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02611U - 导光板及侧光式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及侧光式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02611U
CN203502611U CN201320621245.7U CN201320621245U CN203502611U CN 203502611 U CN203502611 U CN 203502611U CN 201320621245 U CN201320621245 U CN 201320621245U CN 203502611 U CN203502611 U CN 203502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microstructures
light guide
microstructur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212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廉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SHIJING OPTOELECTRONIC (KUNSHAN) Co Ltd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EISHIJING OPTOELECTRONIC (KUNSHAN) Co Ltd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SHIJING OPTOELECTRONIC (KUNSHAN) Co Ltd,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EISHIJING OPTOELECTRONIC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212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02611U/zh
Priority to TW102219265U priority patent/TWM4755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02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0261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导光板及侧光式背光模块。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多个微结构以及多个平坦部;该多个微结构彼此相间隔形成于该入光面,各该微结构具有一平坦区;该多个平坦部形成于该入光面,每一个平坦部连接相邻的两个微结构,该等微结构相对该等平坦部凹陷。通过该导光板的该等微结构及该等平坦部的结构,使发光二极管发出光线至该导光板,光线折射与垂直入光面的法线N间夹角加大,可明显及有效地缩小暗区,从而改善热点的问题,优化该入光面辉度分布均匀性。

Description

导光板及侧光式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板及侧光式背光模块,特别是指一种提供良好辉度分布均匀性的导光板及侧光式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光模块中的导光板的调光机构对于光能的利用效率及发光面发光的均匀性至关重要。参阅图1与图2,已知一种导光板11的调光机构为入光面111的镜面结构,发光二极管12入光后光线折射与垂直入光面111的法线N间夹角仅为42°。参阅图3与图4,另一种导光板11的调光机构为入光面111的彼此相间隔排列的圆弧凸起112,发光组件12入光后光线折射与法线N间夹角仅为65°。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导光板11的折射光角度与法线N的夹角通常不够大,因此造成两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12之间的导光板11没有光线进入,形成呈现黑色三角的一暗区113,以及容易产生热点(Hot spot),明显降低导光板11辉度分布均匀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导光板及侧光式背光模块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改善热点及减少黑色三角暗区,以达到提供良好辉度分布均匀性的导光板。
于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多个微结构,该多个微结构彼此相间隔形成于该入光面,各该微结构具有一平坦区;以及多个平坦部,该多个平坦部形成于该入光面,每一个平坦部连接相邻的两个微结构,该等微结构相对该等平坦部凹陷。
其中,各该微结构还具有二分别连接该平坦区与对应该平坦部间的弯弧区。
其中,该等平坦部与该平坦区间的垂直距离H,各该弯弧区的曲率半径R,则H≦R。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改善热点及减少黑色三角暗区,以达到提供良好辉度分布均匀性的侧光式背光模块。
于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多个微结构及多个平坦部,该等微结构彼此相间隔形成于该入光面,该等平坦部形成于该入光面,并对应连接该等微结构中两两相邻的微结构,该等微结构相对该等平坦部凹陷;一光源,该光源朝向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以及一反射板,该反射板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下方。
其中,各该微结构还具有一平坦区,以及二分别连接该平坦区与对应该平坦部间的弯弧区。
其中,该等平坦部与该平坦区间的垂直距离H,各该弯弧区的曲率半径R,则H≦R。
其中,各该微结构具有一凹弧区。
其中,该凹弧区呈圆弧状,为二弯弧区相连接。
其中,该等微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微结构,以及多个第二微结构,各该第一微结构具有一平坦区,以及二分别连接该平坦区与对应该平坦部间的弯弧区,各该第二微结构具有一凹弧区。
其中,该等第一微结构是彼此相间隔的连续排列。
