201320440062U CN203518064U CN 203518064 U CN203518064 U CN 203518064U CN 201320440062 U CN201320440062 U CN 201320440062U CN 203518064 U CN203518064 U CN 203518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w wind
pressure fan
type heat
exchanger rig
air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400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4400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180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18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1806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是一种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包括新风单元、末端装置和非集中式送新风的房间,上述房间设置有新风单元和末端装置,新风单元包括壳体和新风处理装置,该新风处理装置安装在壳体内,在壳体上有壳体送风口和壳体进风口;室外空气通过壳体进风口进入新风处理装置后再经过壳体送风口进入室内。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通过使用新风单元可增大室内的新风量,提高了室内的空气品质,相比传统的集中送风道减小了施工难度、节省了建筑的高度,能够减少送风道,不需要专门设置消防喷淋管等辅助的设施,可实现各个房间的新风单元分开控制,具有调节方便、密闭性能好、易于和建筑配合、安装灵活方便、安全高效的特点。

Description

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是一种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调系统一般的做法是通过集中的新风处理装置给室内供新风,房间内设置末端装置来控制室内的温、湿度,该种做法解决了室内温、湿度的问题,但是集中供新风需要在建筑中设有空调机房,占据了建筑的使用的面积;在建筑内设置送风道,使得建筑内的系统复杂,占用建筑的高度,增加了施工难度;若在建筑内设置了送风道,应设置消防喷淋,也增加了系统的投资;由于处理新风需要高能耗和初投资的增加,因此室内的新风量一般的都控制在人体卫生需要的最小新风量,造成了室内的空气品质的降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空调系统存在的需设空调机房占用建筑使用面积、送风道系统复杂、需设消防喷淋设施、施工难度较大、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包括新风单元、末端装置和非集中式送新风的房间,上述房间设置有新风单元和末端装置,新风单元包括壳体和新风处理装置,该新风处理装置安装在壳体内,在壳体上有壳体送风口和壳体进风口;其中,壳体进风口直接与室外相通或者通过墙洞或窗洞或风管与室外相通,新风单元位于室内或/和室外或/和窗体的上部或/和窗体的下部或/和窗体的左部或/和窗体的右部或/和窗体的中部。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壳体上可设置有室内风进口,该室内风进口与新风处理装置的进风口相连通,室内风进口上安装有风量调节装置。
上述末端装置可通过管路连接有冷源或热源,或者末端装置通过带有冷热水切换装置的管路分别连接有冷源和热源。
上述管路上可安装有流量调节装置。
上述末端装置设置可在壳体内部。
上述新风处理装置的进风口通过壳体进风口与室外相通,新风处理装置的出风口通过壳体送风口与室内相通。
上述新风处理装置可包括送风机,送风机的进风口与壳体进风口相通,送风机的出风口与壳体送风口相通。
上述新风处理装置可包括送风机和间接蒸发冷却器,间接蒸发冷却器位于送风机的进风口或/和出风口处。
上述新风处理装置可包括送风机和表面式换热装置,表面式换热装置位于送风机的进风口或/和出风口处。
上述新风处理装置可包括送风机和直接蒸发冷却器,直接蒸发冷却器位于送风机的进风口或/和出风口处。
上述新风处理装置可包括送风机、间接蒸发冷却器和直接蒸发冷却器,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送风机、间接蒸发冷却器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器、送风机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器、直接蒸发冷却器和送风机与壳体送风口相通。
上述新风处理装置可包括送风机、表面式换热装置和直接蒸发冷却器,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送风机、表面式换热装置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表面式换热装置、送风机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表面式换热装置、直接蒸发冷却器和送风机与壳体送风口相通。
上述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和末端装置的进水口可分别连接有供水管路,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和末端装置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有回水管路。
上述末端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有供水管路,末端装置的出水口可通过连接水管与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有回水管路。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通过使用新风单元可增大室内的新风量,提高了室内的空气品质,相比传统的集中送风道减小了施工难度、节省了建筑的高度,不需要专门设置送风道、消防喷淋管等辅助的设施,可实现各个房间的新风单元分开控制,具有调节方便、密闭性能好、易于和建筑配合、安装灵活方便、安全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新风单元,2为末端装置,3为冷源,4为风管,5为壳体,6为壳体进风口,7为壳体送风口,8为送风机,9为间接蒸发冷却器,10为表面式换热装置,11为直接蒸发冷却器,12为末端装置进风口,13为末端装置送风口,14为供水管路,15为回水管路,16为连接水管,17为热源,18为冷热水切换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该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包括新风单元1、末端装置2和非集中式送新风的房间,上述房间设置有新风单元1和末端装置2,新风单元1包括壳体5和新风处理装置,该新风处理装置安装在壳体5内,在壳体5上有壳体送风口7和壳体进风口6;其中,壳体进风口6直接与室外相通或者通过墙洞或窗洞或风管4与室外相通,新风单元1位于室内或/和室外或/和窗体的上部或/和窗体的下部或/和窗体的左部或/和窗体的右部或/和窗体的中部。所述末端装置2为公开技术,例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暖通空调》第二版第34页第16行中所记载的,末端装置是指在采暖空调系统中,置于室内的释放热量或(和)冷量的终端设备或器具。常用的末端装置有散热器、暖风机、风机盘管和辐射板。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壳体5上设置有室内风进口,该室内风进口与新风处理装置的进风口相连通,室内风进口上安装有风量调节装置。在夏季和过渡季时,通过风量调节装置关闭室内风进口;在冬季和过渡季时,通过风量调节装置开启室内风进口,这样能够将由壳体进风口6进入壳体5的新风和室内风进行混合,能够避免壳体5内部结露。
