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17195U - 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17195U
CN203517195U CN201320501699.0U CN201320501699U CN203517195U CN 203517195 U CN203517195 U CN 203517195U CN 201320501699 U CN201320501699 U CN 201320501699U CN 203517195 U CN203517195 U CN 203517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device
hand
plug
fixing device
hold 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016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俊杉
高原
郭一冰
张开冉
刘雨含
于新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5016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17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17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1719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包括本体,其本体的两端设置有插头和/或挂钩,所述插头和/或挂钩分别与手持式移动设备上的相应结构相配合。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固定装置本体通过所述插孔和/或挂钩固定到手持式移动设备上,将手指、手掌、手腕或手臂穿过固定装置,即可将手持式移动设备牢靠地固定到手臂上,进行方便灵活地操作或使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因手持式移动设备体积过大造成的不易握持的问题。

Description

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备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操作系统及触摸屏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设备越来越普及。为了获得更加清晰、舒适的浏览效果,便携式移动设备的屏幕被设计得越来越大,由此导致便携式移动设备的体积越来越庞大,并带来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单手持握设备的同时进行按键或触屏操作越来越困难,即使勉强为之,也难以稳固地持握设备,容易发生误操作,甚至跌落设备。为此,人们往往改用双手持握并操作设备,或者将设备放在桌面上操作,导致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因手持式移动设备体积过大造成的不易握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其本体的两端设置有插头和/或挂钩,所述插头和/或挂钩分别与手持式移动设备上的相应结构相配合。 
更进一步地,该固定装置本体每一端的插头和/或挂钩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插头和/或挂钩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具有可调节本体长度的调节卡扣。 
更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由具备伸缩性能的弹性材料制成。 
更进一步地,该固定装置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与手持式移动设备相应结构相配合的插头或挂钩。 
更进一步地,该固定装置本体上至少设有一个指套或指环。 
更进一步地,其本体至少有一端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中至少有一个为耳机插头、USB插头、网卡插头或电源线插头。 
更进一步地,所述插头上并联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类型的插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手持式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移动设备上具备上述的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的插头或挂钩相配合的插孔或相应固定结构。 
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固定装置本体通过所述插孔和/或挂钩固定到手持式移动设备上,将手指、手掌、手腕或手臂穿过固定装置,即可将手持式移动设备牢靠地固定到手臂上,进行方便灵活地操作或使用。 
为了更加直观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将上述实施例中的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与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连接的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将第二个实施例中的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与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连接的状态图。 
其中,各部分的说明如下: 
1: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本体
21:与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本体相连的耳机插头
22:与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本体相连的USB插头
23:与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本体相连的挂钩
3:与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相连的手持式移动设备
4:手持式移动设备上的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持式移动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微型电视、MP4、遥控器、游戏操纵手柄以及其他各种需要手持操作的的仪器、仪表、设备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以下简称固定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本体呈扁长的带状(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本体设计为其他形状,例如扁平的椭圆形,或线状等),其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插头。本实施例中,本体上端的插头的形状为耳机插头状,本体下端的插头的形状为USB插头的形状(实际应用中,上述插头可以分别是耳机插头、USB插头、网卡插头或电源线插头等,并不局限于耳机插头或USB插头),上述插头本身可以不具备耳机或USB插头的实际电路结构,但需要有与要固定的手持式移动设备本身自带的耳机或USB插头一致的形状,并且要足够坚硬牢固,以便插入手持式移动设备相应插孔,将固定装置本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手持式移动设备上下两端。固定装置的本体具有适当的长度(大体与手持式移动设备的高度相当),以便当其固定在手持式移动设备上之后,固定装置与手持式移动设备之间保留适当的空隙,便于用户将手指、手掌、手腕或手臂插入上述空隙,并卡在上述空隙之间,不至过松或过紧。 
实际使用中,除上述情形外,用户也可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固定装置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手持式移动设备的左右两侧。 
由于不同型号的手持式移动设备的形状大小可能不同、用户的手臂大小可能不同、用户固定在手臂上的位置可能不同,以及用户对松紧程度的要求不同等原因,导致对固定装置本体的长度的需求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将固定装置本体的材料选择为具备伸缩性能的弹性材料,或者将所述插头和/或挂钩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固定装置本体设计为长度可调的结构,如将固定装置本体两端的插头的下部设计为环状结构,而将固定装置本体的两端设计为细长的带状结构,该带状结构从插头下部的环状结构中心孔穿出,通过卡扣固定在固定装置的本体上。 
上述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上下两端分别为耳机插头和USB插头。而实际应用中,并非所有的手持式移动设备都在上下两端分别具备耳机插头和USB插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将上述实施例中的插头更换为挂钩。所述挂钩可以设计为与手持式移动设备上的凹槽(如为方便开启手持式移动设备外壳而在手持式移动设备边缘处设置的凹槽,或为安装固定装置专门设计的凹槽)或其他孔、洞(如扬声器开口或手持式移动设备挂绳孔,或为安装固定装置专门设计的孔、洞)相匹配,以便钩挂在手持式移动设备上的相应位置。所述挂钩也可设计为直接钩挂在手持式移动设备边缘的任意位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本体的两端被设计为细长的带状结构,其中,上端分别设置了耳机插头和USB插头两个插头,下端设置了一个挂钩。通过多点的连接,可以使固定装置连接得更加牢靠。实际上,本实用新型的本体的两端都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插头和/或挂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可在固定装置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与手持式移动设备相应结构相配合的插头或挂钩。该插头或挂钩插入或钩挂在手持式移动设备的一端,固定装置本体两端的插头或挂钩则插入或钩挂在手持式移动设备的另一端。这样,可以同样通过多点的连接,使得手持式移动设备的固定更加牢靠。 
为了进一步防止手持式移动设备的脱落,还可在本体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指套或指环,便于将手指穿入。每个指套或指环可以设计为只容一根手指插入。也可设计为每个指套或指环可同时容两个、三个或四个手指同时插入。当手指插入指套或指环时,其临近的手指(如果有的话)可以起到辅助的夹持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手持式移动设备的功能插孔(如耳机插孔、USB插孔、网卡插孔、电源线插孔等)被固定设备上的对应的插头所占用时,会影响相应功能的正常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上述实施例中固定装置上所带的插头设计为具备相应电路结构的插头,同时,从插头中引出相应的引线,形成新的相同类型的插孔(即从耳机插头引出引线形成耳机插孔,从USB插头引出引线形成USB插孔,以此类推)。例如,将固定设备上的耳机插头与手持式移动设备上的耳机插孔相连之后,从耳机插头的内部引出耳机的各路信号线,形成一个或多个新的耳机插孔,该耳机插孔可固定在固定设备的本体上,当用户需要使用耳机时,将耳机的插头插入该插孔内即可。也可从将从固定设备上的耳机插头引出的信号线直接与耳机相连,形成自身带有耳机的固定设备。以此类推,对于固定设备上其他的功能插头(如USB插头、网卡插头、电源线插头等),均可如法炮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带有上述固定装置的手持式移动设备。特别地,该手持式移动设备上的功能插孔、凹槽或其他孔、洞对称分布与手机的一侧或两侧,或位于手机边缘的中央位置,以便更好地与上述固定装置相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并未涵盖本实用新型所有的实施方式。任何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进行的等同设计、模仿设计、改进设计,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 一种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其本体的两端设置有插头和/或挂钩,所述插头和/或挂钩分别与手持式移动设备上的相应结构相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本体每一端的插头和/或挂钩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和/或挂钩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具有可调节本体长度的调节卡扣。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具备伸缩性能的弹性材料制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与手持式移动设备相应结构相配合的插头或挂钩。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本体上至少设有一个指套或指环。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本体至少有一端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中至少有一个为耳机插头、USB插头、网卡插头或电源线插头。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上并联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类型的插孔。
10.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手持式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移动设备上具备与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的插头或挂钩相配合的插孔或相应固定结构。
CN201320501699.0U 2013-08-16 2013-08-16 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17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01699.0U CN203517195U (zh) 2013-08-16 2013-08-16 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01699.0U CN203517195U (zh) 2013-08-16 2013-08-16 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17195U true CN203517195U (zh) 2014-04-02