其中,该等第二微结构是彼此相间隔的连续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通过该导光板的该等微结构及该等平坦部的结构,使该等发光二极管发出光线至该导光板,光线折射与垂直入光面的法线间夹角加大,可明显及有效地缩小暗区,从而改善热点的问题,优化该入光面辉度分布均匀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在参照附图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先前技术;
图2是一放大示意图,说明该先前技术;
图3是一示意图,说明先前技术;
图4是一放大示意图,说明该先前技术;
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6是一放大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
图7是一放大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
图8是一示意图,说明多个发光二极管发出光线至该导光板;
图9是一放大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第二实施例,图中仅绘出一发光二极管及一导光板;
图10是一放大示意图,示意说明每一凹弧区凹陷的深度较浅;以及
图11是放大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第三实施例,图中仅绘出一发光二极管及一导光板。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       导光板  31 发光二极管
21      入光面  4  反射板
22      出光面  5  扩散板
23、23' 微结构  6  第一增光板
231     平坦区  7  第二增光板
232     弯弧区  B  距离
233     凹弧区  H  垂直距离
24      平坦部  N  法线
25      暗区    P  节距
3       光源    R  曲率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的。
参阅图5、图6与图7,本实用新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包含:一导光板2、一光源3、一反射板4、一扩散板5、一第一增光板6,以及一第二增光板7。
该导光板2包括一入光面21、一垂直连接该入光面21的出光面22、多个微结构23及多个平坦部24。该等微结构23彼此相间隔形成于该入光面21,该等平坦部24形成于该入光面21,每一个平坦部24连接相邻的两个微结构23,该等微结构23相对该等平坦部24为凹陷。
各该微结构23具有一平坦区231,以及二分别连接该平坦区231与对应该平坦部24间的弯弧区232。各该平坦部24与对应的该平坦区231间的垂直距离H,各该弯弧区232的曲率半径R,则H≦R,此条件使得各该微结构23在实际制造时,加工脱模工艺过程更为顺利脱模完成。以其中一个平坦部24来说,该平坦部24的二相反侧对应的弯弧区232,可以视为大略呈一桥墩轮廓,若其中一微结构23的弯弧区232与相邻的另一微结构23的弯弧区232之间的距离B,该平坦部24与下一个平坦部24间的节距(Pitch)P,则P>B。
该光源3朝向该导光板2的入光面21,并且包括多个沿着该入光面21相间隔地排列的发光二极管31(见图8)。每一个发光二极管31的发光方向朝向该入光面21。该反射板4设置该导光板2下方,以将光线朝该导光板2反射而向上射出。该扩散板5设置于该导光板2的出光面22上方,具有将光线扩散雾化,使光线均匀的功效。该第一增光板6设置于该扩散板5的上方。该第二增光板7设置于该第一增光板6的上方。该第一增光板6及该第二增光板7,将原本四散的光线集中,解决光源3虚耗的问题。
参阅图5,示意说明由该光源3的发光二极管31发出光线朝向该导光板2的入光面21,并由该导光板2的出光面22射出的光线路径。
详细来说,参阅图8,示意说明该等发光二极管31发出光线至该导光板2,光线折射与垂直入光面21的法线N间夹角为81°。参阅图7与图8,若以一发光二极管31来说明,该发光二极管31发出光线进入对应的该微结构23的该等弯弧区232,通过该等弯弧区232的弯弧设计,使光线的折射角度变大,以加大光线的散光角度,不让光线集中于一区域,从而改善热点的问题。再者,在两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31之间的导光板2没有光线进入,形成呈现黑色三角的一暗区25。参阅图3与图4,相比于先前技术的调光机构,发光二极管12入光后光线折射与法线N间夹角仅为65°,可明显及有效地缩小暗区25,优化该入光面21辉度分布均匀性。
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异处在于该导光板2的微结构23形态不同。
各该微结构23'具有一凹弧区233,其外形大致凹陷呈圆弧状。在本实施例中,该凹弧区233可以视为如图7所示的二弯弧区232相连接,换言之,即省略了第一实施例的平坦区231。且若每二相邻的微结构23'的凹弧区233的1/2弧长处之间的距离为B,该平坦部24与下一个平坦部24间的节距为P,则P=B。
参阅图10,相比于图9的实施例,图10的微结构23'中,每一凹弧区233凹陷的深度较浅,换言之,凹弧区233最底部至平坦部24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凹弧区233的半径。
参阅图11,本实用新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第三实施例主要是同时具有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微结构23、23',说明如下。
该等微结构包括多个微结构23、微结构23'。以下为了方便区分将微结构23视为第一微结构,微结构23'视为第二微结构。各该第一微结构具有一平坦区231,以及二分别连接该平坦区231与对应该平坦部24间的弯弧区232。各该第二微结构具有一凹弧区233。在本实施例中,该等第一微结构是彼此相间隔的连续排列,该等第二微结构也是彼此相间隔的连续排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通过该导光板2的该等微结构23、23'及该等平坦部24的结构,使该等发光二极管31发出光线至该导光板2,光线折射与垂直入光面21的法线N间夹角加大,可明显及有效地缩小暗区25,从而改善热点的问题,优化该入光面21辉度分布均匀性,为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应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包括:
一入光面;
多个微结构,该多个微结构彼此相间隔形成于该入光面,各该微结构具有一平坦区;以及