可根据实际需要,末端装置2通过管路连接有冷源或热源,或者如附图1所示,末端装置2通过带有冷热水切换装置18的管路分别连接有冷源3和热源17。
可根据实际需要,在上述管路上安装有流量调节装置。
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末端装置2设置在壳体5内部。
新风处理装置的进风口通过壳体进风口6与室外相通,新风处理装置的出风口通过壳体送风口7与室内相通。
可根据实际需要,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8,送风机8的进风口与壳体进风口6相通,送风机8的出风口与壳体送风口7相通。
实施例2:
如附图2、3所示,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8和间接蒸发冷却器9,间接蒸发冷却器9位于送风机8的出风口处。壳体5位于窗体下方的外墙内壁上,窗体的左下部有室外新风口,室外新风口通过风管4与壳体进风口6相连通,壳体送风口7与室内相连通。此外,间接蒸发冷却器9还可以位于送风机8的进风口处,或者送风机8的进风口处和出风口处分别设置有间接蒸发冷却器9。
实施例3:
如附图4所示,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8和表面式换热装置10,表面式换热装置10位于送风机8的出风口处。壳体5位于窗体上方的外墙内壁上,窗体的左上部有室外新风口,室外新风口通过风管4与壳体进风口6相连通,壳体送风口7与室内相连通。此外,表面式换热装置10还可以位于送风机8的进风口处,或者送风机8的进风口处和出风口处分别设置有表面式换热装置10。
实施例4:
如附图5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4的壳体5位于窗体右方的外墙内壁上,窗体的右上部有室外新风口,室外新风口通过风管4与壳体进风口6相连通,壳体送风口7与室内相连通。
实施例5:
如附图6所示,新风处理装置为送风机8,送风机8的进风口与壳体进风口6相通,送风机8的出风口与壳体送风口7相通;壳体5位于窗体下方的外墙内壁上,窗体的左下部有室外新风口,室外新风口通过风管4与壳体进风口6相连通,壳体送风口7与室内相连通。
实施例6:
如附图7所示,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8和直接蒸发冷却器11,直接蒸发冷却器11位于送风机8的出风口处;壳体5位于窗体下方的外墙内壁上,窗体的左下部有室外新风口,室外新风口通过风管4与壳体进风口6相连通,壳体送风口7与室内相连通。此外,直接蒸发冷却器11还可以位于送风机8的进风口处,或者送风机8的进风口处和出风口处分别设置有直接蒸发冷却器11。
实施例7:
如附图8所示,实施例7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7的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8和间接蒸发冷却器9,送风机8的进风口与壳体进风口6相通,间接蒸发冷却器9位于送风机8的出风口处。此外,间接蒸发冷却器9还可以位于送风机8的进风口处,或者送风机8的进风口处和出风口处分别设置有间接蒸发冷却器9。
实施例8:
如附图9所示,实施例8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8的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8、间接蒸发冷却器9和直接蒸发冷却器11,壳体进风口6依序通过送风机8、间接蒸发冷却器9和直接蒸发冷却器11与壳体送风口7相通。此外,壳体进风口6还可以依序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器9、送风机8和直接蒸发冷却器11与壳体送风口7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6依序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器9、直接蒸发冷却器11和送风机8与壳体送风口7相通。
可根据实际需要,使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8、表面式换热装置10和直接蒸发冷却器11,壳体进风口6依序通过送风机8、表面式换热装置10和直接蒸发冷却器11与壳体送风口7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6依序通过表面式换热装置10、送风机8和直接蒸发冷却器11与壳体送风口7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6依序通过表面式换热装置10、直接蒸发冷却器11和送风机8与壳体送风口7相通。
实施例9:
如附图10所示,末端装置2设置在壳体5内部,末端装置2上设有末端装置进风口12和末端装置送风口13。
可根据实际需要,使表面式换热装置10的进水口和末端装置2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有供水管路14,表面式换热装置10的出水口和末端装置2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有回水管路15。
实施例10:
如附图11所示,壳体5位于窗体下方的外墙内壁上,窗体的左下部有室外新风口,室外新风口通过风管4与壳体进风口6相连通,壳体送风口7与室内相连通,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8和表面式换热装置10,表面式换热装置10位于送风机8的出风口处;末端装置进风口12和末端装置送风口13分别与室内相连通;表面式换热装置10的进水口和末端装置2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有供水管路14,表面式换热装置10的出水口和末端装置2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有回水管路15。
实施例11:
如附图12所示,实施例11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1的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8、表面式换热装置10和直接蒸发冷却器11,壳体进风口6依序通过送风机8、表面式换热装置10、直接蒸发冷却器11与壳体送风口7相通。
实施例12:
如附图13所示,实施例12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2的末端装置2的进水口连通有供水管路14,末端装置2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16与表面式换热装置10的进水口相连通,表面式换热装置10的出水口连通有回水管路15。
实施例13:
如附图14所示,实施例13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3的末端装置2的进水口连通有供水管路14,末端装置2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16与表面式换热装置10的进水口相连通,表面式换热装置10的出水口连通有回水管路15。
实施例14:
如附图15所示,实施例14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4的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8、表面式换热装置10和直接蒸发冷却器11,壳体进风口6依序通过送风机8、表面式换热装置10、直接蒸发冷却器11与壳体送风口7相通。
实施例15:
如附图16所示,壳体5位于窗体下方的外墙内壁上,窗体的左下部有室外新风口,室外新风口通过风管4与壳体进风口6相连通,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8和直接蒸发冷却器11,壳体进风口6依序通过送风机8、直接蒸发冷却器11与壳体送风口7相通,壳体送风口7与室内相连通;末端装置2设置在壳体5内部,末端装置2上设有末端装置进风口12和末端装置送风口13,末端装置进风口12和末端装置送风口13分别与室内相连通;末端装置2的进水口连接有供水管路14,末端装置2的出水口连接有回水管路15。