Family

ID=50376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0169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17195U (zh) 2013-08-16 2013-08-16 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171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8272A (zh) * 2013-08-16 2013-11-20 高原 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8272A (zh) * 2013-08-16 2013-11-20 高原 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
CN103398272B (zh) * 2013-08-16 2016-09-07 泰山医学院 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32670B1 (en) Protective cove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JP6112495B1 (ja) 電子機器用ハンドストラップ
US20150212588A1 (en) Keyboard Cover For A Tablet Computer
CN203588866U (zh) 带usb接口的手控开关
CN203517195U (zh) 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
CN103398272A (zh) 手持式移动设备固定装置
CN104971497B (zh) 一种带遥控功能手机游戏手柄
CN105736927A (zh) 手持式移动设备及其固定装置
CN203617515U (zh) 数据线
CN203521826U (zh) 多功能数据充电线
CN205334377U (zh) 可切换蓝牙模式的有线键盘
CN204990203U (zh) 一种带有触摸板的手持式迷你有线键盘
CN204103992U (zh) 一种手机的操作按键结构
KR101346570B1 (ko) 스마트 기기용 터치 펜
CN105373239A (zh) 触控笔
CN203399168U (zh) 一种手机保护套
CN204440333U (zh) 智能鼠标
CN204650351U (zh) 通用平板电脑可伸缩支撑板
CN205724279U (zh) 苹果8pin兼Type C 接口通用充电数据线
CN205507710U (zh) 手机鼠标
CN204990072U (zh) 一种自带鼠标功能的智能平板设备保护壳
CN103685622A (zh) 一种大屏幕手机手机套的结构
KR20140072004A (ko) 터치 화면을 이용하는 스마트기기의 터치펜
CN203151597U (zh) 一种智能手机手上平台
CN203634807U (zh) 电子设备支架及安装有该支架的多功能游戏手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8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