多个平坦部,该多个平坦部形成于该入光面,每一个平坦部连接相邻的两个微结构,该等微结构相对该等平坦部凹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各该微结构还具有二分别连接该平坦区与对应该平坦部间的弯弧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等平坦部与该平坦区间的垂直距离H,各该弯弧区的曲率半径R,则H≦R。
4.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侧光式背光模块包括:
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多个微结构及多个平坦部,该等微结构彼此相间隔形成于该入光面,该等平坦部形成于该入光面,并对应连接该等微结构中两两相邻的微结构,该等微结构相对该等平坦部凹陷;
一光源,该光源朝向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以及
一反射板,该反射板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微结构还具有一平坦区,以及二分别连接该平坦区与对应该平坦部间的弯弧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等平坦部与该平坦区间的垂直距离H,各该弯弧区的曲率半径R,则H≦R。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微结构具有一凹弧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凹弧区呈圆弧状,为二弯弧区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等微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微结构,以及多个第二微结构,各该第一微结构具有一平坦区,以及二分别连接该平坦区与对应该平坦部间的弯弧区,各该第二微结构具有一凹弧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等第一微结构是彼此相间隔的连续排列结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等第二微结构是彼此相间隔的连续排列结构。
CN201320621245.7U 2013-10-09 2013-10-09 导光板及侧光式背光模块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02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21245.7U CN203502611U (zh) 2013-10-09 2013-10-09 导光板及侧光式背光模块
TW102219265U TWM475599U (en) 2013-10-09 2013-10-16 Light guide plate and edge-lighting type backlight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21245.7U CN203502611U (zh) 2013-10-09 2013-10-09 导光板及侧光式背光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02611U true CN203502611U (zh) 2014-03-26

Family

ID=50333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21245.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02611U (zh) 2013-10-09 2013-10-09 导光板及侧光式背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02611U (zh)
TW (1) TWM47559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68663B2 (en) 2014-10-03 2017-02-14 Winbond Electronics Corp.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5599U (en) 2014-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53614B2 (en) Backlight unit
US20130286657A1 (en) Optical lens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having the same
JP2016085826A (ja) 車両用灯具
CN110260263B (zh) 车载双功能发光模块及车载双功能照明灯组
US8979350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same
US9201184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TWI386591B (zh) 光源裝置
US10274663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456425A (zh) 面光源
CN207067441U (zh) 导光板、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设备
CN101975370A (zh) 用于led光源的二次配光透镜的设计方法
JP5507240B2 (ja) 車両用灯具
CN105388556A (zh) 导光板和光源模块
CN108167683A (zh) 复合扩散板及超薄直下式背光模组
CN202452347U (zh) 远近光一体的车灯
WO2014154128A1 (en) Light guide module
CN203502611U (zh) 导光板及侧光式背光模块
CN101660705A (zh) 偏光照明的光学透镜体
CN102261602B (zh) 背光模块、面光源模块及导光网格结构
CN201103850Y (zh) 背光模块
CN106287578A (zh) 反射组件、背光模组
TWI772923B (zh) 反射結構、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210572833U (zh) 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背光透镜
CN108562969B (zh) 高光效方形灯具
CN202581126U (zh) Led光源模组及其透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