实施例16:
如附图17所示,实施例16与实施例15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6的新风处理装置为送风机8,送风机8的进风口与壳体进风口6相通,送风机8的出风口与壳体送风口7相通。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较好地解决了室内新风量小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也减少了在空调系统的初投资;不用另设空调机房,增大了建筑使用面积;不需要送风道,大大的减小了系统的施工难度,节省了建筑的高度;不占用空调机房,增加了建筑的使用面积;系统投资较小,减少了送风道、消防喷淋管等辅助设施;增大了室内的新风量,比传统的集中送新风的新风量要大,从而提高了室内的空气品质;调节方便,可调节性能大大的增加,在使用时可以打开新风单元,各个房间分开控制;在严寒地区建筑的整体密闭性能增加,减少了冬季冷风从送风道内侵入房内;和建筑配合较容易,安装灵活、方便。

Claims (52)

1.一种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单元、末端装置和非集中式送新风的房间,上述房间设置有新风单元和末端装置,新风单元包括壳体和新风处理装置,该新风处理装置安装在壳体内,在壳体上有壳体送风口和壳体进风口;其中,壳体进风口直接与室外相通或者通过墙洞或窗洞或风管与室外相通,新风单元位于室内或/和室外或/和窗体的上部或/和窗体的下部或/和窗体的左部或/和窗体的右部或/和窗体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设置有室内风进口,该室内风进口与新风处理装置的进风口相连通,室内风进口上安装有风量调节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末端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有冷源或热源,或者末端装置通过带有冷热水切换装置的管路分别连接有冷源和热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管路上安装有流量调节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末端装置设置在壳体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末端装置设置在壳体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末端装置设置在壳体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的进风口通过壳体进风口与室外相通,新风处理装置的出风口通过壳体送风口与室内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的进风口通过壳体进风口与室外相通,新风处理装置的出风口通过壳体送风口与室内相通。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的进风口通过壳体进风口与室外相通,新风处理装置的出风口通过壳体送风口与室内相通。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的进风口通过壳体进风口与室外相通,新风处理装置的出风口通过壳体送风口与室内相通。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送风机的进风口与壳体进风口相通,送风机的出风口与壳体送风口相通。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送风机的进风口与壳体进风口相通,送风机的出风口与壳体送风口相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送风机的进风口与壳体进风口相通,送风机的出风口与壳体送风口相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送风机的进风口与壳体进风口相通,送风机的出风口与壳体送风口相通。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和间接蒸发冷却器,间接蒸发冷却器位于送风机的进风口或/和出风口处。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和间接蒸发冷却器,间接蒸发冷却器位于送风机的进风口或/和出风口处。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和间接蒸发冷却器,间接蒸发冷却器位于送风机的进风口或/和出风口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和间接蒸发冷却器,间接蒸发冷却器位于送风机的进风口或/和出风口处。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和表面式换热装置,表面式换热装置位于送风机的进风口或/和出风口处。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和表面式换热装置,表面式换热装置位于送风机的进风口或/和出风口处。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和表面式换热装置,表面式换热装置位于送风机的进风口或/和出风口处。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和表面式换热装置,表面式换热装置位于送风机的进风口或/和出风口处。
2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和直接蒸发冷却器,直接蒸发冷却器位于送风机的进风口或/和出风口处。
2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和直接蒸发冷却器,直接蒸发冷却器位于送风机的进风口或/和出风口处。
2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和直接蒸发冷却器,直接蒸发冷却器位于送风机的进风口或/和出风口处。
2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和直接蒸发冷却器,直接蒸发冷却器位于送风机的进风口或/和出风口处。
2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间接蒸发冷却器和直接蒸发冷却器,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送风机、间接蒸发冷却器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器、送风机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器、直接蒸发冷却器和送风机与壳体送风口相通。
2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间接蒸发冷却器和直接蒸发冷却器,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送风机、间接蒸发冷却器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器、送风机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器、直接蒸发冷却器和送风机与壳体送风口相通。
3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间接蒸发冷却器和直接蒸发冷却器,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送风机、间接蒸发冷却器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器、送风机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器、直接蒸发冷却器和送风机与壳体送风口相通。
3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间接蒸发冷却器和直接蒸发冷却器,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送风机、间接蒸发冷却器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器、送风机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器、直接蒸发冷却器和送风机与壳体送风口相通。
3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表面式换热装置和直接蒸发冷却器,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送风机、表面式换热装置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表面式换热装置、送风机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表面式换热装置、直接蒸发冷却器和送风机与壳体送风口相通。
3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表面式换热装置和直接蒸发冷却器,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送风机、表面式换热装置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表面式换热装置、送风机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表面式换热装置、直接蒸发冷却器和送风机与壳体送风口相通。
3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表面式换热装置和直接蒸发冷却器,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送风机、表面式换热装置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表面式换热装置、送风机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表面式换热装置、直接蒸发冷却器和送风机与壳体送风口相通。
3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处理装置包括送风机、表面式换热装置和直接蒸发冷却器,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送风机、表面式换热装置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表面式换热装置、送风机和直接蒸发冷却器与壳体送风口相通,或者壳体进风口依序通过表面式换热装置、直接蒸发冷却器和送风机与壳体送风口相通。
3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和末端装置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有供水管路,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和末端装置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有回水管路。
3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和末端装置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有供水管路,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和末端装置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有回水管路。
3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和末端装置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有供水管路,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和末端装置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有回水管路。
3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和末端装置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有供水管路,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和末端装置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有回水管路。
40.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和末端装置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有供水管路,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和末端装置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有回水管路。
41.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和末端装置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有供水管路,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和末端装置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有回水管路。
42.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和末端装置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有供水管路,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和末端装置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有回水管路。
43.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和末端装置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有供水管路,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和末端装置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有回水管路。
4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末端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有供水管路,末端装置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有回水管路。
4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末端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有供水管路,末端装置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有回水管路。
4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末端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有供水管路,末端装置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有回水管路。
4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末端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有供水管路,末端装置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有回水管路。
48.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末端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有供水管路,末端装置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有回水管路。
49.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末端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有供水管路,末端装置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有回水管路。
50.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末端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有供水管路,末端装置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有回水管路。
51.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末端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有供水管路,末端装置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有回水管路。
52.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末端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有供水管路,末端装置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表面式换热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有回水管路。
CN201320440062.5U 2013-07-23 2013-07-23 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180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40062.5U CN203518064U (zh) 2013-07-23 2013-07-23 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40062.5U CN203518064U (zh) 2013-07-23 2013-07-23 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18064U true CN203518064U (zh) 2014-04-02

Family

ID=50376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40062.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18064U (zh) 2013-07-23 2013-07-23 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1806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8431A (zh) * 2013-07-23 2013-11-20 于向阳 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方法和空调装置
EP3124884A1 (fr) 2015-07-30 2017-02-01 Inex Bet Système de renouvellement et de traitement d'air décentralisé, et dispositif de renouvellement et de traitement d'air pour un tel système
CN108931024A (zh) * 2018-04-25 2018-12-04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厂应急指挥中心提高人员用房新风量分配的通风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8431A (zh) * 2013-07-23 2013-11-20 于向阳 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方法和空调装置
EP3124884A1 (fr) 2015-07-30 2017-02-01 Inex Bet Système de renouvellement et de traitement d'air décentralisé, et dispositif de renouvellement et de traitement d'air pour un tel système
CN108931024A (zh) * 2018-04-25 2018-12-04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厂应急指挥中心提高人员用房新风量分配的通风系统
CN108931024B (zh) * 2018-04-25 2021-06-25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厂应急指挥中心提高人员用房新风量分配的通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06546U (zh) 空气源热泵顶板辐射直接蒸发供冷暖系统
CN101922253A (zh) 一种智能保温节能型通信机房
CN203518076U (zh) 带末端装置的新风单元及其被动式冷却空调装置
CN203501341U (zh) 一种辐射末端空调系统
CN203518064U (zh) 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
CN101881495B (zh) 基于蒸发冷却的蓄冷式辐射空调系统
CN104748456A (zh) 空调系统
CN103759363A (zh) 与被动式降温、采暖相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203704192U (zh) 一种医院建筑空调水系统
CN203687201U (zh) 壁挂式直吹型空气处理机组
CN203628910U (zh) 辐射空调系统
CN201133692Y (zh) 基于蒸发冷却的置换通风与辐射供冷/热复合空调装置
CN103292398A (zh) 一种集成吹风型空调与辐射末端复合空调系统
CN106679027B (zh) 一种蒸发冷却置换通风装置及其参数确定方法
CN203518077U (zh) 带直接蒸发冷却器的新风单元及其被动式冷却空调装置
CN213872960U (zh) 一种超静音无风感健康舒适家用中央空调采暖系统
CN201740145U (zh) 一种采用蒸发冷却和蓄冷冷源的辐射空调装置
CN202532630U (zh) 电器设备机房节能降温装置
CN211011669U (zh) 一种协同控制外加湿户式中央空调复合系统
CN203857595U (zh) 一种降温、采暖复合的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10463336U (zh) 水电站调温除湿空调系统
CN106839227A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CN203336744U (zh) 一种集成吹风型空调与辐射末端复合空调系统
CN203349399U (zh) 带表面式换热装置的新风单元及其被动式冷却空调装置
CN206669941U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